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史

合集下载

计算机历史与发展

计算机历史与发展

计算机历史与发展
计算机发展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发展历程曲折而又充满创新,从最初的计算机电路到今天的智能科技,发展过程渊源深远。

计算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中国的古代时期就有用毛笔记录信息的记数技术,也有计算风水方位用以对决攻与守的棋战技巧,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了计算机的雏形,但是由于技术条件有限,一般无法实现自动计算。

随着科学发展的不断推进,16世纪科学家瓦勒发明了滑轮计算机,使用螺旋槽状滑轮来计算,这种机器的算法可以实现较高级别的计算,但缺点也非常明显,它的操作十分缓慢,容易出现误差。

19世纪中叶,法国数学家埃内斯特·拉斐尔发明了首台机械式计算机,他利用梯形滑块来实现计算,这台机器可以完成复杂的数学运算,但由于结构繁琐,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效率极低。

20世纪50年代,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发明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它具有计算速度快,结构简单,容易操作,能够完成较复杂的数学计算,引爆了电子计算机革命。

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作者:蔡凤
5.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
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系统软件 1>系统软件 功能:启动计算机,存储,加载和执行应用程 序,对文件惊醒排序,检索,将程序语言翻 译成机器语言等.
<1>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机算机软硬,软盘的程 序系统。是直接运行在计算机硬件上最基本的 系统软件,是系统软件的核心。方便使用计算 机,是用户和机算机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5大功能模块: 1>处理器管理.当多个程序同时运行时,解决处 理器(cpu)时间的分配问题. 2>作业管理 3>存储器管理.为每个程序及其使用的数据分 配存储空间,并保证它们互不干扰. 4>文件管理 5>设备管理
1、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
2 2 64 32 0 0 0 0 0
8
8 8
64
8 1 0
0 0 1
2
2 2
16
8 4
2
2
2
1 0
4、八进制转换成十进制
100(8)=1×82+0×81+0×80 =64(10)
0
1
3、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
1000000(2)=1×26+0×25+0×24+0×23+0×22+0×21+0×20 =64(10)
DVD-ROM DVD-R/RW
应用软件 Word、Photoshop、3ds MAX…….
作者:蔡凤
3.计算机的五个基本部件
分为: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物质输出 输入设备
作者:蔡凤
4.计算机的硬件及其功能
1)运算器的核心是加法器。 2)控制器是计算机的神经中枢,由它指挥全机各 个部件自动、协调地工作。 2)存储器:主要用来保存程序和数据,存储器应该 具备存数和取数功能。 3)输入设备是用来向计算机输入命令,程序、数据、 文本、图形、图像、等信息的。如:用键盘输入 数据,鼠标等。 4)输出设备:主要功能是将计算机处理后的各种内 部格式的信息转换为人们能识别的形式。如:将 内部用打印机, 绘图仪,显示器

中国家用计算机发展史

中国家用计算机发展史

中国家用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真正进入千家万户的时间,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研制成功,在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管理、图像处理、语言设别和专家系统等各个领域得到应用,电子商务开始进入家庭,出现个人电脑(PC)。

当时第四代计算机的研制还是以美国为首,中国微机的雏形是1983年12月电子部六所开发成功的微型计算机长城100。

1985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具有字符发生器汉字显示能力、具备完整中文信息处理功能的国产微机长城0520CH,标志着中国微机产业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

1985年11月,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联想式汉字微型机LX-PC系统。

该系统是在IBM-PC微型计算机的基础上,通过安装自行设计的联想式汉卡和汉化操作系统构成。

在长城、联想的带动下,国内涌现出一大批电脑制造企业,如四通、方正、同创、实达等,成为带动中国电脑业发展的龙头。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个人电脑产业一直紧跟国际步伐。

随着联想等个人电脑企业的崛起,中国基本上与国际同步地推出每一代集成最新技术的个人电脑。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今年来,平板电脑和掌上电脑也成为个人电脑的两大主流。

相对与桌上电脑,这时期的计算机的体积、重量、功耗进一步减少,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计算机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开始研制第五代计算机,研制的目标是能够打破以往计算机固有的体系结构,获得更大幅度的算力提升,不少科学家将目光瞄准了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quantum computer),是一种全新的基于量子理论的计算机,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装置,其独特的并行计算能力,有着攻克传统计算机无解难题的巨大潜力。

作为中国第一家研发、推广和应用量子计算机的创新公司,本源量子依托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芯片、量子测控、量子软件及量子云等方向取得了大量突破性成果。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计算工具,如“结绳记事”中的绳结,再到算筹、算盘计算尺等。

这些工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各自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启发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思想。

然而,计算机的真正发展始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

这台计算器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t(吨),功耗为170kW,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

1. 机械计算机时代的拓荒者在西欧,由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大大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机械计算机进行计算。

这些机械计算机是计算机的拓荒者,为后来的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

这台计算器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t(吨),功耗为170kW,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

这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诞生,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 计算机的应用近10年来,计算机的应用日益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管理、办公自动化等。

由于计算机的日益向智能化发展,于是人们干脆把微型计算机称之为“电脑”了。

计算机产生的动力是人们想发明一种能进行科学计算的机器,因此称之为计算机。

它一诞生,就立即成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掀开了人类社会的新篇章。

总的来说,计算机的发展史可以分为机械计算机时代和电子计算机时代两个阶段。

在电子计算机时代,计算机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计算机的发明不仅改变了人类的计算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发展自20世纪中叶以来,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主线,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 第一阶段:早期计算机的诞生(1940年-1950年代)在这个阶段,计算机还处于早期阶段,体积庞大,运算速度慢,但催生了计算机科学的诞生。

早期计算机采用真空管作为主要元件,代表性的计算机有ENIAC和EDSAC。

这些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军事应用,对于现代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第二阶段:集成电路的应用(1960年-1970年代)随着集成电路的应用,计算机开始变得更小巧、可靠且运行速度迅速提升。

计算机的成本也大幅下降,从而使得计算机逐渐应用于工商业领域。

IBM System/360 是这个时期的代表,它成为了计算机行业的标准,为多种应用提供了支持。

3. 第三阶段:个人计算机的普及(1980年-1990年代)这个阶段,个人计算机(PC)的普及成为计算机发展的新特征。

微处理器的发明和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改进带来了计算机的大众化,PC 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苹果公司的 Macintosh 和微软的 Windows 操作系统的推出进一步推动了个人计算机的普及。

4. 第四阶段:互联网的兴起(1990年代至今)互联网的兴起使得计算机在全球范围内连接起来,信息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资源,例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在线购物等等。

随之而来的是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

5. 第五阶段:人工智能的崛起(2000年代至今)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计算机带来了新的应用领域。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兴起,使得计算机能够模仿和学习人类的智能行为,以更准确地解决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总结:经过几个重要的阶段,计算机从早期的庞大设备发展为现在随处可见的便携式电子产品,计算速度和存储容量大幅提升。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 引言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然而,当我们使用计算机的时候,我们可能很少会思考它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带您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计算机概念到现代高性能计算机的诞生。

2. 早期计算机早期的计算机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开发的,这些计算机非常简单,占用了大量的空间。

最早的计算机是基于机械装置和电子管的,准确性和速度都相对较低。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计算机的大小逐渐减小,计算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 转折点:集成电路的出现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集成电路的发明改变了计算机的发展轨迹。

集成电路使得计算机的尺寸更小,性能更强大,并且降低了制造成本。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开始变得更加普遍,各行各业开始都开始采用计算机进行工作。

4. 个人计算机的兴起在七十年代,个人计算机的兴起标志着一个全新的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个人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变得更加易于使用和接近大众。

它们不再是大型机构专用的工具,而是成为了每个家庭和办公室都可以拥有的工具。

5. 互联网的出现正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计算机真正展现了其无限的潜能。

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全球范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化时代成为可能。

6. 移动计算和云计算在二十一世纪初,移动计算成为了计算机领域的一个新趋势。

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快速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计算能力。

而云计算的出现进一步扩展了计算机的能力,允许用户通过云端的服务器来处理和存储数据,无需依赖于本地计算机的性能。

7. 当今的高性能计算机目前,高性能计算机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高性能计算机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超级计算机的性能已经达到了惊人的水平,这些计算机可以处理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任务,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科学和技术突破。

8.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充满创新和突破的过程。

国产品牌电脑的二次革命

国产品牌电脑的二次革命

深度报道:国产品牌电脑的二次革命最牛英语口语培训模式:躺在家里练口语,全程外教一对一,三个月畅谈无阻太平洋英语,免费体验全部外教一对一课程:11月12日,联想集团在香港公布了2002财年上半财年业绩,整体营业额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利润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这是今年国内PC品牌交出的最好的一张成绩单.自1993始,联想等一系列国内品牌展开了对国外PC的“绝地反攻”,数年征战成就无数“英雄”.而时至今日,长城电脑去年即已巨亏,方正电脑后继乏力,实达电脑的身影从许多一级市场上渐渐消逝,TCL电脑的业绩随着吴士宏的离去真相大白……曾经的如日中天转为日薄西山.其间只是匆匆数年.市道不景,冬天来了.人们说.但广东神舟电脑的总裁吴海军不觉得,“别的电脑厂商从原来的100摄氏度到现在的40摄氏度,当然觉得很冷,当然觉得冬天来临了;而我们从原来的20摄氏度到现在的40摄氏度,所以我们觉得还很温暖.”神舟电脑,一个从让人不屑一顾到让人刮目相看的新锐PC品牌.它和广东七喜、湖北蓝星、湖南新蓝、南京宏图三胞等等一起构成了国内PC市场的一道新的风景线.去年年底,英特尔筛选出了八家区域性“实力派—ROEM区域OEM厂商”:广东七喜、广东神舟、湖北蓝星、湖南新蓝、南京宏图三胞、南京新华海、南京福中和北京八亿时空,给予实质性支持.门槛是年CPU 采购量10万片.这个数字大致相当于去年国内PC市场总销量的百分之一、联想出货量的1/30.但双拳难敌四手,何况都是“地头蛇”.七喜就称自己在广东的份额已与联想仿佛.不过他们更愿意提的是戴尔.“我们要做中国的戴尔”,宏图三胞的总裁袁亚非说.区域性品牌大多从渠道起家,他们制胜的法宝就是“短平快”的销售、更本土化更贴身的服务和更低廉的价格.戴尔在中国的表现还不够好,神舟的吴海军觉得.“因为戴尔卖得还不够便宜,起码没有神舟便宜.”“地头蛇”们在壮大.上市和全国扩张成为他们新的共同话语.“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做大的诱惑让他们试探背井离乡.神舟电脑在央视投下半年广告,宏图三胞在上海连开了三家卖场.“英特尔基金”更刺激了区域厂商们对全国市场的垂涎.毕竟,全国市场更容易起量.曾经以为大局已定的PC市场于是又起风云.二次革命.“革那些卖贵了的产品的命”,吴海军说.但成长中的“地头蛇”的下一步怎么走呢七喜扩地华东半载,结果“品牌知名度已经较高”;宏图三胞进军上海一年,终与当地合作伙伴分家.生活在别处,不容易.“别的地方还是别多去了.”退收两广的七喜创始人易贤忠说,“做得大,不一定能做得好.”美国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这是英特尔对中国的PC市场的预言.具体些,一线电脑大厂不会超过三家,余下的市场被大量区域品牌瓜分.这是美国电脑市场的现状,也是中国电脑市场的未来.会吗七喜电脑:蚕食主义一个多月前,李迅接过了老易的总经理帅印.七喜转入“李迅年代”.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当华南的PC市场无法满足七喜时,七喜的路在何方对于这次采访,老易第二个反应才是“好吧”.老易的第一个反应是“明天要出差去”.后来七喜的员工说,老易是跑去了南京,然后会折回来转去韩国一趟.“他是要回来拿他的装备”,有人补充说,“是他的宝贝高尔夫球具.”老易的第三个反应是,“你先去找李迅吧.现在七喜是李迅在管着.”“李迅年代”李迅是七喜的现任总经理,一个高大、理着寸头的中年人.话不多,但说得谨慎.一个多月前,李迅接过了老易的总经理帅印.但旧的名片还没用完,舍不得丢,他递过来的名片印的还是“副总经理”的衔头.李迅说,他和老易认识十多年了,是老朋友了.老易提起李迅,“他以前是证券公司的操盘手.”1994年李迅在广州做配件和物流.老易说,“那时我和李迅各自做点事,后来把做的东西凑在一起就成了七喜.”19 97年他们开始做七喜的品牌机.当时他和李迅商量,把七喜放在了广东.李迅这样解释这个选择,“当时家用PC还很少有投入,尤其广东,1997年的时候地方品牌很少,竞争自然也小.”老易的话就更直截了当:先在广东做,是为了尽快盈利;在北京开始,就很难赚钱了.七喜果然做起来了.1998年七喜品牌酝酿转型,进军生产制造的“产业”,李迅在这段时间一直跑技术和管理.2000年之后的两年里,他一直进行“公司建设事宜”.用他自己的话,“七喜哪个部门都呆过了.”李迅接替易贤忠任职七喜的总经理,是情理中事.“我负责召开董事会,做年度预算、其他老总忙得太厉害的时候也可以做做参谋.”老易这样概括他的现在.七喜最近刚设了“七喜培训学院”,虽然还没完善起来,但老易提起这个七喜人自己的课堂时,早已兴奋得摩拳擦掌.午饭时转到七喜大楼后面的空地,有人说老易曾想把这片地发展成为高尔夫球场.“不过老易打惯了300码,这里最多只有200码.他的球是要出高速公路的.”老易的天马行空遂搁浅.老易从放权、物色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掌舵、整理公司架构等多方面都做得很多了.正如李迅说的,“上市的事,七喜该做的都已经做了.”这背后是七喜对上市的严阵以待.不管是否如传闻中所言,“七喜已经通过了有关方面的批准,很可能在年底上市”.但是,继2001年3月七喜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后,今年秋天李迅又稳妥地接掌总经理一职,到现在七喜转入了一个很可能叫作“李迅年代”的新时期.这个时期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七喜月出货量达到一万多台、华南的PC市场已经没有办法再满足这个企业发展的生理需要时,七喜将来的路在何方七喜“三套车”老易在推理七喜发展计划的时候,总喜欢从七喜的三大业务说起.“如果你清楚一个企业以前发展的过程,那对于它的将来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企业只会继续走正确的路.七喜的路就一直走得很稳.”老易一直以来的思路可以概括得很简单:规模可以不大,但是盈利要快,要好.这是七喜做一切经营的最重要宗旨,“七喜一开始要是赔着本做生意,以后是要活得很艰难的.”资金能优先地周转,企业的活力才能足以顾盼有余.七喜从一开始就在“成本控制”里悟道,选择做成熟的产品,慢慢渗入竞争少的市场.按着这条思路发展下去的七喜,做出了现在手里的三块主营业务:分销、零配件制造、PC.七喜电脑红火起来之前,人们总把七喜联想成一种饮料;待得人们知道七喜还是一个电脑品牌时,坊间还是有很多人不清楚—七喜还在做分销,而且做得很大.七喜做分销由来已久,1995年七喜已经是SONY的中国总代理,一直做到了今天,现在已经是SONY亚太地区很有名气的代理商.今年七喜更加扩张其渠道势力,拿下了三星硬盘中国区总代理的单子.七喜每年由做代理分销的利润非常可观.这得益于七喜一直以来的渠道建设.“做渠道没有别的,当初是靠共赢起家,将来也还是只能这样做.”利用分销积累下来的渠道,七喜不甘心只做一个“为他人作嫁衣裳”的配角,遂发展自己的零配件制造业务,成立了制造事业部.一出手就把网撒得很开,电源厂、计算机厂、彩显厂、音箱厂、机箱厂,一下子填满了七喜的工业园.大水牛外设是七喜逐渐走向成熟的自有外设品牌,动用了七喜最精华的生产线、销售通路.最后才是七喜的PC产品业务.这未必是最赚钱的一个角色,但绝对是最容易赚声名的.七喜之所以能摆脱人们对之投以“饮料品牌”的错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己的品牌电脑.值得一提的是,七喜在做自己品牌的PC,走的是一条不同于分销和零配件制造的渠道.因为七喜在PC这条供应链里,充当的是供应商的角色.“这年头,PC供应商做渠道是很难的.”李迅眼里又掠过一些慎重的光芒—联想的渠道之稳,国内来看已经稳如泰山.要撬走联想的老渠道,他自言“不好找”.在一片“渠道扁平”叫卖声中,新的渠道缺乏应有的耐性、实力和支持.这两种情况让七喜万分头疼,结果七喜被逼上了“另设分支”的梁山.“七喜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分支.”这三块业务,两种渠道,构成了七喜业务的“三套车”模式:两个轮子被三匹马拉着,仿佛走得很稳当.但是,在经历了五年多的扩张,到现在七喜的PC月出货量超过一万五千台,谁也不会回避这样一个问题:七喜超载了.特别是今天PC竞争已经同质化,七喜最需要思考的问题很可能就出现在“三套车”上.问题不会是分销.“别说中国,就连在亚太地区,七喜代理的国际性品牌都是做到前几名的.”从1999年起,七喜连续三年稳坐SONY亚太区代理商的头把交椅.七喜人对此无不得意.问题也不应该在大水牛身上.大水牛与分销是走同一条渠道的,大树底下好乘凉.七喜似乎一早看到了P C微利的处境.而大水牛系列的电源、风扇、机箱、显示器等配置器件坚定了七喜向上游走的念头.也就是说,在供应链上,七喜要摆脱“装机商”的形象,“逐渐向生产厂商角色演变,”这意味着七喜从生产、制造、分销将会构成一条比较完整的链条,在纵深的价值链中控制每个环节的运营成本,一点一滴地获得价值.今年第三季CCID的数据显示,外设的大部分产品如显示器等都维持在20%的增速.问题在于七喜的PC.这匹马跑得太快太狂野了,让人明显看到,有一个轮子滚动得有点急促不安.“华南宿命”一位PC业内的资深人士说,“现在PC市场拼的是资金和规模,这往往是地方小品牌的瓶颈.”七喜今天纳入我们的讨论范围,是因为驻扎华南的它,如今既有资金,又形成了规模.规模和成本控制七喜都做到了,但广东终究不是它的目标.老易说,“七喜一开始就定位在全国品牌.”前一段时期,原PC事业部总经理毛梓蕴亲自征战华东,现在回顾起来,可以说是七喜PC对外扩展的最凌厉的一次.在西南七喜也有过一些动作,成都有了个不错的站点,还打算在重庆追加一个.“华南的出货量已从占全国70%降到了1/3,七喜在全国也是有市场的.”那么是不是注定要走出广东才能有新的契机呢李迅的答案却又有点微妙,“在全国来做七喜PC,我们期望不会太高,因此不会用很大的投放力度.”七喜在华东驻扎得有点根基,在浙江、江苏、上海,还是弄出了一点名堂来.李迅一语置之,“启动好,品牌知名度已经较高.”但是具体的出货量和市场份额,李迅秘而不宣,只留下一句“有活跃的表现”.自扩地华东之后,七喜在PC市场的拓展似乎已保守很多.虽然仍在做全国市场,但也只是淡淡地来上几笔.在“李迅年代”,这个思路可能会得到进一步巩固.李迅表态,“去西北投放,对七喜没有好处.”七喜打算在年底进行一次“渔翁撒网”,在全国性的媒体里集中投放,然后静观其变.这个策略可以节省很多对于区域性投放力度的论证成本,又可以试探全国市场各个区域的反应.“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七喜做PC,也是想做行业内数一数二的品牌.”这是老易的一个雄心.李迅的话与老易的思路很吻合,“七喜是有能力做得更前的.”但是李迅有李迅的顾虑,“在PC行业里,做国内老大是很累的.做得大,不一定做得好.”“七喜的路很稳,但走得有点慢了.”前一段时间,同样是由小品牌做起的华南“神舟”电脑,花巨资一下子在央视投放了半年的广告,一时间风头无两,销售额也持续攀升.七喜在宣传上显然已经稍逊,但是李迅毫不在意.对于提问,李迅的回答还是一贯的作风,“这没什么可说的.”“大中城市PC发展已经放缓,我们现在走的是三四级城市.”老易以“蚕食”来道破七喜的市场天机.“蚕食,就是先把一个地方的市场做透,然后再移军另一个市场.”在广东,无论是消费市场,还是渠道建设,七喜已经吃得很透.今年的出货量直逼联想的龙头大哥地位,可谓已经时机成熟.但这只是PC的天空,至于配件、分销,七喜在广东还不断地找到可观的利润,这个市场还没做完,还得“蚕食”下去.别人正在蚕食的地方,“还是别多去了,”老易说.神舟电脑:一个人的公司当一个地方只有一种声音,就不会出现分歧.在新天下,决策根本不会出现分歧吴海军,神舟电脑的掌门人,一个长着络腮胡子的江苏汉子,不高但是很结实.和记者交谈的时候,吴用到最多的词是“革命”.“孤灯吊影寻常梦,残雨霜风打窗吟.”这是吴海军在自己当乡村教师日子里写下的诗.那时的吴海军,还不到20岁.和当年相比,吴现在踌躇满志.从一个乡村教师开始,然后考大学、考研究生、最后自己创业,成为一个身家过亿的老板,吴海军在外人眼中已经成为一个白手起家一帆风顺的典范.吴说,只要坚信这件事对大多数人有利,他就会努力干下去,而且,一定能成功.新天下,吴海军的天下1995年初,吴海军在深圳成立了新天下实业有限公司.靠着专业的电脑板卡制造和销售,吴赚了不少钱,也创造出了“奔驰”、“磐英”、“神龙”主板,“小影霸”显卡等在中国电脑DIY市场口碑很高的品牌.2001年,吴组建神舟电脑有限公司,进入了整机市场.一年后月销量突破2万台大关.2001年年底,吴海军整合了他创办的几家公司—深圳市新天下实业有限公司、新天下科技有限公司这二者后来合并为新天下科技总公司、深圳市神舟电脑有限公司、深圳市华赛电子厂等核心企业组建了大型的集团—深圳市新天下集团有限公司.虽然,新天下集团是所谓的有限公司,但是,吴海军说:“都是我一个人的”.其间的操作,吴说:“很简单,比方说让父母挂个股东的名义而已.”但是,新天下不是什么家族企业,整个集团没有一个家族成员,统统都是吴海军一个人从外面招聘进来的.这样的股权结构,使得新天下在公司决策和决策的执行方面没有制肘,能够迅速地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反应.吴认为,这是神舟电脑和其他民营企业相比最大的优势.吴说,据他所知,很多民营家族电脑公司本来是可以发展得很好的,之所以发生问题,往往是家族内部出现了分歧,公司管理顾此失彼,不得不进行业务收缩.当一个地方只有一种声音,就不会出现分歧.在新天下,决策根本不会出现分歧.神舟电脑,自己革自己的命尽管在国内电脑DIY市场已经闯下了一片天地,吴海军还是执着地认为,“DIY必死”.于是,吴在2001年,组建深圳市神舟电脑有限公司,进入品牌整机市场.在DIY市场,曾经倾注了吴海军的心血.吴创造的“奔驰”、“磐英”、“神龙”主板,“小影霸”显卡,在国内的DIY人群内有很高的口碑.就是靠在DIY市场,吴完成了原始积累,新天下集团得以发展壮大.但在吴的心中,未来3~5年内,DIY市场必将消亡.虽然,吴海军宣称,自己涉足整机市场是一种必然,一个做电脑零件的厂商,发展到一定程度,是会很容易做出这个决定的.但是,在神舟电脑一成立的时候,吴把这7~8年来在全国建立的几十个板卡销售分公司,统统划到神舟下面,这里面已经体现了一种割舍.在吴海军的眼里,DIY市场无非分两类:一是图便宜,二是发烧友.从前,电脑的配置对电脑的性能起到很大的影响,这也是DIY市场产生的重要原因.如果DIY的价格不再便宜;如果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脑越来越快,它的性能对它的应用不再是那么重要,DIY市场必将消亡.吴海军说,神舟电脑通过大规模的生产制造,能够提供比DIY更便宜的电脑;而现在普通消费者如果不用测试软件,只通过软件应用,是很难分辨出奔腾4和赛扬.当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发烧的市场也会很快萎缩.电脑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也会加速这个过程的到来.笔记本电脑的市场会成长,台式机市场还会萎缩.在美国日本等电脑市场,笔记本电脑已经占到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但是,谁会DIY笔记本电脑呢吴海军决定做自己的品牌机,神舟电脑于是诞生了.吴称自己将用神舟电脑来革DIY的命,对于靠DIY市场发家的吴而言,其实这何尝不是在革自己的命呢“我自己不革自己的命,也阻挡不了这个潮流,这个趋势是这样的.”革命不革命,只是顺应潮流.平价革命吴海军更愿意把神舟电脑和戴尔相提并论.吴说:“戴尔引领了世界电脑的平价革命,而神舟将引领了中国电脑的平价革命.”吴海军说:“戴尔电脑在美国市场也是后来者,在它之前,美国市场也有很多大的厂商,它们卖得也很火.戴尔的优势不是什么直销,而是便宜.没有人买它的直销,人们买的只是它的便宜.”但对戴尔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吴海军还是不以为然,他认为神舟电脑更为出色,“因为戴尔卖得还不够便宜,起码没有神舟便宜.”对吴海军来说,要卖得便宜就是要控制成本,控制成本就是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神舟电脑中的板卡都是神舟自己生产的.10月,新天下又投资了2亿元建立了年产200万台液晶显示器的组装线.控制生产成本是吴海军的强项,他认为关键就是严格管理.“如果生产管理不力的话,生产成本将高于采购成本,自己生产还不如对外采购.我们严格控制成本,比方说,我们对产品研发时就进行成本核算,我们消除采购中的腐败,让采购成本是真正的实际成本.”控制成本就会使自己的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吴海军说:“我们就是坚持平价革命,革那些卖贵了的产品的命.”尽管大家都在喊冷,但在吴眼里,国内电脑整机市场还在发展,只不过发展速度没有以前快了,竞争比以前激烈了,钱没有以前好赚了而已.吴海军说,“别的电脑厂商从原来的100摄氏度到现在的40摄氏度,当然觉得很冷,当然觉得冬天来临了;而我们从原来的20摄氏度到现在的40摄氏度,所以我们觉得还很温暖.”既然是一个发展的市场,那就必然会有很多机会,但是很多厂商也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我国在电视销量在1000万台向3000万台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的电视厂商也消失了,整个市场现在只剩下长虹、康佳以及TCL等几家大企业.今年,我国电脑的销量大约在1000万台左右,如果它的市场发展也要经历和彩电业类似的情况,在未来3~5年,国内PC整机市场将只剩下几个品牌.吴似乎已经觉得,自己一定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他现在已经在用胜利者的口吻说道:“到那时,那些死掉的企业一定会说,这不是他们的原因,他们本来是很好的,只是这个市场太冷了.”一个人时代的终结同样是民营电脑企业,吴海军觉得,神舟和身边的七喜不同.“他们是区域性的公司,而我们是全国性的公司;他们现在在整机市场出现停滞,而我们现在正全力进入整机市场.”最近,计算机世界的一份“2002上半年中国家用台式电脑用户应用研究报告”指出,仅仅上市一年的神舟的销量攀升到第五名,甚至超过了已经在中国征战多年的戴尔.吴对此并不感到意外,他认为,和外资企业相比,他更了解中国,同时,在国内市场也干了许多年,在全国各地建立起了许多分公司.严格管理是吴的法宝,“更具体的原因,在一个意大利人写的君主论里面就已经说到.”“我们的分公司管理一直很严格,许多企业不得不进行收缩,而我们没有这样的问题.”在神舟电脑成立以前,新天下就在全国建立了几十个板卡销售分公司.在神舟电脑成立的时候,这几十个全国的分公司统统划给了电脑公司.神舟电脑在一年时间里面,能够做到行业前列,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来源于新天下多年积累的销售渠道.神舟电脑的广告出现在了央视的黄金时间,这对于神舟这样一个以价格取胜的企业而言,是一个沉重的成本负担.但是吴认为,物有所值.“我相信,戴尔的广告不会比我们少,我们就是要用最强势的媒体宣传我们的东西.”在吴心中,最大的担忧是,消费者是否能认同他那种“图便宜”的观点,于是,“图便宜”的他咬牙在央视黄金时间上面投放了大量广告.让吴感到满意的是,凭借多年积累的渠道和强势广告,神舟电脑在全国的发展都很均衡.但是,吴还是决定在明年像七喜一样对他的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股份制改造后就不会是一个人的了”.“员工持股将是股份制改造的重要内容,一定要解决公司中高层的持股问题,”吴强调,“主要是解决一个激励的问题.”显然,吴已经开始认识到光用“严格”是管理不好一家大企业的,他必须还要用一点其他的办法.对于未来股份制改造后的神舟电脑,吴丝毫不掩饰上市的企图.他说;“我上市不是为了圈钱,我个人不缺钱,但是我办事却要花很多的钱,比方说,明年我们要上笔记本项目,我还想上IC设计,这些都需要很多的钱.”一个人的公司,可以很快长大,但是,如果要长更大,必须成为更多人的、很多人的公司.宏图三胞:沃尔玛+戴尔+麦当劳连锁低成本经营,定制生产直销和标准化服务,宏图三胞相信IT通讯业一定会进入这样的终端销售模型宏图三胞的历史很短,还不到两年.其前身是只做兼容机的三胞电脑有限公司,在宏图高科600122入股并改组成宏图三胞前,其处境已是岌岌可危.南京一地,英特尔的八家ROEM聚集三家.这令人们惊讶于南京PC市场的富蕴.但南京人知道,今天的三雄并立来自于怎样的大浪淘沙.南京的电子一条街—珠江路,PC出货覆盖江苏全省和安徽部分地区,鼎盛时期装机店上千,店面林立,寸土寸金.。

中国计算机历史

中国计算机历史

中国计算机历史博客首页业界动态博客中心博客推荐博客文化博客收藏●中国计算机历史|中国计算机产业和计算机科学发展大事记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大事记新华社记者张晓松王立彬李佳路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

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3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

1964年,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Ⅱ”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1969年,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150机。

1970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2年,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4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等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

1976年,DJS-183、184、185、186、1804机研制成功。

1977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研制成功。

1979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500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王选用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1年,中国研制成功的260机平均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

1983年,“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

1984年,联想集团的前身——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中国出现第一次微机热。

中国计算器的发展史

中国计算器的发展史

中国计算器的发展史1. 电子计算器的引入,20世纪5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中国开始引进电子计算器。

这些计算器使用电子元件进行计算,大大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这标志着中国计算器的现代化起步阶段。

2. 国产计算器的崛起,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自主研发和生产计算器。

1964年,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器“全自动电子计算机”问世,标志着中国计算器工业的开端。

此后,中国相继推出了多款国产计算器,如“红旗”、“长城”等品牌,逐渐实现了计算器的本土化生产。

3. 科技进步与功能丰富,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计算器的功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计算器不再只是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而是具备了更多的功能,如科学计算、统计分析、金融计算等。

计算器的外观设计也更加精美,显示屏幕更加清晰。

4. 电子计算器向手持计算器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随着微型化技术的发展,中国开始生产和推广手持计算器。

这种小巧便携的计算器可以随身携带,方便在各种场合进行计算。

手持计算器的出现使计算器的使用更加普及。

5. 电子计算器与智能手机的融合,21世纪以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计算器功能也逐渐融入到手机中。

现在,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都内置了计算器应用程序,可以进行各种复杂的计算和科学运算。

这种融合使得计算器的使用更加便捷和多样化。

总结起来,中国计算器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算筹、算盘到电子计算器的引入,再到国产计算器的崛起,以及功能的丰富和微型化的发展,最终与智能手机融合。

这些阶段的发展推动了计算器的进步和普及,为人们的计算工作提供了更多便利。

中国计算机历史

中国计算机历史

中国计算机历史1956年,周总理亲自主持制定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就把计算机列为发展科学技术的重点之一,并在1957年筹建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比美国晚了13年,但是经过毛泽东时代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努力,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不是某些人所歪曲的“被拉大了”,而是缩小了。

2002年8月10日,我国成功制造出首枚高性能通用CPU——龙芯一号。

此后龙芯二号问世,龙芯三号也正在紧张的研制中。

龙芯的诞生,打破了国外的长期技术垄断,结束了中国近二十年无“芯”的历史。

开端:1956年3月,由闵乃大教授、胡世华教授、徐献瑜教授、张效祥教授、吴几康副研究员和北大的党政人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莫斯科主办的“计算技术发展道路”国际会议。

这次参会可以说是到前苏联“取经”,为我国制定12年规划的计算机部分作技术准备。

随后在制定的12年规划中确定中国要研制计算机,并批准中国科学院成立计算技术、半导体、电子学及自动化四个研究所。

当时的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处由中国科学院、总参三部、国防五院(七机部)、二机部十局(四机部)四个单位联合成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相应成立了计算数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

为了迅速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这三个方面联合举办了第一届计算机和第一届计算数学训练班。

计算数学训练班的学生有幸听到了刚刚归国的国际控制论权威钱学森教授以及在美国有3~4年编程经验的董铁宝教授(他当时是国内唯一真正直接接触过计算机多年的学者)的讲课。

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由七机部张梓昌高级工程师领衔研制的中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103机(定点32二进制位,每秒2500次)在1958年交付使用,骨干有董占球、王行刚等年轻人。

随后,由总参张效祥教授领衔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104机(浮点40二进制位,每秒1万次)在1959年也交付使用,骨干有金怡濂、苏东庄、刘锡刚、姚锡珊、周锡令等。

计算机基础知识(全)

计算机基础知识(全)

计算机基础知识1.1计算机概述考点 1 计算机发展简史1946年2月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从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到现在,计算机技术经历了大型机、微型机及网络阶段。

对于传统的大型机,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电子元件的不同而划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四代。

我国在微型计算机方面,研制开发了长城、方正、同方、紫光、联想等系列微型计算机我国在巨型机技术领域中研制开发了“银河”、“曙光”、“神威”等系列巨型机。

考点 2 计算机的特点现代计算机算一般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 1 )处理速度快( 2 )存储容量大。

( 3 )计算精度高。

( 4 )工作全自动。

( 5 )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

考点 3 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计算机应用中最广泛的领域,是计算机应用的主流,据不完全统计,全球80%的计算机用于数据处理。

◎ 3.自动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CAD, 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CAM, Computer Aided Manage,计算机辅助制造CAE, 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工程C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AI, 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CAD/CAM是工程设计和工业制造部门计算机应用的重要领域。

◎ 5.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模仿人的智能,并在计算机与控制论学科上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

考点 4 计算机的分类按照国际惯例,现在使用的最多的分类方法还是以计算机的规模和性能来进行分类,这样就可以把计算机分为巨型机、大中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微型机五大类。

中国计算机发展历史

中国计算机发展历史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略(1956-2006)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主持、制定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选定了“计算机、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作为“发展规划”的四项紧急措施,并制定了计算机科研、生产、教育发展计划。

我国计算机事业由此起步。

1956年3月,由闵乃大教授、胡世华教授、徐献瑜教授、张效祥教授、吴几康副研究员和北大的党政人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莫斯科主办的“计算技术发展道路”国际会议。

这次参会可以说是到前苏联“取经”,为我国制定12年规划的计算机部分作技术准备。

随后在制定的12年规划中确定中国要研制计算机,批准中国科学院成立计算技术、半导体、电子学及自动化四个研究所。

1956年8月25日我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成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任主任。

这就是我国计算技术研究机构的摇篮。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8月1日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03机诞生。

该机字长32位、每秒运算30次,采用磁鼓内部存储器,容量为1K字。

1958年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331型军用数字计算机由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研制成功。

1959年9月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管计算机104机研制成功。

该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万次,该机字长39位,采用磁芯存储器,容量为2K~4K,并配备了磁鼓外部存储器、光电纸带输入机和1/2寸磁带机。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4年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119型大型数字计算机在中科院计算所诞生,其运算速度每秒5万次,字长44位,内存容量4K字。

在该机上完成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的计算任务。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计算机一级考试考点学习笔记--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一级考试考点学习笔记--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一级考试考点学习笔记--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一级考试考点研究笔记考点1:计算机发展简史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XXX在XXX诞生。

在XXX的研制过程中,由美国匈牙利数学家XXX总结并归纳了以下三个特点:采用二进制、存储程序控制、计算机具有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个基本功能部件。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第三代计算机:小规模和中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我国在巨型机技术领域中研制开发了“银河”、“曙光”、“神威”等系列巨型机。

第一代微型计算机是XXX-PC/XT及其兼容机。

我国在微型计算机方面,研制了长城、XXX、XXX、XXX、XXX等系列微型机。

考点2:计算机的特点、用途和分类计算机的特点包括高速、精确的运算能力、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强大的存储能力、自动功能和网络与通讯功能。

计算机的用途包括科学计算、信息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网络通讯、人工智能、多媒体和嵌入式系统。

计算机的分类包括按照处理数据的形态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混合计算机等三类;按照使用范围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两类;按照本身性质分为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和服务器等六类。

考点3:计算机的新技术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能以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包括机器人、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人工智能计算机更接近人类的思维,实现人机交互。

网络计算是专门对付复杂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

这种计算模式是利用英特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点的电脑组织成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其中每一台参与计算的计算机都是一个“节点”,而整个计算就是由成千上万“节点”组成的一张网络,所以这种计算方式被称为网格计算。

这种组织起来的“虚拟的超级计算机”有两个优势:一是数据处理能力强,二是充分利用网上闲置的处理能力。

计算机发展史中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新)

计算机发展史中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新)

1960年开始主持IBM/360 机的设计。
2021/5/18
1999年获得图灵奖,1980 年获得首届计算机先驱奖。
1
重要获奖人物介绍
部分首届计算机先驱奖获得者: IBM系列机的功臣和”插接兼容式”计算机创始
人吉纳·阿姆达尔(Gene Amdahl ) “霍夫曼编码”的发明人戴维·霍夫曼(David Albert
计算机发展史中的里程碑人物 世界计算机界的两个重大奖项 重要获奖人物介绍 计算机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 计算机界的华裔杰出人士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2021/5/18
1
计算机发展史中的里程碑人物
艾伦·图灵(Alan Turing ) 冯·诺依曼( John Von Neumann)
2021/5/18
2021/5/18
1
史前时代(机械计算机器)
1822年:英国科学 家巴贝奇制造出了第一 台差分机, 它可以处 理3个不同的5位数,计 算精度达到6位小数。
1834年:巴贝奇又 提出了分析机的概念 , 并制造出分析机。
2021/5/18
1
史前时代(机械计算机器)
1890年:美国在第 12次人口普查中使用了 由统计学家霍列瑞斯博 士发明的制表机,从而 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 次大规模数据处理。此 后霍列瑞斯根据自己的 发明成立了自己的制表 机公司,并最终演变成 为IBM公司。
2021/5/18
1980年获得计算机先驱奖。 1
戴维·霍夫曼
2021/5/18
“霍夫曼编码”的发明人
霍夫曼1925年生于俄亥俄州, 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毕业时只有 17岁。然后他进入MIT一边工作, 一边深造,霍夫曼编码就是他 在1952年做博士论文时发明的。 这是一种根据字母的使用频率 而设计的变长码,能大大提高 信息的传输效率,至今仍有广 泛的应用。

中国国内没落几大电脑品牌回顾

中国国内没落几大电脑品牌回顾

中国国内没落几大电脑品牌回顾 看看国内的台式机品牌:1998年国内的电脑品牌如雨后春笋蜂拥出现,而如今留下来的还有几家呢?有多少品牌从市场中撤出,并渐渐被人们遗忘?先别着急,来看看目前国内的台式机品牌情况,首先,众人皆知且实力最雄厚的当然是联想,其次是神舟、清华同方、方正、长城、七喜、TCL、海尔等。

这些品牌几乎都在国内的残酷竞争中打拼了多年,它们也形成了国内品牌机的固定格局,在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上都有很强的实力。

那我们再来看一份资料:1998年首届中关村电脑节“十大知名品牌电脑”:方正、联想、四通、清华同方、科海、柏安、恒基、科电、爱必得、国合。

我们发现除了联想、方正与同方,其他的品牌都已经从中关村市场上消失灭迹,不复存在了。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在那里?电脑市场的逐渐成熟促使联想等大品牌厂商的崛起,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品牌电脑就越来越难做了。

所以一些品牌只要在经营方面稍有问题,都会导致严重亏损甚至倒闭。

最后再让我们回忆一下这些已经远离消费者的台式机品牌,怀念一下它们在市场中留下的点点滴滴,找到一些逝去的、美好的或是遗憾的东西。

恒生电脑在1993年犹如一匹黑马在市场上脱颖而出,接连获得过许多辉煌成绩。

第一个民营电脑品牌通过“ISO9002”国际认证;第一个打出免费保修5年的承诺;第一个在北京的商场销售中取得单个商场日销售200台的突破,并在2000年登上了“中国市场十大名牌电脑”的宝座。

然而,2004年一则“董事长携款潜逃”的消息使恒生电脑的神话彻底破灭,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品牌就此告别。

据曾经在恒生工作过的内部人士透露,恒生的个人电脑业务从01年开始转坏,全北京的销售量也从99年最旺季的每天200台左右,降到每天几十台。

当初收购“北京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后资金就一直扭转不开,后来又把本部搬到了航天桥,债务就没断过。

曾经恒生的雅典968品牌电脑 也就是说当时恒生电脑根本无法解决新开门市与直销店的开销,加上根基不牢固的总部财务状况。

第一台计算机

第一台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史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尔电机学院, 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

这个庞然大物占地面积达170平方米,重达30吨。

1958年8月1日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

这台运算速度为每秒30次的电子管计算机,填补了我国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空白。

第一代(1946~1957年)是电子计算机,它的基本电子元件是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主要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磁带等。

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限制,运算速度只是每秒几千次~几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仅几千个字。

程序语言处于最低阶段,主要使用二进制表示的机器语言编程,后阶段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因此,第一代计算机体积大,耗电多,速度低,造价高,使用不便;主要局限于一些军事和科研部门进行科学计算。

第二代(1958~1970年)是晶体管计算机。

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10年后晶体管取代了计算机中的电子管,诞生了晶体管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晶体管,内存储器大量使用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

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相比,晶体管计算机体积小,耗电少,成本低,逻辑功能强,使用方便,可靠性高。

第三代(1963~1970年)是集成电路计算机。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1958年夏,美国德克萨斯公司制成了第一个半导体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是在几平方毫米的基片,集中了几十个或上百个电子元件组成的逻辑电路。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磁芯存储器进一步发展,并开始采用性能更好的半导体存储器,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基本运算。

由于采用了集成电路,第三代计算机各方面性能都有了极大提高:体积缩小,价格降低,功能增强,可靠性大大提高。

第四代(1971年~日前)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随着集成了上千甚至上万个电子元件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电子计算机发展进入了第四代。

计算机发展简史

计算机发展简史
(1) 巨型机:又称超级计算机,它是所有计算机类型中价格最贵、功能最 强的一类计算机,其浮点运算速度已达每秒万亿次。目前多用在国家高科 技领域和国防尖端技术中。我国在1983年、1992年、1997年分别推出了 银河Ⅰ、银河Ⅱ和银河Ⅲ,进入了生产巨型机的行列。 (2) 小巨型机: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机种,价格十分昂贵。 (3) 大型机:采用了多处理、并行处理等技术,其内存一般为1 GB以上, 运行速度可达300~750MIPS(每秒执行3~7.5亿条指令)。大型机具有很 强的管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一般在大企业、银行、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 位使用。 (4) 小型机:结构简单、价格较低、使用和维护方便,备受中小企业欢迎。 (5) 工作站:是一种高档微型机系统。它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具有大型 机或小型机的多任务、多用户能力,且兼有微型机的操作便利和良好的人 机界面。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图形交互能力,因此在工程领域特 别是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得到迅速应用。典型产品有美国Sun公司的Sun 系列工作站。 (6) 个人计算机:国外个人计算机简称PC,国内多数人称微型计算机,简 称微机。
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 • • • 巨型化 微型化 网络化 智能化 智能化是指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过程, 使计算机具备人的某些智能。 • 多媒体化 多媒体化是指计算机能更有效地处理文字、图形、 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使人们更 自然、有效地使用信息。
计算机的应用
• • • • • • • • • • • 科学计算 信息处理 过程控制 辅助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利用计算机帮助设计人员 进行工程设计,如飞机设计、汽车设计、建筑设计、机械设计和服装设计等一 些实际应用。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CAM Computer Manufacturing):利用计算机协助人 们进行产品的制造、控制和操作,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加工质量、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 计算机辅助测试(CAT,Computer Assisted Test):利用计算机协助或替代人完 成大量复杂、枯燥或恶劣环境的检测工作。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通过计算机自动学习 系统的形式协助或替代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工智能 网络通信 电子商务

长城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史

长城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史

长城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史2011-06-11长城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史长城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ENIAC诞生后短短的几十年间,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

主要电子器件相继使用了真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起计算机的几次更新换代。

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使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量大大减小,功能大大增强,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

特别是体积小、价格低、功能强的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迅速普及,进入了办公室和家庭,在办公室自动化和多媒体应用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可将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分成以下几个阶段:1.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1957年)主要元器件是电子管。

2.第二代计算机(1958年~1964年)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

3.第三代计算机(1965年~1970年)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

4.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5.第五代计算机智能计算机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

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3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

1964年,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Ⅱ"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1969年,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150机。

1970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史2011-06-11长城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史长城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ENIAC诞生后短短的几十年间,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

主要电子器件相继使用了真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起计算机的几次更新换代。

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使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量大大减小,功能大大增强,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

特别是体积小、价格低、功能强的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迅速普及,进入了办公室和家庭,在办公室自动化和多媒体应用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可将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分成以下几个阶段:1.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1957年)主要元器件是电子管。

2.第二代计算机(1958年~1964年)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

3.第三代计算机(1965年~1970年)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

4.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5.第五代计算机智能计算机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

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3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

1964年,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Ⅱ"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1969年,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150机。

1970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2年,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4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等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

1976年,DJS-183、184、185、186、1804机研制成功。

1977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研制成功。

1979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500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王选用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1年,中国研制成功的260机平均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

1983年,"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

1984年,联想集团的前身--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中国出现第一次微机热。

1985年,华光Ⅱ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投入生产性使用。

1986年,中华学习机投入生产。

1987年,第一台国产的286微机--长城286正式推出。

1988年,第一台国产386微机--长城386推出,中国发现首例计算机病毒。

1990年,中国首台高智能计算机--EST/IS4260智能工作站诞生,长城486计算机问世。

1991年,新华社、科技日报、经济日报正式启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1992年,中国最大的汉字字符集--6万电脑汉字字库正式建立。

1993年,中国第一台10亿次巨型银河计算机Ⅱ型通过鉴定。

1994年,银河计算机Ⅱ型在国家气象局投入正式运行,用于天气中期预报。

1995年,曙光1000大型机通过鉴定,其峰值可达每秒25亿次。

1996年,国产联想电脑在国内微机市场销售量第一。

1997年,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8年,中国微机销量达408万台,国产占有率高达71.9%。

1999年,银河四代巨型机研制成功。

2000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神威I",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

1、计算机的特点曾有人说,机械可使人类的体力得以放大,计算机则可使人类的智慧得以放大。

作为人类智力劳动的工具,计算机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高速、精确的运算能力。

(2)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

(3)强大的存储能力。

(4)自动功能。

(5)网络与通信功能。

计算机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功能,能够应用于各个领域,就是因为它能够按照程序确定的步骤,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存储或传送,以获得期望的输出信息,从而利用这些信息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社会生产率以及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计算机网络功能的重要意义是:改变了人类交流的方式和信息获取的途径。

2、计算机的用途计算机问世之初,主要用于数值计算,"计算机"也因此得名。

而今的计算机几乎和所有学科相结合,在经济社会各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缩小了与世界的距离。

现在,计算机网络在交通、金融、企业管理、教育、邮电、商业等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科学计算科学计算主要是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学方法的实现和应用。

今天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增加,推进了许多科学研究的进展,如著名的人类基因序列分析计划、人造卫星的轨道测算等。

国家气象中心使用计算机,不但能够快速、及时地对气象卫星云图数据进行处理,而且可以根据对大量历史气象数据的计算进行天气预测报告。

所有这些在没有使用计算机之前,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2)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的另一个说法叫"信息处理"。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数据"不仅包括"数",而且包括更多的其他数据形式,如文字、图像、声音等。

数据处理就是对这些数据进行输入、分类、存储、合并、整理以及统计、报表、检索查询等。

数据处理是目前计算机应用最多的一个领域。

例如,计算机在文字处理方面已经改变了纸和笔的传统应用,它所产生的数据不但可以被存储、打印,还可以进行编辑、复制等。

在信息处理方面一个最重要的技术就是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它在信息管理、决策支持等方面提高了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性。

(3)实时控制实时控制系统是指能够及时收集、检测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并自动控制被处理的对象操作的计算机系统。

这个系统的核心是计算机控制真个处理过程,包括从数据输入到输出的整个过程。

现代工业生产的过程控制基本上都以计算机控制为主,传统的过程控制的一些方法,如比例控制、微分控制、积分控制等,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运算来实现。

计算机实时控制不但是一个控制手段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它的适应性大大提高,它可以通过参数设定、改变处理流程实现不同过程的控制,有助于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4)计算机辅助计算机辅助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

几乎所有过去由人进行的具有设计性质的过程都可以让计算机帮助实现部分或全部工作。

计算机辅助或叫做计算机辅助工程,主要有: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育(CAI),计算机辅助技术(CAT),计算机仿真模拟等。

计算机模拟和仿真是计算机辅助的重要方面。

在计算机中起重要作用的集成电路,如今它的设计、测试之复杂是人工难以完成的,只有计算机才能够做到。

再如,核爆炸和地震灾害的模拟,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它能够帮助科学家进一步认识被模拟对象的特性。

对一般应用,如设计一个电路,使用几模拟就不要使用电源、示波器、万用表等工具进行传统的预实验,只需要把电路图和使用的元器件输入到计算机软件,就可以得到需要的结果,并可以根据这个结果修改设计。

(5)网络与通信将一个建筑物内的计算机和世界各地的计算机通过电话交换网等方式连接起来,就可以构成一个巨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做到资源共享,相互交流促进。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所涉及的主要技术是网络互联技术、路由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以及信息浏览技术和网络安全等。

计算机通信几乎就是现代通信的代名词,如目前发展势头已经超过传统固定电话的移动通信就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通信方式。

(6)人工智能计算机可以模拟人类的某些智力活动。

利用计算机可以进行图像和物体的识别,模拟人类的学习过程和探索过程。

如机器翻译、智能机器人等,都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智力活动。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发展以来一直处于前沿的研究领域,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自然语言理解、专家系统、机器人以及定理自动证明等。

(7)数字娱乐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娱乐活动,对许多计算机用户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网络上有各种丰富的电影、电视资源,有通过网络和计算机进行的游戏,甚至还有国际性的网络游戏组织和赛事。

数字娱乐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计算机和电视的组合--"数字电视"走入家庭,使传统电视的单向播放进入交互模式。

(8)嵌入式系统并不是所有的计算机都是通过的。

有许多特殊的计算机用于不同的设备中,包括大量消费电子产品和工业制造系统,都是把处理器芯片嵌入其中,完成特定的处理任务,如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以及高档电动玩具等都使用了不同功能的处理器。

这些系统称为嵌入式系统。

3、计算机的类型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已是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各不相同。

分类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能针对某一个特征。

(1)按处理数据的型态分类可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和混合计算机。

(2)按使用范围分类可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3)按其性能分类1、超级计算机2、大型计算机3、小型计算机4、微型计算机5、工作站6、服务器21世纪是人类走向信息社会的世纪,是网络的时代,是超高速信息公路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并进入应用的年代。

那么在世纪之交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有什么新的变化呢?本文将从以下十一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1、芯片技术从1971年微处理器问世后,计算机经历了4位机、8位机和16位机的时代,90年代初,出现了32位结构的微处理器计算系统,并将进入64位计算时代。

自从1991年MIPS公司的64位机R4000问世之后,已陆续有DEC公司的Alpha 21064、21066、21164和21264,HP公司的PA8000IBM/Motorola/Alpha 的Power PC 620,Sun的Ultra-SPARC以及Intel公司的Merced等64位机出现。

2、并行处理技术并行处理技术括:并行结构、并行算法、并行操作系统、并行语言及其编译系统。

另外,并行处理方式有多处理机体系结构、大规模并行处理系统、工作站群(包括工作站机群系统、网络工作站)。

目前,MP是指具有100个以下CPU的系统,MPP是指具有100个上以CPU 的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