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教学大纲(新标准)

合集下载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大纲(80课时)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大纲(80课时)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内容本课程是一门机械通用工种具有实践的技术基础课。

内容包括:技术测量基础、公差配合与检测、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表面粗糙度与检测、尺寸链、常用结合件的公差与检测等。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全面掌握机械高级技师所需要的技术测量、光滑圆柱形结合的公差配合与检测、形位公差与检测、表面粗糙度、尺寸链和常用结合件的公差与检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使学生掌握光滑圆柱形结合的公差与配合的有关尺寸、孔和轴的概念;掌握有关尺寸偏差、尺寸公差的概念及其与极限尺寸的计算关系;掌握公差带组成要素(标准公差、基本偏差)及其代号,并会查阅有关表格;掌握有关配合的种类、基准制以及配合中的间隙和过盈的计算;掌握未注公差尺寸的判断原则;了解公差与配合标准的一般选用。

使学生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分类项目及符号(代号)的含义;掌握形位公差的标注含义;掌握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独立原则、相关原则)。

使学生了解形位公差的理想要素、实际要求、被测要素、基准要素、单一要素;了解形位公差的公差带形状、公差带大小、公差带方向和公差带位置;了解形位误差的检测(对最小条件在评定形位误差中的应用)。

使学生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表面特征代[符]号及其标注的含义。

了解表面粗糙度对机械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了解表面粗糙的评定参数;了解取样长度及评定长度的数值;了解表面粗糙度的选用及一般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Ra)值;了解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的转换原则。

使学生掌握常用结合件的公差与检测,并会查阅相关的表格。

使学生掌握技术测量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教学要求:1、了解互换性概念。

2、懂得标准化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互换性2、公差与检测3、标准化教学建议:1、强调从事机械制造的高级技术工人必须懂得公差与配合。

2、如条件许可,可结合本校(厂)典型的产品,讲述互换性的重要性第二章技术测量基础教学要求:1、理解计量单位与量值的传递。

互换性教学大纲

互换性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1210009 课程性质:必修学时: 48 学分:2.5开课单位:光电与机电工程系适用专业:机械自动化、材料成型先修课程:机械制图二、课程目的与任务本大纲依据光电与机电工程系机械制造专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体要求编写而成。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

在培养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学过程中,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使学生掌握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基本知识和几何量检测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验和实习实践,使学生初步具有机械设计的精度设计能力和质量检测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要求学生了解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理解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掌握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及粗糙的选用、标准,掌握几何量测量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五、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互换性概述2、标准化和优先系数3、加工误差和公差4、课程任务及教学目标重点:互换性的定义、分类难点:优先数系、优先数第二章测量技术基础教学内容:1、测量技术的概述2、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3、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重点:测量四要素、测量方法的分类和计量器具的度量指标难点:量块的选用原则、量块按等和按级使用的区别第三章孔与轴的极限与配合教学内容:1、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2、标准公差系列3、基本偏差系列4、一般、常用和优先使用的公差带与配合的标准化5、极限与配合的选用6、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重点:各类尺寸、偏差、公差、配合的定义难点:公差带图的绘制、极限盈隙的计算第四章几何公差及其检测教学内容:1、几何公差的概述2、几何公差的标注3、形状误差及公差4、方向误差及公差5、位置误差及公差6、跳动误差及公差7、公差原则8、几何公差的选择9、几何误差的检测重点:各类要素、各类几何公差的定义难点:几何公差的标注、公差原则第五章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教学内容:1、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3、表面粗糙度的选用4、表面粗糙度的符号、代号及其标注5、表面粗糙度的检测重点:表面粗糙度概念、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术语难点:具体评定参数的含义和国标中规定的相应参数值的本质第六章普通计量器具的选择和光滑极限量规教学内容:1、普通计量器具的选择2、光滑极限量规的相关知识3、泰勒原则4、量规公差带5、工作量规的设计重点:量规公差带和工作量设计难点:工作量规设计第七章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教学内容:1、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2、滚动轴承的内径和外径的公差带及其特点3、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及其选择4、配合表面的相关技术要求5、应用示例重点:轴和外壳孔与滚动轴承配合难点:轴承套圈承受负荷类型分析第八章键和花键的公差配合与检测教学内容:1、键的概述2、平键连接的公差配合与检测3、花键连接的公差配合与检测重点:平键连接的公差与配合难点:矩形花键公差与配合第九章螺纹公差及检测教学内容:1、普通螺纹的基本牙型和主要几何参数2、普通螺纹的几何参数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3、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4、普通螺纹的检测重点:普通螺纹的公差偏差及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和标准难点:中径的概念和中径合格性判断原则第十章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精度及检测教学内容:1、齿轮传动的概述2、齿轮的精度评定指标及检测3、齿轮副和齿轮坯精度评定指标4、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及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设计重点:齿轮传动的四项使用要求难点:每项评定指标的代号、定义、作用及检测方法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方式:闭卷考试考试用时:120分钟成绩评定:本课程成绩构成比例为: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的构成及比例为:考勤占30%,课堂测验成绩占 10%,实验成绩占 50%,作业占 10 %。

《互换性》新教学大纲

《互换性》新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类别: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学分/学时:2/32理论学时:32课内实践学时:0适用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开课单位/教研室: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机械工程教研室二、课程设置目的与教学目标1、课程设置目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的应用技术基础课,它既是联系设计类和工艺类课程的纽带,也是从基础课与技术基础课教学过渡到专业课教学的桥梁。

该学科将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标准化领域与计量学领域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涉及机械、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质量控制等诸多方面。

它的任务是旨在使学生掌握有关互换性生产原则及公差与配合的规律与选用;掌握圆柱结合的精度设计原则及检测技术;掌握零件形位公差标准、选用原则及检测技术;理解常用零部件的几何精度设计原则与方法,具备精度设计方法及技术测量的基本技能。

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机械精度设计的基本概念、精度设计的基本步骤、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

2.掌握基本几何量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的基本概念及有关国标的基本内容,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间的关系。

具备初步设计几何量精度的能力。

3.了解典型零件及传动件的精度设计基本知识。

4.了解常用测量器具的工作原理、调整和使用。

5.具备对机械零件的一般几何量作技术测量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四、教学基本要求课程基本要求(一)先修课程:工程材料、材料力学、机械制图、机械工程材料。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几何量公差、标准化以及计量学的基本知识,深刻领会上述几方面在实现和发展互换性生产、保证产品质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确切理解有关公差标准的基本术语和定义,掌握标准的内容和特点。

3.初步掌握选用公差、进行精度设计的基本原则。

4.建立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常用测量方法与测量器具的原理,学会分析测量误差与测量结果的处理。

互换性教学大纲

互换性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总学分:2互换性技术测量基础(Microcomputer Principle & Interfacing Technique)课程性质:学科大类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科)、机电一体化专业(专科)、机械制造设计及自动化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30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26学时;实验:4学时先行、后续课程情况:先行课:《机械制图》。

后续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工装夹具等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胡凤兰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5参考书目:1.《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陈泽民、忻良昌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上、下册)李柱主编计量出版社3.《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廖念钊等编著中国计量出版社4.《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薛彦成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5.《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廖念钊主编,中国计量出版社, 。

6.《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编,农业出版社。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研究零件互换性和技术测量方面的一门科学。

它是当今机制工艺与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设计、制造、装配、维修等所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其理论和实践性很强。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及其相互配合的基础理论;掌握参数一般的测量技术;掌握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和有关公差配合标准的术语及其定义;熟悉有关公差配合标准的基本内容和表格,并能应用;熟悉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了解主要测量工具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其测量调整的使用方法;具有对机械零件的一般几何量作技术测量的初步能力;会设计光滑极限量规和简单的综合量规。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互换性、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

2.理解有关公差配合的术语及定义。

包括尺寸、配合、实体状态与实体尺寸、作用尺寸、极限尺寸判断原则(泰勒原则)、孔与轴、基准制、标准公差、基本偏差以及公差带代号。

3.熟练掌握公差标准的应用,了解光滑圆柱体公差的国标简介。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0704课程中文名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英文名称:Exchangeabi1ityandMeasurement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分数:2学分课程学时数:32学时授课对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工程制图、金工实习一、课程简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机械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可为后续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以及今后所从事的模具(铸造装备、焊接装备)设计、模具(铸造装备、焊接装备)制造等技术提供支持。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学习、贯彻现行公差与配合的国家标准,使学生获得互换性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几何测量等工作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互换性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公差与配合应用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一)教学内容1.导论(1)理解互换性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在生产中的作用、地位。

22)了解标准化的基本知识和发展概况,了解优先数及优先数系。

3.孔轴的极限与配合(1)理解公差与配合的术语和定义,标准公差系列和基本偏差系列的内容。

(2)熟练掌握标准公差及孔、轴基本偏差的内容及表格,掌握公差与配合选用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4.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1)理解形状公差和误差、位置公差和误差的基本概念,了解各个项目公差带的特征,了解公差原则的基本知识。

(2)初步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选用原则和方法。

5.表面粗糙度(1)理解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及高度方向的评定参数。

(2)掌握表面粗糙度的选用原则及检测方法。

6.长度测量基础(1)理解关于测量、尺寸传递、测量方法、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2)掌握随机误差的处理方法和等精度测量列的数据处理。

(3)了解函数误差处理的基本知识。

(4)了解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及方法。

互换性第5章表面粗糙度(新标准讲稿)

互换性第5章表面粗糙度(新标准讲稿)

■ 基本图形符号
去除材料
不去除材料
H2 H1
60° 60°
H1 ≈1.4h h —— 字高
数字与字母高度
2.5
3.5
5
7
10
符号的线宽
0.25 0.35 0.5
0.7
1
高度H1
3.5
5
7
10 14
高度H2(最小值)
7.5 10.5
15
21 30
2020/11/29
31
■ 完整图形符号
第5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疱疤
飞边
夹杂物 凸缺陷
氧化皮
6
第5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环形坑
划痕 混合表面缺陷
切削残余
腐蚀
2020/11/29
裂纹 区域和外观缺陷
斑点
7
第5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5.1.3 表面轮廓(surface profile)
一个指定平面与实际表面相交所得到的轮廓。
λ>10mm ——形状误差 λ=1~10mm ——表面波纹度 λ<1mm ——表面粗糙度
2020/11/29
4
第5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5.1.2 表面缺陷(surface imperfection)
在加工、使用或储存期间,非故意或偶然生成的实际表 面的单元体、成组的单元体或不规则体。
毛孔
裂缝
擦痕
砂眼
2020/11/29
窝陷 凹缺陷
破裂
5
第5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树瘤
缝脊
2020/11/29
2020/11/29
17
取样长度 lr 和评定长度 ln
第5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为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等机械类专业课程提供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结构及其测量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1)互换性和公差的基本知识,包括:孔轴极限与配合、尺寸公差与圆柱结合的互换性;形位公差及其检测;表面粗糙度的相关概念、应用和检测方法。

(2)测量技术基础的基本概念、测量器具和检测方法等。

(3)学习典型零件的互换性:轴承、螺纹联接、齿轮等。

本课程学生应具备基本的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测绘基本技能。

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孔轴配合为研究对象,围绕机械零部件的几何参数精度设计,讲授互换性与公差和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授典型零部件的公差与配合。

实践环节以尺寸测量实验、形位误差测量和表面粗糙度实验为主。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机械专业大学生掌握互换性与公差的以及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应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一定的机械零件检测技能,将精度设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后续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并能够将实际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精度设计理论中。

通过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方面的互换性及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开课依据:对毕业要求的能力支撑矩阵。

本课程是培养本科生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和机电控制等领域工作的专业基础课程,为达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能力矩阵1.4、1.6、2.1、2.2、2.3、2.4项要求见下表。

- 1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模块:孔轴配合的互换性、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典型零件的公差与配合及选用。

(1)孔轴配合的互换性本模块内容为本课程的理论基础,以孔轴配合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孔轴配合的国家标准,重点讲授广义孔和轴的基本术语、尺寸公差带和配合公差带的概念;讲授形位公差和公差原则的基本概念以及部分形位公差的评定和检测方法;讲授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和评定方法及其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检测仪器等。

互换性教学大纲 新标准

互换性教学大纲 新标准

互换性教学大纲新标准互换性教学大纲新标准互换性教学大纲&lpar;新标准&rpar;《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编号::80301006总学时:32实验学时:4上机学时:0学分:2第一部分使用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1、课程性质、地位《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就是高等院校机械类及其有关专业必修课程的专业基础课。

在教学中起至着联系基础课与其它技术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桥梁促进作用,同时也就是联系设计类课程与生产工艺类课程的纽带。

本大纲就是根据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议,并依据本校学生培养目标及机械设计生产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编制而变成。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由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两个各自独立又密切联系的部分组成。

前者主要是学习几何量公差标准的构成及其使用,即研究产品零部件精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后者是学习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许多内容要通过实验课来学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技术测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机械产品零部件几何精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几何精度检测的原理、方法和基本技能。

1、掌控互换性含义、种类、促进作用,介绍公差和技术测量在互换性生产中的促进作用。

2、掌控公差标准的基本术语和定义;学会密标准公差表格和其它精度设计有关表格;掌控公差与协调的采用原则。

掌控公差建议在图样上的恰当标示;并能够表述图样上有关公差标示的技术建议的含义。

3、了解测量方法的定义、分类及测量器具的技术性能指标;掌握通用计量器具的选择;了解各项几何量误差的评定方法,掌握孔、轴尺寸测量以及直线度、平面度、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4、介绍典型零件的公差与协调标准的形成特点;掌控用几何量检测方法。

1、成绩考核方法本课程就是必修课程的专业基础课,就是考试课。

为了精确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自学和掌握情况,总评成绩可以按下式得出: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平时成绩考核项目包含:执勤、随堂测验、课堂回答、听讲状态、作业)×40%+实验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50%。

互换性新教学大纲

互换性新教学大纲

互换性新教学大纲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技术和知识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

对于教育领域来说,如何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并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成为了一项迫切的任务。

在这种背景下,互换性教学的概念和方法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互换性教学的概念并提出一个新的教学大纲,以促进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学习和发展。

一、互换性教学的概念互换性教学是指将传统的面授教学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灵活、有适应性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利用技术工具和资源,使学生能够自由地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

同时,互换性教学还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以促进彼此的学习和发展。

互换性教学的目标是提供更个性化、灵活和有效的学习体验,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互换性教学的基本原则1. 个性化学习:互换性教学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兴趣进行学习。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支持,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弹性学习环境:互换性教学强调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

学生可以利用在线资源和工具,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地点安排学习,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3. 合作学习:互换性教学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提高彼此的理解和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

4. 多元评估:互换性教学强调多种评估方法的运用。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外,教师还应该采用项目、演示、讨论等多种评估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互换性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1. 教师准备阶段:教师在进行互换性教学时,首先需要对学习目标和需求进行分析,并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教师还应该设计个性化学习任务和项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2. 学生学习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地点自由选择学习资源,并按照个人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学习。

学生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和互动讨论,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学习效果。

2024《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2024《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基本
学问在后续课程和机械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
机械零件几何精度和相互协作的基础理论,驾驭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技能。

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将来的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精炼概括3-5条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培育目标有肯定的对应关系)
1、使学生驾驭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和有关公差协作的术语和定义。

2、使学生熟识有关公差协作标准的基本内容和具有对机械零件设计有关公差协作选择应用的实力。

3、使学生熟识技术测量基础学问,了解主要测量工具的原理和运用, 具有对机械零件的一般几何量作技术测量的初步实力。

1
四、课程进度表
2
(二)实践教学进程表
3
五、成果评定方法及标准
六、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看法
4。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大纲(40课时)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大纲(40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计量单位与量值的传递。 2、掌握计量器具的使用。 3、确立误差的概念。 4、初步应用数学原理进行数据处理。 教学内容: 长度与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测量误差。 测量数据处理。 教学建议: 1、讲解本章内容要提前准备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计量仪器、工具和典型的机械零部件。 2、这部分课程将涉及概率论的有关知识,请提前做好准备。 3、上好习题课,为以后各章节数据处理奠定好基础。
第三章尺寸的公差、配合与检测 教学要求: 1、掌握有关尺寸(尺寸、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孔和轴的概念。 2、掌握有关尺寸偏差、尺寸公差的概念及其与极限尺寸的计算关系。 3、掌握公差带组成要素(标准公差、基本偏差),掌握标准公差、基本偏差的代号,会查阅有关表格。 4、掌握有关配合的种类。 5、了解公差与配合标准的一般选用。 6、熟悉尺寸测量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1、 基本术语定义。 2、尺寸公差与配合。 3、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4、尺寸的检测。 教学建议:
5、形位公差的选择。 6、形位误差的检测。 教学建议: 1、讲解本章时应以识读标注为主。为此应讲清形位公差的分类项目及符号。 2、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是一个难点,应利用挂图、教具或实物进行讲解。 第五章表面粗糙度 教学要求: 了解表面粗糙度对机械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了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3、掌握表面特征代[符]号及其标注的含义。 了解表面粗糙度的选用及一般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Ra)值。 教学内容: 1概述。 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3、表面粗糙度的选用与标注。 4、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教学建议: 1、本章教学的重点是能看懂图样上的表面粗糙度标注及其含义。 2、阶段表面光洁度仍有所应用,对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转换关系及原则,应使学生有所了解。 第六章圆锥和角度公差与检测 教学要求: 熟悉圆锥公差及其应用。 熟悉角度公差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圆锥与圆锥的配合。 圆锥公差及其应用。 角度公差及其应用。 教学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课程编号::80301006 总学时:32 实验学时:4 上机学时:0 学分:2
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
1、课程性质、地位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高等院校机械类及其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在教学中起着联系基础课与其它技术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桥梁作用,同时也是联系设计类课程与制造工艺类课程的纽带。

本大纲是根据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并依据本校学生培养目标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编制而成。

2、教学目标
(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由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两个各自独立又密切联系的部分组成。

前者主要是学习几何量公差标准的构成及其使用,即研究产品零部件精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后者是学习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许多内容要通过实验课来学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技术测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机械产品零部件几何精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几何精度检测的原理、方法和基本技能。

二、教学要求
1、掌握互换性含义、种类、作用,了解公差和技术测量在互换性生产中的作用。

2、掌握公差标准的基本术语和定义;学会查标准公差表格和其它精度设计相关表格;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原则。

掌握公差要求在图样上的正确标注;并能解释图样上有关公差标注的技术要求的含义。

3、了解测量方法的定义、分类及测量器具的技术性能指标;掌握通用计量器具的选择;了解各项几何量误差的评定方法,掌握孔、轴尺寸测量以及直线度、平面度、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4、了解典型零件的公差与配合标准的构成特点;掌握用几何量检测方法。

三、实施说明
1、成绩考核方法

本课程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考试课。

为了准确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总评成绩可按下式给出: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平时成绩考核项目包括:出勤、随堂测验、课堂提问、听课状态、作业)×40%+实验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50%。

本课程有关测量技术部分的学习目的是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必须结合必要的测量实验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实验教学部分必不可少。

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实验,按时、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无实验成绩者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讲授本课程时应结合课程内容比较抽象的特点,增强直观教学,尽量采用PPt课件进行理论讲授,通过多媒体演示,以提高教学效果。

2)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通过综合练习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初步掌握对简单机械产品的零部件进行精度设计的能力。

3)实验教学教师可通过讲授和演示,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对零件进行精度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4)本课程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环节的联系,为后续课程及毕业设计扫除障碍。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与教学方法上,应注意内容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教学必须加强基础,突出重点。

在介绍公差标准的基本规定时,应从使用角度出发,着重培养学生应用标准的能力。

5)选用教材:应选本科规划教材;实验指导书和练习册可自编。

|
6)公差配合的正确选用,必须结合具体设计,综合运用工程设计和工艺知识。

本课程在后续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一步运用,使之加深和巩固。

四、课内实践环节的要求
1、名称:课内综合性实验。

2、主要内容与要求:见第二部分《教学内容纲要二》实验教学部分。

五、作业要求
理论教学部分,对于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授课后至少留两道作业题;理论教学内容讲授结束后,可考虑安排一次大作业,进行精度设计的综合练习。

例如针对某一简单机械,通过分析其功用,对其具有代表性的零件进行精度设计,为后续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对于国家标准不必过多的讲解标准的变化过程,重点要求学会标准的应用。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工程材料》等课程之后开设。

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生产实践知识,能够读图、了解机械加工的一般知识和常用机构的原理后开始讲授的。

.
七、教材和参考书目
[1]王晓方等.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2]廖念钊.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中国计量出版社,2003
[3]胡风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张玉、刘平.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纲要
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1、课程内容
>
1)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概述
2)标准化与技术测量简介
3)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4)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5)本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
2、教学要求
要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了解互换性的含义、分类和作用;了解互换性、公差标准及技术测量之间的关系。

3、重点与难点
[
本章重点是了解互换性的含义、分类和作用及其与公差标准、技术测量之间的关系。

二、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1、课程内容
1)概述
2)长度量值的传递
3)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
4)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
2、教学要求
)
了解测量方法的定义、分类及测量器具的技术性能指标;掌握通用计量器具的选择和光滑极限量规工作尺寸的计算;掌握孔、轴尺寸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测量方法的定义、分类以及测量器具的技术性能指标。

难点:测量误差的性质及测量结果的处理。

三、孔、轴尺寸公差与配合
1、课程内容
1)基本术语和定义
2)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
\
3)极限与配合的选用
4) 一般公差
2、教学要求
掌握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学会查标准公差、基本偏差表格及画公差带图;掌握极限与配合的选用原则;掌握极限与配合要求在图样上的正确标注;并能解释图样上有关公差标注的技术含义。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掌握公差带两个组成要素及其标准系列。

难点:配合的概念和极限与配合的选用。

四、几何公差与检测
]
1、课程内容
1)概述
2) 几何公差的标注方法
3) 几何公差带
4) 几何误差及其评定
5) 公差原则
6) 几何公差的选择
2、教学要求
%
了解几何公差的研究对象及其分类;了解几何公差带的特性;掌握几何公差标准的基本术语和定义;学会查几何公差表格及其它与几何精度设计相关的表格;掌握几何公差要求在图样上的正确标注,并能解释图样上几何公差标注的技术要求含义;了解公差原则的应用;掌握几何公差选择的基本原则。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几何公差带的特性;掌握几何公差要求在图样上的正确标注。

难点:对几何误差评定和公差原则的理解。

五、表面粗糙度与检测
1、课程内容
1)基本概念
2)表面粗糙度的的评定
!
3)表面粗糙度的参数值及其选用
4)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5)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简介
2、教学要求
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成因及其对互换性的影响;了解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原理、方法和参数;掌握表面粗糙度的基本评定参数及其选用、标注;了解表面粗糙度的常用测量方法。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表面粗糙度的基本评定参数及其选用、标注。

难点: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
六.光滑工件尺寸检验与光滑极限量规简介
1、课程内容
1)概述
2)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3)光滑极限量规简介
2、教学要求
掌握光滑工件尺寸验收基本原则;掌握测量不确定度、安全裕度等概念和极限尺寸判断原则;了解误判产生的原因与解决方法;了解生产中光滑工件尺寸检验的方法及其应用;了解通用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与方法。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通用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与方法。

难点:对测量不确定度、安全裕度和极限尺寸判断原则的理解。

第三部分学时分配
第四部分实验学时分配
注:实验不单独开课,实验时间安排在理论教学的适当阶段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