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生项目

合集下载

浅析德国林德博士《针刺治疗偏头痛》

浅析德国林德博士《针刺治疗偏头痛》
5 其 它
据原 文载 , 针刺 组 选 取 的 穴 位是 足 少 阳胆 经 的 风 池、 丘墟 或 足 临泣 、 地五会 ; 脉 的百会 穴 ; 督 足厥 阴肝 经 的太 冲 ; 少 阳三 焦 经 的外 关 或 中渚 ; 外 奇 穴 太 阳 手 经
头 痛患者 在 门诊接 受 治疗 时是否 是正 值偏 头痛 发 作 ?本 试验评 价 的是 针刺 的急性 镇痛 效 果还 是对偏 头

3 ・ 6
光 明 中 医 20 09年 1月 第 2 4卷 第 1期
CG M Jna 09 V l 4 1 J MC aur 20 . o2 . y
浅析德 国林德博 士《 针刺治疗偏 头痛》 *
李艳 指 导 卞金玲 天津 中医药 大学研 二 年 ̄ (0 13 / 309 ) .
导 ; 远超 出德 国人 关 于“ 气” 远 得 的范 围 。 4 饮食
文章 中没有 交 代研 究 者 是 否 在 治 疗 前 , 导病 人 劝 减少或 停止 食用 红 肠 、 面包 、 巧克 力 、 咖啡 因 、 淇 淋 、 冰 避 孕药 等这 些易 引起 偏 头 痛 , 而在 西 方 人 日常生 活 中 食 用较 多 的药 、 食物 。
更少 的针数 ) 采用 双 盲 、 者 记 录 头 痛 日记 等 实 验 方 , 患 法, 其实 验结 果非 常令 人意 外 : 针刺 组 的有效 率较 针 伪 刺 组高 ; 最后 的结论 是 : 为 针刺 治 疗 偏 头 痛 有 效 , 认 原 因可 能在 于针 灸 的非 特 异 性 生理 效 应 , 者 是 强 大 的 或 安慰 效应 。 可伪 针 刺为什 么会 比“ 的” 真 针灸 有 效呢 ? 国内外 学 者对此 均感 费解 。
1 选 穴

慕尼黑大学(LMU)

慕尼黑大学(LMU)

慕尼黑大学(LMU) – 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CSC) 合作项目为杰出的中国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及访问学者提供的奖学金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LMU) Munich –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CSC)ProgramScholarships for Excellent Chinese PhD Students, Post – Doctoral Fellows and VisitingScholarsScholarship Program for Chinese PhD-Students, Post-Doctoral Fellows and Visiting ScholarsLU DWIG -MAXIMILIANS -UN IVERSI T TM 躈CHE N INTERN ATI INTERN ATIMonday, 25 March 2013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CSC) offers in cooperation with LMU 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PhD scholarships to outstanding Chinese students and researchers:Model One: Scholarships for a PhD project pursued only at LMUThe PhD title will be conferred by LMU. Length of program: Three to four years. The duration of the scholarship cannot be extended when in Munich.Model Two: Scholarships for a Doctoral Program following a Sandwich ModelThe first year of the PhD course will be pursued 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The PhD students then complete one to two years of research at LMU and return to China for project completion. The PhD title will be conferred b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The PhD project has to be approved and coordinated jointly by professors of LMU and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The project should therefore not be an individual project of the PhD student but a joint project of the PhD student, the Chinese supervising professor and the professor of LMU. This program has been especially designed to strengthen the scientific cooperation between LMU and Chinese universities of excellence. The duration of the scholarship cannot be extended when in Munich.Model Three: Stay as a post-doctoral fellow or visiting scholar at LMUThis program enables researchers who already obtained their PhD to do scientific work and research at LMU. The length of stay may vary from 3 to 12 months. The research project has to be approved and coordinated jointly by professors of LMU and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The duration of the scholarship cannot be extended when in Munich.The following fields of study are open to applicants:All fields of studies at LMU (except engineering) with an emphasis on Biology, Chemistry, Communication Science,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Computer Science,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Geo-Sciences, Law, Life-Sciences, Mathematics, Medicine, Neuropsychology, Neuroscience, Pharmaceutical Science, Political Science, Physics, Psychology of Excellence in Business and Education, Sociology and StatisticsApplication documents required for Model 1 (PhD title at the LMU)/The information by the 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for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will not be available online only until the end of each year! We encourage you, however, to send your applic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to LMU!1. Application Form for Admission to Studies for Foreign Applicants: Please mark the top of the application form with “CSC Model 1” in red capital letters! Please write your family name in capital letters!2.Curriculum vitae, up to date at time of application3.Statement of planned research project with time schedule.4.Statement certifying when the Master-Diploma will be attained. The Master Diploma isa prerequisite for final admission to PhD Studies. It is, however, not required at the timeof the application.5.Two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by university professors.6.The letter of acceptance by a Professor of LMU.7.University documents: notarized copies of the “official transcript of record”: Bachelor +Master Studies as well as Diplomas. School certificates are not necessary! If yourapplication is not successful, the documents will be returned.8.Your application must be sent as a PDF-file directly attached to your email (not in RARor RAW format) and also in paper-form!Application documents required for Model 2 (Sandwich Programs, PhD title 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The information by the 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for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will not be available online only until the end of each year! We encourage you, however, to send your applic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to LMU!1. Application Form for Admission to Studies for Foreign Applicants: Please mark the topof your application form with “CSC Sandwich Model” in red capital letters! Please write your family name in capital letters!2. Curriculum vitae, up to date at time of application.3. Statement of the planned research project with a time schedule to be carried out in cooperation with a professor at LMU and a professor 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The statement has to be signed by the Chinese supervisor! The contact dates of the Chinese professor and the LMU professor have to be included in the research proposal.4. Letter of the PhD supervising professor in China referring to the research project with the LMU and naming the professor of the LMU with whom the Chinese professor is working or plans to cooperate with regarding the research project of the PhD student.5. Two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by university professors.6. The letter of acceptance by a professor of LMU.7. Uni versity documents: notarized copies of the “official transcript of record”: Bachelor + Master Diploma and list of grades as well as a document confirming that you are already registered in a PhD Program in a Chinese university (PhD admittance). School certificates are not necessary! If your application is not successful, the documents will be returned to you.8. Your application must be sent as a PDF-file directly attached to your email (not in RAR or RAW format) and also in paper-form!Application documents required for Model 3 (Research):The information by the 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for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will not be available online only until the end of each year! We encourage you, however, to send your applic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to LMU!Application Form for Admission to Studies for Foreign Applicants: Please mark the top of the ap plication form with “CSC Model 3” in red capital letters! Please write your family name in capital letters!1. Curriculum vitae, up to date at time of application.2. Statement of planned research project with time schedule.3. Two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by university professors.4. The letter of support by a Professor of LMU.5. University documents: notarized copies of the “official transcript of record”: Ba chelor/ Master/PhD Studies as well as Diplomas. School certificates are not necessary! If your application is not successful, the documents will be returned.6. Your application must be sent as a PDF-file directly attached to your email (not in RAR or RAW format) and also in paper-form!Important Note:Please note that to successfully apply for Model 1 to 3 and to be admitted you must not only receive the invitation letter by a professor at LMU but you will necessarily have to apply to Dr. Matthias Hadesbeck (hadesbeck@lmu.de) Only if you receive the official letter of admission of LMU as a PDF file, you are admitted to the LMU – CSC program.Language requirements for Model One (full PhD scholarship)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Law, Political Science, Communication Science, Sociology as well as for other fields of the Humanities: excellent knowledge of German required: Test-DAF: test score with the minimum result of 4 in all parts of the examination or “DSH-2”. A certificate of o ne of these tests has to be submitted already at the time of the application!Biology, Biological Psychology, Chemistry, Computer Science, Economics, Geo-Sciences, Life-Sciences, Mathematics, Medicine, Neuropsychology, Neuroscience, Pharmaceutical Science, Physics, Statistics: English language certificate of the IELTS Test Academic 6.0 (no module below 5) required. A basic knowledge of German is of great advantage! If an applicant has an excellent command of German no English test will be required. The course can then be pursued in the German language.Language requirements for Model Two (Sandwich Program)The language requirements for the sandwich program are not as restrictive as for a full PhD program and will be negotiated on a case to case basis.Language requirements for Model Three (Research Program)The language requirements for the sandwich program are not as restrictive as for a full PhD program and will be negotiated on a case to case basis.Age limitAccording to CSC regulations applicants for CSC's PhD scholarship should be born after 20th Mar. 1974, i.e. no more than 35 years old.Applicants have to apply to CSC as well. In the case of Model Two (Sandwich Program) a copy of the planned research project has to be signed by your supervising professor in China as well as by the professor at the LMU. Without this copy the CSC will reject your application! For documents required by CSC, please see the official updated announcement at Application Deadline at LMU: January 30th of each yearApplication ProcedureA selection committee of LMU will carefully review your application. In the case of a positive decision you will receive a letter of admission. The official document will be emailed to you by Dr. Matthias Hadesbeck as a PDF – file. This letter of admission of LMU is valid without a personal signature and will be accepted by CSC and as well by the German Embassy for the Visa Application! You will receive the letter of admission by mid-February. With this letter of admission you can send your application to CSC. Please send the application as a PDF-file and also in paper form to:Ludwig Maximilians Universitaet MuenchenOffic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Dr. Matthias HadesbeckGeschwister-Scholl Platz 180539 MuenchenGermanyemail: hadesbeck@lmu.deEmail requests concerning our program will only be answered if you attach your up to date academic CV and a short outline of the research proposal you plan to submit (no more than one page) as a PDF – file to your email. Unspecific requests cannot be answered. You may also contact the LMU representative in China Dr. Thomas Zimmer. Email to: china.international@lmu.deInformation about specific programs and project coordinatorsPlease send your enquiries directly to the professor of LMU you would like to work with. You are expected to find a supervising professor (in the case of post-doctoral fellows and visiting scholars an inviting professor of LMU) on your own. If you have difficulties doing so, our coordinators are willing to assist you. We can only process your request if you provide us with the following: Your complete application as a PDF file, stating your serious intention at studying at LMU, a short outline of the research proposal you plan to submit(no more than one page) and a short letter from your supervising professor in China, endorsing your application to LMU (this could be one of the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Special Elite ProgramsFor these two elite programs special conditions apply, the age limit is 27!1. Center for NanoScience (CeNS)http://www.cens.deScientific Manager: Ms. Dr. Marie-Christine Bluemrecruiting@cens.de2. Nanosystems Initiative Munich (NIM)http://www.nano-initiative-munich.deScientific Manager: Ms. Dr. Beate Mannschreckjobs@nano-initiative-munich.deFaculty ProgramsFaculty of Law/Juristische Fakultaethttp://www.jura.uni-muenchen.de/Coordinator:Professor Dr. Bernd SchünemannBernd.Schuenemann@jura.uni-muenchen.deFaculty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Fakultaet für Betriebswirtschaftslehrehttp://www.en.bwl.uni-muenchen.de/Default.aspCoordinator:Professor Dr. Andreas RichterInstitute for Risk and Insurance Managementrichter@bwl.uni-muenchen.deBuisiness Administration:http://www.irc.bwl.uni-muenchen.de/incoming/csc/index.htmlFaculty of Economics /Volkswirtschaftliche Fakultaethttp://www.vwl.uni-muenchen.de/english/index.htmlhttp://www.mgse.vwl.lmu.de/Coordinator Munich Graduate School of Economicsmgse@lrz.uni-muenchen.deFaculty of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Fakultaet fuer Sprach- und Literaturwissenschaften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Computerlinguistikhttp://www.cis.uni-muenchen.de/Coordinator: Dr. Christoph Ringlstetterkristof@cis.uni-muenchen.deCenter for Languag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http://www.cis.uni-muenchen.de/people/kristof.htmlhttp://www.cis.uni-muenchen.de/people/guenthner.htmlhttp://www.cis.uni-muenchen.de/people/schulz.html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Fakultaet fuer Sozialwissenschaften1. Geschwister-Scholl-Institute for Political Science/Geschwister-Scholl-Institut fuer Politische Wissenschaftenhttp://www.gsi.uni-muenchen.de/Coordinator: Dr. Lars Colschenhttp://www.gsi.uni-muenchen.de/studium/beratung/index.htmEmail: Lars.Colschen@gsi.uni-muenchen.de2. Institute of Sociology/ Institut für Soziologiehttp://www.soziologie.uni-muenchen.de/index.htmlCoordinator: Prof. Dr. Armin NassehiEmail: sek.nassehi@soziologie.uni-muenchen.dehttp://www.lrz-muenchen.de/~ls_nassehi/ls1/index.htm3.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and Media Research/Institut fuer Kommunikationswissenschaften und Medienforschunghttp://www.ifkw.uni-muenchen.de/Medical Faculty/ Medizinische Fakultaethttp://www.med.uni-muenchen.de/Entry requirements for postgraduate study at our faculty are:∙Curriculum vitae∙Master degree in Biology, Biochemistry, Biotechnology, Pharmacy or Medicine at a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Chinese university∙Skills in German languageCoordinator:Herr Prof. Dr. Alexander J. Baethmann, MD, PhDAlexander.Baethmann@med.uni-muenchen.deFaculty of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al Science/ Fakultaet fuer Psychologie und Paedagogikhttp://www.fak11.lmu.de/fakultaet∙Psychology of Excellence in Business and Education:http://www.paed.uni-muenchen.de/excellence/∙Neuro Cognitive Psychology:http://www.psy.uni-muenchen.de/ncp/∙Biological Psychology:http://www.paed.uni-muenchen.de/~bio/index.html∙Educational Psychology, Diagnostics and Evaluation:http://www.psy.lmu.de/pde-en.htmlCoordinators:Professor Dr. Rainer Schandry (Biological Psychology)schandry@psy.uni-muenchen.deMs. Professor Dr. Karin Muenzel (Neuropsychology)muenzel@psy.uni-muenchen.deProfessor Dr. Pekru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Diagnostics and Evaluation)pekrun@edupsy.uni-muenchen.deFaculty of Mathematics, Statistics, Computer Science/ Fakultaet fuer Mathematik, Informatik und Statistik1.Mathematics, Mathematisches Instituthttp://www.mathematik-uni.muenchen.dehttp://www.mathematik.uni-muenchen.de/index_en.phphttp://www.ifi.lmu.de/en/index.htmlCoordinator:Professor Dr. Heinz Siedentoph.s@lmu.de2. Statistics/Institut fuer Statistikhttp:/www.statistik.lmu.deCoordinator: Dr. Christina SchneiderChristina.Schneider@stat.uni-muenchen.de3. Computer Science/Institut fuer Informatikhttp:www.ifi.lmu.deCoordinator: Professor Dr. Martin Wirsingmartin.wirsing@ifi.lmu.deFaculty of Physics/Fakultaet fuer Physikhttp://www.en.physik.uni-muenchen.de/index.htmlCoordinator:Mr. Bernhard Emmer, emmer@lmu.deProfessor Dr. Axel Schenzledekanat@physik.uni-muenchen.deFaculty of Chemistry and Pharmacy/ Fakultaet für Chemie und Pharmazie http://www.cup.uni-muenchen.dehttp://www.cup.uni-muenchen.de/studium/chin_schol_ship.php Coordinator Pharmaceutical Science:Professor Dr. Martin Bielmartin.biel@cup.uni-muenchen.deMs. Monika Grethemonika.grethe@cup.uni-muenchen.deFaculty of Biology/Fakultaet fuer Biologiehttp://www.biologie.uni-muenchen.de/Coordinator: Professor Dr. Ute C. Vothknechtvothknecht@lrz.uni-muenchen.deFaculty of Geosciences/ Fakultaet fuer Geowissenschaftenhttp://www.geo.uni-muenchen.de/index.htmlEd. by the International Affairs Office of LMU, Monday, 25 March 2013。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优势专业和申请详解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优势专业和申请详解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优势专业和申请详解1500字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Munich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是一所位于德国慕尼黑的大学,是巴伐利亚州最大的应用科学和艺术大学之一。

该大学提供一系列优势专业,其中一些专业非常受学生欢迎。

下面将详细介绍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优势专业和申请细节。

1. 机械工程(Mechanical Engineering):这是该大学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

该专业培养学生在机械设计、材料科学、生产工程和能源技术等领域的技术能力。

学生将学习CAD绘图、机械工程设计和模拟等技术,并有机会参与实际的研究项目。

2. 电气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电气工程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该专业培养学生在电力、电子和通信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

学生将学习电路设计、电力系统分析和控制系统等课程,并有机会参与实验室和实地实习项目。

3. 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专业培养学生在软件开发、数据库管理和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技术能力。

学生将学习编程语言、算法和数据结构,并有机会参与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等实践项目。

4. 建筑学(Architecture):建筑学专业培养学生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室内设计等方面的艺术和技术能力。

学生将学习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材料和结构分析等课程,并有机会参与实际的设计项目。

5. 商业管理(Business Administration):商业管理专业培养学生在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管理能力。

学生将学习商业理论、统计分析和市场调研等课程,并有机会参与实际的商业项目。

申请细节:1. 语言要求: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要求申请者具备德语水平B2或以上。

国际学生需要提供德语水平证明,如TestDaF或DSH证书。

2. 学历要求:申请者需要具备符合德国大学入学标准的高中文凭或与其等同的学历证明。

3. 申请流程:申请者需要通过在线申请系统提交申请材料,包括个人陈述、简历、成绩单和推荐信等。

人大法学院韩院长率团访问德国取得丰硕成果

人大法学院韩院长率团访问德国取得丰硕成果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第 1 页 共 1 页 人大法学院韩院长率团访问德国取得丰硕成果7月26日至8月3日,韩大元院长率领法学院代表团赴德访问,此行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法学院与德国的国际交流,加大法学院国际化建设步伐,落实具体的合作项目。

访问代表团成员包括副院长光教授、院长助理冯教授、德国法项目主任朱岩教授、王助理教授。

此次访问得到了欧洲最大的工业公益基金会——德国博世基金会(Bosch-Stiftung )的大力支持和部分资助。

7月26日上午,韩院长一行首先访问了世界五百强、最大再保险公司——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M ünchen-R ück/Munich Re )。

该公司亚太首席执行官Dr. Tobias Farny 率领该公司多位高层人士热烈欢迎人大法学院代表团来访,双方交流了在法治发展中保险制度的作用以及就保险法的发展变化等问题,积极评价了人大法学院的保险法课程与研究课题,双方初步交流了合作领域与合作方式,包括课题研究、学生实习等。

中午,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宴请法学院代表团。

从7月26日到27日,韩院长率团访问了德国著名大学—慕尼黑大学(LMU )。

7月26日下午,代表团一行听取了慕尼黑大学外事办公室针对法学院代表团的专场报告,双方就互派学生、推动我院与慕尼黑大学法学院双博士项目进行了深入探讨。

慕尼黑大学副校长Prof. Dr. Ulrich Pohl 亲临会议现场,向韩大元院长表达了慕尼黑大学对与人大法学院合作的高度重视态度,真切希望慕尼黑大学法学院与人大法学院强强联手,推动两院高水平的合作。

会议上,慕尼黑大学外办主任Dr. Mattias Hadesbeck 、国际项目负责人Dr. Susanne Döring -Buchman 以及中国项目负责人张冬梅女士就慕尼黑大学国际项目、尤其是与中国教育部留学基金会(CIC )合作的博士生项目向法学院代表团做了详细的报告。

德国博士申请

德国博士申请

德国博士申请作为一名知名学者,在此选取之一的领域为例,就德国博士申请问题进行探讨,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德国是一个世界著名的高等教育强国,不少中国留学生也选择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但是申请德国博士并没有那么简单。

以下是一些我对申请德国博士的一些经验分享。

首先,选择合适的导师和课题是很重要的。

德国教授非常看重博士生自主思考、自主研究的能力。

因此,博士导师会非常注重候选人的背景和基础,以此判断其是否适合自己领域和课题组。

为了增加自己的竞争力,申请者可以提前了解自己想要研究的领域和导师,了解导师的科研方向和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同时,了解德国博士导师的招收流程和标准也是必要的。

其次,德国申请博士需要申请人自己准备申请材料。

这些材料包括个人背景介绍、学术背景和经历、研究计划、学术成果等。

个人背景介绍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教育背景、实习、兼职以及其他经历等。

学术背景和经历则包括参与科研和论文发表等。

研究计划则是介绍自己想要研究的领域和问题,并说明自己的研究有什么创新性。

学术成果主要是研究论文,需要在申请时提交。

第三,在申请时,了解德国博士学位的基本制度和要求也是非常必要的。

德国博士制度主要是通过个人研究和发表论文来完成学位。

一般情况下,博士研究需要3-5年时间,同时需要进行合格的研究计划、中间考核等。

此外,德国的博士学位对于一定的德语水平也是有要求的,不同的学校和导师会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自己提前了解。

最后,博士生涯并不仅仅是完成学位和获得毕业证书,对于未来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博士研究的过程中,建议申请人多参加科学会议、与其他科学家交流、发表学术论文等,积累更多的学术经验和联系。

以上是我自己对于申请德国博士的一些看法和经验,希望对于即将申请德国博士的申请者有所帮助。

慕尼黑大学博士申请条件解析

慕尼黑大学博士申请条件解析

慕尼黑大学博士申请条件解析慕尼黑大学博士申请条件和其他的德国大学一样,慕尼黑大学实行的是宽进严出的形式,入学的要求不是非常苛刻,但是想要毕业,就必需要非常努力,才可以顺利拿到毕业证。

首先就是考试成绩,主要就是课程考试的平均分,需要在70-75分之间,而且不能挂科;然后就是德语的成绩,一般需要到达四级以上,即总分要有16分。

目前慕尼黑大学大局部专业都实行了本硕别离,本科四年,硕士两年;但是照旧还有一少局部的专业秉承Diploma学制,一共五年,本硕连读。

再详细讲的话,德国慕尼黑大学研究生申请者只要本科毕业即可,无211、普通大学的限制。

提供合格德福〔或托福成绩——如读的是英语授课的专业的话〕,本科平均分正常在70-80分即可。

德国的研究生申请跟本科一样,是向学校的提交申请的。

德国博士的申请是直接由导师决定的,不需要与学校联络。

语言要求,录取不录取均由学生所联络的导师说了算。

德国博士的申请要求学生在国内的大学正式注册,一般要求有一样的专业的学士或硕士学位。

要求申请者成绩优良,有较强的独立工作和科研才能。

要求学生自选课题,自己联络导师,一切都由导师决定。

慕尼黑大学课程介绍一、学位授予:教育学博士〔Ed.D.〕二、课程宗旨:该博士课程提供基于研究的综合课程,并向慕尼黑LMU语言与文学学院所有语言教育专业的博士候选人开放。

这些课程的跨学科重点在于在学校环境内外使用第一,第二和外语进展语言,文学和文化教学的过程和结果。

论文工程可以处理有关语言,文学或媒体教学的历史,理论或经历问题,以及课堂研究相关主题。

参加该方案需要流利的德语程度。

三、申请截止日期:12月1日。

四、申请要求学术标准:1,大学学位在以下科目中排名高于平均程度:英语、美国研究、德语、罗曼语和文学、古典语言学、语言教育研究;2,所需的博士、硕士、文凭或论文必须被评为“优秀”〔需要证书〕;3,欧洲学术语言的工作知识〔理想情况下,三种,至少两种,其中一种必须是德语〕。

医学研究生申请德国博士

医学研究生申请德国博士

医学研究生申请德国博士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到海外留学,尤其是德国。

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高等教育水平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对于医学研究生来说,德国的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水平也是非常高的。

本文将从德国博士申请的流程、要求、注意事项等方面,为医学研究生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建议。

一、德国博士申请流程1.选择导师和研究方向在申请德国博士之前,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导师和研究方向。

这需要医学研究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兴趣,并且需要了解德国的医学研究和教育体系。

可以通过德国大学的官方网站、学术论文、导师的研究成果等渠道了解相关信息。

2.准备申请材料医学研究生在准备申请材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个人简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教育背景、研究经历、科研成果、获奖情况等。

(2)学位证书和成绩单:需要提供本科和研究生学位证书以及成绩单。

(3)语言证书:需要提供德语水平证书,如DSH、TestDaF、Goethe-Zertifikat等。

(4)研究计划和推荐信:需要提交研究计划和导师的推荐信。

3.申请博士项目医学研究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申请德国博士项目:(1)DAAD(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提供了许多博士奖学金和项目,如研究生奖学金、短期研究员项目等。

(2)德国大学官方网站:可以在德国大学官方网站上查找各种博士项目和奖学金信息。

(3)医学研究所和医院:医学研究生可以直接联系德国的医学研究所和医院,了解是否有相关的博士项目和研究机会。

二、德国博士申请要求1.学历背景申请德国博士需要具备以下学历背景:(1)本科学位:医学研究生需要具备本科学位,且学位需要与所申请的博士项目相关。

(2)硕士学位:医学研究生需要具备硕士学位,且学位需要与所申请的博士项目相关。

2.语言水平申请德国博士需要具备以下语言水平:(1)英语水平:医学研究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以便与导师和同事进行沟通和交流。

德国博士留学申请条件

德国博士留学申请条件

德国博士留学申请条件
德国博士留学申请条件
德国是全球教育研究中心,德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不少国际学生也会选择到德国深造,而对于想要申请德国博士学位的学生来说,需要满足一定的申请条件。

首先,申请者必须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有较好的成绩,申请者还应该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德国大学要求学生至少达到雅思6.5分,托福90分,或者德语DSH2级水平,有些大学会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语言能力。

此外,德国大学还要求学生具备专业背景,申请者的专业背景要与他所申请的学位相匹配,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研究方面有较高的素养。

此外,申请者还需要准备一些申请文件,包括学历证明、成绩单、语言成绩证明、个人简历、学术论文、推荐信等,这些文件的内容必须真实有效,否则会影响申请者的申请结果。

另外,申请者还要提供资金来源证明,德国大学会要求学生有足够的财力来支付留学费用,一般情况下,每年的留学费用需要3000-5000欧元,所以学生必须准备足够的资金来支付留学费用,以确保自己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最后,申请者还需要提供个人申请文件,一般情况下,申请者需要提交在申请表格中填写的个人申请文件,详细介绍自己的学术背景、研究兴趣、研究计划、职业规划等等,以便德国大学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申请者,以便决定是否接受其申请。

以上就是德国博士学位申请的条件大致介绍,希望有志于到德国留学的学子们能够提前作好准备,以便获得最佳的申请结果。

2023年中外联合博士项目招生简章!

2023年中外联合博士项目招生简章!

2023年中外联合博士项目招生简章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外合作交流越来越频繁,培养高层次人才也成为了国际合作的一大重要领域。

为了促进中外教育资源的交流和互通,我国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的中外联合培养项目,其中不乏博士教育领域的合作项目。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外博士教育的合作交流,促进我国在国际上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特制定了2023年中外联合博士项目的招生简章,现将有关事宜公布如下:一、项目背景1. 中外联合博士项目是指我国高校与国外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合作举办的博士生培养项目。

该项目旨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术导师,为我国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

2. 参与该项目的中外合作高校和研究机构必须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声誉,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博士生导师,并且有稳定的科研资源和实验条件。

二、申请条件1. 申请人应具有国内外认可的硕士学位,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

2. 申请人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潜质,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有志于从事学术科研或高端技术创新工作。

3. 申请人须遵守中外联合博士项目的相关规定,服从导师和项目管理的安排,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

三、申请流程1. 申请人应在规定时间内向项目办公室提交申请材料,包括个人简历、学位证书、学术成果、推荐信等。

2. 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将被邀请进行面试和学术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

3. 录取名单将于规定时间内在项目冠方全球信息站上公布,被录取的学生须按时办理入学手续。

四、培养模式1. 中外联合博士项目采取“1+1”、“2+2”等多种培养模式,即在国内学习一定的课程后,到国外学习并完成科研工作,最终取得我国和国外合作高校双学位。

2. 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将由中外双方派驻的导师共同指导,学生须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科研成果,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关于德国博士留学有哪些奖学金

关于德国博士留学有哪些奖学金

关于德国博士留学有哪些奖学金关于德国博士留学有哪些奖学金1.洪堡基金它是德国本土认可度最高的奖学金之一,是为了纪念德国伟大的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而设立的。

其实博士并不是洪堡奖学金的主要资助对象,给的钱比一般的奖学金高一些,每月大约2000多欧元的资助,它主要的资助对象是博士毕业之后继续深造的科研人员,博士毕业4年之内的可以申请博士后研究员(Postdoctoral Researcher),博士毕业4-12年的可以申请资深研究员(Experienced Researcher)。

值得一提的是,获得洪堡基金资助的科研人员一般被称为“洪堡学者”,这个在国内是被当做一个帽子和title的,对未来评职称申请基金都是极大的加分项。

2. 欧盟玛丽居里项目在欧洲是资助力度最高的项目之一,申请的难度也比洪堡奖学金更大,钱也比洪堡基金给的更多,对博士每年大约税前有5W欧元左右的资助。

这个奖学金不光是德国范围内的,而是欧洲范围的,所以去欧洲其他国家读博也可以申请。

欧玛项目主要分为两个子项目,一个是Research Networks: Support for Innovative Training Networks (简称ITN),这个子项目是为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培养博士的;另一个子项目是Individual Fellows: Support for Experienced Researchers Undertaking Mobility between Countries, optionally to the Non-academic Sector (简称IF),这个子项目是针对博士后以及研究员层次的科研人员进行资助的。

同洪堡基金一样,获得资助的科研人员一般被称为“欧盟玛丽居里学者”,在国内同样也被当做一个帽子和title。

值得一提的是,欧玛项目通常被当作奖学金,但是其实和一般的奖学金又不太一样,因为被资助的人员是要和所在单位签订工作合同的,所以就可以办理工作签字了,也要像在企业工作一样缴纳个人所得税和各项社保,因此也同样享受社会福利保障。

教育部承认的中外合作博士

教育部承认的中外合作博士

教育部承认的中外合作博士介绍中外合作博士项目是教育部承认的一项重要教育合作项目。

该项目旨在促进中外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

中外合作博士项目的背景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面临着人才培养的巨大需求和挑战。

为了满足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教育部积极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并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外国办学机构。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强,中外合作博士项目应运而生。

中外合作博士项目的意义和目标中外合作博士项目的意义在于打破国界限制,促进不同国家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学理念,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研究平台,帮助中国学生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化背景,提高其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该项目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的高层次人才。

通过与国外知名高校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前沿科技,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同时,中外合作博士项目也为中国高校提供了一个提升教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机会。

中外合作博士项目的申请与选拔中外合作博士项目的申请与选拔过程相对严格和复杂。

学生需要提供详细的个人简历、学术成绩单、研究计划等材料,并通过面试和考试等环节进行评估。

同时,学生还需要达到一定的英语水平要求,以适应国际化的学习环境。

教育部会根据各高校的申请情况和评估结果,对中外合作博士项目进行认可和批准。

只有通过教育部认可的项目,学生才能获得中外合作博士的学位。

中外合作博士项目的优势与挑战优势1.国际化学术交流:中外合作博士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与国外优秀教师和学者交流的机会,拓宽了学术视野,增强了跨文化交流能力。

2.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与国外高校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前沿科技,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3.国际化背景:参与中外合作博士项目的学生具有国际化的学习背景和经历,对于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如何申请慕尼黑大学博士和研究生

如何申请慕尼黑大学博士和研究生

如何申请慕尼黑大学博士和研究生学校名称:德国慕尼黑大学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所在位置:德国QS排名:40录取率:0.728对于想去德国留学申请读书留学的同学们而言,德国名校往往更受青睐和欢迎的。

下面为您带来如何申请慕尼黑大学博士和研究生。

德国博士的申请是直接由导师决定的,不需要与学校联系。

语言要求,录取不录取均由学生所联系的导师说了算。

德国博士的申请要求学生在国内的大学正式注册,一般要求有相同的专业的学士或硕士学位。

要求申请者成绩优良,有较强的独立工作和科研能力。

要求学生自选课题,自己联系导师,一切都由导师决定。

1.一份教授赏识的研究提议;2.两位知名教授的推荐信;3.获得正规硕士学位;4.语言能力合格,需提供相应考试的成绩证明,如DSH或德福考试;5.硕士期间的成果展示。

德国不接受高中毕业生直接申请本科,中国学生的申请本科要求:211、985大学一个学期,(非211、985学校三个学期)的完整成绩单,不少于800学时的德语学习,有资格申请德国大学本科的语言预科。

每年的3月、11月,向德国高教部“留德人员审核部‘提交预录取申请,经过评估、面试通过后,可以到德国,指定的语言学校学习德语(6个月到一年半),考试达到学校的要求后可以入学学习专业,两次语言考试不合格,遣返回国,两年之内不再接受申请。

慕尼黑大学申请采用的是宽进严出的情况,但对大多数中国学生而言,只要德语过关,基本不会存在问题。

只看重以下两个硬性材料:一是在校成绩:主要是看本科平均分:一般70-75分即可。

二是语言能力:英语授课的课程,一般托福80分,雅思6-6.5分即可;德语授课的课程要求德福单项都在4级以上,也有少数接受德福3级的学校。

研究生专业有:政治学、英语学、医学、药学、心理学、小学教育、物理、土木工程、特殊教育、税法、兽医、市场营销、酒店与休闲管理、体育、农业和林业、牙科、解剖学和生理学、考古、通信和媒体研究、管理学等。

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项目简介及申请流程

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项目简介及申请流程

“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项目简介及申请流程本项目是为进一步加强博士后国际交流,提升博士后培养质量,自2014年起,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与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下属的研究所合作开展的“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每年选派国内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年轻科研人员赴德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获选人员须在获得资助资格之日起6个月内赴德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否则视为放弃;应届博士毕业生须在赴德前取得博士学位。

一、申报项目(一)赴DESY合作开展博士后研究该项目资助中国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科研人员赴DESY开展联合培养博士后工作。

每年资助10人以内,交流期限为2年,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提供每人30万元人民币经费资助,DESY提供每人每月1000欧元生活补助和保险。

(二)赴于利希合作开展博士后研究资助中国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科研人员赴于利希开展联合培养博士后工作。

每年资助10人以内,交流期限为2年,人社部提供每人30万元人民币经费资助,于利希提供每人每月1500欧元的奖学金,可用于生活津贴、健康和意外伤害保险和研究、差旅费用。

二、申请条件申请人为当年博士毕业,准备进入我校博士后流动站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我校在站博士后、我校教学科研人员,并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博士毕业时间原则上不超过5年且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获得博士学位(应届博士应通过校级博士学位答辩),身体健康。

3.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

4.符合德方提供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岗位需求和申报要求。

5.我校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须经设站单位和合作导师同意;我校教学科研人员须经学院党政领导和学校同意。

三、遴选原则和程序(一)岗位需求德方提供的博士后岗位需求和申报要求见当年申报通知。

每人限报一个项目。

(二)提交申报材料申请人按照“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申报信息选择申报的岗位,按以下要求提交申报材料。

1.申报人准备和提交材料(1)申报材料提交日期见当年申报通知,申报人下载并填写《The Application Form of “China and Germany Postdoctoral Exchange Program”》(附件3,简称《申报表》)。

人大法学院与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双博士学位项目公告

人大法学院与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双博士学位项目公告

人大法学院与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双博士学位项目公告2014-2-191、项目背景为了与国际一流大学法学院共同培养高层次法学人才,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协议,于2013年开始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实施联合培养中德双博士学位研究生项目。

该项目侧重中德两国法学的比较研究,旨在培养在比较法领域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优秀博士研究生。

2、项目特色该项目为中国人民大学与慕尼黑大学联合培养项目,经过国内和德国分阶段学习,毕业之后参与双方法学院答辩,可先后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的双博士学位。

3、项目具体说明(1)本项目面向所有专业的一年级和二年级博士研究生,2014年暂定项目中方招生名额为1-2名博士研究生;(2)参与该项目的博士研究生应当具备优秀的专业素养,立志以学术为业,对比较法研究具有浓厚的学术兴趣,必须具备相应的德文基础,英文与德文优秀者优先;(3)参与该项目的博士研究生应当在我院完成博士研究生学习1年或者2年,然后前往慕尼黑大学从事1年以上的研究;(4)该项目博士研究生由中德双方导师组共同指导,共同确定博士论文选题以及相关的指导工作,导师组的成员由双方法学院共同协商,从有利于学生培养的角度出发,组成中德双方导师组;(5)中国博士论文在我院答辩以中文完成,具体要求参见我院博士论文的相关要求。

为了获得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我院博士研究生还必须就中文论文撰写80页左右的德文论文摘要,在获得德方导师的同意后,方可参加在慕尼黑的博士论文答辩,具体答辩要求参见慕尼黑大学博士论文答辩规定;(6)有关该联合培养项目的资助,依照双方的有关规定。

4、报名要求(1)请对此项目感兴趣的博士研究生提交如下材料:第一,详细的个人简历(中英文、有条件提供德文个人简历),尤其需要包括个人已经取得科研成果(未发表亦可);第二,德文和英文语言能力证明材料(如DSF, TOEFL等);第三,个人研究计划(包括个人陈述、具体研究内容、如何开展研究等相关内容,中英文,有条件者可提供德文计划);第四,个人资助情况(如有无能力负担个人留学费用、所需资助程度等)。

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项目简介及申请流程

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项目简介及申请流程

“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项目简介及申请流程本项目是为进一步加强博士后国际交流,提升博士后培养质量,自2014年起,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与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下属的研究所合作开展的“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每年选派国内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年轻科研人员赴德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获选人员须在获得资助资格之日起6个月内赴德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否则视为放弃;应届博士毕业生须在赴德前取得博士学位。

一、申报项目(一)赴DESY合作开展博士后研究该项目资助中国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科研人员赴DESY开展联合培养博士后工作。

每年资助10人以内,交流期限为2年,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提供每人30万元人民币经费资助,DESY提供每人每月1000欧元生活补助和保险。

(二)赴于利希合作开展博士后研究资助中国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科研人员赴于利希开展联合培养博士后工作。

每年资助10人以内,交流期限为2年,人社部提供每人30万元人民币经费资助,于利希提供每人每月1500欧元的奖学金,可用于生活津贴、健康和意外伤害保险和研究、差旅费用。

二、申请条件申请人为当年博士毕业,准备进入我校博士后流动站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我校在站博士后、我校教学科研人员,并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博士毕业时间原则上不超过5年且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获得博士学位(应届博士应通过校级博士学位答辩),身体健康。

3.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

4.符合德方提供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岗位需求和申报要求。

5.我校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须经设站单位和合作导师同意;我校教学科研人员须经学院党政领导和学校同意。

三、遴选原则和程序(一)岗位需求德方提供的博士后岗位需求和申报要求见当年申报通知。

每人限报一个项目。

(二)提交申报材料申请人按照“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申报信息选择申报的岗位,按以下要求提交申报材料。

1.申报人准备和提交材料(1)申报材料提交日期见当年申报通知,申报人下载并填写《The Application Form of “China and Germany Postdoctoral Exchange Program”》(附件3,简称《申报表》)。

德国 语言学博士

德国 语言学博士

德国语言学博士德国是一个语言学研究的热门国家,拥有众多的语言学博士。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起源、结构、发展和使用的学科,以了解语言的规则和特征,进而推动语言教育、翻译和跨文化交流。

在德国攻读语言学博士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德国在语言学方面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在德国攻读语言学博士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研究背景。

通常,申请攻读语言学博士需要有相关的硕士学位,并且需要通过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的内容通常包括语言学相关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如果申请者没有相关的硕士学位,他们可能需要补充相关课程或考试。

在攻读语言学博士期间,学生将会深入学习语言学的各个领域。

这些领域包括语音学、音韵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文法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

学生会接触到各种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同时还会进行实地调查和实验研究。

为了完成博士学位,学生还需要写一篇原创的博士论文,并进行博士答辩。

德国的语言学研究环境非常优越。

德国拥有一些世界著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如柏林自由大学、柏林洪堡大学和慕尼黑大学等。

这些机构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实验设备,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研究资源。

此外,德国还有许多语言学会议和研讨会,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

攻读德国语言学博士对于个人和职业发展都有很多好处。

首先,获得德国语言学博士学位将增加个人在学术界的声望和竞争力。

其次,德国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领域非常活跃,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理论。

最后,德国拥有许多语言学研究项目,学生有机会参与这些项目,与其他语言学家合作研究。

总之,德国是攻读语言学博士的理想选择。

它提供了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优越的学术环境和研究机会。

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职业发展,攻读德国语言学博士都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为了成功完成这一学位,申请者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背景,并在攻读期间努力学习和研究。

最终,获得德国语言学博士学位将会为个人的学术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德国临床医学博士申请

德国临床医学博士申请

德国临床医学博士申请德国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是一种高等的学术学位,由德国的高等院校颁发,专业以临床学或医学科学为方向。

申请临床医学博士以德国欧洲共同体大学规定的申请标准为主,现就本高等学历的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进行简单介绍。

第一步:准备申请材料1、申请表:包括基本信息、家庭信息、教育背景、体格检查等。

2、入学考试证明:考生必须先参加由德国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入学考试,并获得有效证明。

3、学术报告:申请人需准备一份近期的学术报告,以证明其有能力进行高等教育学习。

4、照片:提供一定数量的申请人正反两面的近期免冠照片,以经办各种学历申请手续。

第二步:确定申请专业及学习方向德国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一般有两类:临床学和医学科学。

这些学习方向可以分为许多分支,包括公共卫生、动物医学和植物医学等。

在确定申请专业及学习方向前,申请人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希望获取的职业未来来选择。

第三步:联系德国大学德国有强大的教育体制,申请人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查询各大学的申请要求,以及每个学校的专业及学习方向。

在择校时,申请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在意向专业中正式报考的学校。

第四步:准备相关考试德国临床医学博士课程报考要求有很高的学术门槛,申请人需要参加具有国际认可的考试,以证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一般而言,考生需要提供多科合格的考试成绩,其中包括数学、外语能力考试等,以便德国各大学评估其学习能力。

第五步:申请资格面试在申请人完成所有上述步骤后,将会被受邀参加德国大学的资格面试,以确定是否合格。

面试中,申请人需要准备有关临床医学博士课程的相关知识,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以及态度等方面,以证明自己是否有资格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总结德国临床医学博士申请需要按照德国大学的规定完成数个步骤,包括准备申请材料、确定申请专业及学习方向、联系德国大学、参加相关考试及对申请人进行资格面试等。

申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不仅需要仔细准备和完成各种申请流程,而且还要满足德国大学的高标准要求,以确保申请人获得最佳的学历教育。

德国留学申请博士条件

德国留学申请博士条件

德国留学申请博士条件留学博士的两种申请方式方式一、博士导师制。

自由度较大、学生在博士论文上拥有高度自主选择权的形式,也即是所谓的“学徒制”(Lehrlingsmodell);要求学生在大学正式注册,对语言的要求由博士导师来定,有道是指导学您完成博士论文。

根据申请者的不同情况,博士导师有可能要求其在开始博士学业(主要是独立研究工作)之前,补修一些必要的课程。

申请步骤为:确定课题、找博士导师、写信联系、按导师要求递交个人材料,收到导师的接收函(邀请函)之后,即可办理其他手续。

有关详细规定也可直接同相关学校的外事处联系或上其网页了解。

由于德国教授有自主选择招生权,为获得教授的许可,成功的关键是必须提供具有说服力的博士科研计划。

方式二、系统性博士项目在德国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参加系统性的博士培养项目,即所谓的“结构式博士项目”(strukturierte Promotion)。

德国开设有很多不同的博士培养项目,其中最主要的几种是:1.研究院(Graduiertenkollegs)2.博士生院(Graduate School)3.国际博士生项目(internationale Promotionsprogramme)1.研究院(Graduiertenkollegs)是在高校中设立的青年科研人员培养机构,综合大学为了培养科研后备力量而设立。

研究生院设立的学习课程可以促进参与课程学员各自独立的科研计划,并促进他们之间的学术交流。

博士论文通常作为一个较大的科研项目的一部分,它为博士生提供机会,将个人的博士论文与一个全面的科研项目结合在一起。

这个科研项目由多位科研工作者共同承担,会有多位学者参与负责整体的科研项目,并且很多是从事跨多个学科的研究。

2.德国部分联邦州设立了以英语授课为主的博士生院(Graduate Schools),他们与研究院(Graduiertenkollegs)的区别在于博士生院是各个高校的长期性机构,对高水平的青年学者进行单独指导与培养。

德国博士几年毕业

德国博士几年毕业

德国博士几年毕业德国的博士学位是欧洲范围内的高级学位,它拥有较高的学术要求和国际认可度。

一般来说,德国博士学位需要花费4至6年的时间来完成。

在德国,博士学位分为两种类型:带研究项目的实践型博士学位(Praxis-Promotion)和纯研究型博士学位(Promotion)。

无论哪种类型,申请者都需要具备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历,并有一定的研究经验。

对于带研究项目的实践型博士学位,通常需要申请者在研究机构、大学或工业公司实施一个有明确目标的研究项目。

在研究期间,申请者一般需要参与不同科研活动,并完成相关的论文。

整个项目的完成时间一般为3至4年。

而纯研究型博士学位则更加注重学术研究和科学成果的产出。

申请者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个研究主题,并展开深入的研究工作。

在研究期间,申请者需要完成一篇博士论文,并通过答辩来取得博士学位。

纯研究型博士学位的完成时间一般为4至6年。

无论是实践型还是纯研究型,德国博士学位的申请者在完成研究工作后,需要提交一篇博士论文,并通过答辩来获得博士学位。

同时,申请者还需要参与一些研究生课程和学术活动,以增加学术能力和丰富学术经验。

德国的博士学位在国际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和认可度,因此德国的博士毕业生通常能够在学术界或企业界找到满意的就业机会。

德国的博士学位也为申请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研究设施,有助于申请者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和科学创新。

总之,德国的博士学位需要花费4至6年的时间来完成,申请者需要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并完成一篇博士论文。

德国的博士学位具有国际认可度和较高的学术要求,为申请者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学术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生项目
一、项目简介
根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与德国慕尼黑大学合作协议(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Ludwig Maximilians Universität München Joint Program),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2009年拟选派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赴德国慕尼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或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进行1至2年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

国外合作机构介绍:
德国慕尼黑大学是欧洲顶尖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历史达500年之久。

在德国政府启动的旨在推动高水平大学研究的“精英计划”中,慕尼黑大学被认定为是优秀大学并被拨予大笔款项进行研究。

到2011年,慕尼黑大学将会另外获得1、8亿欧元以进行神经学、蛋白质研究及高能物理等方面的创新性和跨学科研究。

学校下设18个学院,拥有700名教授和3300名教师进行研究并提供内容丰富多样的课程教学。

历史上曾经有13位诺贝尔奖得主和17位莱布尼兹奖得主在慕尼黑大学完成其获奖研究,以见慕尼黑大学对于科学研究的格外关注。

二、选派计划
1.选派学科、专业领域
慕尼黑大学对我申请人开放全部专业。

优先支持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信息等关键领域及生命、空间、海洋、纳米、新材料等战略领域和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详见国家留学网“国家留学基金优先资助学科、专业领域”)。

2.选派类别及留学期限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留学期限一般为36-48个月;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留学期限为6-24个月。

3.选派规模: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8人;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人。

三、资助内容
被录取人员在德国留学期间免交学费;在德国留学期间的奖学金生活费和往返国际旅费由国家留学基金提供。

四、申请条件
1.关于申请人
申请人应符合《2010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拔简章》规定的申请条件。

2.其他条件:
申请人必须达到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课程在学术和英语水平方面的一般选拔标准,并获得慕尼黑大学的正式录取通知(录取通知须注明校方将免除留学人员在校期间的学费)。

五、申请办法
1.选拔办法
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采取“个人申请,单位推荐,专家评审、择优录取”的方式进行选拔。

凡符合申请条件的中国公民,均可按规定程序申请。

2.申请准备
2009年10月-2010年2月20日,申请人应按项目要求对外联系,准备申请材料(申请人在对外联系时须说明申请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Ludwig Maximilians Universität München Joint Program),提交对外申请材料并取得校方正式录取通知。

具体要求、申请程序和截止日期以慕尼黑大学公布的信息为准。

有关申请信息请见:-muenchen.de/studium/studium_int/studium_lmu/bewerbung/foerdermoegl/sholarship_pro gram_/phd_info_engl.html 及慕尼黑大学博士生项目简介及申请指南(英文)。

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员须在校方申请表首页上方用红笔大写字母注明申请“CSC MODEL 1”;申请联合培养博士生人员须在校方申请表首页上方用红笔大写字母注明申请“CSC SANDWICH MODEL”。

本项目外方申请材料寄送地址:
Thomas M. Zimmer,PhD
c/o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Section
German Consulate General Shanghai
102 A Cross Tower, Fu Zhou Lu 318
Shanghai 200001, China
Tel/fax: *86 21
Mobil: *86
Email:
3.申请时间及方式
申请人经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后,应于2010年2月20日至3月20日登录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网上报名系统,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参与院校申请人请在“申报项目名称”栏选择“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其他申请人请选择“国家公派专项研究生奖学金项目”;“可利用合作项目名称”栏请选择本项目名称,“计划留学院校”栏中填写慕尼黑大学德文官方全称(Ludwig Maximilians Universität München)并严格按照校方正式录取函上所注留学期限填写“留学期限”栏。

4.申请受理方式
“985工程”、“211工程”院校由所在学校受理申请。

其他人员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委托有关国家留学基金申请受理机构(以下简称受理机构)受理申请。

学校及受理机构负责接受咨询、审核、受理申请材料,并于2010年3月20日前将申请材料统一提交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不直接受理个人申请。

5.申请材料
①请按照《关于准备2010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申请材料的说明(学生类申请人用)》
准备书面申请材料;
②德国慕尼黑大学正式无条件录取通知书复印件(一式一份);
③向德国慕尼黑大学提交的全部申请材料的复印件(一式一份)。

以上材料请按顺序整理并单独装订。

六、评审、录取办法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将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后确定录取名单。

七、派出及管理
录取人员请自行对外联系入学报到等事宜。

被录取人员派出时间一般为当年9月,具体时间以校方录取通知为准。

留学人员派出前,须与留学基金委签订《资助出国留学协议书》并办理公证、交存保证金和《国际旅行健康证明书》,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审核后再予办理签证、预订机票等派出手续。

派出后应遵守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的有关规定及《资助出国留学协议书》的有关约定。

留学期间,留学人员应自觉接受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的管理,具体按照《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管理规定(试行)》执行。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烨联系电话:
传真: E-mail:yangye@
地址:北京市车公庄大街9号A3楼13层(1000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