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始烧年代之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钧瓷始烧年代之谜
钧窑是以禹州钧台窑址而得名的宋元时期瓷窑系。禹州,位于河南省,是钧瓷的故乡,也是钧窑的集中发现地区。钧窑的典型遗址,也在禹州,即钧台窑。据目前的考古调查和
发掘资料,禹州境内已有上百处钧窑遗址,其中多数位于禹州的西部或西南部山区。
钧窑被列为“宋代五大名窑”,钧瓷系瓷器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赢
得了人们的长期喜爱;同时,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一个直到明代的文献中才直接
出现记载的瓷系,其身世受到了广大陶瓷考古专家们的热烈讨论和研究。
二、始烧年代
对于钧瓷的始烧年代,目前在学术界有多种认识:一般都认为钧瓷始烧于北宋,此外还
有唐代说、金代说、元代说和明代说。
早在上世纪50年代,陈万里等专家曾提出了钧窑创烧于金代的观点。后来冯先铭先生又认为钧窑创烧于北宋,而不始于金代。20世纪70年代初的发掘主持者赵青云先生,根
据发现的大量钧瓷残片堆积和用钧瓷泥制作的“宣和元宝”钱范分析认为:钧台窑创烧于
北宋初期,盛烧于北宋中、晚期。这一观点被考古界诸多专家所认同。秦大树先生依据神
重镇刘家门窑址的发掘资料,认为钧窑是北宋末期兴起的一个以生产高档瓷器为主的窑场。2005年在中国禹州钧窑学术研讨会上,有些专家再次提出了金代说的观点。亦有部分专家
提出了元末明初,甚至很可能在明洪武至永乐时期或其前后不远阶段的新观点。郭培育先
生在钧台窑址西区发掘后,对不同时期地层的出土文物进行了分析和初步研究,认为这批
钧瓷与70年代发现的钧瓷有所不同,并进而提出了元代说的观点。
(一)北宋有钧说
1、北宋说
关于钧瓷的始烧年代,主流意见认为是北宋,在此基础上,还衍生出钧瓷始烧于唐朝甚至
隋朝两种意见。可以把北宋说、唐代说和隋代说都归之于“北宋有钧说”一类,其核心是北
宋说。关于钧瓷的记载,最早见于明朝文献《宣德鼎彝谱》。明朝文献没有明确指出钧窑的
烧制年代,只是《宣德鼎彝谱》把钧窑与宋代的柴、汝、官、哥、定诸名窑并列,并且放在定窑之前,会让人产生钧窑也是宋代名窑的猜想。清朝文献开始明确指出钧窑始烧年代是北宋,有的还指出是北宋初年。清初孙承泽《砚山斋杂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册872)首次提出“宋钧”概念。约成书于乾隆年间的《南窑笔记》也说钧窑是“北宋钧州所造”。嘉庆年
间的《景德镇陶录》卷六《镇仿古窑考》云:“钧窑,亦宋初所烧,出钧台,钧台宋亦称钧州,即
今河南之禹州也。”晚清和民国著录钧窑的文献,都沿袭此说。晚清陈浏《陶雅》卷上
云:“古窑之存于今世者,在宋曰钧、曰汝、曰定、曰官、曰哥、曰龙泉、曰建。”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概说第一云:“吾华制瓷可分为三大时期,曰宋,曰明,曰清,宋最有名之窑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钧窑,亦甚可贵,其余各窑则统名之曰小窑”,其说窑第二云:钧窑系“宋初禹州所造。禹州昔号钧台。
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两部重要的陶瓷专著《瓷器概说》和《中国陶瓷史》,这两本书
都继续阐扬钧瓷北宋说。1935年郭葆昌《瓷器概说·历代名窑》云:“北宋名窑最多。定、钧、东、汝、官、龙泉、哥弟诸窑南北互峙,后先辉映。”1936年刊出的吴仁敬、辛安潮《中国陶瓷史》说:“当时(宋代)瓷艺,即精进如斯,故官窑辈出,私窑蜂起,其间出群拔萃最著
名者,有定、汝、官、哥、弟、钧等名窑。”
解放后,钧瓷研究开始走出书斋,进入田野考古阶段。以故宫博物院冯先铭、河南省考古研究所赵青云、禹州市钧瓷研究者晋佩章等为代表的一些专家,大力提倡钧瓷北宋说。1964年,故宫博物院的冯先铭、叶喆民、杜乃松到河南临汝、郏县、禹县进行为期三周的考察。
叶喆民在1964年第8期《文物》杂志发表《河南禹县古窑址调查记略》,说此行“证知钧
窑始烧于宋”。冯先铭在1964年第8期《文物》杂志发表《河南省临汝县宋代汝窑遗址调查》,说“神垕镇钧窑的始烧年代应在北宋,而不始于金”。
2、唐代说
在北宋说的基础上还发展出唐代说。20世纪60、70年代在鲁山、郏县、禹州发现了
唐代花瓷,这种花瓷釉色为黑色釉底上带着蓝色和灰色斑块,与钧瓷的天青月白乳浊釉颇为相似。于是,有人断定唐代花瓷与钧瓷有传承关系,甚至称之为“唐钧”。叶喆民在《河南禹县古窑址调查记略》文中说,从唐钧花瓷残片中,“进一步看到钧窑的前身”。冯先铭说唐朝花瓷“为后来的钧釉彩斑开启了先声”。安廷瑞在《许昌师专学报》2002年第1期发表的《禹州唐代古瓷窑群遗址的发现与研究》一文中说,唐花釉瓷“为研究钧瓷的起源提供了重
要的窑群实例”。
河南省和禹州市的专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钧瓷形成于唐朝的观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继出版的钧瓷专著,如晋佩章《钧窑史话》(紫禁城出版社, 1987)、苗锡锦《钧
瓷志》、赵青云《钧窑》(文汇出版社, 2001)、晋佩章《中国钧瓷艺术》、阎夫立《中国钧瓷》(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等,都力倡此说。《钧瓷志》指出:“钧瓷始于唐,盛于宋”, “唐
代花瓷与宋代钧窑有渊源关系,是钧窑的前身。钧瓷始于唐,已经得到陶瓷史学界的公认,并
载入史册。”
有人用化学分析论证了唐代花瓷和钧瓷的继承关系。张义《唐代花瓷釉的实验和形成
机理分析》一文,论证分析了唐代花瓷釉的形成机理,以及对宋元时期钧瓷的影响、传承和渊源关系。
(二)北宋无钧说
尽管北宋说有诸多“证据”,而且,此种说法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可是,针对北宋说,有些人仍存在质疑,他们就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其一,北宋文献对当时的许多窑口如汝窑、定窑、龙泉窑、耀州窑、邢窑、磁州窑都有
记载,但是对被认为名窑、官窑的钧窑却只字不提。直到几百年后的明朝文献才说起钧瓷。
北宋建立到清朝建立有六百年,清朝人说钧瓷烧于北宋,根据究竟是什么?在清朝和民国的文
献中找不到答案,这令人有主观臆测之感。解放后,叶哲民、冯先铭、赵青云等人以认定故宫所谓“传世宋钧”就是宋钧为前提,根据禹州出土钧瓷与故宫钧瓷器物特征相同,推断禹州出土钧瓷也是宋钧,由此进一步肯定钧瓷是北宋烧制,其逻辑前提受人怀疑,其结论当然也受人
怀疑。
其二,古代窑口得名的惯例是以窑址所在州名称呼窑名。明清和民国文献中,也有多处沿此惯例称“钧州窑”,如明代张应文《清秘藏》卷二《论窑器》、明代高谦《遵生八笺·燕
闲清赏笺》等,《南窑笔记》说钧窑“北宋钧州所造”,清代朱琰《陶说》卷二也说“钧州窑今河南禹州”。这种称呼表明钧窑、钧瓷就是钧州窑、钧州瓷的简称,钧瓷因钧州的政区名
而得名。但是北宋并无钧州,禹州在宋代是京西路颍昌府阳翟县,金朝大定二十四年改设钧州,万历三年避万历皇帝朱翊钧名讳改称禹州。宋无钧州,何来钧州窑?有人似乎发现了这个漏洞,为了解决宋无钧州与窑以地(州)名的矛盾,有些文献如《景德镇陶录》、《饮流斋说瓷》、《瓷器概说》等就说钧窑之名得之于钧台,《瓷器概说》说:“钧窑建于宋初,在河南禹县,其
地有钧台,因名钧瓷,至今尚存。”建国以来主张钧瓷北宋说者,也都继续坚持钧台说。以窑
址附近古迹命名窑口,此为唯一例外,于理不通。
其三,号称北宋名窑的钧瓷,至今未在北宋墓葬、窖藏出土,最早的能明确纪年的出土钧
瓷的墓葬和窖藏都是金代的,而更多的是在元朝。有人解释说“历代帝王均把官窑瓷器视为
宫中珍宝,世代相传,不做明器陪葬,因而,在大量考古发掘中不见出土。”但是官窑不随葬,民
窑也不随葬吗?怎么也不见宋代墓葬出土民窑钧瓷?为什么金朝以后又随葬了呢?
其四,唐代花瓷与钧瓷的继承关系也受到怀疑。秦大树指出:“2002年初,笔者在禹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