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的物流运输安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化学品的物流运输

安全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危险化学品的物流运输安全1危化品物流运输环节安全现状

目前,全国危化品运输单位有5962户(不含个体运输户),危化品运输车辆有9多万辆,60%为槽罐车,危化品运输单位排在前5位是江苏、广东、辽宁,山东、河南。目前,我国危险化学品的储运安全管理形势十分严峻,与飞速发展的工业水平相比,相应的储运安全监督与管理则比较落后,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重大恶性事故。如2006年3月29日下午,在京沪高速公路准安段发生交通事故,引发车上罐装的液氯大量泄漏,造成29人死亡,456名村民和抢救人员中毒住院治疗,门诊留治人员1867人,10500多名村民被迫疏散转移,大量家畜(家禽)死亡及农作物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1700万元。

近几年,危化品运输环节事故呈多发状态,并占相当高的比例。据研究结果发现,危化品运输事故占危化品事故总数的40%以上。在运输事故中,危化品公路运输事故占事故总数的48%,而人为失误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55.6%,车辆缺陷、包装和装卸、路况与环境这3个因素造成的事故分别占事故总数的21.4%、19.7%和3.4%,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

2危化品物流运输事故的原因探析

目前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不断发生,究其原因,在化工物流运输安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a)人员流动频繁,培训不及时。安全要求稳定、平衡的生产秩序,但人员的流动使这种生产秩序常常被打破。目前,企业员工流动性大、管理者频繁更换,这就使作业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熟悉化学品物流运输业务。另外,一些企业对安全培训不重视,因此,作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现场人员反事故能力差。

b)粗放管理难以符合技术要求。危化品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与执行,事实上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粗放型的管理与危化品本身严格的技术要求不相适应,这就造成了事故隐患。

c)危险化学品管理法规不统一。危险化学品涉及的部门多、环节多、行业多,是危化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显着特点,因此,各部门的协调合作是整治顺利进行的关键。比如,现有的有关危化品管理的法规比较多,除了《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外,原化工部、交通部、环保总局等部门都有相关的规定和标准,而这些规定和标准之间存在着互相不协调甚至矛盾的问题,使得企业无所适从。

d)危险物品运输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多挣利润,普遍存在超载和多拉快跑的现象,由于运转载的危险物品大部分为易燃易爆介质,卸载难度大,路途上即使交警检查发现了超载,也没有条件进行卸载,难以处置超载行为。

e)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驾驶、押运人员中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全知识、专业技术培训了解所运载的危化品性质、危害特性及发生意外的应急措施,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但有些单位并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一些驾驶、押运人员没有掌握

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就上路运输,由此造成的事故或使事故后果的扩大化也不少

f)有的运输单位不只备承接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资质,其条件、人员素质及管理制度,都不能适应危化品运输安全的要求,但却受利益驱动,违规承接运输业务。另外,也有不少生产经营企业为节省运费,往往委托一些运价较低的非专业运输单位运输危化品,致使事故时有发生。有的企业到异地办理资质证件,逃避临管等问题还普遍存在。

3用完善的法规体系来规范危险化学品的物流安全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不断发生,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周绕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国家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规体系,并相应颁布了一系列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规定和方法,这对有效控制和预防危险化学品的危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2年国家颁布《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和处置废弃都做了具体规定。此外,鉴于危险化学品运输潜在风险大、事故多、事故后处理难度大等特点,铁道部颁布了《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交通部颁布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和《水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国民航总局制定了《中国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

此外,还建立了危险化学品的登记注册制度、生产许可证制度、储存运输管理制度和进出口管理制度等。建立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是我国保证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我国已成立了国家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抢救指挥中心,在全国8个地市(上海、吉林、沈阳、天

津、济南、青岛、株洲、大连)成立了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抢救中心,初步建立起了全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网络,极大地加快了我国应急救援工作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