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

合集下载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核心技术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零件测量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公差配合基本知识和最新的国家标准;熟练掌握通用量具和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会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选择适合的量具和仪器;掌握形位误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检测工艺;为今后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今后的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贯彻“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思路,坚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质量意识、质量检测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将岗位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中,既可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单列教授,也可将课程中的项目活动穿插到其他课程项目中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灵活性。

建议课时:64学时三、课程目标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零件测量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公差配合基本知识和最新的国家标准;熟练掌握通用量具和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会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选择适合的量具和仪器;掌握形位误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检测工艺。

具体目标如下:(一)技能目标:1.掌握质量、互换性、标准化等概念;2.会使用常用测量工具;3.会检测零件的线性尺寸、形位误差、螺纹、表面粗糙度;4.会控制零件加工过程的质量;5.了解现代精密测量仪器及技术。

(二)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能力2.新技能所需的方法能力(三)社会目标:1.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能力2.相互沟通能力四、参考学时、学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参考学时56学时、学分3分,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参考学时56学时、学分3分。

五、课程内容及要求《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内容及要求六、课程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通过创新,开发全新的符合职业教育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教材。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内容总结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内容总结

1.5 2.5 4
6
9
15 22 36
58
90
150 0.22 0.36 0.58 0.90 1.50 2.20
>10~ 0.5 0.8 1.2 2.0 3.0 5
8
11 18 27 43
70
110 180 0.27 0.43 0.70 1.10 1.80 2.70
18
>18~ 0.6 1.0 1.5 2.5 4.0 6
关 内
标准的制定、发布、组织实施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

督的全过程称为标准化
❖ 二、优先数系和优先数
回目录
提供公差数值标准化的理论基础,合理确定零件公差 以保证产品的互换性。
5
NUAA 标准化
❖目前我国标准分为4 级:
国家标准 如:GB1800—79
我 国 标 准
返回
专业标准 如:JB2886—92
+0.033
Φ30 xmin=+0.020
xmax=+0.074
+
TD
0

−0.020
Td −0.041
24
NUAA 配合制(基准制)
基 孔 制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 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配合制度。 基准孔的最小极限尺寸与基本尺寸相等,孔 的基本偏差是下偏差且为零,代号为H。
国标规定,优先数系r值有: 5, 10, 20, 40, (80)
7
NUAA 优先数系和优先数
返回
系列代号 R5 R10 R20 R40 R80
公比 q5≈1.6 q10≈1.25 q20≈1.12 q40≈1.06 q80≈1.03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dmin d ei 30 (0.022) 30.022mm
根据式(2-9),式(2-10)计算公差
Th ES EI (0.033) 0 0.033mm
孔的实际偏差
轴的实际偏差
Ea Da D
(2-3)
(2-4) 图 2-3
ea da d
(2)极限偏差:上偏差和下偏差。 代数差。
上偏差(ES,es):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
下偏差(EI,ei):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
代数差。 极限偏差的表示式
ES Dmax D
一个孔或轴允许的尺寸的两个极端。实际尺寸应位于其
中,也可达到极限尺寸。(图 2-3) (1)最大极限尺寸( Dmax ,dmax ):孔或轴允许的最大尺 寸。
(2)最小极限尺寸( Dmin ,dmin ):孔或轴允许的最小尺
寸。
6. 最大实体极限(MML) 对应于孔或轴最大实体尺寸的那个极限尺寸,即孔的最 小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 最大实体尺寸( DM ,d M ):孔或轴具有允许的材料量
在公差带图解中,通常基本尺寸以 mm 为单位,偏差和
公差以
μm
为单位。
2. 1. 4 有关配合的术语和定义 1. 配合
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2. 间隙和过盈 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之差为正称为间隙,用 符号 X 表示。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之差为负称为 过盈,用符号 Y 表示。
而且不能为零。(图 2-3)
3. 极限与配合图解(公差带图解) 极限与配合图解(公差带图解)由零线和公差带两部分 组成。(图 2-5) (1)零线:在公差带图解中,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条直线,

互换性和测量技术基础

互换性和测量技术基础

孔 轴
轴 孔
最大间隙 Xmax =Dmax -dmin =ES-ei 最大过盈 Ymax =Dmin -dmax =EI-es
极限与配合旳基本术语及定义论
最大间隙
过盈配合

最小过盈

最小间隙
最大过盈 过渡配合

最大过盈
最大间隙

间隙配合
基本尺寸
2.2原则公差系列
一、公差等级
国标GB/T1800.3—1998将公差数值旳大小划分为20个公差等级,各 级原则公差旳代号分别以IT01、IT0、ITl、IT2、 IT3、……、 ITl7、 ITl8表达。20个公差等级中,IT01级旳精度最高,ITl8级旳精度最低。
h
c
km Js j
np
r
st

za z uv x y
为基本偏差
b

a
2.2原则公差系列
二、基本偏差系列
3. 公差带代号
基本偏差代号,如:H、f
公差带代号构成 原则公差等级代号如:8、7
如: H8 f7 例:查表拟定φ30H8旳孔φ30p7与轴旳极限偏差,画出公差带图,并指出
配合类型
2.4配合种类旳原则化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第1章 绪论
• 互换性旳概述 • 本课程旳性质和特点
绪论
一、互换性旳概念
互换性:是指机械产品在装配旳时候,同一规格旳零件或部件能够不经 选择、不经修配、不经调整就能够确保机械产品使用性能要求 旳一种特征。
互换性旳分类: 1、完全互换 2、不完全互换
互换性旳经济意义:维修、设计、制造 机械制造中旳互换性一般涉及零件几何参数、力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 等方面旳互换。 互换性生产旳体现:原则化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0704课程中文名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英文名称:Exchangeabi1ityandMeasurement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分数:2学分课程学时数:32学时授课对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工程制图、金工实习一、课程简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机械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可为后续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以及今后所从事的模具(铸造装备、焊接装备)设计、模具(铸造装备、焊接装备)制造等技术提供支持。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学习、贯彻现行公差与配合的国家标准,使学生获得互换性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几何测量等工作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互换性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公差与配合应用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一)教学内容1.导论(1)理解互换性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在生产中的作用、地位。

22)了解标准化的基本知识和发展概况,了解优先数及优先数系。

3.孔轴的极限与配合(1)理解公差与配合的术语和定义,标准公差系列和基本偏差系列的内容。

(2)熟练掌握标准公差及孔、轴基本偏差的内容及表格,掌握公差与配合选用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4.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1)理解形状公差和误差、位置公差和误差的基本概念,了解各个项目公差带的特征,了解公差原则的基本知识。

(2)初步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选用原则和方法。

5.表面粗糙度(1)理解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及高度方向的评定参数。

(2)掌握表面粗糙度的选用原则及检测方法。

6.长度测量基础(1)理解关于测量、尺寸传递、测量方法、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2)掌握随机误差的处理方法和等精度测量列的数据处理。

(3)了解函数误差处理的基本知识。

(4)了解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及方法。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建设规划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建设规划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建设规划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以《“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和《“十四五”课程建设发展规划》为建设依据,以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成才为目标,顺应专业形势发展,对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建设进行规划。

二、课程建设基础(一)课程定位《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属于校级达标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建设中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师资团队现选用十二五规划教材,实践教学条件基本满足教学要求,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提供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科学、合理,符合学情;教案、课件完整,有习题集、试题集、实验指导书等教学文件。

(四)课程内容与考核《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既包含理论知识学习又要求掌握相应测量技能,所有根据本课程特点,我们采用了如下考核方法:《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考核评价表三、课程优势与不足(一)优势1.课程资源库建设初具规模。

已经在学校门户网站上搭建了本课程的课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截止目前,资源库中包含课程标准、教案、课件、微视频、试题库等各类资源,为教师授课、学生学习提供资源。

2.本课程实训室建设基本完成,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内径量表、万能角度尺比较充足,能满足多个班级同时授课的需求。

3.采用了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了,彰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不足1.所有课本是十二五规划教材,使用时间较长,没能紧跟十四五规划步伐,下一步我们将选用合适的十四五规划教材。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少,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滞后于国家十四五规划目标3.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资源不足,彰显学校特色不明显。

四、建设目标通过建设,达到“五个高”,即具有高素质课程团队、高品质教学内容、高水平教学方法、高质量教学资源、高效能课堂教学评价等特点的优质课程。

2024《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2024《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基本
学问在后续课程和机械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
机械零件几何精度和相互协作的基础理论,驾驭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技能。

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将来的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精炼概括3-5条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培育目标有肯定的对应关系)
1、使学生驾驭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和有关公差协作的术语和定义。

2、使学生熟识有关公差协作标准的基本内容和具有对机械零件设计有关公差协作选择应用的实力。

3、使学生熟识技术测量基础学问,了解主要测量工具的原理和运用, 具有对机械零件的一般几何量作技术测量的初步实力。

1
四、课程进度表
2
(二)实践教学进程表
3
五、成果评定方法及标准
六、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看法
4。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1.2 互换性的概念1.3 测量技术的发展1.4 课程目标与要求第二章:互换性原理2.1 互换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2 互换性的基本原理2.3 互换性的分类2.4 互换性与测量误差的关系第三章:测量技术基础3.1 测量的基本概念3.2 测量方法的分类3.3 测量器具与测量系统3.4 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四章:尺寸测量4.1 尺寸测量的基本概念4.2 尺寸测量的方法与器具4.3 尺寸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4.4 尺寸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五章:形状和位置测量5.1 形状和位置测量的基本概念5.2 形状和位置测量的方法与器具5.3 形状和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5.4 形状和位置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六章:表面质量测量6.1 表面质量的概念与分类6.2 表面质量测量方法与器具6.3 表面质量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6.4 表面质量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七章:温度和湿度测量7.1 温度和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7.2 温度和湿度测量方法与器具7.3 温度和湿度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7.4 温度和湿度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八章:力学性能测量8.1 力学性能测量的基本概念8.2 力学性能测量方法与器具8.3 力学性能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8.4 力学性能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九章:电性能测量9.1 电性能测量的基本概念9.2 电性能测量方法与器具9.3 电性能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9.4 电性能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十章:测量不确定度评定10.1 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10.2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10.3 测量不确定度的表达与传播10.4 测量不确定度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与案例分析第十一章:非接触测量技术11.1 非接触测量技术概述11.2 光学非接触测量技术11.3 激光测量技术11.4 红外测量技术第十二章:三坐标测量机及其应用12.1 三坐标测量机的基本原理12.2 三坐标测量机的结构与操作12.3 三坐标测量机的应用案例12.4 三坐标测量机的维护与保养第十三章:测量数据处理与控制图应用13.1 测量数据的预处理13.2 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13.3 控制图的基本原理与应用13.4 过程能力分析与改进第十四章:质量管理与测量技术14.1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14.2 测量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14.3 统计过程控制(SPC)14.4 质量改进工具与技术第十五章:现代测量技术与发展趋势15.1 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5.2 自动化测量技术15.3 数字测量技术15.4 网络测量技术15.5 未来测量技术的发展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教学教案,涵盖了互换性原理、测量技术基础、尺寸测量、形状和位置测量、表面质量测量、温度和湿度测量、力学性能测量、电性能测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非接触测量技术、三坐标测量机及其应用、测量数据处理与控制图应用、质量管理与测量技术以及现代测量技术与发展趋势等十五个章节。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互换性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互换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互换性的基本特性3. 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系列化的关系1.2 教学内容1. 互换性的概念与定义2. 互换性的重要性3. 互换性的基本特性4. 互换性与标准化、系列化的关系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换性的概念、特性和重要性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互换性的应用1.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产品的通用性和互换性2. 讲解互换性的概念与定义3. 分析互换性的重要性4. 讲解互换性的基本特性5. 探讨互换性与标准化、系列化的关系1.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互换性概念的理解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互换性应用的掌握第二章:测量技术基础2.1 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的基本概念2. 了解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3. 熟悉测量工具和仪器2.2 教学内容1. 测量的概念与分类2. 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3. 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测量的概念、分类和基本原理2. 实物演示法:展示测量工具和仪器,加深学生对测量的认识2.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讲解测量的概念与分类3. 讲解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4. 介绍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2.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测量概念的理解2. 实物演示:评估学生对测量工具和仪器的认识第三章:尺寸测量3.1 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尺寸测量方法2. 了解尺寸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熟悉尺寸测量工具和仪器3.2 教学内容1. 常见尺寸测量方法2. 尺寸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尺寸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尺寸测量的方法和误差处理2. 实验演示法:展示尺寸测量过程,介绍测量工具和仪器3.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尺寸测量在制造业中的应用2. 讲解常见尺寸测量方法3. 讲解尺寸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4. 介绍尺寸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3.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尺寸测量方法的理解2. 实验演示:评估学生对尺寸测量过程的掌握第四章:形状和位置测量4.1 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2. 了解形状和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熟悉形状和位置测量工具和仪器4.2 教学内容1. 常见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2. 形状和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形状和位置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4.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形状和位置测量的方法和误差处理2. 实验演示法:展示形状和位置测量过程,介绍测量工具和仪器4.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形状和位置测量在制造业中的应用2. 讲解常见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3. 讲解形状和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4. 介绍形状和位置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4.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的理解2. 实验演示:评估学生对形状和位置测量过程的掌握第五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5.1 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2. 了解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3. 熟悉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2. 测量数据处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二部分)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续)6.1 教学目标1. 理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区别2. 学会计算测量误差3. 了解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6.2 教学内容1.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定义和特点2. 测量误差的计算方法3. 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和技术6.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概念2. 计算演示法:演示如何计算测量误差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测量中减小误差的方法6.4 教学设计1. 复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2. 讲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定义和特点3. 演示如何计算测量误差4. 分析实际测量中减小误差的方法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理解2. 计算练习:评估学生计算测量误差的能力第七章: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7.1 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方法2. 学会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3. 了解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7.2 教学内容1. 测量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方法2. 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 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7.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采集和记录的重要性2. 计算演示法:演示如何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测量数据处理的例子7.4 教学设计1. 复习测量数据处理的重要性2. 讲解测量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方法3. 演示如何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4. 分析实际测量数据处理的例子7.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数据采集和记录的理解2. 计算练习:评估学生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的能力第八章:测量不确定度评定8.1 教学目标1. 理解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2. 学会计算测量不确定度3. 了解测量不确定度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8.2 教学内容1. 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和分类2. 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3. 测量不确定度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8.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测量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8.4 教学设计1. 复习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2. 讲解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和分类3. 演示如何计算测量不确定度4. 分析实际测量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8.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测量不确定度的理解2. 计算练习:评估学生计算测量不确定度的能力第九章: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9.1 教学目标1. 理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2. 学会应用互换性原理进行产品设计3. 了解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2 教学内容1. 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2. 互换性原理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3. 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4 教学设计1. 复习互换性的概念和特性2. 讲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3. 演示互换性原理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4. 分析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重要性的理解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分析互换性在制造业中应用案例的能力第十章: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1. 了解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2. 学会分析新兴技术对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的影响3. 熟悉互换性和测量技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互换性的概念与定义解析:理解互换性的定义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需要学生清晰地理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业中的应用价值。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内容总结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内容总结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内 容总结
将以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为主题的课程从头到尾整理总结,帮助您全面了解与 应用该领域的重要知识。
什么是互换性与其重要性
1 互换性简介
介绍互换性的定义、概念以及应用领域。
2 互换性的重要性
探讨互换性对于工程与制造的影响以及保证产品质量和可替代性的重要性。
3 互换性类型
介绍互换性的不同类型,如尺寸、形状、功能等。
2 单位的定义与转换
介绍不同的单位制度, 重点讨论国际单位制 (SI单位制)以及常见 单位的转换方法。
3 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
探讨测量中常用的信号 处理和数据分析方法, 以提高测量精度。
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
1 测量误差类型
阐述常见的测量误差类型,如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等。
2 不确定度的重要性
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考虑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测量技术的定义与重要性
1 测量技术简介
提供测量技术的定义,探讨它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2 测量技术的重要性
说明测量技术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生产控制中的重要性。
3 计量学与其重要性
介绍计量学的定义,以及它在测量技术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测量的可追溯性与单位
1 测量的可追溯性
解释什么是测量的可追 溯性以及它的重要性。
3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探讨测量不确定度计算的方法以及如何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校准与其重要性
1 校准的定义
简介校准的概念以及为什么校准是测量的基础。
2 不同的校准方法
介绍不同类型的校准方法,如基础校准、线性校准等。
3 测量标准与其重要性
探讨测量标准的作用以及它对于测量的重要性。
国际标准与认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实验指导书2008年7月目录实验一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轴径 (2)实验二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 (9)实验一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轴径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万能工具显微镜的测量原理。

2.熟悉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外径的方法。

3.加深理解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二、实验仪器19JC数字式万能工具显微镜一台、被测轴。

三、实验原理和步骤1、19JC数字式万能工具显微镜简介(1)仪器用途仪器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特别适用于长度和角度的精密测量,並配备了全套附件,使其使用范围得到充分的扩大。

仪器可用影像法、轴切法或接触法按直角坐标或极坐标对机械工具和零部件的长度、角度和形状、位置关系等进行精密测量。

主要的测量对象有:刀具、量具、模具、样板、螺纹和齿轮等工件。

可测量外螺纹(螺纹塞规、丝杆和蜗杆等)的中径、大径、小径、螺距、牙型角;齿轮滚刀的导程、齿形和牙型角;电路板、钻模或孔板上孔的位置度、键槽的对称度等形位误差等。

(2)仪器特点:主显微镜配有多种目镜和物镜、视场宽、成像清晰。

采用光电数显技术,精密光栅尺作为测量元件,测量长度以数字显示,直观、方便。

主显微镜可左右偏摆,特别适于测螺旋零件。

以非接触测量为基本方法,透、反射照明,内、外轮廓可测。

附件多,使用面广。

(3)技术规格:①测量范围与分度值X-Y向坐标:测量范围: X–Y向:200×100毫米分度值(数显读数):0.0005毫米瞄准显微镜:升降行程: 120毫米立臂倾斜范围:左右各15度分度值: 10分照明光栏调节范围:Φ3~Φ32毫米分度值:1毫米测角目镜:角度测量范围: 360度分度值: 1分轮廓目镜:角度测量范围:±7度分度值: 1分圆弧分划板:曲率半径R:0.1~100毫米螺纹分划板:普通螺纹螺距t:0.25 - 6 毫米梯形螺纹螺距t:2 - 20 毫米光学分度台:测量范围: 360度分度值: 10秒(投影读数)玻璃台面直径:Φ106毫米光学分度头:测量范围: 360度分度值: 1分光学定位器:测头直径:Φ3±0.1毫米测头直径的检定极限误差不大于0.5微米测量力: 0.098±0.0196牛顿最大测量深度: 15毫米玻璃工作台:玻璃台面尺寸: 215×130毫米顶针架:最大夹持直径:Φ100毫米最大夹持长度:被测件直径≤55毫米时:750毫米被测件直径>55毫米时:600毫米高顶针架:最大夹持直径:Φ180 毫米最大夹持长度: 600毫米V形架:左V 形架前后调节范围:前后各5毫米右V 形架高低调节范围:向上15毫米;向下3毫米最大承载量: 40公斤②瞄准显微镜光学参数温度要求:a.工作室的温度应为20±1℃b.工作室的温度变化每小时不超过1℃c.被测件和仪器的温度差不超过0.5℃在满足所规定温度要求的条件下,仪器有如下保证:a.X-Y坐标:用玻璃毫米分划尺进行检定时,仪器的最大不确定度:(1 + L/100)μm 式中:L----测量长度,单位:毫米b.测角目镜:测量角度的最大不准确度:不大于1分c.双像目镜:合像的不稳定性:不大于0.0005毫米合像的不正确度: 不大于0.001毫米d.光学分度头:最大不准确度: 不大于1分e.光学分度台:最大不准确度: 不大于30 秒(选购件)f.光学定位器:测量的不稳定性:不大于0.001 毫米测量的不准确度:不大于0.0015 毫米④仪器重量、外型尺寸主机净重:约250公斤外型尺寸:(x × y × z )980×1020×640毫米(4)结构及原理结构:图1、2、3、4为19JC 数字式万能工具显微镜的外形图,主要包括底座(是仪器的基体,承受仪器的全部部件)、X 向滑台(供放置被测工件及玻璃工作台用,它可作X 方向200㎜的移动,)、Y 向滑台(相对于固定在X 向滑台上的被测件作Y 方向的移动来实现的,移动行程为100㎜)、立臂(安置瞄准显微镜及照明光管)、瞄准显微镜(安置物镜和目镜)、数字显示器(X 、Y 向数字显示器安放在一个数显箱内)、照明机构等。

图1 图2图3 图4测量原理:万能工作显微镜主要是应用直角或极坐标原理,通过主显微镜瞄准定位和读数系统读取坐标值而实现测量的一种光学仪器。

根据被测件的形状、大小及被测部位的不同,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①影像法:中央显微镜将被测件的影像放大后,成像在“米”字分划板上,利用“米”字分划板对被测点进行瞄准,由读数系统读取其坐标值,相应点的坐标值之差即为所需尺寸的实际值。

②轴切法:为克服影像法测量大直径外尺寸出现衍射现象而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利用仪器所配附件测量刀上的刻线,来替代被测表面轮廓进行瞄准,从而完成测量。

③接触法:用光学定位器直接接触被测表面来进行瞄准、定位并完成测量。

适用于影像成像质量较差或根本无法成像的零件的测量,如:有一定厚度的平板件、深孔零件、台阶孔、台阶槽等。

19JC数字式万能工具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包括瞄准显微镜和光栅读数头两部分。

如图2所示:瞄准显微镜系统:仪器照明光源1,通过聚光镜2、图26可变光栏3,滤色片4和反射镜5照明置于玻璃工作台2上的被测件。

瞄准显微镜的物镜8经棱镜9的转折将被测件清晰地成像在米字线分划板10上,最后由目镜11进行瞄准。

光栅读数头系统:X坐标的标尺光栅16与指标光栅15所产生的莫尔条纹讯号,被光电接收元件17接收,然后通过电子学的数据处理,将X坐标的移动量,转换成相应位置的数字量,即实现了X坐标的自动记数。

12为X向读数头的照明光源。

14为聚光镜。

Y坐标的光栅读数系统与X坐标基本相同。

其中:(1.18)为Y向读数头的照明光源,(1.20)为聚光镜,(1.21)为指标光栅,(1.22)为标尺光栅,(1.23)为光电接收元件。

测量时,将被测量工件置于工作台上,通过瞄准显微镜米字线分划板上的刻线来对准工作台上的被测件,然后移动滑台可先后对各被测位置进行瞄准定位。

在测量过程中,每进行一次瞄准后,需作一次读数,同一坐标的两次读数之差值,则为先后瞄准对应的两个被测位置时该坐标滑台的移动量,也就是被测工件尺寸的测量值。

2、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轴径的测量步骤:(采用影像法测量中空轴的外径)(1)装上所需附件:物镜、顶针架、测角目镜;(2)接通电源,将照明灯插在相应的插座上,并预热20分钟;(3)装上被测件;(4)调焦;(5)移动Y向滑台,用米字线分划板瞄准第一被测母线Ⅰ,并作Y读数;然后移动Y滑台,同样图3对第二被测母线Ⅱ进行瞄准和读数;(6)两格Y读数值之差则为直径的测量值;(7)按实验规定的部位(在三个横截面上两个相互垂直的径向位置上)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结果填入实验报告中。

(8)根据被测零件的要求,判断被测零件的合格性。

四、实验报告被测零件名称图样上给定的极限尺寸(mm) 安全裕度A(μm)最大最小验收极限尺寸(mm) 基本尺寸 (mm)最大最小测量示意图测量数据实际尺寸(mm)测量位置Ⅰ—ⅠⅡ—ⅡⅢ—Ⅲ测量方向A A' -B B' -A A-'B B-'合格性结论理由实验二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立式光学计的结构及测量原理。

2.熟悉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外径的方法。

3.加深理解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二、实验仪器LG-1立式光学计、被测轴和相同尺寸量块各1组。

三、实验原理和步骤1、LG-1立式光学计简介:(1)用途:光学计的主要用途是一种采用量块与零件相比较的方法,来测量物体外形的微差尺寸。

它可以检定五等精度量块或一级精度柱型量规,对于圆柱形、球形、线形等物体的直径或板形物体的厚度均能测量,并可从仪器上取下光学计管,适当地装在机床上,利用量块来控制精密零件的加工。

(2)技术规格:最大测量长度:180㎜分划板分度范围:±0.1 mm分划板分度值:0.001㎜总放大倍数:1000 x示值稳定性:0.0001㎜仪器的最大不确定度:±0.00025㎜测量的最大不确定度:±(0.5+L/100)μm (L 是被测长度,以mm 计)(3)结构及原理:图1、2为立式光学计的外形图。

它由底座1、横臂5、立柱7、直角光学计管17(测量读数的主要部件)、工作台21、投影灯23、投影筒24和变压器25等几部分组成。

光学计是利用光学杠杆放大原理进行测量的仪器,其光学系统如图3b 所示。

照明光线经反射镜1照射到刻度尺8上,再经直角棱镜2、物镜3,照射到反射镜4上。

由于刻度尺8位于物镜3的焦平面上,故从刻度尺8上发出的光线经物镜3后成为一平 行光束,若反射镜4与物镜3之间相互平行,则反射光线折回到焦平面,刻度尺象7与刻度尺8对称。

若被测尺寸变动使测杆5推动反射镜4绕支点转动某图1 图2图3一角度α(图3a ),则反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偏转2α角度,从而使刻度尺象7产生位移t (图3c ),它代表被测尺寸的变动量。

物镜至刻度尺8间的距离为物镜焦距f ,设b 为测杆中心至反射镜支点间的距离,s 为测杆移动的距离,则仪器的放大比K 为:当α很小时,αα22≈tg ,αα≈tg ,因此:光学计的目镜放大倍数为12,mm f 200=,mm b 5=,故仪器的总放大倍数n 为:由此说明,当测杆移动一个微小的距离0.001mm 时,经过了1000倍的放大后,就相当于在明视距离下看到移动了一毫米一样。

2、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测量步骤(1)选择测帽(测量头)根据被测零件表面的几何形状来选择测量头,使测量头与被测表面的接触面最小,即尽量满足点或线接触。

测量头有:球形、平面和刀口形三种。

测量平面或圆柱面零件时选用球形测头。

测量球面零件时选用平面形测头。

测量小圆柱面(小于10mm 的圆柱面)工件时选用刀刃形测头。

(2)粗调仪器放在平稳的工作台上,将光学计管安在横臂的适当位置。

即:光学计必须放在平稳的工作台上,用微动凸轮托圈固定螺旋15(见图1,以下同)和光管固定螺旋16将光学计管安在高低适中的位置。

(3)按被测零件的基本尺寸组合量块。

ααbtg ftg s t K 2==bfK 2=1000960520021221212≈=⨯⨯===b f K n(4)工作台的选择与校正:工作台分平面工作台和槽面工作台,其选择原则与测帽的要求相同。

工作台校正的目的是使工作面与测帽平面保持平行。

一般是将与被测件尺寸相同的量块放在测帽的边缘的不同位置,若读数相同,则说明其平行。

否则可调整工作台旁边的四个调节旋扭。

(即:对于可调整工作台,先选择一与被测工件尺寸相同的量块大致放在工作台的中央,光学计管换上最大直径的平面测帽,使测帽平面的1/4与量块接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