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中的六个“说不得”
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技巧

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技巧在医疗工作中,医护人员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掌握沟通的艺术,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安全、自信的环境。
对患者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要耐心解释,切忌大声呵斥、简单粗鲁,敷衍了事。
医护人员如能和患者沟通的非常融洽,不但可为治疗疾病提供信息,促进疾病的好转,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更重要的还能及时化解医患之间的误解和矛盾,减少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医患沟通技巧的"一、二、三、四、五、六"1、一个根本:诚信、尊重、同情、耐心;2、两个技巧:倾听,就是多听患者或家属说几句话;介绍,就是多对患者或家属说几句话;3、三个掌握:掌握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和检查结果;掌握患者医疗费用的使用情况;掌握患者社会心理状况。
4、四个留意:留意患者的情绪状态;留意受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5、五个避免:避免强求患者及时接受事实;避免使用易刺激患者情绪的词语和语气;避免过多使用患者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刻意改变患者的观点;避免压抑患者的情绪。
6、六种方式:即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交换对方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协调统一沟通和实物对照沟通。
医患沟通方式1、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主动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苗头,把这类家属作为沟通的重点对象,与家属预约后根据其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沟通,例如在晨间交班中,除交接医疗工作外,还要把当天值班中发现的家属不满意的苗头作为常规内容进行交班,使下一班医护人员有的放矢地做好沟通工作。
2、交换对象沟通在医生与患者家属沟通困难时,另换一位医生或主任与患方沟通;当医生不能与某位患者家属沟通时,换一位知识层面高一点的患者家属沟通,让这位家属去说服其他家属。
3、集体沟通对患有同种疾病较多的患者,医院可召集家属,以举办培训班的形式进行沟通,讲解疾病的起因、治疗及预防知识。
医患沟通医德与医生与患者沟通的难点和突破

医患沟通医德与医生与患者沟通的难点和突破医患沟通:医德与医生与患者沟通的难点和突破简介:医患沟通是医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和信任。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存在一些难点,如难以相互理解的语言障碍、沟通技巧不足等。
本文将探讨医患沟通的难点,并提出一些突破的方法,旨在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生的沟通能力。
一、医患沟通的难点1.语言障碍不同地域、民族和文化的患者在医患沟通中,常常面临语言障碍。
患者可能不懂医学术语,而医生则难以用普通话或患者容易理解的方式解释诊疗信息。
这种情况下,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互动会受阻,导致误解和沟通不畅。
2.沟通技巧不足医生虽然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在沟通方面却常常力不从心。
有些医生在与患者交流时缺乏耐心,只关注疾病治疗,而忽视了患者的情感需求和关注点。
另外,一些医生在面对患者的质疑或情绪波动时,容易变得冷漠或不耐烦,导致患者感到被忽视或不被理解。
3.时间压力现代医疗环境下,医生常常面临庞大的工作量和时间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显得困难。
医生可能因为时间不足而匆匆忙忙地完成诊疗,导致患者感到被冷落和不受重视。
二、突破医患沟通难点的方法1.培训医生的沟通能力研究表明,培训医生的沟通技巧能提高医患沟通的质量。
医学院可以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沟通技能的培训,使医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患者的需求。
此外,医院还可以定期组织沟通技巧培训,帮助医生提升沟通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
2.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医生在沟通时应尽量使用患者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难懂的词语。
医生可以通过使用图表、示意图和实际物品等辅助工具,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向患者解释诊疗信息,提高沟通效果。
3.重视情感需求医生在与患者沟通时应注重情感方面的需求。
医生可以通过倾听、表达关切和同理心等方式,积极倾听患者的意见、顾虑和感受,以建立互信和共鸣。
此外,医生应确保与患者的沟通是双向的,鼓励患者提问并积极回答。
医患沟通的九大技巧

医患沟通的九大技巧一、仔细倾听1. 提供良好的沟通环境在医患沟通中,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非常重要。
医生应该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确保患者能够集中注意力,并且没有任何干扰。
2. 聚焦患者的问题当患者与医生交流时,医生应该全神贯注地倾听。
不要打断患者的讲述,而是给予足够的时间,让患者能够表达自己的问题和需求。
同时,医生要用非语言方式表达出他们的关注和专注,例如通过眼神接触和肢体语言。
3. 避免陈述性问题当医生提问时,应尽量避免使用陈述性问题。
陈述性问题通常只需要简单的“是”或“否”回答,无法获取详细的信息。
相反,开放性问题能够促使患者提供更多的细节和背景信息。
二、尊重和共情1. 尊重患者的观点和意见医生和患者之间应该建立起相互尊重的关系。
尊重意味着接受患者的观点和意见,即使医生不一定完全同意。
医生可以通过倾听、肯定和回应患者的话语来表达尊重。
2. 表达共情和理解共情是指医生能够理解并与患者的感受和情绪产生共鸣。
医生应该表达出对患者所经历的痛苦、困惑或不安的理解,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3. 使用简单和易懂的语言医生应该使用简单和易懂的语言与患者交流。
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和专业名词,以确保患者能够理解医生的解释和建议。
三、积极回应患者的情绪和需求1. 了解患者的情绪和需求医生应该积极观察和了解患者的情绪和需求。
患者可能会感到害怕、焦虑、沮丧等,他们希望得到医生的安慰和支持。
医生应该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
2. 给予患者情绪上的支持当患者情绪低落时,医生可以给予他们情绪上的支持,如通过肯定、鼓励和安慰来缓解他们的情绪困扰。
3. 解决患者的需求和担忧患者通常会有很多担忧和需求,这些可能是关于病情、治疗方案、康复等方面的。
医生应该认真倾听并提供准确的答案和解释,以解决患者的担忧和需求。
四、清晰传递信息和解释治疗计划1. 使用简单和明确的语言医生在向患者传递信息时,应尽量使用简单、明确且易懂的语言。
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这样患者更容易理解医生的意思。
医患沟通技巧的五个避免

医患沟通技巧的五个避免在医患关系这个特殊的领域里,沟通就像一座桥梁,架在医生和患者之间。
要是这桥建得歪歪扭扭,那可就麻烦了。
今天咱就来说说医患沟通技巧里的五个避免。
一、避免冷漠。
医生啊,可不能像个冰疙瘩似的。
我就见过这样的事儿,有个患者肚子疼得厉害,去找医生。
那医生就面无表情地问了几句,也不看患者那难受的样子,就开了一堆检查单。
患者心里可委屈了,觉得自己就像个流水线上的物件,被人冷冰冰地对待。
患者本来身体就不舒服,心里还指望着医生能给点温暖呢。
就好比冬天里,你冻得哆哆嗦嗦地进了屋,结果屋里的人看都不看你一眼,这得多让人寒心啊。
医生要是能有点笑容,多说几句安慰的话,像“您先别着急,咱们好好检查检查”,那患者心里就会舒坦不少。
二、避免不耐烦。
患者有时候因为生病心里慌,可能同一个问题会问好几遍。
这时候医生要是不耐烦了,那就糟了。
我有个朋友去看病,他有点担心自己的病情,就问医生这药吃了会不会有副作用啊,这病多久能好之类的问题。
那医生一开始还好好回答,问多了就皱着眉头说“都跟你说过了,怎么还问”。
我朋友当时脸就红了,后面再有问题也不敢问了。
其实医生要是能多一点耐心,就像对待自己家好奇的小孩一样,再回答一次又能怎么样呢?患者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清楚,多问几句也是正常的。
三、避免使用难懂的专业术语。
医生在学校里学了一大堆专业知识,这是好事儿。
可是跟患者说话的时候,可不能满嘴的专业术语。
我听说有个老太太去看心脏病,医生跟她说什么“二尖瓣反流”“心房颤动”之类的词。
老太太听得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
这就好比你跟一个外国人说文言文,人家能明白才怪呢。
医生应该把专业术语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话,比如说“您心脏里有个小阀门有点漏风,心跳也不太规律”,这样患者就能理解自己的病情了。
四、避免不尊重患者的意见。
患者虽然不是医学专家,但他们对自己的身体也有一定的感受和想法。
有个年轻的女孩去看病,她觉得自己可能是吃了什么东西过敏,就跟医生说了自己的想法。
医患沟通技巧原则和方法

医患沟通技巧原则和方法医患沟通是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与患者及其家属在信息方面、情感方面的交流,是医患之间构筑的一座双向交流的桥梁。
正确的医患沟通更有利于医生对病患者病情的了解,更有利于对病患的进一步诊治,也是现在医疗事业中,医生所要掌握的一种沟通技巧。
医患沟通原则1.换位原则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应该尽量站在患者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
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
应该避免只把自己认为重要或有必要的信息,达给患者及其家属。
在进行沟通之前,不妨先站在患者一方的立场去思考。
2.真诚原则医务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医务人员在沟通时所表现的态度。
医务人员的谈吐、口才等沟通的技巧,固然关系着医务人员的理念是否能充分表达,然而医务人员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是否真诚地关心患者,对于接受沟通的另一方更具有影响力。
3.详尽原则医务人员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要把医疗行为的效果、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医疗措施的局限性、疾病转归和可能出现的危险性等等,详细地告诉患者及其家属。
告知的内容要尽量详尽,把可能告知的内容都要详细告知给患者及其家属。
4.医方主动原则医务人员是医疗行为的主动实施者,是医患关系中的主角,积极的医务行为会营造积极的医患关系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摒弃“求我看病”、“医院不愁没病人”的心理,实现由“恩赐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换。
步骤/方法医患沟通最重要的是医生的态度。
医生必须诚恳、平易近人,有帮助病人减轻痛苦和促进康复的愿望和动机。
说沟通能力是医生必不可少的能力。
下文从交流技巧方面介绍一下医患沟通的方法:1.倾听医生必须尽可能耐心、专心和关心地倾听病人的诉述,并有所反应,如变换表情和眼神,点头作“ 嗯、嗯” 声,或简单地插一句“ 我听清楚了” 等等。
总之,医生不要干扰病人对身体症状和内心痛苦的诉说,尤其不可唐突地打断病人的谈话。
2.接受医生要无条件的接受病人,不能有任何拒绝、厌恶、嫌弃和不耐烦的表现。
医患沟通小技巧

医患沟通小技巧
1. 要学会倾听啊!当患者跟你说话时,别急于打断,就像你跟好朋友聊天那样,认真听完。
比如说,患者在诉说自己的病情和担忧,你安静地听着,时不时点点头,让人家知道你在用心听呢,这样患者是不是会觉得心里舒服多啦?
2. 看着患者的眼睛啊,那是心灵的窗户呀!当你和患者交流时,眼神的接触能传递很多情感呢。
比如患者很紧张地问问题,你真诚地看着他的眼睛回答,这能给他很大的安慰和信心,对吧?
3. 说话语气要温柔呀!别冷冰冰的,像春天的微风一样多好。
就像有个患者很害怕,你轻声细语地说:“别担心,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这会让患者感觉特别温暖呢!
4. 把专业术语翻译成大白话,患者可不懂那些高深的词儿。
比如,别直接说什么“器质性病变”,换成“身体里有实实在在的毛病”,患者一下就明白啦,是不是更容易理解了呀?
5. 用点肢体语言呀,拍拍肩膀,握握手,能传递关心和支持呢。
像患者难过的时候,你轻轻地拍拍他,仿佛在说“没事,有我在呢”,多贴心啊!
6. 重复患者的话,让他知道你真的听进去了。
比如患者说“我头疼得厉害”,你接着说“哦,头疼得厉害”,会让患者觉得你特别在意他说的话,多好呀!
7. 要会鼓励呀!患者灰心的时候,给他加油打气。
当患者说觉得自己好不了的时候,你坚定地告诉他:“你一定可以的,要相信自己!”这会给他多大的力量啊!
总之,医患沟通真的很重要。
只要我们多用心,多一些理解和关怀,医患关系就能变得更好,患者也能得到更好的治疗呀!。
医生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医生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医生与患者沟通那些事儿》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那可真是一门大学问啊!咱就说这沟通技巧就像是医生手中的听诊器一样重要,如果用得好,那医患关系就像夏天里的一阵凉风,让人舒服又安心。
咱先说说语气吧,医生说话可不能像机器人一样冷冰冰的呀!得带点温度,带点亲切。
比如说,患者进来了,咱不能直接就说:“哪儿不舒服啊?”得温和地说:“亲,您今天哪儿觉得不得劲呀?”别小看这一个“亲”字,立马就能拉近和患者的距离。
还有啊,医生得会倾听。
患者有时候那可是有一肚子的话要倒出来,咱得给人家机会说呀。
别打断,就静静地听着,偶尔点点头,表示咱在认真听呢。
等患者说完了,咱再慢慢地分析解答。
不然患者正说得起劲呢,咱一下打断,人家心里能舒服吗?幽默感也很重要!有时候适当来个小玩笑,能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
比如患者问:“医生,我这病是不是很严重啊?”咱就可以笑着说:“嘿,您这病啊,就是个小调皮,咱一起把它赶跑就行啦!”患者一听,说不定哈哈一笑,心里的大石头一下就落了地。
说话还得通俗易懂啊!可别满嘴的专业术语,患者又不是学医的,谁听得懂啊!遇到一些专业的词,咱就得给患者解释得明明白白的。
比如说“心律失常”,咱就可以说:“就好比你心脏这个小机器里的电路有点乱啦。
”这样一说,患者不就容易理解了嘛。
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要真诚啊!患者是能感受到你的态度的。
你真心为他着想,他肯定能感受得到。
可别敷衍了事,随便打发人家患者走。
医生和患者沟通好了,好处可多了去了。
患者信任医生,就会更配合治疗,康复得也快呀。
而且还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纠纷呢。
总之呢,医生和患者沟通得好,那就是医患关系的润滑剂呀。
让我们都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幽默,多一点真诚,把这医患沟通这件大事做好,让医院里也充满温暖和欢笑。
说不定以后患者来看病都不是愁眉苦脸的,而是开开心心的呢!哈哈!。
医患沟通的技巧

医患沟通的技巧医患沟通的技巧(通用10篇)医患沟通的技巧 11、内心要充分尊重患者人生而平等,医护人员首先要尊重每位患者的人格,尊重患者的生命。
另外,也要尊重患者对疾病和诊疗的认识观点,即使这种认识观点是错误的、片面的,也不要强行要求患者去改变,而是要适当适时的进行引导、解释、建议,给患者一定的时间去思考,最后做出正确的选择。
2、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患者是最了解自己病情的人,患者的倾诉是医生采集病情信息的重要手段,而病情信息采集是否全面准确也直接关乎着诊疗的效果。
一个不能耐心听取患者诉说的医生,是无法掌握患者的病情信息的,其疗效很难说是会好的。
3、关注患者医疗费用开支医生除了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外,还要十分关注患者可能承受的医疗费用开支,考虑患者的实际经济承受能力。
“过度医疗”违背临床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不能为患者真正提高诊治价值,徒增医疗资源耗费。
4、客观如实反映治疗效果人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人类对疾病的认识还十分有限,迄今还有许多疾病难以攻克,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医生应向患者客观如实地反映当前的治疗现状,避免夸大自己的诊疗效果,所谓“神医”是不存在的。
5、留意患者的情绪变化不少患者由于长期受病痛的困扰,心理精神方面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要注意留意患者的情绪变化,要多一些安慰、疏导,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必要时,多和家属沟通,取得理解和帮助。
6、应用通俗易懂语言医生要注意了解患者的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尽可能避免使用患者不懂的专业术语,讲解病情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医患沟通的技巧 2一、医患沟通的主要内容医护人员与所有就诊病人(包括门诊、急诊和住院病人)都要进行及时的沟通,应根据不同的病情和需要进行。
沟通的内容包括患者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转归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费用情况等。
医患沟通技巧

医患沟通技巧语言作为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传递信息的工具,在沟通医患关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统计资料显示,在医患纠纷中,有65%是由于服务方面的问题引起和诱发的,而35%是医务人员说话不当造成的。
有人调查有如下表现:1.不讲不文明的生冷话:个别医务人员缺乏必要的人文素养和思想性格修养、职业素养训练和养成不够。
说话生、冷、硬、顶,人们评价说脸难看、话难听、使人不舒服难接受,甚至反感气愤,引起矛盾。
2.不着边际的外行话:不谦虚、不谨慎,对不熟悉、不明确、不是本专业的问题不懂装懂、夸夸其谈主观臆测,以至于露出破绽留下后患。
3.不顾后果的刺激话:不顾及病人的感受和情绪,不分时间地点、有意无意间说出带有刺激性的话噎人惹人,使病人感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或在病人不理智、不冷静时出言不逊,厉言回击,以泄私愤,导致矛盾扩大和激化,形成纠纷。
4.不负责任的议论话:说话随便,随意议论其他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对其他科室或医院评头论足,这可能为医患矛盾和纠纷埋下伏笔。
5.不留余地的过头话、绝对话:缺少辩证思维和严谨的作风,说话不留余地,把话说绝,以至于无法挽回,造成被动。
6.该说不说的道歉话:医疗活动中有不当的地方,该及时道歉的不道歉,使小的不满意不能化解,反而把事情弄大。
7.该说不说的解释话:该向病人解释、说明、交代、疏导的话不说,以至于带来麻烦,影响工作。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与病人说话要注意的问题:(1)首先说话的态度要诚恳,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对病人要有关切同情之心,尊重病人的人格和隐私,始终顾及病人的内心感受,使病人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亲切感、信任感和相通相悦感。
(2)根据不同病情、不同层次的病人,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语言力求简洁准确、通俗易懂,吐字清楚,表情得体,语调要平和,语速要适中,有节奏感,有逻辑性。
(3)事关诊断治疗愈合等医疗问题,说话要留有余地,慎重再慎重,三思再三思,一字一句要经得起推敲和检查,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需要向病人说明、交代清楚,手术和治疗前必须让病人充分知情,自主选择,该会诊的、该转诊的必须说清楚。
医患沟通技能(1)

医患沟通技能(1)
医患沟通技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它是医生与患者之间交流沟通
的基础。
医生需要通过良好的沟通技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疾病状况,从而更好地治疗疾病。
下面是一些
医患沟通技巧:
第一,了解患者的需求。
医生应该在治疗患者之前了解患者的需求,
例如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史、症状等,以便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第二,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医生要尽可能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
释他们的病情,说明治疗方案以及可能产生的风险。
第三,耐心地听取患者的反馈。
医生应该耐心倾听患者反馈,让患者
感到被重视,同时将患者的反馈纳入治疗方案中,以获得更好的治疗
效果。
第四,注意言行举止。
医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让患者感
到温馨和友善,以避免对患者的情绪产生不良影响。
第五,加强信息沟通。
医生应该把给患者的信息准确无误地告知他们,并确认患者已经充分了解该信息,最终取得双方的同意。
第六,建立患者信任关系。
医生应该以友好、真诚的态度,积极建立
患者信任关系,使患者感到自己的健康得到了很好的关注和治疗。
综上,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 ,不仅需要医生有良好的沟通技巧与能力,更要求患者的认真配合与相互信任。
如果医生和患者能建立一个合理
良好的交流平台,医疗质量和医疗效益都能得到提高。
医患沟通注意事项

医患沟通注意事项1.主动与患者沟通。
在工作中,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注重每一个细节,对病人多一个会心的微笑,多一句亲切的问候。
医学本身是温暖的,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医护人员的点滴关怀,往往就可以带给患者无限温暖,甚至让其终身难忘。
2.注意行为规范。
医护人员在工作期间应该用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
比如,着装得体,衣服洁净,佩戴胸牌等;以热忱的态度面对每天的工作;诊室保持整洁、干净;桌上的各类文书、纸张摆放有序;坐姿端庄大方,站姿仪态高雅,行走稳健轻盈等。
3.称呼要得体。
称呼语是医患沟通的起点,称呼得当会让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的交往做好准备。
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身份、职业、年龄等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力求称呼得体、恰当,不可用床号取代称谓,与患者谈及其配偶或家属时适当敬称等。
4.善用职业性语言。
在与患者交往时时处处尊重患者的人格,不伤害患者的自尊心。
防止因语言不当引起患者的不良心理刺激,对不良预后不直接向患者透漏,对患者的隐私要注意保密,用开导性语言解除患者的顾虑等。
5.注意科学性和通俗性。
科学性表现在不说空话、假话、不模棱两可,不装腔作势,能自然坦诚地与患者交往。
同时,不生搬医学术语,要通俗易懂。
6.语言要准确完整。
医护人员说话应力求字词准确。
否则,一旦引起患者误解,很容易引起医患矛盾,甚至产生医患纠纷。
7.态度真诚。
面对患者的种种渴望,最重要的是以诚待人。
医护人员对待患者要平等,要尊重其人格,不能说谎话或讥笑、鄙视患者。
医护人员的眼神、手势等一切肢体语言都在无声的传达着信息。
8.学会倾听。
医护人员在倾听患者的陈述时,应主动参与,给予患者积极的反馈。
要集中精神和注意力,克服干扰,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体会患者的意外之意,并随时用表情等肢体语言来表示对患者谈话的兴趣,如微笑、点头等,以促进医患双方的交流。
9.注意提问技巧。
医护人员向患者提问时,要注意患者的表情和感受,尽量创造轻松愉快的交流气氛;要设法使患者感到所提问题与自己的健康密切相关,以吸引患者注意和回答问题;10.注意回答技巧。
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医患沟通是医疗服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医患关系良好发展的基础。
然而,在实际的医疗过程中,医患沟通中常常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甚至会给患者带来负面的影响。
本文将就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缓解医患关系的紧张。
一、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1、医生语言过于专业化在医患沟通中,许多医生的语言过于专业化,难以被患者所理解。
这会导致患者无法充分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从而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
2、医生态度不够友善在医患沟通中,有很多医生的态度不够友善,对患者的疑问和困惑不耐烦,甚至有些医生会表现出傲慢和不屑。
这种态度会导致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从而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
3、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在医患沟通中,许多患者对于病情和治疗方案的了解不够充分,而医生则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医学知识。
这种信息不对称会导致患者无法对医生提出完整和正确的问题,从而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
4、缺乏足够的沟通时间在医疗过程中,医生的工作非常繁忙,缺乏足够的时间与患者进行沟通。
这会导致患者对病情和治疗方案的了解不够充分,从而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
二、医患沟通中的建议1、语言表达简明易懂医生应当感受到自己是负责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务的人。
因此在与患者交流时,要尽可能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以便患者理解。
2、表现出友善的态度一个友好和亲切的态度对于医患关系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例如,微笑、鼓励和支持患者,尽可能让他们感到舒适。
3、建立平等的关系在医疗服务过程中,需要建立起平等的沟通关系。
医生应该像与朋友交流一样,平等地与患者交流,而不是在语言或态度上表现出优越感。
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并且能够更好地为患者选择更为适合的治疗措施。
4、适当调整沟通时间在医疗服务中,医生应该尽可能保证足够的沟通时间。
一些基本的沟通技巧,如了解患者的需要,制定时间的优先级,以及在需要的情况下考虑安排支持人员,都是保证沟通能够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
医患沟通技巧大全

医患沟通技巧大全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和病情,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同时,有效的沟通也可以让患者更加信任医生,增强治疗效果。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医患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医生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医疗质量。
1. 倾听和尊重在与患者交流时,医生首先要倾听患者的诉求和疾病经历。
不要打断患者说话,耐心听完患者的叙述。
同时,要尊重患者的感受和意见,不要轻视或贬低他们的感受。
这样可以让患者感到被尊重和被关心,建立起互信的基础。
2. 温和语气和体态语言医生在和患者交流时需要保持语气温和,声音亲切。
不要使用刺耳和傲慢的语言对待患者。
此外,医生的体态语言也非常重要。
面对患者时要保持微笑和友善的表情,传递出亲切和关心的态度。
3.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医生在向患者解释病情时,应该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医学术语。
可以通过比喻和类比的方式帮助患者理解复杂的医学概念。
此外,还可以利用图片、图表等辅助工具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病情。
4. 积极回应患者问题和疑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会有各种问题和疑虑。
医生应该积极回应患者的问题,耐心解答他们的疑虑。
如果医生不清楚某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承认并承诺在之后给予回复,而不是随意回避或敷衍患者。
5. 尊重患者隐私和保密性在与患者进行任何交流时,医生都应该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保密性。
不应在他人面前透露患者的病情和私人信息。
如果需要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或亲属进行讨论,应该提前获得患者的同意。
6. 向患者提供明确的治疗计划和指导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生应该向患者提供明确的治疗计划和指导。
可以写下治疗方案,包括药物和饮食等建议。
还可以口头或书面提供相关的治疗指南,以便患者在离开医院后能够正确地执行治疗方案。
7. 建立长期的关系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仅限于单次的治疗过程。
医生应该积极与患者建立长期的关系,关注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定期进行回访。
医患沟通中的六个“说不得”[小编推荐]
![医患沟通中的六个“说不得”[小编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e27a9a1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3.png)
医患沟通中的六个“说不得”[小编推荐]第一篇:医患沟通中的六个“说不得”[小编推荐]医患沟通中的六个“说不得”中国医师协会曾发布一项统计结果显示,90%以上的医患纠纷是由于沟通不当造成的,让医护人员“会说话”,不说或者少说那些不该说的话,可有效地化解许多医患纠纷。
尽管去年7月1日起,我国《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
但是,“要说”与“会说”却是两码事,前者是硬邦邦的法律规定,后者是和风化雨的人文关怀。
愿护理人员借鉴文中医患沟通实例,在临床工作中引以为戒。
1不知道画外音:拒绝、漠不关心“医生啊,什么时候住院?” “不知道。
” “什么时候开刀?” “不知道。
” “能快点吗?” “不知道。
”这是电视剧《心术》里冷面医生“孤美人”与患者对话的一段场景,看过这部剧的人都知道,“孤美人”对如何激怒患者很有一套,三言两句就能把患者气得火冒三丈。
医生体会:“不知道”医生很常见,因此许多医院提出“首诊负责制”。
患者遇到困难第一想到的是接诊自己的第一位医生。
所以,医生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信赖感。
许多医生反映目前每天接诊的病人太多,根本没有时间与患者沟通,这似乎是一个事实,也是一个非常充足的理由。
记者曾在一份关于医患沟通的资料中看到,假设一位医生一天接诊了100位病人,由于目前患者对诊疗的不满意或者他所需要的信息不了解,会转而再找别的医生看,假如一个患者看一个病平均跑三家医院或者换三位医生,那么,100个病人当中,只有33个病人是真正需要的病人。
换个角度,如果医生能真正做到有效沟通,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医生工作强度理论上要减少2/3。
能否这样设定,在排除掉医院少、医生少等医疗资源不均衡因素后,医生充分有效地沟通,理论上就会一定程度上减少整体同行的接诊压力。
新加坡陈笃生医院13区病房护士长王倩说,在他们医院里,不论医生护士还是行政人员,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说这些话:“不知道”、“没有办法”、“做不到”或是“这不是我们部门该管的事”等。
患者沟通,医生最怕这六种方式

患者沟通,医生最怕这六种方式来源:医学之声作者:二狗在医患沟通中,心累无力的例子有哪些?医患沟通是医生工作很大一部分,然而现实中,医生经常会遇到很多低效甚至无效的沟通方式,不仅会增加沟通成本、延长沟通时间,还会造成医患摩擦,甚至延误病情。
01废话交流这种患者深谙废话文学,通过以核心为“说了半天其实等于没说”的无效沟通,在无意中造成让医生少则内伤多则生气的结果,可谓是一句话就让对方气个半死的操作。
02漫不经心这类患者沟通根本不把医生的话放在心上,常常是医生不问就不说,或者问的时候想都不想都顺口一答,医生往深处问或者觉得不对劲继续追问时,之前没有说的相关病情病史就“突然想起了”。
怎么说呢,确实也是考验医生的专业能力的一个方法。
03过度解读有的患者对医生的回答和解释,喜欢做阅读理解,即挑出部分自己认为的重点和关键词,对其放大和过分解读,最后的结果往往是风马牛不相及,甚至是相反的理解。
最常被患者和家属们关注的词汇有“副作用”、“风险”、“可能”、“小心”等。
04既要又要有些患者常常把两个看似完全的矛盾的想法,放在同一个需求上,最后给出“这个不行那个不可以”的想法,让医生陷入束手无策的两难境地。
05冷酷拒绝有些病患家属说话武断,态度强硬,对于医生给出的治疗意见和方案常常一口回绝,根本不给他说下去的机会,这类患者会觉得只要不符合自己想法,大不了换个医院就行,属于很难沟通的一类。
06过分焦虑一般指带孩子看病的家长,她们对于孩子生病很容易紧张、焦虑甚至会胡思乱想,这是人之常情,但其实这种情绪对孩子病情恢复没有用,过度焦虑甚至会在无意中传染给小孩,加重孩对治疗的抗拒心理,作为患者家属还是要尽量调整好心态。
以上就是一些医生沟通中很心累无力的例子,很多人一直再说医生沟通态度不好,但其实很多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方式也存在无效、武断等问题,希望未来患者和家属也能提高依从性,共同开展良好、高效的医患沟通,为患者治疗节约时间。
护患沟通的8大禁忌

护患沟通的8大禁忌护患沟通的8大禁忌作为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沟通能够建立起医患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然而,在与患者沟通时,我们需要避免一些禁忌行为,以免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体验。
下面是护患沟通中8大禁忌。
一、不尊重患者隐私在与患者交流时,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隐私权。
不应该在公共场合或其他人面前谈论他们的病情或个人信息。
如果必须在公共场合讨论,也应该事先征得他们的同意,并注意语气和语言。
二、不听取患者意见在治疗方案制定过程中,我们应该听取患者的意见,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仅仅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制定方案,则会降低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三、使用专业术语医学术语对于专业人士来说是非常常见的,但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却是陌生的。
在与患者交流时,我们应该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否则会让患者感到困惑和不安。
四、不耐心听取患者诉求有些患者可能会有很多疑问或不满意,我们需要耐心听取他们的诉求,并及时解答。
如果表现出不耐烦或不重视,则会降低患者信任和满意度。
五、过度解释治疗细节在向患者介绍治疗方案时,我们应该简洁明了地表达,并避免过度解释治疗细节。
如果讲解过于复杂,则会让患者感到无所适从和焦虑。
六、不关注患者情绪在治疗过程中,很多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恐惧等。
我们应该注意观察并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并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七、缺乏沟通技巧沟通技巧是医护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
如果缺乏沟通技巧,则会影响医患之间的交流和信任。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沟通技巧。
八、不及时回复患者问题有些患者可能会通过电话或在线咨询的方式向医护人员提问,我们需要及时回复他们的问题,并给予专业建议。
如果不能及时回复,则会让患者感到不满和失望。
结语以上就是护患沟通中的8大禁忌。
在与患者交流时,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隐私权、听取他们的意见、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耐心听取他们的诉求、简洁明了地表达治疗方案、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提高沟通技巧并及时回复他们的问题。
医患沟通的障碍有哪些

医患沟通的障碍有哪些在医疗过程中,医患沟通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够促进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疗纠纷。
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诸多障碍,影响着医患之间的有效交流。
首先,信息不对称是医患沟通中的一个显著障碍。
医生经过多年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掌握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而患者往往对医学知识知之甚少。
这种知识差距使得患者在理解病情、治疗方案和预后等方面存在困难。
医生可能会使用专业术语来解释病情,而患者可能无法准确理解这些术语的含义,从而导致误解和沟通不畅。
语言和文化差异也会成为医患沟通的阻碍。
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地域的国家,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是不可忽视的。
如果医生和患者来自不同的地区,使用不同的方言,或者患者的文化背景与医生不同,可能会在沟通中产生误解。
例如,某些文化中对疾病的看法和表达方式与主流医学观念有所不同,这可能导致医生难以准确把握患者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时间限制是影响医患沟通的又一重要因素。
在繁忙的医疗环境中,医生往往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看诊大量的患者。
这使得他们无法花费足够的时间与每位患者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
患者可能还没有充分表达自己的疑虑和担忧,就诊就已经结束了,从而留下沟通不充分的问题。
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可能影响医患沟通。
当患者身患疾病时,往往会感到焦虑、恐惧和无助,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有些患者可能因为过于紧张而无法清晰地陈述病情,或者对医生的建议过度敏感,产生抵触情绪。
医生的沟通技巧和态度同样对医患沟通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医生缺乏耐心、倾听能力不足或者表现出冷漠、不耐烦的态度,会让患者感到不被尊重和关注,从而降低沟通的质量和效果。
相反,一个善于倾听、表达清晰、态度亲切的医生能够更好地与患者建立信任,促进沟通。
医疗体制和环境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例如,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一些医院人满为患,医生工作压力巨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与患者沟通的质量。
医患沟通经验教训总结

医患沟通经验教训总结
1.有的患者和家属翻脸如翻书,说翻就翻,一翻就是好几面。
大可不必和他们一般见识,怎么样化被动为主动。
2.出现争辩时,不要把对方逼上绝路。
态度不卑不亢,说话不急不躁。
3.不要用训斥的口吻去说服别人。
不要卖弄自己。
4.说话的人,对自己要有足够的信心,听话的人,也要有宽阔的胸襟。
5.沟通讲究思维逻辑方式,方式方法得当患者和家属通常都会欣然接受。
6.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
7.不要谈对方不懂的问题,尽量具体化,形象化。
8.不要随意触及隐私,同时就诊的患者,A患者的情况不要告诉B 患者。
9.知情同意,风险告知义务,把可能出现的医疗利害告诉患者,让患者作出合理的决策。
10.赠人以言,重如珠玉。
伤人以言,甚于剑戟。
良好的沟通能够有效的避免医患冲突。
医患沟通原则及常见问题,医患沟通技巧

医患交流的原则及常有问题,医患交流技巧适用资料交流技巧专题。
医患交流的原则及常有问题【1】医患交流应掌握的原则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是一种特别的人际关系,医患之间优秀的交流交流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痊愈。
在与患者交流时,笔者以为医务人员应掌握以下几项原则,即掌握同等和尊敬的原则,真挚和换位的原则,依法和守德的原则,适量和距离的原则,控制和缄默的原则,留有余地和划分对象的原则。
1同等和尊敬的原则医务人员一定以同等的态度对待患者,决不可以摆出高人一筹、居高临下的架子。
所谓同等,一是医患两方是同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二是同等对待全部的患者,在医务人员眼中应只有病人,而不可以以地位取人,以财产取人,以像貌取人,有亲有疏。
尊敬就是尊大病人的人品,尊大病人的感情。
尊大病人就会获生病人的尊敬,在相互尊敬的基础上,双刚刚能进行友善的交流。
2真挚和换位的原则真挚是医患交流得以持续和深入的保证。
真挚令人在交流时有明确的可知性和预示性,而不真挚或欺诈,会令人产生不安全感和惧怕感。
心诚则灵,只有抱着真挚的态度,才能使病人放心,才能使病人愿意开诚布公的交流。
同时医务人员要多进行换位思虑,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使交流达到应有的成效。
3依法和守德的原则医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
在与患者交流时,医务人员要严格恪守纪律法例,确实恪守医疗道德。
医务人员既要用好法律法例赋于自己的权益,又要执行好法律法例规定的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一定清楚患者依法享有的权益和应尽的义务,尊敬患者的权益和义务,两方在法律法例的层面上交流和交流。
医务人员要保持优秀的医德医风,决不可以收受患者的利处,更不可以明的暗的向患者索要利处,那无异于趁火抢劫。
法律和道德是医患交流的基础,医务人员自己做得端、行得正,就能博得患者的尊敬和相信,就能在交流中处于主动地位。
4适量和距离的原则体态语言是交流交流的一种形式,运用体态语言要适量,要符合场合,切忌感情激动,动作夸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患沟通中的六个“说不得”907 11不知道画外音:拒绝、漠不关心“医生啊,什么时候住院?”“不知道。
”“什么时候开刀?”“不知道。
”“能快点吗?”“不知道。
”这是电视剧《心术》里冷面医生“孤美人”与患者对话的一段场景,看过这部剧的人都知道,“孤美人”对如何激怒患者很有一套,三言两句就能把患者气得火冒三丈。
医生体会:“不知道”医生很常见,因此许多医院提出“首诊负责制”。
患者遇到困难第一想到的是接诊自己的第一位医生。
所以,医生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信赖感。
许多医生反映目前每天接诊的病人太多,根本没有时间与患者沟通,这似乎是一个事实,也是一个非常充足的理由。
记者曾在一份关于医患沟通的资料中看到,假设一位医生一天接诊了100位病人,由于目前患者对诊疗的不满意或者他所需要的信息不了解,会转而再找别的医生看,假如一个患者看一个病平均跑三家医院或者换三位医生,那么,100个病人当中,只有33个病人是真正需要的病人。
换个角度,如果医生能真正做到有效沟通,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医生工作强度理论上要减少2/3。
能否这样设定,在排除掉医院少、医生少等医疗资源不均衡因素后,医生充分有效地沟通,理论上就会一定程度上减少整体同行的接诊压力。
新加坡陈笃生医院13区病房护士长王倩说,在他们医院里,不论医生护士还是行政人员,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说这些话:“不知道”、“没有办法”、“做不到”或是“这不是我们部门该管的事”等。
只能说“我帮你了解一下”“我看看能不能帮到您”。
2这事不归我管画外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老人做完心脏搭桥要出院了,张先生陪着父亲去拍片子。
单子上就写了个地点,但没有具体楼层。
于是问了许多穿着白大褂走来走去的人。
那些人要么说“我不管这事,你问别人吧”;要么就是一通瞎指,把两人从2楼指到8楼,又从8楼指回2楼,最后又让他们绕回老门诊楼。
上楼下楼折腾半天终于在老门诊楼一楼看到有一个不起眼的小窗口,里面的医生看了眼单子说:里面。
两人进去了,却发现有很多房间,都黑乎乎的,也不知道是哪一间。
看到有一个亮灯的房间里有个女大夫,又问,女大夫说:对面。
到对面一看,还是没人。
李先生又折回来问:对面没人。
女大夫很不耐烦地挤出一句:等着。
之后就见女大夫喝了口水,慢悠悠地走了过来。
医生体会:由于“不是我管的事”,患者往往要跑很多冤枉路,这是最窝火的事。
然而,这种以前通常发生在某些政府部门的情景,现在却常常发生在医院里。
以前经常有这样的事例:政府某部门通知你来领表格,本来现场就能交表,事先却不告诉你要带公章。
等你回去盖了章,再跑去交表格,工作人员又会告诉你,还要再盖一个章,你又得回去一趟……遇上这种情况,是个人都会有想把对方“打一顿”的冲动,更何况患者本来就是身体疲惫、心理焦虑的人呢?常常还会听到护士说:医生开的药,你找医生去!“别总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自己的事情看得太重,虽然不是自己的事,临末了加上一句‘我帮你找个明白的医生问问吧’,沟通就会有效。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李宪伦笑着说。
3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画外音:知识傲慢和技术傲慢两岁的儿子发烧,陈先生去北京某医院看病,当他问女医生两种退烧药的区别,并对医生的说法稍有不理解时,这位女医生就蹦出一句“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
陈先生很郁闷,说:“你还年轻,不要这样说话。
”女医生马上回敬一句:你不爱听可以出去!之后的冲突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甚至动了手。
医生体会:面对患者,一些医生惜字如金。
有时,患者多问几句话,便会遭到医生的训斥:“我是医生还是你是医生?!”事实上,一些医生存在严重的“知识傲慢”和“技术傲慢”。
医生也会遇到“不会说话”的患者家属,往往回敬一句“你怎么说话的”就会把火点燃。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华信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李胜文曾有一位老患者,住了很久的院,子女很少来看,可在老人弥留之际,子女们却怒气冲冲地来和医生理论:“你们怎么给我爸治的?”“都什么水平,瞎治呀!”遇上肝火旺的医生,可能马上会回敬一句,“你们怎么说话的……”或“平时干吗去了,不关心老人现在才来。
”这样的话不仅让家属撮火,也让老人听着伤心。
李胜文告诉记者:“当时看到在床前抹泪的老太太,我就绕过矛盾说‘老人家,你们很有福气呀,孩子们都孝顺,都在跟前。
’没想到,我说完,本想大闹一场的子女听到这话,表情明显变柔和了。
”“你想让患者和家属理解你作为医生的选择,那么你首先得让他们觉得心里舒坦才好。
”李胜文说。
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都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
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的表现。
”4晚了,怎么不早来画外音:冷漠一个从农村来县城看病的患者,好不容易借了点钱,在他认为“水平最高”的县医院挂了一位专家的号,一见面,这位专家看了看检查报告,第一句话就说:“你来晚了”。
第二句话说:“没治了。
”第三句话说:“回家吧。
”这时,病人精神上已经快受不了了,急忙央求医生说:“大夫,您给看看还有没有其它办法,求求您了。
”医生的第四句话,让这个病人当场就站不起来了:“你早干什么去了?”医生体会:尽管都是实话,但“作为患者,我们来到医院,当然是抱着希望来的。
”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刘女士说,“医生一句‘太晚了’就打发了,谁受得了啊。
”李宪伦常常被同事推着去告之“没希望了”的结果。
他说:“在我们ICU(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多数是危重症的患者,抢救的时候,年轻医生往前冲不在话下,可每一次面对病人的离去,怎么样跟患者家属交代,让年轻的医生们不敢挪脚。
”他所在的中日友好医院心脏内科至今没有出现过类似纠纷,这与李宪伦的“会说话”是分不开的。
“你们这几日的辛苦我们也都看在眼里,我们在里面抢救,你们在外面也都很焦急、很辛苦,我们也都知道……”李宪伦主任说,这样的开场白最能获得患者家属的理解,要让家属知道医生和他们一起在共同进退,这是最重要的。
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曾提出把医生的态度分五等:•甲等是对病人如亲人,病人感到亲切、舒心;•乙等是把病人当熟人,满腔热情,详细解释,病人感到满意、放心;•丙等是把病人当病人,一片同情,病人感到友善认真、安心;•丁等是把病人当路人,冷冷淡淡,不阴不阳,少言寡语,病人感到失望、寒心;•戊等是把病人不当人,医生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训斥病人,看病反添病,伤心。
5不是做了检查了吗?画外音:不耐烦、嫌麻烦那年冬天,一位奶奶带着两个多月的小孙女来看病。
儿科的年轻医生为了让手暖和些,搓了搓手,然后麻利地解开包裹孩子的层层衣服,迅速地查完了说,宝宝没大事。
可奶奶仍不放心,反反复复地问,还要求医生“再给查一遍!”“不是做了检查了吗?”这名年轻的女医生很不耐烦地反问道,双方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谁,当场就吵了起来。
医生体会:显然,这位儿科医生起初时还是很体贴病人的,但是在沟通上有些待改进之处。
北京宣武医院儿科主任田莉莉说,只要换个说法,结果就会大不相同。
“医生在检查前,先跟患儿家属解释一句:现在天气冷,为了避免宝宝感冒,我尽量争取一次就检查清楚,如果实在有疑惑,可能需要两次,请您谅解。
’说不定,这位奶奶一次检查就结束了,还很高兴呢。
”田莉莉感叹道。
田莉莉说,医生要少说“我不是说了吗?”“我不是告诉你了吗?”这种反问句的语气,往往是带着明显的不良情绪,因此很容易激怒本来就着急或有怀疑的患者家属。
“做医生的不被人理解时会着急,但我们的工作是为了解决问题,一个好医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田莉莉说。
有些人费了好几个小时挂一个专家号,短短几分钟医生就检查完说没问题,他们会认为自己被打发了,不是没问题,而是医生没检查出来,心里不平衡。
有位中国医生到日本进修,遇到一名心绞痛患者准备做冠脉造影。
检查前,医生和患者及家属坐在一间谈话室里,桌上摆着心脏模型。
医生从心脏血管的解剖结构说起,再解释心绞痛是怎样形成的、最新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可能会有什么风险,最后才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和家属欣然离去。
中国医生问,有必要说那么细吗?日本医生回答:“任何一步看似无意义的铺垫,都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刻变得无比重要。
”此语可谓精妙。
医生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其实也是在保护自我,一旦发生医疗意外,患者也不至于采取极端方式。
6你说什么我听不懂画外音:轻蔑、不屑有一位学医的朋友,毕业后在安徽一家地市级医院上班。
“那老太太进门就扯着嗓子喊了一堆,我却一个字也没听懂,我说‘你说什么我听不懂’,旁边一同来看病的老爷子也跟着吆喝了起来,科室里头就像装了扩音器一般,还是外文台的。
”“我也跟着吆喝了半天,后来,就干脆直接熄火,一言不发了。
”医生说。
后来就是两位老人跑去医务处投诉,说医生不管不顾他们的病痛。
医生体会:沟通不畅,不仅仅可能是患者答没答好,也很可能是医生问得不合适了。
“您慢慢说”、“您是不是说……”、“你能写下来吗?”可能多问几句就能把病情问出来。
新加坡陈笃生医院业务发展部高级经理Jenny说,患者来医院,就是带着问题来的,对有问题的患者,不要连头也不抬冷冰冰的,要把关心融入到细节中。
在新加坡已经住了20年的郎先生,不久前因右眼外伤到新加坡政府医院陈笃生医院看急诊。
第二天复诊时,换了一位医生,没想到医生见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说华语的吧?”这个细节让他印象深刻。
原来,第一位医生写病情报告时,已在报告上注明了他的语言习惯。
这个细节在医生交班时可以借鉴,不要仅仅只是说病情,对怎么跟患者沟通,什么样的沟通更有效,都可以做一下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