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S》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学分:2.5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8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车辆工程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共40学时,2.5学分,考查课。

它是联系设计课程与工艺课程的纽带,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

本课程由公差与检测两部分内容组成,前者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来完成,后者主要通过实验课来完成。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机械工程师必需具备的公差与检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初步了解机器制造中互换性原理和标准化的意义;2.基本掌握各项公差标准中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应用原则;3.初步学会根据机器和零件的功能要求,选用各项公差,正确标注图样,能查用本课程介绍的公差表格;4.熟悉各项误差的检测方法和初步学会使用常用的量具量仪。

三、先修课程《工程图学》、《金工实习》等。

四、主要参考教材[1]《几何量公差与检测》(第7版),甘永立主编,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2]《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技术基础》,杨沿平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2版),王伯平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2版),陈于萍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5版),廖念钊主编,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0五、课程内容绪论主要内容: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互换性的定义、种类和作用;公差与检测;标准化。

(一)测量技术基础主要内容:测量过程四要素;量值传递;测量器具与测量方法;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二) 尺寸公差与检测主要内容:基本术语及定义;公差配合的构成;公差配合的选用;未注公差简述;配制配合的方法、步骤;尺寸的检测。

(三)形位公差与检测主要内容:要素分类,形位公差项目与符号;形位公差标注方法及形位公差带;公差原则(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形位公差的选择;形位误差的检测。

工程认证《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认证《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课程目标本课程围绕机械产品机械精度设计原则与方法以及测量技术两方面的内容进行讲授,学生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目标1:掌握互换性、几何量公差、标准化以及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并能准确查用有关技术标准。

掌握有关尺寸公差、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标准的术语、定义、内容和特点,初步具备零部件公差识别、分析机械结构及零件精度的能力。

目标2:研究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之间的关系,掌握公差原则的定义、公差要求及其主要应用场合,掌握键、螺纹、滚动轴承、渐开线圆柱齿轮等常用结合件的精度设计及表达方法,并用互换性标准化语言正确呈现精度设计要求。

目标3:掌握测量基本概念,了解测量器具、测量方法及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能够拟定孔轴尺寸误差、几何误差及齿轮精度的测量方案。

目标4:具备孔轴尺寸误差、几何误差及精度测量并收集分析测量数据的能力,能够判断零件的合格性,理解技术精度和经济精度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备注:“学生学习预期成果”是描述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具有的能力,可以用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描述预期成果达到的程度。

四、课程考核五、评分标准作业成绩评分标准实验成绩评分标准六、教材及参考资料1.选用教材推荐使用教材:于雪梅.《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一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2.主要参考书:[1]李倍智.《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王伯平.《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四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3]楼应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北京: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Interchangeability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三)开课对象:机械工程学院本科各专业(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联系机械设计课程与机械制造课程的纽带,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

本课程的任务就是研究机器和仪器中零部件精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确保产品质量的测量技术。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必须学习和研究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中的最新科研成果。

(五)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学到有关精度设计和几何量检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公差与配合、测量技术、尺寸链、各种元件结合的互换性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习题课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予以重视。

讲授时要注意国家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和符号系统规定。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48学时学分数:3学分(八)教学方式:以普通讲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掌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任务、互换性、标准化和优先数。

教学时数: 1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互换性的意义和作用第二节标准化与优先数一、标准化的意义二、优先数和优先数系第三节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任务考核要求:1、互换性的意义和作用(领会)2、标准化与优先数(领会)3、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任务(领会)第二章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教学要点: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熟悉国家标准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和一般公差;了解常用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为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等机械类专业课程提供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结构及其测量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1)互换性和公差的基本知识,包括:孔轴极限与配合、尺寸公差与圆柱结合的互换性;形位公差及其检测;表面粗糙度的相关概念、应用和检测方法。

(2)测量技术基础的基本概念、测量器具和检测方法等。

(3)学习典型零件的互换性:轴承、螺纹联接、齿轮等。

本课程学生应具备基本的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测绘基本技能。

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孔轴配合为研究对象,围绕机械零部件的几何参数精度设计,讲授互换性与公差和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授典型零部件的公差与配合。

实践环节以尺寸测量实验、形位误差测量和表面粗糙度实验为主。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机械专业大学生掌握互换性与公差的以及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应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一定的机械零件检测技能,将精度设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后续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并能够将实际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精度设计理论中。

通过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方面的互换性及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开课依据:对毕业要求的能力支撑矩阵。

本课程是培养本科生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和机电控制等领域工作的专业基础课程,为达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能力矩阵1.4、1.6、2.1、2.2、2.3、2.4项要求见下表。

- 1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模块:孔轴配合的互换性、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典型零件的公差与配合及选用。

(1)孔轴配合的互换性本模块内容为本课程的理论基础,以孔轴配合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孔轴配合的国家标准,重点讲授广义孔和轴的基本术语、尺寸公差带和配合公差带的概念;讲授形位公差和公差原则的基本概念以及部分形位公差的评定和检测方法;讲授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和评定方法及其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检测仪器等。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S》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S》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S》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10031003课程英文名称:Interchangeability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2 实验:8 上机:0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机械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与机械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它不仅将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标准化领域与计量学领域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而且涉及机械电子等产品的设计、制造、维修、质量控制及生产管理等许多方面。

因此,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使学生掌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

2.掌握各种结合件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基础知识。

3.具备采用国际标准及其他国家标准的读图与识图能力。

4.为后继课程打下一定的学习基础,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设备维修等工作中能够合理应用公差与配合标准,能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的一般知识,机械设计的原则等。

2.本课可与《机械设计》同时进行,相互配合、但最好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之前完成教学,以便于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并为其它后续课程学习和毕业设计提供必要的有关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

3.基本技能:学生应掌握设计计算、结构设计基础,掌握一般的测量技法等。

(三)实施说明1.各部分内容在重点、深度和广度方面的要求(1)轴结合的极限与配合部分:理解并掌握尺寸、公差、偏差以及配合的术语和定义及英文专业词汇。

熟练掌握尺寸公差带的定义以及尺寸公差带图的画法,了解配合公差带的定义及配合公差带图的画法。

理解并掌握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组成与特点。

掌握基准制的概念及选用原则。

熟练掌握基本偏差代号、公差带代号、配合代号。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_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_教学大纲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互换性、几何量公差、标准与标准化、优先数系等概念,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第二章尺寸极限与配合孔轴、尺寸、公差、偏差、配合等基本术语及定义;孔轴极限尺寸与配合;一般公差的概念、一般公差的等级和极限偏差值的确定;一般公差的标注、公差等级、基准制和配合的选用。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形状和位置公差项目及标注方法;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公差带;;形位误差的评定与检测原则;处理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公差原则;形位公差的选择。

第四章测量技术基础测量的概念及测量过程四要素,长度量值传递系统;计量仪器的分类及主要度量指标,测量器具的选择原则;测量方法的分类;光滑极限量规作用和分类,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则、公差带及其尺寸计算;测量误差的概念,测量误差的来源、分类,测量精度的概念;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

第五章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表面粗糙度的参数特征及其应用;表面粗糙度的符号意义与代号标注;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

第六章几种常用标准件的互换性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及应用,滚动轴承的内、外径公差带及其特点,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与滚动轴承向配合的孔和轴的其他公差要求;键联接的种类与特点,平键联接的互换性,花键联接的种类与特点,花键联接的互换性;螺纹结合的种类及使用要求,普通螺纹基本几何参数,普通螺纹主要几何参数的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普通螺纹的公差标准及其应用,普通螺纹的图样标注,螺纹的测量方法。

第七章圆锥配合的互换性圆锥配合的特点和种类;圆锥配合的基本参数、形成方法和基本要求,圆锥几何参数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圆锥配合公差及其选用;圆锥的检测方法。

第八章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齿轮的使用要求及加工误差;圆柱齿轮的误差分析及评定参数;齿轮副的误差项目及其评定指标;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及其应用。

2024《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2024《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基本
学问在后续课程和机械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
机械零件几何精度和相互协作的基础理论,驾驭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技能。

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将来的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精炼概括3-5条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培育目标有肯定的对应关系)
1、使学生驾驭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和有关公差协作的术语和定义。

2、使学生熟识有关公差协作标准的基本内容和具有对机械零件设计有关公差协作选择应用的实力。

3、使学生熟识技术测量基础学问,了解主要测量工具的原理和运用, 具有对机械零件的一般几何量作技术测量的初步实力。

1
四、课程进度表
2
(二)实践教学进程表
3
五、成果评定方法及标准
六、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看法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S》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10031003课程英文名称:Interchangeability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2 实验:8 上机:0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机械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与机械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它不仅将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标准化领域与计量学领域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而且涉及机械电子等产品的设计、制造、维修、质量控制及生产管理等许多方面。

因此,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使学生掌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

2.掌握各种结合件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基础知识。

3.具备采用国际标准及其他国家标准的读图与识图能力。

4.为后继课程打下一定的学习基础,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设备维修等工作中能够合理应用公差与配合标准,能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的一般知识,机械设计的原则等。

2.本课可与《机械设计》同时进行,相互配合、但最好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之前完成教学,以便于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并为其它后续课程学习和毕业设计提供必要的有关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

3.基本技能:学生应掌握设计计算、结构设计基础,掌握一般的测量技法等。

(三)实施说明1.各部分内容在重点、深度和广度方面的要求(1)轴结合的极限与配合部分:理解并掌握尺寸、公差、偏差以及配合的术语和定义及英文专业词汇。

熟练掌握尺寸公差带的定义以及尺寸公差带图的画法,了解配合公差带的定义及配合公差带图的画法。

理解并掌握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组成与特点。

掌握基准制的概念及选用原则。

熟练掌握基本偏差代号、公差带代号、配合代号。

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掌握国际标准中相关标准的规定。

能够阅读相关的英文专业文献。

(2)几何公差部分: 理解并掌握有关几何要素的几种名称和含义及英文专业词汇。

掌握几何公差项目的符号及其标注方法。

理解并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带特征。

理解并掌握形状和位置误差值的评定。

理解并掌握两种公差原则。

理解并掌握几何公差值的选用原则。

掌握国际标准中相关标准的规定。

能够阅读相关的英文专业文献。

(3)表面粗糙度部分: 正确理解表面粗糙度的含义。

了解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功能的影响。

理解并掌握有关术语的定义。

理解并掌握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

掌握高度参数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其他参数的标注作一般的了解。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掌握国际标准中相关标准的规定。

能够阅读相关的英文专业文献。

重点: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4)光滑工件尺寸检验和量规设计部分:了解光滑工件尺寸的验收原则、安全裕度和验收极限。

了解光滑极限量规的种类和作用。

掌握量规公差带的位置的布置原则。

掌握量规工作尺寸的计算。

重点:光滑极限量规的公差、工作量规的设计(5)零件典型表面公差配合与检测部分: 掌握滚动轴承公差的选择。

了解普通螺纹的分类,掌握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

掌握螺纹的标注方法及检测。

明确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

了解单个齿轮的误差及其公差项目。

了解齿轮副误差及其公差项目。

掌握齿轮精度标准及其应用。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学习查阅相关英文文献,掌握阅读相关文献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提高利用标准、规范及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4.实验辅助教学:采用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等辅助学生学习测量技术,理解公差的含义及选用方法和测量方法。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应在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生产实践知识:即能够读图、了解机械加工的一般知识和常用机构的原理后开始讲授。

因此,本课程是在取得《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工程材料》和《机械原理》等先修课程的学分、达到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可与《机械设计》同时进行,相互配合、应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之前完成教学,以便于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并为其它后续课程和毕业设计提供必要的有关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1. 根据教学重点内容安排习题课和习题作业,内容多样化,加强零件互换性参数设计的训练。

设计大作业,份量包含部件图1张,零件图2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熟悉标准与规范的应用。

2. 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习题和设计作业。

习题和作业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3. 通过讲述本实验课程的目的、要求及实验原于理和仪器的操作规程等内容,要求学生完成整个实验的操作过程的训练,使学生了解了一些常用计量器具和仪器的测试方法,能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并能提出减小误差的措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共设计了20学时,9个实验,其中5个必开实验,其它为选做或观摩性实验。

要求学生共做5个实验(共8学时),其中4个必做实验和1个选做实验(二选一)。

实验过程中每组人数不能太多,以保证学生的动手机会。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掌握几何量公差的含义及相应国际标准的定义,并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利用标准解决精度设计,精度优化等问题。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占20%,实验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视具体情况按百分制给出;实验成绩由实验老师参照相关规定按百分制(或五级制)给出,实验无成绩或实验不及格,取消期末考试资格,总成绩直接以不及格计。

(七)参考书目1. 张玉, 刘平.《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第4版[M].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14.,2. 廖念钊.《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6版[M]. 中国质检出版社, 2012.3. 王伯平.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4版[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4. 于峰. 《机械精度设计与测量技术》[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5. ISO 286-1 ISO System of limits and fits: bases of tolerances, deviations and fits6. ISO 1101 Geometrical tolerancing7. ISO 2768-2 General geometrical tolerances8. ISO 2692 Maximum material requirement, least material requirement, reciprocity requirement9. ISO 8015 Fundamental tolerancing principle二、中文摘要本课程是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等专业学生。

课程主要讲述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方面的知识,包括:孔轴结合的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国家标准,以及螺纹、轴承等标准件的几何精度。

除理论课以外还设置了相应的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的测量操作能力,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部分绪论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介绍互换性的概念及分类。

2)理解并掌握公差、检测、标准化及互换性之间的关系。

(国标与国际标准的关系)。

3)理解并掌握优先数系。

重点:对互换性概念的理解难点:完全互换与不完全互换之间的区别习题:优先数及优先数系的计算第2部分孔、轴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上机:0第2.1部分公差与配合的基本含义(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 掌握尺寸、公差、偏差以及配合的术语和定义(包括英文专业词汇)。

2) 掌握尺寸公差带的定义以及尺寸公差带图的画法。

3) 掌握配合公差带的定义及配合公差带图的画法。

第2.2部分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及极限与配合的选用(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掌握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组成与特点。

2)相关国标与国际标准在规范上的对比。

3) 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重点: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原则难点: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与公差带之间的关系习题:公差及极限偏差查表及计算练习,公差与配合的选用练习第3部分几何公差总学时(单位:学时):10 讲课:8 实验:2 上机:0第3.1部分几何公差项目的符号及其标注方法(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 掌握有关几何要素的几种名称及含义。

2) 几何公差项目的符号及其标注方法。

3)几何公差的国际标准。

第3.2部分几何公差带的特点(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带特征。

第3.3部分公差原则(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 公差原则含义及作用尺寸、边界定义;2) 包容要求;3) 最大实体要求;重点:包容要求和最大实体要求难点:公差原则边界及动态关系图第3.4部分几何误差的评定及几何公差的选用(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 掌握形状和位置误差值的评定。

2) 掌握几何公差的选用原则。

重点:形状和位置公差项目、公差带,公差原则,几何公差的选用。

难点:公差原则,几何公差的选择及标注。

习题:几何公差的标注。

实验:用合像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2学时)第4部分表面粗糙度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第4.1部分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与标注方法(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含义。

2) 掌握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功能的影响。

3)掌握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

掌握高度参数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4)表面粗糙度的国际标准。

第4.2部分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掌握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重点: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难点:表面粗糙度的选用习题:表面粗糙度选用及标注实验:综合实验(4学时)复杂零件测量:根据轴零件图确定几何量检测项目及各项的合格条件、选择仪器测量、测量数据处理、合格性结论。

第5部分光滑工件尺寸检验和量规设计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第5.1部分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掌握光滑工件尺寸的验收原则、安全裕度和验收极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