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过节源于汉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至节的由来(一)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唐代诗人杜甫《冬至》诗云: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冬至是古代最早订出的,2700年前春秋时期就已有了。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愈往北愈显著。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极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故曰冬至。”冬至以后,日渐长,夜渐短,天气也最冷了。从冬至这一天算起,就进入了“数九寒天”,九天为一个九,一直到惊蛰后六天,共九九八十一天。阳历是12月22日至次年3月12日。古人认为,冬至是节气的起点。《史记・律书》:“气始于冬至,周而复始。”从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起来,叫做“日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舒。”就是说,冬天来了,春天就要跟着到来。也许是“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的缘故吧,古人把冬至看成吉日,每逢这天朝廷举行庆典,宰相以下文武百官,行朝贺礼,仪式像庆贺春节一样隆重。百姓见面互相道贺佳节。富裕人家皆备华丽马车,出外游玩,天刚交五更,街上已是车水马龙,年轻女子和小儿,身穿华丽的新衣,往来如云。三日之内,店肆关门停业,叫做“做节”。各城隍庙内,进香者甚多。冬至风俗历代相沿。清代的《帝京岁时纪胜》载:“长至南郊大祀,次日百官进表朝贺,为国大典。绅耆庶士,奔走往来,家置一簿,题名满福。”还有一风习,冬至吃馄饨。因为馄饨的形状颇像鸡蛋,犹似天地混沌之像,所以在这天食之。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