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之形式逻辑常识初级共66页文档

合集下载

全国出版专业 出版专业基础 初级 辅导练习和参考答案 第八章 形式逻辑常识

全国出版专业  出版专业基础 初级 辅导练习和参考答案 第八章  形式逻辑常识

第八章形式逻辑常识辅导练习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

只有l个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逻辑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概念、判断、推理是三种基本的思维形式。

B.在思维过程中,首先产生的是推理。

C.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是运用概念的特殊规律。

D.词语和判断是推理的基础。

【答案】A【解析】2.概念是反映对象的( )的思维形式。

A.内在属性 B.一般属性C.本质属性 D.个别属性【答案】C【解析】3.概念和词语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A.概念是词语的形式,词语是概念的内容。

B.概念和词语都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C.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词语是概念的表达形式。

D.所有的词语都可以表达概念。

【答案】C【解析】4.“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

”这个判断对“国家”这个概念是( )来说明的。

A.仅从内涵方面 B.仅从外延方面c.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 D.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答案】D【解析】5.下列不属于单独概念的是( )。

A.2007年元旦 B.北京故宫博物院C.世界上最长的河 D.一个年仅五岁的孤儿【答案】D【解析】6.下列属于集合概念的是( )。

A.树 B.城市C.词汇 D.博客【答案】C【解析】7.下列不属于负概念的是( )。

A.无罪 B.非洲C.不美 D.没关系E.非典型性肺炎【答案】B【解析】8.“自然灾害”、“地震”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

A.同一关系 B.属种关系C.交叉关系 D.反对关系【答案】B【解析】9.“人一中国人一北京人”是( )。

A.概念的限制 B.概念的概括C.概念的划分 D.概念的解释【答案】A【解析】10.“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这种表述是运用了( )的逻辑方法。

A.限制 B.概括C.划分 D.定义【答案】B【解析】11.“学校可以划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

”这句话犯的逻辑错误是( )。

出版专业基础(初级)

出版专业基础(初级)

出版专业基础第一章出版与出版工作出版: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构成出版活动的3个基本要素:编辑、复制和发行。

编辑——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复制——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物件的工作。

发行——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

出版活动的形成和开展的4个基本条件:精神文化资源条件、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条件、流通传播条件、市场条件。

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物质产品生产阶段、产品流通阶段精神产品生产(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审定发稿)物质产品生产(原稿→正确无误的“母版”样本→可批量复制出版物的“母版”样本→出版物半成品→经组合包装得到最终产品)产品流通(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为根本、核心的我国文化工作指导思想我国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3.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4.坚持质量第一5.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我国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1.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阐释科学发展观2.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3.弘扬民族优秀文化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5.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文化追求是出版工作者的职业追求和价值取向,这是由出版工作的文化性质所决定的。

出版工作者文化追求的体现:1.认真做好文化选择2.大力推进文化创造3.积极开展文化传播4.充分重视文化积累“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出版专业基础》(初级) (2)(思维导图)

《出版专业基础》(初级) (2)(思维导图)

主体代码
构成(CN号)
其他地区连续出版物序号:9000~9999 一个字母
工业技术类和文化教育类按二级类目给出,用两个字母或一个字母+一个数字
附加码(分类号) 62
CN 11-3209/G3
三、出版物标志 54
出版物
备注: 1. 出版物就是已出版的作品,是出版活动的成果。出版活动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出版物实现的。 2. 1.出版物直接影响的领域,不是人们的物质生活领域,而是精神领域。
用一个稳定的名称 一期接一期的出版 期与期之间仅以序号(出版时间)相区别 23. 特别注重时效性,一般不会再版或修订等,且均由多位作者的不同作品汇编而成。 24. 印刷 2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46 期刊:凡是统一标题连续不断(无限期)定期或不定期出版,每年至少出一期(次)以上,每期均有期次编号或注明日期的称为期刊。 26. 纸介质 27. 时事政治类、社会科学类、工程技术类等 28. 周刊、旬刊、半月刊 29. 老年刊、青年刊、少年刊、儿童刊 30. 装订成册的连续出版物 31. 期刊装订成册,有封面,开本一般较报纸小,出版周期通常比报纸长等 32. 期刊的时效性比报纸弱,稳定性和系统性比报纸强 33. 印刷 34. 音像制品是以磁、光、电介质为载体,用数字或模拟信号,将图、文、声、像记录下来经编辑加工后,透过视听设备播放使用的出版物。 35. 磁、光、电介质 36. 录音制品用于记录声音,具有再现音乐作品、语言等功能 37. 录像制品用于记录动作、画面、表情和场景等,具有类似或再现电影、电视剧(片)的功能 38. 图、文、声、像 39. 大量运用声音、图像、活动影像等媒体形式 40. 电子出版物是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有知识性、思想性内容的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固定物理形态的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电子阅读、显示、播放设备读取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体。 41. 数字代码 42. 磁盘类、光盘类、集成电路卡类 43. 单向类、交互类 44. 文字类、图片类、声音类、图像类 45. 计算机软件类、信息检索类、阅读类、素材类、教育类、游戏类 46. 大量运用声音、图像、活动影像等媒体形式 47. 数字代码方式 48. 通过有线或无线的信息网络出版 49. 2016年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 网络出版服务: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网络出版物 50. 将上述作品通过选择、编排、汇集等方式形成 51. 国家主管部门认定 52. 以纸张为载体、以印刷方式复制后发行 53. 只用磁、光、电介质作为信息记录载体 54. (选择,名词解释) 55. 中国标准书号是主要用于图书、音像制品、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的标准化识别代码。 56.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国际标准书号的修订,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了修订后的《中国标准书号》(GB/T 5795—2006) 57. 1.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分配的产品识别编码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

第一章出版概论第1节出版活动一、出版的概念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在我国最早使用“出版”,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我国第一次在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1906年清政府《大清印刷物专律》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编辑、复制、发行三、出版活动的前提作品:文字作品、口述、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美术、建筑作品、摄影、电影、设计图、地图、模型、计算机软件。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3.意识形态属性4.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1.社会的政治状况主导着出版活动的方向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1)形成舆论导向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3)促进社会和谐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2)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3.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增进文化积累2)推进文化创新3)促进文化交流第2节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一、指导思想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出版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方针原则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3.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4.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5.坚持质量第一:选题对路、内容正确充实,有尽可能高的思想性、科学性或艺术性,对出版物的编校质量、装帧设计质量、物质生产质量严格要求,精益求精。

三、主要任务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3.弘扬中华文化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5.满足和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第3节出版物一、出版物的要素1)具备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像、图形、声音或者其他符号的形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欣赏、阅读。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第一章出版物和出版业2003年-2005年本章考题分布全章框架第一节出版物第二节出版物的特殊性第三节出版业第四节出版资源第五节新技术的发展对出版业的影响本章8项要求:4项掌握,1项熟悉,3项了解第一节出版物一、出版物的概念和种类(掌握)出版物的概念:已出版的作品。

包括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六种。

出版物是精神文化成果,但不是所有的精神文化成果都可以称为出版物。

出版物的三个要素:1.具有经过编辑加工的精神文化内容2.具有物质载体3.具有一定量复本,有可能向公众发行传播出版物的种类按总体特征划分: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六类。

(最基本、最主要的分类)纸质出版物(印刷型出版物):图书、报纸、期刊。

按内容所属学科参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每一类出版物再作分类。

(A—J,Z)其他分类方式二、各种出版物的不同特点(掌握)六种出版物的定义、特点、形式、分类各种出版物比较图书不同于报纸、期刊的主要特点:非连续出版,篇幅和出版周期有较大伸缩性;内容上讲究系统性和稳定性,可重印和再版;既可由一篇作品组成也可由多篇构成,报刊由众多作者的不同作品组成。

报纸不同于图书的主要特点:出版方式上是连续出版;内容上注重时效性,不修订再版,由众多作者作品汇编而成。

期刊与报纸的主要区别:其外在区别是期刊装订成册,有封面,开本小于报纸,出版周期一般比报纸长;其内在区别是期刊时效性比报纸弱,稳定性和系统性比报纸强。

音像制品与报纸、期刊、图书的区别:表达内容手段不同;物质载体不同;复制方式不同;需要一定播放设备;形态和结构部件不同。

电子出版物与音像制品主要区别:电子出版物记录信息全部采用数字代码方式以及载有的信息内容不同。

互联网出版物与其他五种出版物的区别主要在出版方式上:复制不必事先进行;复本数量不必事先确定;发行全电子化。

第二节出版物的特殊性(掌握)出版物的特殊性表现在四个方面: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特殊性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关系上的特殊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系上的特殊性出版物生产数量与成本、利润关系上的特殊性一、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特殊性(是最重要的特殊性,出版物最基本的属性)出版物的思想文化内容是在精神生产过程中由作者和编辑完成。

出版专业考试知识点

出版专业考试知识点

出版专业考试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出版专业考试的知识点那可多了去了。

就好比是这个专业知识海洋里的各种小水滴,每一个知识点都是独特重要的。

像出版的流程、编辑校对的标准这些其实都是知识点。

出版流程简单说就是从一本书或者刊物的选题策划开始,一直到最后印刷发行的整个过程,这里面涉及到的每一个步骤的要求和规范就是知识点。

②重要程度:在出版专业里那可是超级重要。

就像盖房子的砖头一样,少了哪个知识点,这出版的大厦都盖不稳。

比如要是不懂校对符号的正确使用,那出版物里就可能满篇错字,质量就没法保证,所以每个知识点都是确保出版专业这个大厦稳固的基石。

③前置知识: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可不能少。

像字词的正确书写、语法的基本规则等。

比如说如果连“的地得”都分不清楚,在校对稿件的时候就容易犯糊涂。

还得有基本的文化常识,最起码得知道一些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之类的。

如果不知道李白是唐代大诗人,还咋搞文学类出版物的编辑工作呢?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多了去了。

要是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学会了这些知识点就能保证出版刊物或者书籍的质量。

比如说语法知识能让编辑在审稿的时候挑出作者在写作中的语法毛病;校对知识能让校对人员准确地修改文章里的错误。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知识点就像一张大网里的各个节点。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点涵盖从基础的文字知识、出版流程到编辑技巧、市场营销等各个分支知识。

比如说出版流程这个大的分支下,又有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等小分支知识点。

②关联知识:和其他知识点联系可密切了。

像编辑知识就和校对知识相关联,一般编辑后的稿件需要校对来进一步检查错误;出版市场营销又和选题策划相关,要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选题内容。

③重难点分析:有些知识点挺难掌握的。

就说编辑理论那块,各种学派的编辑思想和理念,名词都特别抽象,理解起来就费劲。

关键点就是要多看书,把概念一个一个地拆分理解。

④考点分析:在出版专业考试里可都是主角啊。

出版专业初级基础 第六章@形式逻辑常识

出版专业初级基础 第六章@形式逻辑常识

2.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1)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表达形式。 (2)表达概念的语词是词(主要是实词)或词组。例如: “人”、“人民”、“中国人民”都是表达一个概念。没有实指 的虚词(如助词、叹词)不表达概念。
(3)同一概念可表达为不同语词。例如:“医 生”与“大夫”,“番茄”与“西红柿”等。
(4)同一语词可表达不同概念。例如:“花” 可指“花朵”,也可指“花费”;“侬”可指“你”, 也可指“我”等。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例如:“三角 形”作为概念,它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被认识到)“三边 封闭的平面图形”。 2.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所反映的具有该本质属性的一切对象。例 如:“三角形”作为概念,它的外延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具有该 本质属性的一切对象”,即“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 形”。
1.指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例:事物发展的逻辑就是如此,旧事物不断衰亡,新事物不断 产生。 2.指思维活动的规则、规律。 例:他的想法和表达都很合乎逻辑。
3.指某种说法、观点或言论。 例:按照他的逻辑,一个歌手只要嗓子好,就能成为歌唱家。 4.指逻辑科学。 例:编校人员学点逻辑很必要。 在各种宣传媒体中,一般是在前两种含义上使用,第一种侧重 客观层面,第二种侧重主观层面。在分析语言表达时,逻辑既指思 维规则也指事理。
(二)概念的概括 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其外延的逻辑方法。 如:对“流行歌曲”概括为“歌曲”。 注意:①用来概括的概念与被概括概念必须具有属种关系。 ②概括的极限是范畴。如“黄金”概括到“物质”。
(三)概念的划分 概念的划分是根据对象一定的属性,将一个大类(属)分为若干小 类(种),以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如:根据“性别”,将“人” 分为“男人”和“女人”。划分由“母项”、“子项”及“根据”三要 素组成。划分的主要规则是:①划分的子项之和必等于母项,否则就会 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错误;②划分的子项之间不相容,否 则就会犯“子项相容”的错误;③每一次划分只能有一个根据,否则就 会犯“混淆根据”的错误。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之形式逻辑常识(初级)共67页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之形式逻辑常识(初级)共67页
概念的外延指概念所 反映的一切事物。
(“哪些是”)
64.下列定义,从内涵角度界定的有 ( )。(06年)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发展文 化和科学事业的方针
B.“北朝辞赋”,指北魏、北齐、北周三代 的辞赋
C.“赋”,中国古代铺陈景物、抒情言志、 不歌而诵的一种文体
D.“太极拳”,以《周易》太极阴阳之理为 拳理的一种拳术
E.“射电星”,有连续谱射电的恒星或恒星 状天体
概念的种类(外延)
单独概念(只反映一个单 独对象)与普遍概念
(反映某一类事物)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 种属性)与负概念(反映
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
集合概念(以事物的群体) 与非集合概念(以事物
的个体)
概念之间的关系(外延)
同一关系(两个概念在外
A. 等边三角形 等角三角形 (p362) B. 树 松树 (p363) C. 白 非白 (p363) D. 青年 编辑 (p363)
56. 下列各组概念中,属于矛盾关系的有 ( )。(10年)
A. 金属 非金属 (p287) B. 白 黑 (p288) C. 白 非白 D. 工业 重工业 (p287) E. 富 穷 (p288)
三大门类 C.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是逻辑思维的基本
规律 D.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是四种基本的思维
形式
考试内容
概念的基本知识
纠正运用概念时的常 犯错误
判断的基本知识
纠正运用判断时的常 犯错误
推理的基本知识
纠正运用推理时的常 犯错误
论证的基本知识
纠正运用论证时的常 犯错误
逻辑思维规律的基本 知识
A.同一 B.交叉 C.属种 D.反对
21.下列各组词语所表达的概念,属于交叉 关系的是( )。(2019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之形式逻辑常识初 级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