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2019 年高考真题】(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区域城市化】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 为2001 年至2016 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 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1~3 题。
1.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3.与2001 年相比,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答案】1.D 2.B 3.A【解析】考查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特征、分布及变化情况。
1.读左图,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注意常州2001 年属于Ⅰ型,但2016 年已经下降为Ⅱ型);读右图,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南京、合肥没有临海也没有海港,A 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B 错;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C 错;结合右图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省级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 对。
2.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是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舟山等城市,其中盐城和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海的西部,舟山位于上海的东南部,以上海市为中心,这些城市分布分散于长三角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总体分布为西部多、东部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故A、C、D 错;它们的共同点是处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性,B 对。
3.读左图,2016 年呈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由Ⅱ型变为Ⅰ型)、扬州、嘉兴(由Ⅲ型变为Ⅱ型)、舟山(由Ⅳ型变为Ⅲ型)等;结合右图可知这些城市与长三角的其他城市相比,邻近上海,与上海距离都较近,A 对;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为直辖市),而这些城市中有省会城市也有地市级城市,因此职能、城市性质不同,C 错;城市级别不同、规模不同,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部门往往也不相同,上海经济最发达,其发展主要是依靠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交通、科技优势等,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大,而扬州、嘉兴等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上海等城市的辐射带动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B、D 错。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考点一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
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2015江苏单科,13,2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答案 B
考点二地理信息技术
图Ⅰ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图Ⅱ为根据1973、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层(局部),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图Ⅰ
图Ⅱ
1.(2015江苏单科,17,2分)图Ⅰ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 )
A.山谷
B.山脊
C.冲积扇
D.盆地
答案 A
2.(2015江苏单科,18,2分)图Ⅱ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
A.减少了1 800平方米
B.增加了1 800平方米
C.增加了2 700平方米
D.减少了2 700平方米答案 D
1。
高考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复习 题集附答案
高考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复习题集附答案高考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复习题集附答案第一章:地理信息技术概论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GIT)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获取、处理、存储、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方法和工具。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地理信息技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是一些与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的复习题及其答案。
题目1:GIS是什么的缩写?答案:GIS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缩写。
题目2:GPS是什么的缩写?答案:GPS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缩写。
题目3:遥感是什么?答案:遥感是通过无人机、卫星等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第二章: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对于理解各种自然灾害以及人类对其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关于地球上自然环境的复习题及其答案。
题目1:地球的绝对位置是什么?答案:地球的绝对位置是指地球在整个世界上的具体位置,通常使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
题目2:地球的自转速度是多少?答案:地球的自转速度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
题目3:世界上的最大洲是哪个?答案: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第三章: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不容忽视。
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采、城市化进程等问题日益突出。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环境对于地理学习者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关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复习题及其答案。
题目1:什么是城市化?答案: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流动的过程,以及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
题目2:什么是环境污染?答案: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题目3: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答案: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使未来世代也能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专题14 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地理分项汇编(解析版)
专题14 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区域工业化】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
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C.农业发展创新D.科学技术创新【答案】1.B 2.D 3.A【解析】1.由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长三角地区村办企业涌现说明当时村办企业较多,但都是基于“一村一地”的形式,虽然村村都能够实现发展。
但是相对来说空间布局较分散,不够集中,因此出现了村村冒烟的现象,且改革开放初期的村办企业多是随着世界产业转移而承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原料燃料需求较小,B对,AC错误;村办企业属于生产企业,市场是否分散与“村村冒烟”无关,D错误。
故选B。
2.由材料可知,抱团飞地包括两部分:抱团是指各村进行入股合作,而飞地指的是相对发达地区,也就是条件优越的城镇区域。
材料中提到,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补贴资金,也就是说,乡镇提供符合指标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而资金补贴则是由相对发达的城镇地区进行提供,双向互惠,壮大了集体经济规模,实现了共赢,推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区域的协同发展,有效地提高了资金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解决原先资金以及建设用地资源不足的问题。
②④正确。
抱团飞地模式原先并没有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也并没有弥补劳动力短缺。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高考AB卷分类试题 第14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A卷全国卷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2016·新课标全国Ⅲ,(1)(3),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
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
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8分)(2)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6分)解析第(1)题,河水的腐殖质和泥沙含量均与流域内的植被状况密切相关;根据图内经纬度和亚马孙河等信息可知,该区位于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受气候特征的影响,茂密的热带雨林形成巨大的生物量,为腐殖质的发育提供了原料和温度、水分条件。
根据“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知,地形和沼泽对于水流速度的影响,进而作用于腐殖质、泥沙含量。
第(2)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
若表示赞同,需要从热带雨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说明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非凡性,以及发展旅游业对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推动作用。
答案(1)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中形成大量腐殖质。
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
(2)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较大(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B卷地方卷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2015·江苏地理,13)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
高考地理专题14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精准对点练习
专题14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点3年全国卷考情统计考查趋势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10—11题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1—3题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1—3题以世界或我国某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特征;以某区域为背景材料考查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强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考点一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
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4)。
据此完成1—2题。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A.收集雨水B.方便通信C.增加采光D.通风换气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推测该类地下住宅①室温不变②冬暖夏凉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1.D 2.B(2018年北京卷)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
读图1,回答第3—4题。
3.区域差异与成都相比,拉萨A.日出早,白昼长B.正午太阳高度角小C.海拔高,日照强D.大气逆辐射强4.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图示区域A.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B.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C.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D.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答案3.C 4.D解析3.由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拉萨位于成都西侧,且两地的纬度差异较小,因此拉萨的日出较成都晚;成都纬度高于拉萨,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成都的昼长长于拉萨,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成都的昼长短于拉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故拉萨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成都,B 错误;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日照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弱;而成都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弱,大气逆辐射强,C正确,D错误。
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14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4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2021·山东高考真题)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开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砂砾岩崖壁上(下图)。
崖壁最高达50m,洞窟主要分布在10~40m高度之间,一般为2~3层。
由于洞窟开凿和长期自然作用的影响,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崖壁,能够( )A.降低开凿难度B.减弱风沙侵蚀C.减轻风化破坏D.方便生活取水2.与下层洞窟相比,对上层洞窟内壁画的破坏影响更大的因素是( )A.构造运动B.太阳辐射C.大气降水D.人类活动(2021·浙江高考真题)下表为2019年全国及四大地区人口增长幅度(与2012年相比)、三次产业结构统计表。
完成下面小题。
3.甲是( )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4.四大地区中( )A.主导丁地区发展的因素是高科技B.人口增幅最大的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C.吸纳外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丙、甲、丁、乙D.乙、丙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以重型工业为主5.(2021·河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以采集和狩猎(围猎)为主要谋生方式。
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北方某地发现一处旧石器中期古人类遗址(下图)。
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遗址北面为岩石裸露的山地(北山)。
研究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区生存阶段正值冰期。
(1)指出冰期气候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
(2)简析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的原因。
一、单选题(2021·福建高三二模)客家人历史上为躲避战乱迁居在赣、闽、粤等交界的山区,其民居四角楼(见下图)建筑文化底蕴深厚,在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四角楼建筑平面严格遵从中轴对称的格局,重心位置一般是上厅或祠堂,主人住在中轴两边的厢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四角楼外墙多光滑、少装饰,开窗小、外宽内窄,是为了( )A.防御游匪滋扰B.遮挡盛夏阳光C.稳固墙体立面D.抵御台风侵袭7.受当地自然环境影响,四角楼多选址在( )A.背阴洼地B.背阴缓坡C.向阳洼地D.向阳缓坡8.四角楼的布局体现当时的文化特征是( )A.交流频繁,热情好客B.志在四方,重商重利C.合族聚居,尊卑有序D.重武轻文,救人急难(2021·北京高三二模)下图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和毛泽东旧居景观图。
全国通用2020-2022年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4区域与区域发展
专题14 区域与区域发展一、综合题1.(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瑞士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发达。
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
工业、金融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工业以低原料消耗的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钟表等为主,技术先进。
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
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
下图示意瑞士的地形。
(1)说明瑞士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
(2)分析瑞士主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的原因。
(3)指出瑞士发展金融业的自身优势因素。
(4)简述瑞士经济发展特点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答案】(1)降水丰富,河湖众多,地势起伏大,可发展电力工业;河湖众多,风景优美,经济发达,可发展旅游产业。
(2)山地多,矿产资源、能源贫乏,客观上趋向发展占地少、耗费原料和燃料少的工业部门。
(3)位于欧洲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且经济发达;作为中立国,政局稳定。
(4)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立完善的法律和监管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
【解析】本题以瑞士的相关介绍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资源、气候、工业、地形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1)由材料可知,瑞士每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降水丰富,由图可知,瑞士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可发展电力工业,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公园的美誉。
(2)瑞士矿产资源贫乏,地形高峻,大宗货物运输成本高,难度大,低原料消耗的的工业占地小,运输方便,同时又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损耗。
(3) 瑞士位于欧洲中南部,经济发达,资金和法律相对完备,中立国家不会轻易遭遇战争,并且政治局势比较稳定。
客户更愿意在瑞士享受金融服务。
(4)一个区域想要发展,就需要因地制宜,不能强行违背自然环境造就的区位条件,故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同时,法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也是众多投资人看重的点。
2018高考真题汇编:第14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点一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2015·江苏地理,21~22)“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
下图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
读图回答1~2题。
(双选)1.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骑单车出行B.经营手工业作坊C.去速食店就餐D.建大型游乐场2.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B.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C.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D.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国际慢城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
骑单车出行可保护环境,经营手工业作坊利于传统手工业发展,A、B项正确;而国际慢城无快餐区和环境质量好等不可能去速食店就餐和建大型游乐场,C、D 项错误。
第2题,仔细分析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和国际慢城的特征可知,该村农业应大力提倡发展以手工业为特点的传统农业,不宜发展以机器作业、集约型经营为特点的现代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A、C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后,出现了以旅游观光、休闲等为主的服务业并出现了果园等经济作物种植,故BD项正确。
答案 1.AB 2.BD(2014·浙江文综,5~6)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读表,完成3~4题。
3.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4.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解析第3题,仔细读图表可知,人均GDP水平自高到低依次是浙江、黑龙江、青海、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自高到低依次是河南、黑龙江、浙江、青海,可以看出人均GDP水平越高,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说法错误,A项错。
(全国版)近年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习题(2021学年)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习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习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习题的全部内容。
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点1 区域特征分析[2018湖北襄阳期中,13—15]下图所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 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50天,积雪深度可达20 cm。
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据此完成1—3题。
1。
与我国其他沙漠相比,该区域植被覆盖率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A。
降水相对较丰富B.地处高纬度地区,年均温低、蒸发弱C。
高山冰雪融水更丰富D。
季节性积雪融水丰富2.形成该沙漠冬季稳定积雪的水汽主要来源于ﻩ( )A.太平洋B。
大西洋C.北冰洋ﻩD.印度洋3。
该沙漠地区稳定的积雪覆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ﻩ( )A.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B。
反射太阳辐射,提高大气温度C。
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D.降低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2016海南地理卷,13—15,9分]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
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
据此完成4—6题。
4。
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ﻩ()A.降水多B。
风力大C.日照强ﻩD。
气温高5.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A。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第14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第14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点1【全国卷】(2019年全国Ⅱ卷,1~3)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201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
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解析】第1题,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大致与我国1月0 ℃等温线、800 mm等降水量线等一致,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有划分依据。
在洪泽湖以东地区,淮河向南经长江入海,河道与秦岭—淮河地理界线不一致;秦岭和淮河是该线的重要自然标志,但在洪泽湖以东地区,淮河流向发生改变,故自然标志不对应;秦岭—淮河线南北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山脉的阻挡,而洪泽湖以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阻挡作用不明显,故两侧地理差异不显著。
第2题,材料信息“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多座长江大桥”说明历史时期长江对两岸交通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故习惯上以此为界把江苏划分为苏南和苏北。
第3题,由上题可知,长江阻隔了苏南和苏北,使苏北受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弱,苏南受辐射带动作用强,苏南经济较苏北发达。
进入21世纪,多座长江大桥的修建,使南北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因此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交通。
【答案】1.C 2.D 3.D(2019年全国Ⅲ卷,1~3)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含5年高考真题)
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题组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2016北京文综卷)下图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B.②处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C.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D.④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2.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A.地物按1:10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B.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沿山脊延伸C.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D.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解析:1.D 2.C 1.据图可知,①处冰川和图中湖泊属于不同的流域,故①处冰川融化不影响湖泊面积;②处有陡崖,河流的落差大,流速快;③处地形平坦,但水库宜建在有落差的地方,平原上不适合修建水库;④处位于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好。
2.图中比例尺基于现有信息无法确定;我国的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内陆的高山山顶附近,故图中冰川不一定位于新疆;该河流为外流河,我国的外流河大部分处于季风区,主要为降水补给,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患;我国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港口数量多。
(2016浙江文综卷)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下图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完成3、4题。
3.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4.从万元产值能耗看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B.广西较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解析:3.B 4.A 3.由图可知,上海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小于江苏,说明了其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故选B;山西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小于湖北,说明了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湖北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小于江苏,说明了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广西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大于江苏,说明了其经济发展速度高于江苏,故其经济发展速度不可能低于全国各省市。
高考地理区域发展专题试题答案
高考地理区域发展专题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A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B 工业化阶段,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C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D 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较大答案:D解析: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尚未起步,A 错误;工业化阶段,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较大,B 错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高,C 错误;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较大,D 正确。
2、区域发展由初期开发到成长壮大,随着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城市和工业区不断向外扩展,人地关系越来越复杂,从相对协调走向日趋紧张。
为此,需要调整区域的发展思路和产业结构,谋求人地关系协调。
以下关于区域发展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 初期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B 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C 转型阶段,人地关系进一步恶化D 再生阶段,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答案:D解析:初期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A 正确;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出现明显不协调,B 正确;转型阶段,人地关系最为紧张,C 错误;再生阶段,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D 正确。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某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推进。
下图为该区域工业发展、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的 10 年间,该区域工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特点是()A 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发展B 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C 工业增长缓慢,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发展D 工业增长缓慢,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的 10 年间,工业产值快速增长,环境污染程度也快速上升,说明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B 正确。
4、区域发展过程中,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的时期是()A 初期阶段B 成长阶段C 转型阶段D 再生阶段答案:B解析: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规模扩大,城市和工业区不断向外扩展,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B 正确。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课件
黄土塔古建筑群被称为“蜂巢屋”,是最古老的人类聚居地之一。“蜂巢屋” 一般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墙体厚达80厘 米。图Ⅰ为“蜂巢屋”分布示意图,图Ⅱ为“蜂巢屋”景观图。读图,回答 1~2 题。 1.“蜂巢屋”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有 B ( )。 A.地形崎岖 B.气候干旱 C.森林密布 D.河湖众多 D 2.“蜂巢屋”建筑结构的主要作用是( )。 A.夏季通风 B.夏季排水 C.冬季采光 D.冬季保温
D.长江三角洲
【解析】该题组考查了区域自然特征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考生读图及空间定 位的能力。第4题,图中信息反映小桥流水的水乡景观,该景观主要分布于河网密布的 长江三角洲地区。第5题,江南水乡景观的形成主要与该地区平坦的地形条件和充沛 的降水量直接相关。第6题,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剧种以越剧为主。川剧主要分布 在四川,豫剧主要分布在河南,粤剧主要分布在广东。
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甲所示的( B )。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2.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D )。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3.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B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 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区域环境特征,考查考生的读图 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题,具有分析功能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 信息系统,具有定位功能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具有遥感成像功能 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遥感技术主要用来获取信息,帮助进行涉及空 间分布的分析。第2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突尼斯中南部属于 热带沙漠气候,植被覆盖率低,人类活动少,地处荒漠边缘,不利于考古人员实 地考古,而有利于进行遥感考古。
专题14 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原卷版)
专题14 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区域城市化】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土地荒漠化】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
据此完成11题。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2019年天津卷)【湿地】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2.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见图2),其目的主要是A.保护海岸,净化海水B.恢复生态,美化环境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D.开发滩涂,海水养殖(2019年江苏卷)【流域的开发与治理】图8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8.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起伏B.流域面积C.兴修水库D.水土保持(2019年北京卷)【区域经济发展】读图3,回答第5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4 分) (2)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8 分) (3)对照阿克塔的气候特征,评价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6 分) 19.[2014 天津文综卷,13,20 分]读图,回答问题。
9.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湖泊 ( )
A.湖面少风浪 B.北部湖水较南部浅
C.冬季不结冰 D.湖水多被用于灌溉
10.在该湖①②③④四湖区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20 世纪 30—50 年代,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
A.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B.流域年蒸发量增大
3.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 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 )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2017 天津文综卷,1,4 分]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读图回 答下题。
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 有价值的树种之一。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目前,原生海岸红杉 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1972 年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现在我国已 有多个省市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区已初具规模。图 1 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 域图,图 2 为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16.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7.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 ) A.草地>荒地>林地 B.耕地>林地>荒地 C.荒地>草地>耕地 D.林地>耕地>草地 18.[2015 山东文综卷,36(1)(2)(3),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 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 )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 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题组 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2017 全国卷Ⅱ,6—8,12 分]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 每年 6—10 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 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 1—3 题。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较,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均 GDP 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4 / 23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 GDP 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15.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2014 四川文综卷,7—8,8 分]下图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 50—300 毫米。读图 回答 16—17 题。
[2014 浙江文综卷,5—6,8 分]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 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 14 —15 题。
人均 GDP 与全 城市化水
人口对水资
人口对耕地
国平均值之比
平(%)
源压力指数
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 / 23
盘山景观图 4.盘山从山顶至山脚分上、中、下三盘,夏季常出现“三盘暮雨”的现象。图中受“三盘暮 雨”影响最明显的自然景观是( ) A.a B.b C.c D.d [2016 北京文综卷,5—6,8 分]下图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 5—6 题。
5.图中 ( ) A.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 B.②处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 C.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 D.④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6.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 ( ) A.地物按 1∶10 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 B.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沿山脊延伸 C.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 D.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 [2016 北京文综卷,7—8,8 分]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 (℃)变化图。读图,回答 7—8 题。
C.入湖河水量减少
D.出湖河水量增大
3 / 23
[2015 四川文综卷,9—10,8 分]农业化肥使用会增加河水中的 N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 放会增加河水中的 P 。下表为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四条河流中 N 和 P 的浓度数据表。读表回答 12—13 题。
河流
N (μmol/dm3)
① ② ③ ④ 12.表中代表亚马孙河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2.9 78.5 17.5 121.0 )
P (μmol/dm3) 0.6 1.6 0.2 0.4
13.若只考虑河流补给,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N 和 P 的浓度 ( )
A.均显著增加
B.均不会增加
C.N 减少 P 增加 D.N 增加 P 减少
2 / 23
7.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 )
A.1 月
B.4 月
C.7 月
D.10 月
8.该山地 ( )
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D.山顶海拔低于 1 000 米
[2015 海南地理卷,15—17,9 分]下图示意某湖泊位置。20 世纪 30—50 年代,该湖流域大规 模开垦。据此完成 9—11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