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与测量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公差教学大纲

公差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它包括:“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两大部分。

“公差配合”属标准化范畴;“测量技术”属计量学范畴。

本课程是将公差配合和计量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互换性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这两个概念来研究如何解决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合理确定公差配合和采用适当的技术测量手段。

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应会用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具有选用公差配合的初步能力,能正确选用量具量仪,会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工作,会设计常用量规,并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清楚关于互换性、公差、精密测量及其误差处理等方面的术语及定义;2、了解相关公差标准的内容及特点、标注代号;3、熟悉典型几何量的精密测量方法及量器具使用;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从互换性角度出发,通过系统简练地介绍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选用方法和误差检测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学到有关精度设计和几何量检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知识教学目标1. 系统、简练地宣传贯彻国家颁布的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2. 从保证机械零件的互换性和几何精度出发,介绍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掌握有关互换性、公差、检测及标准化的概念。

4. 掌握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标准的规定并能正确选用及标注。

5. 基本掌握常用件的互换性规定及常用检测方法。

6. 理解计量器具的分类、常用度量指标、测量方法并能正确应用。

(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1.能掌握有关尺寸公差配合制度、国家标准;2.能标注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3.能熟练使用游标卡尺、千径外分尺、内径百分表等通用量具测量几何量误差4.能使用螺纹千分尺、三针法、工具显微镜、螺纹量规等测量螺纹中径、螺距、牙型角和综合检验5.能使用百分表、平板、角尺、偏摆仪、V型铁、厚薄规等测量平行度、垂直度、圆跳动、同轴度等形位误差三、课程内容和要求项目一尺寸公差配合及检测计划课时:36(理论教学:26 实训教学:10)教学目标:1、掌握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2、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常用术语;3.掌握配合制的相关知识,4.掌握标准公差、基本偏差的概念及其查表方法;5.了解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6、学习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结构、读数原理、使用方法、校队零位方法;7.掌握内径百分表和机械比较仪的使用。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

附件: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格式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由教务处统一填写)课程总学时: 60 ,其中:讲课:41 ,实验: 14 ,作业:5 ,实习:。

开课学期及周课时数:开课单位:机电部部教学教研组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使用教材:(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黄云清、2005.1第二版、ISBN978-7-111-04876-3)执笔人:二、课程教学目的要求《测量测绘技术》是制造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几何量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并通过几何量测量技术的初步训练掌握常用测量器具的基本操作技能。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几何量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2.初步掌握中、小型企业车间、计量室常用测量器具的使用方法,了解其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3.能够根据工厂实际图样的精度要求,对一般零件提出合理的检测方案,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器具;4.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常用处理方法。

三、教学进度四、教材处理要求课题一绪论1.本课程的作用和任务2.互换性概述3.零件的加工误差和公差4.优先数和优先数系课题二、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1.生产车间孔、轴尺寸的检测孔、轴尺寸合格性的检验:光滑极限量规、工作量规的设计;极限尺寸判断原则(泰勒原则)。

孔、轴尺寸的检测: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与比较仪。

安全裕度与验收极限。

测量器具的不确定度;测量器具的选择。

2.计量室中孔、轴尺寸的检测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长仪;工具显微镜;气动量仪与电动量仪。

课题三、技术测量基础1.机械制造中的加工精度加工误差与加工要求;几何量公差。

2.几何量测量的基础知识测量的概念与要素;测量的基本条件和主要步骤;几何量测量的目的和任务。

3.长度与角度长度单位;长度基准与尺寸传递;角度单位。

4.测量器具与测量方法测量器具的分类及基本度量指标;测量方法的分类。

5.测量误差基本知识测量误差的概念;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分类;测量误差的基本处理方法;几何量测量的基本原则。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适用专业: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大类各专业前期课程:《机械制图》二、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大类各专业、汽车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课程任务:培养学生具有互换性、标准化与计量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初步具有在机械设计中正确确定零件几何要素技术要求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测量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初步建立测量误差的概念。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讲课、实验、作业和考试等教学环节,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建立互换性、标准化与计量的基本概念,初步具有从这方面考虑问题的能力。

2、比较确切地理解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懂得其基本内容和特点,初步学会和掌握零件的精度设计内容和方法。

3、能够正确查阅公差表格,掌握各项公差的标注方法,正确理解机械图样上有关几何要素的技术要求。

4、一般了解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初步具备测量几何参数的基本技能。

(二)能力目标1、具有识别机械图样上有关几何要素的技术要求的能力。

2、具有使用常用计量器测量几何参数的基本技能。

3、具有零件的精度设计的初步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1、绪论内容要点:互换性的概念及意义,互换性与设计、制造、使用诸方面的关系。

标准化的重要性、我国标准化与测试技术的概况、优先数和优先数系、本课程的性质、学习方法与要求。

教学要求:了解学习本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与要求;解互换性和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掌握优先数和优先数系的特点。

2、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内容要点: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常用尺寸孔、轴的公差与配合、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教学要求:了解《公差与配合》标准制定的意义;理解公差与配合各基本术语和定义及其相互运算关系;掌握尺寸公差和基本偏差的查表方法;初步掌握公差与配合标准选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滚动轴承公差与配合的特点,掌握滚动轴承与轴和孔配合的选择原则。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内容.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内容.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内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纲课程性质和任务性质:是机械类各专业的⼀门专业基础课。

任务:是使学⽣获得技术⼯所必须具备的公差和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与⼀定的实际⼯作技能,为专业⼯种应⽤公差标准和掌握检测技术打下基础。

课程教学⽬标1.掌握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和表⾯粗糙度的标准及应⽤即看懂并学会有关公差与配合内容在图纸上的标注⽅法和查阅有关表格。

2.了解有关测量的基本知识,理解常⽤量具的读数原理,掌握常⽤量具的使⽤⽅法。

课题⼀绪论课时:2课时教学⽬的和要求:本模块作为本课程的开篇,通过对互换性的讲解,引出了全课程的内容,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趣味性来引导学⽣对本课程特点的理解,提⾼学⽣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提出如下要求:1. 了解互换性的含义;2. 懂得学习《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1)掌握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

(2)掌握加⼯误差与公差之间的关系。

(3)理解标准化与计量、优先数的概念。

教学内容:⼀、互换性的概述1、互换性的含义在机械⼯业中,互换性是指制成的同⼀规格的⼀批零件或部件,不需作任何挑选,调整或辅助加⼯(如钳⼯修配),就能进⾏装配,并能满⾜机械产品的使⽤性能要求的⼀种特性。

例:同型号的轴承、光管、螺钉等等。

互换性内容:⼏何参数,⼒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等⽅⾯。

2、作⽤有利于组织专业化协作。

有利于⽤现代化⼯艺装配。

有利于采⽤流⽔线和⾃动线⽣产⽅式。

提⾼⽣产效率,降低成本,延长机器使⽤寿命。

3、分类①完全互换性:若零件在装配或更换时,不作任何选择,不需调整或修配,就能满⾜预定的使⽤要求,则成为完全互换性(当不限定互换范围时,称为完全互换法,也叫绝对互换法)。

②不完全互换性:由于某种特殊原因只允许零件在⼀定范围内互换时,称为不完全互换法。

4、互换性条件⼀批相同规格的零件具有互换性的条件为:实际尺⼨在允许的范围内;形状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位置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表⾯粗糙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及其配合的基本知识,有初步的选用能力并受到几何量测量技术的初步训练。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建立机械零件几何精度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2、基本掌握有关公差标准基本内容和主要规定;3、会正确查用有关公差表格,具有选用公差与配合的初步能力,对图样上的常见公差配合应能正确解释和正确标注;4、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测量器具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其调整使用知识;5、初步具有正确选择、使用现场测量仪器,对一般零件的几何量进行综合检测的能力;掌握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知识。

二、教学课时分配表三、教学内容绪论重点、难点:重点讲述互换性、标准化及优先数。

1、互换性概述;互换性生产的实现;本课程的任务。

第一章极限与配合及检测重点:重点掌握有关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会查用公差配合国家标准。

难点:公差配合的选择。

第一节基本术语及定义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确有关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内容:公差配合的术语及定义、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尺寸偏差;尺寸公差及其公差带、公差带图、基本偏差、标准公差;间隙与过盈、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极限盈隙、配合公差。

第二节极限与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教学要求:熟悉公差配合国家标准,会查用标准内容:公差与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配合制;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公差带; 配合;一般公差。

第三节极限与配合的选用教学要求:会初步选择公差配合。

内容:配合制的选择;公差等级的选择;配合的选择。

第四节尺寸的检测教学要求:会使用普通量仪。

内容:普通量具的选择;尺寸测量方法;第二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重点:重点掌握各项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概念、标注方法。

难点: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标注。

第一节概述教学要求:明确有关形位公差的基本概念。

内容:零件的几何要素;形位公差的项目、符号。

《公差》教学大纲

《公差》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具有从制图基础以及其他技术基础课教学过渡到专业课教学的桥梁作用。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机械零件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测量技能,为进一步应用公差标准及掌握测试技术打下基础。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课堂面授、实验、学生自学、作业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1、建立互换性的基本概念,了解公差配合标准及其应用:明确本门学科的基本观点,确切了解并熟悉互换性方面的基本术语,能看懂并绘制公差与配合图解,熟悉园柱公差与配合制的结构、规律、特征及基本内容,知道各种公差制的特点与主要内容,知道选择公差与配合原则的方法,并会应用公差表格,能正确进行图样标注。

2、建立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了解基本原理与方法:具备一般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了解车间常用测量方法与测量器具的原理,有初步的测量操作技能,能够分析测量误差与处理测量结果,并会设计检验园柱形的量规。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机械另件以及机械制造工艺学等课程有密切联系。

前三门课为先行课程,机械另件为并行课程,并在零件课程设计中应用之。

后续课程为机械制造工艺等专业课程,并逐步在各专业课的学习以及毕业设计中应用。

四、本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课程重点:互换性的意义及术语,测量误差与测量原则以及公差制的结构特点与基本规律,形位公差的基本原则,粗糙的选择,形位公差的选择,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齿轮传动各评定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检查和建立尺寸链。

2、课程难点:术语的实质及相互联系,测量结果处理,公差与配合的选择,形位公差的选择,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齿轮传动各评定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检查和建立尺寸链。

3、注意的问题: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建立宏观测量与实际误差、微观测量与实际误差的理念。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
要求学生:掌握键联结的种类和用途、公差与配合的特点及其在图样上 的标注。了解花键联结的种类和用途、定心方式,矩形花键公差与配合特点 及其在图样上的标注。 第十一章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及检验(支撑课程目标 2、3、4) 1. 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 2. 齿轮加工误差概述 3. 运动准确性评定指标及检测 4. 传动平稳性评定指标及检测 5. 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评定指标及检测 6. 齿轮啮合侧隙的评定指标及检测 7. 齿轮安装误差的评定指标 8. 齿轮评定指标的精度等级及选择 9. 齿轮副侧隙 10. 齿坯精度及表面粗糙度 11. 齿轮精度的标注 12. 齿轮精度设计示例
要求学生:了解具有齿轮和齿轮副必须满足的四项使用要求;通过分析 各种加工误差对齿轮传动使用要求的影响,理解渐开线齿轮精度标准所规定 的各项公差及极限偏差的定义和作用;初步掌握齿轮精度等级和检验项目的 选用以及确定齿轮副侧隙的大小的方法;掌握齿轮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
三、实验内容
序 实验名称
主要内容
支撑课程 是否必 学
求学生: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常用术语、常用测量仪器。了解测量误 差与数据处理方法。 第三章 几何公差及检测(支撑课程目标 2、3、4) 1. 几何要素分类 2. 几何公差特征项目及其公差带的特点 3. 几何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4. 形状公差带 5. 方向公差带 6. 位置公差带 7. 轮廓度公差带 8. 跳动公差带 9. 公差原则 10. 几何公差选择 11. 几何误差的检测
二、教学内容 绪言(支撑课程目标 1 和 2) 1. 本课程的性质、特点、任务 2. 互换性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3. 极限与配合标准发展简介、计量技术发展简介 4.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要求学生:了解互换性的概念、意义和作用、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发展、计量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

解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解释公差、配合和间隙、过盈、配合间隙等基本概念。

介绍公差等级和基本偏差的概念及作用。

1.3 技术测量基本原理介绍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解释测量不确定度和置信区间的概念。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计算与应用2.1 基本公差配合的计算介绍基本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

讲解公称尺寸、基本尺寸和实际尺寸的关系。

2.2 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通过实例讲解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分析公差配合对机械性能和加工工艺的影响。

第三章:技术测量方法与仪器3.1 长度测量介绍尺、卡尺、测微螺纹千分尺等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讲解三坐标测量机等现代测量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2 角度和形状测量介绍角度尺、量角器、圆度仪等角度和形状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讲解光学投影仪等测量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第四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4.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介绍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讲解误差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4.2 数据处理方法讲解最小二乘法等数据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介绍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评估方法。

第五章: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5.1 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

讲解公差配合对机械性能和加工工艺的影响。

5.2 制造过程中的公差控制介绍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控制方法和手段。

分析公差配合对制造质量和效率的影响。

第六章:公差配合在装配中的应用6.1 装配中的公差配合讲解公差配合在装配过程中的重要性。

介绍装配中公差配合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6.2 装配误差分析与控制分析装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

讲解装配误差的控制方法和手段。

第七章:公差配合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7.1 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介绍质量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讲解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课程目标和意义。

解释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和配合的定义。

讨论公差配合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性。

1.3 测量技术基础介绍测量技术和测量工具的基本概念。

讨论测量误差和精确度的重要性。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类型与计算2.1 公差配合的类型解释基本尺寸、基准和公差配合的分类。

讨论不同类型公差配合的特点和应用。

2.2 公差的计算方法介绍公差计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示例说明如何计算上下公差和总公差。

2.3 配合的确定讨论如何根据设计和制造要求确定配合。

解释配合公差和过盈配合的概念。

第三章: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3.1 尺寸公差解释尺寸公差的概念和分类。

讨论尺寸公差对零件制造和装配的影响。

3.2 形位公差介绍形位公差的定义和分类。

解释形位公差在保证零件位置和运动中的作用。

3.3 尺寸和形位公差的综合应用讨论尺寸和形位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第四章:表面粗糙度与测量4.1 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和分类解释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和不同粗糙度等级。

讨论表面粗糙度对零件性能的影响。

4.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介绍常用的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和工具。

讨论测量表面粗糙度时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4.3 表面粗糙度的应用和重要性解释表面粗糙度在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讨论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制造和装配的影响。

第五章:测量技术基础5.1 测量工具和设备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和设备,如卡尺、千分尺、量棒等。

讨论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5.2 测量误差和精确度解释测量误差和精确度的概念。

讨论如何减小测量误差和提高测量精确度。

5.3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介绍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讨论如何解释和应用测量数据。

第六章:测量方法与技术6.1 测量方法的分类解释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的区别。

讨论各种测量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技术特点。

公差配合与测量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测量教学大纲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公差配合与测量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1.本课程的地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该学科将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标准化领域与计量学领域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涉及机械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维修、质量控制和生产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

从事机械工程的技术人员应具备这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因此将《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列为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要的应用技术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以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与材料力学》、《金属加工认识实习》等的理论教学为基础,它的后续课程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现代加工技术》等,是介于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测量技术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

2.本课程的作用:使学生获得互换性、标准化、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工作能力,为从事机电产品、仪器、仪表的制造、维修、开发及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本课程的任务: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及相互配合、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绪论1.教学内容互换性概述:互换性含义,完全互换与不完全互换,互换性生产的技术经济意义。

加工误差与公差:机械加工误差存在的客观性,加工误差的种类,把加工误差控制在公差的范围内,零件就可以实现互换性。

公差的标准化:公差与公差标准,公差标准化与互换性生产的关系及优先数系。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与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互换性的概念、加工误差与公差。

难点:加工误差与公差。

3.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互换性的概念,了解互换性的种类及互换性生产的技术经济意义。

(2)了解机械加工误差存在的客观性,加工误差与公差的关系及对零件互换性的影响。

(3)了解公差的标准化:公差与公差标准,公差标准化与互换性生产的关系及优先数系。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 掌握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3.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4. 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配合问题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尺寸、公差、配合的定义基本公差、配合公差的概念2.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基本公差的计算方法配合公差的计算方法极限偏差的计算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2.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配合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2. 测量工具:如卡尺、千分尺等3. 实际案例:工程中的配合问题案例1. 导入新课:介绍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尺寸、公差、配合的定义,解释基本公差、配合公差的概念3.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讲解基本公差、配合公差、极限偏差的计算方法4.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记录数据并计算偏差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配合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6.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进行评价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公差配合计算和实际测量方面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公差配合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际测量中的操作准确性,评价其动手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作业的正确性,了解学生对公差配合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配合制度:如H series、J series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配合制度及其应用。

2. 精密测量技术:介绍光学测量、三坐标测量等精密测量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1. 了解《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课程背景和重要性。

2. 掌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基本内容。

1.2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 理解公差配合的含义和作用。

2. 掌握公差、配合、基本偏差、标准公差等基本概念。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表示与计算2.1 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1. 学习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公称尺寸、基本偏差、标准公差等。

2. 掌握公差配合的标注技巧和注意事项。

2.2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1. 学习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包括极限偏差、上偏差、下偏差等。

2. 掌握公差配合的计算技巧和应用实例。

第三章: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3.1 尺寸公差的选择1. 学习尺寸公差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2. 掌握尺寸公差的应用实例和注意事项。

3.2 配合的选择1. 学习配合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2. 掌握配合的应用实例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4.1 形状公差1. 学习形状公差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掌握形状公差的测量方法和应用实例。

4.2 位置公差1. 学习位置公差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掌握位置公差的测量方法和应用实例。

第五章:表面粗糙度5.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与表示1. 理解表面粗糙度的含义和作用。

2.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和参数。

5.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与评定1. 学习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和评定指标。

2.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技巧和应用实例。

第六章:测量技术基础6.1 测量概述1. 理解测量的重要性以及测量过程的基本要素。

2. 掌握测量的分类和测量方法的选择原则。

6.2 测量器具与测量误差1. 学习各种测量器具的原理和应用。

2. 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掌握基本误差分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第七章:长度测量7.1 尺子和卡尺的使用1. 学习尺子和卡尺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2. 掌握尺子和卡尺的读数技巧和常见问题处理。

7.2 量块和量规的使用1. 了解量块和量规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背景和重要性。

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技术和制造行业中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配合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基本公差和配合的分类。

1.3 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介绍技术测量的定义和目的。

掌握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第二章:尺寸公差与配合2.1 尺寸公差的概念解释尺寸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尺寸、公称尺寸和实际尺寸的关系。

2.2 配合制度介绍配合制度的分类和特点。

掌握配合公差等级的表示方法。

2.3 配合的应用学习配合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配合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3.1 形状公差解释形状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形状公差的表示方法。

3.2 位置公差介绍位置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位置公差的表示方法。

3.3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应用学习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四章:表面粗糙度4.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解释表面粗糙度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

4.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介绍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和仪器。

掌握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基本技巧。

4.3 表面粗糙度的应用学习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表面粗糙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五章:测量技术5.1 测量概述了解测量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2 测量工具和仪器介绍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掌握测量工具和仪器的选择和操作技巧。

5.3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学习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六章:尺寸链与公差带6.1 尺寸链的概念解释尺寸链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尺寸链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6.2 公差带的概念介绍公差带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公差带的表示方法。

6.3 尺寸链和公差带的应用学习尺寸链和公差带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公差配合与测量课程教学大纲1.本课程的地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该学科将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标准化领域与计量学领域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涉及机械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维修、质量控制和生产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

从事机械工程的技术人员应具备这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因此将《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列为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要的应用技术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以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与材料力学》、《金属加工认识实习》等的理论教学为基础,它的后续课程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现代加工技术》等,是介于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测量技术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

2.本课程的作用:使学生获得互换性、标准化、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工作能力,为从事机电产品、仪器、仪表的制造、维修、开发及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本课程的任务: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及相互配合、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绪论1.教学内容互换性概述:互换性含义,完全互换与不完全互换,互换性生产的技术经济意义。

加工误差与公差:机械加工误差存在的客观性,加工误差的种类,把加工误差控制在公差的范围内,零件就可以实现互换性。

公差的标准化:公差与公差标准,公差标准化与互换性生产的关系及优先数系。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与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互换性的概念、加工误差与公差。

难点:加工误差与公差。

3.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互换性的概念,了解互换性的种类及互换性生产的技术经济意义。

(2)了解机械加工误差存在的客观性,加工误差与公差的关系及对零件互换性的影响。

(3)了解公差的标准化:公差与公差标准,公差标准化与互换性生产的关系及优先数系。

(4)掌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与方法。

习题:P5:1、2、3、4第1章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1.教学内容有关公差配合的术语及其定义:、孔和轴、尺寸、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最大、最小实体状态和实体尺寸;尺寸偏差、极限偏差(上偏差与下偏差)、尺寸公差、公差带、尺寸公差带图;孔与轴,配合,间隙与过盈、间隙配合,过盈配合与过渡配合,极限间隙与极限过盈,平均间隙与平均过盈,配合公差与配合公差带图。

用公式法和公差带图法求解孔和轴配合的极限尺寸、极限偏差、极限间隙、极限过盈、平均间隙、平均过盈及配合公差、画尺寸公差带图。

公差与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基准制(基孔制与基轴制,基准件公差带位置,设置基准制的意义);标准公差(公差等级,公差单位,尺寸分段,标准公差值);基本偏差(基本偏差系列,基本偏差数值,另一极限偏差的计算);公差带(公差带代号,常用和优先公差带);配合(配合代号,配合分类,常用和优先配合,不同基准制配合);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习题::P32 3、4、51)按指定的公差带代号,用查表法和计算法找出极限偏差值并作尺寸公差带图。

2)按己知孔、轴的极限尺寸,用查表法和计算法找出相应的公差带代号,并按配合的标注方式标出。

公差配合的选择:基准制的选择(基孔制的特点,优先选用基孔制,基轴制的特点,基轴制的应用场合,混合制的应用)。

公差等级的选择(公差等级的选择原则,公差等级与使用性能、加工方法和经济性的关系,公差等级的选择方法,各级公差等级的应用场合)。

配合的选择(配合选择的方法,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选择的一般原则,以及选择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各种常用和优先配合的特征及应用示例,工作情况的变动对配合的过盈或间隙的影响)。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习题:P32~33 6、7、8、9、12、132.重点、难点重点:尺寸公差带图、配合种类、基准制、标准公差、基本偏差。

难点:公差配合的选择。

3.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有关尺寸、尺寸偏差和公差的术语及定义:尺寸、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最大、最小实体状态和实体尺寸;尺寸偏差、极限偏差(上偏差与下偏差)、尺寸公差、公差带、尺寸公差带图;(2)掌握有关配合的术语及定义:孔与轴、配合,间隙与过盈、间隙配合,过盈配合与过渡配合,极限间隙与极限过盈,平均间隙与平均过盈,配合公差;了解配合公差带图。

(3)掌握公差与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基准制(基孔制与基轴制,基准件公差带位置,设置基准制的意义);标准公差(公差等级,公差单位,尺寸分段,标准公差值);基本偏差(基本偏差系列入基本偏差数值,另一极限偏差的计算);公差带(公差带代号,常用和优先公差带);配合(配合代号,配合分类,常用和优先配合,不同基准制配合);熟悉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4)了解公差配合的选择:基准制的选择(基孔制的优点,优先选用基孔制,基轴制的特点,基轴制的应用场合,不同基准制的应用);公差等级的选择(公差等级的选择原则、公差等级与使用性能、加工方法和经济性的关系,公差等级的选择方法,各级公差等级应用场合);配合的选择(配合选择的方法,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选择的一般原则,以及选择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各种常用和优先配合的特征及应用示例,工作情况的变动对配合的过盈或间隙的影响。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第2章测量技术基础1.教学内容测量技术基本知识:长度单位与长度基准,长度量值的传递;量块;测量器具与测量方法分类;测量器具的基本度量指标;长度测量中常用测量器具的测微原理与基本结构;三坐标测量机及计算机在测量技术中的应用。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概述(测量误差概念,测量误差产生原因,测量误差分类);随机误差(随机误差特征,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及其特性,随机误差分布特性的评定指标);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特征和种类,系统误差的来源,系统误差消除方法);粗大误差(粗大误差的判别和剔除方法)。

用普通计量器具检测光滑工件尺寸:测量误差对光滑工件尺寸检测的影响,误收与误废,验收工件的基本要求,安全裕度,验收极限的确定,普通计量器具的选择。

习题:P64,1、2、3、4、5、6、72.重点、难点重点:量块的组合方法;测量误差的概念、测量误差的分类。

验收极限的确定、普通计量器具的选择。

难点:随机误差的概念及数据处理、误废与误收。

3.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测量技术基本知识:长度单位与长度基准,长度量值的传递;量块的精度、特性和使用方法;测量器具与测量方法分类;测量器具的基本度量指标;长度测量中常用测量器具的测微原理与基本结构。

了解三坐标测量机及计算机在测量技术中的应用。

(2)掌握测量误差基本知识:概述(测量误差概念,测量误差产生原因,测量误差分类);随机误差(随机误差特征,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及其特性,随机误差分布特性的评定指标);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特征和种类,系统误差的来源,系统误差消除方法);粗大误差(粗大误差的判别和剔除方法);了解等精度直接测量的数据处理。

(3)了解测量误差对光滑工件尺寸检测的影响,了解误收与误废、验收工件的基本要求和安全裕度,掌握验收极限的确定和普通计量器具的选择。

第3章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测量1.教学内容概述:形位误差及其对零件使用功能的影响,形位公差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意义,零件的几何要素,形位公差的项目、分类、符号及代号,形位公差的意义,形位公差带及其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

形状公差与形状误差:形状公差带的特点与职能,形状误差及形状误差值的评定方法。

定向公差与定向误差:定向公差带的特点与职能,定向误差及其误差值,基准的建立与体现。

定位公差与定位误差:定位公差带的特点与职能,定位误差及其误差值。

跳动公差与跳动:跳动公差带的特点与职能,跳动数值的确定。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选择:形状和位置公差项目选择、注出形位公差的等级与公差值的选择,公差原则与公差要求的选择等;未注形位公差等级的规定,几何公差标注应注意的问题。

公差原则与公差要求:与公差原则、公差要求有关的术语及定义(体外作用尺寸和关联作用尺寸,最大实体状态和实体尺寸,最大实体实效状态和实效尺寸,理想边界);独立原则(独立原则的标注与含义,独立原则的应用);包容要求(包容要求的标注与含义,包容要求的应用);最大实体要求(标注与含义,最大实体要求的应用);形位误差检测原则。

习题:p121:2;p122:3、4、5、6、7、82.重点、难点重点:形位公差项目的意义及形位公差带,形位误差的检测方法。

难点:形位公差带,形位误差的检测方法,公差要求。

3.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形位误差及其对零件使用功能的影响,形位公差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意义,零件的几何要素,形位公差的项目、分类、符号及代号,形位公差的意义,形位公差带及其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

(2)掌握形状公差与形状误差:形状公差带的特点与职能,形状误差及形状误差值的评定方法。

(3)掌握定向公差与定向误差:定向公差带的特点与职能,定向误差及其误差值,基准的建立与体现。

(4)掌握定位公差与定位误差:定位公差带的特点与职能,定位误差及其误差值。

(5)掌握跳动公差与跳动:跳动公差带的特点与职能,跳动数值的确定。

(6)掌握注出形位公差的等级与公差值,了解未注形位公差的等级与公差值,了解形位公差选择原则与选择方法。

(7)了解公差原则与公差要求:与公差原则、公差要求有关的术语及定义(体外作用尺寸和关联作用尺寸,最大实体状态和实体尺寸,最大实体实效状态和实效尺寸,理想边界);掌握独立原则(独立原则的含义与标注,独立原则的应用);了解包容要求(包容要求的标注与含义,包容要求的应用)和最大实体要求(标注与含义,最大实体要求的应用);了解形位误差检测原则。

第4章表面粗糙度与测量1.教学内容概述: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表面粗糙度、表面形状误差及表面波纹度的区别,表面粗糙度对机器(仪表)使用功能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基准线,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表面粗糙度有关数值的规定。

表面粗糙度的选用:表面粗糙度与加工方法和经济性的关系,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原则及典型参数值的应用示例。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代号及其在图样上的标注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用类比法选择零件上指定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参数项目与参数值,并标注在图样上。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比较法、光切法、光波干涉法及感触法检测表面粗糙度。

习题:1 表面粗糙度属于什么几何形状误差?对零件使用性能有哪些影响?2 什么是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规定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有何意义?两者有什么关系?3 表面粗糙度的图样标注中,什么情况下要注出最大值、最小值?什么情况下注出评定参数的上限值、下限值?在图样上如何标注?4 在一般情况下, 45H7和8H7, 45H7和 45H6相比, 哪个应选用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