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和应用串讲笔记(珍藏版)

数据库和应用串讲笔记(珍藏版)
数据库和应用串讲笔记(珍藏版)

数据库及其应用串讲笔记(珍藏版)

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

第一节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填空]数据管理技术与计算机硬件、软件和计算机的应用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人工管理方式、文件系统方式和数据库系统方式等三个阶段。

[简答]数据库技术的特点:

(1)数据结构化。

(2)数据共享。

(3)数据冗余小。

(4)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5)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使用方便的用户接口。

(6)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简答]简述数据独立性的含义及其作用。

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数据结构之间的相互独立,是数据库系统努力追求的目标。数据独立性有两层含义,如果数据库物理结构改变时,不影响数据库的整体逻辑结构、用户的逻辑结构和应用程序,这样我们就认为数据库达到了“物理数据独立性”;如果在整体逻辑结构改变时,不影响用户的逻辑结构及应用程序,那么我们就认为数据库达到了“逻辑数据独立性”。

[选择]数据库的基本术语:

数据库: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的、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系统: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实际上是指采用了数据库技术后的整个计算机系统。

[简答]DBMS是数据库系统中专门用来管理数据的软件,它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记为OS)之间,是用户使用数据库的接口,为用户提供了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和各种数据控制。

[填空]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主要有关系型、层次型、网状型和面向对象型等。

第二节数据描述

[填空]联系是指实体之间的关系。与一个联系有关的实体集的个数,称为联系的元数。

[选择、填空]二元联系的三种类型:

(1)一对一联系(简记为1∶1)

对于不同型实体集A和B,如果A中的一个实体最多只与B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则称A和B两实体为1∶1联系。例如,一夫一妻制社会中,“丈夫”与“妻子”两实体集之间为1∶1联系。

(2)一对多联系(简记为1∶n)

如果实体集A中至少有一个实体与实体集B中多于一个的实体有联系(可以是零个、一个或多个),则称A对B为1∶n联系。例如,“母亲”和“子女”

两实体间为1∶n联系。

(3)多对多联系(简记为m∶n)

如果两个不同型实体集中,任何一方一个实体都与另一方多于一个实体相联系,则称其为m∶n联系。例如,“学生”和“课程”两实体间为m∶n联系,因为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反之一门课程有多名学生选修。

第三节数据模型

[填空、简答]在用户到数据库之间,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分成了三个层次:外部模型、逻辑模型和部模型。这三个层次都要用数据库定义语言DDL来定义,一旦定义之后,就有了专门的术语,称为“模式”(Schema),即外模式、逻辑模式和模式。

各个模式之间的关系是:逻辑模式是模式的逻辑表示;模式是逻辑模式的物理实现;外模式是逻辑模式的部分提取。

[选择、简答]现在,普遍采用实体联系模型(Entity Relationship,ER)来表示概念模型。E R模型以图形来表示实体及其联系,因而也可称ER模型为E R图。

E R图中有三个基本成分:

(1)实体,用矩形框表示。

(2)联系,用菱形框表示。

(3)属性,用椭圆形框表示。

[简答]逻辑模型的特点:

(1)逻辑模型表达的是数据库的整体逻辑结构。

(2)逻辑模型是从数据库实现的观点出发建模的。

(3)逻辑模型独立于硬件,但依赖于软件,特别是DBMS。

(4)逻辑模型是数据库设计人员与应用程序员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

[简答]外部模型是一种用户观点下的DB局部逻辑结构模型,用于满足特定用户数据要求。在应用系统中,常常根据业务的特点划分为若干业务单位,每一个业务单位都有特定的要求和约束。在实际使用时,可以为不同的业务单位设计不同的外部模型。外部模型中的模式称为视图(View)。

[简答]外部模型的特点:

(1)外部模型反映了用户使用数据库的观点,是针对用户需要的数据而设计的。

(2)外部模型通常是逻辑模型的一个子集。

(3)硬件独立,软件依赖。

[简答]部模型又称物理模型,是数据库最低层的抽象,它描述数据在磁盘上的存储方式,存取设备和存取方法。部模型是与硬件紧密相连的,因此从事这个级别的设计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软、硬件知识。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性能的提高,设计人员可以不必考虑部级的细节。尤其是关系模型主要以逻辑级为目标,部结构由系统自动实现,这也是关系模型获得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第四节数据库系统

[填空、简答]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可运行的,按照数据库方法存储、维护和向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持的系统,它是数据库、硬件、软件和数据库管理员的集合体。

[简答]DBMS的工作模式:

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在DBS中,任何数据操作,包括创建数据库、查询数据、维护数据和数据库的运行控制等都是在DBMS管理下进行的。DBMS是用户与数据库的接口,应用程序只有通过DBMS才能和数据库打交道。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因此可以把DBMS看成是某种数据模型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具体实现。

DBMS工作模式如下图所示。

对上图说明如下:

(1)接受应用程序的数据请求。

(2)将用户的数据请求(高级指令)转换为机器代码(低层指令)。

(3)实现要求的数据操作。

(4)从对数据库的操作中接受查询结果。

(5)对查询结果进行处理(格式转换)。

(6)将处理结果返回给应用程序。

[简答]DBMS的主要功能:

(1)数据库的定义功能。

(2)数据库操纵功能。

(3)数据库管理功能。

(4)数据库控制功能。

(5)数据库的维护功能。

第五节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1)关系模型及其术语

用二维表格表示实体集,用外键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就称为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在关系模型中,不论是实体集还是实体之间的联系,统一表现为二维表,这是关系数据模型的最大特点。

关系:一个关系就是一个二维表,在Access中,一个关系存储为一个表。

元组:在一个二维表(一个具体关系)中,水平方向的行称为元组,每一行就是一个元组,它对应表中的一条具体记录。

属性:二维表中垂直方向的列称为属性,每一列有一个属性名。

域:指属性的取值围,即不同元组对同一个属性的取值所限定的围。

关键字:指其值能够惟一标识一个元组的属性或属性的组合。

外键:如果关系模式R中属性K是其他关系模式的主键,那么K在R中称为外键。

(2)关系模型的三类完整性规则

①实体完整性规则;②参照完整性规则;③用户定义完整性规则。

(3)关系模型组成及优点

关系模型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数据结构、数据操纵和数据完整性规则。

与其他数据模型相比,关系模型突出的优点如下:

①关系模型采用单一的关系形式表示实体和联系,具有高度的简明性和精确性。各类用户都可以很容易地掌握和运用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系统。

②关系模型的逻辑结构和相应的操作完全独立于数据存储方式,具有高度的数据独立性,用户完全不必关心物理存储细节。

③关系模型建立在比较坚实的数学基础上。关系运算的完备性和设计规化理论为数据库技术奠定了基础。

第六节 E R模型的设计

[简答]设计局部E R模型步骤如下:

(1)确定局部结构围;(2)实体定义;(3)联系定义;(4)属性分配。[简答]设计全局E R模型步骤如下:

(1)确定公共实体类型;(2)局部E R模型的合并;(3)消除冲突。

[简答]全局E R模型的优化原则:

(1)合并相关实体类型。

(2)消除冗余的属性,消除那些可以从其他属性值推导出来的属性。

(3)消除冗余联系,全局E R模型中可能存在冗余的联系,通常利用规化理论中函数依赖的概念予以消除。

第七节从E 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

[简答]从E R图导出关系模型的基本原则如下:

E R图中每个实体类型都应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即为关系模式的属性,实体标识符即为关系模式的键。

E R图中联系类型情况比较复杂,需根据不同情况做以下不同的处理。

(1)两个实体类型之间的一对一联系;

(2)两个实体类型之间一对多的联系;

(3)两个实体类型之间的多对多联系;

(4)两个以上实体之间的多对多联系。

第八节关系代数

[选择、填空、简答]关系代数中的运算可分为以下两类:

(1)传统的集合运算

①并:两个相同结构关系的并是由属于这两个关系的元组组成的集合。

②差:对于两个具有相同结构的关系R和S,R与S的差是由属于R但不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集合。

③交:对于两个具有相同结构的关系R和S,R与S的交是由既属于R又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集合。

(2)专门的关系运算

①选择:从关系中找出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的操作称为选择。

②投影:从关系模式中指定若干属性组成新的关系称为投影。

③连接:连接是关系的横向结合,连接运算将两个关系模式拼接成一个更宽的关系模式,生成的新关系中包含满足连接条件的元组。

④自然连接:是去掉重复属性的等值连接。

第九节关系规化

[简答]所谓函数依赖是指关系中属性之间取值的依赖情况。

假定关系R(A,B,C)中,当A有一取值时,便惟一对应一个B值和C值,则称B和C依赖于A,或称A决定了B或C,简记为A→B,A→C。

[选择、填空、简答]在数据库设计中最常用的是3NF。式的种类与数据依赖有着直接的联系,基于函数依赖的式有1NF、2NF、3NF等多种。

(1)第一式(1NF)

如果关系模式R的每个关系r的属性值都是不可分的原子值,那么称R是第一式(first normal form,简记为1NF)的模式。

(2)第二式(2NF)

如果关系模式中存在局部依赖,就不是一个好的模式,需要把关系模式分

解,以排除局部依赖,使模式达到2NF的标准。即对于满足1NF的关系,通过消除非主属性对主键的部分函数依赖,使之达到2NF。

(3)第三式(3NF)

对于满足2NF关系,如果不存在“非主属性”对主键的传递函数依赖,则称属于3NF关系。即在2NF基础上排除那些存在传递函数依赖的属性,方法是通过投影操作分解关系模式。3NF的关系是比较理想的关系,在实际部分使用3NF 的关系。

[简答]分解关系中应遵循的原则:

(1)分解必须是无损的,即分解后不应丢失信息。

(2)分解后的关系要相互独立,避免对一个关系的修改波及另一个关系。

(3)遵从“一事一地”原则,即一个关系只表达一个主题,如果涉及多个主题,就应该继续分解关系。

第二章 Access 2000综述

第一节 Access 2000的特点

[选择、填空]Access 2000是一个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易学好用,用户界面友好,通过直观的可视化操作,就能建立一个数据库。

[简答]Access 2000的如下特点:

(1)可视化的操作工具和向导。

(2)共享数据资源。

(3)宏。

(4)函数。

(5)编程语言。

VBA实际上是嵌入在Access中的VB程序设计语言。

(6)与SQL Server数据库的连接。

一个Access项目对应操作系统中的一个文件,扩展名是.mdp。

(7)Web页。

在Access中可以创建数据访问页,这是一种可以跨越平台、共享数据资源的特殊Web页,通过Web页可以添加、编辑、查看或处理Access数据库或SQL Server数据库中的当前数据。

第二节 Access数据库的组成

[填空]Access数据库由若干对象组成,总共有以下七种不同类型的对象:表、查询、窗体、报表、数据访问页、宏和模块。

[选择、填空、简答](1)表是最基本的数据库对象,是数据库中真正存储数据的载体,其他对象均依赖于表。一个Access数据库文件可以包含若干个表,每个表存储某种特定主题的信息,以行和列的形式组织存储数据。

(2)查询是按照事先规定的准则,以不同方式查看相关表中数据的一种数据库对象。

(3)在Access数据库对象中,“窗体”是最为灵活的一种对象,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种对象,其重要性表现在可利用窗体为用户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更便于输入、查看和修改表中的数据,对于OLE字段类型的数据,只有通过窗体才能显示出实际的图像。

(4)报表是Access数据库的另一类对象,主要作用是从打印输出硬拷贝。

(5)数据访问页是指连接到数据库的特殊Web页,利用数据访问页可以输入、查看、编辑和操作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访问页还能包括其他来源的数据,例如Excel电子表格。

(6)宏是一个或多个操作的集合,实际上是一段简单的小程序。

(7)模块是将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的声明和过程作为一个单元进行保存的集合,供程序员开发复杂的数据库应用程序。

第三节 Access 2000的用户界面

[简答]启动Access 2000的常用启动方法:

(1)通过桌面上的“开始”按钮启动:

单击“开始”按钮→选择“程序”→“Microsoft Access”命令。

(2)通过命令行启动:

单击“程序”按钮→选择“运行”命令→在文本框中输入Access 2000可执行文件名Msaccess.exe→单击“确定”按钮。

(整理)SQLServer数据库基本知识点.

SQL Server 数据库基本知识点一、数据类型

二、常用语句 (用到的数据库Northwind) 查询语句 简单的Transact-SQL查询只包括选择列表、FROM子句和WHERE子句。它们分别说明所查询列、查询的 表或视图、以及搜索条件等。例如,下面的语句查询Customers 表中公司名称为“Alfreds Futterkiste”的ContactName字段和Address字段。 SELECT ContactName, Address FROM Customers WHERE CompanyName='Alfreds Futterkiste' (一) 选择列表 选择列表(select_list)指出所查询列,它可以是一组列名列表、星号、表达式、变量(包括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等构成。 1、选择所有列 例如,下面语句显示Customers表中所有列的数据: SELECT * FROM Customers 2、选择部分列并指定它们的显示次序查询结果集合中数据的排列顺序与选择列表中所指定的列名排列顺序相同。 例如: SELECT ContactName, Address FROM Customers 3、更改列标题 在选择列表中,可重新指定列标题。定义格式为: 列标题 as 列名 列名列标题如果指定的列标题不是标准的标识符格式时,应使用引号定界符,例如,下列语句使用汉字显示列标题: SELECT ContactName as 联系人名称, Address as地址 FROM Customers 4、删除重复行

SELECT语句中使用ALL或DISTINCT选项来显示表中符合条件的所有行或删除其中重复的数据行,默认 为ALL。使用DISTINCT选项时,对于所有重复的数据行在SELECT返回的结果集合中只保留一行。 SELECT DISTINCT(Country) FROM Customers 5、限制返回的行数 使用TOP n [PERCENT]选项限制返回的数据行数,TOP n说明返回n行,而TOP n PERCENT 时,说明n是 表示一百分数,指定返回的行数等于总行数的百分之几。 例如: SELECT TOP 2 * FROM Customers SELECT TOP 20 PERCENT * FROM Customers (二)FROM子句 FROM子句指定SELECT语句查询及与查询相关的表或视图。在FROM子句中最多可指定256个表或视图,它们之间用逗号分隔。在FROM子句同时指定多个表或视图时,如果选择列表中存在同名列,这时应使用对象名限定这些列 所属的表或视图。例如在Orders和Customers表中同时存在CustomerID列,在查询两个表中的CustomerID时应 使用下面语句格式加以限定: select * from Orders,Customers where Orders.CustomerID =Customers.CustomerID 在FROM子句中可用以下两种格式为表或视图指定别名: 表名 as 别名 表名别名 select * from Orders as a,Customers as b where a.CustomerID =b.CustomerID SELECT不仅能从表或视图中检索数据,它还能够从其它查询语句所返回的结果集合中查询数据。 例如: select * from Customers where CustomerID in (select CustomerID from Orders where EmployeeID=4) 此例中,将SELECT返回的结果集合给予一别名CustomerID,然后再从中检索数据。 (三) 使用WHERE子句设置查询条件 WHERE子句设置查询条件,过滤掉不需要的数据行。例如下面语句查询年龄大于20的数据:select CustomerID from Orders where EmployeeID=4

高级数据库复习笔记

高级数据库复习笔记 2007年1月22日 10:02 对照复习PPT摘下来的一些PPT内容 第一章、第二章 第一章 1、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定义: 物理上分散而逻辑上集中的数据库系统 特点:物理分布性、逻辑整体性、站点自治性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分类:同构型、异构型、集中型、分散型、可变型 2、为什么需要OODB 新领域的应用需求... 3、事务处理 第二章 1、分布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2、分布式数据库的问题 分布式DB设计;分布式查询处理;分布式并发控制;分布式数据库的可用性 3、分布数据独立与分布透明访问 分段透明;位置透明;本地映射透明;无透明

第三章、第四章 第三章 DDB设计 1、DDB设计的两个问题 分段和分配 即:如何分割数据及如何分配这些数据到不同站点 2、DDB设计目标 优化响应时间/吞吐量/费用/… 3、数据分段 分段原则: 假若有全局关系R被分段为子关系(片段)集合F = {F1, F2, …, Fn} 则 F满足完整性、不相交性、重构性 水平分段:以关系自身的属性性质为基础,执行“选择”操作,将关系分割成若干个不相交的片段 导出分段:从另一个关系的属性性质或水平分段推导出来 垂直分段:通过“投影”操作把一个全局关系的属性分成若干组 4、数据分配简单模型 设所有的读、写、存储代价都是1,仅比较远程读写次数和单机存储代价,选一个最优的 仿照作业答案中的做法,可以画个表,写出个事务在各方案下的读写总次数来比较哪个较优。一般只考虑远程读写,本地操作忽略。 5、最佳适应方法 片段i在站点j被应用K执行,k在站点j上激活的频率乘以激活一次的读写总次数,计算一个最大值,片段i就应该存放在相应的站点j上 6、所有得益站点方法 假设片段i放在站点j上,计算所有应用对它读的次数和写的次数,如果读的次数比写的次数多,即Bij>0,那么就应该把i放在站点j上 第四章分布式查询处理 1、全局查询:涉及多个站点数据, 优化复杂 局部查询:只涉及本地. 单个站点的数据, 优化同集中式 2、查询变换 下推 PJ(投影), SL(选择),上推UN ;消除公共子表达式;将全局转换为段上查询;消除空关系;分组操作与聚集操作 第五章、第六章 第五章 1、基于半连接操作的连接操作 目标:减少通讯量 执行步骤如下:

数据库原理笔记

第一章数据库原理 第一节数据库简介(理解) 1.数据库的重要性:数据库无处不在:它们是电子商务和其他WEB应用程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操作和决策支持应用程序的核心部分。 2.数据库的目的:数据库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数据。 3.关于列表的问题:过于简单的列表可能会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性和其他问题,如删除行会丢失过多的数据,改变行会导致不一致的数据,插入行会导致数据遗漏。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列表含有的数据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事情时,修改数据就会出现问题。 4.可以用关系模型的方法解决列表所产生的问题。一个关系数据库含有一个独立表的集合。在很多情况下,每个表中的数据有且仅有一个主题。如果一个表含有两个或多个主题,我们就需要将其分割为两个或多个表。 第二节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1.数据库系统的4个基本元素是:用户、数据库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数据库。 2.数据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数据库就是关联记录项的自描述集合。对于所有的关系数据库,该定义可以修改为:数据库就是关联表的自描述集合。自描述意味着数据库本身含有对数据库结构的描述。 关于数据库结构的数据称为元数据。元数据的示例是表名、列名和列所属的表、表和列的属性等。应用元数据用于描述应用程序元素,如表单和报表。 3.DBMS的目标是创建、处理和管理数据库。 DBMS的功能包括:(1)创建数据库(2)创建表(3)创建支持结构(如索引等)(4)读取数据库数据(5)修改(插入、更新或删除)数据库数据(6)维护数据库结构(7)执行规则(8)并发控制(9)提供安全性(10)执行备份和恢复 4.应用程序的功能包括:(1)创建并处理表单(2)处理用户调查(3)创建并处理报表(4)执行应用逻辑(5)控制应用 第二章关系模型 一、关系 ●关系是具有如下特征的二维表: ●表的每一行存储了某个实体某个属性的数据。 ●表的每类包含了用于表示实体某个属性的数据。 ●关系中的每个单元格的值必须单值。 ●任意一列中所有条目的类型必须为单值。 ●行与行之间顺序任意。 ●表中任意两行不能具有完全相同的数据值。

(考研复试)数据库笔记

1: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2: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维语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具有,数据定义,数据组织管理,数据操纵,数据库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建立和维护。 4: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系统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简称数据库。 5:数据管理技术3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数据不保存,应用程序管理数据,数据不共享,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文件管理阶段:数据可以长期保存,文件系统管理数据,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大,数据独立性差。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性好,冗余低,易扩充,独立性高。 6:数据模型分为:第一类:概念模型。第二类是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逻辑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物理模型:对数据最低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库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式。从现实世界到概念模型的转换是由数据库设计人员完成,从概念模型到逻辑模型转换由数据库设计人员和工具完成,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就由DBMS完成。 7:数据模型由:数据结构(描述数据库对象和对象之间的关系),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各对象的操作的集合),完整

性约束(数据和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三部分组成。 9:层次模型:简单清晰,查询效率高,良好的完整性支持,但是和现实世界不符,查询子女必须通过双亲。网状模型:更直接的表达现实世界,存取效率高,但是结构复杂。关系模型:简历在严格的数学模型上。概念单一,简单易懂,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高独立性,保密性,但是查询效率不高。10: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内模式,外模式有多个,就是视图的意思,模式就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内模式就是物理结构。 11:三级结构有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修改此映像保证外模式不变,保证逻辑路理性,模式/内模式映像,修改此映像保证模式不变,保证物理独立性。 12: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13:关系数据库:候选码:某一列的值能唯一标识一个元组。主码:候选码之一。候选码们的属性称为主属性, 14:实体完整性:主码不为空。参照完整性:关系的外码一定为其他关系的主码,或者外码全部为空。用户定义完整性:比如XX不能为空,XX只能取指定值。 15:SQL 结构化查询语言 16:查询:select。定义:create,drop,alter。操纵:insert,update,delete。控制:grant,revoke。

数据库原理学习笔记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1.1 1,数据(DATA):数据是数据库存储中的基本对象,描述事务的符号记录。 数据解释;对数据含义的说明,数据的含义成为数据的语义。 2,数据库(DB):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以共享的数据的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1),数据定义功能(DDL,数据定义语言),对数据库重的数据对象进行定义(2),数据操纵功能(dml 数据操纵语言) (3),数据库的运行管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系统恢复,多用户对数据库的并发使用 (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数据库初始数据输入,切换,数据库的存储,回复功能,数据库的重组功能,性能监视分析功能 4,数据库系统(DBS):由DB DBMS DBA 应

用系统组成。 1.2 数据的处理指的是对各种数据进行搜集存储加工和传播 数据管理,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和检索和维护 数据库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 数据库系统管理的特点 1,数据结构化,与文件系统的根 本区别,可以存储数据库中的 某一个数据项,某一组数据项,, 一个记录或一组记录。 2,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3,数据的独立性高 a)物理独立性 b)逻辑独立性 4,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a)数据的安全性保护 b)数据的完整性检查,即正确性 c)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数据库 a)硬件平台及数据库; i.要求有足够大的内存 ii.要有足够大的磁盘的直接存储设备 iii.要求系统有较高的通道,提高数据的传输率 b)对软件的要求 i.DBMS 数据库的建立维护和使用 配置的软件 ii.支持DBMS运行的操作系统 iii.具有数据库借口的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系统 iv.以DBMS为核心的应用开发工具v.为特定应用环境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c)人员数据抽象级别不同,具有不同 的数据视图 i.数据库管理员 1.决定数据库的信息内容和结构 2.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储 策略(为了提高存取效率和空

数据库原理王珊知识点整理

目录 1.1.1 四个基本概念 (1) 数据(Data) (1)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 (1) 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1) 基本特征 (1)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1) 数据定义功能 (1) 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1) 数据操纵功能 (2)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 (2)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 (2) 其它功能 (2) 数据库系统(DBS) (2) 1.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3) 数据管理 (3)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3) 人工管理特点 (3) 文件系统特点 (4) 1.1.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4) 数据结构化 (4) 整体结构化 (4) 数据库中实现的是数据的真正结构化 (4)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 (5) 数据独立性高 (5) 物理独立性 (5) 逻辑独立性 (5) 数据独立性是由DBMS的二级映像功能来保证的 (5)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5) 1.2.1 两大类数据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6) 1.2.2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7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7)

关系数据模型的优缺点 (8) 1.3.1 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 (8) 型(Type):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 (8) 值(Value):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 (8) 模式(Schema) (8) 实例(Instance) (8) 1.3.2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9) 外模式[External Schema](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 (9) 模式[Schema](也称逻辑模式) (9) 内模式[Internal Schema](也称存储模式) (9) 1.3.3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9) 外模式/模式映像:保证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10) 模式/内模式映象: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10) 1.4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0) 数据库管理员(DBA)职责: (10)

数据库学习笔记

数据库学习笔记 图形化界(Navicate Premium)面操作数据库 1、工具---->命令行操作 2、选中某个表对象--->右击---->逆向表到模型---生成各表的关系模型 3、选中某个表对象-->右击-->对象信息--->DDL查看创建表的信息 Sql语言集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操纵语言,数据查询语言,数据控制语言于一体,可以完成数据库生命周期中的全部工作。 数据定义语言:完成创建,修改或删除数据库中的各种对象有create,drop,alter的命令。 数据查询语言:按各种条件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有select及其相关命令。 数据操纵语言:对已经从在的数据库对其进行数据的插入,删除和修改有insert,update,delete命令。 数据库控制语言:用于授权或收回访问数据库的某种特权,控制数据操纵事物的发生时间及效果,对数据库进行监视。有grant,revoke,commit,rollback等命令。 一、数据库操作 1、启动数据库:net start mysql 2、关闭数据库:net stop mysql 3、打开数据库:mysql -u root -p123 4、显示所有数据库:show databases;

5、创建数据库:create database mydb1; 6、删除数据库:drop database mydb1; 二、单表操作: 1、选择并使用数据库:use mydb1 2、创建表:(宠物表) 宠物表:id名字、主人、种类,性别、出生和死亡日期。create table pet( id int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0), owner varchar(20), species varchar(20), sex char(1), birth date, death date ); 3、插入数据: insert into pet values(1,’ergou’,’zx’,’dog’,’f’,’2013-09-06’ null); 4、查询所有内容 select * from pet; 5、删除一条数据: delete from pet where id=1;

自考电子商务数据库技术笔记整理版

自考电子商务数据库技术笔记电子商务数据库技术就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课,建议大家早考。因为每年自考一次。电子商务数据库重点学习前五章,以后几章,仅做了解就可以。历年的考题中都会出现数据库的发展阶段,E-R模型,SQL语句,四大范式等等。希望各位考生重视。SQL语句需要理解。 1.电子商务就是发生在开放网络上包含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商业交易(狭义)。广义的定义除电子交易外,还包括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的全部商业活动。 2.电子商务的类型:1企业经营2网上银行3网上商店与网上购物4网络服务5其她,有关认证,海关税务等部门。 3、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社会环境(公共政策、法律、规则等)、自然科技环境(文档、安全、网络协议的技术标准)与电子商务技术内容构成了电子商务应用平台的三个支柱。 4、基础通信网络就是电子商务的硬件基础设施,承担着电子商务传输的任务。数据库承担着对商品信息的存贮、管理、查询、结算与处理等功能。 5、Web与数据库的集成有三种形式:运用Web发布数据,运用Web共享数据,用数据库驱动Web站点。 6、数据仓库就是指大量散布在网络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组织,使之能形成一个可被检索、搜索、分析与报告的商业信息清单。 7、数据挖掘就是指对庞大的历史交易数据进行再分析,以选定目标客户分辨市场定位发现新的商业机会。 8、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网站的步骤:1选自ISP与ICP2注册域名与选侧接入方式3网页设计制作4创建与维护数据库5整合数据库与网站6在Web上使用数据库。 9、数据库驱动Web站点的核心就是网络数据库软件。 10、数据库软件的类型:桌面型,中小型面向对象型,大型分布型,数据仓库型。(包含的种类) 11、电子商务Web站点数据库的特征:1对电子商务运营各个方面确保数据安全2对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管理3对客户确认已经完成,但由于硬件软件故障而未能执行的交易可以弥补。 12、创建网络数据库的调件:1要符合企业电子商务的需要2能被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受3具有较高的质量,便于维护,理解,效率高。 13、脚本语言用途:1可以处理用户在表单中输入的数据,编辑,复制她们到隐含域2可以增强界面效果3可以控制表单的提交合生成复杂的URL地址。 第二章数据库系统概论 1、数据库管理的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2、按照模型发展划分:1第一代数据库管理系统,层次数据库与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2第二代数据库管理系统,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MS)3第三代数据库管理系统,新一代,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 3、数据模型就是数据库系统的数学形式框架,就是用来描述数据的一组该念与定义包括:数据的静态特征,数据的动态特征,数据的完整约束性。大体可分两类:面向值得数据模型与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 4、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好的描述现实世界中数据的特征,常常针对不同的场合或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描述数据特征,统称为数据模型。有如下几种:1概念数据模型,这就是面向数据库用户的相士世界的数据模型,与具体的DBMS无关2逻辑数据模型,这就是用户从数据库中所瞧到的数据模型,就是具体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既要面向用户又要面向系统3物理数据模型,描述数据在存储介质山的组织方式的数据模型,不仅与DBMS有关还与操作系统与硬件有关。 5、现实世界:就是指存在于人脑之外的客观世界。 6、概念世界:就是现实世界在人们脑中的反映,就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一种抽象描述。 7、实体:我们把客观存在并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同一类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属性的集合表征一种实体的类型,称为实体型。 8、属性:属性就是用来描述实体的某一方面的特性。属性的具体取值为属性值。 9、实体标志符:如果某个属性或属性集合的值能够唯一的标志出实体集中的每一个实体,则可以选择该属性或属性集合作为实体标志符。

我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学习笔记

数据库原理及开发应用 (总结的知识储备) 1.数据库就是储存数据的仓库,专业的解释就是对数据存储和管理的软件 和数据本身统称为数据库。 2.大型数据库有Oracle,Sql sever属于中型数据库,小的太多忽略不计, 要知道就上网查。 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数据库定义功能;数据存取功能;数据库 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4.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构: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外模式即是用户模式 可以多个,模式只能一个,内模式就是储存模式)。 5.DDL: 数据库模式定义语言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 6.DML:数据操作语言(datamanipulationlanguage)。 7.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8.DBS: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 9.DBA: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 从三方面学习数据库 1.数据库是如何储存数据的(主键,外键,唯一键) 2.数据库是如何操作数据的(insert update delete) 3.数据库是如何显示数据的(select重点)

操作及代码 1.Crate table 语句:create table student(stu_name nvarchar(30) not null,stu_numb int not null,stu_sex nchar(1) not null); 2.主键外键:stu_numb int primary key;(可以在int 和primary 中间加上constraint 约束名称)。 sch_add nvarchar(30) foreign key references student (stu_numb); 顺带回忆一下主键和外键的定义: 主键:能够唯一标示一个事物的的字段或者多个字段的组合,叫主键。(含有主键的表叫做主键表,主键一般是整数不建议用字符串,而且一般用代理主键不要用业务主键,也就是说不要用有业务的字段作为主键,一般就用没有含义的编号当做主键。)外键:如果一个表中的若干个字段来自若干个表的主键或者唯一键,就称这若干个字段为外键。(含有外键的表叫做外键表,通常都来自主键,因为唯一键可能为null,而且外键不一定来自别的表可能就来自本表)。自认为总结的超好。 哦哦,还有删除表的时候先删外键表,不然先删主键会报错,原因很简单,外键引用错误。 没完, 主键约束:不允许重复元素,避免了数据的冗余。

数据库读书笔记 李辉

SQL是英文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的缩写,意思为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被作为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标准语言。一个典型的关系型数据库通常由一个或多个被称作表格的对象组成。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或信息都被保存在这些数据库表格中。数据库中的每一个表格都具有自己唯一的表格名称,都是由行和列组成,其中每一列包括了该列名称,数据类型,以及列的其它属性等信息,而行则具体包含某一列的记录或数据。 SQL 语句可以用来执行各种各样的操作,例如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等。SQL语句可以分为以下几组: 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数据操作语言):用于检索或者修改数据; 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数据定义语言):用于定义数据的结构,比如创建、修改或者删除数据库对象; DCL(Data Control Language,数据控制语言):用于定义数据库用户的权限。 DML 组可以细分为以下的几个语句: SELECT:用于检索数据; INSERT:用于增加数据到数据库; UPDATE:用于从数据库中修改现存的数据 DELETE:用于从数据库中删除数据。 DDL 语句可以用于创建用户和重建数据库对象。下面是DDL 命令: CREATE TABLE ALTER TABLE DROP TABLE CREATE INDEX DROP INDEX DCL 命令用于创建关系用户访问以及授权的对象。下面是几个DCL 命令: ALTER PASSWORD GRANT REVOKE CREATE SYNONYM 下面主要介绍几个常用的数据库操作语句的格式: 数据查询:select 语句主要被用来对数 据库进行查询并返回符合用户查询标准的结果数据。Select 语句的语法格式如下:select column1 [, column2,etc] from tablename [where condition]; ([] 表示可选项) select 语句中位于select 关键词之后的列名用来决定那些列将作为查询结果返回。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任意列,还可以使用通配符“*”来设定返回表格中的所有列。select 语句中位于from 关键词之后的表格名称用来决定将要进行查询操作的目标表格。Select 语句中的where 可选从句用来规定哪些数据值或哪些行将被作为查询结果返回或显示。 向表格中添加、更新、删除记录 添加新记录 SQL 语言使用insert 语句向数据库表格中插入或添加新的数据行。Insert 语句的使用格式如下: insert into tablename (first_column,https://www.360docs.net/doc/2410863419.html,st_column)

数据库知识点整理(全)

UNIT 1 四个基本概念 1.数据(Data):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2.数据库的定义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系统软件)。 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主要功能: 数据定义功能; 数据操纵功能;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 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人工管理阶段 文件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的特点如下 (1) 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少;(2) 数据结构化;(3) 数据独立性高;(4) 由DBMS进行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数据模型 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的工具。通俗地讲数据模型就是现实世界数据的模拟。 数据模型三要素。

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它是刻画一个数据模型性质最重要的方面;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数据允许执行的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主要有查询和更改(包括插入、修改、删除);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的约束条件:数据及其联系应该满足的条件限制 E-R图 实体:矩形框表示 属性:椭圆形(或圆角矩形)表示 联系:菱形表示 组织层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 网状模型 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 基本概念: 关系(Relation) :一个关系对应通常说的一张表 元组(记录): 表中的一行 属性(字段):表中的一列,给每一个属性名称即属性名 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分量为最小单位,不可分 主码(Key):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 域(Domain):属性的取值范围。

数据库原理笔记 (1)

数据库

数据库原理 数据库简介(理解) 1.数据库的重要性:数据库无处不在:它们是电子商务和其他WEB应用程序的主要组成部 分,是企业操作和决策支持应用程序的核心部分。 2.数据库的目的:数据库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数据。 3.关于列表的问题:过于简单的列表可能会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性和其他问题,如删除行会 丢失过多的数据,改变行会导致不一致的数据,插入行会导致数据遗漏。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列表含有的数据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事情时,修改数据就会出现问题。 4.可以用关系模型的方法解决列表所产生的问题。一个关系数据库含有一个独立表的集 合。在很多情况下,每个表中的数据有且仅有一个主题。如果一个表含有两个或多个主题,我们就需要将其分割为两个或多个表。 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1.数据库系统的4个基本元素是:用户、数据库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 数据库。 2.数据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数据库就是关联记录项的自描述集合。对于所有的关系数 据库,该定义可以修改为:数据库就是关联表的自描述集合。自描述意味着数据库本身含有对数据库结构的描述。 关于数据库结构的数据称为元数据。元数据的示例是表名、列名和列所属的表、表和列的属性等。应用元数据用于描述应用程序元素,如表单和报表。 3.DBMS的目标是创建、处理和管理数据库。 DBMS的功能包括:(1)创建数据库(2)创建表(3)创建支持结构(如索引等) (4)读取数据库数据(5)修改(插入、更新或删除)数据库数据(6)维护数据库结构(7)执行规则(8)并发控制(9)提供安全性(10)执行备份和恢复 4.应用程序的功能包括:(1)创建并处理表单(2)处理用户调查(3)创建并处理报表 (4)执行应用逻辑(5)控制应用 关系模型 一、关系 ●关系是具有如下特征的二维表: ●表的每一行存储了某个实体某个属性的数据。 ●表的每类包含了用于表示实体某个属性的数据。 ●关系中的每个单元格的值必须单值。

数据库复习整理笔记.doc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加密的基本思想 根据一定的算法将原始数据(术语为明文,Plain text)变换为不可直接识别的格式(术语为密文,Cipher text)。不知道解密算法的人无法获知数据 的内容。 触发器( Trigger) 用户定义在关系表上的一类由事件驱动的特殊过程,一旦定义,任何用户对表的增加、修改和删除 工作均由服务器自动激活相应的触发器,在DBMS 核心层进行集中的完整性控制。 触发器类似于约束,但是比约束更加灵活,可 以进行更为复杂的检查和操作,具有更精细和 更强大的数据控制能力。 重点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关系模式规范化的 方法和关系模式分解的方法,这也是本章的 难点。 关系数据库: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利用关 系来描述现实世界。 关系模式由五部分组成,即它是一个五元组: R(U,D,DOM,F) R:关系名

U: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 D:属性组U中属性所来自的域 DOM :属性到域的映象集合 F:属性间的数据依赖关系集合 由于 D 和 DOM 对模式设计关系不大,因此可以 把关系模式看做一个三元组: R 。 例如: 关系模式: S(Sno, Sdept, Sno→ Sdept)当且仅当 U 上的一个关系r 满足 F 时,r 称为关 系模式 R 的一个关系。 数据依赖是数据库模式设计的关键,它是一个关系内部属性与属性之间的一种约束关系,这种约束关系是通过属性间的值是否相等体现出来的数据间的相互关系。 它是现实世界属性间相互联系的抽象,是数据内在的 性质,是语义的体现。 数据依赖有很多类型,其中最重要的是: 函数依赖( Functional Dependency,简记为 FD )多值依赖( Multivalued Dependency,简记为 MVD ) 其中,函数依赖起着核心的作用,是模式分解和模式设计的基础,范式是模式分解的标准。

数据库读书笔记

数据库读书笔记 导语: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以下是数据库读书笔记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数据库读书笔记n 物化视图——物化视图是包括一个查询结果的数据库对象,物化视图不是在使用时才读取,而是预先计算并保存表连接或聚集等耗时较多的操作结果,这样在查询时大大提高读取速度,特别适用于多个数据量较大的表进行连接操作及分布式数据库中需要进行分布在多个站点的表进行连接操作时使用。 物化视图可以进行远程数据的本地复制,此时物化视图的存储也可以成为快照。主要用于实施数据库间的同步。 物化视图对于数据库客户端的使用者来说如同一个实际表,具有和表相同的一般select操作,而其实际上是一个视图,一个定期刷新的数据视图。物化视图的刷新可采用自动刷新和人工刷新两种方式,具体刷新方式和刷新时间在定义物化视图的时候可以定义。使用物化视图可以实现视图的所有功能,因物化视图不是在使用时才读取,而大大提高了读取速度,特别使用抽取大量数据表中某些信息以及分布式环境中跨节点进行多表数据连接的场合。 n 聚集 在数据库运行初期,数据库对SQL语句各种写法的性能

优劣还不敏感,但是随着数据库正式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不断增加,劣质SQL语句和好的SQL语句之间的速度差异就逐渐显示出来。 n 合理使用索引 n 避免和简化排序:通常在运行order by和group by 的SQL语句值,会涉及到排序操作,应当简化成避免对大型表进行重复排序,因为磁盘排序的开销是很大的。与内存排序相比,磁盘排序操作很慢,从而会花费很长时间,降低数据库性能,而且磁盘排序会消耗临时表空间中的资源。 当能够利用索引自动以适当的次序产生输出时,优化器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排序步骤,以下是一些影响因素由于现有索引的不足,导致排序时索引中不包括一个或几个待排序的列;group by或order by 子句中列的次序与索引的次序不一样;排序的列来源于不同的表。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排序,就要正确建立索引,合理地合并数据表。如果排序不可避免,那么应当试图简化它,如缩小排序的范围等。 n 消除对大型表数据的顺序存取:嵌套查询中,对表的顺序存取对查询效率可能产生致命的影响。避免这种情况的主要方法就是对连接的列进行索引。还可以使用并集来避免顺序存取,尽管在所有的检查列上都有索引,但某些形式的where子句强迫优化器使用顺序存取。

自考数据库技术重难点复习笔记

编号: 《数据库技术》课程 自学辅导材料 ●配套教材:《数据库技术》 ●主编:罗晓沛 ●出版社:华中理工大学 ●版次: 2000年版 ●适应层次:本科 内部使用 2012年9月

目录 第一部分自学指导 (1) 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1) 第2章:关系数据模型 (1) 第3章:结构化查询语言 (2) 第4章:数据库设计 (3) 第5章:数据库的管理 (4) 第6章:网络环境的数据库体系结构 (5) 第7章:数据库管理系统MS SQL Server基础知识 (5) 第8章:MS SQL Server开发应用 (6) 第二部分复习思考题 (8) 一.选择题 (8) 二.填空题 (32) 三.名词解释 (37) 四.简答题 (39) 五.综合题 (41) 第三部分参考答案 (47) 一.选择题 (47) 二.填空题 (48) 三.名词解释 (50) 四.简答题 (54) 五.综合题 (61)

第一部分自学指导 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一.主要内容 1.数据库应用系统实例分析。 2.数据库系统组成。 3.数据管理技术的进展。 4.数据模型。 5.数据抽象的级别。 二.重点 1.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组成。 2.文件系统的缺点(数据依赖、数据冗余、数据异常)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数据库系统的优点。3.数据模型的含义、概念模型和3种主要数据模型(层次、网状、关系)的原理和概念。 4.数据的抽象级别,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外部模型、物理模型的概念。 三.难点 1.文件系统的缺点(数据依赖、数据冗余、数据异常)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 2.数据模型的含义、概念模型和3种主要数据模型(层次、网状、关系)的原理和概念。 3.数据的抽象级别,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外部模型、物理模型的概念。 第2章:关系数据模型 一.主要内容 1.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2.关系代数与关系数据的操作。 3.关系代数与数据查询。 二.重点

数据库笔记整理

01 数据库课程导入 一、数据库:是指存储在计算机内的可组织可共享的信息的集合。 数据库特征: 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 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冗余度较小 数据独立性较高 易扩展 二、数据库的逻辑结构 1)层次型 2)网状型 3)关系型 4)面向对象型 三、提高数据库效率方式 1)缓存数据 2)索引 3)高性能硬件 四、数据库模型 1)概念模型:从用户角度分析,绘制E-R图 2)逻辑模型:从计算机角度分析的,绘制数据库模型图 3) 物理模型:指的是数据库的存储结构,以及索引。 五、数据库设计步骤 1)需求分析阶段(收集分析需求) 2)概要设计阶段(从用户角度分析,绘制E-R图)3)详细设计阶段(从数据库角度分析的,绘制数据库模型图) 4)实施阶段(创建数据库、数据表、建立关联、索引,并对数据表进行规范化检查) 六、学好数据库能做什么 1)DBA数据库管理员 2)数据挖掘 02 数据模型 一、数据模型分类 1)概念模型 2)逻辑模型(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 3)物理模型 二、数据模型的三大要素1)数据结构 2) 数据操作 3)完整性约束(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三、概念模型组成部分 1)实体:用矩形表示,表示客观存在的可以描述的事物。 2)属性:用椭圆形表示,表示实体的特征。 3)码:用于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 4)域:代表属性的取值范围,例如Sex取值范围是男,女。 5)实体型: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同类实体的(例如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份,系,入学时间)) 6)实体集: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 7)关系:表示实体间的关系(有1:1 ,1:n,n:1 ,m:n)用菱形表示。 四、绘制E-R图步骤 1)标识实体 2)标识实体的属性 3)标识实体关联 五、逻辑模型 层次模型:是最早的逻辑模型 a)每个节点的父节点都是唯一的 b)只能表示1对多的关系 c)每个记录类型可以选择一个属性排序,叫做码字段 b)任何记录只有按照路径查看才有意义 e)任何子女记录都不能脱离父记录而存在 f)根节点没有父节点 1)多对对关系在层次模型中的表示 a) 采用冗余节点法:也就是通过增加2个节点,把多对多关系分解成2个1对多关系。 例如: 学生与课程是m:n关系,分解成:学生到课程1:n,课程到学生1:n。 b) 采用虚拟节点法:是通过增加2个虚拟节点,把多对多关系分解成2个1对多关系。 所谓虚拟节点就是一个引用,指向所引用的节点。 2)对层次模型的操作 a) 增加、修改、删除、查询,同时必须满足完整性约束(指的是数据记录能够正确的反应实际情况)b) 层次模型的完整性约束: 1)添加的子节点必须拥有父节点

数据库系统概论王珊第五版学习笔记

第一章 1.数据库的四个基本概念: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描述事物的符号称为数据。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数据库数据具有永久存储、有组织和可共享三个基本特点。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计算机的基础软件。 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和人组成的存储、管理、处理和维护数据的系统。 2.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 数据处理:指对各种数据进行手机、存储、加工和传播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数据管理:指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 3.数据独立性。 物理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存储是相互独立的。 逻辑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4.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现实世界的模拟)。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概念模型:信息模型,按照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逻辑模型:按照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 物理模型:描述数据在计算机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 数据模型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5.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 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征。 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 联系:失误部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实体部的联系通常是指组成实体的个属性之间的联系,实体之间的联系通常是指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实体之间的联系有一对 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等各种类型。 6.数据完整性约束条件。 实体完整性:检查主码值是否唯一,检查主码的各个属性是否为空。实体完整性在

数据库知识点总结

期末复习顺便总结下,书本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数据库系统概论》。 第一章知识点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之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1,数据库数据特点P4 永久存储,有组织,可共享。?2,数据独立性及其如何保证P10,P34 逻辑独立性: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互相独立。(内模式保证) 物理独立性: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相互(外模式保证) 3,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P13 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 4,用ER图来表示概念模型P17 实体、联系和属性。联系本身也是一种实体型,也可以有属性。 第二章 1,关系的相关概念(如关系、候选码、主属性、非主属性) P42-P44单一的数据结构----关系。现实世界的实体以及实体间的各种联系均用关系来表示。 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 关系模式的所有属性组是这个关系模式的候选码,称为全码 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 候选码的诸属性称为主属性 不包含在任何侯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 2关系代数运算符P52

自然连接是在广义笛卡尔积R×S中选出同名属性上符合相等条件元组,再进行投影,去掉重复的同名属性,组成新的关系。 给定关系r(R)和s(S), S? R,则r ÷s是最大的关系t(R-S) 满足tx s?r 3,关系代数表达式 第三章

1,SQL的特点P79-P80 1. 综合统一 2. 高度非过程化 3. 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4.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多种使用方式 5. 语言简洁,易学易用 2,基本表的定义、删除和修改P84-P87 PRIMARY KEY PRIMARYKEY (Sno,Cno) UNIQUE FOREIGN KEY(Cpno) REFERENCES Course(Cno) ALTER TABLE <表名> [ ADD <新列名><数据类型>[完整性约束] ] [ DROP<完整性约束名>] [ALTER COLUMN<列名> <数据类型> ]; DROP TABLE<表名>[RESTRICT|CASCADE]; 3,索引的建立与删除P89-P90 CREATE [UNIQUE] [CLUSTER]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列名>[<次序>][,<列名>[<次序>] ]…); 唯一索引UNIQUE、非唯一索引或聚簇索引CLUS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