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深加工——1第一章 绪论

合集下载

茶叶深加工

茶叶深加工
是对腐败性细菌,效果更佳。而且 HM3nP2O+ 、4能、鳌Zn合2+如、AClu3+2、+ 等、金Mg属2+离、子、C,a2减+、少、
这些离子的活度,从而影响某些酶的活
性,延缓有关生化反应鲜效果
组合一:0.1%SB+0.3%Vc
组合二:0.1%SB+300ppmSO2 加入组合一的鲜茶滋味变酸,酸味主要来
三、茶汁榨汁机理分析
汁液从叶片内流出情况 在自然状态下, 茶鲜叶叶细胞具有膨压,当叶片受外力 挤压时,细胞变形,膨压增大。当膨压 达一定值时,由于细胞内外压力的作用, 细胞膜首先破裂,汁液流出细胞膜,而 细胞壁强度和钢度较大,不易破裂,但 其空隙较大,因此汁液经细胞壁渗透到 细胞间隙,然后经如下三条途径流到叶 表外面
2.酚类 添加磷酸后,红茶汁中多 酚类含量比对照略有下降,但降幅 很小。故对鲜茶汁的影响不大。
酸化后多酚类下降的原因:一是 酸化原料使多酚类物质的溶解度有 所下降;二是酸化原料提高了多酚 类氧化酶的活性,使多酚类酶促氧 化后保留量减少。
3.蛋白质 提取茶汁,希望所获得的茶汁中蛋白 质越少越好。因为:①蛋白质是化合物,会使茶
在组合二中,SB和SO2在酸性条件下有较 好的效果,并在pH3.5-5.5范围内,其效果随 pH值的下降而增强,加入H3PO4使鲜茶汁pH 值处于SB和SO2发挥作用的最佳值,SB抑制 了微生物的生长,SO2有杀菌作用。同时使 用,扩大了抗菌谱,所以能很好的抑制微生 物的生长。SO2的还原性及H3PO4的作用,阻 止了多酚类等物质的氧化对鲜茶汁的保鲜效
速溶茶是以成品茶、半成品茶、茶叶副产
品或鲜叶为原料,通过提取、过滤、浓缩、 干燥等工艺过程,加工成一种易溶于水而 无茶渣的颗粒状或粉状的新型饮料,具有 冲饮携带方便,不含农药残留等优点。

茶叶行业茶叶深加工与茶多酚提取方案

茶叶行业茶叶深加工与茶多酚提取方案

茶叶行业茶叶深加工与茶多酚提取方案第一章茶叶深加工概述 (3)1.1 茶叶深加工的定义与意义 (3)1.1.1 定义 (3)1.1.2 意义 (3)1.2 茶叶深加工的发展历程 (3)1.2.1 起步阶段 (3)1.2.2 发展阶段 (3)1.2.3 提升阶段 (3)1.3 茶叶深加工的市场前景 (3)1.3.1 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3)1.3.2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3)1.3.3 产业链不断完善 (4)1.3.4 市场竞争加剧 (4)第二章茶叶深加工技术原理 (4)2.1 茶叶深加工技术概述 (4)2.2 茶叶深加工的主要工艺 (4)2.2.1 提取工艺 (4)2.2.2 分离纯化工艺 (4)2.2.3 干燥工艺 (4)2.3 茶叶深加工中的关键环节 (5)2.3.1 茶叶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5)2.3.2 提取条件的优化 (5)2.3.3 分离纯化方法的筛选与应用 (5)2.3.4 干燥工艺的选择与应用 (5)第三章茶多酚提取技术概述 (5)3.1 茶多酚的生物学特性 (5)3.2 茶多酚提取的方法 (6)3.3 茶多酚提取的意义与应用 (6)第四章茶多酚提取设备与工艺 (6)4.1 茶多酚提取设备的选择 (6)4.2 茶多酚提取工艺流程 (7)4.3 茶多酚提取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7)第五章茶多酚提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7)5.1 提取效率与纯度问题 (7)5.2 茶多酚提取过程中的抗氧化性问题 (8)5.3 茶多酚提取过程中的环保问题 (8)第六章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 (9)6.1 茶饮料的开发 (9)6.2 茶食品的开发 (9)6.3 茶化妆品的开发 (9)第七章茶叶深加工与茶多酚提取的市场分析 (10)7.1 市场需求分析 (10)7.1.1 消费者需求 (10)7.1.2 市场容量 (10)7.1.3 政策支持 (10)7.2 市场竞争格局 (10)7.2.1 竞争对手分析 (10)7.2.2 市场份额分布 (11)7.2.3 竞争策略 (11)7.3 市场营销策略 (11)7.3.1 产品策略 (11)7.3.2 价格策略 (11)7.3.3 渠道策略 (11)7.3.4 推广策略 (11)第八章茶叶深加工与茶多酚提取的政策法规 (11)8.1 国家政策对茶叶深加工与茶多酚提取的支持 (11)8.1.1 政策背景 (11)8.1.2 政策措施 (11)8.2 行业法规与标准 (12)8.2.1 行业法规 (12)8.2.2 标准制定 (12)8.3 质量安全与监管 (12)8.3.1 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12)8.3.2 监管措施 (13)第九章茶叶深加工与茶多酚提取的企业案例 (13)9.1 成功案例分析 (13)9.1.1 企业概况 (13)9.1.2 茶叶深加工与茶多酚提取技术 (13)9.1.3 成功因素分析 (13)9.2 失败案例分析 (14)9.2.1 企业概况 (14)9.2.2 失败原因分析 (14)9.3 经验与启示 (14)9.3.1 技术创新是关键 (14)9.3.2 市场定位要准确 (14)9.3.3 品牌建设 (14)9.3.4 政策支持不可或缺 (14)9.3.5 严格管理,保证企业运营稳定 (14)第十章茶叶深加工与茶多酚提取的未来发展趋势 (14)10.1 技术创新方向 (14)10.2 市场发展前景 (15)10.3 行业发展策略 (15)第一章茶叶深加工概述1.1 茶叶深加工的定义与意义1.1.1 定义茶叶深加工是指在传统茶叶生产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茶叶进行深层次开发与加工,从而拓宽茶叶的应用领域,提高茶叶的附加值。

第一章 绪言

第一章 绪言
食 品 中 的 基 本 营 养 素
1 、 食 品 中 的 化 学 成 分
Natural Compositions
Contaminant
Process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①天然及非天然成分的性质、功能 及人体需要;
2、 食品
化学 研究
天然及非天然成分在食 品原料中的变化;
食品化学:是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 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和安全性质 以及它们在生产、加工、储存和运销过程中的变 化及其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影响的科学。它为改 善食品品质、开发食品新资源、革新食品加工工 艺和贮运技术、科学调整膳食结构、改进食品包 装、加强食品质量控制、提高食品原料加工和综 合利用水平奠定了理论基础的学科。 食品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学和工程学是食品科 学的四大支柱学科。
2005年1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无锡轻工大学学报》更 名为《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主要发表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 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制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水产品加 工与贮藏,微生物发酵,生物制药工程等专业最新科研成果(新理论、 新方法、新技术)的学术论文、试验报告、反映学科前沿研究动态的 高质量综述文章,同时兼发动物营养与饲料工程、环境生物技术等方 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网址: ,。
二、食品化学在食品科学中作用与地位
Food Chemistry
Composition Structur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Bioactivities Safety
食品分析 食品营养
食品物性
食品添加剂 食品加工与贮藏 食品质量与安全 食品包装
Changes
化学

茶叶深加工——1第一章 绪论

茶叶深加工——1第一章 绪论


速溶茶、浓缩汁、茶膏 食品、饮料……
分离、纯化
功能成分
茶多酚、儿茶素、茶氨酸、 咖啡碱、茶黄素、茶多糖等
医药、保健品……
中国速溶茶/浓缩汁加工龙头企业
• 大闽食品有限公司 • 深宝华城食品有限公司 • 浙江茗皇天然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 福建仙洋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速溶茶的年产能超过20000吨
茶叶深加工
第一章 绪论
茶的深加工与多元化利用
茶叶资源
茶多酚
茶黄素
儿茶素
茶பைடு நூலகம்糖
茶氨酸
茶皂素
咖啡碱 甲基儿茶素
速溶茶 茶浓缩汁
茶籽油 茶叶香精
提取、浓缩 分离、纯化
功能开发 应用研究
传统农业
现代工业
天然药物 健康食品 功能食品 功能饮料 日化用品 环保用品 动物营养
终端产业
中国茶叶提取物出口数量的变化(2002—2011)
茶叶生产现状
茶源于中国,茶的发现、利用和种植可以追溯到公 元前2780年。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特色农业投入的加大和区域农业 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茶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 展势头,茶园面积正以每年近10万公顷(hM2)的 速度增加,2009年我国茶园总面积己达160多万公 顷,茶叶产量升至134万t,稳居世界第一。
在目前尚未开发,或开发较薄弱的领域,通过各 种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使产品品质得到大幅提高, 而且产品种类将更为丰富,更能满足消费者的个 性化需求。
提升茶叶产品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我国茶叶产品之所以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除缺乏知名品牌和营销宣传外,还与其加工技术 落后、产品结构单一、产品技术含量低有关。
性成分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 茶叶深加工技术于上世纪80年代后迅速发展,

浅谈茶叶的深加工

浅谈茶叶的深加工

浅谈茶叶的深加工摘要:针对我国茶叶产业现状, 分析茶叶深加工对茶叶产业的作用与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发展趋势。

提出在深入开展茶叶深加工技术和产品开发的同时, 要循序渐进、科学发展,促进茶产业提升。

关键词:茶产业;科学发展;深加工;发展趋势我国正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

对于茶产业的深加工无论是通过专家们的论证,还是国外同行的成果都显示出其在茶产业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

1 茶叶深加工及其类型茶叶深加工是以鲜茶叶、成品茶、茶的副产物作为原料,应用现代高新技术进行深度加工生产出含有茶或茶叶有效成分的新产品的加工过程。

大致可分为物理加工、化学加工、综合加工三个类型。

茶叶的物理加工,是采用各种先进的物理方法提取茶的内含物质而不改变其化学性质生产新产品的途径,如茶饮料、速溶茶等产品。

茶叶的化学加工是采用化学和生物化学方法,从茶中分离出茶的某些有效功能成分,再纯化之,得出新的产品,有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等产品。

茶的综合深加工是以茶为原料,使用上述物理、化学甚至生物化学等综合技术,生产新的产品。

如一种茶投进去,既能生产茶汁、速溶茶,又能生产茶多酚(或儿茶素) 、茶氨酸等众多产品;既能生产饮料,又能生产保健品、医药、化妆品、食品、有机肥料。

2 我国茶叶深加工现状我国茶叶深加工始于20 世纪70 年代中期,以湖南农业大学与长沙茶厂共同研制的喷雾型速溶茶和上海微生物所与上海梅林食品厂共同研制的冷冻型速溶茶问世为契机,开创了茶叶深加工的先河。

从20 世纪80 年代末茶饮料的崛起,到90 年代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茶饮料产业,几乎每年成倍增长,成为茶叶深加工产品中的一个亮点。

目前,我国有近百家茶饮料厂,较大的企业有康师傅、统一、乐百氏、娃哈哈、加多宝、雀巢、王老吉等。

1991 年湖南农业大学速溶食品研究中心儿茶素研制成功并逐步形成产业,湖南金农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带动了我国茶叶提取物技术的发展,20 世纪90 年代步入发展阶段。

茶叶深加工

茶叶深加工
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习惯与消费 水平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越来越迫切地要求改变消费品的结构和品类,从而使 具备安全、方便、营养、卫生等特点的食品应运而生。茶作为人类最喜爱的饮 料,一改其传统面貌所研制的速溶茶近20年来博得了世界范围广大饮茶消费者 的欢迎。当前速溶茶以它丰富的种类和优良的品质,得到惊人的发展,世界上
净化
生产工艺技术的理论依据,化工原理 转 溶
则是有关设备选型的重要指南,速溶
浓缩
茶生产过程中还必须始终注意食品安
全卫生,讲求经济效益。速溶茶的生 调 香
干燥
产流程如图所示。
05:25
包装 速溶茶生产流程
稀香成品茶都可以加工为速溶茶。非产茶国因受到茶叶资源的限制, 只能依靠进口成品茶作原料。斯里兰卡和其它产茶国,除去用成品茶做原料外, 还积极开展从鲜叶直接加工速溶茶的研究,这无疑是值得尝试的新途径。采用毛 茶或成品茶加工速溶茶,货源充沛,生产可以不受采茶季节的影响,况且这种原 料的质量比较稳定,所以目前绝大多数生产速溶茶的国家都是直接取材于毛茶或 成品茶。 原料产地、规格及来源不同,将使有效成分及总浸出物含量不尽相同,加之 速溶茶的品质特别重视色泽及香味,并且原料成本是速溶茶加工的主要生产成本 之一,因此对加工速溶茶的原料必须进行认真的感观审评和理化检测,并制定出 原料管理的企业标准。
05:25
(一)、速溶茶发展概况
1. 简况 20世纪40年代,随着速溶咖啡的发展,在英国饮料行业首先进行了 速溶红茶的试制;50年代初,由美国正式投入商品性生产;50年代末到60年代 初,英、美等发达国家在主要的茶叶生产国印度、斯里兰卡、东非等国投资办 厂生产速溶茶;70年代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生产的速溶茶产品已向十多个国家 出口;80年代,随着速溶茶消费地区不断扩大,这些生产国速溶茶的产量也成 倍地增加。

茶叶深加工技术

茶叶深加工技术
茶叶深加工技术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技术
深加工
满足
介绍
产业
成分
需求
茶叶
茶叶
技术 应用
保健
深加工
这些
消费者
特性
不同
包括
详细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茶叶深加工技术》是一本全面介绍茶叶深加工技术的书籍,涵盖了茶叶的采摘、初制、精制、 深加工等多个环节。本书不仅介绍了茶叶的基本成分和特性,还详细阐述了茶叶深加工的各种技 术和应用。 本书介绍了茶叶的成分和特性,包括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色素、芳香物质等。这些成分决 定了茶叶的口感、色泽和香气,也是茶叶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主要原因。 本书详细介绍了茶叶深加工的各种技术,包括干燥技术、发酵技术、窨制技术、陈化技术等。这 些技术可以使茶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不同的风味和特点,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本书还介绍了茶叶深加工的应用,包括茶叶饮料、茶叶食品、茶叶保健品、茶叶化妆品等。这些 应用不仅拓宽了茶叶的用途,也增加了茶叶产业的经济价值。
“茶叶不仅仅是世界上最具文化内涵的饮品,更是人类对自然和健康最美好 的献礼。”
这句话充分表达了茶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同时也强调了茶叶的 健康价值和文化内涵。
“茶叶的采摘是一项技术活,需要掌握适当的方法和技巧。一般来说,采摘 茶叶的最佳时机是在早晨或傍晚,此时茶叶的品质最佳。”
这句话对于茶叶采摘有着很好的描述,同时也提醒我们在采摘茶叶时需要注 意时间和技巧。
本书第三部分对茶叶深加工的产品类型及其应用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括速 溶茶、茶浓缩液、茶粉、茶多酚、茶氨酸等。这部分内容让读者对茶叶深加工产 品的种类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茶叶加工技术1基础知识

茶叶加工技术1基础知识
无氮 化合 物
酶 有机酸(3%左右) 多酚类(20%~35%) 糖类(20~25%)
脂肪(8%左右)
芳香物质(0.005%~0.03 %)
其他 色素(1%)
维生素(0.6%~1%)
无机化合物 (4~7%)
水溶性灰分 (50~60%) 水不溶性灰分 (40~50%)
Page 13
模块二:鲜叶生化成分、物理性状与茶叶品质的关系
(二)多酚类化合物 占鲜叶干物质总量的20-35%。主要由儿
茶素类、黄酮类、花色素类、酚酸类等组成。 多酚类的主要部分是儿茶素类,占多酚类化 合物的总量的70-80%。酯型儿茶素具有强 烈的收敛性,苦涩味较重;而简单儿茶素收 敛性较弱,滋味与茶叶品质的关系
尖 形 茶——沩山毛尖
杀青闷黄
扁直形茶——蒙顶黄芽
条 形 茶——台湾黄茶、苏联黄茶

条 形 茶——平阳黄汤、北港毛尖
揉捻后闷黄 曲 形 茶——远安鹿苑茶

钩 形 茶——黄大茶
毛火后闷蒸 针 形 茶——君山银针
雀舌形茶——霍山黄芽
Page 7
模块一:茶叶加工技术的发展和茶品命名与分类
黑茶:品质特点:叶色 油黑或褐绿色,汤色褐 黄或褐红。制法特点都 须通过渥堆过程。
(二)茶叶加工变革时期 从公元961年到1368年,蒸青团 茶到炒青散茶。
(三)茶叶加工发展时期 从公元1368年到1700年前后,自 明朝到清朝,自炒青绿茶发展到各种 茶类,花色齐全。
(四)茶叶加工机械化时期 国外从20世纪初开始,我国是新中 国成立后才开始。
Page 3
模块一:茶叶加工技术的发展和茶品命名与分类
窨花青茶 散 形 茶——桂花花茶、树兰花茶(桅子花茶)

茶叶深加工

茶叶深加工

茶叶深加工;茶产业的深度爆发力你了解茶叶深加工吗知道它有哪些发展趋势呢一起来看看吧吃了绿茶花生牛轧糖;尝了尝茶口服片的味道;又闻到了茶纸巾的芳香……我们感受到茶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了..以茶为原料;采用高新技术进行深加工;制作出的茶产品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如此;为了使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能得到茶行业全体从业人员的高度重视;使茶叶深加工产品能进一步走进广大老百姓的视线;真正融入到百姓生活中..茶叶;是世界三大传统饮料之一;深受各国人民喜爱;是世界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全球共有58个国家种茶;150多个国家饮茶;每天消费30亿株;年销售值达到210亿美元..我国茶茶叶总产量全球第二;经济总产值却难排上名;茶市近年来渐遇冷;茶企茶商为了卖茶;是很拼;法子想了很多;但销路仍不见好为何因为我们的茶叶主要是拿来喝的;而茶叶平均产值较高的国家;如日本、美国和西欧;茶叶不仅拿来喝;还拿来吃;拿来用..据相关资料显示:日本人均茶叶年消费量为1500克;是中国人均茶叶年消费量的近4倍;大部分的消费量来源于茶叶深加工产品..他们把茶叶深加工;以茶鲜叶、成品茶、副茶;以及从我国进口的绿茶等为原料;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制成多样化的茶产品..上世纪90年代;日本茶饮料得到快速发展;如今;在日本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茶饮料;抹茶蛋糕、茶香皂;茶腌菜等茶产品;这些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日本茶产品市场迅速扩大的原因除了其茶叶深加工技术先进外;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也非常强..现代科学研究揭示;茶叶中含有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突变、抗衰老的抗癌、抗心血管疾病等功效;因此;茶叶在饮料行业中的地位持续攀升;茶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在医药与食品等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也已成为茶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和未来茶产业的主要内容之一..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是欧美日本等国家茶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未来茶产业发展的趋势主要内容之一;更是中国茶产业亟需转变的方向..近几年;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有力的政策导向;我国茶叶产量在稳步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主要茶叶制品供大于求的结构性和暂时性过剩..尽管这些年来;各级政府、茶企、茶农对茶叶的深加工越来越重视;逐渐加大了投入;但由于基础薄弱;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茶叶深加工技术水平仍然较低;多数属于低级、初级加工工业;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低;使得我国大宗茶产品的经济效益一直徘徊不前;茶产业发展严重缺乏后劲..因此急需以高新技术为依托;采用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管理;大力发展茶叶深加工产业;从而大幅提高茶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优化我国茶叶产品结构;促进我国茶产业发展..由此看来;我们理应对茶叶的深加工和深加工的技术和发展趋势了解一些..1、什么是茶叶的深加工茶叶深加工是指用茶鲜叶、成品茶;或是茶叶和茶厂的废次品、下脚料为原料;利用相应的加工工艺生产出含茶制品的加工过程..茶制品可能以茶为主体;也可能是以其他物质为主体..2、茶叶深加工技术有哪些茶叶深加工技术大体上可分为4个方面;即:机械加工、物理加工、化学和生物加工及综合技术加工..1茶叶机械加工..这是指不改变茶叶基本本质的加工方法;只改变茶叶的外部形态如形状、大小等;以达到便于贮藏、冲泡;符合卫生标准;美观等的目的的一种加工方法..袋泡茶是茶叶机械加工的典型产品..2茶叶物理加工..这是指改变了茶叶的形态;成品不再是“叶”形的加工方法..其典型产品有速溶茶、罐装茶水即饮茶、泡沫茶调制茶..3茶叶化学和生物化学加工..只采用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将茶鲜叶或成品原料加工形成具有某种功能性产品的加工方法..其特点是从茶原料中分离和纯化某些特效成分加以利用;或是改变茶叶的本质制成新的产品..如茶色素系列、维生素系列、抗腐剂等等..4茶叶综合技术加工..适制综合利用上述的几种技术制成含茶制品的加工方法..目前的技术手段主要有:茶叶药物加工、茶叶食品加工和茶叶发酵工程等..3、茶叶深加工有什么趋势开展茶叶深加工;使茶产品向卫生、保健、方便等高级商品发展;已成为世界茶叶加工的大趋势..专家预测;将来茶产业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在茶叶深加工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茶叶深加工行业将会引入更多的食品加工工艺;创造出更多更新既方便又健康的多样化茶叶产品;使茶产品更具生命力2茶的功能性开发将是促进茶叶消费增长的有效切入点..3通过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使产品品质得到大幅提高;而且产品种类将更为丰富;价格较为亲民;更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日常化需求..因此;大力开发茶叶深加工产品;重点应放在目前尚未开发;或开发较薄弱的方面;尤其要抓好市场前景看好的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和茶叶的综合利用;使茶叶产品增值..4、茶企该如何开展茶叶的深加工要寻找未来发展茶企突破口;企业需要发展茶叶深加工;茶叶深加工一定会成为一个茶企发展的新的亮点..如北京吴裕泰茶业总经理孙丹威女士在论坛上所言:茶叶深加工产品能不能被老百姓认可;其实就是看它的转化是否能落地..茶企未来发展一个根基;是要密切的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们结合;把他们的科技成果很好的转化落地..茶叶深加工离不开高新技术;而企业可能不具备这些专业人才;把这些专业人才发明的专业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茶产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连接起来;转变人们的认识;这样才会得到消费者的青睐..5、茶叶深加工有何意义1充分利用茶叶资源..2丰富市场茶产品种类..3开发茶制品的新功能..4茶制品发挥更大的效用..5调整经济结构增加百姓收入..文章来源于网络。

茶叶深加工学(绪论)

茶叶深加工学(绪论)
b.袋泡茶要求原料的颗粒度在10~60目,高档 的颗粒度控制在16~32目。内包装纸的过滤 性要强,滤出的茶汤清澈,禁止有毒物质存 在于包装纸和线中。
4、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机会。每年大约 有30%的夏署季鲜叶留在茶树上没有采摘, 茶叶深加工可使茶产业链延长,带动茶农增 收。
5、提供便捷的饮茶方式和新产品。比如茶饮 料的出现使得消费者无需冲泡即可饮用;速 溶茶则缩短了冲泡时间,无需处理茶渣,使 饮茶更方便。迄今为止,已经有200多种茶产 品开发出来,应用领域广泛,经济效益显著。
2、发挥茶叶保健功能。分离提取儿茶素、茶 黄素、茶红素、茶氨酸、咖啡碱、茶多糖、 茶皂素、γ-氨基丁酸等天然产物,有方向、 有目的地将茶制品可与其他物质相配合,以 发挥更大的效用。
3、充分利用茶叶资源,发掘茶叶的剩余价值, 提高附加值。大量的低档茶、茶下脚料和茶废 弃物虽没有直接的市场出路,但其中又含有许 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对其进行深加工,可以充 分利用这些资源服务人类健康,而企业也从中 获得经济利益。根据其特性和低廉价格,目前 茶叶深加工所用原料大多数是低档茶。
人才培养和茶叶研究;众多科研院所从事茶叶研究。 • 起步晚,发展空间大 • 茶文化底蕴深厚,消费基础良好
茶叶深加工产业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1.茶叶深加工产品比例小。目前我国的茶叶产品中, 深加工产品只占6~8%左右,而在日本约占三分 之一。
2.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深加工装备普遍落后,与发达 国家相差10~20年(尤其是与日本),高新加工 技术应用不普及 。
• 因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利用产能冲击还未 到来的几年时间实现茶叶生产的转型升级。
茶叶深加工是实现 中国茶产业跨越式 发展的重要途径!
----陈宗懋
我国发展茶叶深加工产业的优势

茶叶深加工课程复习资料 福建农林大学 茶学

茶叶深加工课程复习资料 福建农林大学  茶学

09级茶学茶叶深加工复习资料本颜色的为老师说的一些重点,请结合课本认真复习第一章绪论茶叶深加工的含义指以茶鲜叶、半成品茶、成品茶、再加工茶及茶叶副产品等为原料,以现代科学理论和高新科技为基础,运用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从广度和深度对茶叶进行重新变革及从中提取、纯化某些特定成分的过程。

茶叶深加工包括速溶茶加工、袋泡茶加工、医药茶叶加工、香味茶加工、茶饮料加工、茶酒加工、茶叶食品加工、茶化妆品和日用品加工、超微茶粉加工、茶梗加工、茶树花加工、茶叶有效成分分离制备等内容。

目的要求:A理论和技术B拓宽专业知识茶叶深加工的技术内容:机械加工、物理加工、化学和生物化学加工、综合技术加工1、茶叶的机械加工茶叶的机械加工是基本不改变茶叶本质的加工,其特点是只在形式上改变茶叶的机械成分,即颗粒的大小,以便于贮藏、冲泡,符合清洁卫生标准。

2、茶叶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加工茶叶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加工是采用化学或生物化学方法,以茶鲜叶、成品茶或茶花为原料的加工,其特点是从茶中分离和纯化抽提出其特效成分,或改变茶叶本质制成新的产品。

从成分来说,有酚性物系列、维生素系列、茶色素系列、嘌呤碱系列、多糖系列、茶皂素、茶蛋白、茶膳食纤素从用途区分,有食品的天然添加剂,如抗氧化剂、着色剂、调味剂、抑菌剂等;有日用化妆品、药物或营养添加成分,如各种特效成分的冲泡剂、胶囊、口服液、清洁剂、牙膏或漱口液、发泡剂等。

茶叶有效成分(功能性成分)开发前景广阔茶叶深加工产品具有开发价值的功能性成分开发新型医药用品提取优质化工原料美国DS(食品补充剂)的市场简况DS/植物补充剂的市场推广往往是与特定的适应症联系在一起,这些适应症包括:一般健康、心脏、心血管、糖尿病、关节炎、更年期综合症等。

同样,适应“减肥/运动”的草药复方排第1位,占7.8%茶叶深加工产品具有开发价值的功能性成分1、茶多酚/儿茶素三抗抗肿瘤、抗氧化、抗辐射三降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三消消炎、消毒、消臭2、茶色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色素胶囊——治疗高败血脂症,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新的降血脂功能成分,抗氧化、抗衰老3、茶氨酸松弛抗抑郁、增强免疫力、排毒护肝、改善记忆、改善肾功能4、咖啡碱、可可碱、茶碱5、茶多糖6、茶皂素(茶叶皂素、茶籽皂素)天然日化用品原料生物农药:溶血、鱼毒、杀死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建筑工业新材料新型的保健品原料:抗菌、消炎、抑制酒精吸收7、GABA的中文名称是:γ-氨基丁酸降压、减肥、醒酒活性因子、镇静、抑制或阻断神经,细胞过度兴奋,平和。

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PPT课件(共13单元)01第一章 茶叶的化学成分及保健功能

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PPT课件(共13单元)01第一章 茶叶的化学成分及保健功能

二、茶叶的功能成分 及其保健功能年度工
作概述
第二节 茶叶的功能成分及保健功能
一、茶叶的重要功能成分
(一)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 含量:茶鲜叶中含量一般为18%~36%(干重)。 主要由儿茶素类、黄酮及黄酮苷类、花青素及花 白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组成。 分布:在茶树体内分布广泛,全株各器官均有, 但主要集中在新梢生长旺盛部位。
一、茶叶的重要功能成分 (一)、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
(1)儿茶素类
第二节 茶叶的功能成分及保健功能
一、茶叶的重要功能成分 (一)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
(1)儿茶素类 含量:约占鲜叶干重的12%~24%。 对品质的贡献:儿茶素为白色固体,亲水性强, 易溶于热水,是茶汤主要滋味物质之一,具有苦、 涩味及很强的收敛性。
度工作概述
第一节 茶叶的营养成分
一、茶叶中的蛋白质与氨基酸
(一)蛋白质 含量:
• 占茶叶干重的20-30% • 能溶于茶汤的蛋白质:1%-2%(茶渣可利用)
第一节 茶叶的营养成分
一、茶叶中的蛋白质与氨基酸
(一)蛋白质
又叫白蛋白,除清蛋白外, 茶叶蛋白质都难溶于水
醇蛋白


蛋 蛋白质 蛋 (植物蛋白)
第二节 茶叶的功能成分及保健功能
二、茶叶的保健功能
(一)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 茶叶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茶多酚、茶多糖、VC、 VE、类胡萝卜素、锌、硒等。 茶叶抗氧化机理: 1、抑制自由基的产生; 2、直接清除自由基; 3、对抗氧化体系的激活作用。
第二节 茶叶的功能成分及保健功能
(二)防癌抗癌作用 1、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的防癌抗癌作用 (1)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 (2)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3)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4)影响癌基因的表达;

茶叶深加工学绪论

茶叶深加工学绪论
一、 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意义
茶叶深加工
茶鲜叶 半成品茶 成品茶 再加工茶 茶叶副产品
现代科学技术 机械加工 物理加工
生物化学加工 综合技术加工
速溶茶、袋泡茶 医药茶、香味茶
茶饮料、茶酒 超微茶粉、茶食品
茶叶日化用品
第2页/共10页
一、 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意义
发展茶叶 深加工的
1.促进茶叶消费
意义 开辟茶叶新用途,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扩大茶叶消费
如:茶饮料、速溶茶、袋泡茶、药茶、香味茶、抹茶饼干等
2.发挥茶叶保健功能
儿茶素:三抗(抗肿瘤、抗氧化、抗辐射)、三降(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 三消(消炎、消毒、抗臭)等; 茶氨酸:抗抑郁、增强免疫力、排毒护肝、改善记忆等; 咖啡碱:兴奋、利尿、护肝、减肥等
第9页/共10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0页/共10页
பைடு நூலகம்
5.茶日化用品
口罩、化妆水、护肤霜、洗面霜、肥皂、洗发露、护发素、牙膏等 6.其他 茶多酚含片、茶多酚口服液等
第7页/共10页
四、茶叶深加工发展趋势
1.深加工 产品广阔 的市场前 景
2.茶饮料 发展趋势
3.茶天然 产物发展 趋势
广泛应用于饮料、医药、保健品、食品、 日用化工、建筑材料、饲料、水产品等行业
糖果添加剂、乳制品添加剂、焙烤食品添加剂、水产品添加剂、肉制品添加 剂、油炸食品添加剂、空气清新剂。
2.茶饮料 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黑茶、茉莉花茶
3.茶食品 茶面包、茶月饼、茶雪糕、茶果冻、茶瓜子
第6页/共10页
三、茶叶深加工产品应用
4.茶针织品 茶染色毛巾、茶羊毛被、茶枕头、茶餐巾、茶手帕等
• 多样化,原味、功能性茶饮料将成为热点 • 茶饮料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 茶饮料的专用原料将会受到重视

茶叶深加工学(第一章 速溶茶加工)

茶叶深加工学(第一章 速溶茶加工)
• 鲜叶经适当处理后,先用粉碎机粗切,再 用LTP锤击机细切。切碎叶装入布袋或用布 包好,放入螺旋压榨机进行压榨,压力控 制8.8~9.8Mpa,反复压榨,直到鲜汁不再流 出为止,必要时可加水再榨。
(3)超滤浓缩
鲜茶汁先经粗滤,除去杂质及沉淀,然后超 滤浓缩或反渗透浓缩。
(4)干燥 采用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
鲜叶处理→鲜茶汁提取→超滤浓缩→干燥。
(1)鲜叶处理
红茶先经萎凋、发酵,绿茶先经杀青,乌 龙茶则先经萎凋、做青、杀青,然后破碎, 再用压榨机榨取鲜茶汁,最后经深度加工 成各种茶饮料或其他食品。
一般要求:既要达到传统茶制造时相应技术 要求,又要尽可能保持较多的水分含量,以 利于茶汁提取。
(2)茶汁提取
c) 中国速溶茶生产能力世界第一,产品除在国内 消费外,还销往北美、欧洲、东南亚、日、韩 以及我国港、澳、台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5.速溶茶特点
(1)容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 (2)原料来源广泛,有利于产茶国或非产茶 国加工速溶茶; (3)符合食品卫生安全要求; (4)即可直接饮用又可调配饮用; (5)体积小,重量轻,饮用方便; (6)加工后的茶渣,可作为饲料、基质等。
3.速溶茶发展概况
• 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英、美等发达国家 在主要茶叶生产国印度、斯里兰卡以及东 非一些国家投资办厂生产速溶茶。
• 70年代印度、斯里兰卡等生产的速溶茶产 量不断扩大,出口十几个国家。
3.速溶茶发展概况
• 据统计, 目前速溶茶生产国约有30多个,年 总产量8-9万吨。其中产茶国如中国、印度、 斯里兰卡、肯尼亚、日本等有生产,非产 茶国的美国、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也有 生产。其中中国2.0万吨,肯尼亚0.4万吨, 印度0.34万吨。

《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教学课件—00绪论

《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教学课件—00绪论

四、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原料
茶鲜叶 茶制品 在制品茶 茶叶功能成分提取物 速溶茶、茶浓缩液 茶粉、抹茶与超微茶粉 碾茶、焙茶 茶籽与茶籽饼粕等
五、发展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的意义
1、充分发挥茶叶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强化其 营养、保健作用;
2、充分利用茶叶资源,提高茶产品的附加值; 3、丰富市场产品,适应生活现代化要求; 4、调整茶产业结构,促进茶产业的发展。
如颗粒的大小; 典型制品:袋泡茶。
2、茶叶的物理加工
定义:只改变茶的形态而不改变茶的内 质的加工;
特点:便于贮藏、运输、饮用;
典型制品:速溶茶、罐装茶、茶的水浸 出物。
3、茶叶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加工
定义:采用化学或生物化学方法,以茶鲜 叶或成品茶为原料的加工;
特点:从茶叶中分离、纯化出其功能成分, 或改变茶叶本质制成新的产品;
六、茶叶精深加工发展方向 1、发展以健康为目标的茶产品; 2、发展以深化茶叶功能为目标的茶产品; 3、发展以扩展茶叶用途为目标的茶产品; 4、发展以扩大茶叶消费方式为目标的茶产
品。
七、现状 八、我国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 茶叶食品加工:利用茶叶中多种有机成 分、微量矿质元素及防病治病特效成分, 作为食品的辅料进行综合性加工,如冰茶、 茶叶糕点、茶叶糖果等。
◇ 茶叶发酵工程:采用生物化学综合深加 工技术,研制茶叶发酵产品,如茶酒、茶 醋、酿茶等。
◇ 其它:如茶多酚牙膏、茶多酚保柔液、 茶皂素洗理香波、沐浴露 、TS-80乳化剂、 啤酒生产中的发泡-稳泡剂等。
二、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产品
茶叶功能成分 速溶茶及其系列饮料 茶饮料 茶食品 茶酒 超微茶粉 袋泡茶 含茶保健品与药品 含茶日化产品等
三、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 ➢ 机械加工 ➢ 物理加工 ➢ 化学和生物化学加工 ➢ 综合技术加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297
8
23
7
19
3
15
0
13
0
12
5
11
7
11
5
10
7
98
90
绿茶提取物已经成为美国植物源膳食补充剂的最4大品种
茶染
茶香精油
茶叶全效利用图解
茶叶全效利用图解

提取、学过滤

浓缩、干燥
物理途径

茶叶
袋泡茶 磨
超微茶粉
食品、 饮料……
茶渣 饲料、肥料、基质、吸附材料……
茶汁
茶多糖具有降血糖、降叫目、防治糖尿病、抗动脉粥样硬化、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锦药理作用,足良好的药物原料。
(4)茶食品 茶叶食品是在传统食品中以茶粉或茶提取
液为辅料,按食品加工技术通过掺人或添 加等方式加工而成。
茶叶糕点、茶叶糖果、茶叶饼干、茶叶面 条、茶叶万腐、茶叶冰洪淋、茶叶口香糖 等。
在目前尚未开发,或开发较薄弱的领域,通过各 种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使产品品质得到大幅提高, 而且产品种类将更为丰富,更能满足消费者的个 性化需求。
提升茶叶产品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我国茶叶产品之所以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除缺乏知名品牌和营销宣传外,还与其加工技术 落后、产品结构单一、产品技术含量低有关。
茶叶深加工是茶产业从低技术含量向高技术含量, 从单一用途向多用途,从传统的农副产品加工变 为现代化的新型食品工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 值转变的重要途径。
茶叶深加工
10万吨茶叶 2万吨茶提取物
<12亿元 <10%茶产量
功能成分
速溶茶、茶浓缩汁
1.5亿美元 出口
50多亿元 健康产品
800多亿元 茶饮料+奶茶
速溶茶系列产品
Series Products of Instant Tea
低密度、中空 速溶茶喷雾制粒技术
茶叶有效成分开发
实现产业化开发的茶叶功能成分
•到目前为止,以茶叶为原料实施规模化开发的功能成分主要有不同纯度 的茶多酚、儿茶素及其单体、L-茶氨酸、茶黄素及其单体、生物碱(咖啡 碱、可可碱、茶碱)、茶多糖、茶皂素、花青素等,作为茶之精华,它们 已成为形形色色的健康产品的原料。
工业化 茶叶生产本身也将从单纯的农副产品加工变为现
代化的新型食品工业。
茶叶深加工,使茶产业从农业生产,衍伸到工业 生产领域。从初级茶叶产品,向茶叶生化成分产 品(如茶多酚、茶色素、生物碱)等高级产品方 向发展。
医药健康
国际上已出现了一般农业向医疗转化的趋势,人们 对食品的要求已不仅仅限于维持生命,而是希望借 此改善生活结构,促进健康长寿。
袋泡茶是茶叶机械加工的典型产品。
茶叶的物理加工:其典型产品有速溶茶、罐装茶水(即饮茶)、 泡沫茶(调制茶)。这是改变了茶叶的形态,成品不再是“叶” 状了。
化学和生物化学加工:指采用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 法加工形成具有某种功能性的产品。
特点是从茶原料中分离和纯化茶叶中的某些特效成 份加以利用,或是改变茶叶的本质制成的产品。如 茶色素系列、维生素系列、抗腐剂等等。
6000 5000
5280 5160 4809 4790
4000
3596
3000
2761
Ton
2000
1764

10
00
4
0
1 06 7 0
0
4
3
0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茶叶提取物已经成为中国植物提取物出口数量最大的品种 (1.5亿美元)
2001-2010年美国植物产品销售额前20名
茶叶的综合技术加工:是指综合利用上述的几种技 术制成含茶制品。茶叶深加工的技术手段主要有: 茶叶药物加工、茶叶食品加工、茶叶发酵工程等。
我国茶叶大多是以初级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的,尤 其是总产量60%的中低档茶叶得不到深加工和综合 利用,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出口或国内市场销售。
目前,我国茶叶深加工产品只占茶叶总产量的5% 左右,且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也不高,而日 本的茶叶深加工产品占到约1/3;
我国人均茶叶深加工产品的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 差距较大,如我国茶饮料的人均年消费仅为4kg, 而日本为20-30kg;
(1)速溶茶 速溶茶是以茶叶为原料,通过提取、净化、浓缩、
干燥、包装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固态茶制品、主要 产品有速溶红茶、速溶绿条、速溶乌龙茶、速溶 花茶、速溶普洱茶等。
调味速溶茶是在速溶茶加工过程中加入了各种口 味的辅料成分调配而成,加速溶奶茶、果味速溶 茶等。
速溶茶具有冲水即溶的特点,既可热饮义可冷饮, 且易于调节口味,如可以根据喜好添加牛奶、白 糖、果汁、冰块等。
性成分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 茶叶深加工技术于上世纪80年代后迅速发展,
现今已经成为产品纷繁的茶叶加工行业。
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市场逐渐出现袋泡茶、 速溶茶、茶饮料、超微绿茶粉等新型茶产品,特 别是茶饮料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液态茶饮料年产量达到800万t,速溶茶 年产量达到8000—10000t.
茶叶深加工产品类型
茶叶深加工的产品类型极为丰富,如果从加工形式 上看,茶叶深加工产品可大致分为两个类型:
第一类是仅改变传统茶叶物理形态后形成的新产品, 包括袋泡茶、速溶茶、液体茶饮料、茶粉和茶食品 等;
第二类是彻底改变传统茶的本质形态后产生的新产 品,如以提取的茶叶功能性成分(茶多酚、儿茶素、 咖啡碱、茶氨酸、茶色素等)为原料生产的医药保 健品、日化产品、食品添加剂等,以及用茶叶为原 料经发酵生产的茶叶酒类等。
茶叶生产现状
茶源于中国,茶的发现、利用和种植可以追溯到公 元前2780年。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特色农业投入的加大和区域农业 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茶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 展势头,茶园面积正以每年近10万公顷(hM2)的 速度增加,2009年我国茶园总面积己达160多万公 顷,茶叶产量升至134万t,稳居世界第一。
茶叶健康功效逐步被认同,由茶叶中提取的功能 性成分已大量出现在食品、日用化工、医药等领 域的产品中。
发展茶叶深加工的意义
充分利用茶叶资源
目前世界茶叶产销趋势总体是供过于求,茶叶生 产国茶园面积仍在不断扩大,茶叶产量将持续增 长,茶叶供需矛盾将日渐凸显。
大部分低档茶、夏秋茶因为品质、市场价格等原 因而滞留在茶树上老化,使茶叶资源没有得到充 分利用。
茶叶深加工
第一章 绪论
茶的深加工与多元化利用
茶叶资源
茶多酚
茶黄素
儿茶素
茶多糖
茶氨酸
茶皂素
咖啡碱 甲基儿茶素
速溶茶 茶浓缩汁
茶籽油 茶叶香精
提取、浓缩 分离、纯化
功能开发 应用研究
传统农业
现代工业
天然药物 健康食品 功能食品 功能饮料 日化用品 环保用品 动物营养
终端产业
中国茶叶提取物出口数量的变化(2002—2011)
茶色素是从绿茶中提取的一类水溶性酚性色素。包括茶黄素 (TheaflavinsTFs)、茶红素(ThearubiginsTRs)、茶褐素。被 誉为“药物中的绿色黄金”。
咖啡碱不仅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组分,而且具有强心、利尿、 解毒等药理功能,是一种良好的生物碱类医用原料。
茶皂素是一种天然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用于乳化剂、发 泡剂、洗涤用品等。茶色素可以作为优质天然食用色素。
纯茶饮料如乌龙茶、绿茶、红茶、花茶饮料等;
碳酸茶饮料则是在茶饮料加上时充入碳酸气,如各种茶叶汽水、 茶可乐、冰红茶、冰绿茶等;
调味茶饮料是在茶饮料加工中调配加入各种果汁、食用香精从 甜味品等,如柠檬茶饮料、革萄茶饮料、青梅茶饮料、蜜茶饮 料等,或配以各种中草药等,如绞股蓝茶、杜仲茶、柿叶茶、 菊花茶等。
液态茶饮料由于其花色品种多样,食用方便而风靡世界,特别 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3)茶叶功能性成分 茶叶功能性成分的开发与它们的药用价值研究和应用密不可分。 茶叶功能性成分包括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条氨酸、茶皂
素、茶色素等,已广泛应用在医药保健品、食品和工业及生活 用品中。
茶多酚(TeaPolyphenols)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 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 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最为重要。茶多酚和儿茶素作为抗氧 化剂、抑菌剂和某些特种药物原料(如抗癌、降压等),已应 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
国内缺乏知名的茶叶深加工企业,欧美等发达国 家尽管不种植茶树,但茶叶深加工产业非常发达, 拥有装备和技术一流的茶叶加工厂。
茶叶深加工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袋泡荼出现在欧美国家; 40年代欧美国家开始生产速溶茶; 70年代美国公司推出冰茶产品; 80年代初日本最先研制出纯茶饮料;茶叶功能
饮茶已不是以前那种单纯的"解渴消遣",而更多的 是全方位从茶叶中获取有益成分,以达到防病健身 的目的。
茶叶深加工,使茶叶产品向卫生、保健、方便等高 级商品发展,已成为世界茶叶加工的大趋势。
随着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和对茶叶健康功效研究的 不断深人,茶资源综合利用和新产品开发将会更 加充分,茶叶深加工也必将成为我国未来茶产业 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速溶茶已成为最受消费者 欢迎的茶叶深加工制品之一。
(2)液态茶饮料
是将原料茶经过水浸提、过滤、澄清后制成的茶 提取物(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茶粉)为原料, 再分别加入水、糖液、酸味剂、食用香精、果汁、 乳制品、植物提取物等辅料调制加工而成的液体 饮料。
主要产品有纯茶饮料、调味茶饮料、复(混)合茶饮料和茶浓 缩液四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