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与测量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学分:2学时:32适用专业:高职教育类检测技术及应用、CAD/CAM及模具等工科专业。

继续教育和短训班等少学时课程可以精选部分内容。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高职教育类机械类专业必修课。

课程的任务:使学生了解互换性的知识,能正确理解图样上所标注公差配合代号的含义;掌握极限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国家标准和应用,能熟练查用有关表格;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工件尺寸、形位误差和表面粗糙度等的测量方法;熟悉常用零件的公差概念和检测方法。

使学生掌握检测专业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的公差与检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及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并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前导课程:《机械制图》、《使用通用机床的零件加工》、《使用手动机床的零件加工》后续课程:《模具制造工艺》、《冲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在理论知识和能力培养等方面要求学生达到下述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互换性的知识,能正确理解图样上所标注公差配合代号的含义;掌握极限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国家标准和应用,能熟练查用有关表格;②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③熟悉常用零件的公差和检测方法。

2.技能目标:①熟练利用游标卡尺、千分尺测量零件的尺寸;②会测量直线度、平面度、平行度等形位公差;3.职业素质目标:①严格遵守操作规程;②保持工作环境整洁、爱护设备;③善于沟通,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三、教学条件1.教学环境本课程的理论教学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室,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课件教学;2.实训设备游标卡尺、千分尺每人一把;水平仪四台;圆度仪一台;千分表。

3.教学实施必备文件1)教学大纲:2)教学进度计划表:3)电子课件:4)课程教案:5)学生考勤表及课程考核记录表四、教学前提要求1.学生能力要求:(1)具备工程图的识读能力;(2)具备零件加工的基础知识;2.教师能力要求:(1)掌握公差与检测的相关知识;(2)具备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等常用量仪检测零件的尺寸公差的能力;(3)具备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测量的能力。

公差教学大纲

公差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70学时适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适用范围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包括职高、技校)各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二、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有关互换性、标准化与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为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正确地理解标准化、互换性的基本原理2、确切地理解有关国家标准构成特点、内容。

3、确切地理解有关国家标准的基本概念、名称、术语、定义。

4、掌握正确地选用各类公差标准的原则。

5、了解技术测量相关知识。

6、对我国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学科的发展和现状有一定的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建议本课程的理论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

可配用适当的挂图,也可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以作业或开卷方法进行考查,重点考查学生对本专业相关国家标准的应用能力。

第二部分建议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表:第三部分教学内容纲要(技术测量部分作为了解内容)第一章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互换性的基本概念、标准化。

第二章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偏差、公差、配合、基准制。

第三章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检测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公差与配合的选择、光滑工件的检测。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形状公差、误差、公差带、标注、评定、检测,位置公差、误差、标注、评定、检测,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之间的关系,形位公差选择。

第五章表面粗糙度与检测表面粗糙度标准、评定、检测。

第六章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滚动轴承公差国标、与滚动轴承相配的孔、轴公差、形位公差选择、标注。

第七章平键和花键联结的公差与检测平键联结公差与配合、国标、标注、检测,花键联结的公差与配合、国标、标注、检测,公差与配合选择、形位公差标注。

第八章普通螺纹联结的公差与检测螺纹公差标准、螺纹主要几何参数对互换性的影响、作用中径、实际中径、螺纹合格性。

公差教学大纲

公差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它包括:“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两大部分。

“公差配合”属标准化范畴;“测量技术”属计量学范畴。

本课程是将公差配合和计量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互换性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这两个概念来研究如何解决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合理确定公差配合和采用适当的技术测量手段。

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应会用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具有选用公差配合的初步能力,能正确选用量具量仪,会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工作,会设计常用量规,并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清楚关于互换性、公差、精密测量及其误差处理等方面的术语及定义;2、了解相关公差标准的内容及特点、标注代号;3、熟悉典型几何量的精密测量方法及量器具使用;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从互换性角度出发,通过系统简练地介绍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选用方法和误差检测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学到有关精度设计和几何量检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知识教学目标1. 系统、简练地宣传贯彻国家颁布的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2. 从保证机械零件的互换性和几何精度出发,介绍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掌握有关互换性、公差、检测及标准化的概念。

4. 掌握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标准的规定并能正确选用及标注。

5. 基本掌握常用件的互换性规定及常用检测方法。

6. 理解计量器具的分类、常用度量指标、测量方法并能正确应用。

(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1.能掌握有关尺寸公差配合制度、国家标准;2.能标注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3.能熟练使用游标卡尺、千径外分尺、内径百分表等通用量具测量几何量误差4.能使用螺纹千分尺、三针法、工具显微镜、螺纹量规等测量螺纹中径、螺距、牙型角和综合检验5.能使用百分表、平板、角尺、偏摆仪、V型铁、厚薄规等测量平行度、垂直度、圆跳动、同轴度等形位误差三、课程内容和要求项目一尺寸公差配合及检测计划课时:36(理论教学:26 实训教学:10)教学目标:1、掌握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2、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常用术语;3.掌握配合制的相关知识,4.掌握标准公差、基本偏差的概念及其查表方法;5.了解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6、学习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结构、读数原理、使用方法、校队零位方法;7.掌握内径百分表和机械比较仪的使用。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

附件: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格式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由教务处统一填写)课程总学时: 60 ,其中:讲课:41 ,实验: 14 ,作业:5 ,实习:。

开课学期及周课时数:开课单位:机电部部教学教研组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使用教材:(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黄云清、2005.1第二版、ISBN978-7-111-04876-3)执笔人:二、课程教学目的要求《测量测绘技术》是制造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几何量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并通过几何量测量技术的初步训练掌握常用测量器具的基本操作技能。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几何量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2.初步掌握中、小型企业车间、计量室常用测量器具的使用方法,了解其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3.能够根据工厂实际图样的精度要求,对一般零件提出合理的检测方案,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器具;4.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常用处理方法。

三、教学进度四、教材处理要求课题一绪论1.本课程的作用和任务2.互换性概述3.零件的加工误差和公差4.优先数和优先数系课题二、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1.生产车间孔、轴尺寸的检测孔、轴尺寸合格性的检验:光滑极限量规、工作量规的设计;极限尺寸判断原则(泰勒原则)。

孔、轴尺寸的检测: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与比较仪。

安全裕度与验收极限。

测量器具的不确定度;测量器具的选择。

2.计量室中孔、轴尺寸的检测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长仪;工具显微镜;气动量仪与电动量仪。

课题三、技术测量基础1.机械制造中的加工精度加工误差与加工要求;几何量公差。

2.几何量测量的基础知识测量的概念与要素;测量的基本条件和主要步骤;几何量测量的目的和任务。

3.长度与角度长度单位;长度基准与尺寸传递;角度单位。

4.测量器具与测量方法测量器具的分类及基本度量指标;测量方法的分类。

5.测量误差基本知识测量误差的概念;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分类;测量误差的基本处理方法;几何量测量的基本原则。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适用专业: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大类各专业前期课程:《机械制图》二、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大类各专业、汽车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课程任务:培养学生具有互换性、标准化与计量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初步具有在机械设计中正确确定零件几何要素技术要求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测量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初步建立测量误差的概念。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讲课、实验、作业和考试等教学环节,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建立互换性、标准化与计量的基本概念,初步具有从这方面考虑问题的能力。

2、比较确切地理解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懂得其基本内容和特点,初步学会和掌握零件的精度设计内容和方法。

3、能够正确查阅公差表格,掌握各项公差的标注方法,正确理解机械图样上有关几何要素的技术要求。

4、一般了解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初步具备测量几何参数的基本技能。

(二)能力目标1、具有识别机械图样上有关几何要素的技术要求的能力。

2、具有使用常用计量器测量几何参数的基本技能。

3、具有零件的精度设计的初步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1、绪论内容要点:互换性的概念及意义,互换性与设计、制造、使用诸方面的关系。

标准化的重要性、我国标准化与测试技术的概况、优先数和优先数系、本课程的性质、学习方法与要求。

教学要求:了解学习本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与要求;解互换性和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掌握优先数和优先数系的特点。

2、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内容要点: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常用尺寸孔、轴的公差与配合、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教学要求:了解《公差与配合》标准制定的意义;理解公差与配合各基本术语和定义及其相互运算关系;掌握尺寸公差和基本偏差的查表方法;初步掌握公差与配合标准选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滚动轴承公差与配合的特点,掌握滚动轴承与轴和孔配合的选择原则。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2)掌握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3)学会运用公差配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2)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测量精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细致观察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2)公差配合的分类及应用。

2. 公差配合的计算(1)基本公差、标准公差和极限公差的关系;(2)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和圆柱尺寸的公差计算方法。

3. 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1)公差配合在轴和孔配合中的应用;(2)公差配合在齿轮传动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2)公差配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2. 演示法:展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实际操作过程;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测量精度。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2. 教具: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等)、示教模型;3. 课件:公差配合的相关图片、图表和实例。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案例,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公差配合的计算:讲解基本公差、标准公差和极限公差的关系,并通过实例演示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

4. 应用实例:分析公差配合在轴和孔配合、齿轮传动等方面的应用。

5. 总结与练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

七、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练习题目,包括公差配合的计算和应用实例。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二、课程学时共36学时,2学时/周三、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模具及机械制造专业高职班通用的具有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

内容包括:先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技术测量基础、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常用典型结合的公差及其检测、圆柱齿轮公差及其检测、尺寸链等。

四、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全面掌握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技术测量基础,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造度和圆柱齿轮公差等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要求:1、了解机械零件几何精度、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能正确理解图样上所标注的公差配合代号的技术含义,掌握公差带组成的要素(标准公差、基本偏差)及其代号,并会查阅有关表格;掌握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国家标准及其应用。

2、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常用量具、量仪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各部分作用及调整使用知识,熟悉多种精密量仪的结构、原理和各部分的作用。

3、熟悉常用典型结合的公差配合和检测方法。

4、能熟练、正确地选择和使用生产现场的量具、量仪对零部件的几何量进行准确检测和对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处理。

5、使学生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分类项目及符号(代号)的含义;掌握形位公差的标注含义;掌握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独立原则,相关原则)。

6、使学生了解形位公差的理想要素、实际要素、被测要素、基准要素、单一要素、关联要素;了解形位公差的公差带形状,公差带大小,公差带方向和公差带位置;了解形位误差的检测(对最小条件在确定形位误差中的应用)。

7、使学生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表面特征代号用其标准的含义。

了解表面粗糙度对机械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了解表面性粗糙度的评定参数;了解取样长度及评定长度的数值;了解表面粗糙的选用及一般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R a的值。

五、教材使用教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吕永智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教学参考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吕永智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何兆凤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邹吉权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六、授课对象高职模具及机械制造专业班。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及其配合的基本知识,有初步的选用能力并受到几何量测量技术的初步训练。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建立机械零件几何精度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2、基本掌握有关公差标准基本内容和主要规定;3、会正确查用有关公差表格,具有选用公差与配合的初步能力,对图样上的常见公差配合应能正确解释和正确标注;4、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测量器具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其调整使用知识;5、初步具有正确选择、使用现场测量仪器,对一般零件的几何量进行综合检测的能力;掌握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知识。

二、教学课时分配表三、教学内容绪论重点、难点:重点讲述互换性、标准化及优先数。

1、互换性概述;互换性生产的实现;本课程的任务。

第一章极限与配合及检测重点:重点掌握有关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会查用公差配合国家标准。

难点:公差配合的选择。

第一节基本术语及定义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确有关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内容:公差配合的术语及定义、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尺寸偏差;尺寸公差及其公差带、公差带图、基本偏差、标准公差;间隙与过盈、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极限盈隙、配合公差。

第二节极限与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教学要求:熟悉公差配合国家标准,会查用标准内容:公差与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配合制;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公差带; 配合;一般公差。

第三节极限与配合的选用教学要求:会初步选择公差配合。

内容:配合制的选择;公差等级的选择;配合的选择。

第四节尺寸的检测教学要求:会使用普通量仪。

内容:普通量具的选择;尺寸测量方法;第二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重点:重点掌握各项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概念、标注方法。

难点: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标注。

第一节概述教学要求:明确有关形位公差的基本概念。

内容:零件的几何要素;形位公差的项目、符号。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3)了解技术测量基本原理及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2)增强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公差、偏差的定义及关系;(2)基本公差、配合公差的概念;(3)公差带的表示方法。

2. 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公差等级;(2)选用配合时需考虑的使用条件;(3)常见配合的选用原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公差、偏差的关系;(2)公差配合选用原则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选用方法及实例分析。

2. 小组讨论法:讨论公差配合选用原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测量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如卡尺、千分尺等)。

2. 教学环境:实验室或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零部件,引导学生了解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公差、偏差等基本概念,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公差配合选用原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工具的使用练习,提高动手能力。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1)公差是指允许尺寸___的变动范围。

(2)基本公差是指在一定___条件下,允许尺寸变动的最小单位。

2. 选择题:(1)下列哪种配合属于过盈配合?(A. H7/k6 B. H7/n6 C. H7/d6 D. H7/m6)(2)在选用公差配合时,主要考虑的使用条件是___。

教学大纲(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教学大纲(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总课时 75节)一、本课程的作用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起着连接基础课及其他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作用,同时也起着联系设计类课程和制造工艺类课程的纽带作用。

二、本课程的任务通过讲课、作业、检测、实训等教学环节,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的重要性;熟悉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掌握某些极限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初步掌握确定公差的原则和方法;正确合理地运用量仪,掌握典型的测量技术;初步建立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尺寸链的概念及它们的计算方法,为正确地理解和绘制设计图样及正确地表达设计思想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四、课程安排与教学要点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1. 理解互换性的意义、分类及在机械制造业中的作用。

2. 理解标准化、标准、计量工作的含义。

3. 理解优先数、加工误差、公差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本课程的作用和任务第二节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第三节标准化与计量、检测工作第四节机械产品设计制造与精度要求的关系第二章极限与配合教学要点:1. 掌握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基本概念。

2.熟练绘制、分析公差带图、配合公差带图及配合类别。

3.熟练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极限与配合基础第三节极限与配合的应用原则第四节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第三章检测技术基础教学要点:1.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量块的按“等”、按“级”使用,三坐标测量机的功能。

2.掌握常用量具的使用、读数原理、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

3.掌握握光滑工件尺寸验收极限的确定和量具的选择。

4.检测技术是实际操作的技艺,要经过:练(习)、摸(索)、悟(透)、创(新),才能达到实际工作对检测技术的要求。

第一节检测的基本概念第二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的分类第三节常用长度量具的基本结构与原理第四节新技术在长度测量中的应用第五节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第六节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第四章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教学要点:1.各项形位一公差符号及其公差带的含义;如何正确选用和标注形位公差。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

淮海技师学院《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总学时:72适用专业:数控加工专业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课程性质和内容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起着连接基础课及其他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作用,同时也起着联系设计类课程和制造工艺类课程的纽带作用。

2、课程任务和要求通过讲课、作业、检测、实训等教学环节,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的重要性;熟悉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掌握某些极限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初步掌握确定公差的原则和方法;正确合理地运用量仪,掌握典型的测量技术;初步建立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尺寸链的概念及它们的计算方法,为正确地理解和绘制设计图样及正确地表达设计思想打下基础。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 采用启发式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课则为讲辅结合,一边学习一边操作,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借助实验手段达到掌握所学知识,实验课则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主要环节。

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试验后要求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习题要求:通过习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并巩固和加深概念。

为此,课后必须布置适量的习题。

还需要增加讨论课、现场课以及答疑质疑等教学环节。

2.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结合多媒体教室进行电脑演示,可以使两种方式的长处得到发挥。

3.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教学等。

有条件的话,借用多媒体的声像演示,对理论实例进行展示,提供给学生直观的理论印象。

4.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训练学生独立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课本中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5.作业是本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布置大量的上机作业由学生独立完成。

认真批改作业,杜绝抄袭。

布置1-2次大作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精心编制电子教案:精心编写了配套的PowerPoint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测量教学大纲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公差配合与测量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1.本课程的地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该学科将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标准化领域与计量学领域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涉及机械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维修、质量控制和生产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

从事机械工程的技术人员应具备这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因此将《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列为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要的应用技术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以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与材料力学》、《金属加工认识实习》等的理论教学为基础,它的后续课程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现代加工技术》等,是介于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测量技术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

2.本课程的作用:使学生获得互换性、标准化、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工作能力,为从事机电产品、仪器、仪表的制造、维修、开发及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本课程的任务: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及相互配合、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绪论1.教学内容互换性概述:互换性含义,完全互换与不完全互换,互换性生产的技术经济意义。

加工误差与公差:机械加工误差存在的客观性,加工误差的种类,把加工误差控制在公差的范围内,零件就可以实现互换性。

公差的标准化:公差与公差标准,公差标准化与互换性生产的关系及优先数系。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与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互换性的概念、加工误差与公差。

难点:加工误差与公差。

3.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互换性的概念,了解互换性的种类及互换性生产的技术经济意义。

(2)了解机械加工误差存在的客观性,加工误差与公差的关系及对零件互换性的影响。

(3)了解公差的标准化:公差与公差标准,公差标准化与互换性生产的关系及优先数系。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 掌握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3.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4. 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配合问题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尺寸、公差、配合的定义基本公差、配合公差的概念2.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基本公差的计算方法配合公差的计算方法极限偏差的计算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2.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配合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2. 测量工具:如卡尺、千分尺等3. 实际案例:工程中的配合问题案例1. 导入新课:介绍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尺寸、公差、配合的定义,解释基本公差、配合公差的概念3.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讲解基本公差、配合公差、极限偏差的计算方法4.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记录数据并计算偏差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配合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6.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进行评价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公差配合计算和实际测量方面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公差配合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际测量中的操作准确性,评价其动手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作业的正确性,了解学生对公差配合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配合制度:如H series、J series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配合制度及其应用。

2. 精密测量技术:介绍光学测量、三坐标测量等精密测量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与内容本课程是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机械类冷加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比较全面地讲述了机械加工中有关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技术要求及有关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国家标准中有关公差、配合等方面的基本术语及定义,熟悉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掌握极限与配合方面的基本计算方法及代号的标注和读识;理解形位公差的内容及代号的含义,掌握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了解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掌握表面粗糙度的符号以及标注方法;了解有关测量的基本知识,理解并掌握常用测量工具的读数原理与读数方法。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①、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原理与机械制图方面的知识及初步的生产实践知识。

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部分有一定难度,且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与专业工艺课程以及生产实习有机结合起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加深理解,学好本课程。

二、学时分配三、课程内容及要求模块一、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教学要求:1、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及学习方法2、了解国家标准中有关公差、配合等方面的基本术语及定义3、熟悉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了解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4、掌握极限与配合方面的基本计算方法及代号的标注和读识教学内容:1-1基本术语与定义1-2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1-3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教学建议1、注重基本术语及定义的讲解2、注重形象教学法与实例教学法的应用模块二、技术测量知识与常用计量器具教学要求:1、了解有关测量的基本知识2、理解并掌握常用测量工具的读数原理与读数方法。

教学内容:2-1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2-2测量长度尺寸的常用用计量器具2-3测量角度的常用常用记量器具教学建议:必须应用实物教学法,将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模块三、形状和位置公差教学要求:1、理解形位公差的内容、符号及代号的含义,2、理解形位公差的项目及其公差带的定义3、掌握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教学内容:3-1概述3-2形位误差与形位公差3-3形位公差的项目及其公差带的定义3-4形位公差的标注教学建议1、详细讲解形位公差的符号及代号的含义2、通过举例教学注重形位公差项目及其公差带的理解模块四、尺寸和形位公差的关系教学要求:理解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关系的有关术语与定义,理解常见的几种公差原则的含义教学内容:4-1有关的术语与定义4-2公差原则教学建议:1、注重形象化教学的应用2、注重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应用模块五、表面粗糙度教学要求:1、了解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2、掌握表面粗糙度的符号以及标注方法教学内容:5-1表面粗糙度概述5-2表面粗糙度评定标准5-3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教学建议:1、重点讲解表面粗糙度的代号及标注方法2、注重教具的应用以及与实践知识相结合。

公差配合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二、先修课程机械基础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它包括:“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两大部分。

“公差配合”属标准化范畴;“技术测量”属计量学范畴。

本课程是将公差配合和计量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互换性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这两个概念来研究如何解决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合理确定公差配合和采用适当的技术测量手段。

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应会用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具有选用公差配合的初步能力,能正确选用量具量仪,会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工作,会设计常用量规,并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单元绪论(一)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互换性的概念、种类、好处、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条件。

了解技术标准的作用及本课程的性质、任务与要求。

(二)教学重点互换性在机械行业中的重要性以及贯彻执行技术标准的重要性(三)教学内容1、介绍互换性概念及其作用2、讲解技术标准制订过程及其种类、作用3、补充机械常用长度单位毫米、微米的有关知识(四)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互换性,技术标准的有关概念及其重要作用。

对强制性技术标准必须严格执行。

(五)思考题1、实现互换性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什么?2、技术标准有什么作用?第二单元尺寸公差与配合(一)教学目的让学生发解尺寸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熟悉尺寸公差配合标注的意义,掌握有关公差表格的查找方法,学生应知道设计要按标准规范。

检测要按图纸要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常用对孔、轴公差带与配合难点:公差带位置,极限尺寸状态下最大间隙最小间隙及最大最小过盈量,本章术语较多。

(三)教学内容1、尺寸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2、常用尺寸孔、轴公差带与配合3、尺寸到18孔、轴公差带与配合4、配制配合的概念、末注公差有关知识。

(四)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尺寸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常用尺寸孔,轴公差带与配合,对小于18及大于500尺寸公差也作了相应介绍,学生应掌握表格查找方法,熟悉标注方法。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背景和重要性。

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技术和制造行业中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配合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基本公差和配合的分类。

1.3 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介绍技术测量的定义和目的。

掌握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第二章:尺寸公差与配合2.1 尺寸公差的概念解释尺寸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尺寸、公称尺寸和实际尺寸的关系。

2.2 配合制度介绍配合制度的分类和特点。

掌握配合公差等级的表示方法。

2.3 配合的应用学习配合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配合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3.1 形状公差解释形状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形状公差的表示方法。

3.2 位置公差介绍位置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位置公差的表示方法。

3.3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应用学习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四章:表面粗糙度4.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解释表面粗糙度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

4.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介绍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和仪器。

掌握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基本技巧。

4.3 表面粗糙度的应用学习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表面粗糙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五章:测量技术5.1 测量概述了解测量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2 测量工具和仪器介绍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掌握测量工具和仪器的选择和操作技巧。

5.3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学习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六章:尺寸链与公差带6.1 尺寸链的概念解释尺寸链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尺寸链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6.2 公差带的概念介绍公差带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公差带的表示方法。

6.3 尺寸链和公差带的应用学习尺寸链和公差带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公差配合与测量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1.本课程的地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该学科将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标准化领域与计量学领域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涉及机械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维修、质量控制和生产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

从事机械工程的技术人员应具备这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因此将《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列为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要的应用技术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以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与材料力学》、《金属加工认识实习》等的理论教学为基础,它的后续课程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现代加工技术》等,是介于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测量技术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

2.本课程的作用:使学生获得互换性、标准化、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工作能力,为从事机电产品、仪器、仪表的制造、维修、开发及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本课程的任务: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及相互配合、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绪论1.教学内容互换性概述:互换性含义,完全互换与不完全互换,互换性生产的技术经济意义。

加工误差与公差:机械加工误差存在的客观性,加工误差的种类,把加工误差控制在公差的范围内,零件就可以实现互换性。

公差的标准化:公差与公差标准,公差标准化与互换性生产的关系及优先数系。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与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互换性的概念、加工误差与公差。

难点:加工误差与公差。

3.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互换性的概念,了解互换性的种类及互换性生产的技术经济意义。

(2)了解机械加工误差存在的客观性,加工误差与公差的关系及对零件互换性的影响。

(3)了解公差的标准化:公差与公差标准,公差标准化与互换性生产的关系及优先数系。

(4)掌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与方法。

习题:P5:1、2、3、4第1章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1.教学内容有关公差配合的术语及其定义:、孔和轴、尺寸、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最大、最小实体状态和实体尺寸;尺寸偏差、极限偏差(上偏差与下偏差)、尺寸公差、公差带、尺寸公差带图;孔与轴,配合,间隙与过盈、间隙配合,过盈配合与过渡配合,极限间隙与极限过盈,平均间隙与平均过盈,配合公差与配合公差带图。

用公式法和公差带图法求解孔和轴配合的极限尺寸、极限偏差、极限间隙、极限过盈、平均间隙、平均过盈及配合公差、画尺寸公差带图。

公差与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基准制(基孔制与基轴制,基准件公差带位置,设置基准制的意义);标准公差(公差等级,公差单位,尺寸分段,标准公差值);基本偏差(基本偏差系列,基本偏差数值,另一极限偏差的计算);公差带(公差带代号,常用和优先公差带);配合(配合代号,配合分类,常用和优先配合,不同基准制配合);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习题::P32 3、4、51)按指定的公差带代号,用查表法和计算法找出极限偏差值并作尺寸公差带图。

2)按己知孔、轴的极限尺寸,用查表法和计算法找出相应的公差带代号,并按配合的标注方式标出。

公差配合的选择:基准制的选择(基孔制的特点,优先选用基孔制,基轴制的特点,基轴制的应用场合,混合制的应用)。

公差等级的选择(公差等级的选择原则,公差等级与使用性能、加工方法和经济性的关系,公差等级的选择方法,各级公差等级的应用场合)。

配合的选择(配合选择的方法,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选择的一般原则,以及选择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各种常用和优先配合的特征及应用示例,工作情况的变动对配合的过盈或间隙的影响)。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2习题:P32~33 6、7、8、9、12、132.重点、难点重点:尺寸公差带图、配合种类、基准制、标准公差、基本偏差。

难点:公差配合的选择。

3.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有关尺寸、尺寸偏差和公差的术语及定义:尺寸、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最大、最小实体状态和实体尺寸;尺寸偏差、极限偏差(上偏差与下偏差)、尺寸公差、公差带、尺寸公差带图;(2)掌握有关配合的术语及定义:孔与轴、配合,间隙与过盈、间隙配合,过盈配合与过渡配合,极限间隙与极限过盈,平均间隙与平均过盈,配合公差;了解配合公差带图。

(3)掌握公差与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基准制(基孔制与基轴制,基准件公差带位置,设置基准制的意义);标准公差(公差等级,公差单位,尺寸分段,标准公差值);基本偏差(基本偏差系列入基本偏差数值,另一极限偏差的计算);公差带(公差带代号,常用和优先公差带);配合(配合代号,配合分类,常用和优先配合,不同基准制配合);熟悉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4)了解公差配合的选择:基准制的选择(基孔制的优点,优先选用基孔制,基轴制的特点,基轴制的应用场合,不同基准制的应用);公差等级的选择(公差等级的选择原则、公差等级与使用性能、加工方法和经济性的关系,公差等级的选择方法,各级公差等级应用场合);配合的选择(配合选择的方法,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选择的一般原则,以及选择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各种常用和优先配合的特征及应用示例,工作情况的变动对配合的过盈或间隙的影响。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第2章测量技术基础1.教学内容测量技术基本知识:长度单位与长度基准,长度量值的传递;量块;测量器具与测量方法分类;测量器具的基本度量指标;长度测量中常用测量器具的测微原理与基本结构;三坐标测量机及计算机在测量技术中的应用。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概述(测量误差概念,测量误差产生原因,测量误差分类);随机误差(随机误差特征,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及其特性,随机误差分布特性的评定指标);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特征和种类,系统误差的来源,系统误差消除方法);粗大误差(粗大误差的判别和剔除方法)。

用普通计量器具检测光滑工件尺寸:测量误差对光滑工件尺寸检测的影响,误收与误废,验收工件的基本要求,安全裕度,验收极限的确定,普通计量器具的选择。

习题:P64,1、2、3、4、5、6、72.重点、难点重点:量块的组合方法;测量误差的概念、测量误差的分类。

验收极限的确定、普通计量器具的选择。

难点:随机误差的概念及数据处理、误废与误收。

33.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测量技术基本知识:长度单位与长度基准,长度量值的传递;量块的精度、特性和使用方法;测量器具与测量方法分类;测量器具的基本度量指标;长度测量中常用测量器具的测微原理与基本结构。

了解三坐标测量机及计算机在测量技术中的应用。

(2)掌握测量误差基本知识:概述(测量误差概念,测量误差产生原因,测量误差分类);随机误差(随机误差特征,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及其特性,随机误差分布特性的评定指标);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特征和种类,系统误差的来源,系统误差消除方法);粗大误差(粗大误差的判别和剔除方法);了解等精度直接测量的数据处理。

(3)了解测量误差对光滑工件尺寸检测的影响,了解误收与误废、验收工件的基本要求和安全裕度,掌握验收极限的确定和普通计量器具的选择。

第3章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测量1.教学内容概述:形位误差及其对零件使用功能的影响,形位公差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意义,零件的几何要素,形位公差的项目、分类、符号及代号,形位公差的意义,形位公差带及其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

形状公差与形状误差:形状公差带的特点与职能,形状误差及形状误差值的评定方法。

定向公差与定向误差:定向公差带的特点与职能,定向误差及其误差值,基准的建立与体现。

定位公差与定位误差:定位公差带的特点与职能,定位误差及其误差值。

跳动公差与跳动:跳动公差带的特点与职能,跳动数值的确定。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选择:形状和位置公差项目选择、注出形位公差的等级与公差值的选择,公差原则与公差要求的选择等;未注形位公差等级的规定,几何公差标注应注意的问题。

公差原则与公差要求:与公差原则、公差要求有关的术语及定义(体外作用尺寸和关联作用尺寸,最大实体状态和实体尺寸,最大实体实效状态和实效尺寸,理想边界);独立原则(独立原则的标注与含义,独立原则的应用);包容要求(包容要求的标注与含义,包容要求的应用);最大实体要求(标注与含义,最大实体要求的应用);形位误差检测原则。

习题:p121:2;p122:3、4、5、6、7、82.重点、难点重点:形位公差项目的意义及形位公差带,形位误差的检测方法。

难点:形位公差带,形位误差的检测方法,公差要求。

3.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形位误差及其对零件使用功能的影响,形位公差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意义,零件的几何要素,形位公差的项目、分类、符号及代号,形位公差的意义,形位公差带及其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

(2)掌握形状公差与形状误差:形状公差带的特点与职能,形状误差及形状误差值的评定方法。

4(3)掌握定向公差与定向误差:定向公差带的特点与职能,定向误差及其误差值,基准的建立与体现。

(4)掌握定位公差与定位误差:定位公差带的特点与职能,定位误差及其误差值。

(5)掌握跳动公差与跳动:跳动公差带的特点与职能,跳动数值的确定。

(6)掌握注出形位公差的等级与公差值,了解未注形位公差的等级与公差值,了解形位公差选择原则与选择方法。

(7)了解公差原则与公差要求:与公差原则、公差要求有关的术语及定义(体外作用尺寸和关联作用尺寸,最大实体状态和实体尺寸,最大实体实效状态和实效尺寸,理想边界);掌握独立原则(独立原则的含义与标注,独立原则的应用);了解包容要求(包容要求的标注与含义,包容要求的应用)和最大实体要求(标注与含义,最大实体要求的应用);了解形位误差检测原则。

第4章表面粗糙度与测量1.教学内容概述: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表面粗糙度、表面形状误差及表面波纹度的区别,表面粗糙度对机器(仪表)使用功能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基准线,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表面粗糙度有关数值的规定。

表面粗糙度的选用:表面粗糙度与加工方法和经济性的关系,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原则及典型参数值的应用示例。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代号及其在图样上的标注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用类比法选择零件上指定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参数项目与参数值,并标注在图样上。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比较法、光切法、光波干涉法及感触法检测表面粗糙度。

习题:1 表面粗糙度属于什么几何形状误差?2 什么是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规定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有何意义?两者有什么关系?3 表面粗糙度的图样标注中,什么情况下要注出最大值、最小值?什么情况下注出评定参数的上限值、下限值?4 在一般情况下,45H78H7,45H7和45H6相比, 哪个应选用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