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5 .监测
❖ 5.1 采样方法:土壤监测方法参照国家环保局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的有关章节进行。国 家有关方法标准颁布后,按国家标准执行。
❖ 5.2 分析方法按表2执行。
表2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选配分析方法
序项 号目
测定方法
检测范 围
mg/kg
注释
分析方 法 来源
用旱地值。
9
级别 土壤pH值
项目 镉≤ 汞≤ 砷 水田 ≤
旱地 ≤ 铜 农田等≤
果园 ≤ 铅≤ 铬 水田 ≤
旱地 ≤ 锌≤ 镍≤ 六六六 ≤ 滴滴娣 ≤
一级 自然背景
0.20 0.15 15 15 35
— 35 90 90 100 40 0.05 0.05
<6.5
0.30 0.30 30 40 50 150 250 250 150 200 40
土样经盐酸-硝酸-高氯酸(或盐
1
镉
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后 (1)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 (2)石墨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0.025以 上
0.005以
土壤总 镉
①、②
测定
上
2
汞
土样经硝酸-硫酸-五氧化二钒或 硫、硝酸锰酸钾消解后,冷原子
吸收法测定
0.004以 上
土壤总 汞
①、②
11
序号
项目
境科学出版社; ③《土壤理化分析》,1978,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编,上海科技
出版社。
13
6 标准的实施
❖ 6.1 本标准由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 门负责监督实施,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主管 部门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实施。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标准修订与完善: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
• 科学性: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 实用性:结合实际情况,确保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监管
• 政策法规制定: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有效实施
• 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监管和管理
• 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公开土壤环境质量信息,鼓励公众参与土壤环境保护工作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估与修订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估
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发展历程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研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1995年,中国发布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 2018年,中国修订并发布了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性与实施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性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实施
准中对铅的浓度限值要求较严格
• 实施方式的差异:国内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实施方式有所不同,如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善
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国内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启示
• 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结合国内外标准,完善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提高标准的
科学性和实用性
• 加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监管和管理:借鉴国际经验,加强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监管
• 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 制定具体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
• 指导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200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200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2008,全名为《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08),是针对我国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的最高容许含量制定的一项标准。
该标准的制定旨在贯彻《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
该标准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该标准将土壤环境质量划分为三类:
1. I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2. II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 III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总之,自2018年8月1日起,《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已废止,由《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替代。
新的标准更加严格,以更好地保护土壤环境和人类健康。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GB 15618-1995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达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旨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防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4 标准值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质理标准值mg/kg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EnvironmentalqualitystandardforsoilsGB15618-1995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术语2.1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1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4标准值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mg/kg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土壤pH值自然背景<6.56.5~7.5>7.5>6.5项目镉≤0.200.300.601.0汞≤0.150.300.501.01.5砷水田≤15252030旱地≤1540302540铜农田等≤35 50100100400果园≤—150200200400铅≤35250300350500铬水田≤90 250350400旱地≤90150200250300锌≤100200250300500镍≤40405060200六六六≤0.050.501.0滴滴娣≤0.050.501.0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深夜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尖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溶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的级别规定如下: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4. 标准值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 (+)/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GB 15618-1995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达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旨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防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I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H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皿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I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H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皿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4标准值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质理标准值mg/kg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w5mol(+)/kg ,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1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GB15618-1995 1995-12-06实施)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 ( 按一价离子计 ) 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 ( 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 )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 ( 蔬菜地除外 ) 。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GB 15618-1995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达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旨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防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4 标准值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质理标准值mg/kg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 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
一级标准 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 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 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序号
项目
测定方法
检测范围 mg/kg
注释
分析方法
来源
1
镉
土样经盐酸-硝酸-高氯酸(或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后
(1)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
(2)石墨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0.025以上 0.005以上
土壤总镉
①、②
2
汞
土样经硝酸-硫酸-五氧化二钒或硫、硝酸锰酸钾消解后,冷原子吸收法测定
0.004以上
1.0以上
土壤总铜
①、②
5
铅
土样经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后(1)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
(2)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0.4以上 0.06以上
土壤总铅
②
6
铬
土样经硫酸-硝酸-氢氟酸消解后,
(1)高锰酸钾氧,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2)加氯化铵液,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土壤环境质量标准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GB 15618-1995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4 标准值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 mg/kg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土壤pH值自然背景 < ~ > >项目镉≤汞≤砷水田≤ 15302030旱地≤ 15 40302540铜农田等≤ 3550100100400果园≤— 150200200400铅≤ 35250300350500铬水田≤ 90250300350400旱地≤ 90 150200250300锌≤ 100200250300镍≤ 40405060200六六六≤滴滴娣≤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GB15618-1995 1995-12-06实施)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GB15618-1995 1995-12-06实施)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法:①《环境监测分析方法》,1983,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②《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199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③《土壤理化分析》,1978,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深夜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尖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溶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的级别规定如下: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4. 标准值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②六六六为四种异构体总量,滴滴涕为四种衍生物总量。
③水旱轮作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砷采用水田值,铬采用旱地值。
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国家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监测的基础,也是保护土壤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依据。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保障农业生产、保护水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土壤污染物的限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分级标准等内容。
其中,土壤污染物的限量标准是对土壤中各类污染物的含量进行限定,以保障土壤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安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是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壤环境问题;土壤环境质量分级标准是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分级分类,以便于不同地区、不同用途土壤环境质量的管理和保护。
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土壤的自然属性、地域特点、生态环境需求以及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在制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环境的综合质量、土壤污染物的毒性特性、土壤环境的生态功能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项指标和标准值。
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土壤环境的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因素,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强对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壤环境问题。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土壤环境质量保护和治理能力。
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保障土壤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之,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土壤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性,加强对土壤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共同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希望各级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公众能够共同关注和支持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实施,共同努力,为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篇幅
土壤是人类生活、发展和繁荣的基石,它的质量和状况是社会上各方面的关注和至关
重要的课题。
因此,确保土壤环境的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国家
对土壤环境质量的管理制定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以规范土壤
质量的管理、监测和保护工作。
一、标准的类别
《标准》规定了三个类别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A类标准、B类标准和C类标准。
A类标准是关于重点行政区域、重点污染源附近土壤环境质量的一般标准,B类标准针对其他
居住区、非重点行政区域和工业用地、旅游用地等土壤环境质量的一般标准,C类标准针
对重点行政区域、重点污染源以及食用园林水产的土壤环境质量的特殊要求。
二、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对A类标准,要求对重点行政区域和重点污染源周边土壤环境做有效的保护和
治理,完善有关规定,如土壤污染控制政策、土壤污染预防控制技术规范、土壤污染整治
工程技术要求、土壤环境监测等。
三、标准的实施
根据《标准》要求,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土壤环境质量管理机制,落实土壤污染预
防控制技术规定;落实污染源的减排任务;完善土壤环境监测管理制度;实施污染治理工程;控制土壤污染侵染源的产生和传播等。
此外,各级政府还需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土壤污染问题,出台有力措施,实施污染防治和修复工程,以达到及时有效地处理土壤污染问题的目标。
四、总结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管理、监测和保护土壤环境的依据和参考。
因此,各级政府都应
详细了解并加强遵守《标准》的规定,健全土壤环境质量管理机制,及时有效地处理土壤
污染问题,维护土壤环境的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批准日期1995-05-01实施日期1995-05-0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GB 15618-1995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达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旨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防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4 标准值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批准日期1995-05-01 实施日期1995-05-0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GB 15618-1995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达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旨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防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4 标准值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质理标准值mg/kg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
GB 15618-1995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
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达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
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旨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防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
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
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
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
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
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4 标准值
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质理标准值mg/kg
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②六六六为四种异构体总量,滴滴涕为四种衍生物总量。
③水旱轮作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砷采用水田值,铬采用旱地值。
5 监测
5.1 采样方法:土壤监测方法参照国家环保局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的有关章节进行。
国家有关方法标准颁布后,按国家标准执行。
5.2 分析方法按表2执行。
表2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选配分析方法
续表2
注:分析方法除土壤六六六和滴滴涕有国标外,其他项目待国家方法标准发布后执行,现暂采用下列方法:
①《环境监测分析方法》,1983,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
②《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199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③《土壤理化分析》,1978,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6 标准的实施
6.1 本标准由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实施。
6.2 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会同有关部门划分本辖区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单位参加。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家淇、蔡道基、夏增禄、王宏康、武玫玲、梁伟等。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