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汽车工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汽车工业逐渐成为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的支柱产业,因此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倍受国人关注的,文章介绍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汽车现状发展特点趋势
(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的特点
我们都知道美国车的气派、意大利车的浪漫、德国车的严谨、日本车的精明、英国车的高贵。中国没有成熟的汽车文化,但却有悠久的车历史,因此了解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的特点
(1)中国汽车工业的建立
①白手起家建一汽
1953年建设一汽,1956年建成投产
1956年解放牌卡车诞生
1958年第一辆红旗轿车研制成功口号“出汽车、出人才”
②建设第二汽车厂
1.二汽是在“文化大革命”时建起来的,背景是备战备荒,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制造军车
2.二汽的几上几下
3.“包建”是老厂负责新厂的产品设计、工厂设计、生产准备、培训和人员支援,直到调试投产。老厂可以包建新厂、小厂可以包建大厂、几个厂可以联合包建一个大厂
4.“聚宝”是将国内科研和大工厂技术成果以及国内外的新技术,通过试验后移植到二汽来,将二汽的产品的工艺确立在一个较高的技术水平上
(2)中国汽车工业的挫折
中国汽车工业刚创建不久,就遇到了1958年的“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到1966年,又遇到了十年动乱的干扰和破坏。和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一样,中国汽车工业举步维艰,远远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中国汽车:跨越50年的忧伤
上世纪80年代汽车界传说最广的一个故事是,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在天安门城楼和人民大会堂前看到的几乎全部是进口轿车,对此颇多感慨。一位国务院副总理义愤填膺地指出,要立马横刀对轿车进口的审批斩尽杀绝。事实上也是如此,1983年到1987年,各部委还在热烈讨论是否应该发展轿车时,国外厂商生产的20多万辆奔驰、丰田、尼桑、福特……从中国人腰包里掏去了两亿美元外汇,差不多相当于当时建设两个年产30万辆轿车的汽车厂(4)兴建轿车工业
①1987年在北戴河举行决定中国轿车工业前途命运的国务会议,确立了一汽、二汽、
上汽三个生产基地。
②198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严格限制轿车生产点的通知》,通知规定,除“三大”(长春、
上海、十堰)“三小”(北京、广州、天津)外,全国范围内不再安排新的轿车生产点上马。
③通知分工明确:十堰的二汽轿车项目被定位为高起点,大批量,发展30万辆普通型
轿车,“2/3出口”;一汽是“3万辆中高档轿车起步,挡住进口”;至于上海,则根据原来中德双方的合同,“首先搞好国产化”,纲领规模3万辆。而天津夏利、北京吉普、广州标致三个小生产点,由于都是既成事实,而且都已与外商合资,作为追加项目予以追认。
④CKD汽车
CKD是英文Completely Knocked Down的缩写,意思是“完全拆散”。换句话说,CKD 汽车就是进口或引进汽车时,汽车以完全拆散的状态进入,之后再把汽车的全部零、部件组装成整车。我国在引进国外汽车先进技术时,一开始往往采取CKD组装方式,将国外先进车型的所有零部件买进来,在国内汽车厂组装成整车。
(5)2004《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深刻内涵
①汽车业成为支柱产业
②鼓励汽车私人消费
③由审批改为核准
④大幅度提高准入门槛
⑤确立企业退出机制,制止借“壳”造车
⑥重视环保、节能、绿色产业
⑦实现品牌销售和服务
(6)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
国产车竞争力:轿车排量越大竞争力越弱
中国汽车业战略与实施的背离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的特点
(总特点)汽车工业具有资金技术密集的特点,且具有明显的规模性。
数据显示。2010年各车型全面增长,自主品牌份额有所提升,汽车出口逐步恢复,大企业集团销售规模整体提升,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十大特点:
特点之一:延续上年走势产销再创新高,但增速逐月回落。
特点之二:各类车型全面增长,整体增幅达三成。
特点之三:基本型乘用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特点之四:SUV和MPV增势迅猛,交叉型乘用车需求由热趋稳。
特点之五: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受政策影响最为明显。
特点之六:乘用车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所提升。
特点之七:客货车市场全面增长,重型货车销量首超百万。
特点之八: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
特点之九:汽车出口逐步恢复。
特点之十:汽车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中国汽车工业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国内市场的渐进开放,我国汽车工业作为幼稚产业将因国外跨国公司的全面进入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
国有汽车企业将由市场领导者转变为市场追随者
由于国外跨国公司纷至沓来,其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是国内任何一家汽车企业所无法比拟的,这种巨大的反差迫使国有汽车企业必然寻求同国外跨国公司的全面合作。这样,中国汽车市场将转变为国外跨国公司主导型市场,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将转变为国外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
国有企业面临跨国公司和民营资本的双重打压。值得注意的是,外商独资企业日益成为外商投资的主要形式:一半以上的跨国公司愿意采取独资方式。一方面是因为随着中国关税的降低及非关税壁垒的取消,外资的进入成本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体制僵化,机制不活,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较差,加之政府不良干预和企业文化差异,内外资的整合十分困难。与此相反,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民营资本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只不过由于民营资本十分弱小,暂时还无法与跨国公司嫁接。一旦中国民营资本长大,并与跨国公司联姻,中国国有企业所遭受的困难将更加严重。
汽车生产将由大批生产方式转变为大众生产方式
所谓大批生产是指过程基本不变的成批量生产,其特征是:假定消费者偏好在一个可预见的时期内不变,消费规模维持在一个既定的比较高的水平,成批的生产量必然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量。转变源于两个因素:一是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偏好呈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向,这导致目标市场日益细分,企业为了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不得不适应和追随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二是由于竞争者的存在,一个目标市场常常有多个生产者的进入,而目标市场的容量有限,企业为了抓住顾客,不得不纷纷取悦于消费者,在产品技术、价格、质量、性能、环保、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从而赢得消费者的选票。
汽车企业将由整体性购并转变为局部性购并
应该说,企业发展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绿地投资,二是收购、兼并、重组、参股等低成本扩张。这种市场态势,决定了汽车企业的扩张不能是全方位整体性扩张,必须是立足于自身目标市场的局部性扩张。而由于购并的成本远远低于绿地投资,因而汽车企业由整体性购并向局部性购并转移势在必然。从实践上看,戴姆勒―克莱斯勒从1998年合并以来,到现在已经有四个年头,无论是企业的竞争力,还是销售利润串并没有多大的改观,除了其购并战略出现偏差外,两公司文化观念、经营战略、管理水平、市场层次、技术划分的整合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相反,雷诺控股日产仅仅一年即扭亏为赢,这不能不说是局部购并的成功典范。
人力资源将由国内固化配置转变为全球流动配置
人力资源的全球配置是经济全球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加入WTO,必须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办事,企业可以在全球人力资源市场上寻求切合自身发展要求的人力资本,使企业的人力素质、结构、数量、规模更加适应竞争的需要;而企业的劳动力也将进入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
国有汽车企业的现实状况是:高素质人力资源难于流入,计划经济时期积聚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逐渐丧失,而不需或不适人力资源大量沉淀,难以淘汰出局,致使国有汽车工业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越来越低。国有汽车企业的人力资源矛盾已经由原来的总量过剩转变为总量过剩与结构失衡并存,即一方面要压缩人员总量;另一方面又要在压缩中不断优化人力结构,将企业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配置进来,将不适人力资本清理出去。国外跨国公司全面进入中国汽车市场
汽车产品将由目前的价格竞争转变为综合素质的竞争
应该看到,由于中国汽车工业长期实施高关税、高配额的双重保护,市场化程度低,天生发育不良。无论质量、性能,还是价格、服务,与国外汽车产品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要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