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传统发展管制以下的经济发展遇到了比较棘手的矛盾后,强化并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纠偏”和“引领”作用,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理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针对性仍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其所包含的丰富内容、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经济提供了科学指南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理论意义;现实意义;[正文]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又系统地阐述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战略口号所总结出来的一个理论问题,也是党在今后时期内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贯彻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总思路、总策略、总方针。

这一理论问题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以胡锦涛总书记领导的新一届党中央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成果,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在新的阶段中提出的一个有关发展的行动纲领,因此,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实践中继承的又一新的发展,也是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

党中央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内函、要义和本质等,是针对我国现行社会发展要求,较务实地提出来的,现实性十明显。

如要真正从理论上来阐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阐明发展的科学性,又必须更全面地从理性上来认识。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引的一种发展观念和方法论,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具体理论,从而使之成为适应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理论指导。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个方面的发展,达到协调、统一的目的。

再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优先位置。

最后,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坚持全面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实现全面发展,才能够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够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地位和发展规律,有利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

其次,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重要遵循,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

再次,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导和强大精神力量,可以有效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前进。

最后,科学发展观是化解中国社会发展矛盾和推动社会稳定的有力思想武器,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经济结构问题、社会分配问题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有利于推动社会各方面全面发展。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有助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稳健、有序,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与实践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与实践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发展问题为出发点,形成的反映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的科学理念,是我们党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通过理论反思得出的结论。

一、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背景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面临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转型期和国际环境的复杂变化,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此时,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社会前进。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我国当前最紧迫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上通过,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

二、科学发展观的含义科学发展观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含义,即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要有全局观念、发展要以人为本。

其中,“发展是硬道理”强调了发展是解决任何问题的根本途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的重要标志;“发展要有全局观念”则强调了发展必须坚持系统、综合、协调的原则,注重发展的协同性和全局性;“发展要以人为本”则体现了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推进人类自身的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引导,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较快的速度,居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治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同时,科学发展观也带动了大众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视,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文化建设。

四、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我们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更是实践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我们需要更高层次、更宏观的发展理念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协调发展,致力于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同时,传统发展模式的瓶颈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也需要我们借鉴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进行有序的转型调整。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现代化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意义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意义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意义前言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多矛盾和问题。

为了引领中国的科学发展,中共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并将其确立为国家的发展战略。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一种发展观念,更是一种发展战略,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指导思想。

本文将围绕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意义展开讨论。

科学发展观的概述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个基本要素,强调了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体现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福祉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发展思路和政策的根本改变,既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又具有后继的战略性意义。

科学发展观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模式,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意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引领思想观念变革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是引领思想观念的变革。

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念以GDP增长为主要目标,只关注经济发展的快速性,忽视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性。

科学发展观提倡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为出发点,强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协调,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要求。

引领思想观念的变革,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意义的重要方面。

第二,推动制度变革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一种发展思想,更是一种发展战略。

实现科学发展观的目标需要从制度方面进行改革。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其中“和谐”不仅包括社会人际关系和谐、区域协调发展和谐、自然与社会和谐等多个方面,也包括制度上的和谐。

以平等、公正、法治为核心的制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为实现科学发展观的目标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

推动制度变革,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意义的关键方面。

第三,促进国际发展合作国际发展合作是推动全球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

科学发展观强调合作共赢的理念,提倡中外发展合作和文化交流,加强国际发展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中国的贡献。

浅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现实意义

浅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现实意义

“ 大道 之行也 ,天 下为 公 ,选 贤 与能 , 信修 睦 。 讲 ”党 的各级 领 导 干部 ,是党 的事业 的骨 干 ,是人 民公仆 ,他 们身负重 任 ,手握重 权 ,地位 突出 ,责任重 大 ,影响 广泛 。党 的各级领 导班 子是 同级各 类组 织 的 领导 核 心 ,起着 总 揽 全 局 、协调 各 方 的核 心领 导作 用 。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 的要求 ,努力 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 队伍 。一是 要本着 “ 缺什么 、补什么 ”的原则 ,加强 和改进干部教 育培训工作 , 加大经济 、法律 和社会 管理等 知识 的培训力 度 ,提高各级干部构建 和 谐社会的能力 。要 采取下派 任职 、上挂锻 炼、交 流轮岗等方式 ,加强 干部 的实 践锻炼 ,不断提 高各级 干部管 理社会 事务 、协调利 益关系 、 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 和开展群众 工作 的本 领。二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 度 改革 ,形 成正 确 的用人 导 向。 以健 全选 拔任 用和 管理监督 机制 为重 点, 建立公开 、平等 、竞争 、择优的用人机制 ,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 、 工作上有 本事 、作风 上过得 硬的优 秀干 部选拔 到各 级领导 岗位上来 。 对 那些长期在 条件艰苦 、工作 困难 的地方 工作 的干部 ,要高看一 眼; 对 那些不 图虚名 、踏实 干事 的干部 ,要多加 留意 ;对那些埋 头苦干 、 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 的干部 , 不能亏待 。对 那些官气十足 、暮气 绝 沉沉 、好大喜功 、弄虚作假的干部 ,决不能提拔重用 ,防止跑官要 官、 投 机钻营的人如愿 以偿 ,防止作风 不正 、群众反对 的人 “ 带病上 岗” 、 “ 带病提拔 ” ,真正在干部 队伍 中形成 “ 心齐 、气顺 、风正 、劲足 ”的
二 、把握 一 个 关 键 。大 力 加 强 干 部 队伍 和领 导 班 子建 设 。提 高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的 能 力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东在 《 十大 关 系》 《 论 、关于 正确 处理 人 民内部 矛 盾的 问题 》等文 献 中 , 阐述 了要 充 分调 动一 切积 极 因素 , 要 正确 处 理好 各 种矛 盾 ,要协 调好 发 展 中的各 方面 关 系 , 统筹 兼顾 好 各个 领域 的发 展 , 自己的工业 要 走
收稿 日期 :0 5—1 20 2—1 2
作者筒介: 刘军 (9 8一)男 , 16 。 湖南宁远人 , 韶关学 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 中师范 大学政治学研究 院博 士研 究生 , 华 主要从 事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发展 理论研究 。
1 8
维普资讯
具 体论 及 。
我们 全 面建设 小 康社会 以及构 建 社会 主义和谐 社会
的发展 实践 具有 重大 而深 远 的意 义 。


科 学发 展观 是对 马 克思 主 义发 展观 继承 和
中 国共 产党 在 取得 政权 后 ,一直 把依 靠 全 国人
创 新 的集 中体 现
民 , 快改 变 经济 文化 的落后 面貌 , 尽 实现 经济 社会 又
义 的必然 灭亡 和 共产 主义 的必 然胜 利 ,所要 关 注 的
展观 , 促进 经济 社会 和人 的全 面 发 展 , 强调按 照统 筹
城 乡发展 、 统筹 区域 发展 、 统筹 经 济社 会 发展 、 统筹 人与 自然 和谐 发展 、统 筹 国 内发 展 和对 外 开放 的要
是 如 何通 过社 会 制度 的变 革来 促进 人 的 自由全 面发
殊 性 的有机 统 一 。邓 小平认 为 中国不 仅必须 走 向现 代化 , 而且 必须 走 出一 条社 会 主义 现代 化道 路来 。 中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在21世纪初提出的,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立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方针。

它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全面部署和总体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创新,强调社会公平正义,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是保证国家和社会长期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础。

它强调经济发展要与人民生活改善相结合,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对人民生活的改善,既要注重物质财富的积累,也要注重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

持续发展还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不能过度开发和破坏环境,要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中进行协调与平衡,使各个领域的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协调发展包括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旨在避免区域的发展差距和城乡的差距增大,实现全国全面协调发展。

也就是说科学发展观确保了社会各方面的整体平衡,提高社会的整体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再次,科学发展观强调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指以生态文明为基础,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号召全社会加强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生态修复,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为后代子孙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此外,科学发展观强调开放发展。

开放发展是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出要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地的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是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各阶层共同分享发展成果。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差距,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与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与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与实践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确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又一次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这是十八大的历史性贡献。

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鲜明主题,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

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必须充分认识它的实践价值。

这些年来我们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我们经受的磨砺很不平凡,既面临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又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既面临非典疫情、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等灾害和风险的严峻考验,又面对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大事和喜事的能力检验。

我们党带领13亿人民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大幅提升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明显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有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新风貌和新形象,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恢宏答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新的勃勃生机。

丰硕的实践成果、生动的发展事实,充分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真理力量,充分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价值。

二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考验。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正式提出。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新的阶段性重大成果, 是重大的理论创新。

它进一步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其实质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

深刻理解它的关键是要抓住发展观与世界观、方法论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 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一切从实际出发, 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前提;“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进一步深人探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将进一步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开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自觉性。

关键字:科学发展观;理论价值;实践意义引言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深刻要求,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始终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恢弘过程中,深刻总结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而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顺应了世界发展大势, 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因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价值(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核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理念。

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发展全面: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2. 发展协调:强调各个因素的协调运作,促进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和有序性,避免发展的片面性和不平衡性。

3. 发展可持续:倡导经济社会发展应当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推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发展。

4. 发展科学:强调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创新驱动,提倡科学实证、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追求科技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引领发展方向: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指导国家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2. 维护人民利益: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它强调人民的主
体地位,反对唯GDP主义,推动改善民生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 促进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增长要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4. 推动创新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技术的创新驱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式、动力式和方式式转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不仅是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实践发展的指导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制定“十一五计划”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十六届六中全会也一再强调,原因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本知识点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知识点又相互联系。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努力把握发展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3.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

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4.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实践意义

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的彻底 的唯 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
是 物主义。由于邓小平坚持 了解放思想 即 “ 否有 利 于 发 展社 会 主义 社 会 的 义 ,才 有 了对社 会 主义 本 质 的 动态 、 科 学 的概 括 ,即 “ 社会 新 性认 识 的 .
发展 ,坚持 改革开 放 和坚持 以人 为 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 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中心 工作
发展才 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决定我们的根本 发 展 社会 生 产力 这 一社 会 主 义 的根 本 本 ,而所有的发展都围绕着 “
任务最终得到明确 , “ 三步走”基本 是硬 道 理 ”这 个 核 心与 实 质展 开 。
与 实 事 求 是 相 统 一 的 彻 底 的 唯 物 主 生产 力 ,是 否 有 利 于增 强 社会 主 义 国 智慧 结 晶 。党 的 十一 届 三 中全会 在 实
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 现 工 作重 心 转 移 的 同时 ,提 出了认 识
的生 活 水平 ” 。在邓 小 平 的发 展 观 中 国情的任务 。我们逐渐认识到中国仍
口 张 江 昆
史 .的不 断深 入 ,企 业 是 企 业 内部 总体 和谐 有序 ,企业 能 够 保 持 稳 定 和妥 善 处理 历 史遗 留问题 的 场 经济 ,不 断深 化 在 本 单位 内将各 种 矛 盾有 效 化解 在 基 关 系 。只有 解 决 了 矛盾 和 问题 ,企 业 兄 ,企 业 稳定 工 作 层 、在 内部 。在 岗员 工遵 纪 守法 ,工 才 能 真 正稳 定 的 不断 发 展壮 大 。 下 客 观上 为 企业 稳 定 作 安心 ,凝聚 力强 ;离 岗员工识 大
是解 放 生 产 力 ,发 展生 产 力 ,消灭 剥 始终 坚 持 以经 济 建设 为 中心 ,坚 持 经 处 在 社会 主 义 初级 阶 段 ,人 口多 、底 削 ,消除 两极 分 化 ,最 终 达 到共 同富 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城乡协调发 子 薄 是我 们 的 基本 国情 。 因此 ,我 国 裕 ” 。我 国正处 在 社会 主义初 级 阶段 展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可持续 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 日益增长 的物 的判 断才 成 为全 党 全 国人 民的 共识 ,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是作为一种指导思想,以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己任的科学体系。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总结的深刻认识,而且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性、先进性。

以下将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历史渊源、理论基础以及实践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提出的。

其核心就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科学发展、民主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把握贯穿始终的根本方针和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发展是硬道理,就意味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念的根本区别。

科学发展观必须科学发展观,必须推动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必须形成基础坚实、链条不断、功能完备的经济社会发展新体系,这一全新的发展观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和发展观念的科学理论。

历史的发展证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党和政府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其次,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渊源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其历史渊源。

在20世纪,中国面临着彻底改变国家和民族面貌的历史任务,要实现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国家的富强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当时提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有益成员”和提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一致,为了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而奋斗”的任务。

到21世纪,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于是需要有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去适应这种新时代。

而在科学发展观提出以前,一些党员干部对主流的发展观念存在较大的误区,他们把经济建设作为唯一任务,忽视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忽视了生态环境、生态平衡、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有一种新的发展观念去纠正这种误区,这便是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渊源。

试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试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民在 良好 生 态 环 境 中 生 产 生 活 , 实 现 经 济 社 会 永 续
发展 。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主 要 内 涵
第 四 . 须 坚持 统筹 兼顾 。要统 筹城 乡发展 、 必 区 域 发 展 、 济 社 会 发 展 、 与 自然 和 谐 发 展 、 内 发 经 人 国
展 与 对 外 开 放 。 统 筹 国 内 国 际 两 个 大 局 , 立 世 界 要 树 眼 光 , 强 战 略 思 维 , 于 从 国 际 形 势 发 展 变 化 中把 加 善
义 和实践 意义 。

第 三 , 须 坚 持 全 面 协 调 可 持 续 发 展 。 坚 持 生 必 要 产 发 展 、 活 富 裕 、 态 良 好 的 文 明 发 展 道 路 。 设 生 生 建 资 源 节 约 型 、 境 友 好 型 社 会 , 现 速 度 和 结 构 质 量 环 实
效 益 相 统 一 、 济 发 展 与 人 口 资 源 环 境 相 协 调 。 人 经 使
加快 推进 社会 主义 现代 化建设 , 有决 定性意 义 。 具 我 们 要 牢 牢 扭 住 经 济 建 设 这 个 中 心 ,坚 持 聚 精 会 神 搞 建 设 ,一 心 一 意 谋 发 展 ,不 断 解 放 和 发 展 社 会 生 产
力 。 创新 发 展理念 , 变发 展方式 , 解 发展难 题 . 要 转 破
了人 民 , 展 依靠人 民 。 展 成果 由人 民共享 。 发 发
持 以邓 小 平 理论 和 “ 个 代 表 ” 要思 想 为指 导 。 三 重 深 入 贯 彻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 真 学 习 领 会 、 入 贯 彻 落 认 深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 对 于 解 决 我 们 当 前 所 面 临 的 矛 盾 和 问 题 . 导 当 前 我 国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 动 中 华 民 族 在 指 推 二 十 一 世 纪 实 现 伟 大 复 兴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理 论 意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对此,笔者认真研究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思索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总结了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希望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所裨益。

一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是深入学习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来自于实践的呼唤、现实的要求,也是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深化。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全面把握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理解其内涵,正确认识其本质。

科学发展观是有机统一的科学体系,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是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内涵所作的最明确、最深刻、最全面的概括,是我们学习理解和科学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石。

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科学发展观突破了过去把发展简单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的局限,强调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2003年,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后来又对这一理念的内涵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对此又做了深入全面的论述。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协调可持续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和相互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意义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意义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方法论,旨在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将发展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

这意味着要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2. 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将人的价值放在中心位置。

这包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人的自由、平等、尊严的实现,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即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这意味着要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的决策和发展,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

这意味着要注重科学研究和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指导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帮助制定政策和决策,推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2. 促进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3. 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发展观将生态环境的保护置于重要位置,提倡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4. 推动科技创新: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技术的决定作用,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国家的科技竞争力。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于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价值和意义1.

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价值和意义1.

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如何才能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很多文章是从社会历史背景的角度阐发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武俊斌则选择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传承,相信会给广大读者以启迪。

《人应在竞争中开发自我》把“竞争”这一概念进行哲学化解读,带我们跳出对“竞争”的狭义理解,而从更宏观的层面把竞争看作是开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途径和方式,文思隽永,发人深省。

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传统文化造福今日社会,应该是所有中国人都应该有意识思考的问题。

庞原同志通过对经典文献的解读,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精神,指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构有着非常深刻的文化学内涵,同中国人的心性一脉相承。

对民生问题既需要做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也同样需要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进行专题化研究,寻找到提高公众生活质量的路径。

《我国社会保障发展趋势前瞻》提出社保体系建设应从重视“量”变为重视“质”,把有限的资源着重用在需要重点保护的人群上,不失为对建设社保体系颇有新意的探讨。

温家宝总理在刚刚闭幕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科技发展归根到底靠人才。

谁在人才上占有优势,谁就能在科技上占领制高点。

培养人才关键靠教育,而教师素质则是影响教育成果的决定性因素,在这方面下多大的力气都不为过。

万殿生的文章主要就21世纪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展开论述。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飞跃,是中国共产党人以深刻的战略思维和宽广的世界眼光思考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新成果,是正确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批判继承前人的思想、深刻反思发展的历史规律、科学总结我国的实践经验的理论成果。

它准确把握了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现实国情,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科学回答了“怎样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体现出鲜明的真理维度。

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集成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当代的发展时间和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它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吸收了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上取得的积极成果。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发展的学说。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个历史进程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

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深刻领会第一要义,始终贯穿第一要义,切实抓好第一要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本质所在,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所在。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我们今天讲的“以人为本”,是一个历史观和价值观内在统一的总体性范畴。

以人为本的“人”,指社会的每个个人,主要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

以人为本的“本”,包括根本目的、基本动力和根本尺度三层意思:人民利益、人的发展,是根本目的;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发展的基本动力;人的发展状态,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根本尺度和标志。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新 起 点
邓 小平 同志 是 党 的 第 二 代 中央 领 导 集 体 的 核 心 。在 改革 开放新 时期 , 以邓 小 平 同志 为代 表 的 中 国共产 党人 , 努力 实 现 马 克思 主 义 基 本原 理 同 当代
中 国实 际 的“ 二次结 合 ”, 立 了邓 小平 理论 。邓 第 创 小平理 论深 刻揭 示 了社 会 主 义 的 本 质 , 系统 地 回答 了“ 么是 社会 主义 、 什 怎样 建设 社 会 主 义 ” 一 系列 的
马 克思 主义 中 国化 的历 史进 程 , 是 马克 思 主 就
义 的普遍 原 理 同中 国社 会 实 际 相 结 合 的历 史 进 程 。 在 马克 思主 义普遍 真理 的指 导 下 , 中国 国情 和时 从
代 特点 出发 , 出符合 中国实 际 、 引 符合 时代 要求 的理 论 性结 论 , 形成 了 中 国革 命 、 国建设 、 中 中国发 展 的
21 0 0年 1 2月 第 l 8卷 第 4期
山西 经济 管理 干部 学院 学报
J U N LO H N I C N M CM N G M N S I T O R A FS A X O O I A A E E TI TT E E N U
De . 2 1 C 00
Vo . 8 No 4 1 1 .
党 的十 七大报 告 明确 指 出 : 学 发展 观 是 我 国 科 经 济社会 发展 的重 要 指 导 方 针 , 建设 中 国特 色 社 是 会 主义必 须 坚持 和 贯 彻 的重 大 战 略 思 想 。那 么 , 什 么 是科学 发 展观 ?其所 处 的历 史地位 怎样 ?科学 发 展 观 的基 本 内涵是 什 么?科 学发 展观 的理论 意 义和 实 践意义 又是 什么 呢 ?本文 正是 从理论 思 维的哲 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传统发展管制以下的经济发展遇到了比较棘手的矛盾后,强化并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纠偏”和“引领”作用,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理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针对性仍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其所包含的丰富内容、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经济提供了科学指南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正文]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又系统地阐述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战略口号所总结出来的一个理论问题,也是党在今后时期内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贯彻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总思路、总策略、总方针。

这一理论问题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以胡锦涛总书记领导的新一届党中央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成果,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在新的阶段中提出的一个有关发展的行动纲领,因此,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实践中继承的又一新的发展,也是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

党中央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内函、要义和本质等,是针对我国现行社会发展要求,较务实地提出来的,现实性十明显。

如要真正从理论上来阐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阐明发展的科学性,又必须更全面地从理性上来认识。

它的内函、要义和本质等应包括有如下几方面内容:即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的规律性;发展中的人性问题等。

1、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其实,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只是邓小平同志用比较生动形象的语词来表述而已。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客观事物的发展是客观的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条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今日的现状,这个无可辨驭的事实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2、发展的规律性。

任何客观事物的发展都是符合规律的发展,绝不是随意地或无序地发展,发展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又是一条不抗拒的事实,自然中的事物发展是如此,社会中的事物发展也同样如此。

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辨证唯物主义来分析客观事物的发展总的规律,主要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应是历史的发展。

任何事物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实际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某事物由过去发展而来的,是历史形成的结果,这是这个事物要继续发展不可否定,或者说不可离开的事实,换言之,也就是说不能割断历史。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带动事物的全面发展。

任何事物的发展,其内部事物都有一个主次先后的问题,要通过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其它方面的发展。

注意发展中相互关系的正确处理。

在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发展的前提下,还必须注意处理好事物发展的其它方方面面的发展关系,这里面不仅有个先后主次问题,同时还有一个轻重比例,相互协调的关系问题。

3、发展中的人性问题。

人是目的、是关键、是主体,这是社会中一切事物发展都会关联到的事实。

因为社会中任何一项事物的发展,它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它都需要人去认识,去实践,同时,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最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部成果也是为了人去享用。

单从主体这个角度来说,发展要靠人去认识,发展的规律要靠人去掌握。

而且人由认识发展到实践行为,中间又有一段很长的距离要靠人去努力克服,才能使规律为人驾驭、服务。

从主体的能动性上讲,人又是关键。

因为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可使人驾驭规律的实践本领发挥到连人本身有时都意想不到的地步,会使事情处理得更加出色惊人。

再从享用的角度来说,社会一切事物发展的最终目的,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

社会的发展水平,其衡量的标准,就是要看:社会人的素质是否提高;人的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人的生命和生活水平质量是否提高;人的生存价值和地位是否提高;人的能力和潜能等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巩怕这就是党中央为什么会在科学发展观中,首先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深奥道理所在。

二.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以人为本是科学的发展观和真却的政绩观的结合点。

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本,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需要的实现程度作为衡量改革的成果和发展的绩效的根本尺度。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带着深厚的感情继续对发展中出现的矛盾要妥善处理。

如在拆迁问题上等,
科学的发展观暗示者,经济发展要以保护生态环境前提。

就是要求落实到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上来。

中国生态环境的先天脆弱性。

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则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循环经济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

传统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行为,要求政府积极而科学地介入。

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

科学的发展观,有利于人们树立全面、公平、文明的发展理念,实现整个社会系统的全面进步。

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必然也是文明的发展观。

因为它的提出本身就是针对我国新时期发展中暴露的深层矛盾,抑或是发展中的“不文明”行为和问题而从思想观念角度提出的解决对策。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异常迅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相伴而来的发展并不都是依靠那些让人称颂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途径获得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不可持续”性。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原则,特别是要通过体制改革、体制创新,构建一个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制度体系,使人们在这个制度框架内,能够生活殷实,基本权益和利益得到切实保障,逐渐走向健康、公平、和谐、文明、科学的发展之路。

这也正是贯彻并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心和意义所在。

总之,对一个国家来说,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表述和高度概括,清楚地表明了我们党未来的治国方略和我国在21世纪发展的战略思路,包含着许多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对此我们应更深入地领会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张烟航“人的全面发展观”之我见《理论学习》2004年第 5 期
[2] 张学森科学发展观:背景、内涵及创新点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新时代论坛)2004·2
[3]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催生“绿色GDP” 新华网 2004-02-25 来源:半月谈第4期
[4] 林莎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长白学刊.2004.2.
对一个国家来说,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我们看到,只有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才能妥善处理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等各项重大关系,把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纳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从而破解我国在今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引领和保证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十七大报告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词之差,却正是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的本质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