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植物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和防治

合集下载

植物传染性病害的病原物

植物传染性病害的病原物
病原物在植物表面繁殖,释放有毒代谢产物和孢子等,污染大气 环境,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威胁。
温室气体排放
病原物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甲烷等温室气体,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降低空气质量
病原物产生的有毒物质和孢子等在大气中扩散,降低空气质量,影 响人类健康。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传播方式
真菌性病原物主要通过气流、水滴、昆虫等传播 ,也可通过农事操作和植物接触传播。
3
症状特点
真菌性病原物引起的病害症状多样,常见的有叶 片黄化、坏死、腐烂等,有时在病部可见霉层、 菌核等。
细菌性病原物
01
02
03
革兰氏阴性菌
细菌性病原物多为革兰氏 阴性菌,少数为阳性菌。
通过伤口侵入
细菌性病原物主要通过伤 口侵入植物体内,也可通 过气孔、水孔等自然孔口 侵入。
对土壤的影响
土壤结构破坏
病原物在土壤中大量繁殖,导致 土壤颗粒结构破坏,土壤变得紧 实,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养分
吸收。
土壤养分失衡
病原物在土壤中分解有机物,释放 有毒物质,抑制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同时消耗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导 致土壤养分失衡。
土壤污染
病原物产生大量的有毒代谢产物, 污染土壤,对植物和土壤生物造成 毒害作用。
症状特点
细菌性病害的症状主要包 括坏死、腐烂、萎蔫等, 有时在病部可见溢脓现象 。
病毒性病原物
核酸类型
病毒的核酸类型为DNA或RNA,呈球 形或杆状。
传播方式
病毒主要通过昆虫、线虫等刺吸式口 器传播,也可通过种子、花粉等传播

专性寄生
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才能复制繁 殖。
症状特点
病毒引起的症状主要包括花叶、黄化 、畸形、坏死等,有时在病部可见风 轮状或蚀纹状病斑。

农学专业题库及答案详解

农学专业题库及答案详解

农学专业题库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中,以下哪一项不是?A. 氮B. 磷C. 钾D. 铜答案:D2. 以下哪种病害属于真菌性病害?A. 病毒病B. 细菌病C. 真菌病D. 线虫病答案:C3. 以下哪种肥料属于有机肥料?A. 尿素B. 硫酸钾C. 复合肥D. 堆肥答案:D二、填空题4. 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_______。

答案:叶绿体5. 土壤中氮素的循环主要包括_______、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

答案:矿化作用6. 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

答案:农业防治三、判断题7. 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答案:正确8. 所有植物病害都可以通过化学农药来防治。

()答案:错误9. 植物的蒸腾作用只发生在叶片上。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0. 简述植物病害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案:植物病害可分为非传染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

非传染性病害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如干旱、水涝、盐碱等。

传染性病害由病原体引起,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特点是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11. 阐述合理施肥的原则。

答案:合理施肥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平衡施肥,确保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均衡供应;二是适时施肥,根据植物生长阶段和土壤状况确定施肥时间;三是适量施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污染和植物生长受阻。

五、论述题12. 论述现代农业技术在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方面的作用。

答案:现代农业技术通过应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农业设备等手段,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生物技术可以改良作物品种,提高作物的抗病、抗旱等能力;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种植管理;智能农业设备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同时通过精准农业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六、案例分析题13. 某农场发现大面积的水稻出现叶片黄化现象,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及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答案:水稻叶片黄化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缺氮、缺铁、病虫害等。

动植物疾病防控措施

动植物疾病防控措施

动植物疾病防控措施动植物疾病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不仅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会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带来影响。

因此,有效的动植物疾病防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动植物疾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动植物疾病的传播途径。

动植物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水传播、土传播、昆虫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

其中,空气传播是最为常见的途径,气温湿度适宜时,病原体会通过空气传播到达植物叶片或动物体表,引发疾病。

水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水体传播到达植物或动物的过程,如一些水生植物疫病就是通过水传播的。

土传播主要是一些根系病害通过土壤中的介质传播,而昆虫传播则是一些昆虫寄生携带病原体进行传播。

针对不同的传播途径,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首先是加强疾病监测和预警工作,定期对动植物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其次是加强生产管理,合理施肥、浇水,保持植物生长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病残病虫,减少病害传播风险。

还可以通过合理种植植物,提高抗病性品种的比例,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对于动物疾病,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加强饲养管理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除了预防措施,我们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法。

一旦发现动植物发生了疾病,需要及时采取对策。

对于植物疾病,可以采用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进行治理,也可以通过调整生长环境,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来减轻病害。

对于动物疾病,可以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采取有效的药物控制等方法来治疗疾病,同时加强环境卫生,提高养殖密度等也是有效的应对方法。

总的来说,动植物疾病的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

只有加强监测预警、科学施肥浇水、强化疫病防控等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动植物疾病的发生,保障农业生产和环境安全。

希望广大农业生产者和养殖户能够重视动植物疾病的防控工作,共同努力,创造一个绿色、健康的生产环境。

植物病理学课后习题

植物病理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单元习题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病害是在生物因子或非生物因子持续刺激下,植物的正常生理和生物化学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生长发育异常,从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症状的现象。

2、病因: 引起植物生病的原因很多,既有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包括各种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又有生物因素,包括外来生物的因素和植物自身的因素;还有环境与生物相互配合的因素,包括病原生物与环境条件的配合,环境因素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配合,以及环境、病原物和植物三者的相互作用等。

3、症状: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4、病状:是植物受病原物侵害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外表所出现的不正常状态;5、病征: 指在病状表面,尤其是病斑部分的表面着生或出现的病原生物的子实体。

例如真菌的菌核、菌丝体、细菌的菌脓、线虫的虫体、寄生性植物等。

6、非侵染性病害: 没有病原生物参与,只是由于植物自身的原因或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引起的病害,这类病害在植株间不会传染,因此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非传染性病害。

7、侵染性病害: 由病原生物因素造成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因为病原生物能够在植株间传染,因而又称为传染性病害;8、综合症:一种病害同一植株上可先后或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症状。

9、并发症: 同一植物在受到两种或几种病原物复合侵染时,同时出现两种不同的症状,甚至出现不同于原有两种病菌单独引起的另一种症状。

10、隐症现象: 隐症现象:病原物侵染寄主后,病植物的症状在特定条件下(通常是高温),可以逐渐减退直至暂时消失而“复原”的现象。

二、填空题1、植物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侵染引起,非侵性病害由由外界不良环境因子引起。

2、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寄生植物、线虫、原生动物、。

3、植物病害的病状类型有变色、坏死、腐烂、和畸形。

4、植物病害的病征类型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和脓状物。

苗木传染性病害的防治措施

苗木传染性病害的防治措施

苗木传染性病害的防治措施苗木传染性病害的防治措施——常见的幼苗侵染性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叶斑病、炭疽病等。

这些病往往会在短期内造成苗木大量死亡,给苗农带来很大损失。

现介绍几种综合防治措施。

一、选好苗圃地:应选择水源较好而地势较高的轻粘壤土或沙壤土作圃地,坚持轮作制,不在同一块圃地连续培育同一种苗木,苗圃土壤要事先消毒。

①福尔马林消毒。

每平方米苗圃用福尔马林50毫升加水10公斤均匀喷洒地表,然后用塑料薄膜或草袋覆盖,闷10天左右揭开覆盖物,使气体挥发,两天后可播种。

②多菌灵消毒。

用50%的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拌1.5克。

也可按1:20的比例配制成药土撒在苗床上,均能有效防治苗期病害。

③五氯硝基苯消毒。

每平方米苗圃地用75%五氯硝基苯4克、代森锌5克,混合后再与12公斤细土拌匀,播种时下垫上盖,对炭疽病、立枯病、猝倒病、菌核病等有特效。

④硫酸亚铁消毒。

用3%的硫酸亚铁溶液处理土壤,每平方米用药液0.5公斤,可防治针叶花木的苗枯病,桃、梅的缩叶病,兼治花卉缺铁引起的黄化病。

圃地最好冬季深翻,第二年播种时浅翻一次。

二、种子消毒:播前应精选种子,淘汰病、弱种子,用0.3%~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0.5~1小时或将种子用50℃温水浸种24小时,然后将下沉的种子取出用0.2%的福尔马林溶液浸种30分钟,取出后再闷2小时。

也可用0.5%~1%硫酸铜溶液浸种1~2小时,然后捞起种子用清水冲净药液,阴干后适时播种。

播种时注意深度,盖土不宜过厚,以免影响种子萌发出苗。

三、药剂治疗:从出苗期开始,每隔7~10天每亩苗床用0.5%~1%的波尔多液50~75公斤喷洒林木幼苗,使幼苗外部形成保护膜,防止病菌侵入。

同时,要把好施肥关,肥料应以施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

垃圾肥、堆肥和厩肥可能带病菌,应堆置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

发病后,及时清除病苗,在病苗穴周围撤石灰粉,以防止蔓延。

同时用苗菌灵200倍液淋湿苗株,并每隔10~15天施药1次,可以及时控制病害的发生,也可用其他药剂如:敌克松500~800倍液100公斤,或65%的代森锌300~800倍液100公斤喷雾,也可用1:100的甲基硫化砷药土150公斤,或8:2的草木灰石灰粉混合后适量撒施于苗床上进行治疗。

《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后习题及答案

《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后习题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植物病虫害防治作业题植物病理学部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的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的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长发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的经济价值。

2、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3、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4、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

6、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

二、填空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两大类.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 )()()()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 )()()()()五大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 )()五种类型。

5、()( )()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素。

6、植物侵染性病害由( )侵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由() 引起.7、植物病害症状包括( )和().8、1945年,爱尔兰由于()病大流行,而使欧洲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区饿死100万人,200万人逃亡海外,这称为爱尔兰饥荒。

9、按照传播方式,植物病害可以可以分为()()( )( )等.1、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2、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植物病害3、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4、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5、寄主、病原、环境条件6、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7、病症、病状8、马铃薯晚疫病9、气传病害、种苗传播病害、土传病害、虫传病害三、选择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b。

霉状物c。

粉状物d。

颗粒状物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第六章 常见传染性疾病与寄生虫病预防知识

第六章 常见传染性疾病与寄生虫病预防知识

课程辅导:第六章常见传染性疾病与寄生虫病预防知识传染病与寄生虫病是多种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一组疾病,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影响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学习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基本知识,是要了解它、认识它、识别它,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命生活质量。

这一章中我们给大家介绍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和共同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病毒性肝炎、结核、性病与艾滋病、疟疾、狂犬病、寄生虫病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对机体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本章学习要求:熟悉所介绍的各种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基本概念和对人体的危害掌握所介绍的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的传染途径、预防措施首先我们先来了解几个基本概念1.什么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传染病是由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或称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能传播开来,甚至造成大规模流行的疾病。

由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所引起的疾病称为寄生虫病,也包括在传染病的范畴内。

2.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类形态多种多样,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人类就生活于微生物的世界之中,大约超过400种不同的微生物可以感染人,引起相应的疾病,这些微生物我们称为致病性微生物或称病原体。

例如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虫卵等是肉眼不能看到的,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生物。

3.病原体如何引起疾病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原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与人体的防御能力,与病原体的致病力、侵入的数量,以及病原体是否侵入人体的适当部位,亦即适当的侵入门户有关。

4.传染病的流行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决定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一)传染源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

具体来说,就是患传染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排菌者)或称带菌(虫)者或受感染的动物。

(二)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植物病害的病原

植物病害的病原

子囊孢子(ascospore)的形成
子囊壳和子囊孢子
子实体
4、担孢子:
担子菌产生的有性孢子。
菌丝经过特殊分化和有性结合形成担子,在担子上形成有性孢子
1.?
2.?
菌物的有性孢子 3.? 4.?
5.?
菌物的有性孢子细胞壁较厚或有休眠期,有助于植 物病原菌度过不良环境,往往成为植物病害的初侵 染源。
3)附着枝:若干寄生真菌由菌丝细胞生出1—2个细胞的短
枝,将菌丝附着于宿主体上。
菌丝组织
菌丝组织:菌丝体一般是分散的,菌丝有时可以疏 松或密集地纠结在一起形成组织化的菌丝组织。 菌丝组织可分为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两种。 菌丝组织可以形成菌核、子座和菌索等特殊结构
菌核(sclerotium)
由菌丝组成的紧密的 耐久体。 形状大小各异,质地 坚实。 菌核外部为拟薄壁组 织,内部为疏丝组织。 有抵抗不良环境的作 用。
3)重要属
寄生植物并引起严重病害的主要有腐霉目(Pythiales)中 的腐霉属(Pythium)以及霜霉目(Peronosporales)中的霜 霉属(Plasmopara)和疫霉属(Phytophthora)
1、腐霉(Pythium)

菌丝无隔。 产生游动孢子和卵孢子。 孢子囊长形。 喜欢潮湿环境。 能引起苗木猝倒病等。
3.菌物的生活史 菌物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
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称为菌物生活史。
菌物典型的生活史包括无性和有性两个阶段。
菌丝体
产生无 性孢子
萌发
产生有 性孢子
生活史
形成新的 菌丝体
分生孢子
子囊孢子
正青霉Eupenicillium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lant Pathology)课程编号:08205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农学先修课程:微生物学、植物学后续课程: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总学分:2.5学分,其中实验0.5学分教学目的与要求:植物病理学是农学类各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学习这门课程是为学习栽培、育种等专业知识,为进行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打基础的。

植物病理学是阐述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的学科。

本课程主要分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农作物的主要病害两部分。

通过这两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识别诊断主要病害,掌握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因地制宜地制定防治措施。

要求学生能将第一部分的基本原理灵活地运用到农作物病害的防治中去,掌握识别诊断植物病害以及研究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1、课堂教学:讲授病理学基本原理及主要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2、实验教学:采用实物标本和挂图等,利用显微镜等仪器及用具,在室内上实验课,直观地观察病原形态及病害症状;3、田间现场教学:让学生直接到田间,观察田间发生病害的症状,调查其发生、分布等情况;4、利用录像片、幻灯片、照片等教学以弥补上述教学方法的不足。

第一部分植物病理学的理论第一章前言(0.5学时)一、防治和研究植物病害的重要性二、植物病理学的性质和内容三、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第二章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和分类(4.5学时,其中实验2.0学时)第一节植物病害概念一、植物病害形成的原因二、植物病害概念三、植物病害的形成第二节植物病害的症状一、植物病害病状类型二、植物病害的病征类型第三节两类植物病害一、植物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二、植物非侵染性病害三、植物侵染性病害四、植物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关系本章重点:植物病害概念、植物病害症状类型、非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发生的特点及诊断。

本章难点:植物病害概念。

第三章植物病原学(11.0学时,其中实验6.0学时)第一节寄生现象一、寄生性二、致病性第二节植物病原真菌一、真菌的一般性状二、真菌的主要类群三、真菌病害的识别诊断第三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一、植物病原细菌1、植物病原细菌的一般性状2、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3、植物病原细菌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4、植物细菌病害的简易识别方法二、植物病原菌原体1、植物病原菌原体的一般性状2、植物病原菌原体的主要类群第四节植物病原线虫一、植物病原线虫的一般性状二、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三、植物病原线虫所致病害的症状及线虫病害诊断第五节寄生性种子植物一、寄生性种子植物的概念二、寄生方式三、大豆菟丝子形态、寄生特点、生活史及其防治四、槲寄生的寄生特点及生活史第六节植物病原病毒一、植物病原病毒的一般性状二、病毒的传播方式三、病毒病害症状特点及其诊断第七节植物病原物的鉴定──柯赫氏法则本章重点: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的基本特点,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识别和诊断。

传染病防治法

传染病防治法

传染病防治法
第14页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要 求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预防传染病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 染。
医疗机构应该确定专门部门或者人员,负担传染病疫情汇 报、本单位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传染病预防 工作;负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原因监测、安 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人,必须接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相关 传染病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 控制办法,如实提供相关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 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包括个人隐私相关信息、 资料。
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其它相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和医疗机构因违法实施行政管理或者预防、 控制办法,侵犯单位和个人正当权益,相关单位 和个人能够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传染病防治法
第9页
第二章 传染病预防
第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进 行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提倡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 升公众对传染病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加强环境卫生 建设,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危害。
各级人民政府农业、水利、林业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 工负责指导和组织消除农田、湖区、河流、牧场、林 区鼠害与血吸虫危害,以及其它传输传染病动物和病 媒生物危害。
用实施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管理制度。 对可能造成甲类传染病传输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菌种、毒种
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确需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须经省级 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同意。详细方法由国务院制订。
传染病防治法
第16页
第二十七条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 相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或者按照其提 出卫生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由当地卫生 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强制消毒处理。

第六章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六章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六章传染病的预防 与控制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是指由病 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且可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 给人以及相互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性传播感染
1. 淋病 2. 衣原体感染 3. 梅毒 4. 滴虫病 5. 软下疳 6. 生殖器疱疹 7. 尖锐湿疣 8.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感染 9. 乙型肝炎感染
(一)经空气传播(airborne transmission) 传播形式: ①飞沫传播 droplet infection ②尘埃传播 dust infection
经空气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传染病 流行特征有:
①传播广泛,发病率高,传播易于实现, ②发病有明显季节性, ③经空气传播传染病的发生常与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有关; ④人群的特异性免疫水平与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关系很大,
(三)对接触者的管理措施
接触者是指曾接触过传染源或可能受到传染并处 于潜伏期的人,对接触者应采取以下措施,防止其发 病或成为传染源。
1.应急性预防接种 2. 药物预防 3.医学观察 4.隔离或留验
(四)对动物传染源的管理措施
对患有非烈性传染病的有经济价值动物,可以由 兽医部门进行隔离、治疗。否则,应采取杀灭措施。
2.疫源地的消毒
(1)随时消毒(current sterilization) 对现有传染源的疫源地、 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所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消毒。随时消毒需 经常进行,应指导病人家属或由医护人员完成。
• 妊娠时,没有治疗的早期梅毒是导致1/4的死产和14%的新 生儿死亡的原因。在非洲大约4%到15%的妇女梅毒试验阳 性。采取更有效的对孕妇筛查梅毒和预防母婴传播的措施, 估计每年仅在非洲就可预防49.2 万例死产。

植物侵传染性病害流行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植物侵传染性病害流行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植物侵传染性病害流行的原因和应对措施【常见问题】植物侵传染性病害流行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治植物侵传染性病害的流行?
【专家解答】概念: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各种因素有利于病害发生和发展,就会导致病害在发生。

病害普遍而严重发生称为病害流行。

一、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
1、寄生物种植感病的品种,是病害流行的先决条件。

2、病原物病原物是病害流行的又一基本条件。

3、环境条件与病害流行有较大关系的环境条件是温度、湿度和雨水。

4、栽培管理耕作制度的改变,就改变了农业生态系统中各因素的相互关系,往往会影响病害的流行。

二、病害流行的类型和变化
1、病害流行的类型
(1)积年流行病这类病害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或虽有再侵染,但在当年病害发生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大。

(2)单年流行病这类病害有多次再侵染,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就可以由轻到重达到流行程度。

2、病害流行的变化
(1)季节变化季节变化是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的消长变化。

(2)年份变化年份变化是指一种病害在不同年份发生程度的变化。

三、应对措施:病害的监测和预报
病害预测预报的依据,主要是根据病害发生和流行的规律。

1、长期预报是指在较长时期之前对病害发生进行预报。

2、短期预报是在病害发生前不久或病害发生的初期对短期内病
害可能发生的趋势和程度作出预报。

【本人结语】植物病害种类很多,主要分为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上文本人为您介绍了植物侵传染性病害流行的原因和相应措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的支持。

植物的疾病和防治措施

植物的疾病和防治措施
植物组织腐烂、 软化
防治措施综述
01 预防为主的原则
加强植物生长环境管理,提高植物抗病能力
02 综合运用物理手段
如剪除病叶、灭菌土壤等
03 综合运用化学手段
喷洒杀菌剂、杀虫剂等
结尾
通过科学方法防治植物疾病,不仅可以提高植物 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减少农业生产损失,保护生 态环境。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对植物疾病防治知识 的学习,共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04
第4章 毒性植物疾病及防 治
卷叶病
卷叶病是一种常见的 病毒性植物疾病,主 要特征是植物叶片出 现卷曲变形。病原通 过昆虫传播,传染性 强。防治方法包括定 期清洁病害部位,定 期喷洒杀虫剂等措施。 此外,保持植物生长 环境卫生也是预防卷 叶病的重要措施。
花叶病
01 病原介绍
花叶病的病原特征
提高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
农药分类
杀菌剂、杀虫剂、 杀草剂等不同类
型的农药
农药使用原 则
遵守使用剂量、 施药时间、施药 方法等原则,减
少环境污染
植物免疫增强
植物免疫增强是通过 培育抗病性品种和应 用植物免疫调节剂来 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 能力。抗病性杂交育 种重点培育抗病性强、 产量高的新品种,而 植物免疫调节剂则是 通过外源性物质注入 植物体内,激活植物 免疫系统,增强植物 对病原菌的抵抗力。
植物的疾病和防治措施
汇报人:XX
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植物疾病与防治措施 第2章 真菌性植物疾病及防治 第3章 细菌性植物疾病及防治 第4章 病毒性植物疾病及防治 第5章 植物病害的综合防治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01
第1章 植物疾病与防治措施
疾病的定义及分 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伤口侵入:如剪伤、锯伤、虫 伤、碰伤及其他机械伤害。大多数真菌 和细菌靠伤口侵入。病毒靠微伤(肉眼 不可见)侵入。
第 一 节 侵 染 过 程
烟草花叶病毒 、 白菜软腐病菌 、 甘薯软腐病菌等只能从 伤口侵入; 葡萄霜霉病菌的游动孢子 、锈菌的夏孢子从气孔侵入,
苹果炭疽病菌的分生孢子可从皮孔侵入,梨火疫病原 细菌则从蜜腺侵入。 稻瘟病主要是直接侵入,也可伤口侵入,通常不从 气孔侵入; 玉米炭疽病、大斑病、苹果锈病、梨锈病、线虫病、 寄生性种子植物、小麦白粉病等均直接侵入; 水稻白叶枯病从水孔、伤口侵入; 黄瓜霜霉病从气孔,也可直接侵入; 小麦叶、秆锈从气孔侵入; 小麦条锈或从气孔或直接侵入; 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从子房侵入; 霉菌主要从气孔侵入。 甘薯瘟病、甘薯黑斑多从伤口,也可从皮孔等自然 孔口,或直接侵入; 棉花枯萎病直接侵入或伤口侵入。
Fungicide application for control of potato late blight(用杀菌剂防 治马铃薯晚疫病)
There may be many secondary cycles
Tubers become infected when spores are washed down into the soil.
二、侵入期
第 一 节 侵 染 过 程
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开始,到与寄主建 立寄生关系为止的一段时期。 病原物绝大多数为内寄生,因此,都 有侵入问题。 1、侵入途径和方式: (1)直接侵入:直接穿透角质层和 细胞壁。如真菌、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 物。 (2)自然孔口侵入:植物的很多孔 口,如气孔、皮孔、水孔、蜜腺、柱头 等都可成为病原物的侵入孔口。许多真 菌和细菌可从自然孔口侵入。
第 三 节 植 物 病 害 的 流 行 和 预 测
3、病害流行的时空动态
(1)时间动态:植物病害发生流 行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变化。大 多呈S型曲线(分单峰、双峰和多 峰); S型曲线的描述方程: x2 x1 ln—— - ln——=r(t2-t1) 1-x2 1-x1 (2)空间动态:病害随时间的进程, 在空间上扩展蔓延的过程。有近 程传播、中程传播和远程传播。
第 一 节 侵 染 过 程
4、侵入前期的时间长短相差较 大。如虫传病毒,接触侵入同时 完成。小麦腥黑穗病菌的冬孢子 与种子接触经过贮藏期,待种子 播种、萌发后才侵入。 侵入前期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 还是生产上都有重要意义。这段 时期病原物处在寄主体外的复杂 环境中,受多种因素影响,最易 控制,为此是防治的有利时机。 近年生物防治和开春预防(果树 喷石硫合剂预防保护)就是注意 了这一阶段的研究。

第 二 节 病 害 循 环
(2)主动传播:病原物依 靠自身的活动,如线虫的蠕 动、真菌孢子的弹射、鞭毛 菌的游动、细菌的鞭毛、寄 生性种子植物(菟丝子)的 攀缘等; (3)人为因素传播:人、 农机具等;
3、初侵染和再侵染
第 二 节 病 害 循 环
(1)初侵染(primary infection) : 病原物越冬、越夏后第一次侵染寄主称 初侵染。引起初侵染的病原物称初侵染 来源。 (2)再侵染(secondary infection): 由初侵染引致发病的病株上产生的病原 传播体,不经休止,立即传播到其他健 康植株上引起的侵染,称再侵染。 在同一生长季节中,有的病害可以 发生多次再侵染,例如小麦条锈病,在 北京可有3~4次再侵染,苹果白粉病、 黄瓜霜霉病和马铃薯晚疫病也都有多次 再侵染。根据再侵染次数的多少,把病 害分为两类:
第 一 节 侵 染 过 程
第 一 节 侵 染 过 程
2、接触后的活动 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在寄 主表面有一段生长活动和 聚集力量的过程 。如真菌 产生芽管或菌丝的生长 , 细菌裂殖繁殖、线虫蜕皮 生长等。
第 一 节 侵 染 过 程
3、环境条件对侵入前的影响 环境条件中主要是湿度和温度影 响最大。 (1)湿度:很多真菌孢子需要 在水滴条件下才能较好萌发,如 条锈菌的夏孢子和稻瘟菌的分生 孢子。 (2)温度:温度主要决定病原 物的萌发和侵入速度。 (3)光照:一般影响不大,但 对有些真菌孢子的萌发有刺激作 用。如锈菌夏孢子在黑暗条件下 萌发较好。
第 二 节 病 害 循 环
病原物的越冬、越 夏阶段是病害循环中 薄弱的一环,控制或 消灭越冬、越夏菌源 是预防病害发生的有 效措施。
第 二 节 病 害 循 环
2.病原物的传播 病原物传播的方式有: (1)自然动力传播 ①气流传播 ②雨水和流水传播 ③昆虫和其他生物(螨类、 线虫、蜜蜂、鸟等)
第 三 节 植 物 病 害 的 流 行 和 预 测
(2)积年流行病害(单循环病 害):没有再侵染或再侵染在流 行中作用不大的病害;其特点是:
①潜育期长,无再侵染或再侵染作 用小; ②病原物抗逆能力强,寿命较长; ③病原物越冬率高且稳定; ④多为土传或种传病害; ⑤多为系统性病害或根病; 例如小麦腥黑穗病、棉花枯、黄萎 病、桃缩叶病、柿子圆斑病等;
潜育期(天) 40~80
30~45
16~25
13~20
11~16
9~14
6~11
第 一 节 侵 染 过 程
四、发病期 从寄主出现明显症状开 始,就进入了发病期。
桃缩叶病

1.病叶前期
2.病叶后期

甘蓝软腐病
锈孢子沾满裤子
丰都县三建乡的麦田已普遍出现此种现象
第 二 节 病 害 循 环
以上讲的是病菌在寄主体一次 侵染发病的过程。本节讲病害 在寄主植物上周年发生情况。
第 二 节 病 害 循 环
寄生、腐生和形成各种休眠体;如病 毒在病株上寄生或依赖于寄主范围的广 泛性,如杂草、媒介昆虫活体内,如 CMV、TMV,MDMV在宿根性杂草上 越冬;陇南小麦条锈病菌以夏孢子在高 海拔的山上小麦越夏; 真菌可以形成各种休眠体,如菌核、 子座、厚垣孢子、冬孢子、菌索等,也 可以菌丝体在寄主体内越冬;也可以腐 生方式在土壤、粪肥里越冬;
第 二 节 病 害 循 环
①多循环病害:在一个生长 季节里,可发生多次再侵染过 程的病害。如小麦条锈病、稻 瘟病、玉米小斑病、葡萄霜霉 病、梨黑星病等; ②单循环病害:在一个生长 季节里,只有初侵染,没有再 侵染的病害。如小麦腥黑穗病、 苹果锈病、柿子圆斑病等;
三、病害循环与病程、病菌 的生活史的关系
第 二 节 病 害 循 环
A story for disease cycle:
Late Blight of Potato(马 铃薯晚疫病)
Phytophthora infestans
Symptoms of potato late blight(马铃薯 晚疫病的症状)
Late blight symptoms on tomato foliage.(番茄晚疫病叶部症状)
第二节 病害循环
第三节 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第 一 节 侵 染 过 程
侵染过程的概念:指病原物 一次侵染发病的过程。从病原物与 寄主接触开始,经侵入后在寄主体 内扩展蔓延,引起一系列病变直到 寄主表现症状、病原物开始释放传 播体为止的这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 程,称侵染过程,或“侵染程序”, 简称“病程”。 简单讲,病程就是从病原物接触、 侵入、潜育到引起寄主发病的全过 程。或从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 开始,到寄主发病的全过程。
一、病害流行(Epidemic) 指侵染性病害在短时间内, 大范围的在植物群体中侵染 发病,造成很大产量损失和 品质下降,这种病害的发生, 称病害流行。 研究植物群体发病规律的科 学,是植物病害流行学(Plant Disease Epidemiology)。
第 三 节 植 物 病 害 的 流 行 和 预 测
(1)单年流行病害(多循环病 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再侵染次数 频繁的病害,其特点是:
①再侵染频繁,潜育期短,产孢量大; ②病原传播体对环境极敏感,不利条件下迅速 死亡; ③病原物越冬率不高,越冬后存活的初始菌量 低,年度间波动大 ④多为气传、风雨传病害,也有虫传的; ⑤多为地上部、局部病害。 例如小麦锈病、白粉病、稻瘟病、霜霉病、晚 疫病等;
第 二 节 病 害 循 环
病程: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上一次侵 染发病的过程; 病害循环: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上周 年发生情况,由一或多个病程继代发 生而组成的,中间由传播而联结。 生活史:是病原物个体发育史;指 从一种孢子状态开始,经过一系列的 生长发育,有回到同一种孢子状态的 过程。病原物的生活史是病害循环的 基础,病害循环又保障了病原物完成 其生活史,二者相互依从、相互制约, 密不可分。
第 一 节 侵 染 过 程
2、影响侵入的环境条件: 主要是温度和湿度;其中 湿度是关键因素,它决定 了孢子萌发和侵入;温度 决定侵入速度,即侵入快 慢的问题;
三 、 潜 育 期 ( incubation period)
第 一 节 侵 染 过 程
1、定义: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 关系起到表现明显症状为止的一段时 期。(真菌病害,出现孢子为止,称潜 伏期,latent period)。 潜育期是病原物和寄主相互较量的 过程。发病是较量的结果。 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扩展的范围形成 了局部性病害和系统性病害。 潜育期长短,因病害而异。有的几 天,有的几十天,甚至一至数年。 在实际调查中,以接种日至显症日 的时间为潜育期。
第六章 植物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和 发展
在前一段我们学习植物 病害的症状学、病原学几部 分的基础上,今天开始进入 植物病害的病理学部分的学 习。 这部分我们重点学习植物 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的基本 规律和病害流行、预测预报 的基本原理等内容。这部分 内容是植物病理学的核心。
主 要 内 容
第一节 侵染过程
主要包括: 病害循环的定义 病害循环的三个环节; 病害循环、病程的关系;
第 二 节 病 害 循 环
一、病害循环 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 指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 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 的整个过程。它反映了病害发 生发展的周年循环状况。 研究病害循环的意义:是了 解病害发病机制的重要基础, 也是我们制定防治策略的理论 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