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与测量第二章

合集下载

《公差》二版习题答案

《公差》二版习题答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笫二版)各章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 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习题1—10解:1)该配合用于对心与可拆卸,根据给出条件,x max ≯20μm,Y max ≯-20μm 可知 为过渡配合。

2)考虑到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基孔制,该配合未提出其它要求,故选用基孔制。

3)求出配合公差 T f =|X max --Y max |=40μm查教材P14表1—2 IT6+IT7=13+21=34μm <40μm 故令孔选用IT7 轴选用IT64)确定孔、轴极限偏差并选定配合 ∵基准孔 EI=0 ES=+IT7=+21μm ∴X max =ES-ei=21-ei 设X max 暂按20代入则ei=21-20=1μmY max =EI-es=0-es 则es=0-(-20)=+20μm查表1—5 只有轴的基本偏差k 为ei=+2μm 与计算的值相接近,故选k ,对前 计算值重新修正: X max =ES-ei=21-2=19μm 显然,X max 仍小于20μm ,符合题意。

即:配合应为 Φ25H7∕k6 5)验算Φ25H7: ES=21μm EI=0μm Φ25k6: es=20μm ei=2μm X max =ES-ei=21-2μm=19μm Y max =EI-es=0-20μm =-20μm即: X max ≯20μm ,Y max ≯-20μm 符合题意。

习题 1—11解:1)确定基准制 因为一般情况,可选用基孔制 2)确定孔、轴公差等级由于 T f =︱X max -X min ︱=︱0.097-0.04︱=0.057mm=57μm查表1—2,与计算相接近的孔、轴公差等级为:IT6=22μm IT7=35μm 取孔公差等级为IT7(比轴低一级) 即 T D =35μm ∕轴公差等级为IT6 T d =22μm 则基准孔 ES=+35μm EI=03)计算热变形所引进的间隙变化量ΔX=95〔22×10-6(100-20)-22×10-6(150-20)〕=-0.1045㎜=-105μm 4)确定非基准件轴的基本偏差因基准孔 ES=35μm EI=0∵ X min =EI-es=40μm ∴es=- X min =-40μm ei=es-T d =-62μm 为了补偿热变形,在所计算的轴的上下偏差中加入补偿值ΔX ,即:es '=es +ΔΧ=-145μm ei '=ei +ΔΧ=-167μm故气缸孔的尺寸及偏差应为: Φ95035.00(mm )活塞的尺寸及偏差应为 : Φ95145.0167.0--(mm )习题1—17解:1)减速器属于一般机械,题意已明确采用P 0级精度2)查《现代综合机械设计手册》(中) 北京出版社 P1249页轴承内径 d=45mm 外径 D=75mm 宽 B=16mm 额定径向动负荷 C=21KN 实际径向动负荷为:1500N ∴P=1500∕21000=0.07 查表1-28 P <0.07C 应属于轻负荷3)查表1—24 轴承内孔与轴配合的公差带应为Φ45j6 ;查表1—25 轴承和外壳配合的公差带应为φ75H7 习题1—18解:1)参照教材P45各级精度应用的范围,应选择P0级2)已知该汽车所用前轴承的负荷为轻系列深沟球轴承,型号可选为:61810 3)该轴承内孔与轴的配合查表1—24,应选公差带为:Φ50j6;查表1—25与轴承配合的外壳孔公差带为:φ65J7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习题2—23解:1)假设经过判断,不存在已定系统误差2)求出测量列算术平均值 X =10.01275㎜3)计算残差∑=121i νi=0 不存在未定系统误差4)计算测量列单次测量值的标准差S ≈1.865μm5)判断粗大误差3S=3×1.865μm=5.595μm由于测量列的各残差值皆小于3S ,故无粗大误差6)计算测量列总体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xσ=nS =12865.1≈0.54μm7)计算测量列总体算术平均值的测量极限误差-)(x lim δ=±3-xσ=0.543⨯±μm=62.1±μm ≈1.6μm8)确定测量结果单次测量结果(第五次) X 5=10.014±3S=10.014±0.0056㎜算术平均值表示的测量结果 X C =-x ±3-xσ=10.±.0016㎜习题2—24解:1)如果只测量1次,则测量值20.020㎜为不定值(∵S=0),此时测量结果 为20.020±lim δ=20.020±0.005㎜ 即测量值可能为20.025~20.015㎜内的任何值。

国开作业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第2章—章节自测93参考(含答案)

国开作业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第2章—章节自测93参考(含答案)

题目:配合公差的数值愈小,则相互配合的孔、轴的公差等级愈高。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选择公差原则时,应综合考虑零件的功能要求、生产批量、机床设备状况和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等因素。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所设计孔、轴配合中的孔和轴加工后,经测量合格的某一实际孔与某一实际轴在装配后得到了间隙,则设计配合:
选项A:可能是间隙配合也可能是过渡配合
选项B:一定是间隙配合
选项C:一定是过盈配合
选项D:一定时过渡配合
答案:可能是间隙配合也可能是过渡配合
题目:下列配合中间隙最大的是:
选项A:H7/h6
选项B:H7/d6
选项C:H7/t6
选项D:H7/f6
答案:H7/d6
题目:下列配合中,配合公差最小的是:
选项A:φ30H8/g7
选项B:φ100H7/g6
选项C:φ30H7/g6
选项D:φ30H7/u7
答案:φ30H7/g6
题目:查出φ40H8/f7配合中孔和轴的上、下偏差,配合性质为:选项A:ES=35um EI=0 es=-25um ei=-50um 过渡配合
选项B:ES=39um EI=0 es=-25um ei=-50um 间隙配合
选项C:ES=39um EI=0 es=-20um ei=-45um 间隙配合
选项D:ES=39um EI=0 es=-25um ei=-45um 过盈配合
答案:ES=39um EI=0 es=-25um ei=-50um 间隙配合
题目:下列极限与配合在零件图上标注正确的是:
选项A:。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进行尺寸控制和质量检测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掌握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分类;(3)了解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3 教学内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分类;(3)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尺寸公差2.1 教学目标(1)掌握尺寸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和限制;(3)熟悉尺寸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1)尺寸公差的基本概念;(2)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3)尺寸公差的限制;(4)尺寸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第三章:形状公差3.1 教学目标(1)掌握形状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形状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熟悉形状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1)形状公差的基本概念;(2)形状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形状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第四章:位置公差4.1 教学目标(1)掌握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位置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熟悉位置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1)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2)位置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位置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第五章:技术测量5.1 教学目标(1)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2)了解常用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3)熟悉测量误差及减小方法。

5.2 教学内容(1)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2)常用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3)测量误差及减小方法。

第六章: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1)理解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重要性;(2)掌握公差配合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3)了解公差配合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中的作用。

6.2 教学内容(1)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重要性;(2)公差配合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3)公差配合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中的作用。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第二章练习(答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第二章练习(答案)

第二章练习一判断题1(×)机械加工的目的是要把所有同一规格的尺寸准确地加工成同一数值。

2(√)极限尺寸和实际尺寸有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基本尺寸。

3(√)极限偏差和实际偏差可以为正值、负值或零。

4(√)公差只可能是正值,不可能是负值或零。

5(×)偏差只可能是正值,不可能是负值或零。

6(×)最大实体状态是孔、轴具有允许的材料量为最少的状态。

7(×)公差可以说是允许零件尺寸的最大偏差。

8(×)图样标注φ200 -0.021的轴,加工得愈靠近基本尺寸就愈精确。

9(×)孔、轴配合为φ40H9/n9,可以判断是过渡配合。

10(√)基轴制过渡配合的孔,其下偏差必小于零。

11(×)相互结合的孔与轴,其公差数值必须相等。

12(√)不经选择与修配,就能互相替换装配的零件,就是具有互换性的零件。

13(×)零件的互换程度越高越好。

14(×)零件的最大实体尺寸大于零件的最小实体尺寸。

15(×)公差值愈大,说明该尺寸与其基本尺寸相差愈大。

16(×)某一对孔、轴结合的实际间隙为+0.003mm,,则此孔、轴组成的配合一定是间隙配合。

二选择题1( D )配合精度高,表明A、X或Y值小B、轴的公差值大于孔的公差值C、轴的公差值小于孔的公差值D、轴、孔公差值之和小2( A )配合是_____相同的孔与轴的结合A、基本尺寸B、实际尺寸C、作用尺寸D、实效尺寸3( B )标准公差值与_____有关A、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B、基本尺寸和基本偏差C、公差等级和配合性质D、基本偏差和配合性质4( C )基本偏差代号为P(p)的公差带与基准件的公差带可形成_____。

A、过渡或过盈配合B、过渡配合C、过盈配合D、间隙配合15( D )最大实体尺寸是_____的统称A、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小极限尺寸B、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C、轴的最小极限尺寸和孔的最大极限尺寸D、轴的最大极限尺寸和孔的最小极限尺寸16( B )从加工过程看,零件尺寸进入公差范围的“起始尺寸”是A、最大极限尺寸B、最大实体尺寸C、最小极限尺寸D、最小实体尺寸17( D )从加工过程看,零件尺寸的“终止尺寸”是A、最大极限尺寸B、最大实体尺寸C、最小极限尺寸D、最小实体尺寸18( A )基孔制是基本偏差为一定孔的公差带,与不同_____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A、基本偏差的B、基本尺寸的C、实际偏差的D、以上都不是19( A )在计算标准公差值时,各尺寸段内所有基本尺寸的计算值是用各尺寸段的_____•作为该段内所有基本尺寸来计算值的A、首尾两个尺寸的几何平均值B、所有尺寸的算术平均值C、所有尺寸的几何平均值D、首尾两个尺寸的算术平均值20( D )设置基本偏差的目的是将_____加以标准化,以满足各种配合性质的需要。

《公差与测量技术》作业及答案修改

《公差与测量技术》作业及答案修改

《公差与测量技术》作业绪论一、填空题1、互换性是指在制成的()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其一,不需要做任何()、()或()就能进行装配,并能满足机械产品的()的一种特性。

2、互换性原则广泛用于机械制造中的()、()、()、机器的()等各个方面。

3、零件的互换性既包括其()的互换,也包括其()的互换。

4、零件的几何量误差主要包含()、()和()等。

5、几何量公差就是零件几何参数()的(),它包括()和()等。

6、制定和贯彻()是实现互换性的基础,对零件的()是保证互换性生产的重要手段。

二、判断题1、互换性要求零件具有一定的加工精度。

()2、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3、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应该是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的零件。

()4、只有将零件的误差控制在相应的公差范围内,才能保证互换性的实现。

()5、测量的目的只是判定加工后的零件是否合格。

()三、单向选择题1、关于互换性,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互换性要求零件具有一定的加工精度B、现代化生产必须遵循互换性原则C、为使零件具有互换性,必须使零件的各几何参数完全一致2、关于零件的互换性,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凡是合格的零件一定具有互换性B、凡是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必为合格品C、为使零件具有互换性,必须把零件的加工误差控制在给定的公差范围内3、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应是()A、相同规格的零件B、不同规格的零件C、形状、尺寸完全相同的零件4、某种零件在装配时需要进行修配,则此零件()A、具有互换性B、不具有互换性C、无法确定其是否具有互换性5、关于几何参数的公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几何参数的公差就是零件几何参数的变动量B、只有将零件的误差控制在相应的公差范围内,才能保证互换性的实现C、制定和贯彻公差标准是保证互换性生产的重要手段第一章1-1 基本术语及其定义一、判断题1、凡内表面皆为孔,外表面皆为轴。

()2、孔、轴是指圆柱的内外表面及由两平行平面和切面形成的包容面、被包容面。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 第二章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 第二章

第二章几何量测量基础思考题2-1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试述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长度基本单位的定义?2-2 测量的实质是什么?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括哪四个要素?2-3 以量块作为传递长度基准量值的媒介有何优点,并说明量块的用途?2-4 量块的制造精度分哪几级,量块的检定精度分哪几等,分“级”和分“等”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5 量块按“级”和按“等”使用时的工作尺寸有何不同?何者测量精度更高?2-6 何谓量具、量规、量仪?2-7 计量器具的基本技术性能指标中,标尺示值范围与计量器具测量范围有何区别?标尺刻度间距、标尺分度值和灵敏度三者不何区别?示值误差与测量重复性有何区别?并举例说明。

2-8 几何量测量方法中,绝对测量与相对测量有何区别?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有何区别?交举例说明。

2-9 测量误差的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有何区别?两者的应用场合有何不同?2-10 测量误差按特点和性质可分为哪三类?试说明产生这三类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

2-11 试说明三类测量误差各自的特性,可用什么方法分别发现、消除或减小这三类测量误差,以提高测量精度?2-12 如何估算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的大小?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具有哪四个基本特性。

2-13 进行等精度测量时,以多次重复测量的测量列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的优点是什么?它可以减小哪类测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2-14 进行等精度测量时,怎样表示单次测量和多次重复测量的测量结果?测量列单次测量值和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有何区别?2-15 什么是函数误差?如何计算函数系统误差和函数随机误差?习题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直接测量必为绝对测量。

( )2、为减少测量误差,一般不采用间接测量。

( )3、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应尽量选用高等级量块作为基准进行测量。

( )4、使用的量块数越多,组合出的尺寸越准确。

( )5、0~25mm千分尺的示值范围和测量范围是一样的。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第二章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第二章

2.1 长度计量单位精确度,但无
法直接用于生产 ,因此,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量值传递系统, 将米的定义长度一级一级地、准确地传递到生产中所使用的计 量器具上,再用其测量工件尺寸。 2、实体基准: • 就是把光波波长作为实物反映出来的基准物体。 • 常见的实物计量标准器有
锈脂存于干燥处。
2.2 测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分类
2.2.1 测量器具的分类:
按测量器具的结构特点可以分为:
伤,影响其粘合性。 3) 分清量块的“级”与“等”,注意使用规则。 4)所选量块应用航空汽油清洗、洁净软布擦干,待量块温度
与环境温度相同后方可使用。 5)轻拿、轻放量块,杜绝磕碰、跌落等情况的发生。 6) 不得用手直接接触量块,以免造成汗液对量块的腐蚀及手
温对测量精确度的影响。 7)使用完毕,应用航空汽油清洗所用量块,并擦干后涂上防
2.1 长度计量单位和基准量值的传递
划分角度 工作尺寸 包含误差
量块的“级”与“等”
级 成批制造 标记在量块上的标称尺寸 包含其制造误差
等 单个检定 检定后的中心长度 包含了检定时的测量误差
结论
同一量块而言,量块按“等”使用时其精度比按“级”使用要 高,并且能在保持量块原有使用精度的基础上延长其使用寿命。
2.1 长度计量单位和基准量值的传递
(2)量块的用途 a. 用于尺寸传递; b. 体现测量单位; c. 检定和校准计量器具; d. 比较测量中,用于调整仪器零位; e. 也可直接用于精密测量、精密划线和精密机
床的调整。
2.1 长度计量单位和基准量值的传递
(3)量块的精度(级) a.量块按制造精度分 6级,即00、0、1、2、3和K级,
2.1 长度计量单位和基准量值的传递

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2.4习题课

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2.4习题课

YOUR SITE HERE
YOUR SITE HERE
查表确定下列各尺寸的公差带代号
(1)Ø18− 0.011 (轴) (2)Ø120 ) ) ) (3)Ø50 − 0.075 (轴) (4)Ø65 )
− 0.050
0
+ 0.087 0 + 0.005
LOGO
(孔)
− 0.041 (孔)
基本偏差es=0 基本偏差代号为 ,Ts=es-ei=0-(-0.011)=0.011mm=11um 基本偏差代号为h, 解: (1) 基本偏差 查表3-2得 公差等级为IT6, 故公差带代号为h6。 查表 得:公差等级为 , 故公差带代号为 。 (2) 基本偏差 基本偏差EI=0 基本偏差代号为 ,Th=ES-EI=+0.087-0=0.087mm=87um 基本偏差代号为H, 查表3-2得 公差等级为IT9, 故公差带代号为H9。 查表 得:公差等级为 故公差带代号为 。 (3) 基本偏差 基本偏差es=-0.050 查表 得基本偏差代号为 , 查表3-3得基本偏差代号为 得基本偏差代号为e, Ts=es-ei=-0.050-(-0.075)=0.025mm=25um, 查表3-2得:公差等级为IT7, 查表 得 公差等级为 故公差带代号为e7。 故公差带代号为 。 (4) 基本偏差 基本偏差ES=+0.005 查表 得基本偏差代号为 , 查表3-4得基本偏差代号为 得基本偏差代号为M, Th=ES-EI=+0.005-(-0.041)=0.046mm=46um 查表3-2得 公差等级为IT8, 故公差带代号为M8。 查表 得:公差等级为 故公差带代号为 。
YOUR SITE HERE
LOGO
(1)公差是零件尺寸允许的最大偏差。 公差是零件尺寸允许的最大偏差。 (2)公差通常为正,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为负或零。 公差通常为正,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为负或零。 (3)孔和轴的加工精度越高,则其配合精度也越高。 孔和轴的加工精度越高,则其配合精度也越高。 (4)配合公差总是大于孔或轴的尺寸公差。 配合公差总是大于孔或轴的尺寸公差。 (╳ ) ( ╳) (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对测量
相对测量
2.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
单项测量——一次测量中只测量一个几何量的量值。 综合测量——一次检测中可得到几个相关几何量的综 合结果,以判断工件是否合格。
四、计量器具的基本计量参数
1.刻度间距c 2.分度值i(刻度值)
3.示值范围
4.测量范围
5.示值误差
6.校正值(修正值)
五、测量误差
1.计量器具误差 2.方法误差
3.环境误差
4.人员误差
§2-2 测量长度尺寸的常用量具
一、通用量具 二、量块
一、通用量具
1.游标量具
常用的长度游标量具有游标卡尺、游标深度尺和 游标高度尺等。
2.测微螺旋量具
利用螺旋副的运动原理进行测量和读数的一种测微 量具。 按用途可分为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深度千分 尺、螺纹千分尺、公法线千分尺等。
【例2-1】读出下图中外径千分尺所示的读数。
外径千分尺读数示例
解题过程(a)
(2)其他类型千分尺
内测千分尺
深度千分尺
深弓千分尺
公法线千分尺
内径千分尺
壁厚千分尺
小实验
用外径千分尺测试自己头发的直 径或课本一页纸的厚度,并与同学进 行互换测量,看看谁测得更准确。
二、量块
1.量块的形状、用途及尺寸系列
带游标放大镜万能 角度尺
带表万能角度尺
带数显万能角度尺
二、正弦规
检测示意
H sin L
——正弦规放置的角度
H——量块组的尺寸 L——正弦规两圆柱的中心距
锥度偏差
n c l
圆锥角偏差 2c 105
【例2-3】用中心距L=l00mm的正弦规测量莫氏2号锥度 塞规,其基本圆锥角为2°51′40.8" (2.861332°),试确定量 块组的尺寸。若测量时千分表两测量点a,b相距为l = 60 mm,两点处的读数差n=0.010mm,且a点比b高(即a点的读 数比b点大),试确定该锥度塞规的锥度误差,并确定实际 锥角的大小。
一、计量的单位
二、计量器具的分类

量具


量规
量仪

计量装置
1.量具
量具
标准量具
通用量具
2.量规
量规
螺纹量规
光滑极限量规 圆锥量规
3.量仪
量仪
钟表式百分表
杠杆式百分表
4.计量装置
数控检测中心
三、测量方法的分类
1.按实测量是否为被测量分: 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又分为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量块及其研合性
2.量块的尺寸组合及使用方法
【例2-2】用量块组成38.935mm的尺寸,试选择组合 的量块。
解题过程
阶段性实习训练一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
一、实训目的
掌握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测量零件的实际(组成)要素的尺寸。
二、被测工件
被测工件
三、量具 游标卡尺 四、量具的维护与保养 正确维护与保养游标卡尺,对保持它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 正确的方法是: 1.不要把游标卡尺的测量爪尖作划针、圆规和螺钉起子(改锥)使 用。 2.不要把卡尺游标卡尺当作钩子使用,也不要作为其他工具使用。 3.用完游标卡尺后,用干净棉丝擦净,放入盒内固定位置,然后存 放于干燥、无酸、无振动、无强力磁场的地方。没有装盒的游标卡 尺,严禁与其他工具放在一起,以防受压或磕碰而造成损伤。 4.不要用砂纸、砂布等硬物擦游标卡尺的任何部位。非专职修理量 具人员,不得拆卸游标卡尺。 5.实行周期检定。 五、方法与步骤 六、完成测量(填入数据)
测量方法与步骤
检查千分尺
校对0位
调整0位
测量工件
§2-3 常用机械式量仪
机械式量仪借助杠杆、齿轮、齿条或扭簧的传动,将 测量杆的微小直线移动,经传动和放大机构转变为表盘上 指针的角位移,从而指示相应的数值。
一、百分表 二、内径百分表 三、杠杆百分表 四、杠杆千分尺
一、百分表
小齿轮
大齿轮
游丝 大齿轮 指针 中间齿轮 弹簧 测量杆
解题过程
阶段性实习训练三 零件角度测量
一、实训目的 掌握万能角度尺的使用方法,测量零件的实际角度 二、被测工件 三、量具 万能角度尺 四、方法与步骤 五、完成测量(填入数据)
被测工件
测量方法与步骤
校对0位
α和β角的测量
δ角的测量
γ角的测量
§2-5 其他计量器具简介
一、塞尺 二、直角尺
三、检验平尺
游标卡尺刻线原理及读数示例
游标卡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游标卡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2.测微螺旋量具
(1)外径千分尺
(2)其他类型千分尺
(1)外径千分尺
实物图
结构简图
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1)先从微分筒的边缘向左看固定套管上距微分筒边缘 最近的刻线,从固定套管中线上侧的刻度读出整 数,从中线下侧的刻度读出0.5mm的小数; (2)再从微分筒上找到与固定套管中线对齐的刻线,将 此刻线数乘以0.01mm就是小于0.5mm的小数部分的 读数,最后把以上几部分相加即为测量值。
3 .测量范围
(1)0°~50°角
万能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尺及其测量范围
(2)50°~140°角
(3)140°~230°角
(4)230°~320°角
想一想
万能角度尺是不是能够测出任意角度? 用I型万能角度尺摆出45°、90°、120°、 240°、270°角来。
其他万能角度尺
Ⅱ型万能角度尺的结构与刻线图 1-直尺 2-转盘 3-定盘 4-游标 5-固定角尺
三、杠杆百分表
杠杆百分表外形
1-游丝 2-齿轮 3-指针 4-扇形齿轮 5-杠杆测头
杠杆百分表是把杠杆测头的位移(杠杆的摆动),通 过机械传动系统转变为指针在表盘上的偏转。杠杆百分表表 盘圆周上有均匀的刻度,分度值为0.01mm,示值范围一般 为±0.4mm。 使用杠杆表时的注意事项: (1)夹持杠杆表的表架应牢固可靠,且要有足够的刚度, 悬臂长度应尽量短。表装夹好后如需调整位置,应先松开紧固 螺钉,再转动轴套,不能直接转动表体。 (2)测量时应使杠杆表的测量头轴线与测量线尽量垂直。
用杠杆百分表检测与校正
杠杆百分表的使用
四、杠杆千分尺
1-测砧 2-测微螺杆 3-锁紧装置 4-固定套管 5-微分筒 6-尺架 7-盖板 8-指针 9-刻度盘 10-按钮
杠杆千分尺是测量外尺寸的一种精密量具,它的外形与外 径千分尺相似。 它由螺旋测微部分和杠杆齿轮机构部分组成,螺旋测微部 分的分度值为0.01mm,杠杆齿轮机构部分的分度值有 0.001mm和0.002mm两种,指示表的标尺示值范围仅为 ±0.02mm。 分度值为0.001mm杠杆千分尺可用于测量IT6级的尺寸,分 度值为0.002mm杠杆千分尺可用于测量IT7级的尺寸。 杠杆千分尺的测量范围为0~25mm,25~50mm,50~75mm, 75~100mm四种。
2.按同时测量被测量参数的数量分:
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
1.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直接用量具或量仪测出被测几何量值
的方法。
间接测量——先测出与被测几何量相关的其他几何 参数,再通过计算获得被测几何量值的方法。
直接测量
间接测量
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绝对测量——从量具或量仪上直接读出被测几何量数 值的方法。 相对测量(比较测量或微差测量)——通过读取被测 几何量与标准量的偏差来确定被测几何量数值的方法。
精密量仪
1.杠杆齿轮比较仪
精密量仪
2.扭簧比较仪
1-测量杆 2-杠杆 3-弹簧片 4-指针
§2-4 测量角度的常用计量器具
一、万能角度尺
二、正弦规
一、万能角度尺
1.结构
1-尺身 2-角尺 3-游标 4-制动器 5-基尺 6-直尺 7-夹块 8-扇形板
2.刻线原理及读数方法
万能角度尺的读数方法和游标卡尺相似,即先从尺身上读 出游标零刻度线指示的整度数,再判断游标上的第几格的刻线 与尺身上的刻线对齐,就能确定角度“分”的数值,然后把两 者相加,就是被测角度的数值。
第二章 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 用计量器具
§2-1 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 §2-2 测量长度尺寸的常用量具 阶段性实习训练一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 阶段性实习训练二 使用千分尺测量 §2-3 常用机械式量仪 §2-4 测量角度的常用计量器具 阶段性实习训练三 零件的角度测量 §2-5 其他计量器具简介 §2-6 光滑极限量规
百分表的分度值为0.01mm。
操作提示: 使用百分表时的注意事项: (1)测量前应检查表盘玻璃是否破裂或脱落,测量头、测量杆、套 筒等是否有碰伤或锈蚀,指松动现象,指针的转动是否平稳 等。 (2)测量时应使测量杆垂直零件被测表面。测量圆柱面的直径时, 测量杆的中心线要通过被测圆柱面的轴线。 (3)测量头开始与被测表面接触时,测量杆就应压缩0.3~1mm,以 保持一定的初始测量力。 (4)测量时应轻提测量杆,移动工件至测量头下面(或将测量头移 至工件上),再缓慢放下与被测表面接触。不能急骤放下测量 杆,否则易造成测量误差。不准将工件强行推入至测量头下, 以免损坏量仪。
测量方法与步骤
校对0位
去除毛刺,擦去污物
测量各外尺寸
测量各内尺寸
测量孔中心距 测量深度尺寸
阶段性实习训练二 使用千分尺测量
一、实训目的
掌握千分尺的方法,完成零件尺寸的测量。
二、被测工件
被测工件
三、量具 千分尺 四、量具的维护与保养 1.不要把千分尺当作游标卡尺使用。 2.不要拿着微分套筒晃动。 3.不要用油石、纱布等硬物磨或擦千分尺的测量面、测微螺 杆等部位。 4.使用千分尺要轻拿轻放。 5.清洁千分尺应使用航空汽油,然后加入少量钟表油或特质 润滑油。 6.不得将千分尺放在潮湿、有酸和有磁性的地方,也不得放 在高温或振动的地方。 7.千分尺要实行周期检定。 五、方法与步骤 六、完成测量(填入数据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