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1

合集下载

《活动课_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作业设计方案》

《活动课_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作业设计方案》

《活动课_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界的力量引起的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通过活动课让学生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提高他们的防灾认识和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和特点;2. 提高学生的自然灾害防范认识;3. 增强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4. 培养学生对环境的珍爱认识。

三、活动内容1. 自然灾害知识讲解:老师通过PPT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如地震、洪水、台风、山体滑坡等,并讲解其特点和防范措施。

2. 视频欣赏:播放一些关于自然灾害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自然灾害的破坏力和影响。

3. 自然灾害模拟演练:分组进行自然灾害模拟演练,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学会如何正确应对自然灾害,包括逃生、自救、互救等。

4. 知识竞争:开展自然灾害知识竞争,通过竞争形式稳固学生对于自然灾害知识的掌握。

5. 环境珍爱宣传:通过讲解环境珍爱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爱护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四、活动形式1. 讲解:老师主讲,学生听讲;2. 视频欣赏:全班观看;3. 模拟演练:分组进行,每组轮流演练;4. 知识竞争:小组竞争,奖励优胜组;5. 环境珍爱宣传:小组讨论,展示效果。

五、活动评判1. 学生表现:根据学生的参与水平、表现和答题情况进行评判;2. 教师评判:评估活动设计的合理性和教学效果;3. 活动效果:整理学生的反馈意见,总结活动的优缺点,为今后的活动改进提供参考。

六、活动延伸1.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防灾演练活动;2. 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3. 鼓励学生制作自然灾害防范宣传海报,提高社会关注度。

通过这次活动,置信学生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增强自我珍爱认识,提高防灾能力,为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做出贡献。

愿我们的学生们在未来能够英勇面对自然灾害,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高三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的教案:剖析中国的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措施

高三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的教案:剖析中国的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措施

高三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的教案:剖析中国的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措施。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识别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掌握其发生机理和特点;(2) 了解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灾害特点和规律;(3) 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技能和策略。

2.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观察能力;(2) 培养学生的预测自然灾害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自然灾害应对措施的敏锐度。

3.情感目标(1) 提高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敬畏之心;(2) 强化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地理课堂游戏、故事、图片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猜灾害”游戏,让学生快速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和特点。

2.探究中国自然灾害以地震、洪水、台风、干旱、泥石流、滑坡等为例,进行分析和探讨,让学生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其地域分布和规律。

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规律,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知。

3.了解自然灾害应对机制通过学习国家自然灾害应对基本机制,了解国家应对自然灾害的组织和措施,使学生了解灾后应对的基本措施。

同时,也需要通过多维度的案例学习,了解不同情况下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实践经验。

4.实地考察通过参观地质博物馆、实地考察地震遗址、水利设施等,让学生实践感受灾害后应对机制带来的影响和重要性。

实地探察也需要注意安全,防止学生因为探究导致发生危险。

三、教学方法1.案例学习法。

通过设定不同场景的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某类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特点和应对措施。

2.小组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可以更好地将知识内化和拓展。

3.游戏教学法。

通过轻松愉悦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快速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和特点。

4.探究式教学法。

通过带有问题导向性的课题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知识的世界、发现问题的奥秘,并尝试采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1.做到及时反馈。

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实用教案

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实用教案

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实用教案教案标题: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实用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原因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对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自然灾害应对和紧急逃生技能。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台风等)的场景,引发学生对自然灾害的注意和思考。

2. 学习自然灾害(15分钟)a. 学生小组合作,使用教材、图书馆书籍或互联网资源,调查和研究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种类、原因和影响。

b. 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3. 倡导环保(10分钟)a. 讨论不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可能导致自然灾害的原因。

b. 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他们提出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4. 应对自然灾害(15分钟)a. 教师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b. 学生分小组进行自然灾害应对方案的讨论和设计,并展示给全班。

5. 紧急逃生技能(10分钟)a. 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紧急逃生技能,如地震时的掩护姿势、逃生通道的选择等。

b.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演练,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的知识,强调保护环境和灾害应对的重要性,并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自然灾害场景的材料。

2. 教材、图书馆书籍或互联网资源,用于学生调查和研究。

3. 角色扮演相关的道具和辅助材料。

4. 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的适当场地和教具。

教学评估:1. 学生调查和研究的报告。

2. 学生小组展示的自然灾害应对方案。

3. 学生模拟演练的观察和反馈。

4.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参与和互动程度。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地震馆、气象局或环境保护机构,加深对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理解。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或社区的环保活动,落实他们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

3.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紧急逃生演练,以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自救互救意识。

自然灾害教案

自然灾害教案

自然灾害教案
教案一:地震应急预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震的原因和特点。

2. 能够正确识别地震前兆。

3. 学会应对地震的基本安全知识和自救技能。

教学内容:
1. 地震的定义和原因。

2. 地震前兆的种类和识别方法。

3. 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4. 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地震的兴趣和关注。

2. 授课:系统讲解地震的定义、原因和地震前兆的种类和识别方法。

3. 案例分析:结合真实的地震案例,让学生分析地震发生时的危险状况和应对措施。

4. 应急演练:模拟地震情景,让学生学会正确的疏散和自救技能。

5. 小结:总结地震应对的基本安全知识和自救技能,强调重要性和实用性。

教学评估:
1. 解答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地震知识的掌握情
况。

2. 模拟情景:观察学生在地震应急演练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应对能力和自救技能。

教学延伸:
1. 探究地震抗震建筑的原理和特点。

2. 讨论地震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3. 深入了解国内外常见地震案例,学习其他地区应对地震的经验和教训。

小学地理教案了解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和防灾措施

小学地理教案了解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和防灾措施

小学地理教案了解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和防灾措施小学地理教案:了解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和防灾措施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特点;掌握常见的自然灾害防治措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安全意识,更好地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特点。

2. 难点:了解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约5分钟)1. 教师以图片或实物展示中国的自然灾害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然灾害的了解和经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Step 2: 探究(约20分钟)1.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整理出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和特点。

2.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教师予以点评和补充。

Step 3: 学习(约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特点,如洪水、地震、台风、干旱等。

2. 教师使用多媒体等工具,给学生呈现真实的自然灾害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Step 4: 拓展(约15分钟)1. 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小组研究某一种自然灾害,并就该灾害的防治措施进行讨论和整理。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所研究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Step 5: 总结归纳(约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2. 学生分小组,以海报、PPT等形式展示所学内容的总结。

Step 6: 作业布置(约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要求,完成作业:编写一篇介绍自己家乡主要自然灾害及防灾措施的小短文。

2. 教师布置下一堂课的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与防治自然灾害相关的知识。

四、教学资源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情况。

2. 多媒体工具、学生用书。

3. 小组展示所研究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的材料。

五、教学反思通过讨论和研究,学生能够较好地了解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特点,并且了解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地理教案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地理教案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地理教案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地理》教材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详细内容将围绕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进行讲解,分析这些灾害的成因、特点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及成因。

2.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灾害,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3.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分析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影响。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及其防治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地图、PPT课件、视频资料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发生的自然灾害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介绍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成因及其影响。

a. 地震:讲解地震的成因、震级、烈度等概念,分析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b. 洪水:介绍洪水成因、类型,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时空分布。

c. 台风:讲解台风的形成、结构、移动规律,分析台风对我国的影响。

d. 干旱:阐述干旱的定义、成因,分析我国干旱灾害的分布及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我国某地发生的自然灾害为例,让学生分析灾害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4.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相关例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 内容:a. 地震b. 洪水c. 台风d. 干旱3. 成因、分布、影响及防治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b. 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

c. 举例说明台风对我国的影响。

2. 答案:a. 我国地震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新疆、华北、华南等地区。

地理教案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1)

地理教案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1)

地理教案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地理》教材第七章“自然灾害与防治”,主要详细讲解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及影响;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自然灾害成因及防治方法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方法。

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及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地图、PPT课件、实物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近年来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图片,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学习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及影响。

(1)讲解地震的成因、分布及影响;(2)讲解洪水的成因、分布及影响;(3)讲解台风的成因、分布及影响;(4)讲解干旱的成因、分布及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自然灾害对当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

4. 例题讲解:针对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影响,进行例题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及影响;2. 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的成因及防治方法;3.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及影响;(2)分析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的成因及防治方法;(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2. 答案:(1)我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

它们分布广泛,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2)地震成因:地壳运动、断裂带活动;防治方法:加强地震监测、抗震设防、提高自救互救能力等。

洪水成因:强降水、地形地貌、植被破坏;防治方法:加强防洪设施建设、植树造林、退耕还湖等。

台风成因:热带海洋气候、大气环流;防治方法:加强预警、疏散转移、提高抗风能力等。

中国自然灾害讲课教案.文档全文预览

中国自然灾害讲课教案.文档全文预览

中国自然灾害讲课教案. 文档全文预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地理》教材第七章《自然灾害与防治》,具体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特点;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及其影响;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和应对策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和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应变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特点;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和影响。

难点:自然灾害的形成机制和防治措施;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自然灾害的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地图、挂图、地球仪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自然灾害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介绍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特点,结合地图和实例讲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和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身边的自然灾害风险,并提出防范措施。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自然灾害成因的例题,指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特点2.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影响3. 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和应对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分析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和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为家乡设计一套自然灾害防治措施。

2. 答案:(1)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现象。

分类: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

特点:突发性、破坏性、不可预测性等。

(2)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广泛,主要有洪涝、干旱、地震、台风等。

成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质构造等。

中国自然灾害讲课教案文档全文预览

中国自然灾害讲课教案文档全文预览

中国自然灾害讲课教案文档全文预览教案:中国自然灾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我们生活的圈层”,第二章“气候资源与天气”,第三节“灾害性天气”。

具体内容包括:地震、台风、洪水、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及其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震、台风、洪水、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我国近年来发生的自然灾害的新闻报道,如地震、台风、洪水等,让学生感受自然灾害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地震、台风、洪水、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 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讲解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4.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案例,如某地发生地震、台风等情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自然灾害问题,如某地发生洪水、干旱等,提出应对措施。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中国自然灾害1. 地震:成因、特点、影响、防范措施2. 台风:成因、特点、影响、防范措施3. 洪水:成因、特点、影响、防范措施4. 干旱:成因、特点、影响、防范措施5. 泥石流:成因、特点、影响、防范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震的成因、特点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列举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重大台风灾害,并分析其成因及影响。

(3)谈谈你对洪水、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的认识。

中国的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中国的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中国的自然灾害学习目标:1、说明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危害,了解防洪减灾的措施。

2、说明我国旱灾的成因、分布及危害,了解防旱减灾的措施。

一、【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长江流域是我国人口、城市最稠密、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我国最发达的农业区、工业基地和密集城市群,人口占全国的38%,面积占全国的15.1%,GDP占全国的40%,高新技术产值占全国的70%,同时,长江流域也是我国暴雨和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其中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受灾尤为严重。

材料二:长江流域在1954年和1998年曾发生两次特大洪涝灾害,1998年长江中下游的降水量较1954年偏少,但由于人口剧增,上游地区陡坡地毁林开垦现象严重,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滞水能力下降,上游水土流失造成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变浅,此外,人地矛盾的加剧,人口进入河流的高风险区进行围湖造田等,使湖泊调蓄功能下降,导致高水位和高流量,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材料三:1954年和1998年的洪水灾害对比思考: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人为原因有哪些?【随堂小测】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

回答问题。

1.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 )①支流多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③流域内落差小④气候异常⑤湖泊淤积⑥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⑦下游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小A.②④⑤⑥⑦B. ①③⑤⑥⑦C. ①③④⑤⑥D. ①②③④⑦2. 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正确的是( )A.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B. 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的水道联系C. 防治凌汛泛滥D. 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读图,回答题目。

3.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A.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4.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A. 深挖河道B. 修筑大堤C. 植树造林D. 退耕还湖5. 长江流域洪水发生的频率很高,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 流域内降水集中,降水量大B. 河流含沙量大C. 流域内经常受台风影响D. 围湖造田。

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教案)

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教案)
观看图片等资料,直观感受台风带来的灾难。
学生回答:
热带气旋
在学案上画出热带气旋图(N、S)
学生完成学案二
读教材35页“阅读”,回答问题。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读教材36页图2-2-4,回答问题。
观看图片等资料及生活感受,直观感受寒潮带来的灾难,
学生讨论回答:分角色说明
(学生、司机、农民、电力工人等)
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2课时)
课程标准
本节课程标准内容:
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教学目标
1.读影响我国的台风、寒潮源地及移动路径图,说出其源地及影响范围。
2.读中国干旱、洪涝灾害分布图,说出其主要分布地区。
1.分析寒潮的形成原因、季节。(结合反气旋)
(高压、冬半年)
2.多媒体展示:寒潮路径
说出影响我国的寒潮源地、入侵路径及主要影响地区。
(蒙古、西伯利亚;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除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地)
3、寒潮的危害
(大风、急剧降温、大雪冰冻)
思维拓展:
寒潮带来的益处有哪些?
4、寒潮的防御
小结: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
了解防御措施。
激发防灾减灾意识。
复习已学的知识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防灾减灾意识。
培养读图能力
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构建知识网络。
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的积极性,
激发防灾减灾意识。
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第一课时

中国自然灾害讲课教案.文档全文预览

中国自然灾害讲课教案.文档全文预览

中国自然灾害讲课教案. 文档全文预览教案:中国自然灾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中国的自然灾害》一节。

本节主要介绍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和影响,包括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灾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提高防范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和影响;2. 掌握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和影响;难点: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挂图;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兴趣和关注。

2. 知识讲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类型、分布和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典型自然灾害案例,如2011年云南盈江地震、2012年台风“海燕”等,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

4. 实践操作:让学生查看地图,找出我国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并分析其原因。

5. 防范措施:讲解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如地震逃生、洪水预警、干旱节水等,引导学生树立防范意识。

6. 随堂练习:布置选择题,测试学生对自然灾害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中国自然灾害1. 类型: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2. 分布:沿海、西南、华北等地;3. 影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并说明其危害;(2)分析我国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并提出防范措施;2. 答案:(1)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其危害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等;(2)我国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有沿海、西南、华北等地,防范措施包括加强监测预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等;(3)新闻报道中关于自然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广,其影响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稳定等。

初中二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初中二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初中二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分布范围。

2、能够掌握中国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3、能够掌握地震、洪水等常见自然灾害的基本求生技能。

二、教学重点:1、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2、地震、洪水等常见自然灾害的基本求生技能。

三、教学内容:1.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分布范围中国自然灾害多发。

北方有干旱和风沙灾害,南方有暴雨洪水和台风灾害,而中部地区则有地震、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下面我们将分类讲述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其分布范围。

1.1、地震地震是指地球表面发生的震动现象,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它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也对打击社会的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中国地震多发,其中盆地和山区的地震多发,四川等省份是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地区。

防治地震的措施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紧急预案,加强对灾害遗址的保护,开展宣传教育等。

1.2、洪水洪水是指暴雨或台风等原因引起的大规模水灾。

洪水严重危及天然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破坏和伤害十分巨大。

在中国南方,雨水充足,洪水灾难经常发生。

防治洪水的方法包括建堤浚渠、挖掘调节用地、建设抗洪设施、加强气象预报监测等。

1.3、旱灾旱灾是指由各种因素引起的水源减少及其所引发的危害。

干旱会影响农业生产、地下水资源、生态环境等,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中国北方,干旱和风沙灾害常常发生。

防治旱灾方法包括水资源储备、改良灌溉设施、加强植被保护、开展科研等。

1.4、台风台风是一种强烈的风力场,由于台风所带来的风暴潮和豪雨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台风应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加强气象预报、做好减灾救灾准备工作、保护建筑物等。

1.5、泥石流山区常常遭受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是指在山谷内发生的水土流的现象。

这种现象很容易引起滑坡、倒塌、熔岩流等意外。

学初安全教育教案之自然灾害

学初安全教育教案之自然灾害

学初安全教育教案之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或影响的自然事件。

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减灾措施来降低其对我们生活造成的影响。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学初安全教育教案之自然灾害,从而帮助孩子们学习自然灾害防范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一、教育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将:1. 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形成原因和危害后果;2. 学习自然灾害的防范知识和应急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灾害类型:地震、台风、暴雨、雪灾、冰雹、干旱、山体滑坡、洪水等。

2. 自然灾害形成原因:地球自身变化、气象等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引起的自然环境恶化,如过度伐木、过度开采矿物、水土流失等。

3. 自然灾害危害: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危害,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4. 自然灾害防范知识:地震安全知识、台风预警知识、山洪灾害应急措施、干旱节水知识等。

5. 自然灾害应急措施:遇险要冷静、保卫周身与掩护等。

三、教学方法1. 模拟练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不同自然灾害情境,练习相应的应急措施。

2. 观察研究:老师带领学生到校园内寻找与自然灾害预防、减灾有关的地点和设施。

3. 问答:运用问题解决法,提高学生自主掌握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质询问题及解答。

四、教学流程第一节课:自然灾害类型1. 通过图片展示、实地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各类自然灾害。

2. 课后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问答,进一步加深对每种自然灾害的了解。

第二节课:自然灾害形成原因1. 通过调查资料、及时新闻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形成原因。

2. 课后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总结和展示各自研究的自然灾害形成原因。

第三节课:自然灾害危害1. 通过学习资料、新闻报道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危害。

2. 课后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问答,进一步加深对自然灾害危害的了解。

《中 国的自然灾害》 作业设计方案

《中 国的自然灾害》 作业设计方案

《中国的自然灾害》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常见自然灾害的类型、特点和危害。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自然灾害相关信息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知识梳理(1)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涝、台风、干旱、滑坡、泥石流等。

(2)让学生分别总结每种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发生规律、主要影响地区和危害程度。

2、案例分析(1)给学生提供一些中国近年来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的案例,如汶川地震、长江洪涝灾害等。

(2)要求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3)探讨在这些灾害中,政府和社会采取了哪些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及还有哪些方面可以改进。

3、防灾减灾方案设计(1)假设学生所在的地区可能会遭受某种自然灾害,让他们设计一份个人或家庭的防灾减灾方案。

(2)方案应包括灾害来临前的准备工作、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方法和灾害过后的恢复措施。

4、宣传海报制作(1)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自然灾害为主题,制作一份宣传海报。

(2)海报内容应包括灾害的危害、预防方法和应急措施等。

(3)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和简洁明了的文字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三、作业形式1、书面报告学生将知识梳理和案例分析的结果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要求语言通顺、条理清晰、内容准确。

2、方案设计文档防灾减灾方案以文档形式呈现,包括详细的步骤、措施和说明,要具有可操作性。

3、海报展示宣传海报制作完成后,在班级内进行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讲解。

四、作业时间安排1、知识梳理和案例分析:一周时间完成,周末提交书面报告。

2、防灾减灾方案设计:两周时间完成,第三周提交方案设计文档。

3、宣传海报制作与展示:两周时间完成,第四周进行展示和讲解。

五、评估方式1、知识准确性评估学生在知识梳理和案例分析中对自然灾害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准确、全面。

地理教案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地理教案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地理教案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国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详细内容包括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特征、形成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重点掌握地震、洪涝、干旱等主要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及其分布特征。

2. 使学生掌握地震、洪涝、干旱等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地震、洪涝、干旱等主要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图、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特征,重点介绍地震、洪涝、干旱等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

3.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同学们身处地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现场,讨论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和救援。

4.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分析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影响。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1. 自然灾害的种类2. 地震、洪涝、干旱的特点及影响3. 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4. 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一次重大自然灾害,说明其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以及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自然灾害动态,了解最新的防灾减灾技术。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到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掌握基本的防灾减灾知识,为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贡献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4.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中国自然灾害讲课优质教案.文档全文预览

中国自然灾害讲课优质教案.文档全文预览

中国自然灾害讲课优质教案. 文档全文预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地理》教材第四章“自然灾害”部分,详细内容包括:中国自然灾害类型、分布、成因及防治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特点;2. 使学生掌握自然灾害成因及其对人类生活影响;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灾害防治措施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自然灾害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分布及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挂图等;2.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近年来我国发生自然灾害视频,让学生感受自然灾害威力。

2. 讲解新课:a. 介绍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b. 分析自然灾害成因;c. 讲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影响;d. 探讨自然灾害防治措施。

3. 例题讲解:以我国某地区自然灾害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成因及防治措施。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2. 自然灾害成因;3. 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影响;4. 自然灾害防治措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类型;b. 分析某地区自然灾害成因及防治措施。

2. 答案:a. 地震、洪涝、干旱、台风等;b. 学生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地区自然灾害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自然灾害类型及成因掌握较好,但在防治措施方面还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自然灾害动态,解最新防灾减灾技术。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为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灾害影响,我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选择近年来我国发生自然灾害视频。

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灾害威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详细补充和说明:1. 视频时长和内容要适中,既能展示自然灾害严重性,又不会让学生感到疲惫;2. 视频应包含多种自然灾害类型,以便让学生全面解;3. 视频中应包含灾害发生时人们应对措施,为后续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中国自然灾害讲课精品教案.文档全文预览

中国自然灾害讲课精品教案.文档全文预览

中国自然灾害讲课精品教案. 文档全文预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地理》教材第四章“自然灾害”部分,具体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及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地震和台风三种灾害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掌握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特点。

2. 使学生理解洪涝、地震和台风三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3.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自然灾害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重点:洪涝、地震和台风三种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其防治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自然灾害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教学环节:观看新闻报道,讨论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讲解: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介绍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教学环节:讲解理论知识,展示相关图片,进行案例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分别以洪涝、地震和台风为例,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灾害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教学环节:分析案例,讨论灾害成因,提出防治措施。

4. 例题讲解:针对洪涝、地震和台风三种自然灾害,给出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教学环节:讲解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环节:完成练习题,进行讲解和答疑。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2.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3. 洪涝、地震、台风灾害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

(2)分析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举例说明其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防灾减灾的认识。

2. 答案:(1)略。

(2)举例:洪涝灾害的成因有暴雨、地形等,影响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防治措施有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防洪意识等。

《中 国的自然灾害》 说课稿

《中 国的自然灾害》 说课稿

《中国的自然灾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的自然灾害》。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中国的自然灾害》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重要内容。

自然灾害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了解中国的自然灾害情况,对于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主要包括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分布、自然灾害的成因以及防灾减灾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认识中国自然灾害的现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和应对实际生活中的自然灾害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但对于自然灾害的认识可能还比较片面和零散。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能通过新闻、网络等渠道对一些自然灾害有所了解,但缺乏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如种类多、频率高、分布广等。

(2)掌握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如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水文灾害等,并能说出其分布规律。

(3)理解自然灾害的成因,如气候、地形、地质等因素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4)学会分析防灾减灾的措施,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2)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及成因。

(2)防灾减灾的措施。

2、教学难点(1)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 自然灾害 课程教学设计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 自然灾害 课程教学设计

第四节自然灾害
减灾
(四)思维导图总结
(五)学习收获检测
(六)课外实践探究展示有关自然灾害的中考试
题。

点评学生。

展示作业:家乡柳州有哪些自
然灾害?与我们家乡的地形、
气候有什么联系?这些自然灾
害对家乡社会、经济等方面有
什么影响?如何预防?就上述
方面写一篇科普小论文。

学生利用思维导
图归纳本节课学
习内容。

学生做题展示。

引导学生在真实
情境中有效防灾
避灾,学习对生活
有用的地理。

思维导图帮助学
习对本课内容形
成完整的理性思
维。

与中考考试接轨,
巩固学生学习成
果。

作业引导学生了
解乡土地理,关注
家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导致我国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方面的,也有人为方面的。

从自然方面看,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1)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汇处,地壳活动剧烈,是世界上地质灾害频繁的国家;(2)我国处于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下,季风气候特征明显,降水季节分布不均衡且年际变化大,使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交替出现旱涝灾害;(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形坡度大,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容易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从人为方面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一旦发生灾害,给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往往比人口稀少的国家严重;(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3)部分地区人们对环境、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掠夺性开发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大了灾害的发生频率与强度,如水土流失、洪水灾害、滑坡、泥石流、酸雨等。

这些灾害中有的是人类活动触发的,如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特别是沿海地区,易发生海水倒灌的现象;使地下水咸化;有的则是人们对灾害防范不足或处理不当,致使灾情加重而酿成诱发性的灾害。

练习1读“2010年7月全国主要的和极端的天气气候事件示意图”,回答问题。

(1)据图描述2010年7月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

(2)简析江南、华南等地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的原因。

(3)简述我国夏季分布最广泛的灾害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答案(1)灾害类型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区广;具有关联性;生命、财产损失重等。

(2)副热带高压(或反气旋)在江南、华南长时间停留,形成晴热干燥的高温天气。

(或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3)灾害类型:暴雨。

成因: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集中易形成暴雨灾害;夏季气温高,大气对流强,易形成暴雨天气。

解析第(1)题,从灾害类型、发生频率、分布范围、财产损失等方面说明2010年7月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第(2)题,7月份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多形成炎热干燥天气。

第(3)题,夏季,我国各地降水集中,洪涝灾害最为广泛;这与大气环流形势及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关系密切。

二、我国灾情的地域差异根据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并结合孕灾环境的特点,将我国划分为6个灾害带。

如下表所示:①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②8月8日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③西南地区秋冬春特大干旱、④5月~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洪涝过程、⑤7月下旬东北洪涝过程、⑥7月中旬陕西安康山洪泥石流、⑦6月28日贵州关岭山体滑坡、⑧第11号台风“凡比亚”、⑨年初新疆地区北部暴雪、⑩年初渤海、黄海海域海冰灾害。

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十大自然灾害中哪些属于地质灾害?(写序号)(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多地质灾害的自然原因。

答案(1)①②⑥⑦。

(2)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或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大;季风气候面积广大,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解析第(1)题,结合地质灾害的概念进行判断。

第(2)题,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导致我国地质灾害多发。

三、中国的地质灾害1.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对比分析西南地区的地质灾害是地质、地貌、气候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给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原因及危害分析如下图所示。

练习32010年8月,甘肃省舟曲县普降特大暴雨,造成了特大泥石流灾害。

阅读材料并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发生泥石流的三个必要条件: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甘肃省舟曲县发生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原因。

(3)该区域泥石流在______月份最容易发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自然灾害能诱发滑坡的是(多选)()A.地震B.暴雨C.台风D.干旱(5)下列地区属于我国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区的是()A.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C.东北平原D.华北平原答案(1)地形物源水源(2)突降特大暴雨;山区地形;山区植被覆盖率低。

(3)7~8 7~8月份雨水多(4)ABC(5)A四、中国的水文灾害1.我国洪水灾害的成因、时空分布及危害2.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下表所示:(1)长江荆江河段和黄河下游段河床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因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都是防汛的重点地段。

荆江河段汛期在______________季,成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河沿线经常发生凌汛,请在左图中圈出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并说明凌汛形成的条件。

答案 (1)均为地上河 (地形)从第二级阶梯进入第三级阶梯,水流速度迅速降低,泥沙淤积严重,河床抬高,堤坝加高;(上中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2)夏(或夏秋) 其上游流域面积大、降水多、来水多;河道曲折,河床淤积,排水不畅 (3)易发生凌汛的河段如下图所示。

河流有结冰期,河流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

解析第(1)题,先由黄河下游河段河床特点得出两河段的共同特征,然后从河流的流速、泥沙沉积两方面寻求答案。

第(2)题,由我国的季风气候特点得出荆江河段的汛期在夏秋季节,成灾原因可从水量大、河道曲折、河床淤积、排水不畅等方面寻求答案。

第(3)题,凌汛产生需两个条件:温度低于0℃;河流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

据此可得出答案。

五、中国的气象灾害1.中国旱灾的分布特点及成因台风练习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7月19日至31日,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南、华南等南方大部地区出现了连续3天以上日最高气温≥35℃的天气。

材料二2011年云南省气候出现异常,1至8月,全省平均降水量548毫米,比常年偏少127毫米,是自1959年以来第二少年份。

材料三下图为2011年8月2日我国部分地区气象干旱监测图。

(1)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济南、郑州一带最易出现____旱。

(2)结合材料分析西南地区此次严重旱灾形成的原因。

(3)分析说明预防干旱的措施。

答案(1)华北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江淮地区春(2)气候异常,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实力偏弱,使得降水较少,干旱时间长,形成春夏连旱;持续高温天气,使用水量和蒸发量增大,加剧了干旱;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下多溶洞、暗河,下渗严重,地表水缺乏;西南地区多地质灾害,多断层,不利于修建大型的水库,水资源的储备不足。

(3)调整农业结构,改进耕作制度,选择耐旱的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营造防护林,兴修水利;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监测机制,进行人工增雨等。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的旱灾多发中心;济南、郑州一带地处华北地区,多春旱。

第(2)题,从气候、地质地形和人类活动等方面说明西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

第(3)题,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水利建设、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及灾害监测等方面采取措施。

六、中国的生物灾害1.病虫害的分布与灾情状况100万亩下降到2011年的182万亩,阅读材料完成(1)~(2)题。

(1)在宁夏,严重的鼠害会()①破坏草场②危及水库安全③导致水稻大面积死亡④严重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有关生物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A.病虫害的发生只与受灾区的环境有关B.危害我国森林的主要害虫为松毛虫C.蝗灾的发生与洪涝有密切关系D.鼠灾是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答案(1)A(2)B解析第(1)题,导致水稻大面积死亡的是水稻螟虫,严重破坏森林生态功能的是松毛虫。

第(2)题,病虫害的发生除了与气候条件有关外,还与外来病原体入侵有关;蝗灾的发生与旱灾关系密切;蝗灾是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

下图为“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灾害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B.灾害2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C.灾害3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D.灾害4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2.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1的主要原因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3的主要自然因素C.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5的主要原因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4加剧的主要原因答案 1.A 2.C解析冻融、冰川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黄土湿陷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内蒙古草原及西北部草场上;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我国降水量大且石灰岩广布的云贵地区。

3.下图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

读图,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A.横断山和秦岭B.太行山和雪峰山C.大巴山和巫山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答案 A解析横断山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会处,处在四川的西部,地壳活跃,降水较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秦岭位于陕西南部,是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自然地理特征的过渡性明显,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读“我国某自然灾害发育分布图”。

据图回答4~5题。

4.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A.干旱B.寒潮C.沙尘暴D.滑坡5.关于该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风是该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B.该灾害北方比南方的发育程度高C.气候是该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D.植被破坏是造成该灾害发生的重要人为原因答案 4.D 5.D解析根据图及所学知识可知,该自然灾害最可能为滑坡。

滑坡一般发生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造成滑坡的重要诱发性因素之一。

6.读“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地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洪涝灾害主要是________或__________造成的。

(2)我国洪涝灾害从空间上看,都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下表中的资料分析说明:②暴雨发生频率与洪涝灾害分布一致的是________,不一致的是________,说明洪涝灾害的发生既与________有关,也与________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