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数据库技术重难点复习笔记
自考互联网数据库常考知识点
![自考互联网数据库常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9ca37c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f.png)
自考互联网数据库常考知识点
自考互联网数据库常考知识点
概念结构的特点
(1)能真实、充分地反映现实世界,包括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能满足用户对数据的处理要求。
是对现实世界的一个真实模型。
(2)易于理解,从而可以用它和不熟悉计算机的用户交换意见,用户的积极参与是数据库的设计成功的关键。
(3)易于更改,当应用环境和应用要求改变时,容易对概念模型修改和扩充。
(4)易于向关系、网状、层次等各种数据模型转换。
数据抽象的三种类型
1,分类.定义某一类概念作为现实世界中一组对象的类型.
2,聚集.定义某一类型的组成成分.它抽象了对象内部类型和成分之间的语义.
3.概括.定义类型之间的一种子集联系.它抽象了类型之间的”is subset of”的`语义’
关系数据模型的优化手段
①、确定数据依赖。
②、对于各个关系模式之间的数据依赖进行极小化处理,消除冗余的联系。
③、按照数据依赖的理论对关系模式逐一进行分析,考查是否存在部分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多值依赖等,确定各关系模式分别属于第几范式。
④、按照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各种应用对数据处理的要求,分析对于这样的应用环境这些模式是否合适,确定是否要对它们进行合并或分解。
2021年整理的自考数据库及应用笔记(四)
![2021年整理的自考数据库及应用笔记(四)](https://img.taocdn.com/s3/m/4f844bc0fc4ffe473268abca.png)
2021年整理的自考数据库及应用笔记(四)第五章数据办理系统是办理数据库的系统软件,是用户与数据库之间的接口,提供把持数据库的各种命令。
数据库统是由用户、数据库办理系统和数据库构成的。
Foxpro特点:windows应用程序风格,非编程接口,多用户功能,提供了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快速查找机制,提供了真正的编译器,提供了与高级语言接口,提供了对SQL的支持。
FoxPro提供了一个真正的编译器”Distribution Kit”,可将FoxPro应用程序编译为直接在操作系统下运行的”.exe”文件;提供了一个真正的外部程序接口”Library Construction Kit”,允许开发者用C语言创建FoxPro函数。
在FoxPro中每一笔记录最多可以有255个字段,最多可以有65000个内存变量。
在FoxPro中,一个二维表即称为一个文件,二维表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磁盘上的,一个关系就是一个文件,这样的文件称为数据库文件。
a$b测试字符串a是不是b的子串,a#b=abFoxpro的各类文件及其扩展名库文件dbf备注文件fpt备注后备文件tbk后备文件bak临时文件tmp索引文件idx复合索引文件cdx查询程序文件qpr编译查询程序文件qpxFoxdoc文件文件doc屏幕文件scx屏幕备注文件sct屏幕程序文件spr编译屏幕程序文件spx配置文件config.fpw菜单文件mnx菜单备注文件mnt菜单程序文件mpr编译菜单程序文件mpx资源文件foxuser.fpt项目文件pjx项目备注文件pjt项目程序文件app项目可执行文件exe帮忙文件foxhelp.dbf格式文件fmt编译格式文件frx报表格式文件frx报表备注文件frt帮忙备注文件foxhelp.fpt标签文件lbx标签备注文件lbt程序文件prg编译程序文件fxp可执行文件exe视图文件vue键盘宏文件fky内存变量文件mem编译记事文件log编译出错记录文件err文本文件txt窗口文件win菜单:文件file编纂edit数据库database记录record程序program运行run文字text窗口window帮忙help在FoxPro菜单中,如果菜单右面带有省略号(…),表示选择菜单会弹出一个对话框窗口,如果菜单中某些项呈暗淡的灰色,表示该功能在当前状态下不能使用。
自考互联网数据库常考知识点复习
![自考互联网数据库常考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2b477e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b.png)
自考互联网数据库常考知识点复习自考互联网数据库常考知识点复习集锦JDBC的概念JDBC是一套API集合,该集合设置了许多允许Java程序连接数据库的框架。
JDBC操作在某些方面看起来和ODBC一样。
区别是ODBC不能在Java程序中直接实现,原因是ODBC是用C语言写的。
然而JDBC提供了JDBC/ODBC之间的桥梁。
JDBC是围绕着X/Open Call Level Interface(CLI)设计的,一个CLI意味着可直接用SQL查询数据库并得到一行结果。
JDBC提供的连接数据库的几种方法1)与数据源直接通信:使用JDBC和数据库已制定的协议时,可使用一个驱动程序直接与数据源通信。
既可以建立自己的驱动程序,也可找一个公用的。
2)通过JDBC驱动程序的通信:可连接到一个高标准的驱动程序上,该驱动程序依次与另一个可与数据源通信的专用驱动程序通信。
3)与ODBC数据源通信:一个公开可用的专用驱动程序是JDBC/ODBC桥梁驱动程序,它是Javasoft公司开发的`,允许应用程序与ODBC数据源相连。
JDBC的基本功能和特点1)JDBC的基本功能包括:a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b发送SQL语句;c处理结果。
2)JDBC是低级的API,是高级API的基础:JDBC是一种低级的接口,它直接调用SQL命令,但又可以作为构造高级接口和工具的基础。
在执行时,高级API将首先被翻译成如JDBC这样的低级接口。
3)JDBC与ODBC及其他API的比较:①Java不能直接使用ODBC,因为ODBC使用C语言接口,如果让Java来调用本机C代码,将会在安全,属性,健壮性,应用的可移植性等方面带来困难。
②不希望把ODBC API逐字翻译成Java API,例如ODBC使用了大量易于出错的指针,而Java取消了这种不安全的指针。
③ODBC难以学习,它把简单功能和高级功能混杂在一起,即便是简单的查询也会带来复杂的任选项。
而JDBC的设计使得简单的事情用简单的做法,仅在必要时才让用户使用高级功能。
自考电子商务数据库技术02
![自考电子商务数据库技术02](https://img.taocdn.com/s3/m/67ef004c0029bd64793e2c2e.png)
2静态约束和动态约束 3立即执行约束和延迟执行约束。
据库全部关系的一组关系模式称为关系的数据库模式。任何时刻数据库的所有 具体的关系组成关系数据库的一个实例。
2.2 数模型
2.3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结构
数据库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
硬件资源(CPU,内存,磁盘), 软件资源(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高级编程语言), 数据库结构,用户级数据库、概念级数据库、物理级数据库(三级模式两级映射) 数据库管理员 用户。 最终用户,应用程序开发人员两类。
关系模型是同过表格数据来表示和实现两个实体之间的联系。关系就是 二维表格,表格中的每一行称作一个元组,它相当于一个记录值;每一 列是一个属性值,列可以命名,称为属性名,属性相当于记录中的数据 项或字段值。关系是元组的集合。
2.2 数据模型
2.2.5 关系模型
关系有如下属性:
表格中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再分的基本属性; 各列的名字不同,顺序不重要; 行的次序无熟起来。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计算和数据管理两个部分。其中数据管理是数据处理
过程的主要内容与核心部分。 数据管理:包括对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 计算机的数据管理主要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等三个
阶段。
2.1.1 人工管理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软硬件条件比应用程序1 较差,相当于只有CPU的计算机)
应用程序1 应用程序2
应用程序n
数据库管 理系统
数据库
图1-3 数据库系统阶段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 对应关
2.1.4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串讲笔记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串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8e32446195f312b3069a595.png)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串讲笔记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属于基础知识,主要是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没有难点,相对的重点是数据模型的四个层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库系统的全局结构。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1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识记)1.2数据描述的术语(领会)1.3数据抽象的级别(领会)1.4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领会)1.5数据库系统(DBS)(领会)1.1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几个数据库的基本术语: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数据处理:是指从某些已知的数据出发,推导加工出一些新的数据,这些新的数据又表示了新的信息。
数据管理:是指数据的收集、整理、组织、存储、维护、检索、传送等操作,这部分操作是数据处理业务的基本环节,而且是任何数据处理业务中必不可少的共有部分。
数据管理技术:对数据的收集、整理、组织、存储、维护、检索、传送等操作,基本目的就是从大量的,杂乱无章的,难以理解的数据中筛选出有意义的数据。
数据处理是与数据管理相联系的,数据管理技术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数据处理的效率。
1.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1)数据不保存在机器中;2)没有专用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3)只有程序的概念,没有文件的概念;4)数据面向程序。
2. 文件系统阶段特点与缺陷(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1)数据可长期保存在磁盘上;2)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有了区别;3)文件组织呈现多样化;4)数据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程序,可以重复使用;5)对数据的操作以记录为单位。
文件系统三个缺陷:1)数据冗余性2)数据不一致性3)数据联系弱3.数据库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至今)数据管理技术进入数据库阶段的标志是20世纪60年代末三件大事:1)1968年美国IBM公司推出层次模型的IMS系统;2)1969年美国CODASYL组织发布了DBTG报告。
总结了当时各式各样的数据库,提出网状模型,尔后于1971年4月正式通过。
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的复习要点
![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的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4c8be3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e.png)
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的复习要点第一章1、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的特点,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
2、DB、DBA、DBMS分别表示什么;其中哪个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它属于系统软件,它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数据库的方法。
数据库在建立、使用和维护时由其统一管理、统一控制。
DBMS的职能3、概念模型最常用的是实体—联系方法有哪3种基本图素,实体间的联系可分为什么?例如:课程和学生的对应关系。
4、概念结构设计的主要工具模型是E-R模型,而E-R模型分别用什么图形表示, 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式进行的规范化处理,一般达到3NF即可,那么学生(学号,姓名,课程号,系号,系名,成绩),为消除数据冗余如何分解。
5、数据库模型(结构模型)有哪些?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实体之间关系的结构数据模型是层次模型,数据模型中用二维表结构来存储数据的是关系模型,目前关系模型数据库模型是已逐渐淘汰了网状数据库和层次数据库模型上,成为当今最为流行的商用数据库系统。
6、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哪三个。
7、通常将数据库的设计分为哪4个设计阶段,每个阶段什么设计,成果是什么;8、练习1)、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与DBMS之间有什么区别?2)、什么是关系模型的外键,它有什么作用?5)、什么是关系模型,有哪些特点?6)、试描述数据库的设计步骤?7)、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由哪些部分组成?8)、数据库系统(DBS)有哪些组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9)、DBMS的三大语言(DDL、DML、DCL)分别有哪些。
第二章1、SQL server2005数据库管理软件版本,以及支持的操作系统第三章、六章1、SQL server数据库文件中由数据文件和事务日志文件,扩展名是什么,分别存储什么样的内容,一个数据库可以包含多个事务日志文件,但只能包含一个主数据库文件。
2、SQL Server的系统数据库以及每个数据库的功能是什么,例如储存SQL Server 系统的所有临时表、临时存储过程的是哪个,保存系统配置、服务器配置等信息的是哪个。
2018年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重点
![2018年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02d1720844769eae109ed2e.png)
2018年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重点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一、识记:1)数据(Data):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指用物理符号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信息。
(P27)2)数据库(DataBase,DB):通俗的被称作存储数据的仓库。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专门用于建立和管理数据库的一套软件,介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
4)数据库系统(DBS):是指在计算机中引入数据库技术之后的系统。
2、数据管理技术发展阶段:1)人工管理阶段、2)文件系统阶段、3)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与人工管理、文件系统管理相比有如下特点:数据集成、数据共享性高、数据冗余度小、数据一致性、数据独立性高P323、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是由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构成(P34)模式:也称为概念模式或逻辑模式,它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外模式:也成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逻辑表示;内模式:也称储存模式,它是对数据库中数据物理结构和储存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形式;三级模式结构的两层映像与数据独立性:(1)外模式/模式映像(2)模式/内模式映像:定义了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与物理储存之间的对应关系(3)实现概念模式(模式)不受内模式变化影响,正是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使得数据的定义和描述可以从应用程序中分离出去,从而简化了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
(P36)四、数据库系统的运行与应用结构:目前两种,客户/服务器结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五、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三个要素组成;数据模型分类:第一类:概念层数据模型,第二类:逻辑层数据模型和物理层数据模型。
概念层数据模型:是数据抽象级别的最高层,其目的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世界建模,通常用来抽象、表示现实世界的各种事物及其联系;信息世界设计的基本概念如下:实体、属性、码或键、域、实体性、实体集、联系;概念模型表示方法:实体性(矩形表示)、属性(椭圆形表示)、联系(菱形表示)逻辑层数据模型:逻辑层是数据抽象的中间层,描述数据整体的逻辑结构。
自考互联网数据库常考知识点复习
![自考互联网数据库常考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570f24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1.png)
自考互联网数据库常考知识点复习
自考互联网数据库常考知识点复习
一、元组关系演算中删除操作的步骤
删除操作用DELETE语句实现。
步骤:
(1)用HOLD语句把要删除的元组从数据库中读到工作区间中;
(2)用DELETE语句删除该元组。
二、元组关系演算中修改操作的步骤
修改操作用UPDATE语句实现
其步骤:
(1)首先用HOLD语句将要修改的元组从数据库中读到工作空间去;
(2)然后用宿主语言修改工作空间中元组的属性;
(3)最后用UPDATE语句将修改后的'元组送回数据库。
三、元组变量的主要用途
简化关系名。
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如果关系的名字很长,使用起来就会感到不方便,这时可以设一个较短名字的元组变量来简化关系名。
操作条件中使用量词时必须用元组变量。
数据库应用重难点复习总结
![数据库应用重难点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2339aa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e.png)
数据库应用重难点复习总结《数据库应用》重难点复习(第一版)2014年末考试大纲:(此部分内容皆取自老师课件)【1】考核范围与分值比例:(1)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占30%(2)表的设计、查询、窗体、报表、宏约占30%(3)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约占10%(4)VBA及其应用约占30%【2】考核的试题类型与分值比例:(1)判断题:约占10%(20道每题0.5分,共10分)(2)选择题:约占40%(40道每题1分,共40分,包括VBA 应用)(3)填空题:约占10%(10道每题一分,共40分)(4)应用题:约占40%(包含一道SQL语句题[含多表查询]、一道VBA应用题[5分写结果+10分写程序]、一道含5个小题共10分关系数据库的运算、一道5分的操作题等)【3】部分章节范围:第二章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除法不考)第四章表的操作第五章数据库设计(5.4.2规范化基础、5.5、5.6、5.7不考察)第六章数据查询(6.5 SQL查询设计不考察)第七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创建索引的语句不要求)第八章数据库应用开发技术(菜单和工具栏不考察)第九章VBA应用(着重看实验指导书上实验八和等级考试中的VBA题目,9.3的程序调试不考察)【4】重点:实验指导书:P77关系运算-三、应用题P94.SQL语句三、应用题实验八VBA程序设计最后的二级等级考试大纲,2010年9月、2011年3月等级考试试题实验内容及每章习题补充的样题知识点陈述部分(黑体字最重要、划曲线者次之)一、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1、Data是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DB(database)是数据库,DBS (database system)是数据库系统,DBMS (database manager system)是数据库应用系统。
DBS包含DB和DBMS。
DBS还包括硬件、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
2、数据库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自考数据库及其应用复习重点
![自考数据库及其应用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a256c62804d2b160b4ec04e.png)
自考数据库及其应用复习重点第一章人类社会活动的三大要素是能源、物质和信息。
信息是现实世界各种事物的存在特征、运动形态以及不同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等诸要素在人脑中的抽象反映,进而形成概念。
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信息源于客观事物,而后通过人们加工处理再控制客观事物,从而达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
数据本质上是对信息的一种符号化表示,即用一定的符号表示信息。
符号是由人为而定,在计算机中通常使用0和1这两个符号。
信息和数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数据是信息的载体,用来载荷信息,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数据处理本质上就是信息处理。
从已知数据出发,参照相关数据,进行加工计算,产生出一些新的数据,这些新的数据又表示了新的信息,可以作为某种决策的依据,这一过程就是数据处理过程。
数据处理的任务不是计算,而是管理数据。
数据处理本质上就是信息处理。
数据的收集、整理、组织、存储、查询、维护和传送等各种*作,是数据处理的基本环节,是任何数据处理任务必有的共性部分。
数据管理大体上可分为自由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文件是*作系统管理数据的基本单位,文件可以命名,通过文件名以记录为单位存取数据,不必关心数据的存储位置。
若干记录的集合称为文件。
描述事物性质的最小数据单位是数据项。
记录是若干数据的集合,一个记录能表达一个具体事物。
在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库技术具有以下五个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减少了数据冗余、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最大区别是数据结构化。
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支持数据库运行的软硬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等部分组成。
DB是存储在磁盘等外部直接存取设备上的数据集合,是按一定的数据结构组织起来的,数据库是一个结构化的数据集合,主要是通过综合各个用户的文件,除去不必要的冗余,使之相互联系所形成的数据结构。
(结构化的、有联系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系统中的硬件是数据库赖以存在的物理设备,包括CPU、存储器和其他外部设备。
自考互联网数据库常考知识点
![自考互联网数据库常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058ad5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a.png)
自考互联网数据库常考知识点
2016年自考互联网数据库常考知识点
自考互联网数据库常考知识点复习:数据库技术在人工管理阶段的特点
1)数据不保存。
因为计算机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一般不需要将数据长期保存,只是在计算某一具体实例时将数据输入,用完就撤走,不仅对用户数据如此处理,对系统软件有时也这样。
2)数据需要由应用程序自己进行管理。
应用程序不仅要规定数据的逻辑结构,而且还要设计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法,输入输出方式等。
因此程序中存取数据的子程序随着存储的改变而改变,即数据与程序不具有对立性,这样不仅必须花费许多精力在数据的物理布置上,而且数据在存储上有一些改变,就必须修改成长。
3)这一时期基本上没有文件概念,数据的组织必须由程序员自行设计。
4)数据不共享。
一组数据对应一个程序,数据是面向应用的。
即使两个应用程序设计某些相同的数据,也必须个自定义,无法互相利用,互相参照,所以程序之间有大量冗余数据。
自考互联网数据库常考知识点复习:数据模型的要素有哪些
数据模型(Data Model)是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或者说是现实世界的数据模拟。
数据库中,用数据模型来抽象地表示现实世界的数据和信息。
数据模型三个要素:
⑴数据结构描述系统的`静态特性
⑵数据操作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⑶数据的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
自考互联网数据库常考知识点复习:数据模型应满足的要求
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要求:
一是能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
二是容易为人所理解;
三是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2016年自考互联网数据库常考知识点】。
03139数据库技术自考串讲重点汇总
![03139数据库技术自考串讲重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e96e6e3f121dd36a22d820b.png)
目录第一部分自学指导 (1)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1)第2章:关系数据模型 (1)第3章:结构化查询语言 (2)第4章:数据库设计 (3)第5章:数据库的管理 (4)第6章:网络环境的数据库体系结构 (5)第7章:数据库管理系统MS SQL Server基础知识 (5)第8章:MS SQL Server开发应用 (6)第二部分复习思考题 (8)一.选择题 (8)二.填空题 (32)三.名词解释 (37)四.简答题 (40)五.综合题 (49)第三部分参考答案 (55)一.选择题 (55)二.填空题 (56)三.名词解释 (58)四.简答题 (62)五.综合题 (69)第一部分自学指导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一.主要内容1.数据库应用系统实例分析。
2.数据库系统组成。
3.数据管理技术的进展。
4.数据模型。
5.数据抽象的级别。
二.重点1.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组成。
2.文件系统的缺点(数据依赖、数据冗余、数据异常)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数据库系统的优点。
3.数据模型的含义、概念模型和3种主要数据模型(层次、网状、关系)的原理和概念。
4.数据的抽象级别,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外部模型、物理模型的概念。
三.难点1.文件系统的缺点(数据依赖、数据冗余、数据异常)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
2.数据模型的含义、概念模型和3种主要数据模型(层次、网状、关系)的原理和概念。
3.数据的抽象级别,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外部模型、物理模型的概念。
第2章:关系数据模型一.主要内容1.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2.关系代数与关系数据的操作。
3.关系代数与数据查询。
二.重点第 1 页共76 页。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总结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3af2c2f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70.png)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总结第一章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要求、目标:本章属于基础知识,主要是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没有难点,相对的重点是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数据描述的术语,数据抽象的四个级别,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一、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1.分为四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和高级数据库阶段。
2.数据库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1)采用数据模型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2)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3)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
4)提供四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数据库的恢复、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数据的完整性、数据安全性。
5) 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3.数据库(DB):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4.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它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5.数据库系统(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它是采用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二、数据描述1. 分为三个阶段: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2. 概念设计中的术语:1)实体:客观存在,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2)实体集: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合。
3)属性:实体有很多特性,每一个特性称为属性。
4)实体标识符(关键码或键):能惟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集。
以上概念均有类型和值之分。
3. 逻辑设计中的术语:1)字段(数据项):标记实体属性的命名单位称为字段或数据项.2)记录:字段的有序集合。
3)文件:同一类记录的集合。
4)关键码:能惟一标识文件中每个记录的字段或字段集。
以上概念均有类型和值之分。
4. 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中术语的对应关系: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实体一记录属性一字段(数据项)实体集一文件实体标识符一关键码5. 实体之间联系的元数:与一个联系有关的实体集个数。
数据库上机难点汇总
![数据库上机难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6ba684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e.png)
数据库上机难点汇总数据库上机是数据库课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上机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然而,许多学生在进行数据库上机时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难点。
下面我将对一些常见的数据库上机难点进行汇总,并对其进行拓展。
1. 数据库环境配置: 数据库环境配置是进行数据库上机的第一步,但由于数据库软件版本的不同以及操作系统的差异,很容易出现配置问题。
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是要对数据库软件的安装和配置过程有所了解,同时要查找并参考相关的安装指南和教程。
此外,可以在课程或实验室的群组中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配置问题。
2. 数据库设计: 在进行数据库上机时,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需求进行数据库设计,包括创建表、定义字段和设置约束等。
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也是一个较难的环节。
要解决这个难点,学生需要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理解各个表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
可以多进行一些实际案例的练习,积累数据库设计的经验。
3. SQL语句编写: SQL语句是进行数据库操作的基础,包括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等。
但是,SQL语句的编写需要掌握一定的语法和规则,对一些复杂的查询和操作可能存在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熟悉不同类型的SQL语句,掌握常用的查询语句和操作语句,并了解一些高级的查询和优化技巧。
同时,可以利用在线SQL教程或练习平台进行练习和测试,提高SQL语句的编写能力。
4. 数据库调试和错误处理: 在进行数据库上机实验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错误和异常情况,如表结构错误、数据类型不匹配、主键或外键约束问题等。
这时,学生需要学会查找和排查错误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调试和修复措施。
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是要熟悉数据库管理工具的使用,如MySQL Workbench、Navicat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数据库的调试和错误处理。
总的来说,数据库上机难点主要包括数据库环境配置、数据库设计、SQL语句编写和数据库调试等方面。
计算机专升本难点知识点梳理
![计算机专升本难点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7ba412f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8.png)
计算机专升本难点知识点梳理在计算机专升本考试中,有一些知识点常常成为考生们的难点。
这些难点不仅考察了考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还对考生的思维逻辑和解题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本文将梳理计算机专升本考试中的一些难点知识点,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数据库1. 关系数据库的范式关系数据库的范式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根据规范化的要求,我们需要将数据分解成逻辑完整、最小冗余的关系模式。
在专升本考试中,经常考察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的定义和应用。
2. SQL语句的优化SQL语句的优化是数据库性能提升的重要手段,考生需要了解如何对查询语句进行优化,包括使用索引、避免全表扫描、合理设计查询条件等。
二、操作系统1. 进程与线程的区别进程是程序的执行实例,而线程是进程内的一个独立执行单元。
在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进程与线程的概念、特点以及优缺点的比较。
2. 内存管理内存管理是操作系统的核心任务之一,包括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内存回收等方面。
考生需要了解各种内存管理算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例如最先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等。
三、数据结构与算法1. 栈和队列的应用栈和队列是数据结构中常用的两种存储结构,考生需要熟悉它们的基本概念、操作以及应用场景,例如使用栈实现逆波兰表达式的计算。
2. 哈希表哈希表是一种高效的数据结构,能够快速进行插入、删除、查找操作。
考生需要了解哈希表的原理、冲突解决方法以及应用场景。
四、网络与通信1. TCP/IP协议族TCP/IP协议族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由多个协议组成。
考生需要了解各个协议的功能、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 网络安全与防火墙网络安全是当前互联网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考生需要了解网络攻击的类型和防范措施,以及防火墙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五、程序设计语言1. 面向对象编程面向对象编程是目前主流的编程范式,考生需要了解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特点、实现机制,以及面向对象设计原则的应用。
2. C/C++语言的指针指针是C/C++语言中的特殊数据类型,具有重要的作用。
数据库管理与实践专升本重点解析
![数据库管理与实践专升本重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36273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6.png)
数据库管理与实践专升本重点解析数据库管理与实践是专升本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它涉及到数据库设计、数据存储、数据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数据库管理与实践专升本的重点解析,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考试的答题能力。
本文将从数据库设计、数据存储和数据操作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管理与实践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数据库的性能和效率。
在数据库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数据库范式数据库范式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原则,可以有效地减少数据冗余和数据异常。
在数据库设计中,我们需要了解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等基本概念,并且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范式转换。
2. 实体关系图实体关系图是数据库设计中常用的工具,它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实体之间的关系。
在数据库设计中,我们需要学会使用实体关系图,并且能够对其进行解读和分析。
3. 数据库索引数据库索引对于提高数据库查询的效率非常重要。
在数据库设计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索引(如B树索引、哈希索引等),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应该使用索引。
二、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数据库管理与实践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数据的物理存储和数据的安全性。
1. 数据库存储结构数据库存储结构是数据库中数据物理存储的方式。
在数据库管理与实践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如堆文件、顺序文件、哈希文件等,并且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存储结构。
2.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是保证数据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在数据库管理与实践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备份和恢复策略,如完全备份、增量备份等,并且需要能够实际操作进行备份和恢复。
三、数据操作数据操作是数据库管理与实践中的核心内容,它包括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1. SQL语句SQL语句是进行数据操作的重要工具。
在数据库管理与实践中,我们需要掌握基本的SQL语句,如SELECT、INSERT、UPDATE和DELETE等,并且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编写复杂的SQL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数据库技术》课程自学辅导材料●配套教材:《数据库技术》●主编:罗晓沛●出版社:华中理工大学●版次: 2000年版●适应层次:本科内部使用2012年9月目录第一部分自学指导 (1)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1)第2章:关系数据模型 (1)第3章:结构化查询语言 (2)第4章:数据库设计 (3)第5章:数据库的管理 (4)第6章:网络环境的数据库体系结构 (5)第7章:数据库管理系统MS SQL Server基础知识 (5)第8章:MS SQL Server开发应用 (6)第二部分复习思考题 (8)一.选择题 (8)二.填空题 (32)三.名词解释 (37)四.简答题 (39)五.综合题 (41)第三部分参考答案 (47)一.选择题 (47)二.填空题 (48)三.名词解释 (50)四.简答题 (54)五.综合题 (61)第一部分自学指导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一.主要内容1.数据库应用系统实例分析。
2.数据库系统组成。
3.数据管理技术的进展。
4.数据模型。
5.数据抽象的级别。
二.重点1.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组成。
2.文件系统的缺点(数据依赖、数据冗余、数据异常)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数据库系统的优点。
3.数据模型的含义、概念模型和3种主要数据模型(层次、网状、关系)的原理和概念。
4.数据的抽象级别,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外部模型、物理模型的概念。
三.难点1.文件系统的缺点(数据依赖、数据冗余、数据异常)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
2.数据模型的含义、概念模型和3种主要数据模型(层次、网状、关系)的原理和概念。
3.数据的抽象级别,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外部模型、物理模型的概念。
第2章:关系数据模型一.主要内容1.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2.关系代数与关系数据的操作。
3.关系代数与数据查询。
二.重点1.关系、实体、实体集、属性、联系、表、关键字等概念。
2.主码和外码,以及表与表之间的联系的实现方式。
3.关系完整规则(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途。
4.数据字典。
5.索引的概念。
6.关系代数的并、交、差、乘、选择、投影、连接运算。
7.用关系代数表示数据查询。
三.难点1.关键字。
2.主码和外码,以及表与表之间的联系的实现方式。
3.关系完整规则(域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途。
4.数据字典。
5.索引的概念。
6.关系代数的并、交、差、乘、选择、投影、连接运算。
第3章:结构化查询语言一.主要内容1.SQL概述。
2.数据定义命令。
3.基本的数据管理。
4.简单查询。
5.复杂的数据管理。
6.复杂查询与SQL的函数。
二.重点1.SQL语言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特点。
2.建立数据库、建立表结构、完整性规则定义。
3.数据管理命令:INSERT、DELETE、UPDATE、SELECT、COMMIT和ROLLBACK、ALTER、DROP命令。
4.拷贝表的方法。
5.简单的数据查询:用SELECT命令实现选择与投影操作。
6.复杂查询与SQL的函数:ORDER BY排序子句、消除重复、SQL的数值函数和查询嵌套、GROUP BY分组子句、CREATE VIEW视图定义命令、CREA TE INDEX建立索引、多表连接操作。
三.难点1.完整性规则定义。
2.数据管理命令:INSERT、DELETE、UPDATE、SELECT、COMMIT和ROLLBACK、ALTER、DROP命令。
3.SELECT命令实现选择与投影操作。
4.复杂查询与SQL的函数:ORDER BY排序子句、消除重复、SQL的数值函数和查询嵌套、GROUP BY分组子句、CREATE VIEW视图定义命令、CREA TE INDEX建立索引、多表连接操作。
第4章:数据库设计一.主要内容1.数据库设计概述。
2.实体—联系(E-R)模型。
3.将E-R模型转换成关系数据库。
4.E-R模型设计实例。
二.重点1.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步骤。
2.实体-联系(E-R)模型的基本概念:实体、属性、联系及联系的类型。
3.弱实体、递归实体、复合实体、超类与子类。
4.将E-R模型转换成关系数据库: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弱实体的转换方法。
5.数据结构图。
6.数据库、表和关系完整性的定义。
7.教学数据库设计实例分析:概念模型(E-R)设计、转换成关系数据库。
8.工程数据库设计实例分析:概念模型(E-R)设计、转换成关系数据库。
三.难点1.弱实体、递归实体、复合实体、超类与子类。
2.将E-R模型转换成关系数据库: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弱实体的转换方法。
3.数据结构图。
4.数据库、表和关系完整性的定义。
第5章:数据库的管理一.主要内容1.DBA的管理职责。
2.数据库管理的重要工具。
3.数据库的安全性。
4.事务处理。
5.并发处理与并发控制。
6.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7.数据完整性控制。
二.重点1.数据库安全性的概念和基本方法。
2.SQL语言实现数据库安全性控制方法:定义视图、访问权限控制。
3.事务处理:事务的概念和事务的性质。
4.SQL的事务管理:事务提交(COMMIT)、事务回滚(ROLLBACK)。
5.并发处理和并发控制:封锁的原理、封锁的类型(共享锁和排它锁)、产生死锁的原因和解决死锁的3种对策。
6.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数据备份与数据转储的概念、数据库恢复的基本方法。
7.数据库完整性的控制:数据库完整性的概念、定义关系完整性规则、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
三.难点1.数据库安全性的基本方法。
2.定义视图、访问权限控制。
3.事务提交(COMMIT)、事务回滚(ROLLBACK)。
4.封锁的原理、封锁的类型(共享锁和排它锁)。
5.产生死锁的原因和解决死锁的3种对策。
6.数据转储的概念、数据库恢复的基本方法。
第6章:网络环境的数据库体系结构一.主要内容1.客户机/服务器系统。
2.分布式服务器系统。
3.开放式数据库的互连技术——ODBC。
二.重点1.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的体系结构。
2.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的工作模式。
3.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结构的组成。
4.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5.开放式数据库的互连技术——ODBC。
三.难点1.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的体系结构。
2.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的工作模式。
3.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4.ODBC。
第7章:数据库管理系统MS SQL Server基础知识一.主要内容1.MS SQL Server的历史与发展。
2.MS SQL Server的安装与设置。
3.MS SQL Server的图形化工具。
4.系统管理。
5.数据库与设备。
6.MS SQL Server的表。
7.常用开发工具。
二.重点1.MS SQL Server的历史与发展。
2.常用MS SQL Server的图形化工具的功能及界面。
3.系统管理:SQL企业级管理器、分布式管理对象DMO 、SQL执行器。
4.MS SQL Server数据库和设备。
5.数据类型。
6.常用开发工具。
三.难点1.常用MS SQL Server的图形化工具的功能及界面。
2.系统管理:SQL企业级管理器、分布式管理对象DMO 、SQL执行器。
3.MS SQL Server数据库和设备。
第8章:MS SQL Server开发应用一.主要内容1.实例及其分析。
2.利用MS SQL Server建立应用系统。
3.使用工具开发应用系统。
4.高级应用技术。
二.重点1.MS SQL Server的术语,数据库系统应用过程中的角色及其相应职责。
2.用MS SQL Server创建数据库,建立表、视图、索引及关键字(主码、外码)。
3.数据操作(插入、删除、修改、备份等)与数据查询。
4.触发器、存储过程。
三.难点1.用MS SQL Server创建数据库、建立表、视图、索引及关键字(主码、外码)。
2.数据操作(插入、删除、修改、备份等)与数据查询。
3.触发器。
4.存储过程。
第二部分复习思考题一.选择题:1.下列数据模型中,独立于DBMS软件和硬件设备的是( )A.概念模型B.外部模型C.逻辑模型D.物理模型2.数据字典中存放的是( )A.数据与数据的来源B.数据的结构C.数据与数据的结构D.数据的来源3.E.F.Codd提出了数据库的( )A.层次模型B.网络模型C.关系模型D.面向对象模型4.某商场的售货员分为多个组,每组中有一个售货员作为组长,则组长与组内其他售货员之间的联系是( )A.直接联系B.二元联系C.复合联系D.递归联系5.以下关于关系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关系中任意两行的值不能完全相同B.关系中任意两列的值不能完全相同C.关系中任意两行可以交换顺序D.关系中任意两列可以交换顺序6.已知关系R(X,Y)和S(X,Z),它们的主码分别是X和Y,则R S的主码是( )A.XB.YC.X或YD.XY7.已知关系R(A,B)和S(A,B),则以下关系代数表达式中错误的是( )A.R∩S=S-(S-R)B.R-S=R-(R∩S)C.R∪S=R∪(S-R)D.R∩S=R-(S-R)8.下列没有保存在事务日志中的是( )A.所有读取数据库的操作B.数据更新前的值C.数据更新后的值D.事务开始与终止的信息9.在ODBC体系结构中,连接数据库驱动程序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桥梁是( )A.数据源B.数据库C.用户D.数据库服务器10.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有关系:学生(学号,姓名,性别,班级),将其划分为(学号,姓名,性别)和(学号,班级)两个子集,这样的数据划分方式称为( )A.水平分片B.垂直分片C.导出分片D.混合分片11.如果想找出在关系R的A属性上不为空的那些元组,则选择子句应该为( )A.WHERE A!=NULLB.WHERE A <>NULLC.WHERE A IS NOT NULLD.WHERE A NOT IS NULL12.以下关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各个场地必须具有相同的分布模式B.各个场地必须具有相同的DDBMSC.各个场地既支持局部应用,又支持全局应用D.各个场地不应有数据冗余13.在MS SQL Server中能够授权语句许可的角色有( )A.SA和DBOB.SA和DBOOC.DBO和DBOOD.SA,DBO和DBOO14.在MS SQL Server中,如果要使新建的数据库继承某些缺省设置,那么这些设置信息应存放在( )A.tempdb数据库中B.master数据库中C.msdb数据库中D.model数据库中15.在SQL Server中,能够键入SQL命令获得数据库查询结果的图形化工具是( )A.ISLQ_w和SQL客户机端配置器B.SQL客户机端配置器和SQL服务管理器C.SQL服务管理器和SQL企业管理器D.ISQL_w 和SQL 企业管理器16.已知关系R(A,B)和S(B ,C),在下面列出的SQL 语句中,实现了关系代数表达式R S 运算的是( )A.SELECT*FROM R,S WHERE R.B=S.BB.SELECT A,B,C FROM R,S WHERE R.B=S.BC.SELECT A,R.B,C FROM R,S WHERE R.B=S.BD.SELECT A,R.B,S.B,C FROM R,S WHERE R.B=S.B17.已知关系:学生(学号,姓名,年龄),假定在年龄属性上建有索引,则该索引有利于加快执行查询语句( )A.SELECT*FROM 学生ORDER BY 姓名B.SELECT*FROM 学生ORDER BY 年龄C.SELECT*FROM 学生WHERE 年龄<>30D.SELECT*FROM 学生WHERE 姓名LIKE ′张%′18.已知关系R(A ,B)和S(A ,C),其中A 既是R 的主码,又是S 参照R 的外码,并且A 不取空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