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的种类及鉴别方法
地黄质量标准
地黄DihuangREHMANNIAERADIX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
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
【性状】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24cm,直径2~9cm。
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样突起及不规则疤痕。
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长6~12cm,直径2~6cm。
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
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
气微,味微甜。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
栓内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散有较多分泌细胞,含橙黄色油滴;偶有石细胞。
韧皮部较宽,分泌细胞较少。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稀疏,排列成放射状。
生地黄粉末深棕色。
木栓细胞淡棕色。
薄壁细胞类圆形,内含类圆形核状物。
分泌细胞形状与一般薄壁细胞相似,内含橙黄色或橙红色油滴状物。
具缘纹孔导管和网纹导管直径约至92μm。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梓醇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检验标准操作程序》(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一甲醇一水(14: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茴香醛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粉末1g,加80%甲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5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每次10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地黄
知柏地黄丸是一种常用中成药,是由补阴经典 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 牡丹皮和茯苓)加知母黄柏而成,加强了滋肾 阴清相火的作用。传统应用于阴虚火旺,潮热 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症。 近年来经中医辨证后灵活使用,对慢性咽炎、 急性尿路感染等几种疾病也有较好疗效。
六味地黄丸主要适合于肾阴虚 或者是肝肾阴虚,中医认为肝 肾同源,症状也一起出现。临 床表现为阵阵潮热,盗汗、手 脚热、五心烦热,有的病人两 颧午后出现发红,或头晕、耳 鸣、腰膝酸软等。
熟地黄
又名九地、熟地,为地黄的根茎干品加工而成。其味 甘,性微温。能养血滋阴,补精益髓。消渴、腰 酸腿软、视物昏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月经不调、 崩漏下血。
【化学成分】 根含地黄甙(rehmannioside)A、B、C、D, 二氢 梓醇甙(dihydrocatalpol), 桃叶珊瑚甙(aucubin), 梓醇甙(catalpol), melittoside和leonuride.鲜根含梓 醇甙0.11%.鲜根醇提物中尚含β一谷甾醇、甘露醇、 胡萝卜甾醇(daucosterol)、1-乙基-β-D-半乳糖甙和 蔗糖.水溶性成分中含多种糖,其中以水苏糖含量最高, 为32.1%~48.3%, 并合多种氨基酸,其中以精氨酸含量 最高, 为2%~4.2%, 另有Y氨基丁酸、磷酸.商品地黄 中曾分得少量β-谷甾醇、豆甾醇及微量菜油甾醇.干地 黄中分得系列脂肪酸、β-谷甾醇、棕榈酸、丁二酸、胡 萝卜甙及S8环状化合物.地上部分含monomelittoside, leonuride及桃叶珊瑚甙、样醇甙、二氯样醇甙.
地黄
【别名】 地黄、野地黄、 酒壶花、山烟根
本品为玄科植物地 黄(怀庆地黄)的 新鲜或干燥块根。
植物形态:
地黄性状鉴别
地黄性状鉴别鲜生地呈纺缍形或条状,长9~15cm,直径1~6cm。
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皱纹、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
肉质,断面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中部有放射状纹理。
气微,味微甜。
以粗壮、色红者为佳生地多呈不规则的团块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头稍细,长6~12cm,直径3~6cm。
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
表面灰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
体重,质较软,断面灰黑色、棕黑色或乌黑色,微有光泽,具粘性。
味微甜。
以块大、体重、断面乌黑者为佳。
熟地黄性状与生地类似,但表面乌黑色,有光泽,粘性大,质柔软。
以块根肥大,味甜者为佳。
地黄药材鉴别地黄显微鉴别鲜生地块根(直径约1.1cm)的横切面:木栓层细胞为数列木栓细胞。
皮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散有多数分泌细胞,含橘黄色油滴;偶有石细胞。
韧皮部分泌细胞较少。
形成层成环。
木射线宽广;导管稀疏,排列呈放射状。
地黄理化鉴别1.取本品干燥细粉0.2g,加水5ml,浸泡过夜,取上清液浓缩点于圆形普通滤纸上,用甲醇展开,喷0.2%茚三酮乙醇溶液,80℃烘干后,呈现紫红色斑点。
(检查氨基酸)2.取本品干燥细粉1g,加水10ml,浸泡过夜,取上清液1ml,加入5%α-萘酚乙醇液2~3滴,摇匀后,沿试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1ml,两液交界面现紫红色环。
(检查多糖)3.薄层层析:样品制备:取本品干燥细粉2g,加甲醇20ml浸泡过夜,滤过。
滤液中加入1倍生药量的氢型强酸阳树脂,浸泡过夜,滤过。
滤液浓缩至一定量,用分液漏斗以石油醚抽提。
石油醚抽取液和甲醇液分别点样。
吸附剂:硅胶G(青岛)铺板,120℃活化2小时。
展开剂:正丁醇-甲酸乙酯-甲醇(20:10:5)。
展距14cm。
显色剂:Godin试剂*(1%香草醛乙醇溶液和3%高氯酸水溶液,临用时等量混合)。
喷雾后,室温挥干溶剂,80~90℃烤5分钟后显出斑点。
*:Maclennan,A.P.et al.:Anal.Chem.,1959,31,2020.此文章为中医中药网整理或来自网络,内容仅供访问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药漫谈|地黄,古今认识差别大,如何正确解读
中药漫谈|地黄,古今认识差别大,如何正确解读地黄药用有三种,鲜地黄、生地黄(干地黄)、熟地黄。
鲜地黄为新鲜采挖,不好保存,药房不备,熟地黄为生地黄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而成,生地黄和熟地黄是主要饮片品种。
鲜地黄甘、大寒;生地黄甘、苦,寒;熟地黄甘、微温,三者性味有异,功效自是有差别。
中药学教材载生地黄功效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其主要应用有三:1.用于温病热入营血证;2.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证;3.内热津伤口渴证。
这些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功效与应用自是不错,但当我们读《神农本草经》关于地黄的介绍时,我们会发现古今对地黄的理解有较大不同。
《本经》云:“干地黄,味甘、寒。
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
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
”我们先来说说“折跌绝筋”,折跌绝筋就是各种外伤致筋伤,局部红肿疼痛,可能你要说生地黄没有活血祛瘀之功效,能治这个吗?的确,现在少有用生地黄来治此症的了,究竟生地黄是否有此功效呢?原来,这是生地黄的外用功效。
张山雷《本草正义》中说:“然凡跌仆敲扑,肌肉血瘀发肿青紫者,以鲜生地捣烂厚敷,自能去瘀消肿,活血定痛。
乃知地黄去瘀,自有天然作用,不可误认其腻滞物质,而遂疑古人之言。
”这里说的是鲜地黄,若没有鲜地黄,用生地黄以水浸之后捣烂外敷也有此效。
由此,又引起一些医家误会,以为地黄为散血逐瘀之专药,则又有失偏颇。
关于这个张山雷进一步解释道:“考跌仆打扑,瘀在肌肉而发肿发热者,鲜地捣敷,确有成绩,是借其寒凉以散蕴热,则痛自可止。
而行血一层,尚在其次。
”我认为这种解释非常合理。
地黄味甘,是补阴血之要药,其功效多与此有关,《本经》谓“填骨髓,长肌肉”即指此补益之功言。
至于“逐血痹”、“除痹”,是指阴血补养后充足后能使血脉通畅,非指地黄有直接消积通痹之功效。
再说养阴生津,对于口渴津伤,现在我们常用生地黄。
但我读仲景书,其治“大烦渴不解”(《伤寒论》26条)、“大渴,舌上干燥而烦” (《伤寒论》168条)用白虎加人参汤,并不用生地、玄参之类所谓清热养阴生津之品,这就告诉我们,阴虚津伤之证,不可一味寒凉滋补,要注重恢复胃气,胃气健旺津液自能生成而烦渴止,所以仲景于白虎汤中加人参。
地黄(别名:生地)
地黄DihuangREHMANNIAE RADIX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
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
【性状】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24cm,直径2~9cm。
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7L样突起及不规则疤痕。
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长6~12cm,直径2~6cm。
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
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
气微,味微甜。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
栓内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散有较多分泌细胞,含橙黄色油滴;偶有石细胞。
韧皮部较宽,分泌细胞较少。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稀疏,排列成放射状。
生地黄粉末深棕色。
木栓细胞淡棕色。
薄壁细胞类圆形,内含类圆形核状物。
分泌细胞形状与一般薄壁细胞相似,内含橙黄色或橙红色油滴状物。
具缘纹孔导管和网纹导管直径约至92μm。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梓醇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4: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茴香醛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粉末lg,加80%甲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5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每次lO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中药材辨别怎样鉴别真假地黄
中药材辨别怎样鉴别真假地黄中药材辨别如何鉴别真假地黄地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滋阴补血、益肾填精等功效。
然而,随着市场上地黄产品的增多,其中夹杂着许多假冒伪劣地黄,给消费者带来了困惑和风险。
因此,正确的辨别真假地黄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技能。
本文将针对中药材辨别真假地黄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探讨。
一. 外观特征首先,观察地黄的外观特征是判断真假地黄的重要方法之一。
地黄的外观应呈现棕黄色至暗紫棕色,质地坚实,没有霉点或异味。
真正的地黄通常有明显的光泽,并且质地紧密,不易碎裂。
而假冒地黄可能会添加染色剂使其颜色更鲜艳,具有过于光滑的表面和脆弱的质地。
二. 香气辨别第二,通过闻香辨别真假地黄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地黄通常具有特殊的气味,可以用鼻子闻一闻来辨别真假。
真正的地黄通常具有自然的植物气息,而假冒地黄则可能会加入一些香精或香料来掩盖其本身的气味。
因此,当闻到过于浓烈或人工香气的地黄时,应引起警惕。
三. 泡水辨别另外,泡水辨别真假地黄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将一小块地黄放入清水中浸泡片刻,真正的地黄会慢慢溶解,并使水呈现出红棕色或黄棕色。
而假冒地黄则可能会含有添加剂,导致水呈现不正常的颜色,如红色或其他明显的色彩。
因此,观察地黄溶解后的水的颜色可以帮助我们辨别其真假。
四. 特殊化学成分检测最后,特殊化学成分检测是一种更加专业和准确的鉴别真假地黄的方法。
地黄中含有特殊的活性成分,如苷类、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等。
通过使用相关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等,可以对地黄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知识,在实践中主要用于品牌商和专业机构。
综上所述,辨别真假地黄需要综合运用外观特征、香气、泡水和化学成分等多种方法。
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观察外观和香气是辨别真假地黄的较为常用的方法,而对于专业机构和品牌商来说,特殊化学成分检测才是确保地黄质量的可靠方法。
通过正确的鉴别和选择,我们可以确保购买到真正的地黄,确保中药疗效的安全和有效性。
浅谈中药地黄(家种、野生、采收、鲜品、生品、炮制品、近似种)
浅谈中药地黄(家种、野生、采收、鲜品、生品、炮制品、近似种)浅谈中药地黄(家种、野生、采收、鲜品、生品、炮制品、近似种)原始药终中药图文标准查询关注温馨提示本文已超链接至地黄图文中,公众号搜索地黄,随时查询!采地黄者作者:白居易(唐)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13年。
诗人在下邽(今陕西渭南县内)渭村见到农民遭到春旱秋霜之灾后,入冬就断了口粮,而富贵人家却用粮食喂马,为此深有感触,于是以采地黄者的遭遇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同情贫民疾苦的诗歌。
人工种植的地黄说到地黄,几乎用过中药的人没有不认识的,这是最传统的中药之一,地黄也是我们身边最常见到的药用植物了。
无论道旁路边,荒郊土坡,都可以看到,而不像人参、当归、黄芪那样,只闻其名,却难在身边可以看到原植物。
地黄却朴实低调的默默的生活在我们身边。
地黄栽培品,叶片较硕大,较大的叶面积系数,保持光合产物的合成,助于促进块根的发育和膨大地黄用药历史悠久,最早《神农本草经》便有用药的记载和收录。
野生地黄虽然可以随处可见,但人工栽培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大宜肥壤,虚地则根大而多汁。
”可见当时就有块根膨大的类型。
野生地黄经过长期的栽培选育,才有了现在几十种的地黄优良品种。
比如现在的优良品种“8525”.及“北京1号”等,为现主栽品种。
偶见的栽培品开花栽培地黄像多种药材种植一样,生长期间,一般都会摘除花蕾,因为抽薹开花会消耗养分,因此打掉花蕾,以确保根茎正常生长发育,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对于植物开花是否对内源性激素,及药用干物质种类是否影响,也无研究。
地黄全株地黄种植相对去其他中药品种,较为简单,周期短,回笼资金也快,又是大宗药材,使用量大。
较受种植欢迎。
地黄虽说是多年生植物,但在生产上生长周期很短。
一般在每年的4月上旬至5月上旬种。
地黄薄层色谱鉴别-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地黄薄层色谱鉴别-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编写: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地黄薄层色谱鉴别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概述。
接着,正文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地黄的特性和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在地黄的特性部分,将介绍地黄的起源、形态特征以及相关的化学成分。
通过对地黄的特性进行深入解析,能够为后续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而在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部分,将重点介绍地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其中,将详细介绍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并介绍如何准备样品和制备色谱板。
同时,还将介绍鉴别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实验条件以及结果的判读方法。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在地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方面的展望。
总结部分将简要回顾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取得的主要结果,强调本文的研究对地黄的鉴别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部分将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在该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地黄薄层色谱鉴别的相关内容,旨在为读者提供有关地黄薄层色谱鉴别的全面了解。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和总结地黄薄层色谱鉴别的方法,以提供一个准确、快速、有效的地黄辨别手段。
地黄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拥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地黄的品种繁多和形态相似,传统的鉴别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目前,薄层色谱作为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的鉴定和质量评价中。
通过观察样品的色谱图谱和色谱带的特征,可以快速鉴别地黄及其不同品种。
然而,目前对于地黄薄层色谱鉴别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系统性的总结和归纳。
因此,本文旨在对地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具体而言,我们将收集和整理现有的研究成果,比较各种地黄样品的色谱图谱特征,并分析其差异性和相似性。
同时,我们还将探索一些新的鉴别标志物和鉴别技术,以提高地黄薄层色谱鉴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黄
盘棵期(叶片迅速生长,6~7月)
块根膨大期(叶片生长缓慢,7~9月)
成熟收获期(地上部分生长停止10月)。
当年越冬的地黄,第二年4、5月现蕾开花,
6、7月果实成熟。
虫害
(1)豹纹蛱蝶
4月下旬开始为害。咬食叶片。 防治方法:幼龄期用90%敌百虫800倍液喷雾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株密被灰白色柔毛 和腺毛; 块根肉质肥厚,呈块状、圆柱 形或纺锤形,有芽眼; 叶多基生,莲座状,叶面多皱; 总状花序单生或2~3枝;花冠 筒状,外面暗紫色,内面杂以 黄色; 蒴果卵形,外面有宿存花萼包 裹。种子多数。花期4-6月,果 期5-9月。
生长发育特性
生长发育分为四个时期(140~180天):
性状与生地黄类似,
但表面乌黑色,有光 泽,黏性大,质柔软。 以块根肥大,味甜者 为佳。 熟地药性由寒转温, 功能由清转补,具有 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的功能。 熟地以补血止血为主, 用于虚损性出血。
R2
O 梓醇 地黄苷A O R 1= R 2= H R 1= g al R 2= H R 1= H R 2= g al
2、生地黄 (生地)
多呈不规则的团块或长圆
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 表面皱缩,横曲纹不规则。 断面灰黑色、棕黑色或乌 黑色,微有光泽,具黏性。 味微甜。以块大、体重、 断面乌黑者为佳。 生地黄性寒,为清热凉血 之品,具有养阴清热,凉 血生津的功能 凉血止血,用于吐血,尿 血,崩漏;
3、熟地黄(熟地)
OH
R 桃 叶 珊 瑚 苷 R=H O 黄陵香苷 R = o -g lc R = o -g lc 2 g lc
O
地黄苷 R1
地黄品种编号
地黄品种编号
地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其品种编号是为了对不同品种的地黄进行统一管理和识别而设定的。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地黄品种编号可能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黄品种编号及其相关信息:
按产地编号
根据地黄的产地不同,可以将地黄分为不同的品种编号。
例如,北京产的地黄可以标为“京一”、“京二”、“京三”等;河南产的地黄可以标为“豫一”、“豫二”、“豫三”等。
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识别地黄的产地,进而推断其品质和特点。
按生长环境编号
根据地黄的生长环境不同,可以将地黄分为不同的品种编号。
例如,生长在山坡上的野生地黄可以标为“山一”、“山二”、“山三”等;生长在平原地区的栽培地黄可以标为“平一”、“平二”、“平三”等。
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了解地黄的生长环境和适应性。
按药用部位编号
根据地黄的药用部位不同,可以将地黄分为不同的品种编号。
例如,根茎用地黄可以标为“根一”、“根二”、“根三”等;叶用地黄可以标为“叶一”、“叶二”、“叶三”等。
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区分地黄的用途和药用价值。
按遗传学特征编号
根据地黄的遗传学特征不同,可以将地黄分为不同的品种编号。
这种分类方法需要借助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鉴定和分类,有助于深入了
解地黄的遗传多样性和演化历程。
总之,地黄品种编号是为了对不同品种的地黄进行统一管理和识别而设定的。
不同的分类方法有助于了解地黄的产地、生长环境、药用部位和遗传学特征等方面的信息,对于地黄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需要注意品种编号的规范和管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了解中药材辨别如何辨认地黄
了解中药材辨别如何辨认地黄了解中药材辨别如何辨认地黄地黄,又称黄精,是中药材中常见的一种。
它是一种常用的补益药材,具有滋阴补肾、强筋壮骨的功效。
而要正确辨认地黄,对于确认其品质和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辨别地黄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种中药材。
首先,我们可以从地黄的外观特征着手进行辨别。
优质的地黄一般呈现为黄褐色或灰黄色,色泽鲜亮。
其表面应平滑无瑕疵,质地坚实,不易碎裂。
而劣质的地黄则往往色泽暗淡,表面有明显的斑点或者破损,手感粗糙。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地黄的气味来进行辨别。
正常的地黄具有独特的香气,略带苦涩的香味。
而劣质的地黄往往没有或者香气非常淡,甚至出现异味。
我们可以试着闻一闻地黄材料,尽量选择气味浓郁、香气独特的地黄。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地黄表面的内纹来进行辨别。
优质的地黄表面应该有细密的纹理,纹路清晰。
这些纹路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其品质和成熟度。
而劣质的地黄可能表面平坦,纹理不明显,可能是存放时间过长或者质量不佳所致。
除了外观和气味,我们还可以通过尝试煮制地黄药材来进行辨别。
制作地黄的药膏时,我们可以观察其煎煮的过程和结果。
正常的地黄应该可以煮出黄色或深红色的药水,并且药水应该呈现出一定的粘稠度。
而劣质的地黄可能无法煮出黄色或深红色的药水,药水也不具备粘稠的特点。
最后,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实验来辨别地黄。
一个常用的方法是将地黄放入水中,观察其溶解情况。
优质的地黄在水中溶解速度较慢,而劣质的地黄则可能会迅速溶解。
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紫外线灯对地黄进行检验,优质的地黄通常会发出蓝色或绿色的荧光。
通过以上的辨别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辨认地黄这种中药材。
当选择购买地黄时,我们可以结合这些知识来判断其品质的好坏,从而确保获得优质的中药材。
同时,也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渐掌握更多中药材的辨别方法,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药知多点】深度剖析N种“地黄”的区别
【中药知多点】深度剖析N种“地黄”的区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来自第一药店·药店人(yaodianren520)异国他乡(打一中药名)——生地故乡(打一中药名)——熟地本期中药知多点,我们要讨论的就是地黄。
地黄是传统的中药材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其中以河南焦作地区出产的怀地黄最为著名,与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共称为“四大怀药”,以其神奇疗效成为中医文化的瑰宝,独领风骚数千年。
地黄炮制后有许多衍生的名称,如生地黄、熟地黄、鲜地黄、干地黄、生地、熟地、地黄炭,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地黄这么多种,傻傻分不清楚?鲜地黄:地黄采挖出来新鲜的跟块称为鲜地黄。
生地黄=干地黄=生地:将生地黄缓缓烘焙至八成干,就成了生地黄。
以前在《中国药典》中,生地黄有一个别名叫干地黄,但后来弃用了这个名称。
熟地黄=熟地:生地黄经过九蒸九晒之后,外观由原来的黄色变为黑色,味道由苦变甜,由凉血药变成了补血药。
通过这个方法,不仅增加了熟地黄和血、温补的功效,还可以避免其滋腻的弊端,是现在最常用的滋补中药之一。
地黄炭:采挖鲜地黄后随即用无烟火烘炕而成。
这4种地黄都有什么功效?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生津,凉血,养阴。
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熟地黄:性温,其功用也发生变化,为补血要药。
常用于血虚导致的眩晕心悸、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及女子月经不调等症。
地黄炭:滋阴清热,凉血补血。
主热病烦渴,内热消渴,骨蒸劳热,温病发斑,血热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血少经闭。
地黄间的大PK鲜地黄VS生地黄1.地黄和生地黄均味苦甘而性寒质润,能清热凉血、滋阴生津、润肠通便。
2. 鲜地黄多汁,苦重于甘,清热凉血生津功效较佳;生地黄质润,甘重于苦,清热力稍差而滋阴效果更好。
3. 鲜地黄常用量明显大于生地(鲜地黄12~30g,生地黄10~15g)。
地黄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XXXXXXX有限公司原料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1 品名:1.1 中文名:地黄1.2 汉语拼音:Dihuang2代码:3 取样文件编号: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5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7 检验操作规程:7.1 试药与试剂:甲醇、水、正丁醇、三氯甲烷、毛蕊花糖苷对照品、梓醇对照品、茴香醛、乙酸乙酯、甲酸、2,2-二硝基-1-苦肼基无水乙醇、磷酸、乙腈、醋酸。
7.2 仪器与用具:显微镜、电子天平、硅胶G薄层板、水浴锅、紫外灯、烘箱、马福炉、高效液相色谱仪。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在自然光下目测形态和色泽,嗅闻气味,并记录结果。
7.4 鉴别:7.4.1取本品横切面制片显微镜(10×10)观察组织结构特征。
7.4.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梓醇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4: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茴香醛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7.4.3取本品粉末1g,加80%甲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5 ml使溶解,用水饱和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每次10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毛蕊花糖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甲酸(16:0.5: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用0.1%的2,2-二硝基-1-苦肼基无水乙醇溶液浸渍,晾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地黄饮片的真伪鉴别
地黄饮片的真伪鉴别
地黄饮片的真伪鉴别
地黄是常用药材,分为生地黄和熟地黄。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地黄由于含有糖类物质而色黑质黏,因此极易作假,现介绍简易的鉴别方法以供参考。
伪品地黄全为饮片,生地黄和熟地黄都有,外形和正品十分相似,都具有一定黏性,只凭肉眼观察十分容易被蒙混过关。
伪品通常是取地黄下脚料水煮烂,加黏性泥土一起煮制后塑形、切片而成。
这种做假的伪品外形上十分具有迷惑性,但通过简单的水试和口尝的方法就能够做出判断,十分适合在基层单位使用,具有快捷简便的特点。
伪品:用冷水浸泡两分钟后水洗,表面出现大量洗脱物,水黑而浑浊;放置30分钟后,水洗液有大量沉淀物。
口尝有类似地黄的味道,但极碜口,且漱口不易漱干净。
正品:为黑色厚片,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偶见少量灰色外皮,多粘连,手撕有一定韧性,口尝微甜,无碜口感。
熟地黄和生地黄外形相似,但颜色更黑而具有光泽,黏性足,口尝味甜,无碜口感。
生地黄和熟地黄水洗后水变灰黑色,但无明显沉淀物。
如何辨别地黄
外形:高约10-30厘米,布满灰白色长腺毛和长柔毛。
叶片:卵形后至长椭圆形,上面为绿色,下面带一点紫色或者紫红色,边缘有锯齿或者牙齿。
花:总状花序,内面为黄紫色,外面为紫红色。
果实:蒴果,呈卵形后至长卵形。
一、外形
地黄为多年生草本,高大概10-30厘米,布满灰白色长腺毛和长柔毛,根茎肉质较肥厚,鲜时为黄色,茎为紫红色。
二、叶片
地黄的叶子通常情况在会在茎的基部呈莲座状,向上会强烈的缩小成苞片,或者逐渐缩小在茎上互生。
整体叶片为卵形后至长椭圆形。
上面颜色为绿色,下面会带点紫色或者紫红色,边缘有锯齿或者牙齿。
三、花
地黄花会在茎顶部排成总状花序,或者单生于叶腋分散至茎上,先端稍有点凹或者钝,内面颜色为黄紫色,外面为紫红色,两面均有长柔毛。
四、果实
地黄为蒴果,呈卵形后至长卵形,长约1-1.5厘米。
地黄品种编号
地黄品种编号地黄是一种中药材,也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药物之一。
它具有补肝肾、滋阴清热、益精血、强筋骨的功效,被广泛用于中医治疗肝肾亏损、阴虚火旺、贫血、骨质疏松等疾病。
根据不同的地黄品种,其药效和适应症也有所区别。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地黄品种及其编号。
一、首乌地黄(编号:HG001)首乌地黄,又称黑地黄,是地黄的一种品种。
其主要产地在中国南方,如云南、广西等地。
首乌地黄呈现出黑色的外观,具有滋阴补肾、养血安神的功效。
它常被用于治疗肾虚、失眠、血虚、白发等症状。
首乌地黄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如蒽醌、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这些成分能够调节人体内的激素分泌,增强免疫力,改善肾脏功能,有助于提高人体的整体健康水平。
二、山地黄(编号:HG002)山地黄是地黄的另一种常见品种。
其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山区地带,如四川、甘肃等地。
山地黄呈现出红色的外观,具有滋阴补肾、清热解毒的功效。
山地黄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多糖、有机酸等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体清除自由基,增强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山地黄常被用于治疗肾虚、肾炎、黄疸等症状,对于改善肾脏功能、清热解毒有一定的疗效。
三、川地黄(编号:HG003)川地黄是地黄的一种优良品种,主要产地在中国的四川地区。
川地黄呈现出黄色的外观,具有滋阴补肾、补血安神的功效。
川地黄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甾体类化合物、多糖等活性成分,这些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红细胞数量,改善肝肾功能,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疲劳能力。
川地黄常被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贫血、失眠等症状,对于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地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材,不同的地黄品种具有不同的药效和适应症。
首乌地黄适用于肾虚、失眠等症状,山地黄适用于肾虚、肾炎等症状,川地黄适用于肝肾不足、贫血等症状。
在使用地黄时,需要根据具体症状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品种和剂量,同时也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过量使用。
生地黄、熟地黄、干地黄,你对它们的药性了解吗
生地黄、熟地黄、干地黄,你对它们的药性了解吗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地黄这味药材。
地黄,药食同源,滋阴补血。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眼尖的童靴注意到了,上面用到鲜地黄和生地黄两个名称。
他们不一样吗?是的,他们不一样,鲜地黄指的是就是新鲜的地黄,刚刚从地理挖出来的那种地黄。
上图就是鲜地黄了,好像地瓜一样,一般的药性就是取汁服用,或者组方配药。
那么生地黄又是什么呢?生地黄,指的是,没有经过任何炮制加工,直接晒干,或者风干的地黄,如下图:生地黄,偏凉,可以起到凉血滋阴的效果,经常会入药搭配的,比如今年火运太过之年,生地黄是比熟地黄要好用的多,等下会讲熟地黄,别着急。
那么这个生地黄和干地黄又有什么差别呢?两者还是有区别,不一样的的。
说到干地黄,这个就涉及药材的炮制了。
干地黄炮制方法:用水稍泡,洗净泥砂杂质,捞出焖润,切片晒干或烘干。
生地黄炭:取洗净的干地黄,置煅锅内装八成满,上面覆盖一锅,两锅接缝处用黄泥封固,上压重物,用文武火煅至贴在盖锅底上的白纸显焦黄色为度,挡住火门,待凉后,取出;或将干地黄置锅内直接炒炭亦可。
干地黄,性味甘苦,凉。
①《本经》:"味甘,寒。
"②《别录》:"苦,无毒。
"归经入心、肝、肾经。
①李杲:"入手、足少阴,手、足厥阴。
"②《汤液本草》:"入手太阳、少阴经。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脾、肺四经。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
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
简明扼要的说,干地方是需要烘干的,还有一些古代的干地黄,用自己的体温去烘干都有,据说有神奇的功效,这是题外话,也是属于干地黄的炮制方法之一。
地黄家族的分类,你分得清楚吗?
地黄家族的分类,你分得清楚吗?
六味地黄、知柏地黄、桂附地黄、归芍地黄、杞菊地黄、明目地黄、麦味地黄
其中六味地黄是基础,其它都是以它为基础而展开的
1、六味地黄w
由熟地黄、山萸肉、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组成
滋阴补肾——用肝肾阴虚、虚火的人
2、知柏地黄w
在六味地黄基础上加了黄柏和知母,加强了清热,还带有一些润燥之性。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的潮热盗汗、咽干口干等
3、桂附地黄w
加了肉桂和附子,有了补火助阳,引火归元之力。
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的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等
4、归芍地黄w
加了当归和白芍,有了补血活血、养血调经,柔肝止痛的用处
滋阴养血、柔肝补肾——用于肝肾两亏,阴虚血少的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
5、杞菊地黄w
加了枸杞和菊花,有了滋补肝阴,清肝明目
滋肾养肝——应对肝肾阴虚的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视物昏花等
6、明目地黄w
加了当归、白芍、蒺藜和石决明。
有滋补肝血和清肝明目之功,
比杞菊地黄更有针对性
滋肾、养肝、明目——用于肝肾阴虚的眼睛干涩、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7、麦味地黄w
六味的基础上加了五味子和麦冬,有了滋肾养肺之用
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虚的久咳伤阴咽干、口渴、咳喘等
注意:仅为科普,用药需经过辩证!#健康科普##清风计划##超能健康团#。
地黄的分类、功能主治、处方以及方剂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酸. 【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
,盗汗遗精,消渴. 【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
熟地黄
炮制方法: 为生地黄(见清热凉血药)经加黄酒拌蒸至内外
色黑、油润,或直接蒸至黑润而成。切厚片用。 性味、归经:
甘,微温。归心、肝、肾经。 功效: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临床药理应用
临床药理
应用
用於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 熟地黄为补血要药,常与当归、白
月经不调、崩漏等
芍同用,并随症配伍相应药物。
味甘;性温
补血滋润;益精填髓
症状
糖尿病 关节炎 贫血 传染性肝炎 鼻出血 高血压
药方选录
配方
作用
生地黄15克,黄连3克,天冬12 克。水煎服,每日l剂。
可使患者的尿糖、血糖逐步恢复 正常。
生地黄100克,水煎, 分l~2次服用。
能使风湿性、类风湿性关 节炎的 疼痛减轻、肿胀消退。
熟地黄20克,当归15克,阿胶15 用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均显增
用於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 熟地黄亦为滋阴主药,常与山药、
遗精、消渴等。
山茱萸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
用於肝肾精血亏虚的腰膝酸软、眩 熟地黄常与制何首乌、枸杞子、菟
晕耳鸣、须发早白等。
丝子等补精血、乌须发药同用。
配方成药—六味地黄丸
【处方】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黄的种类及鉴别方法
地黄为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种类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生地黄、熟地黄和鲜地黄,下面就来了解一下这三者怎么辨别吧!
生地黄
【形状】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有光泽,具黏性,长6~12厘米,直径3~6厘米。
【颜色】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
【气味】气微,味微甜。
熟地黄
【形状】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有光泽,黏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
【颜色】表面乌黑色,断面乌黑色,有光泽。
【气味】气微,味甜。
鲜地黄
【形状】呈纺锤形或条状,外皮薄,具弯曲的皱纹、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的疤痕,叶1部有放射状纹理,长9~15厘米,直径1~6厘米。
【颜色】表面浅红黄色,肉质、断面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
【气味】气微,味微甜、微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