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在植物病害生防中的(精选)
生防细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通 讯 作 者 mi a n c a i c h e n @1 6 3 . c o n r
摘
要
生防细菌 资源极 为丰富, 因其具有对环境友好 的优 点使之 成为植物病 害防控技术研究 的热点 。本文阐
述 了植物 内生细菌和根际细菌 的筛选 、 鉴定和活 性测 定技术 , 介绍 了芽孢杆 菌、 假 单胞菌和其它生 防细菌的应用 概况和作用机理 , 论述 了生防细 菌制剂商 业化生产 与大 田应用可 能遇到 的问题 , 提 出生 防细菌的基 因改造和制
基 因组 学 与 应 用 生 物 学 , 2 0 1 3年 , 第3 2 卷, 第 4期 , 第 5 3 3 — 5 3 9页
Ge n o mi c s a n d Ap p l i e d Bi o l o g y , 2 01 3 , Vo 1 . 3 2 , No . 4 , 5 3 3 — 5 3 9
评 述 与 展 望
Re v i e w a n d Pr o g r e s s
生防细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严 婉荣 0 赵廷昌z 肖彤 斌 肖敏 - 赵 志祥 陈绵 才
1 海南 省农业 科学 院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海南省植物病虫害防控重点实验室, 海 口, 5 7 1 1 0 ;2中国农业科 学院植物 保护研究所, 植物 病虫 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 室, 北京, 1 0 0 1 9 3
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常见的植物保护中的生物防治剂。
它具有很多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能够广泛应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中。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并探讨其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植物表面以及水体中。
它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形态呈杆状,菌株数量庞大,种群稳定。
枯草芽孢杆菌具有多种抗逆性,适应性强。
它能在广泛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生存和繁殖,耐受低温和高温,并且能耐受许多化学物质的作用。
这使得它能够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环境条件下应用于植物保护工作。
枯草芽孢杆菌具有广谱的抗病能力。
它通过产生一系列的抗生素和抗菌化合物,能有效地抑制和杀死多种植物病原菌,例如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
此外,枯草芽孢杆菌还能够通过竞争和侵占作用,在植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他有害微生物的入侵。
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它是一种益生菌,对植物无害,对环境友好,不会对农田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枯草芽孢杆菌还具有生物肥料的功能,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在植物保护中,枯草芽孢杆菌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防治中。
其主要应用包括:1. 作为生物杀菌剂的应用:枯草芽孢杆菌能够产生多种抗菌物质,具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活性。
因此,它可以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通过根系喷施、叶面喷洒等方式,抑制和杀死一些常见的植物病原菌,防治根腐病、叶斑病等病害。
2. 作为生物肥料的应用: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作用。
它能够产生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和酶类,提高植物的营养吸收能力和抗逆能力。
因此,它可以在播种前、移栽、追肥等阶段,通过土壤施用、根际喷洒等方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作为土壤修复剂的应用:枯草芽孢杆菌具有强大的生化降解能力,能够分解和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改善土壤质量。
因此,它可以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和治理工作,例如农田退化改造、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等。
生防菌防治植物病害——生防菌的种类
生防菌的种类前言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保障食品安全,我国农业农村部将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和农药使用量负增长,为实现这一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发现更为高效的农药,减少亩用量;二是使用更为科学的施药手段,提高农药利用率;三是科学正确的田间管理,减少病虫害发生;四是使用生物防治的手段代替传统农药。
前三种方式是人们十分熟知并研究较多的领域,第四种方法目前取得的成就较少,但它是十分有效的农药减量增效途径,是未来农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生物防治中的生防菌。
生防菌的概念在自然界中,植物与其生长环境中的微生物关系密切,植物的生理活动影响着其体内及周围微生物的分布,而这些微生物也可以通过生命活动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共生、寄生、竞争、偏生等关系。
而使用生防菌防治植物病害就利用了植物与微生物及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用一种或多种有益微生物即生防菌来降低病原微生物数量或降低病原微生物致病活性,从而达到减少植物病害发生和促进植物健康生长的目的。
生防菌防治植物病害因绿色安全、不易产生抗性、选择性强等特点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至今已经分离筛选到许多对各种植物病害具有不同程度防治效果的各类生防菌,其中一些己经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
生防菌的种类随着研究者对生物防治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被发现,而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生防细菌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链霉菌、巴氏杆菌和促进植物生长菌等,生防真菌主要有木霉、盾壳霉、毛壳菌、青霉菌、厚壁孢子轮枝菌及菌根真菌等。
1、芽孢杆菌属枯草芽孢杆菌是人类发现最早的细菌之一,是芽孢杆菌科的模式生物。
枯草芽孢杆菌作为生防菌的研究也有较长的历史,迄今为止在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中国等地均有相应的产品问世。
如我国的百抗、麦丰宁、亚宝等。
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防机制主要为竞争和产生抗生素拮抗,枯草芽孢杆菌与一些植物病原菌具有相同的生态位点,可通过竞争生态位点起到生防作用;同时枯草芽孢杆菌可产生多种有抑菌活性的代谢产物如枯草菌素、伊枯草菌素等,可抑制或杀死病原菌。
生防菌对植物真菌病害作用整理
生防菌对植物真菌病害的作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目录摘要 (3)1植物真菌病害 (3)2生防菌的种类及生防机制 (3)2.1 生防菌的种类 (3)2.2 生防菌的生防机制 (4)2.2.1 竞争作用 (4)2.2.2 拮抗作用 (5)2.2.3 诱导抗性作用 (5)2.2.4 促生作用 (6)3 生防菌的筛选与鉴定 (7)3.1 拮抗芽孢杆菌的分离 (7)3.2 芽孢杆菌的分类鉴定 (7)参考文献: (8)生防菌对植物真菌病害的作用摘要:真菌病害是造成作物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作物病害的80%由病原真菌引起,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其进行生物防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可用于生物防治的微生物有真菌、细菌、放线菌、病原菌弱致病菌等。
生防菌的生防机制各不相同,主要有竞争作用、拮抗作用、诱导作物抗性和促进作物生长,间接提高作物抗性等作用,许多生防微生物还可通过几种不同机制之间的联合来发挥功能。
本文还对生防菌的分离与分类鉴定进行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真菌病害,生物防治,生防机制,木霉菌,芽孢杆菌,放线菌1植物真菌病害植物病害一直是农作物优质高产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据估计, 全球主要农作物的平均损失约占总产量的10 %~15 %, 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
在植物病害中,70 %~80 %的病害是病原真菌侵染所引致的。
植物真菌病害不仅直接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与品质降低, 而且部分病原真菌在侵染农作物过程中, 可分泌产生多种对人畜有害的毒素与代谢物, 对农产品的安全性构成极大威胁。
此外, 重大农作物真菌病害的控制往往依赖化学防治, 杀菌剂的使用不仅增大生产成本, 而且其反复施用不可避免地带来环境污染与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1]。
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开发可替代传统化学药剂控制植物病害的新方法。
其中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进行生物防治,被公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选择。
2生防菌的种类及生防机制2.1 生防菌的种类生防菌的种类繁多,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有真菌、细菌、放线菌、病毒等。
细菌性病害的生物防治
CHAPTER 02
生物防治的基本概念
生物防治的定义
01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或 其代谢产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病 原菌,以实现防治病害的目的。
02
生物防治是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 的重要手段,具有安全、环保、 可持续等优点。
生物防治的原理
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
通过引入对有害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和繁殖。
应用方式
通过发酵工程等方法大量生产微生物 代谢产物,并将其应用于防治细菌性 病害的实践中。
包括抗生素、细菌素、酶抑制剂和抗 菌肽等。
利用植物提取物防治
植物提取物
01
指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的化合
物。
常见植物提取物
02
包括黄酮类、酚酸类、萜类和生物碱等化合物。
应用方式
03
将植物提取物应用于植物表面保护或作为农药的辅助剂,以提
提高生物防治的应用效果
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集成和优化 ,提高生物防治的应用效果。
开展生物防治技术的示范推广, 促进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
的广泛应用。
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培训和宣传 ,提高农民对生物防治的认识和
应用水平。
THANKS
[ 感谢观看 ]
抗菌肽对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抗菌肽是微生物代谢产生的一种小分子肽,能够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降低葡萄球菌对人体的危 害。
酶抑制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酶抑制剂能够抑制病原菌生长所需的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植物提取物的应用实例
茶多酚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一种抗氧化物质,能够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和繁殖,降 低食物中毒的风险。
植物内生菌的生物防治应用
植物内生菌的生物防治应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植物病害防治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
而其中,植物内生菌的生物防治应用更是备受期待。
植物内生菌是生态系统中常见的一类微生物,其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和多样化的防治机制。
本文将从植物内生菌的分类与作用机制、生物防治实践及应用前景等几个方面,探讨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植物内生菌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植物内生菌主要包括根内菌根真菌、茎内细菌和茎内真菌等。
这些内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
内生菌通过与植物共生,能够释放出种种有益物质,如生长激素和抗生物质等,促进植物生长,并抵抗外来病原体。
例如,根内菌根真菌能够通过形成菌根,增加植物的吸收表面积,提供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提高植物的抵抗力。
而茎内细菌则可以分泌抗菌物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降低植物感染的风险。
在这些共生关系中,植物和内生菌之间形成了微生态系统,相互依存、共同进化。
其次,植物内生菌在生物防治实践中的应用。
植物内生菌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防治策略,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生态修复领域。
在农业生产中,病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利用植物内生菌进行生物防治,可以减少或替代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降低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风险。
同时,植物内生菌还能发挥生物肥料的作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活性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在生态修复领域,植物内生菌的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油污染土壤的修复过程中,植物内生菌可利用植物的根系作为吸附剂,吸附和分解有害物质,加速油污染物的降解过程。
最后,植物内生菌在生物防治领域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重视,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植物病害防治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而植物内生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控制因子,其在农业生产和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前景更是不可估量。
生防菌对植物真菌病害的作用
生防菌对植物真菌病害的作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目录摘要 (3)1 植物真菌病害 (3)2 生防菌的种类及生防机制 (3)2.1 生防菌的种类 (3)2.2 生防菌的生防机制 (4)2.2.1 竞争作用 (4)2.2.2 拮抗作用 (5)2.2.3 诱导抗性作用 (5)2.2.4 促生作用 (6)3 生防菌的筛选与鉴定 (7)3.1 拮抗芽孢杆菌的分离 (7)3.2 芽孢杆菌的分类鉴定 (7)参考文献: (8)生防菌对植物真菌病害的作用摘要:真菌病害是造成作物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作物病害的80%由病原真菌引起,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其进行生物防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可用于生物防治的微生物有真菌、细菌、放线菌、病原菌弱致病菌等。
生防菌的生防机制各不相同,主要有竞争作用、拮抗作用、诱导作物抗性和促进作物生长,间接提高作物抗性等作用,许多生防微生物还可通过几种不同机制之间的联合来发挥功能。
本文还对生防菌的分离与分类鉴定进行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真菌病害,生物防治,生防机制,木霉菌,芽孢杆菌,放线菌1 植物真菌病害植物病害一直是农作物优质高产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据估计, 全球主要农作物的平均损失约占总产量的10 %~15 %, 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
在植物病害中,70 %~80 %的病害是病原真菌侵染所引致的。
植物真菌病害不仅直接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与品质降低, 而且部分病原真菌在侵染农作物过程中, 可分泌产生多种对人畜有害的毒素与代谢物, 对农产品的安全性构成极大威胁。
此外, 重大农作物真菌病害的控制往往依赖化学防治, 杀菌剂的使用不仅增大生产成本, 而且其反复施用不可避免地带来环境污染与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1]。
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开发可替代传统化学药剂控制植物病害的新方法。
其中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进行生物防治,被公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选择。
2 生防菌的种类及生防机制2.1 生防菌的种类生防菌的种类繁多,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有真菌、细菌、放线菌、病毒等。
粘细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生物技术进展2016年㊀第6卷㊀第4期㊀229~234CurrentBiotechnology㊀ISSN2095 ̄2341进展评述Reviews㊀收稿日期:2016 ̄04 ̄21ꎻ接受日期:2016 ̄05 ̄20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0009ꎻ31470141)ꎻ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12B050700009)ꎻ广东省科学院青年科学研究基金(qnjj201505)资助ꎮ㊀作者简介:代京莎ꎬ硕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微生物学研究ꎮE ̄mail:daijs@gdim.cnꎮ∗通信作者:朱红惠ꎬ研究员ꎬ主要从事微生物资源环境研究ꎮE ̄mail:zhuhh@gdim.cn粘细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代京莎ꎬ㊀李安章ꎬ㊀朱红惠∗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ꎬ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ꎻ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ꎻ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ꎬ广州510070摘㊀要:粘细菌是重要的微生物捕食者ꎬ具有多重生防机制ꎬ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ꎮ然而ꎬ目前对粘细菌生物防治作用效果及机制的研究不多ꎬ国内尚无相关报道ꎮ为引起国内研究者对粘细菌生物防治作用研究的重视ꎬ分析了粘细菌的生物防治机制ꎬ综述了粘细菌在防治植物病害方面的研究进展ꎬ并讨论了目前粘细菌生物防治作用研究中的一些瓶颈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ꎬ以期为粘细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ꎮ关键词:粘细菌ꎻ生物防治ꎻ植物病害DOI:10.3969/j.issn.2095 ̄2341.2016.04.01TheFunctionofMyxobacteriainBiologicalControlofPlantDiseaseDAIJing ̄shaꎬLIAn ̄zhangꎬZHUHong ̄hui∗StateKeyLaboratoryofAppliedMicrobiologySouthernChinaꎻGuangdong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MicrobialCultureCollectionandApplicationꎻGuangdongOpenLaboratoryofAppliedMicrobiologyꎬGuangdongInstituteofMicrobiologyꎬGuangzhou510070ꎬChinaAbstract:Myxobacteriaꎬwhichareimportantmicropredatorsꎬpossessmultiplemechanismsandimportantapplicationpotentialsinbiologicalcontrolofplantdiseases.HoweverꎬonlyfewstudiesinthisfieldhavebeenreportedꎬandthereisnorelatedresearchwasperformedorpublishedinChina.Inordertoarousetheresearchattentionofresearchersinbiocontrolfunctionofmyxobacteriaꎬthispaperreviewedthebiocontrolmechanismsofmyxobacteriaꎬandtheresearchprogressofmyxobacteriainbiologicalcontrolofplantdiseases.Inadditionꎬsomecurrentlimitationsandfuturedirectionsabouttheresearchofbiocontrolfunctionofmyxobacteriawerealsodiscussedꎬwhichwasexpectedtoprovidereferenceformyxobacteriaapplicationinplantdiseasecontrol.Keywords:myxobacteriaꎻbiologicalcontrolꎻplantdisease㊀㊀植物病害危害农业生产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ꎬ其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ꎮ目前各种防治方法都有其局限:化学农药对环境不友好ꎬ且易诱发抗药性ꎻ农业措施费工费时ꎻ抗病育种工作难度大ꎬ性状不稳定ꎻ生物防治技术虽然见效较慢ꎬ但是因其具有不污染环境㊁对人和其他生物安全性好㊁防治作用持久㊁无残留㊁对病害的杀伤特异性强㊁易于同其他防治措施协调配合㊁节约能源等优点ꎬ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ꎮ当今世界ꎬ人们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ꎬ对无公害产品需求不断提高ꎬ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物防治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和重要方向ꎮ对于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ꎬ分离和应用拮抗菌来进行生物防治的策略形成较早ꎬ因而该领域的研究最为活跃ꎬ也最具现实意义ꎮ迄今为止ꎬ研究者已筛选到大量具有抑制植物病原菌效果的拮抗菌株ꎬ包括芽孢杆菌㊁链霉菌㊁假单胞杆菌㊁类芽孢杆菌和木霉菌等[1]ꎮ这些菌株的主要生防机制是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拮抗病原菌的抗生素类物质㊁毒素㊁细菌素㊁蛋白质类抗菌物质. All Rights Reserved.等ꎬ达到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效果[2]ꎮ由于次级代谢产物的产生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ꎬ这类拮抗菌株在田间施用时往往面临防效不稳定㊁持久性差等问题ꎮ实际上ꎬ在虫害或动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中ꎬ利用天敌和捕食关系是主要的生防机制和研究方向ꎬ目前已报道了大量成功案例[3ꎬ4]ꎮ微生物中也存在一些捕食者(micropredator)ꎬ如Lysobacter㊁Bdellovibrio㊁Bacteriovorax㊁Daptobacter㊁Bacteroidetes和Myxococcales(粘细菌目)等ꎮ近年来ꎬ微生物捕食者及其捕食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ꎮ学界认为ꎬ上述微生物捕食者都是有潜力的生防菌[5~8]ꎮ但是ꎬ目前对微生物捕食者在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潜力研究并不多ꎮ粘细菌(myxobacteria)可滑行运动ꎬ具有复杂的多细胞形态发生过程㊁独特的细胞间信号传递系统㊁显著的社会性行为特征ꎬ被认为是高等的原核生物和重要的模式生物[9ꎬ10]ꎮ此外ꎬ粘细菌还是重要的药源微生物类群ꎬ能够产生多种多样的次级代谢产物ꎬ在药物开发方面具有重要价值ꎮ近来ꎬ人们逐渐认识到ꎬ相比单纯的微生物捕食者如Bdellovibrio或Bacteriovoraxꎬ粘细菌在生物防治方面具有更大优势ꎬ因为粘细菌具有多重生防机制[7]ꎮ本文综述了粘细菌在防治植物病害方面的研究进展ꎬ以期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研究提供参考ꎮ1㊀粘细菌生防机制研究1.1㊀粘细菌是微生物中的捕食者根据 食性 ꎬ粘细菌可分为两大类群ꎬ分别为溶细菌类群(bacteriolyticgroupꎬ含25个属)和溶纤维素类群(cellulolyticgroupꎬ含2个属)ꎮ大多数粘细菌(溶细菌类群)能通过独特的狼群式群体行为(wolf ̄pack)和滑行运动来主动捕食其他活的微生物ꎬ包括细菌㊁真菌㊁酵母和藻类等[11]ꎬ用来满足自身的营养需求ꎮ而溶纤维素类群的粘细菌能够高效降解纤维素ꎬ也可以降解死的菌体(但不能裂解活细菌)ꎮ研究表明ꎬ粘细菌捕食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分泌大量胞外裂解酶如细胞壁裂解酶㊁核酸酶㊁淀粉酶㊁纤维素酶㊁几丁质酶㊁果胶酶㊁脂酶㊁蛋白酶和多糖酶等来裂解其他微生物的细胞ꎬ并以裂解产生的小分子物质来满足自身的营养需求[12ꎬ13]ꎮ粘细菌的捕食范围相当广泛ꎬ其对被捕食菌的偏爱性一般体现在很大的分类单位如门和纲的层次ꎬ无视同一种细菌的生理分化ꎬ具有重要的生物防治意义ꎬ有可能解决某些病原菌菌系差异大等防治难题[14]ꎮ1.2㊀粘细菌次级代谢产物丰富粘细菌能产生丰富多样㊁结构新颖的次级代谢产物ꎬ在药物开发㊁生物农药和生态治理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15ꎬ16]ꎮ粘细菌已跃居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之前ꎬ成为原核生物中仅次于放线菌的第二大抗生素产生菌ꎬ目前已从粘细菌中发现了100余种全新结构的次级代谢产物和600多种新的结构衍生物[15ꎬ17]ꎮ这些化合物中ꎬ有些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较强ꎬ在农用抗生素产品方面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16]ꎮ研究认为ꎬ能够产生抗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的微生物都是极具开发潜力的生物防治因子ꎬ如芽孢杆菌㊁链霉菌和假单胞杆菌等ꎮ最近发现ꎬ粘细菌分泌的天然活性产物往往作为捕食工具或武器参与其捕食过程[18]ꎮ1.3㊀粘细菌抗逆性强粘细菌具有营养细胞和粘孢子(myxospore)两种形态ꎬ在环境条件恶劣时ꎬ可以形成抗逆性很强的粘孢子ꎬ抵抗营养缺乏㊁酸碱㊁干燥㊁寒冷㊁炎热和辐射等外部环境ꎬ这使得粘细菌可以在很多极端环境中长期生存[19]ꎮ研究表明ꎬ粘孢子可以在干旱㊁炎热等严峻环境中存活10~20年[20]ꎮ在条件适宜时ꎬ这些粘孢子会快速萌发成营养细胞ꎮ目前ꎬ研究者从南北极㊁垂直极(高峰和海底)㊁火山口㊁温泉㊁金属矿床㊁盐湖㊁重度盐碱土㊁高硫矿区等严苛环境中都分离到了粘细菌ꎮ另一方面ꎬ粘细菌偏爱土壤㊁朽木㊁树皮㊁食草哺乳动物的粪便以及腐烂的地衣等基质ꎬ在这些环境中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竞争力ꎮ粘细菌是土壤中广泛分布的土著菌ꎬ多样性和丰度都很高ꎬ占土壤中细菌数量的0.4%~4.5%[21ꎬ22]ꎮ大量研究表明ꎬ是否具有优良的竞争力和定殖力是生防菌能否长期稳定地发挥生防效果的关键[23ꎬ24]ꎮ因此ꎬ粘细菌强大的定殖能力和抗逆性对生物防治具有巨大优势ꎮ032生物技术进展CurrentBio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1.4㊀粘细菌能够控制土壤中其他菌群的数量ꎬ维持土壤微生态平衡研究表明ꎬ粘细菌存在于各种生境中ꎬ影响着周围其他细菌的菌落特征[21]ꎮ作为微生物捕食者ꎬ粘细菌像动物食物链中的捕食者一样ꎬ能随着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而动态变化[25]ꎮ当土壤中某种微生物数量激增时ꎬ粘细菌数量也会随之增加ꎬ并对其进行捕食ꎻ当猎物减少时ꎬ大部分粘细菌会形成粘孢子进入休眠[26]ꎮ这些休眠的粘孢子在土壤中长期存在ꎬ当被捕食菌数量重新增长或补充其他营养物质时ꎬ它们又可以萌发[8]ꎮ因此ꎬ粘细菌可以调控病区土壤中失衡的微生物群落结构ꎬ动态地控制病原菌数量ꎬ改善土壤微生态平衡ꎬ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27]ꎮ然而ꎬ粘细菌在生态学上的作用和意义ꎬ目前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ꎮ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是动态平衡的ꎮ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ꎬ病原菌数量激增ꎬ土传病害就会发生[28]ꎮ很多研究表明ꎬ改善土壤微生态平衡㊁改良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提高微生物多样性等措施对很多植物病害有防治作用[29]ꎮ1.5㊀粘细菌是土壤有机物代谢的重要参与者粘细菌在地球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0]ꎮ粘细菌能够分泌丰富的胞外裂解酶类ꎬ降解土壤中的生物量和大分子有机物等[8ꎬ31ꎬ32]ꎮ例如ꎬ李越中教授实验室分离到一株高效降解纤维素等有机物的粘细菌SorangiumcellulosumSo9733 ̄1ꎬ并首次从粘细菌中表达㊁鉴定了木聚糖酶[33ꎬ34]ꎮ粘细菌参与土壤有机物转化ꎬ可以增加植物可吸收的有效养分ꎬ促进作物生长ꎬ减少农作物病虫害发生ꎬ有利于发展生态有机农业ꎮ很多研究已经证明ꎬ施用堆肥或有机肥等改良土壤肥力的措施对植物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ꎬ是植物病害防治的研究方向之一[35ꎬ36]ꎮ2㊀粘细菌的生防作用研究进展虽然具有重要生防潜力ꎬ但目前粘细菌在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不多ꎮ在国内ꎬ尚无将粘细菌用于生物防治的报道ꎮ在国外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ꎬ陆续有人开展粘细菌防治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研究ꎮ1972年ꎬHocking等[37]发现在平板实验中ꎬ3株粘细菌都能不同程度地裂解分别属于PythiumintermediumꎬRhizoctoniasolaniꎬFusariumoxysporum和F.solani的6株植物病原真菌ꎻ盆栽实验时ꎬ将这些粘细菌接种于栽培土中可以有效地减轻上述病原真菌引起的立枯病和病死率ꎬ同时还发现这些粘细菌在栽培土中定殖效果良好ꎮ1984年ꎬGeyer等[38]将Ustilagomaydis的担孢子铺在水琼脂平板上ꎬ然后从玉米田土壤中诱导分离到2种能产生捕食空斑的物种ꎬ一种是阿米巴原虫ꎬ另一种即为粘细菌ꎬ这两种物种同时也能够在栽培土中控制U.maydis的数量ꎮ1984年ꎬHomma[39]将Rhizoctoniasolani的色素菌丝和Cochliobolusmiy ̄abeanus的分生孢子加入到土壤中ꎬ4周后发现这2株真菌的繁殖体被裂解ꎻ在扫描电镜下ꎬ病原真菌繁殖体上存在大量深浅不一的穿孔和蚀刻ꎻ从Cochliobolusmiyabeanus的菌丝和分生孢子中分离到一株粘细菌Polyangiumspp.ꎬ并证实该粘细菌能引起上述捕食和裂解现象ꎮ2001年ꎬTaylor等[40]发现ꎬ相邻接种时ꎬ粘细菌Nannocystisexedens可以抑制Aspergillusflavus和A.parasiticus等3株曲霉属真菌ꎻ重叠接种时ꎬ粘细菌N.exedens则可以捕食和裂解这些真菌的孢子㊁发芽孢子㊁菌丝和菌核等ꎮ2002年ꎬBull等[41]发现所研究的6株粘细菌对8株植物病原真菌Cylindro ̄carponspp.㊁Fusariumoxysporumf.sp.apii㊁Phyto ̄phthoracapsici㊁Pythiumultimum㊁Rhizoctoniaspp.㊁Sclerotiniaminor㊁Verticilliumalboatrum和V.dahliae均具有裂解和捕食效果ꎮ2006年ꎬBull等[42]报道了采用粘细菌防治Sclerotiniaminor引起的生菜菌核病ꎮ2011年ꎬKim等[43]发现1株粘细菌(Myxococcus)能利用自身的捕食作用和其活性产物的拮抗作用双重机制来防治3种致病菌Botrytiscinerea㊁Colletotrichumacutatum和Pyricu ̄lariagriseaꎻ盆栽试验中ꎬ该粘细菌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杀真菌药物二噻农ꎮ2015年ꎬDahm等[44]从森林土壤中分离到30株粘细菌并测试了它们对森林主要病害真菌的防治效果ꎬ发现这些粘细菌裂解和抑制4种常见森林病害真菌Rhizoctoniasolani㊁Fusariumoxysporum㊁F.cul ̄morum和Cylindrocarpondestructansꎻ盆栽实验表明ꎬ其中一些粘细菌能保护苗木免于R.solani的侵害ꎬ还证明这些粘细菌在盆栽土壤中具有良好132代京莎ꎬ等:粘细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All Rights Reserved.的定殖能力ꎮ目前ꎬ国内外对于粘细菌生物防治作用的研究不多ꎬ上述报道基本囊括了所有公开发表的论文ꎮ可以看出ꎬ粘细菌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捕食和抑制作用ꎬ对这些病原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也表现出防治作用ꎮ另外ꎬ作为抗逆性强的土壤土著菌ꎬ粘细菌用于土壤中表现出良好的定殖能力ꎮ目前粘细菌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病原真菌方面ꎬ这是因为真菌是最常见的植物病原微生物ꎬ真菌性病害约占植物病害的70%~80%[45]ꎮ事实上ꎬ粘细菌对细菌的捕食和拮抗效果更佳ꎮ最近ꎬ本课题组分别采用定性和定量实验研究了3个属的粘细菌对18属19种植物病原细菌的捕食和裂解效果ꎬ发现Myxococcusvirescense ̄3 ̄1㊁Corallococcussp.8# ̄3和Cystobactersp.XJ9 ̄1分别对其中的16株㊁16株和3株植物病原细菌有不同程度的裂解效果ꎮ此外ꎬ我们还发现Myxo ̄coccusxanthusJJ ̄2能够高效捕食两株青枯菌Ral ̄stoniasolanacearumGIM1.70和GIM1.356(未发表数据)ꎮ因此ꎬ粘细菌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的潜力值得期待ꎬ相关研究亟需加强ꎮ3㊀粘细菌生物防治研究中的瓶颈虽然粘细菌具有重要潜力ꎬ但其生防作用研究仍然很少ꎮ究其原因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ꎮ3.1㊀粘细菌分离技术特殊采用常规的拮抗菌筛选方法几乎不可能从土壤中筛选到粘细菌ꎮ目前ꎬ分离粘细菌的方法主要是挑取子实体ꎬ再反复转接纯化[46]ꎮ在筛选拮抗菌时ꎬ国内外研究人员采用的常规方法是在一些常用培养基上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土壤微生物ꎬ然后进行平板拮抗试验选取抑菌能力强的菌株[47ꎬ48]ꎮ这种技术往往重复筛选到易于纯培养的拮抗菌ꎬ而遗漏了分离技术特殊或纯培养比较困难的细菌ꎬ例如粘细菌[23ꎬ49ꎬ50]ꎮ3.2㊀粘细菌分离纯化困难ꎬ资源发掘长期落后粘细菌生长慢ꎬ易被污染ꎬ喜聚集难分散ꎬ难以形成单菌落ꎬ子实体结构不稳定ꎬ纯化过程费时费力ꎮ凭借熟练的操作ꎬ纯化1株溶细菌类群的粘细菌通常需要1~2个月ꎬ而纯化1株纤维素堆囊菌则需要1~2年[46ꎬ51]ꎮ有鉴于此ꎬ从事粘细菌分离纯化工作的研究团队很少ꎬ严重制约了粘细菌的资源发掘㊁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10ꎬ52]ꎮ3.3㊀粘细菌功能评价困难ꎬ资源收集与应用开发明显割裂一方面ꎬ目前尚未建立直接面向特定用途的粘细菌的富集或筛选技术ꎬ收集得到的粘细菌菌株功能和应用价值不清晰ꎮ为了开发利用ꎬ必须根据每一种应用目标反复对大量菌株资源进行筛选和功能评价ꎬ工作量大ꎬ效率不高ꎮ另一方面ꎬ粘细菌基础研究薄弱ꎬ技术开发滞后ꎬ其高效培养或规模化发酵技术尚不成熟ꎬ功能评价工作同样费时又费力[53]ꎮ因此ꎬ从事粘细菌资源收集的实验室在艰难地分离纯化到粘细菌菌株以后ꎬ又面临难以高效评价和利用这些菌株的难题ꎬ形成资源沉淀[10]ꎮ本课题组改良了被捕食菌诱导分离法ꎬ使用能促进粘细菌快速㊁稳定形成子实体的助长菌Microvirgasp.GIM1.611来诱导分离粘细菌ꎬ大大提高了出菌率和分离效率ꎬ目前已从各种土样中诱导分离粘细菌200余株ꎬ其中包含一些其他分离方法很难得到的罕见种属[19ꎬ54~56]ꎮ最近ꎬ本课题组发现番茄青枯菌R.solanacearumGIM1.70和丁香假单胞菌P.syringaeGIM1.330等几株植物病原细菌也能高效促进粘细菌形成子实体ꎮ我们分别使用大肠杆菌和青枯菌GIM1.70作为被捕食菌ꎬ从14份土样(其中1份来自于番茄青枯病发病农田)中诱导分离出约50株粘细菌ꎬ发现:①相比大肠杆菌ꎬ使用青枯菌GIM1.70分离得到更多的粘细菌(33株vs20株)ꎻ②相比其他土样ꎬ使用青枯菌GIM1.70诱导时ꎬ从病区土样中分离到的粘细菌种类和数量都多于其他土样(未发表数据)ꎮ这些结果提示ꎬ可以使用青枯菌等对粘细菌有助长效果的植物病原菌作为被捕食菌ꎬ构建直接面向生物防治用途的粘细菌筛选模型ꎬ从病区土样中诱导分离高效捕食植物病原菌的粘细菌ꎬ将粘细菌资源发掘与开发利用无缝对接ꎮ4㊀展望开发生物防治技术ꎬ减少化学农药使用ꎬ可从源头上提高农业生产安全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232生物技术进展CurrentBio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态环境安全水平ꎬ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ꎮ但是ꎬ目前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仍然存在很多不足ꎬ比如拮抗微生物品种较少㊁防治机制单一和防效不稳定等[57~59]ꎮ因此ꎬ开发具备多重生物防治机制㊁抗逆性强的新型拮抗菌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ꎮ粘细菌具备多重生防潜力ꎬ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优良拮抗菌ꎮ未来ꎬ需要继续加强粘细菌资源收集和功能评价工作ꎬ为应用研究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ꎮ还应该加强粘细菌的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ꎬ例如改进粘细菌发酵技术㊁开发直接面向特定用途的粘细菌的分离纯化和筛选模型等ꎬ简化功能筛选和资源评价工作ꎬ提高粘细菌应用开发的效率和成功率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陈志龙ꎬ陈杰ꎬ许建平ꎬ等.番茄青枯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ꎬ2013ꎬ41(8):131-134. [2]㊀YuliarꎬNionYꎬToyotaK.RecenttrendsincontrolmethodsforbacterialwiltdiseasescausedbyRalstoniasolanacearum[J].Microb.Environ.ꎬ2015ꎬ(1):1-11.[3]㊀彭婧ꎬ薛书浩.生物防治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ꎬ2014ꎬ(7):174-175.[4]㊀方俊松.农业生物防治的特点及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ꎬ2014ꎬ(7):170-170.[5]㊀PalKꎬGardenerB.Biologicalcontrolofplantpathogens[J].PlantHealthInstruct.ꎬ2006ꎬ2:1117-1142. [6]㊀KobayashiDꎬYuenG.ThepotentialofLysobacterspp.asbacterialbiologicalcontrolagentsforplantdiseases[J].CABRev.PerspectAgric.Vet.Sci.Nutr.Nat.Res.ꎬ2007ꎬ2(7):1-11.[7]㊀OlanyaOꎬLakshmanD.Potentialofpredatorybacteriaasbiocontrolagentsforfoodborneandplantpathogens[J].J.PlantPathol.ꎬ2015ꎬ97(3):405-417.[8]㊀LuedersTꎬKindlerRꎬMiltnerAꎬetal..Identificationofbacterialmicropredatorsdistinctivelyactiveinasoilmicrobialfoodweb[J].Appl.Environ.Microbiol.ꎬ2006ꎬ72(8):5342-5348.[9]㊀PathakDꎬWeiXꎬWallD.Myxobacterialtoolsforsocialinteractions[J].Res.Microbiol.ꎬ2012ꎬ163(9):579-591. [10]㊀ShimketsLꎬDworkinMꎬReichenbachH.Themyxobacteria[A].In:MartinDSFꎬEugeneRꎬKarl ̄HeinzSꎬetal..TheProkaryotes[M]:Springerꎬ2006ꎬ31-115.[11]㊀KonovalovaAꎬPettersTꎬSøgaard ̄AndersenL.ExtracellularbiologyofMyxococcusxanthus[J].FEMSMicrobiol.Rev.ꎬ2010ꎬ34(2):89-106.[12]㊀PerezJꎬMoraleda ̄MunozAꎬMarcos ̄TorresFꎬetal..Bacterialpredation:75yearsandcounting![J].Environ.Microbiol.ꎬ2016ꎬ18(3):766-779.[13]㊀BerlemanJꎬScottJꎬChumleyTꎬetal..PredataxisbehaviorinMyxococcusxanthus[J].Proc.Natl.Acad.Sci.USAꎬ2008ꎬ105(44):17127-17132.[14]㊀MorganAꎬMacLeanRꎬHilleslandKꎬetal..ComparativeanalysisofMyxococcuspredationonsoilbacteria[J].Appl.Environ.Microbiol.ꎬ2010ꎬ76(20):6920-6927. [15]㊀SchäberleTꎬLohrFꎬSchmitzAꎬetal..Antibioticsfrommyxobacteria[J].Nat.Prod.Rep.ꎬ2014ꎬ(31):953-972. [16]㊀IizukaTꎬFudouRꎬJojimaYꎬetal..MiuraenamidesAandBꎬnovelantimicrobialcyclicdepsipeptidesfromanewslightlyhalophilicmyxobacterium:taxonomyꎬproductionꎬandbiologicalproperties[J].J.Antibiot.ꎬ2006ꎬ59(7):385-391.[17]㊀WenzelSꎬMüllerR.Myxobacteria microbialfactories fortheproductionofbioactivesecondarymetabolites[J].Mol.Biosyst.ꎬ2009ꎬ5(6):567-574.[18]㊀XiaoYꎬWeiXꎬEbrightRꎬetal..Antibioticproductionbymyxobacteriaplaysaroleinpredation[J].J.Bacteriol.ꎬ2011ꎬ193(18):4626-4633.[19]㊀ZhangXꎬYaoQꎬCaiZꎬetal..Isolationandidentificationofmyxobacteriafromsaline ̄alkalinesoilsinXinjiangꎬChina[J].PLoSONEꎬ2013ꎬ8(8):e70466.[20]㊀DawidW.Biologyandglobaldistributionofmyxobacteriainsoils[J].FEMSMicrobiol.ꎬ2000ꎬ24(4):403-427. [21]㊀ReichenbachH.Theecologyofthemyxobacteria[J].Environ.Microbiol.ꎬ1999ꎬ1(1):15-21.[22]㊀ZhouXꎬLiSꎬLiWꎬetal..Myxobacterialcommunityisapredominantandhighlydiversebacterialgroupinsoilniches[J].Environ.Microbiol.Rep.ꎬ2014ꎬ6(1):45-56. [23]㊀王洪梅.菌株N5对番茄的促生及其防控番茄青枯病的作用[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ꎬ硕士学位论文ꎬ2013. [24]㊀CompantSꎬClémentCꎬSessitschA.Plantgrowth ̄promotingbacteriaintherhizo ̄andendosphereofplants:theirroleꎬcolonizationꎬmechanismsinvolvedandprospectsforutilization[J].SoilBiol.Biochem.ꎬ2010ꎬ42(5):669-678. [25]㊀BerlemanJꎬKirbyJ.MulticellulardevelopmentinMyxococcusxanthusisstimulatedbypredator ̄preyinteractions[J].J.Bacteriol.ꎬ2007ꎬ189(15):5675-5682.[26]㊀CasidaL.BacterialpredatorsofMicrococcusluteusinsoil[J].Appl.Environ.Microbiol.ꎬ1980ꎬ39(5):1035-1041. [27]㊀LiuKꎬCasidaL.Survivalofmyxobacterstrain8innaturalsoilinthepresenceandabsenceofhostcells[J].SoilBiol.Biochem.ꎬ1983ꎬ15(5):551-555.[28]㊀MehtaCꎬPalniUꎬFranke ̄WhittleIꎬetal..Compost:itsroleꎬmechanismandimpactonreducingsoil ̄borneplantdiseases[J].WasteManag.ꎬ2014ꎬ34(3):607-622.[29]㊀孙鑫鑫ꎬ赵宇龙ꎬ冯福应.粘细菌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ꎬ2009ꎬ37(19):8840-8840ꎬ8873. [30]㊀ZhangHꎬVaksmanZꎬLitwinDꎬetal..ThemechanisticbasisofMyxococcusxanthusripplingbehavioranditsphysiologicalroleduringpredation[J].PLoSComput.Biol.ꎬ2012ꎬ8(9):e1002715.[31]㊀MuraseJꎬFrenzelP.Amethane ̄drivenmicrobialfoodwebinawetlandricesoil[J].Environ.Microbiol.ꎬ2007ꎬ9(12):3025-3034.[32]㊀WangSꎬHuWꎬLinXꎬetal..Anovelcold ̄activexylanasefromthecellulolyticmyxobacteriumSorangiumcellulosum332代京莎ꎬ等:粘细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All Rights Reserved.So9733 ̄1:genecloningꎬexpressionꎬandenzymaticcharacterization[J].Appl.Microbiol.Biotechnol.ꎬ2012ꎬ93(4):1503-1512.[33]㊀HouPꎬLiYꎬWuBꎬetal..CellulolyticcomplexexistsincellulolyticmyxobacteriumSorangium[J].EnzymeMicrob.Technol.ꎬ2006ꎬ38(1):273-278.[34]㊀WangSꎬHuWꎬLinXꎬetal..Anovelcold ̄activexylanasefromthecellulolyticmyxobacteriumSorangiumcellulosumSo9733 ̄1:genecloningꎬexpressionꎬandenzymaticcharacterization[J].Appl.Microbiol.Biotechnol.ꎬ2012ꎬ93(4):1503-1512.[35]㊀随学超ꎬ卜崇兴ꎬ郭世荣ꎬ等.基质中添加有机缓释肥对番茄青枯病防效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ꎬ2007ꎬ(4):85-88.[36]㊀谭兆赞ꎬ徐广美ꎬ刘可星ꎬ等.不同堆肥对番茄青枯病的防病效果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ꎬ2009ꎬ30(2):10-14.[37]㊀HockingDꎬCookF.Myxobacteriaexertpartialcontrolofdamping ̄offandrootdiseaseincontainer ̄growntreeseedlings[J].Can.J.Microbiol.ꎬ1972ꎬ18(10):1557-1560. [38]㊀GeyerAꎬSchnürlein ̄LandGꎬBeiderbeckR.Theisolationofsoil ̄inhabitingenemiesofthemaizeblistersmutpathogenUstilagomaydis[J].Phytopathol.Zeitsch.ꎬ1984ꎬ111(3/4):317-322.[39]㊀HommaY.PerforationandlysisofhyphaeofRhizoctoniasolartiandconidiaofCochiobolusmiyabeanusbysoilmyxobacteria[J].Phytopathologyꎬ1984ꎬ74:1234-1239.[40]㊀TaylorWꎬDraughonF.Nannocystisexedens:ApotentialbiocompetitiveagentagainstAspergillusflavusandAspergillusparasiticus[J].J.FoodProt.ꎬ2001ꎬ64(7):1030-1034. [41]㊀BullCꎬShettyKꎬSubbaraoK.Interactionsbetweenmyxobacteriaꎬplantpathogenicfungiꎬandbiocontrolagents[J].PlantDis.ꎬ2002ꎬ86(8):889-896.[42]㊀BullC.BiologicalcontroloflettucedropcausedbySclerotiniaMinorbymyxobacteria[A].In: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theBiologyoftheMyxobacteria[C].CanadaBritishColumbiaꎬ2005.[43]㊀KimS.BiocontrolwithMyxococcussp.KYC1126againstanthracnoseinhotpepper[J].PlantPathol.J.ꎬ2011ꎬ27(2):156-163.[44]㊀DahmHꎬBrzezińskaAꎬWrótniak ̄DrzewieckaWꎬetal..Myxobacteriaasapotentialbiocontrolagenteffectiveagainstpathogenicfungiofeconomicallyimportantforesttrees[J].Dendrobiologyꎬ2015ꎬ74:13-24.[45]㊀康振生.我国植物真菌病害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J].植物保护ꎬ2010ꎬ36(3):9-12.[46]㊀李越中ꎬ李健.粘细菌的分离与纯化[J].微生物学通报ꎬ1997ꎬ24(4):237-240.[47]㊀韦中ꎬ胡洁ꎬ董月ꎬ等.基于菜粕有机肥筛选番茄青枯病高效生防菌的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ꎬ2015ꎬ38(3):424-430.[48]㊀朱萍萍ꎬ凌健ꎬ席亚东ꎬ等.蔬菜土传病害生防木霉菌株资源的筛选及其防治效果评价[J].中国蔬菜ꎬ2015ꎬ(8):28-33.[49]㊀熊仕俊ꎬ孙成龙ꎬ施闯ꎬ等.番茄青枯病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鉴定[J].北方园艺ꎬ2014ꎬ(5):114-117. [50]㊀周田甜.番茄青枯病拮抗菌J12和J2的分离鉴定及抗生素2ꎬ4 ̄DAPG合成和调控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ꎬ博士学位论文ꎬ2012.[51]㊀KaiserDꎬKroosL.Intercellularsignaling[A].In:MyxobacteriaII.AmericanSocietyforMicrobiology[M].WashingtonDCꎬ1993ꎬ257-284.[52]㊀IizukaTꎬJojimaYꎬHayakawaAꎬetal..Pseudenhygromyxasalsuginisgen.nov.sp.nov.ꎬamyxobacteriumisolatedfromanestuarinemarsh[J].Int.J.Syst.Evol.Microbiol.ꎬ2013ꎬ63(4):1360-1369.[53]㊀GerthKꎬPradellaSꎬPerlovaOꎬetal..Myxobacteria:proficientproducersofnovelnaturalproductswithvariousbiologicalactivities ̄pastandfuturebiotechnologicalaspectswiththefocusonthegenusSorangium[J].J.Biot.ꎬ2003ꎬ106(2):233-253.[54]㊀张鲜姣ꎬ黎志坤ꎬ谭志远ꎬ等.新疆阿克苏地区盐碱地粘细菌分离鉴定[J].微生物学报ꎬ2012ꎬ52(2):160-168. [55]㊀李百元ꎬ谢小林ꎬ张鲜娇ꎬ等.不同被捕食细菌对新疆盐碱地粘细菌分离的影响[J].微生物学报ꎬ2013ꎬ53(4):379-389.[56]㊀赵智颖.基于辅助菌的粘细菌分离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ꎬ硕士学位论文ꎬ2013.[57]㊀SiddiquiIꎬShaukatS.CombinationofPseudomonasaeruginosaandPochoniachlamydosporiaforcontrolofroot ̄infectingfungiintomato[J].J.Phytopathol.ꎬ2003ꎬ151(4):215-222. [58]㊀GuoJꎬQiHꎬGuoYꎬetal..Biocontroloftomatowiltbyplantgrowth ̄promotingrhizobacteria[J].Biol.Controlꎬ2004ꎬ29(1):66-72.[59]㊀OwnleyBꎬDuffyBꎬWellerD.Identificationandmanipulationofsoilpropertiestoimprovethebiologicalcontrolperformanceofphenazine ̄producingPseudomonasfluorescens[J].Appl.Environ.Microbiol.ꎬ2003ꎬ69(6):3333-3343.432生物技术进展CurrentBio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作物细菌性病害的辨别及常用药分析
作物细菌性病害的辨别及常用药分析在植物病害中,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种类最多,其次就是由细菌病原引起的病害。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解一下细菌性病害的识别方法以及有哪些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值得一用:植物细菌侵染病状类型一、斑点型。
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
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
二、叶枯型。
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
如水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
三、青枯型。
使植物茎、叶枯萎。
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青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四、溃疡型。
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
如柑橘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等。
五、腐烂型。
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和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六、畸形。
植物的根、根颈、侧根以及枝杆上造成畸形,呈瘤肿状。
如菊花根癌病等。
推荐药剂1、噻菌铜在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时,按照500—600倍稀释喷雾或者灌根,是防治蔬菜(白菜、黄瓜)、果树(柑橘、桃树、猕猴桃)、果类(西瓜、甜瓜)和水稻等农作物细菌性病害的新型理想药剂。
2、噻枯唑对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有效。
由于在水稻上登记时间超过20多年,水稻已经产生了很大的抗药性,叶枯唑防治效果在不断地下降。
由于登记企业过多,市场竞争无序,价格非常混乱,其已处于没落状态。
3、氢氧化铜在水稻上未曾登记,在经济作物如蔬菜(黄瓜、辣椒和西瓜)、果树(柑橘、葡萄和荔枝)和烟草登记广泛,是常见的防治蔬菜细菌性病害的无机铜制剂。
(注意:在花期和幼果期比较敏感,不可与酸性农药混用,宜单独喷洒。
与春雷霉素的混剂对苹果、葡萄、大豆和藕等作物的嫩叶敏感,因此一定要注意浓度,宜在下午4点后喷药。
)4、乙蒜素登记作物广泛,对细菌和真菌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也是比较常见的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
5、春雷霉素登记作物广泛,在果树、蔬菜和水稻上均有应用,杀菌谱比较广泛,对细菌、真菌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生防菌对植物真菌病害的作用
生防菌对植物真菌病害的作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目录摘要 (3)1 植物真菌病害 (3)2 生防菌的种类及生防机制 (3)2.1 生防菌的种类 (3)2.2 生防菌的生防机制 (4)2.2.1 竞争作用 (4)2.2.2 拮抗作用 (5)2.2.3 诱导抗性作用 (5)2.2.4 促生作用 (6)3 生防菌的筛选与鉴定 (7)3.1 拮抗芽孢杆菌的分离 (7)3.2 芽孢杆菌的分类鉴定 (7)参考文献: (8)生防菌对植物真菌病害的作用摘要:真菌病害是造成作物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作物病害的80%由病原真菌引起,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其进行生物防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可用于生物防治的微生物有真菌、细菌、放线菌、病原菌弱致病菌等。
生防菌的生防机制各不相同,主要有竞争作用、拮抗作用、诱导作物抗性和促进作物生长,间接提高作物抗性等作用,许多生防微生物还可通过几种不同机制之间的联合来发挥功能。
本文还对生防菌的分离与分类鉴定进行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真菌病害,生物防治,生防机制,木霉菌,芽孢杆菌,放线菌1 植物真菌病害植物病害一直是农作物优质高产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据估计, 全球主要农作物的平均损失约占总产量的10 %~15 %, 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
在植物病害中,70 %~80 %的病害是病原真菌侵染所引致的。
植物真菌病害不仅直接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与品质降低, 而且部分病原真菌在侵染农作物过程中, 可分泌产生多种对人畜有害的毒素与代谢物, 对农产品的安全性构成极大威胁。
此外, 重大农作物真菌病害的控制往往依赖化学防治, 杀菌剂的使用不仅增大生产成本, 而且其反复施用不可避免地带来环境污染与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1]。
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开发可替代传统化学药剂控制植物病害的新方法。
其中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进行生物防治,被公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选择。
2 生防菌的种类及生防机制2.1 生防菌的种类生防菌的种类繁多,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有真菌、细菌、放线菌、病毒等。
微生物与植物保护利用微生物对抗植物病害
微生物与植物保护利用微生物对抗植物病害在植物保护领域,微生物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由于其多样性、生态功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人类保护植物免受病害侵害的有效手段之一。
微生物对抗植物病害是基于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调节植物免疫系统、产生抗生素、竞争营养资源等方式,减少植物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本文将从微生物的种类、作用机制和应用技术等方面探讨微生物与植物保护之间的关系。
一、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类型。
在植物保护中,细菌和真菌被广泛应用于对抗植物病害。
其中,常见的细菌有拟杆菌、链格孢菌等,常见的真菌有木霉、赤霉等。
微生物的选择主要考虑到其对目标病害的特异性和生物学特性。
二、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微生物通过多种途径对抗植物病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激活植物免疫系统:一些微生物可以诱导植物免疫系统的活化,增强植物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这是通过激活植物内源性信号传导途径来实现的,例如,一些拟杆菌能够分泌一种信号分子,引发植物产生一系列抗病反应。
2. 生长抑制作用:微生物可以通过竞争营养资源或产生抑制物质来抑制植物病原体的生长。
例如,一些细菌通过产生抗生素来对抗植物病原真菌,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3. 产生促生物质:一些微生物可以产生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物质,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例如,一些拟杆菌能够产生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增加植物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三、微生物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微生物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防治剂:将具有对抗植物病原体能力的微生物制剂应用于农田,通过喷施、种子处理等方式,减少或控制植物病害发生。
这些微生物制剂可以是活菌、菌液、菌粉等形式,能够在植物表面形成天然的生防屏障。
2. 农业废弃物利用:利用农业废弃物进行微生物菌剂的筛选和培养,制备高效生物防治剂。
农业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可以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源和能量,提高其生物防治效果。
植物细菌病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控措施
植物细菌病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控措施
植物细菌病害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其发生有以下特点:
1. 寄主广:植物细菌病害能够感染许多植物,例如,番茄、土豆、烟草、青椒、豆类等。
2. 传播迅速:植物细菌病害的传播非常迅速,往往在病害发现后不久就会发展成为大规模的病害。
3. 难以控制:植物细菌病害不同于真菌病和病毒病,在防治方面难度较大,特别是在病害爆发后控制起来更加困难。
因此,防控措施应当加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确保植株的健康:加强植株的养护工作,提高植物抗病能力。
2. 加强管理:定期清理枯萎叶片和植物残体,消毒工具和设备,以及防止外来病菌的入侵。
3. 多管齐下: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如合理使用农药和生物制剂,并配合套袋、覆膜、灌溉和排水等综合措施。
通过以上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植物细菌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生防菌及相关生物技术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11 生 防细菌 的应 用 .
假单胞杆 菌大量存在 于植物 的根 围和叶围.
其 中荧光假单 孢杆菌 ( s dm ns 0 e 是 Peo oa u u础c ) 报道最多 、 防治土传病 害方 面应用效果 较好 的 在
一
细菌因其庞大 的种类和数量 、 高速的繁殖力、 复杂的代谢活动 、 对病原物 的作用方式多样 、 又易
维普资讯
西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第 2 卷 6
产生含核苷类物质 的细菌 素 A r i 8 , go n 4 在生产中 c
菌株) 多孢木霉菌 ( rhdr a o s rm)1 , , Ti oe lp u c m p yo 个
利用活体菌剂或该菌 的次生代谢 物 A r i 8 g e 4都 on
芽孢杆 菌是 目前生 防 细菌 中研究 较 多 的一
} 收 稿 日期 :0 5— 7—1 20 0 5
基金项 目: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 目(02 O M) 20C( M7 资助. 作者简介 : 黄耐丹 (90一 , , 18 )女 广西百色人 , 士生 , 硕 主要从事森林病理学的学习与研究
黄 丽丹, 陈玉惠
(西南林学院 保护生物学学院 , 南 昆明 602 ) 云 524
摘要 : 综述 了利用有益微 生物及抗生素物质防治病 害及 相关生物技 术在植物病 害生物防治 中 的应用等方面的研 究概况. 出生物技术是植物病 害生物防治的新途径 , 讨 了 2 世 纪植 物 指 探 1
前景的领域 , 且正 日益受到人们 的关注. 植物病害
的生物防治是指通过除人 以外 的一种或 多种生物
来降低病原物数 量或 减弱病原 的致病 活力 , 从而 减少病原物所致病 害的发生 , 这种 方法对其 他的
植物细菌性病害防治方法
❖ 1.植物受细菌侵染后产生的病状有:
斑点型: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 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通常发生在叶片和嫩枝上, 叶片上的病斑常以叶脉为界线形成的角形病斑,细 菌为害植物的薄壁细胞,引起局部急性坏死。细菌 病斑初为水溃状,对光半透明,在扩大到一定程度 时,中部组织坏死呈褐色至黑色,周围常出现不同 程度的半透明的退色圈,称为晕环。如黄瓜细菌性 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
3
❖ 细菌病害主要特点是——非专性寄生菌,与寄主细 胞接触后通常是先将细胞或组织致死,然后再从坏 死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因此导致的症状是组 织坏死、腐烂和枯萎,少数能引起肿瘤这是分泌激 素所致。初期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或油渍状、半 透明,潮湿条件下有的病部有黄褐色或乳白色胶粘、 似水珠状的菌脓;腐烂型往往有臭味。这是细菌病 害的重要标志。
11
侵染来源及传播途径
(一)侵染来源 1.种苗及无性殖繁材料 如柑桔溃疡病可在桔 苗.桔树上越冬。 2.植物的病残体 桃细菌性穿孔病可在桃残体 上过冬。 3.多年生寄主和其它寄主。 4.土壤 5.昆虫 玉米细菌性萎蔫在玉米跳甲虫上越冬。
12
(二)传播途径 1.雨水传播 植物表面或菌脓中的细菌,要经过 雨水和水滴的飞溅才能传播。 2.昆虫 细菌可粘附在昆虫体体表,经昆虫取食 活动进行传播,潜叶蝇可传播柑桔溃疡病。 3.人为传播 人为引种.调种可传播;如马铃茹环 腐病由曰本传入中国东北,再从东北引种而传 播到全国各地。
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 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如黄瓜细菌性叶枯病。如水 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 病等。
16
腐烂型: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 植物多汁的组织受细胞侵染后通常表现腐烂症状, 细菌产生原粘胶酶,分解细胞的中胶层,使组织解 体,腐烂粘滑,流出汁液并有臭味。如白菜细菌性 软腐病、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 畸型:由癌肿野单胞杆菌的细菌可以引起植物的根、 根颈或侧根以及枝杆上的组织过度生长,形成畸形, 呈瘤肿状或使须根丛生。假单胞杆菌也可能引起肿 瘤。如菊花根癌病等。
植物内生细菌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研究
内生细菌也出现在被线虫感染所形成的瘤组织内 。 竞争(competi tion)、溶菌 作用(lysis)、诱导 抗性(in-
有些内生细菌能够减少由于根结线虫而形成的瘿状 duced resistance)、抗生(antibiosis)和重寄生作用(hy物 。J .Hallmann 等[ 15] 研究发现棉花内 生细菌与线 perparasitism)等 。 内生细菌可能 以一种机制 为主 ,
zoctonia solani ), 大 豆 上 的 菌 核 病 菌 (Scleroti um 建了 内 生 工 程菌 12 # Bt/ CXC , 以 玉 米 螟 (Ost
rol fsii )和 橡 树 上 的 黑 斑 病 菌 (Ceratocyst is fa- ri nia f urnacalis Guenèe )为供试昆虫的生物测定结 gacearum )[ 8] 。 Chen 等[ 14] 表明 , 分离自棉花组织内 果表明 :在同一浓度下 , 工程菌对玉米螟的毒力均
的 170 株菌中 , 40 株具有拮抗棉花立枯病菌的活性 , 高于野生型 Bt 菌株和空白对照(最低浓度除外) 。
25 株能诱导黄瓜对炭疽病菌(Col letotrichum orbicu- 而且以注射法将工程菌株注射入玉米茎杆进行温室
lare)产生抗性 。 3 .1 .3 对植物寄生线虫的防治作用
叶瘤杆菌属 、伯克霍尔德氏菌属 短小杆菌属 、泛菌属 、 短小杆菌属 、假单胞菌属 泛菌属 、土壤杆菌属 、假单 胞菌属 、芽 胞杆菌属 、短小杆菌属 假单胞菌属
假单胞菌属 、芽胞杆菌属 、节杆菌属 、 丛毛单胞 菌属 、金杆 菌属 、金黄 杆菌 属 、微球菌属 、寡养单胞菌属
芽胞杆菌属
植物与细菌的相互作用
植物细菌性病害及基本防治办法
细菌性病害发生的规律
细菌性病害发生的规律
• 侵染工具:侵害植物的细菌具有一至数根鞭毛 • 侵染途径: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 • 侵入过程:先将寄主细胞或组织杀死,再从死
亡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以进一步扩展。 • 传播途径:细菌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 • 流行条件:由于暴风雨能大量增加寄主伤口,
(颗粒细度;表面积;PH值;分散性;附着 性和保持力;剂型等。)
细菌性病害防治最佳产品-净果精
细菌性病害防治先锋-净果精
商品名:净果精 成分名:喹啉铜 剂型含量:33.5%SC 规格:20ml*500袋/件 规格:100ml*50瓶/件
释放系统
分布系统
有序 持效
中性 悬浮剂
净果精
颗粒细 附着力强
66 镜检法
数量法
细菌(芝麻点)
真菌( 西瓜子)
数量法
细菌(芝麻点)
真菌( 西瓜子)
透光法
刀切法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
纵向切开
番茄青枯病
刀切法
纵向切开
番茄软腐病
触摸法
番茄菌核病
气味法
大白菜软腐病
番茄菌核病
菌喷现象
镜检法
真菌镜检
常见的细菌病害
常见的细菌病害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缘枯病、叶枯病。 西瓜:细菌性角斑病。 番茄:青枯病、溃疡病、疮痂病、细菌性斑疹病。 辣椒:青枯病、疮痂病、软腐病、细菌性叶斑病。 白菜:软腐病、黑腐病、角斑病、叶斑病。 甘蓝:甘蓝类软腐病、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 土豆:青枯病、环腐病、软腐病。 菜豆:细菌性疫病、晕疫病。 茄子:青枯病。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根癌病。
铜制剂的作用方式
A、铜制剂的杀菌原理 (1)含水铜是具有生物活性的铜; (2)含水铜释放铜离子,铜离子被吸收后作用于
枯草芽孢杆菌代谢物质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植病生防中的应用_刘雪
22(增刊)179-184 中国生物防治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 2006年10月枯草芽孢杆菌代谢物质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植病生防中的应用刘雪1,穆常青1,蒋细良2,郭萍1,田云龙1,朱昌雄1*(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2.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Metabolic Substances Produced by Bacillus su btillis and Their Application on Biocontrol of Plant DiseaseLI U Xue,MU Chang-qing,JI ANG Xi-liang,GUO Ping,TIAN Yun-long,ZHU Chang-xiong (Institute of Environ 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 ment in Agriculture,CAAS,Beijing100081,China)提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枯草芽孢杆菌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包括代谢物质产生的途径、活性物质的结构,及其生防效果和作用机理,以及枯草芽孢杆菌生防产品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其在植病生防中的研究展望。
关 键 词:枯草芽孢杆菌;抗菌物质;植病生防;应用中图分类号:S432.4;S4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61(2006)增刊-0179-06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是一种嗜热、好氧并产芽孢的G+杆状细菌,其生理特征丰富多样,极易分离培养,能产生多种抗菌素和酶。
枯草芽孢杆菌应用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目前在黄瓜、辣椒、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病害上显出较好的防治效果。
近年来,科学家们从枯草芽孢杆菌产生拮抗物质的类型、分子作用机理及田间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进一步明确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