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Mr学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MR成像原理PPT课件
它不能被直接测得。
2021/3/9
8
把病人放入磁体后发生了什么呢?
我们给病人发射一个短促的电
磁波,称之为射频脉冲﹝RF脉冲﹞,
其目的是要扰乱沿外磁场方向宁静
进动的质子。并非任何一种RF 脉冲
都能扰乱质子的排列状态。对此,
我们需要一个特殊的、能够与质子
交换能量的RF 2021/3/9 脉冲。
9
当质子频率与射频脉冲频率相同时
2021/3/9
20
把T1 与T2 曲线连接起来,类似一座具 有斜坡的山,登山比滑下去或跳下去
所用的时间要长。这有助于记住正常情 况下T1 长于T2
2021/3/9
21
小结
--- 质子像小磁棒。
--- 在外磁场里,质子的排列方式是平行或反平
行于外磁场。
-- 低能状态(平行)的排列方式占优势,因此
2021/3/9
18
在RF 脉冲中止后,质子失去相位一致性、失去同 步化。当您从上面整体地来看这些失相位的质子 时(画在图的下部),就会看到质子如何呈扇形 散开。呈扇形散开时,指向同一方向越来越小, 因而横向磁化减少。
2021/3/9
19
在RF 脉冲中止后,以横向磁化对时间 画一曲线,就可以得到一条像图上所画 的曲线,称为T2 曲线
2021/3/9
11
当 施 加
RF 脉 冲 后, 质 子 会 发 生 什 么 变 化 呢?
﹝a﹞ 射频脉冲与质子交换能量, 一些质子被升到一个较高的 能级水平 如图﹝b﹞中指向下方的两个质子
﹝b﹞实际上Z 轴磁化减少,因为指向下方的质子“中和”等数 目的指向上方的质子。纵向磁化从6减到2
2021/3/9
12
第四章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ppt课件
∵S1→S2
S1PPRS2PRP S1P1 R1P1 S2P2 R2P2
∴R1P1=R2P2 且P1、P2在胶片中心位置不 变 ∴R点的影像即R1R2位置也 不变,即可获得清晰的断 层图像。
1、 NMR现象的发现(属于原子核物理研究范畴)
1945年12月,哈佛大学的 Purcell和他的小组, 在石蜡样品中观察到质子的核磁共振吸收信号
不仅为MRI奠定了基础,而且鼓舞了这一 领域的学者。
1988年Damadian和Lauterbur获美国最高科 技奖(总统奖)。
Lauterbur和英国Mansfield共同获2003年 Nobel医学及生理学奖。
2003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奇偶核:质子数是奇数,中子数是偶数;或 质子数是偶数,中子数是奇数的核,自旋量子数 I=1/2,3/2,5/2…等半整数;
(3)奇奇核:质子数是奇数,中子数也为奇数的 核,I=1,2,3…等正常数。
只有自旋量子数 I 0 的原子核要进行自旋运动,原 子核的自旋运动用自旋角动量L描述,L的方向与自旋 轴重合。
原子核的一般特性 核中的质子数核的电荷; 核中的质子数目(Z)+中子数(N)核的质量(A)
2、核素
Z、N相同且有相同能量状态的一类原子核称为核素; 或Z、A相同且有相同能量状态的一类原子核称为核素;
4.1.2 原子核的电荷
原子核带正电荷,其电荷量Q=Ze 即核中的质子数核的电荷;
4.1.3 原子核的质量
RF信号包含人体内组织空间的定位信息, MR图像就是一个显示来自人体层面内每个体 素RF信号强度大小的象素陈列。图像象素的亮 度取决于相应体素所发射的RF信号的强度,而 RF的强度又取决于组织的性质。
S1PPRS2PRP S1P1 R1P1 S2P2 R2P2
∴R1P1=R2P2 且P1、P2在胶片中心位置不 变 ∴R点的影像即R1R2位置也 不变,即可获得清晰的断 层图像。
1、 NMR现象的发现(属于原子核物理研究范畴)
1945年12月,哈佛大学的 Purcell和他的小组, 在石蜡样品中观察到质子的核磁共振吸收信号
不仅为MRI奠定了基础,而且鼓舞了这一 领域的学者。
1988年Damadian和Lauterbur获美国最高科 技奖(总统奖)。
Lauterbur和英国Mansfield共同获2003年 Nobel医学及生理学奖。
2003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奇偶核:质子数是奇数,中子数是偶数;或 质子数是偶数,中子数是奇数的核,自旋量子数 I=1/2,3/2,5/2…等半整数;
(3)奇奇核:质子数是奇数,中子数也为奇数的 核,I=1,2,3…等正常数。
只有自旋量子数 I 0 的原子核要进行自旋运动,原 子核的自旋运动用自旋角动量L描述,L的方向与自旋 轴重合。
原子核的一般特性 核中的质子数核的电荷; 核中的质子数目(Z)+中子数(N)核的质量(A)
2、核素
Z、N相同且有相同能量状态的一类原子核称为核素; 或Z、A相同且有相同能量状态的一类原子核称为核素;
4.1.2 原子核的电荷
原子核带正电荷,其电荷量Q=Ze 即核中的质子数核的电荷;
4.1.3 原子核的质量
RF信号包含人体内组织空间的定位信息, MR图像就是一个显示来自人体层面内每个体 素RF信号强度大小的象素陈列。图像象素的亮 度取决于相应体素所发射的RF信号的强度,而 RF的强度又取决于组织的性质。
《MR图像常规质量控》课件
《MR图像常规质量控》 PPT课件
本课程将介绍MR图像的常规质量控制。掌握这些技能对于保证病人安全和确 保诊断准确性至关重要。
MR图像介绍
通过介绍MR(磁共振)图像的原理和应用,为学员提供对MR图像常规质量控制的基础了解。
为何需要MR图像常规质量控
探讨为什么需要对MR图像进行常规质量控制,以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对于病 人治疗和医学诊断的必要性。
MR图像常规质量控的一般原理
解释MR图像常规质量控的基本原则和背后的原理,为后续介绍的具体方法提供背景知识。
MR图像常规质量控的方法
详细描述标准的MR图像检查流程、患者准备程序以及设备测试等常规质量控 制的具体方法。
MR图像质量控制的结果
探讨影响MR图像质量控制结果的因素、如何评估MR图像质量以及处理图像 质量问题的最佳实践。
总结
总结MR图像常规质量控的重要性和内容,并鼓励学员掌握这些技能考文献,供学员深入了解MR图像常规质量控的研究和实践。
附录
提供MR图像检查操作指南和MR图像质量控制记录表作为学员的参考资料。
本课程将介绍MR图像的常规质量控制。掌握这些技能对于保证病人安全和确 保诊断准确性至关重要。
MR图像介绍
通过介绍MR(磁共振)图像的原理和应用,为学员提供对MR图像常规质量控制的基础了解。
为何需要MR图像常规质量控
探讨为什么需要对MR图像进行常规质量控制,以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对于病 人治疗和医学诊断的必要性。
MR图像常规质量控的一般原理
解释MR图像常规质量控的基本原则和背后的原理,为后续介绍的具体方法提供背景知识。
MR图像常规质量控的方法
详细描述标准的MR图像检查流程、患者准备程序以及设备测试等常规质量控 制的具体方法。
MR图像质量控制的结果
探讨影响MR图像质量控制结果的因素、如何评估MR图像质量以及处理图像 质量问题的最佳实践。
总结
总结MR图像常规质量控的重要性和内容,并鼓励学员掌握这些技能考文献,供学员深入了解MR图像常规质量控的研究和实践。
附录
提供MR图像检查操作指南和MR图像质量控制记录表作为学员的参考资料。
MR检查技术及其临床应用ppt课件
.
14
二、磁共振检查的脉冲序列
.
15
1、自旋回波脉冲序列(SE脉 冲序列):它是MR扫描最基 本、最常用的脉冲序列。在该
序列中通过选择不同的TR和TE 可分别获得T1加权像(T1WI) 、T2加权像(T2WI)和质子密 度加权像(PdWI)
.
16
TR(激发时间或重复时间 ):两个激励脉冲间的间隔 时间。TR的长、短决定着能 否显示出组织间T1的差别, 用短TR能显示出组织间T1信 号强度的差别。
第一节、磁共振成像(MRI) 的设备与基本原理
.
1
磁共振设备主要由主 磁体、梯度系统、射频 系统、计算机系统及其 他辅助设备等构成。
.
2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现称为磁共振成 像(MRI)是一种核物理现象。它 是在1946年,美国哈佛大学 Purcell和斯坦福大学Block发现物 质核磁共振原理的基础上,于20世 纪70年代末继CT之后,借助电子 计算机和图像重建数学而发展起来 的一种新型医学影像技术。直至
1978年才用于临床。
.
3
方法:将患者检查部位摆入强的
外磁场中,表面有线圈包绕,射频
发射器很像一个短波发射台及发射
天线,向人体发射不同的脉冲序列
,人体内氢原子核相当于一台收音
机接收此脉冲。瞬间关掉发射脉冲
,这时人体内氢原子核则变成一个
短波发射台发出磁共振信号由MR
信号接收器接收。最后利用磁共振
信号重建图像。
脑 脑 脑 脂 骨 纤维 骨 脑
白 灰 脊 肪 髓 韧带 皮 膜
质质液
质
质
T1WI 白 灰 黑 白 白 稍黑 黑 黑 灰
最全的医学成像原理磁共振成像PPT课件
第26页/共81页
• (三)横向驰豫 • 1.横向驰豫机制 • MXY 的形成是由于射频脉冲激发后,自旋质子处于激发态并在XY 平面继续绕Z
轴进动,其相位趋于一致而叠加形成宏观磁化矢量。在磁场中,每个自旋都受到 静磁场B0 和临近自旋磁矩产生的局部磁场的影响。 • (三)横向驰豫 • 1.横向驰豫机制 MXY 的形成是由于射频脉冲激发后,自旋质子处于激发态并在 XY 平面继续绕Z 轴进动,其相位趋于一致而叠加形成宏观磁化矢量。在磁场中, 每个自旋都受到静磁场B0 和临近自旋磁矩产生的局部磁场的影响。
第29页/共81页
• 2.横向驰豫时间 90°RF 脉冲关闭后,在XY 平面内的MXY 以T2速率特征进行 驰豫,呈指数衰减曲线形式,如下图所示。
第30页/共81页
• T2驰豫过程符合: • 式中:MXY(t)为t 时刻的横向磁化矢量值,M0为平衡态的磁化矢量值,t 为
驰豫时间,T2 为驰豫时间常数。 • 上式中当t=T2时,MXY=M0e-1=37% M0,即MXY 衰减至最大值的37%时所
• 1.空间分辨力低 与X 线摄影、CT 等成像技术相比,MR 图像的空间分辨 力较低。
• 2.成像速度慢 不利于为危重病人及不合作病人的检查。 • 3.禁忌证多 装有心脏起搏器、动脉瘤夹、金属假肢等病人不宜进行MRI
检查。 • 4.不能进行定量分析 因MRI 不能对成像参数值进行有效测定,所以不能
第19页/共81页
第20页/共81页
二、自旋质子弛豫
• (一)驰豫的概念 • 驰豫(relaxation):是指自旋质子
的能级由激发态恢复到它们稳定态 (平衡态)的过程。 • 驰豫过程包含着同步发生但彼此独立 的两个过程:①纵向驰豫 (longitudinal relaxation);②横 向驰豫(transverse relaxation)
• (三)横向驰豫 • 1.横向驰豫机制 • MXY 的形成是由于射频脉冲激发后,自旋质子处于激发态并在XY 平面继续绕Z
轴进动,其相位趋于一致而叠加形成宏观磁化矢量。在磁场中,每个自旋都受到 静磁场B0 和临近自旋磁矩产生的局部磁场的影响。 • (三)横向驰豫 • 1.横向驰豫机制 MXY 的形成是由于射频脉冲激发后,自旋质子处于激发态并在 XY 平面继续绕Z 轴进动,其相位趋于一致而叠加形成宏观磁化矢量。在磁场中, 每个自旋都受到静磁场B0 和临近自旋磁矩产生的局部磁场的影响。
第29页/共81页
• 2.横向驰豫时间 90°RF 脉冲关闭后,在XY 平面内的MXY 以T2速率特征进行 驰豫,呈指数衰减曲线形式,如下图所示。
第30页/共81页
• T2驰豫过程符合: • 式中:MXY(t)为t 时刻的横向磁化矢量值,M0为平衡态的磁化矢量值,t 为
驰豫时间,T2 为驰豫时间常数。 • 上式中当t=T2时,MXY=M0e-1=37% M0,即MXY 衰减至最大值的37%时所
• 1.空间分辨力低 与X 线摄影、CT 等成像技术相比,MR 图像的空间分辨 力较低。
• 2.成像速度慢 不利于为危重病人及不合作病人的检查。 • 3.禁忌证多 装有心脏起搏器、动脉瘤夹、金属假肢等病人不宜进行MRI
检查。 • 4.不能进行定量分析 因MRI 不能对成像参数值进行有效测定,所以不能
第19页/共81页
第20页/共81页
二、自旋质子弛豫
• (一)驰豫的概念 • 驰豫(relaxation):是指自旋质子
的能级由激发态恢复到它们稳定态 (平衡态)的过程。 • 驰豫过程包含着同步发生但彼此独立 的两个过程:①纵向驰豫 (longitudinal relaxation);②横 向驰豫(transverse relaxation)
MR常见部位扫描技术基础PPT培训课件
常见伪影及处理方法
伪影分类:包括装备伪影,运动伪影,金属异物伪影
装备伪影: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本身产生的伪影,包括:化学位移 伪影,卷褶伪影,截断伪影,部分容积效应,层间干扰,磁敏感 肪抑制技 术 卷褶伪影:被检查部位超出了FOV,超出部分发生影像位移或卷 积到图像另一端,常用消除方法为:增大FOV,切换编码方向, 相位编码方向过采样(抗卷积),施加饱和带等 部分容积效应:层厚较厚时或病变较小时出现的伪影,可以通过 减小层厚,或多方位定位来消除影响
检查前准备
4、给患者进述检查过程,消除恐惧心理,争取检查时 的合作。告知患者所需检查时间、扫描时机器会发出 较大噪声;嘱患者在扫描过程中不得随意运动;按检 查部位要求训练患者呼吸、闭气或平静呼吸;告知患 者若有不适,可通过配备的通讯工具与工作人员联系
5、婴幼儿、烦躁不安及幽闭恐惧症患者,应给适量的 镇静剂或麻醉药物(由麻醉师用药并陪同),提高检 查成功率
投射效应
安全生产是第 一位滴!
是指铁磁性物体靠近磁体时,因受磁场吸引而获得很快的速度向 磁体方向飞行。可对病人和工作人员造成灾难性甚至致命性伤害。 因此,应禁止将铁磁性氧气活塞、推车、担架、剪刀、镊子等非 MRI兼容性急救设备、监护仪器、呼吸器以及钥匙、硬币、发夹、 手机、手表等金属物体带入扫描室内
选择线圈
根据检查部位选用相应线圈
头部线圈 颈部线圈
腹部线圈 膝关节线圈
摆位
根据检查部位正确摆置患者体位 根据检查部位及需要放置好呼吸门控或心电门控装置 对好定位坐标线(激光指示灯所发射的红线) 移床至扫描零点(按下归零键扫描床自动移至零点)
开始扫描
根据部位要求选择相应序列开始扫描
(1)体位设计:头部相控阵线圈;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头先 进并置于头部正交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 身体两旁或胸前,双手双脚避免交叉形成环路。头颅正中矢状面 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
MR新技术应用及相关知识PPT课件
MR新技术应用及相关知识 PPT课件
• MR新技术简介 • MR新技术的工作原理 • MR新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 MR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 MR新技术的发展前景 • 结论
01
MR新技术简介
MR技术的定义
混合现实(MR)技术是一种将真实世 界和虚拟世界相结合的新型技术,通 过在现实环境中引入虚拟对象,实现 真实与虚拟的互动。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智能化和自动化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 发展,MR新技术将进一步向智能
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提高诊 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多模态融合
将MR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进行多 模态融合,实现更全面、更准确的 医学影像诊断和分析。
个性化治疗
结合基因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实现基于个体基因型和分子特征的 个性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 的生存率。
它结合了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 (VR)的特点,使用户可以在现实世界 中与虚拟信息进行交互,创造出一种全 新的用户体验。
MR技术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20世纪90年代
虚拟现实技术的初步探索 和应用。
2000年代
增强现实技术的兴起,将 虚拟信息与现实环境相结 合。
2010年代至今
混合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 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如 颅脑、脊柱、关节、软组织等,拓展 了MR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
分子与细胞成像
利用MR技术对分子和细胞进行成像, 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分子和细 胞层面的变化。
实时成像与导航技术
将MR技术与手术导航和介入治疗相 结合,实现实时成像和精准定位,提 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图像重建
• MR新技术简介 • MR新技术的工作原理 • MR新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 MR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 MR新技术的发展前景 • 结论
01
MR新技术简介
MR技术的定义
混合现实(MR)技术是一种将真实世 界和虚拟世界相结合的新型技术,通 过在现实环境中引入虚拟对象,实现 真实与虚拟的互动。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智能化和自动化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 发展,MR新技术将进一步向智能
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提高诊 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多模态融合
将MR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进行多 模态融合,实现更全面、更准确的 医学影像诊断和分析。
个性化治疗
结合基因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实现基于个体基因型和分子特征的 个性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 的生存率。
它结合了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 (VR)的特点,使用户可以在现实世界 中与虚拟信息进行交互,创造出一种全 新的用户体验。
MR技术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20世纪90年代
虚拟现实技术的初步探索 和应用。
2000年代
增强现实技术的兴起,将 虚拟信息与现实环境相结 合。
2010年代至今
混合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 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如 颅脑、脊柱、关节、软组织等,拓展 了MR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
分子与细胞成像
利用MR技术对分子和细胞进行成像, 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分子和细 胞层面的变化。
实时成像与导航技术
将MR技术与手术导航和介入治疗相 结合,实现实时成像和精准定位,提 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图像重建
医学影像学MR总论
↔
第二节 MRI的基本设备
主线圈
射频线圈
梯度线圈 电 源
MRI设备示意图
操作与显示
扫描孔
数 据 处 理
梯度线圈——产生梯度磁场,用于扫描层 面的选择和MR信号的空间定位。
射频线圈——发射射频脉冲,激发体内的 氢原子核,产生和接收磁共振信号。
MRI设备
MR设备
主磁体
线圈
射频发生器
MR信号接受器
腹部梯度回波脉冲序列准T1WI图像
(三)反转恢复脉冲序列 反转恢复脉冲序列(inversion recovery, IR)
是一种特殊的成像序列,其有一个重要的成像参数 称反转时间(time inversion, TI), 主要用于脂肪 抑制(如STIR序列)和水抑制(如FLAIR序列)
头部不同TI的STIR序列图像
下列人员不宜接受MR检查:
重危病人、精神病患者、有幽闭恐怖症者、妊娠 早期(<3月)。
谢谢!
黑灰 灰白
—————————————————————————————
T1WI
T2WI
1.体液(body fluit)
包括脑脊液、尿液、水肿液和体腔、囊肿内的
蛋白质含量低的液体。
T1WI
低信号
T2WI
高信号
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
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
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
2.脂肪(fat)
空间分辨力和信噪比均较高可获得准t1wi准t2wi及准pdwi主要用于腹部心血管与流动液体相关成像及骨关节成像腹部梯度回波脉冲序列准t1wi图像三反转恢复脉冲序列反转恢复脉冲序列inversionrecoveryir是一种特殊的成像序列其有一个重要的成像参数称反转时间timeinversionti主要用于脂肪抑制如stir序列和水抑制如flair序列头部不同ti的stir序列图像四平面回波成像平面回波成像echoplanarimagingepi是新开发的快速成像技术获得一个层面可短至20ms主要用于功能成像
医学概论课件mr
1946年,美国哈佛大学的Purcell和斯坦福 大学的Bloch发现了物质的核磁共振现象
1973年,纽约州立大学Lauterburg利用磁 场和射频相结合获得第一幅磁共振图像
1978年取得人体头部磁共振图像,1980年 取得了第一幅胸、腹部图像。1982年底 在临床开展应用。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只 限 于 1H 成 像
MRI检查 成像原理
➢图 像 分 辨 率 影 响 因 素:
1、主磁场强度(B0) B0越大,纵向磁化越大,翻转到 XY平面的横向磁化越大,信号强 度越大,SNR越大。
MRI检查 成像原理
➢图 像 分 辨 率 影 响 因 素: •2、接收线圈的功能
线圈距被检部位越近,MR信号强度越大。 线圈敏感区包含的组织越多,噪声越大。 要提高信噪比,必须选择合适的线圈: 尽量贴近被检部位; 线圈敏感区包含的组织尽可能的少。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将人体置于外加磁场(B0)中; 用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
原子核共振; 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发出电信号
,并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 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
MRI检查 成像原理
➢黑白灰阶成像: 高信号------白色 等信号------灰色 低信号----------黑色
MRI检查 正常MRI表现
体液(游离水):T1WI低、T2WI高
T1WI
T2WI
MRI检查 正常MRI表现
实质性脏器:T1WI中等信号,明显低于脂肪; T2WI因不同脏器有所变化,但低于体液信 号。
T1WI
T2WI
MRI检查 正常MRI表现
流动血液:T1WI、T2WI流空信号(无信号) 骨皮质、肺/空气:T1WI、T2WI低信号
医学课件:3_MR总论
二、外加主磁场B0时质子运动变化
质子重新有序化排列,与外磁场方向 相同(低能态)或相反(高能态)。
S极 N极
S极 N极
S极
S极
S极
N极
N极
N极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二、外加主磁场B0时质子运动变化
质子呈进动(Precession)状态
Larmor公式:ω0=γB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发射射频脉冲(Radio frequency),将 能量转递给质子,使质子吸收能量并产生 共振,同时又作为接受线圈,接受质子弛 豫时释放的信号。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设备基本结构
二、谱仪系统 梯度场、射频脉冲的发生和控制、MR信号 的接受和控制
(梯度放大器、脉冲发生器、相位检波器) 三、主计算机和图象处理、显示储存系统
二、外加主磁场B0时质子运动变化
纵向正反 磁矢量作用 后形成与B0 同向的磁矢 量MZ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二、外加主磁场B0时质子运动变化
横向磁矢量 相互抵消 MXY=0
M=MZ+MXY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二、外加主磁场B0时质子运动变化 B0 质子重新排列 纵向磁化Mz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横向磁矢量Mxy作切割磁力线方向 振荡运动,产生感应电流,通过周围 接受线圈接受后即为人体组织发出的 MR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即可重建出 人体的解剖图像。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四、射频脉冲(RF)终止后质子弛豫过程
横向:聚合原 子核迅速散开, Mxy迅速减少 到0。 纵向:反向原 子核逐渐恢复 到Z轴正方向, Mz逐渐增大。
低场MRI机:<0.5 T 中场MRI机: 0.5 ~ 1.0 T 高场MRI机: 1.0 ~ 2.0 T 超高场MRI机: >2.0 T
质子重新有序化排列,与外磁场方向 相同(低能态)或相反(高能态)。
S极 N极
S极 N极
S极
S极
S极
N极
N极
N极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二、外加主磁场B0时质子运动变化
质子呈进动(Precession)状态
Larmor公式:ω0=γB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发射射频脉冲(Radio frequency),将 能量转递给质子,使质子吸收能量并产生 共振,同时又作为接受线圈,接受质子弛 豫时释放的信号。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设备基本结构
二、谱仪系统 梯度场、射频脉冲的发生和控制、MR信号 的接受和控制
(梯度放大器、脉冲发生器、相位检波器) 三、主计算机和图象处理、显示储存系统
二、外加主磁场B0时质子运动变化
纵向正反 磁矢量作用 后形成与B0 同向的磁矢 量MZ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二、外加主磁场B0时质子运动变化
横向磁矢量 相互抵消 MXY=0
M=MZ+MXY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二、外加主磁场B0时质子运动变化 B0 质子重新排列 纵向磁化Mz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横向磁矢量Mxy作切割磁力线方向 振荡运动,产生感应电流,通过周围 接受线圈接受后即为人体组织发出的 MR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即可重建出 人体的解剖图像。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四、射频脉冲(RF)终止后质子弛豫过程
横向:聚合原 子核迅速散开, Mxy迅速减少 到0。 纵向:反向原 子核逐渐恢复 到Z轴正方向, Mz逐渐增大。
低场MRI机:<0.5 T 中场MRI机: 0.5 ~ 1.0 T 高场MRI机: 1.0 ~ 2.0 T 超高场MRI机: >2.0 T
影像检查技术学课件:MR检查技术8-12节
成像,产生一系列运动的不同时段的静态 图像,连续显示这些静态图像,即产生了 运动脏器的电影图像。 ➢ 评估心脏运动功能
2、心肌首过灌注成像和延迟增强:
➢ 应用心电门控快速GRE-EPI序列 ➢ 用于诊断心肌梗死和评估心肌存活性
3、黑血技术 在FSE序列的基础上采用了预
饱和脉冲,使心腔中的血液信号被饱和而 消失,有利于观察心肌壁的病变。
Double IR示左室肥厚
Double IR 双反转
3D Fiesta序列显示右冠状动脉
三、MR水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水成像技术包括:
MR胆胰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rography; MRCP)
MR尿路成像(MR urography; MRU) MR脊髓成像(MR myelography; MRM) MR内耳迷路成像(MR labyrinthography) MR输卵管成像(MR salpingography)
4、MR冠状动脉成像(MRCA)
SE序列: FSET1 、T2
心脏电影(白血序列)
垂直于室间隔的心脏短轴,对观 察心脏运动功能和左右心室容积 量意义重大。
连续心脏电影,评估心肌运动 功能,显示心肌肥厚。
显示左室流出道,用于观察主 动脉瓣病变。
黑血技术
❖ 血池信号完 全压制
❖ 实现更好的 心肌形态学观 察
水成像技术原理
使用长TR、长TE使含水器官显影的原理,达到 重T2的效果,长TR主要为了消除T1对比的影响, 长TE是为了增强水的长T2的效果。
TE值是水成像成功的关键。 慢流速液体或停滞液体呈高信号,实质性器官和
流动液体如动脉血呈低信号,从而达到水成像的 效果。
扫描方法
1. 3D-T2FSE+脂肪抑制,薄层,经三维重建。 2. 单激发厚层投射:①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
2、心肌首过灌注成像和延迟增强:
➢ 应用心电门控快速GRE-EPI序列 ➢ 用于诊断心肌梗死和评估心肌存活性
3、黑血技术 在FSE序列的基础上采用了预
饱和脉冲,使心腔中的血液信号被饱和而 消失,有利于观察心肌壁的病变。
Double IR示左室肥厚
Double IR 双反转
3D Fiesta序列显示右冠状动脉
三、MR水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水成像技术包括:
MR胆胰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rography; MRCP)
MR尿路成像(MR urography; MRU) MR脊髓成像(MR myelography; MRM) MR内耳迷路成像(MR labyrinthography) MR输卵管成像(MR salpingography)
4、MR冠状动脉成像(MRCA)
SE序列: FSET1 、T2
心脏电影(白血序列)
垂直于室间隔的心脏短轴,对观 察心脏运动功能和左右心室容积 量意义重大。
连续心脏电影,评估心肌运动 功能,显示心肌肥厚。
显示左室流出道,用于观察主 动脉瓣病变。
黑血技术
❖ 血池信号完 全压制
❖ 实现更好的 心肌形态学观 察
水成像技术原理
使用长TR、长TE使含水器官显影的原理,达到 重T2的效果,长TR主要为了消除T1对比的影响, 长TE是为了增强水的长T2的效果。
TE值是水成像成功的关键。 慢流速液体或停滞液体呈高信号,实质性器官和
流动液体如动脉血呈低信号,从而达到水成像的 效果。
扫描方法
1. 3D-T2FSE+脂肪抑制,薄层,经三维重建。 2. 单激发厚层投射:①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空腔:为肺部原有腔隙病理性扩大所形 成的含气囊腔。如肺大泡、肺气囊及含气 的肺囊肿和囊状支气管扩张。
X线表现:洞壁呈菲薄的圆型透亮影,一 般无液体,周围无实变。当合并其他病变 时可见液平及周围炎性病变。
(六)网状、细线状及索条影:
网状、细线状及索条影在病理上是肺间质
病变的反映。可以是渗出或漏出液、炎性细胞
(2)肺下积液:
液体聚积在肺底与膈肌之间,以右侧多见,因液 体将肺下缘向上推移,其上缘呈圆顶状,易误 认为膈升高。取卧位检查,液体可流至胸腔上 部,并见膈肌位置正常。
(3)叶间积液:
表现为叶间位置的梭形致密影,梭形影的两尖端 与叶间裂相连,液体量多时可呈三角形阴影。 游离性胸腔积液进入斜裂下部、表现为尖端指 向上的三角形致密影。
肺脓肿空洞:洞腔较大,内缘光滑或略不光 整,洞内有液平。
癌性空洞:内缘不规则,可有壁结节,一般 无液平。
干酪型肺炎空洞:腔小、多发、内缘不整齐
(2)薄壁空洞:洞壁薄多在3mm以下,由 薄层纤维及肉芽组织所形成,表现为境界清 晰,内缘光整的透明区,内多无液平。常见 于肺结核的慢性阶段,如慢性纤维空洞型肺 结核。
• (2)胸骨柄层面: 相当于主动脉弓上水平可见,左颈总动脉、左 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及双侧头臂静脉等。
• (3)主动脉弓层面: • 可见主动脉弓、上腔静脉、气管及食管。
(4)主动脉窗层面: 可见升主动脉、降主动脉、上腔静脉、奇静脉 弓及食管等。
(5)气管分叉层面:可见隆突及左、右主支
气管、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呈人字形分叉,可 在同一层面,但通常左高于右。
X线表现:高密度阴影,边缘锐利、大小、 形状不一,可为斑点状、块状或球形, 呈局限或弥散分布。结核灶钙化多位于 两上肺,肺错构瘤中心“爆玉米花”样 钙化,肺囊肿或寄生虫囊肿弧形钙化或 沿囊肿壁分布的断续样钙化。
(八)胸腔积液:
1、游离性胸腔积液:
少量积液首先积聚于后肋膈角,300毫升以 上可见外侧肋膈角变钝;
浸润、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肉芽组织增生以及
肿瘤细胞淋巴管浸润等。
X线表现:大的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间隙病
变表现为肺纹理的增粗、边缘模糊、支气管 断面表现管壁增厚。
存在于小的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间隙及小 叶间隔、肺泡间隔内的病变则可表现为索条 状、网状及蜂窝状阴影。
(七)钙化阴影
钙化通常发生于退变或坏死组织内, 多见于肺或淋巴结干酪性结核灶的愈 合阶段。肿瘤如肺错构瘤、纵隔畸胎 瘤、转移性骨肉瘤或软骨肉瘤,肺囊 肿或寄生虫囊肿的壁,尘肺时的肺门 淋巴结及支气管石也可发生钙化。
(九)、气胸及液气胸:
1、气胸:空气进入胸腔则形成气胸,进入胸腔
的气体、改变了原来胸腔的负压状态,可部分 地压缩肺组织。 途径:(1)壁层胸膜破裂;(外伤、手术后)
(2)脏层胸膜破裂;(自发性)
X线表现:患侧胸腔内有高 度透明的空气腔,其中 无肺纹理结构,将肺组 织向肺门方向压缩,被 压缩肺的边缘呈纤细的 线状影,纵隔向健侧移 位,患侧膈肌下降、肋 间隙增宽。
BI中间支气管;lul左上叶支气管
4、中叶支气管断面:(两支气管相邻处外侧壁呈 三角形尖突称中叶脊)。
rml右中叶支气管;rll右下叶支气管;s背段支气管 lll左下叶支气管;lins舌叶支气管;sl左背段支气管
熟悉淋巴引流对于肺转移性肿瘤、肺结核及 其他许多疾病的鉴别诊断甚为重要,必须记住右 气管旁淋巴结引流范围较左侧大、它包括右肺全 部和左肺中、下部,这就是右上淋巴结肿大较左 侧多见主要原因。
3、正常纵隔CT图象: (1)胸腔入口层面:
CA颈总动脉;IJV颈内静脉;SA锁骨下动脉;HIV最上肋间静脉,VA椎动脉
2、液气胸:
胸腔内液体与气体并 存,称为液气胸, 可因支气管胸膜瘘、 外伤、手术后或胸 腔穿刺引起。
X线表现:立位检查 时表现为横贯一侧 胸腔的气液平面, 其上方为空气及压 缩的肺。
(十)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由于胸膜炎症引起纤维沉着、肉芽组织增生或外伤角变浅、变平,膈运动受限,广
泛的胸膜增厚可显示肺野密度增高,沿胸廓内缘 出现与胸壁平行的带状致密影,肋间隙变窄,纵 隔向患侧移位。
胸膜钙化:多见于结核胸膜炎、脓胸及出血机化。
X线表现:片状、条状或斑块状高密度影。
• 三、正常胸部CT表现
• 低密度:气管、肺、脂肪 • 中密度:肌肉 • 高密度:骨骼 • 肺窗:窗位:-700— -400HU
呼吸系统(二)
附属医院放射科 冯凯琳
(五)空洞与空腔:
1、空洞: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坏 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出而形成。
X线表现:大小、形态不同、有完整洞壁的透 明区。常见的为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肺 癌、真菌病。
(1)厚壁空洞:洞壁厚度超过3mm,表现 为片状、肺段或肺叶阴影内的透光区。也可 表现为肿块内的空洞。
中等量:下肺野呈均匀致密影,肋膈角完全 消失,阴影上缘呈内低外高的斜形弧线;
大量:患侧呈均匀致密影,纵隔向健侧移位, 患侧肋间隙增宽。
2、局限性积液:
(1)包裹性积液:胸膜炎时,脏、壁层胸 膜发生粘连,使积液局限于胸腔的某一部 位。多发生于侧、后胸壁,切线位时表现 为自胸壁向肺野突出的半圆形或梭形致密 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其上下缘与胸 壁的夹角呈钝角。
窗宽:1000-1500HU • 纵隔窗:窗位:30—60HU
窗宽:300—500HU
(一)纵隔
1、纵隔的分区:六分区方法。 2、纵隔淋巴结: (1)前纵隔淋巴结:包括前胸壁淋巴结和血管前
淋巴结 (2)中纵隔淋巴结:包括气管旁淋巴结、气管支
气管淋巴结、支气管肺淋巴结、隆突下淋巴结。 (3)后纵隔淋巴结:
(6)左心房层面: 可见降主动脉、左心房、右心房及右心室。
RV右心室;RA右心;LA左心房;LIPV左下肺静脉;AO主动脉
(二)肺野和肺门
1、主动脉窗层面:
ap尖段支气管;ap-p尖后段支气管
2、右上叶支气管层面:
ant前段支气管;rul右上支气管;ap-p尖后段支气管;post后段支气管
• 3、中间支气管断面:主要包括中间支气 管、右肺动脉、肺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