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Interchangeability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课程编码:03T3010402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总学时数/学分数:32/2实验学时:6适用专业:交通运输、汽车检测维修(高职)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及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修订日期:2005年12月一、课程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高等院校机类、近机类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是学生学习专业课以及进行工程设计的基础与工具。

课程体系包括:机械、仪器零件几何参数的互换性和测量技术两部分,前者是研究几何量公差标准及其应用,属于几何精度范畴;包括:孔和轴的公差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表面粗糙度及典型零部件(滚动轴承、螺纹、键和花键及齿轮)的公差与配合及检测;后者是学习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加强常用标准的应用和常用几何量测试基本技能的培养,属于计量学范畴,包括测量技术基础和光滑极限量规以及常用典型零、部件的检测方法及数据处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目标:1.建立互换性、标准化、测量的基本概念,确切地了解有关标准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了解其内容和特点;2.掌握公差与配合选用的原则和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能熟练查阅公差手册和公差国家标准,能读懂图纸中的标注及正确标注技术要求;4.掌握常用标准件—滚动轴承、螺纹、键、花键和齿轮传动的公差与配合标准;5.掌握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基本技能,并具有正确使用通用计量器具以及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三、实验内容及要求实验内容如下:实验一、在立式光学计上测量精密圆柱工件尺寸;实验二、直线度误差测量;实验三、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

实验要求见实验教学大纲。

四、学时分配注:根据实验设备情况,可适当调整实验内容及学时配比。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形式。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学分:2.5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8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车辆工程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共40学时,2.5学分,考查课。

它是联系设计课程与工艺课程的纽带,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

本课程由公差与检测两部分内容组成,前者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来完成,后者主要通过实验课来完成。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机械工程师必需具备的公差与检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初步了解机器制造中互换性原理和标准化的意义;2.基本掌握各项公差标准中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应用原则;3.初步学会根据机器和零件的功能要求,选用各项公差,正确标注图样,能查用本课程介绍的公差表格;4.熟悉各项误差的检测方法和初步学会使用常用的量具量仪。

三、先修课程《工程图学》、《金工实习》等。

四、主要参考教材[1]《几何量公差与检测》(第7版),甘永立主编,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2]《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技术基础》,杨沿平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2版),王伯平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2版),陈于萍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5版),廖念钊主编,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0五、课程内容绪论主要内容: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互换性的定义、种类和作用;公差与检测;标准化。

(一)测量技术基础主要内容:测量过程四要素;量值传递;测量器具与测量方法;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二) 尺寸公差与检测主要内容:基本术语及定义;公差配合的构成;公差配合的选用;未注公差简述;配制配合的方法、步骤;尺寸的检测。

(三)形位公差与检测主要内容:要素分类,形位公差项目与符号;形位公差标注方法及形位公差带;公差原则(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形位公差的选择;形位误差的检测。

工程认证《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认证《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课程目标本课程围绕机械产品机械精度设计原则与方法以及测量技术两方面的内容进行讲授,学生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目标1:掌握互换性、几何量公差、标准化以及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并能准确查用有关技术标准。

掌握有关尺寸公差、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标准的术语、定义、内容和特点,初步具备零部件公差识别、分析机械结构及零件精度的能力。

目标2:研究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之间的关系,掌握公差原则的定义、公差要求及其主要应用场合,掌握键、螺纹、滚动轴承、渐开线圆柱齿轮等常用结合件的精度设计及表达方法,并用互换性标准化语言正确呈现精度设计要求。

目标3:掌握测量基本概念,了解测量器具、测量方法及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能够拟定孔轴尺寸误差、几何误差及齿轮精度的测量方案。

目标4:具备孔轴尺寸误差、几何误差及精度测量并收集分析测量数据的能力,能够判断零件的合格性,理解技术精度和经济精度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备注:“学生学习预期成果”是描述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具有的能力,可以用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描述预期成果达到的程度。

四、课程考核五、评分标准作业成绩评分标准实验成绩评分标准六、教材及参考资料1.选用教材推荐使用教材:于雪梅.《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一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2.主要参考书:[1]李倍智.《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王伯平.《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四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3]楼应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北京: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机床加工、现代模具设计学时:58一、课程目的与任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及其相互配合的基础知识和几何参数检测的基本技术,是机械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机械精度设计的基本概念、精度设计的基本步骤、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

2、掌握基本几何量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的基本概念及有关国标的基本内容,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间的关系。

具备初步设计几何量精度的能力。

3、了解典型零件及传动件的精度设计基本知识。

4、了解常用测量器具的工作原理、调整和使用。

5、具备对机械零件的一般几何量作技术测量的初步能力。

二、课题和课时分配表(一)教学内容及教学时数分配表三、课程内容课题一、绪论本章要求了解精度设计的原则方法,掌握互换性的基本概念。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机械精度设计概述,机械精度设计原则,几何精度设计的主要方法,标准化。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互换性的基本概念。

难点:机械精度设计的原则。

课题二、光滑圆柱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本章要求掌握有关公差标准化的基本术语和定义;掌握标准的内容和特点。

初步掌握选用公差与配合进行精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孔、轴的配合是机械行业当中最基础、最广泛的配合。

孔、轴公差与配合是机械工程中最重要的基础标准,是经济性的重要指标,是广泛组织协作和专业化生产的重要依据,它反映了机械零件的使用要求和制造要求的“矛盾”。

重点:重点让学生在生产实际中遇到具体问题时,应根据国家标准的各项规定,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合理地选择公差与配合。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1、关公差标准化的基本术语和定义;2、掌握选用公差与配合进行精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课题三、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本章让学生了解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掌握游标卡尺、百分表、塞规、极限量规的类型、特点以及各种类型的量规的设计过程。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Interchangeability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三)开课对象:机械工程学院本科各专业(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联系机械设计课程与机械制造课程的纽带,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

本课程的任务就是研究机器和仪器中零部件精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确保产品质量的测量技术。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必须学习和研究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中的最新科研成果。

(五)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学到有关精度设计和几何量检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公差与配合、测量技术、尺寸链、各种元件结合的互换性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习题课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予以重视。

讲授时要注意国家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和符号系统规定。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48学时学分数:3学分(八)教学方式:以普通讲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掌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任务、互换性、标准化和优先数。

教学时数: 1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互换性的意义和作用第二节标准化与优先数一、标准化的意义二、优先数和优先数系第三节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任务考核要求:1、互换性的意义和作用(领会)2、标准化与优先数(领会)3、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任务(领会)第二章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教学要点: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熟悉国家标准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和一般公差;了解常用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为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等机械类专业课程提供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结构及其测量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1)互换性和公差的基本知识,包括:孔轴极限与配合、尺寸公差与圆柱结合的互换性;形位公差及其检测;表面粗糙度的相关概念、应用和检测方法。

(2)测量技术基础的基本概念、测量器具和检测方法等。

(3)学习典型零件的互换性:轴承、螺纹联接、齿轮等。

本课程学生应具备基本的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测绘基本技能。

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孔轴配合为研究对象,围绕机械零部件的几何参数精度设计,讲授互换性与公差和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授典型零部件的公差与配合。

实践环节以尺寸测量实验、形位误差测量和表面粗糙度实验为主。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机械专业大学生掌握互换性与公差的以及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应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一定的机械零件检测技能,将精度设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后续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并能够将实际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精度设计理论中。

通过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方面的互换性及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开课依据:对毕业要求的能力支撑矩阵。

本课程是培养本科生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和机电控制等领域工作的专业基础课程,为达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能力矩阵1.4、1.6、2.1、2.2、2.3、2.4项要求见下表。

- 1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模块:孔轴配合的互换性、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典型零件的公差与配合及选用。

(1)孔轴配合的互换性本模块内容为本课程的理论基础,以孔轴配合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孔轴配合的国家标准,重点讲授广义孔和轴的基本术语、尺寸公差带和配合公差带的概念;讲授形位公差和公差原则的基本概念以及部分形位公差的评定和检测方法;讲授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和评定方法及其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检测仪器等。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_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_教学大纲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互换性、几何量公差、标准与标准化、优先数系等概念,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第二章尺寸极限与配合孔轴、尺寸、公差、偏差、配合等基本术语及定义;孔轴极限尺寸与配合;一般公差的概念、一般公差的等级和极限偏差值的确定;一般公差的标注、公差等级、基准制和配合的选用。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形状和位置公差项目及标注方法;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公差带;;形位误差的评定与检测原则;处理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公差原则;形位公差的选择。

第四章测量技术基础测量的概念及测量过程四要素,长度量值传递系统;计量仪器的分类及主要度量指标,测量器具的选择原则;测量方法的分类;光滑极限量规作用和分类,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则、公差带及其尺寸计算;测量误差的概念,测量误差的来源、分类,测量精度的概念;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

第五章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表面粗糙度的参数特征及其应用;表面粗糙度的符号意义与代号标注;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

第六章几种常用标准件的互换性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及应用,滚动轴承的内、外径公差带及其特点,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与滚动轴承向配合的孔和轴的其他公差要求;键联接的种类与特点,平键联接的互换性,花键联接的种类与特点,花键联接的互换性;螺纹结合的种类及使用要求,普通螺纹基本几何参数,普通螺纹主要几何参数的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普通螺纹的公差标准及其应用,普通螺纹的图样标注,螺纹的测量方法。

第七章圆锥配合的互换性圆锥配合的特点和种类;圆锥配合的基本参数、形成方法和基本要求,圆锥几何参数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圆锥配合公差及其选用;圆锥的检测方法。

第八章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齿轮的使用要求及加工误差;圆柱齿轮的误差分析及评定参数;齿轮副的误差项目及其评定指标;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及其应用。

2024《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2024《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基本
学问在后续课程和机械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
机械零件几何精度和相互协作的基础理论,驾驭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技能。

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将来的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精炼概括3-5条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培育目标有肯定的对应关系)
1、使学生驾驭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和有关公差协作的术语和定义。

2、使学生熟识有关公差协作标准的基本内容和具有对机械零件设计有关公差协作选择应用的实力。

3、使学生熟识技术测量基础学问,了解主要测量工具的原理和运用, 具有对机械零件的一般几何量作技术测量的初步实力。

1
四、课程进度表
2
(二)实践教学进程表
3
五、成果评定方法及标准
六、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看法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代码:4848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学分:4总学时:72 理论学时:64 实训学时:8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热能与动力工程、化工设备、数控、食品机械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机械设计课程与工艺课程联系的纽带,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

本课程以几何量公差和测量技术为主线,通过对理论体系的讲解及相应几何量的实际测量,重点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生产一线实用型和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要求理解概念、强化应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使学生建立互换性、标准化、计量学及质量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基本原理、原则与方法。

确切了解有关标准的基本术语及定义,掌握选用公差配合、进行精度设计计算的原则和方法。

了解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误差的处理。

具有继续自学并结合工作实践应用、扩展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可获得互换性、标准化、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工作能力,为从事机电产品、仪器仪表的制造、维修、开发及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互换性部分——术语定义多,标准种类多,学生又缺乏生产实践知识,因此在教学时应组织教学内容使之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主体。

测量技术部分——应以实践教学为主,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有关量仪的工作原理和读数原理。

3、考核方法基本要求
考核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平时成绩”通过实验成绩、作业成绩、出勤率及课堂纪律的考核确定。

迟到、早退、旷课均予以扣分。

理论课或实验课缺勤超过三分之一,或作业未完成次数超过三分之一,不准参加考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掌握有关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在现代化生产中的主要作用;掌握互换性与公差、检测的关系;理解标准化与标准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了解哪些是优先数,为什么要规定优先数。

第二章尺寸极限与配合
清楚理解有关尺寸、公差、偏差、配合等的基本术语及定义;牢固掌握标准中有关标准公差、公差等级的规定、28个基本偏差代号及其分布规律;牢固掌握公差带的概念及其图示方法,能熟练查公差表及基本偏差表,能进行有关计算;明确了解标准中关于未注公差的线性尺寸公差的规定;初步学会公差与配合的正确选用,并能正确标注在图样上;掌握尺寸检测器具的选择和尺寸验收极限。

第三章几何公差及其检测
了解零件几何要素的分类;掌握14个形位公差特征项目的名称及符号;会分析典型形位公差带,并能比较其特点;掌握“最小条件”的概念及遵守“最小条件”的意义;掌握有关公差原则的术语和定义;掌握独立原则、包容原则、最大实体原则;初步掌握形位公差的选用。

第四章测量基础与常用量具
了解测量四要素,尺寸传递的概念以及量块的基本知识;理解计量器具的分类及常用的度量指标;理解测量方法及其特点;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了解测量列中各类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掌握等精度测量列的数据处理。

了解光滑极限量规的作用和种类;掌握工作量规公差带的分布;掌握工作量规的设计方法。

第五章表面结构及其检测
了解表面粗糙度的实质及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掌握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含义及应用场合;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初步掌握表面粗糙度的选用方法;了解表面粗糙的测量方法。

第六章几种常用标准件的互换性
掌握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及其应用;掌握滚动轴承内外径公差带的特点;初步掌握与滚动轴承配合的孔、轴的尺寸公差与技术要求的选用;掌握平键连接和矩形花键的公差与配合;掌握矩形花键连接的定心方式及理由;了解平键与花键连接采用的基准制及理由。

了解普通螺纹的使用要求、主要几何参数;掌握国家标准有关普通螺纹公差等级和基本偏差的规定;初步掌握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和正确标注。

第七章圆锥配合的互换性
了解圆锥及其配合的主要几何参数;掌握国家标准中有关圆锥公差等级和标注的规定;了解圆锥配合及其种类和圆锥配合的形成;掌握圆锥的检测。

第八章渐开线圆柱齿轮的互换性
明确齿轮传动的四项基本要求;理解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单个齿轮偏差的代号、含义及对齿轮工作精度的影响;明确齿轮的偏差中的必检项目;了解齿轮副的精度要求;了解齿轮坯的精度要求及各表面的粗糙度要求;初步学会正确选用齿轮精度等级,确定检测项目及其允许值,确定齿厚极限偏差,能选用齿轮坯公差及各表面粗糙度。

第九章尺寸链
了解尺寸链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了解尺寸链的种类;掌握尺寸链的确定和分析;会用完全互换法和大数互换法进行尺寸链的解算。

四、实训内容
五、学时分配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周文玲编著,。

参考书:
1、《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徐秀娟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2、《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任玉珠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3、《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刘华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第1版)。

4、《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刘丽云编著,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