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菌性病害知识

合集下载

植物细菌性病害七大性状

植物细菌性病害七大性状

植物细菌性病害七大性状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DNA分散在细胞质中,无核膜,即无明显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

大多数细菌是腐生的,对自然界物质转化起着重要作用。

有部分细菌是寄生在动植物体内,引起动植物的一些病害。

1、细菌结构细菌的细胞: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核区、内含物等构成。

不含叶绿素,有细胞壁但无固定的细胞核。

有些细菌还有鞭毛或荚膜、芽孢等。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芽孢则是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抗性。

2、细菌形态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的微生物,一般为球形、杆状和螺旋状,分别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大都是单生,也有少部分是双生、串生和聚生。

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是杆状菌,比真菌小,比病毒大,一般长约1~3μm,宽0.5~0.8μm,少数是球状菌。

3、细菌变异性细菌的变异主要有以下两种:(1)基因突变:细菌的DNA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个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除诱发突变外,细菌的自然发生突变的概率事很低的。

细菌人工培养多代或储藏时间长后,致病力减弱甚至消失;(2)基因转移与重组:两个性状不同的细菌通过结合,一个细菌的遗传物质进入另一个细菌体内,使DNA发生改变,之后再分裂繁殖,就形成了性状不同的后代。

4、细菌繁殖细菌都是以横向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即裂殖。

多数细菌生长到一定限度,菌体细胞加长,细胞内物质重新分配为两部分,细胞壁自菌体内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母细胞分裂为两个大小相同的子细胞。

在适宜的环境下,繁殖速度很快,一般1h分裂一次。

也有时间短的,如大肠杆菌可以在20min内就进行分裂一次。

5、细菌特性一般植物病原细菌可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培养,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6~30℃,24~48h可在培养基上长出细菌菌落。

细菌能耐低温,但对高温较敏感,一般植物病原细菌的致死温度在48~53℃10min。

少数在高温或低温下生长较好,如马铃薯环腐病菌的生长适温在20~23℃。

大多数植物病原细菌都是好气性的,如桃细菌性穿孔病菌。

由于细菌的体积微小,且大多为无色透明的,所以必须将细菌细胞染色后才能比较容易观察到其形态和结构。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细菌性病害的生物防治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细菌性病害的生物防治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Bacterial stalk rot
2.胡萝卜软腐欧氏菌(E. carotovora)
欧文氏菌属(Erwinia)的胡萝卜软腐 欧氏菌(E. carotovora)俗称大白菜软腐 病菌和泛菌属(Pantoea)可引起植物块 根、块茎和根茎的软腐病是全世界分布的。
马铃薯和大白菜软腐病在凡有这些作 物生长的地方都有发生,部分欧文氏菌属 (Erwinia)细菌的一些种类常引起萎蔫症 状。
2. 芽孢杆菌
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因其易培养、易 保存、有效期长等特性,较之其它生防菌更受到 商家和生产上广泛的应用。用芽孢杆菌B130制 成的泥炭制剂对生姜青枯病在小区试验中取得了 100%的防病效果,增产34.87%~48.15%。
用芽孢杆菌(Bacillus spp. )B33和B36菌 株防治香蕉、茄子和番茄青枯病,分别取得了温 室试验50%、61%和95%,田间试验50%、49% 和36%的防效,同时植株鲜重和生物产值也得到 提高。
生化变种1(不能氧化3种双糖和3种乙醇),
生化变种2(只能氧化3种双糖,不能氧化3种 乙醇),
生化变种3(能氧化3种双糖和3三种乙醇),
生化变种4(只能氧化3种乙醇,不能氧化3种 双糖)。
生理小种和生化变种的关系是这样的:
生理小种1号中包含生化变种1、3和4。 生理小种2号中包含生化变种1和3。生理小 种3号中包含生化变种2。生理小种4号中包 含生化变种4。但是,从桑树分离的一些菌 株与以往确定菌系毒力不同,其对几种代 表行茄科植物的致病力很弱或不致病,而 且它们具有氧化3种双糖和甘露醇的能力, 因而鉴定为一种新菌系,命名为小种5号和 生化变种5号。
青枯菌的致病机理:
青枯菌通常可从植物根部或茎部的伤口侵入, 引起发病。也能从没有受伤的次生根的根冠部位 侵入。植物生长时在次生根的根冠和主根的表皮 间形成鞘,青枯菌能穿过这层鞘,侵入皮层细胞 间隙生长,破坏细胞间中胶层,使细胞壁分离, 变形,形成空腔,继而侵染,木质部薄壁组织使 导管附近的小细胞受刺激形成侵填体,并移入侵 填体,侵填体破裂后继被释放进入导管,并在导 管内大量繁殖和快速传播扩张,从而引起植株萎 蔫死亡。

细菌性病害的防控技术

细菌性病害的防控技术

三、常见细菌病害
2、水稻细菌性病害
白叶枯病
细菌性条斑病
三、常见细菌病害
3、果树细菌性病害
柑橘溃疡病
桃细菌性穿孔病
四、细菌性病害的防治
(一)防治策略
• 栽培管理:减少菌源、降低湿度、减少伤口 • 选用抗病品种:如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 • 药剂防治:铜制剂、抗生素和其它化学合成杀菌剂
(二)主要杀细菌剂
(二)主要杀细菌剂
3、异氰尿酸类
• 氯溴异氰尿酸:商品名称有消菌灵、灭菌成、杀菌王 • 三氯异氰尿酸:又叫强氯精
4、其它类
• 噻枯唑:又叫叶枯唑,商品名称有叶青双 • 噻唑锌:有机锌杀细菌剂
(三)常用杀细菌剂存在的问题
铜制剂
• 药害问题:叶片褪绿、花叶、叶缘 发黄、枯焦,加重螨害;铜对土壤 污染越来越严重;
大白菜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sub sp. Carotovora)
番茄溃疡病(Clavibater michiganensis subsp.michigansis)
二、植物细菌病害的特点
2、发生普遍:几乎每种作物上都有一种或几种细菌病害
• 番茄:6种(青枯病、溃疡病、疮痂病、细菌性斑疹病、软腐病、髓部坏死病) • 菜豆:5种(细菌性疫病、晕疫病、细菌性萎蔫病、细菌性斑点病、细菌叶斑病) • 白菜:4种(白菜类软腐病、黑腐病、大白菜细菌性角斑病、叶斑病) • 辣椒:4种(青枯病、疮痂病、软腐病、细菌性叶斑病) • 茄子:4种(细菌性褐斑病、细菌性叶斑病、细菌性枯萎病、细菌性软腐病) • 黄瓜:4种(细菌性角斑病、缘枯病、细菌性叶枯病、细菌性圆斑病) • 马铃薯:4种(青枯病、环腐病、软腐病、黑胫病) • 水稻:4种(白叶枯病、细菌性基腐病、细菌性褐条病、细菌性褐斑病) • 甘蓝:3种(甘蓝类软腐病、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 • 西瓜:2种(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果斑病) • 柑橘:2种(柑橘溃疡病、柑橘黄龙病) • 桃树:1种(细菌性穿孔病) • 生姜:1种(姜瘟病) • 花生:1种(青枯病)

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鉴别与防治

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鉴别与防治

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鉴别与防治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是危害农作物的主要病害,这两种病害的病原体实验室观察明显,农民朋友在从事农艺生产过程中使用此法相对不易,我们可以从它们的病害症状上进行观察、区别,进而针对其病害种类对症下药,方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真菌性病害:1、病害症状:主要症状是坏死、腐烂和萎焉,少数畸形。

植株上一般都产生白粉层、黑粉层、霜霉层、锈孢子堆、菌核、霉状物、磨菇状物、棉絮状物、颗粒状物、绳索状物、粘质粒和小黑点,大的病征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2、常见病害种类:黑粉病、白粉病、锈病、霜霉病、菌核病等。

蔬菜上常见的有茄子黄萎病、瓜类白粉病、霜霉病;大田作物上如向日葵菌核病,西瓜、水稻的三大病害等。

3、化学防治方法:真菌类病害种类繁多,常规用药可达上百种,我们常见的有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阿米西达等。

二、细菌性病害1、病害症状:细菌通过植株的气孔、伤口等处侵入,初期病斑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病斑上有菌脓外溢,发病后的植株一般表现为坏死、腐烂或萎蔫。

斑点、腐烂、坏死、萎蔫、肿瘤大多数是细菌病害形成。

2、常见病害种类:十字花科软腐病、茄科青枯病、马铃薯环腐病、水稻叶枯病、杏叶焦病、桃幼果病、细菌性穿孔病等。

3、化学防治药剂:1)抗生素类:农用硫酸链霉素、春雷霉素、中生菌素;2)铜制剂类:氢氧化铜、王铜、碱式硫酸铜、噻菌铜3)其他类:叶枯唑、三氯异氰尿酸、敌磺钠等实际上,在植物病害防治中,我们可采取的方法还有很多,像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外来病虫害入侵;加强农业防治,比如使用无病繁殖材料、建立合理种植制度、保持田园卫生、加强栽培管理、轮作等;选用抗病性品种;采用生物防治;实施物理防治如:热处理、温汤浸种、、外科手术、高脂膜防病等。

植物病原微生物

植物病原微生物

植物病原微生物植物病原微生物是指引起植物疾病的微生物。

它们可以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对植物的生长健康造成危害,导致植物发生病变,并可能引起严重的病害流行。

一、细菌性植物病害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有的具有运动能力,可以通过空气、水和昆虫等媒介传播到其他植物中。

细菌感染植物会导致叶片出现软腐、溃烂,或者在茎、根部形成溃疡等病状。

其中,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就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植物病害。

如果发现植株出现黄化、斑点、腐烂等异常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二、真菌性植物病害真菌是一类寄生在植物体表或体内的生物,它们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和传播。

真菌感染植物时,会导致植物叶片出现褐斑、黑斑、霉斑等病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植株凋亡。

例如,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植物病害,其特征是植物叶片上出现白色霉斑。

防治真菌性植物病害可以采用农药喷洒、适宜的灌溉管理和植物种植密度合理调整等方法。

三、病毒性植物病害病毒是一种非常小的生物体,通常需要借助昆虫或其他介体传播到植物中。

病毒感染植物后,会导致植株出现变黄、畸形、落叶等病状,严重时有可能导致植株衰竭。

例如,花叶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植物病害,感染植物后会使植株的叶片产生彩色斑纹。

防治病毒病害的主要方法是选择抗病品种、及时发现和清除带病植株,以及控制病媒介的传播。

四、原生动物性植物病害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微小生物,它们可以寄生在植物的表面或内部,通过摄食植物组织或侵入植物细胞来获取营养。

原生动物感染植物后,会导致植株出现萎黄、肿胀、畸形等病状,甚至引起植株死亡。

例如,根结线虫是一种常见的原生动物性植物病害,寄生在植物根部,会导致植株根部形成结节。

防治原生动物性植物病害可以采用适宜的灌溉管理、土壤消毒和栽培轮作等方法。

总结:植物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和园艺种植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减少植物病害对作物的危害,我们应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植物病原微生物,掌握相应的预防和防治技术。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消毒。 ⑶发病时用抗菌素进行药剂防治。 ⑷避免形成伤口。
课前问题:
1、诊断细菌性病害,可以根据潮湿条件下有无( B ) ? A、变色 B、 溢脓 C、霉状物 D、斑点 2、简述植物病毒病的症状特点。
答: 植物病毒病没有明显的病征。常见的症状有花叶、黄化、斑驳、皱缩、矮化、丛枝 及畸形等。另外,病毒侵染寄主后,常常在寄主的细胞内产生各种形状的内涵体,观 察寄主细胞内的内涵体可作为鉴定病毒种类的依据之一。有些病毒病的症状会受环境 条件的影响而变化,有的甚至会暂时消失,即“隐症现象”。
病毒基本粒子形态
结构和化学组分:
? 病毒与细胞生物的根本区别有两点: 一是没有 细胞结构;二是颗粒内只含有一种核酸, DNA 或RNA。绝大多数植物病毒的化学组成是 核蛋 白,蛋白质以 亚基的形式将核酸包被在中央, 蛋白是衣壳,有保护核酸的作用, 核酸是芯子, 病毒的遗传信息存在于核酸中。
病毒一般性状
? 3.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 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很多,可经汁液摩 擦传播;介体昆虫传播;土壤中线虫和低等真菌传播;种子和花 粉传播;无性繁殖材料和嫁接传播。
侵入途径:伤口→随营养液流动→全株。
4.植物病毒病的症状特点
? 由于植物病毒是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所以,植物病毒病没有明显 的病征。
? 常见的症状有花叶、黄化、斑驳、皱缩、矮化、丛枝及畸形等。 另外,病毒侵染寄主后,常常在寄主的细胞内产生各种形状的内 涵体,观察寄主细胞内的内涵体可作为鉴定病毒种类的依据之一。
柑橘溃疡病 桃细菌性穿孔病
腐烂
? 腐烂是细菌性病害的 典型症状,如瓜果、 蔬菜的软腐病。细菌 引起的软腐病有恶臭 气味。真菌引起的瓜 果腐烂,并无恶臭味, 但伴有绵霉状物出现, 可与其区别。
兰花软腐病

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区别

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区别

叶片枯萎
真菌性病害常常引起植物叶片枯萎,使得植 物无法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植株死亡
严重的真菌性病害感染可能导致植物死亡。
细菌性病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植物组织坏死
细菌性病害会导致植物组织坏死,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根系腐烂
细菌性病害常常导致植物根系腐烂,使得植物无法吸收水分和营 养。
植株矮小
细菌性病害感染可能导致植物生长缓慢,植株矮小。
病症发展
真菌性病害的症状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重,病斑可能会 扩大、加深,导致植物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细菌性病害的症状识别
病症表现
01
细菌性病害的症状包括叶片出现水渍状斑点、组织坏死、溃疡
等。
病症范围
02
细菌性病害主要影响植物的叶片和茎杆,较少出现于果实部位

病症发展
03
细菌性病害的症状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扩大,并可能
预防措施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等,增强作物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源;选用抗病品种等。
治疗措施
根据病害类型和程度,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如喷洒药剂、田间管理等。
05
真菌性病害与细菌性病害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真菌性病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植物组织受损
真菌性病害通常会导致植物组织受损,影响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通过加强田间管理、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 作等措施来减少病害发生。
化学防治
使用抗菌剂、杀虫剂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需要 注意药剂的选用、使用浓度和时期,避免产生药害 和污染环境。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进行防治,如 使用微生物农药等。

细菌性病害 详细

细菌性病害 详细

细菌性病害一、细菌性病害大全粮食作物细菌病害:1、水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2、马铃薯: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环腐病。

3、甘薯瘟病;4、玉米茎腐病;5、小麦黑颖病;6、木薯细菌性枯萎病;果树细菌病害:1、柑桔溃疡病(包括脐橙、橙、柚、文旦、柠檬、巨桔、枳壳、枳橙等);2、沙田柚溃疡病;3、梨根癌病、梨火疫病;4、桃细菌性穿孔病(包括李、杏、油桃、樱桃等);5、苹果根癌病;6、菠萝心腐病;7、枇杷芽枯病、枇杷癌肿病;8、核桃黑斑病;9、猕猴桃溃疡病;10、芒果细菌性黑斑病;11、果树细菌性根癌病(包括桃、梨、苹果、板栗、梅、李、杏、葡萄等);瓜菜类细菌病害:1、西瓜细菌性青枯病、西瓜细菌性果腐病;2、茄科蔬菜青枯病(番茄、茄子、辣椒)软腐病、疮痂病;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甜瓜、丝瓜);4、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细菌性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大白菜、甘蓝、萝卜、花椰菜等)5、菜豆细菌性角斑病(菜豆、扁豆、豇豆、豌豆、绿豆等);菜豆细菌性疫病(菜豆、扁豆、豇豆、、绿豆);6、姜瘟病(姜腐败病、姜腐烂病);7、瓜类青枯病;8、辣椒细菌性斑点病(辣椒疮痂病)、辣椒细菌性叶斑病;9、萝卜黑腐病;10、葱类细菌性软腐病;11、莴苣细菌性斑点病;12、芋艿细菌性斑点病,芋艿腐败病(即芋软腐病、芋艿腐烂病);13、芹菜软腐病;14、魔芋软腐病;15、葱类细菌性软腐病;经济作物类细菌病害:1、棉角斑病,棉红叶根腐病;2、花生青枯病;3、油菜黑腐病;、油菜软腐病、油菜细菌性黑斑病;4、大豆细菌性叶烧病、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大豆细菌性斑疹病;5、甜菜软腐病、甜菜细菌性根癌病、甜菜细菌性尾腐病(根尾腐烂病)、甜菜细菌性斑枯病;6、芝麻细菌性角斑病、芝麻青枯病;7、烟草青枯病、烟草角斑病、*烟草野火病、烟草软腐病(空茎病);8、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9、甘蔗白条病;10、咖啡细菌性叶斑病;11、胡椒细菌性叶斑病;其它作物细菌性病害:1、桑青枯病、桑细菌性黑枯病、桑疫病;2、茶树细菌性根癌病;3、黄麻细菌性斑点病;4、萱麻青枯病;5、红麻青枯病;6、苜蓿细菌性叶斑病、苜蓿细菌性茎疫病、紫云英细菌性黑斑病;7、药材类细菌性病害;8、花卉类细菌性病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细菌性病害比较全面知识
细菌性病害主要类群有棒杆、假单胞杆、野杆、黄单胞杆、欧文杆五个菌属。

革兰氏染色除棒杆菌呈阳性外其它四个菌属都是阴性。

细菌病害主要特点是——非专性寄生菌,与寄主细胞接触后通常是先将细胞或组织致死,然后再从坏死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因此导致的症状是组织坏死、腐烂和枯萎,少数能引起肿瘤这是分泌激素所致。

初期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或油渍状、半透明,潮湿条件下有的病部有黄褐色或乳白色胶粘、似水珠状的菌脓;腐烂型往往有臭味。

这是细菌病害的重要标志。

细菌与真菌的区别主要在于真菌受病植物一般症状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丝状物及黑色小粒点,而细菌则无。

这是田间诊断的重要依据。

由细菌引起的病害种类、受害植物种类及危害程度仅次于真菌性病害,而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一、植物细菌病害的主要症状
症状是植物发病后外部显示的表现型。

每一种病害都有它特有的症状表现,是我们描述、命名、诊断和识别病害的主要依据。

(症状:植物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

病状:是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1.植物受细菌侵染后产生的病状有:
斑点型: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

通常发生在叶片和嫩枝上,叶片上的病斑常以叶脉为界线形成的角形病斑,细菌为害植物的薄壁细胞,引起局部急性坏死。

细菌病斑初为水溃状,在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中部组织坏死呈褐色至黑色,周围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半透明的退色圈,称为晕环。

如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

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

如黄瓜细菌性叶枯病。

如水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

青枯型: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枯萎。

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青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枯萎型:大多是由棒状杆菌属引起,在木本植物上则以青枯病假单胞杆菌为最常见,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引起植物茎、叶枯萎或整株枯萎,受害的维管束组织变褐色,在潮湿的条件下,受害茎的断面有细菌粘液溢出。

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溃疡型:一般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

如柑桔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等。

腐烂型: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

植物多汁的组织受细胞侵染后通常表现腐烂症状,细菌产生原粘胶酶,分解细胞的中胶层,使组织解体,流出汁液并有臭味。

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畸型:由癌肿野单胞杆菌的细菌可以引起植物的根、根颈或侧根以及枝杆上的组织过度生长,形成畸形,呈瘤肿状或使须根丛生。

假单胞杆菌也可能引起肿瘤。

如菊花根癌病等。

2.植物受细菌侵染后产生的病症有:
蔬菜细菌性病害与其他病害的区别,一是蔬菜植株病变部位无明显附属物(如菌丝、霉、毛、粉等);二是发病后期病变部位往往有菌脓出现,而真菌病害则有霉状物(菌丝、孢子等)。

1、斑点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的发病部位,先出现局部坏死的水渍状半透明病斑,在气候潮湿时,从叶片的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上有大量的细菌溢出粘状物——细菌脓。

2、青枯型和叶枯型细菌病害的确诊依据,用刀切断病茎,观察茎部断面维管束有否变化,并用手挤压,即在导管上流出乳白色粘稠液——细菌脓。

利用细菌脓有无可与真菌引起的枯萎病相区别。

鉴别茄子青枯病和枯萎病就可用此法区别。

3、腐烂型细菌病害的共同特点是,病部软腐、粘滑,无残留纤维,并有硫化氢的臭气。

而真菌引起的腐烂则有纤维残体,无臭气。

如鉴别白菜软腐病和菌核病常用此法。

4、镜检:细菌病害,除少数(如苹果根癌病)外,绝大多数能在受害部位的维管束或薄壁细胞组织中产
生大量的细菌,并且吸水后形成菌溢,因此,镜检病组织中有无细菌的大量存在(菌溢的出现)是诊断细菌病害简单易行的方法。

遇到细菌病害发生初期,还未出现典型的症状时,需要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检查,其方法是,切取小块新鲜病组织于载玻片上,滴点水,盖上玻片,轻压,即能看到大量的细菌从植物组织中涌出云雾状菌泉涌出。

早期确诊水稻白叶枯病常采用此法。

此外,鉴定植物细菌性病害,要通过实验室进行一系列的分离、培养和接种试验,确定某种细菌致病。

二、生产上常见的细菌病害
(1)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缘枯病、叶枯病。

(2)西瓜:细菌性角斑病。

(3)番茄:青枯病、溃疡病、疮痂病、细菌性斑疹病。

(4)辣椒:青枯病、疮痂病、软腐病、细菌性叶斑病。

(5)白菜:白菜类软腐病、黑腐病、大白菜细菌性角斑病、叶斑病。

(6)甘蓝:甘蓝类软腐病、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

(7)马铃薯:青枯病、环腐病、软腐病。

(8)菜豆:细菌性疫病、晕疫病。

(9)茄子:青枯病。

(10)柑橘:溃疡病。

(11)桃:细菌性穿孔病。

(12)果树:根癌病。

三、细菌性病害的发病条件
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软腐病、溃疡病、青枯病等。

侵害植物的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数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侵入后,通常先将寄主细胞或组织杀死,再从死亡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以进一步扩展。

在田间,病原细菌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

由于暴风雨能大量增加寄主伤口,有利于细菌侵入,促进病害的传播,创造有利于病害发展的环境,常是细菌病害流行的一个重要条件。

病原细菌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

四、市场主要杀细菌剂介绍
1、含铜杀菌剂,杀菌谱宽,但一些植物对铜敏感。

有机铜类:噻菌铜,英文名称为Thiodiazole-copper,商品名称为“龙克菌”,是一种噻唑类有机铜杀细菌制剂;琥珀肥酸铜、又名二元酸铜,DT;络氨铜,又叫胶氨铜;松脂酸铜,又名绿乳铜、绿菌灵、铜帅;壬菌铜,商品名称金莱克;喹啉铜,商品名称为海正千菌、必绿;硝基腐植酸铜:又叫菌必克;噻森铜。

其他铜的多种制剂也是很好的杀菌剂,氢氧化铜,商品名称为可杀得、丰护安、冠菌铜、瑞扑;氧氯化铜,又叫王铜、好宝铜;氧化亚铜:又叫铜大师。

2、农用抗生素:农用硫酸链霉素;中生菌素,商品名称克菌康;水合霉素,又叫盐酸土霉素,商品名称枯必治;宁南霉素,商品名称菌克毒克;井岗霉素;春雷霉素;金核霉素;新植霉素;多抗霉素;“农抗120”等。

农用抗生素一般化学性质稳定、高效,具内吸治疗作用,但防治对象较窄,除井岗霉素外,其他抗生素易产生抗药性的问题。

3、氯溴异氰尿酸,商品名称有消菌灵、灭菌成、杀菌王,是以氯溴异氰尿酸与氯化溴缩合,加入活性助剂、分散剂等加工而成。

pH值近中性,属高效、广谱、低毒、生物活性高、无公害的杀菌剂,对细菌、真菌、病毒都有效。

氯溴异氰尿酸药效稳定,喷施在作物上能释放出HOCl(次氯酸),因此具有强烈的杀细菌、病毒作用。

4、三氯异氰尿酸,又叫强氯精;是目前国际上所推广的一种高效、低毒、广谱、快速的杀菌消毒剂,能有效的快速杀灭各种细菌、真菌。

5、噻枯唑:又叫叶枯唑,商品名称有叶青双、叶枯宁;内吸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植物的细菌性病害,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和细菌性基腐病、柑橘溃疡病、白菜软腐病、番茄青枯病的特效药。

内吸传导性强,具有治疗和预防作用,持效期长,药效稳定,对作物无药害,对人畜安全。

6、多粘类芽孢杆菌,商品名称叫康地蕾得,1%粒剂;是一种防治青枯病和枯萎病的高效生物农药。

7、此外,还有其他的杀细菌剂,如碘、克菌壮、噻菌锌、噻菌茂(青枯灵)以及其他相关的复混配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