美国的中国佛教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的中国佛教研究
李四龙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北京100871)
摘 要:美国目前是西方佛教研究的学术中心,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我们中国学者不无裨益。在中国佛教领域,他们与中国学者一样,偏重于北宋以前的佛教史,特别是以禅宗为主的隋唐佛教宗派。而对宋元明清的佛教史,他们则引入社会史、人类学等方法,特别是在明末清初、近现代中国佛教史研究方面,出现了较具启发意义的新视野。本文还关注美国学者在“佛教中国化”、“儒释道三教关系”等问题上的研究。
关键词:美国;中国佛教;佛教宗派
中图分类号:B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919(2004)022*******
收稿日期:2003212201
作者简介:李四龙(1969— ),男,上海市人,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讲师,哲学博士。
①1990年芮沃寿还出版了论文集《中国佛教研究》
(Studies in Chinese Buddhism ,ed.by R obert M.S omers ,New Haven :Y ale University Press ,1990)。
②若想了解欧美学者在60年代以前的研究工作,我另外推荐两部工具书:一是法国学者在1928—1958年间编辑
的《佛教书目杂志》(Bibliographie Bouddhique ,v ol.1—31);二是日本学者花山信胜(Shinsho Hanayama )编的《佛教书目》(Bibliography on Buddhism .T oky o :The H okuseido Press ,1961),其中也有不少讲到中国佛教的研究,当然研
究者不仅是美国学者,或者说当时主要不是美国学者。
美国的佛教研究是在西欧的影响下起步的,1844年1月美国波士顿《标盘》(The Dial )杂志第四卷第三号上发表了《法华经》的英文节译,题为
“佛陀的布道”
(The Preaching of Buddha ),这是根据法国学者布奴夫(E.Burnouf ,1801—1852年)当时尚未公开出版的《法华经》法译本译出的。1891
年美国学者朗曼(nmann )等人在英国“巴利圣典学会”(Pali T ext S ociety )的资助下,出版《哈
佛东方丛书》
(Harvard Oriental Series ),兼带收录佛教研究论著,由此奠定美国佛教研究的学术传统。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美国却已经取代老牌欧洲,成为西方佛教研究的中心。即使是在中国佛教的研究领域,也有相当的学术成果值得我们中国学者了解。
概论性的中国佛教史著作,迄今为止美国有两部著作较为著名:1959年芮沃寿发表的《中国
佛教史》(Arthur F.Wright ,Buddhism in Chinese
History .
Palo Alto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59)
①
,以及1964年陈观胜出版的《中国佛教史
概论》(K enneth Ch ’en ,Buddhism in China :A
Historical Survey .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4)。中国佛教史可粗分为宋以前与宋
以后两大段。北宋以前的中国佛教,高僧辈出,义理宏富。与中国学者一样,美国学者多数也偏重
于宋以前的佛教史。不过,他们现在对宋元明清的佛教史也是越来越关注,而且在方法论上有所创新,引入了社会史、人类学等方法,研究视野颇值得国内同行留意。本文分四节略述美国学者在中国佛教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他们最近二、三十年的情况。
②
一、“佛教中国化”问题
研究中国佛教史,总是会遇到所谓“佛教中国化”的问题,这也同时意味着中国与印度佛教的比较。1973年陈观胜出版《佛教的中国转型》
(K enneth Ch ’en ,The Chinese Transformation o f
第41卷第2期2004年3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s )
V ol.41,N o.2Mar.2004
Buddhis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3),从伦理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学生活与教育社会生活等五个方面,分析佛教进入中国以后的适应与转变过程。而此前出版的欧洲学者许理和的《佛教征服中国》(Erik Zürcher,The Buddhist Conquest o f China:The Spread and Adaptation o f Buddhism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Leiden:E.J.Brill,1959),诠释了佛教传入之初如何与中国社会、文化调适的早期历史,该书成为此后美国学者研究此类问题的起点。
中印佛教之间的比较需要细致的个案研究。梅维恒擅长中印交流史的研究,1988年他发表《绘画与表演:中国的看图讲故事和它的印度起源》(Victor Mair,Painting and Per formance:Chinese Picture Recitation and Its Indian G enesis.H 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88),对印度文化渗透到中国文化的过程作出了形象的叙述。[1](P61—94)萧邦(G reg ory Schopen)是位著名的印度佛教史专家,基于考古发现与文献资料,他也在反思“中国化”的问题。在他看来,有些现象或许早在印度就已出现,并非是到了中国以后才有的。譬如,虽然中国佛教受儒家的影响,特别注重“孝”,但这在印度佛教也是重要的问题。[2](P110—126)1986年冉云华发表《中国佛教思想的同化模式:印度与中国文献里的“无念”》。隋唐宗派佛教被认为是中国化佛教的典型,海外学者有所谓“隋唐新佛教”的称呼。宗密(780—841年)被认为是华严五祖,同时又是承嗣荷泽神会(684—758年)一系的禅师,他的思想有教禅一致、佛儒一源的倾向。1991年格里高利(Peter G reg ory)发表《宗密与佛教中国化》(Peter G reg ory,Tsung2mi and the Sinification o f Buddhis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在佛教中国化这个问题上又添新例。这一年,沙夫(R obert Sharf)完成其博士论文《〈宝堂论〉与公元八世纪佛教的中国化》。
疑伪经,特别是几部与中国佛教密切相关的经典的真伪,一直是中国佛教史研究中的大事,也与“佛教中国化”问题密切相关。有些经典被公认
是中国人的伪作,但也确实反映了中国人在某个阶段对于佛教的认识与需要。布斯韦尔(R obert Buswell)在1990年编辑出版《中国佛教疑伪经》一书(R obert Buswell ed.,Chinese Buddhist Apocrypha.
H 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0)。该书研究了《占察经》、
《梵网经》、
《观无量寿经》等经典的真实性。这位编者是美国研究东亚佛教的资深专家,以研究疑伪经《金刚三昧经》的韩国起源而著名。1989年他出版《中韩两国禅意识形态的形成:以疑伪经〈金刚三昧经〉为中心》(R obert Buswell,The Formation o f Ch’an Ideology in China and K orea:The Vajrasamādhi2Sūtra,A Buddhist Apocryphon.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9)。
二、佛教宗派研究
隋唐宗派,是美国同行最为热心的研究领域。若从佛教史的角度来看,从南北朝中后期到中唐前后,大约二百年的时间,是佛教宗派创立与繁荣的时期。1987年美国资深佛教学者威斯坦因(Stanley Weinstein)发表《唐代佛教》(Stanley Weinstein,Buddhism under the T’ang.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在一定程度上交代了佛教宗派成立的社会政治背景。①1997年美国青年佛教学者克什尼克(John K ieschnick)发表《高僧:中古中国圣传里的佛教理想》(John K ieschnick,The Eminent Monk:Buddhist Ideals in Medieval Chinese Hagiography.H 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7),把宋以前的高僧分成三类:苦行僧、神僧与义学僧,以梁、唐、宋三部《高僧传》资料描述他们各自的宗教生活与日常生活。这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中国僧人的生活实态,避免因为宗派的出现而把中国佛教看作是深陷于门户之见而不相往来的群体。
在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里,禅宗是研究人数最多的一块。众所周知,20世纪对于禅宗研究的持续热情,首先是由于敦煌典籍的出土。其次是因为美国本土禅宗的兴盛,时至今日仍有不少美
721
①在唐代佛教研究方面,还有一位意大利学者福安敦(Antonino F orte)值得注意。他在1976年出版了《公元七世纪
末中国的政治宣传与意识形态:敦煌写卷S.6502的性质、作者及其功能的研究》(Political Propaganda and Ideology in China at the End o f the Seventh Century:Inquiry into the Nature,Author s and Function o f the Tunhuang Document S.
6502,F ollowed by an Annotated T ranslation.Napoli:Istituto Universitario Orientale)。
第2期李四龙:美国的中国佛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