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免疫学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微生物免疫学各重点

微生物免疫学各重点

微生物免疫学题型(免疫学40分微生物60分)一单项选择 30题30分二填空 20分三名词解释 5个20分(三个微生物,2个免疫学)1. 超敏反应 P95 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后,机体发生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为主的异常特异性免疫应答,又称变态反应。

2 人工主动免疫 P118使用的抗原制剂为疫苗,接种机体后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类似感染的发生,从而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3 质粒P178是细胞拟核裸露DNA外的遗传物质,为环形闭合的双股DNA,存在于细胞质中,质粒编码非细菌生命所必须的某些生物学性状,具有可自主复制,传给子代,也可丢失及在细菌之间转移等特性,与细菌的遗传变异有关。

4 单克隆抗体P31由单一克隆B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识别抗原分子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具有高度均一性特点的特异性抗体。

5 主要主治相容性抗原复合体(MHC)P50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具有高度多样性的基因群。

6 灭菌P291是采用理化因素杀灭和清除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过程7 消毒P291 采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8 水平传播P249 指病毒在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也包括从动物到人的传播。

9 抗原性装换P258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是由核酸序列不断突变积累或外来基因片段重组所致。

HA或NA的变异率2%—50%,产生新亚型。

由于人群原有的特异性免疫力失效,因此可以引起大规模流行。

10 抗原性漂移P258变异幅度小,属于量变,是核酸序列的点突变累积造成,致使HA或NA的变异率小于1%,可引起流感的中小流行。

11 生物安全P296指避免危险生物因子(病原体或毒素)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而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

四简答 3个 30分1 试叙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并绘图)和主要生物学功能P22 &P262 试叙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P783 细菌和真菌的区别细菌真菌1 菌体组成单细胞当细胞或多细胞,多细胞真菌由孢子和菌丝构成2 特点结构细胞壁含肽聚糖含几丁质细胞核无典型细胞核有典型细胞核,有核质核膜及核仁细胞器不完整,仅有核糖体完整3 繁殖方式二分裂法多样,有芽生,裂殖,萌管隔殖4 内毒素和外毒素的区别P160 表10-4 细菌外毒素与内毒素的比较5 细菌生长曲线繁殖规律P149 (三)到P150 1,2 ,3,4 各个期加解释。

微生物学免疫学复习重点

微生物学免疫学复习重点

微生物学免疫学复习重点
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了解免疫系统的各部分组成和功能,包括淋巴细胞和抗体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协同作用来保护身体免受外来侵袭。

2. 免疫反应过程:了解免疫反应的过程,包括抗原捕获、抗原呈递、T细胞激活、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和抗体介导的免疫反
应等。

3. 细胞免疫学:深入了解由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的机制和作用。

4. 分子免疫学:了解抗体和配体相互作用的原理和过程,包括抗体结构和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

5. 免疫病理学:深入了解免疫系统失调的机制和与疾病的关系,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等。

6. 微生物免疫学:了解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如何感染人体并激发免疫反应,以及如何通过免疫反应保护身体免受微生物侵袭。

7. 免疫治疗:了解如何利用免疫系统的功能来治疗疾病,包括单克隆抗体疗法、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免疫疗法等。

8. 免疫检测:了解如何利用免疫学原理和技术来检测疾病,包括ELISA、西方印迹、流式细胞术和多肽负载检测等。

9. 免疫学新进展:了解免疫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CAR-T细胞疗法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

医师资格考试中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考点详解

医师资格考试中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考点详解

03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在临床中 的应用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微生物学与免疫 学在感染性疾病 诊断中的应用: 通过检测病原体、 抗体等手段,确 诊感染性疾病, 为治疗提供依据。
微生物学与免疫 学在感染性疾病 治疗中的作用: 利用抗菌药物、 抗病毒药物等, 杀灭或抑制病原 体,减轻病情,
促进康复。
免疫疗法在感染 性疾病治疗中的 地位:通过调节 人体免疫系统, 增强机体免疫力, 预防和治疗感染
04
医师资格考试中微生物学与 免疫学的考试要点
考试大纲解析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 概念和理论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方法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 和免疫学特征
历年考题分析
考试题型:单选题、多选题、简 答题、论述题
考试难度:中等偏难,需要考生 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分 析能力
添加标题
免疫细胞的作用: 吞噬细胞、T细胞、 B细胞等在免疫应 答中的角色和作用
免疫活性物质的产 生:抗体、细胞因 子等在免疫应答中 的作用
微生物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微生物对免疫系统的刺激作用
免疫系统对微生物感染的防御机 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微生物感染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微生物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临 床意义
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细胞器和细 胞壁等结构,通过孢子或菌丝繁殖。
支原体:没有细胞壁的微生物,呈高度多形性, 通过二分裂方式繁殖。
衣原体: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主要引起人类和动物感染。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 包括免疫器官、免 疫细胞和免疫活性 物质
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御、自稳和监视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重点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重点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重点三:简答题1.简述免疫的功能和表现功能正常变现异常变现免疫防御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免疫稳定清除损伤和衰老的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监视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感染肿瘤或持续性感染2.简述动物免疫血清的两重性?使用前注意什么?将疫苗或类素毒素免疫动物,使其产生相应抗体,从这些动物血清中得到抗体,此即为异种动物血清,它的两重性表现为即为抗体又为抗原,在中和细菌毒素外毒素和病原微生物时,它作为抗体发挥作用,它对人体来说又是异种蛋白。

对某些人可成为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变态反应。

故使用前应注意做皮试。

3.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及主要生物学功能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Ig单体是由两条相同的轻键借二硫键链接组成的四肽链结构,在重链近N端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重链可变区,其余部分为恒定区,在轻链近N端的二分之一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轻链可变区,其余二分之一区域为恒定区,VH与VL还有超变区!2).Ig 的生物学功能a).在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在体内变现为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理效应,在体外可以出现抗原抗体反应b).激活补体:IgG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c).与Fc受体结合:Ig经Fc与各种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吞噬,ADCC 作用,参与免疫调节引起的超敏反映的发生!d).穿过胎盘和黏膜:母体IgG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为胎儿提供被动免疫的保护作用SIgA可穿过粘膜上皮细胞在粘膜表面发挥中和作用和调理吞噬作用引起免疫病理损伤,如引起Ⅰ、Ⅱ、Ⅲ型超敏反应。

4. 简述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IgG:血清含量最多,半衰期最长,分布最广,唯一能穿过胎盘Ig;抗菌抗病毒,抗毒素,抗体大多为IgG,与抗原结合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其FC段吞噬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发挥调整吞噬作用;与NK细胞结合介导ADCC作用;还可以与葡萄球体菌A蛋白(spa)结合用于检测某些抗原IgM: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在种系发育个体发育及免疫应答中产生最早,结合抗原,激活抗体调理吞噬作的能力比IgG强,是高效能的抗体IgA:血清型为单体,分泌型为双聚体,且带有分泌片存在唾液,泪液初乳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粘膜分泌液中,是机体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抗菌抗病毒,抗毒素IgD:为单体,血清中含量很少主要存在与成熟B细胞表面,为B 细胞的抗原受体,smlgd是B细胞城市的一个标志IgE:为单体,半衰期最短,血清中含量极微,主要在某些过敏性体质人血清中查到,可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重点

1.固有免疫也可称为先天性免疫或者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非严格选择针对性的防御功能。

2.适应性免疫也可称为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是在机体与抗原物质接触后获得的有高度针对性的防御功能。

3.免疫系统的积极意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4.中枢免疫器官:骨髓,是所有血细胞的大本营,淋巴细胞产生发育的器官,B细胞分化,发育的主要场所。

胸腺,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5.外周免疫器官与组织:淋巴结,是串联在全身引流淋巴管上,起着过滤组织液的器官,脾脏,一个免疫器官,起到了截留和过滤循环中抗原的作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消化道与呼吸道的黏膜下层局部聚集的淋巴组织,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6.抗原:能与TB淋巴细胞受体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7.抗原的两重生物学属性: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8.表位: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或化学基团成为表位9.抗原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异物性,分子量,复杂性,易接近性,可提呈性10.抗原的分类: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的辅助分类:T细胞依赖性抗原,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根据抗原与抗体的亲缘关系: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11.免疫球蛋白是最重要的一类免疫分子,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作为抗原受体—膜型免疫球蛋白,一种是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1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重链和轻链,可变区与恒定区,结构域,铰链区13.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胃蛋白酶水解片段14.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免疫球蛋白V区的生物学活性,免疫球蛋白C区的生物学活性:激活补体,结合细胞,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介导1型超敏反应,跨细胞输送作用,免疫调节作用15.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及功能:lgG主要抗体,能通过胎盘,lgM分子量最大,有助于感染的早期诊断,输血不和严重溶血反映lgA局部抗体,lgD,B细胞成熟标志,lgE,介导1型超敏反应16.补体的生物学作用,补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补体的调理作用,补体的炎症介质作用,补体的免疫黏附作用,不提的免疫调节作用17.单核/巨噬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模式识别受体,IgGFc受体,补体受体,细胞因子受体18.单核/巨噬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吞噬作用,抗原提呈功能,免疫调节功能19.T细胞的膜分子:TCR—CD3复合体,TCR的共受体CD4,CD8,共刺激分子CD28`CD154`CD278`CD2,负调节分子,启动调节分子,其他膜分子20.T细胞的不同生物表型及其功能,CD4+T细胞ThTr和CD8+T细胞Tc,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h间接产生效应作用并辅助其他效应细胞激活,Tc产生细胞毒作用。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重点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重点

第二章细菌学概述1、细菌的计量单位是微米(1μm=1000㎜)2、细菌按其外形可分为:球形(球菌)、杆形(杆菌)、螺形(螺形菌)4.细菌特殊结构的特点与致病性关系①荚膜:有抗原性,在动物体内保护细菌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作用,因而与细菌毒力有关,使细菌对干燥和其他因素的侵害具有一定的抵抗力②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有粘附作用③菌毛:普通菌毛是细菌的粘附器官,具有粘附与宿主细毛膜表面的能力,构成细菌感染的第一步;性菌毛有致育性,传递某些致病物质,是雌性菌获得雄性菌的某些特性④芽胞:有很强的耐药性,通透性低,胞内含水量少,酶活性低,故蛋白质受热后不易变性,对干燥、高温、化学消毒剂及辐射有较强抵抗力。

5革兰染色:细菌学中最经典的染色方法,在鉴别细菌、研究细菌致病性和选择治疗药物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可将细菌分为格兰阳性菌和格兰阴性菌。

大多数格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及杆菌肽及龙胆紫敏感,而大多数格兰阴性菌对以上不敏感,对链霉素、碌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敏感6细菌对氧气需要的不同分为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7热原质:许多细菌能合成一种物质,注入人体或动物体能引起发热反应8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①在液体培养集中的生长现象:大多数呈均匀混浊状态;少输入链状排列的细菌呈沉淀生长;专性需氧菌如枯草杆菌在液面形成菌膜液体澄清②在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现象:单个细菌可繁殖成菌落,各种细菌在平板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各有特征,鉴别细菌③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生长:若具有鞭毛,能运动,则沿穿刺线向四周扩散,呈羽毛状或云雾状浑浊生长,穿刺线模糊不清;无鞭毛不能运动,仅沿穿刺线呈线型生长周围培养基透明澄清,用来检查细菌动力9人体的体表和外界相通的腔道,经常寄生着不同种类、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寄生在人体一般情况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称为正常微生物群或正常微生物丛10正常微生物群的生理作用:屏障作用、营养代谢、免疫效应、解毒作用11平时不致病,在一定条件下而引起疾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12消毒:指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常以化学方法为主,也可采用湿热或紫外线照射等物理方法灭菌:用理化方法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细菌的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防腐: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13高压蒸汽灭菌法条件:通常蒸汽压力102.969kPa,温度121.3℃,15~30min14细菌的侵袭力包括粘附因子、抗吞噬与扩散因子15 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第三章免疫学基础1人体免疫功能可概括为免疫防御功能、免疫稳定功能、免疫监视功能。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考试重点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考试重点

一、1.微生物的分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2.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大量磷壁酸(壁磷壁酸、膜磷壁酸)、少量磷壁醛酸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外膜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层聚合物组成,肽聚糖仅有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3.青霉素杀菌原理: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肽聚糖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之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肽聚糖4.溶菌酶杀菌原理:裂解肽聚糖中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葡糖胺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5.青霉素和头孢霉素杀菌机制是抑制短肽侧链与五肽交连桥的联接6.革兰染色法的染色步骤: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 %酒精脱色——稀释复红复染四步。

革兰染色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呈:红色。

7.细菌特殊结构的功能:①荚膜:抗干燥作用、粘附作用、抗吞噬作用、鉴别细菌、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②鞭毛:有抗原性、细菌的运动器官、与致病性有关、可鉴定细菌进行细菌分类。

③菌毛:普通菌毛有黏附作用、和致病性有关,性菌毛还有接合作用、传递遗传物质。

性菌毛仅见于少数革兰阴性菌④芽胞:使细菌抵抗力增强、芽胞发芽成为繁殖体后才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8.细菌的单位是μm(微米),病毒的单位是Nm(纳米)9.细菌以二分裂法进行繁殖,多数细菌20-30分钟繁衍一代,而结核分枝杆菌约18-20小时10.根据生长曲线,细菌生长分四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

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及药物敏感性的测定选用对数期的细菌。

11.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热原质:可引起机体发热毒素和侵袭性酶:与致病性有关抗生素:治疗用,运用于临床制药维生素:供人体吸收利用色素:鉴别细菌细菌素:鉴别细菌,可用于细菌分型和流行病学的调查12.紫外线的杀菌机制:作用于DNA,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的变异或死亡,只用于空气消毒和物品表面消毒。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要点梳理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要点梳理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1、病毒的致病机理:1、对宿主细胞的作用;2、对宿主的免疫病理损伤。

190页2、病毒培养的三种方法:细胞培养、鸡胚培养、动物接种 194页3、最常用的培养病毒方法是:细胞培养194页4、核酶:是一类具有双重特异性的RNA分子,一是能识别特异的靶RNA 序列,二是具有酶活性,连续特异性切割降解靶RNA。

200页5、真菌的概念:是一大类具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分化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202页6、培养真菌常用的培养基:沙保培养基7、真菌的菌落类型:酵母型、类酵母型、霉菌型(菌落)205页8、真菌的应用:酵母菌:啤酒、酒精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核苷酸、氨基酸等制造;毛霉菌属:污染、分解蛋白质,豆腐乳酿造;曲霉菌属:糖化、分解蛋白质、发酵、污染、条件致病、毒素;青霉菌属:青霉素发酵、污染;根霉:糖化菌种 206页9、最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是:白色假丝酵母 211页10、正常菌群:在正常人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分布的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

220页11、正常菌群的生理功能:拮抗病原微生物、营养作用、抗衰老作用、抗肿瘤作用、促进免疫作用 220页12、灭菌: 利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或介质中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225页13、消毒:利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或介质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225页14、培养基的灭菌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227页15、发酵工业中,常需要单独灭菌的营养成分是:糖(见课件)16、紫外线的特点和杀菌机制:杀菌作用与波长有关、可损坏细菌的DNA 结构、260-266nm杀菌作用最强、穿透力弱、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229页17、生物安全防护最好的实验室是:BSL-4级实验室 235页18、生物安全(bio-safety):避免危险生物因子对实验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

235页19、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240页20、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重点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重点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提纲绪论1、免疫学的基本概念机体对再次感染具有的抵抗力称为免疫,即免除瘟疫。

免疫是指机体对“自身”与“非己”的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

2、免疫学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事件和人物抗原1、抗原的概念和分类概念:凡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作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分类:1、根据抗原的基本性能:完全抗原如细菌、病毒、血清、大多数蛋白质。

半抗原如大多数多糖、某些药物,与载体结合后可成为完全抗原。

2、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隐蔽抗原;自身抗原结构改变•异嗜性抗原:3、按抗原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分类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病原微生物、血细胞、血清、细菌)TI-Ag非胸腺依赖性抗原(细菌的细胞壁成分)4、其它分类蛋白质抗原,多糖抗原,核蛋白抗原,天然抗原,人工抗原,合成抗原,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2、抗原决定簇的概念及意义是抗原物质分子表面或其他部位,具有一定组成和结构的特殊化学基团,能与其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结构。

结构已经确定的抗原决定簇称为抗原表位。

抗原决定簇。

作用在B细胞上,并可与对应体的Fab段结合。

分类:(1)构象表位:由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簇,也称非连续表位线性表位:序列相连续的氨基酸肽片段构成的决定簇,也称线性决定簇(2)T、B细胞表位:根据TCR和BCR对表位识别的不同3、构成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抗原的理化性质抗原与机体相互作用4、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抗原特异性:指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专一结合的特性。

交叉反应: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簇的不同抗原之间出现的反应。

5、典型的抗原物质脂多糖LPS(内霉素),病毒性抗原,外毒素、类毒素,异种血清,异嗜性抗原,肿瘤抗原,自身抗原(隐蔽的自身抗原:如精子、眼晶体蛋白、脑组织等。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考试资料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考试资料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一、名词解释: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MHC: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指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

单克隆抗体:是识别同一抗原决定簇的一个B细胞所产生的同源性抗体。

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已致敏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或半抗原所引起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免疫耐受:在某种情况下,机体接受某种刺激后不能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这种状态称特异性免疫无应答,又称免疫耐受。

APC:即抗原呈递细胞,指具有呈递抗原的细胞,包括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细胞、并指状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

补体:指人血清中存在的不耐热、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过程,不包括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

溶原性转换:当噬菌体感染细菌而使成为溶原状态时,噬菌体的基因整合到宿主菌的染色体中,使细菌的DNA结构发生改变而导致的变异。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繁殖,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因宿主细胞条件不合适,不能复制出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

慢性感染:亦称慢发病毒感染,潜伏期长,可达数年或数十年,一旦出现症状,其疾病则呈亚急性进行性加重直至死亡。

Dane 颗粒:是乙肝病毒的大球形颗粒,是完整的HBV颗粒,具有传染性。

二、问答题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生物学功能答:⑴基本结构:为4条肽链的对称结构,其中2条长链为重链(H链),约450~570个氨基酸,2条短链为轻链(L链),约214个氨基酸。

2条H链之间、H链与L链之间以二硫键结合,每条H链及L链可分为氨基端(N端)和羧基端(C端),在N端,L链的1/ 2与H链的1/4区氨基的组成和排列顺序多变,称可变区(V区),可特异性结合抗原;C 端,L链剩余的1/2及H链剩余的3/4区氨基的种类数量排列稳定,称为恒定区(C区);在可变区中,一些特定位置的氨基残基,显示更大的变异性,生活方式为超变区(CDR),其它部位变化较小,称为骨架区。

微生物与免疫学考试重点

微生物与免疫学考试重点
5.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一)抗原的理化性质1.分子量大小分子量越
大,免疫原性越强,一般>10KDa 2.化学组成结构的复杂性,有特殊的化学基团。 蛋白质和多糖免疫原性强。3.物理性状 颗粒性〉可溶性,聚合物>单体(二)抗 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1.异物性 异种物质:亲缘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兔一
人 同种异体物质例:血型Ag 2.机体因素种属、年龄、健康状况等。
特异的体液免疫和抗原提呈功能的淋巴细胞。
14.抗原抗体反应 :在体外,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在辅助物质的参与
下, 出现可见现象的反应。 又称血清学反应。 应用广泛, 敏感性可达10-12ng(pg)/ml
15.疫苗:用人工方法将病原生物的抗原或相应抗体制成各种制剂,接种于人或动 物,使其获得对该病原生物的特异性免疫,可预防感染性疾病
7.单克隆抗体的特点。(1)高度均一性(类、亚类、型、相同)(2)高度特异 性,无交叉反应。3)咼效价、咼产量。
8.各类免疫球蛋白有何结构和功能特点:1)IgG单体,IgG1-IgG4四个亚类。 血清中含量最高,半衰期最长。特性:(1)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2)激活补体
(CH2;(3)调理促吞噬作用(Fc、C3b调理);(4)ADCC;(5)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20.干扰素 由病毒或其它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多种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 学功能的糖蛋白。
21.正常菌群 寄居在正常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的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
物群体。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有利而无害,通称为正常菌群。
22、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与宿主间及正常菌群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正常菌群 也会对宿主产生致病性,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11.补体:存在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功能有关,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 白质。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考试重点.doc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考试重点.doc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1 •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抗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在体内外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 抗原决定簇:是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又称表位,它的种类,数目,空间构型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

3. 抗体: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4. 补体系统: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及组织具有酶活性的一组与免疫有关的球蛋白所组成的酶反应系统,它包括多种因子。

5. 细胞因子:是指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合成与分泌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多肽。

6. 免疫耐受:是机体接受某种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7. 超敏反应:是指某抗原或半抗原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8. 质粒:是细菌体内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一种双股闭合环状DNA9. 热原质:由大多由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产生,极微量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可引起发热反应,故名热原质。

革兰阴性菌的热原质就是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热原质耐高温,高压灭菌不能破坏。

除去热原质的方法用特殊石棉过滤,最好办法是蒸f留。

10. 培养基:人工配制的供给细菌生长繁殖的所需的营养物质称为培养基。

培养基本身必须澄清无菌,并有一定的酸碱度。

11・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并将其整合到自己菌体基因中去,从而获取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特征的过程,称为转化。

12干扰素:是细胞在受到病毒物质的诱导下,由细胞基因编码产生的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蛋白质,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功能。

二:填空题1 •根据分化程度微生物分为:真核细胞性微生物,原核型细胞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

2. 免疫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3. 抗原表面能与相应抗体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因称(表位或抗原决走簇)。

(完整word版)免疫学和微生物学考试重点(成都中医大中药学)

(完整word版)免疫学和微生物学考试重点(成都中医大中药学)

医学免疫学部分1.免疫: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的一种功能,其结果是对机体有利有弊。

2.免疫的功能(为什么免疫对人体有利也有害?):1免疫防御功能,指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侵袭。

这种功能过低或者缺陷则可发生反复感染和免疫缺陷病,反映过强可发生超敏反应;2免疫稳定功能,正常情况下机体有些细胞不断衰老、损伤、死亡,机体要不断的将他们清除,以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与稳定。

如果这种功能失调,则可发生自身免疫病;3免疫监视功能,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能把少量突变细胞加以消灭清除,防止癌变的发生。

如果监视功能降低或失调,有可能发生肿瘤和持续性感染。

3.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4.中枢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禽类为腔上囊)和胸腺,哺乳类动物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5.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T细胞和B细胞定居与增值的场所,也是T、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它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进入外周的成熟淋巴细胞被称为免疫活性细胞。

6.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的主要场所7.抗体:由抗原刺激机体后,浆细胞合成分泌的能与该抗原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8.免疫球蛋白:具有抗原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9.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由两条相同的重链(H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L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10.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可变区(V区):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随抗体结合抗原的特异性不同而发生变化,V区中的3个高变区(又称互补决定区)共同组成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结合部位;恒定区(C区):其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比较恒定,该区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活性;铰链区:不是一个独立的功能区,但与其他功能区有关。

当抗体可变区与抗原结合时此区可发生扭曲,使抗体更好的与抗原结合。

铰链区对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敏感,容易在此区发生破裂。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一、名词解释1 、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 、抗体: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 B 细胞转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3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4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细胞识别抗原,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物质,将抗原破坏、清除的全部过程5 、超敏反应:是指某抗原或半抗原再次进人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6 、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与核质的单细胞微生物。

细菌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完整的细胞器7 、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一般不能全部杀死非病原菌和芽胞。

8 、灭菌:是指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非病原菌和芽胞。

9 、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0 、衣原体:是一类能通过除菌滤器、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并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二、填空题1 、抗原具有两个基本特性,即: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2 、抗体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3 、自身抗原有三种类型:隐蔽自身抗原,修饰自身抗原,自身正常物质。

2 .细菌的基本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螺菌。

4 .细菌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分别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菌毛。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芽胞。

5 .临床上常以杀灭:芽孢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6 .革兰染色的步骤分: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 95 %酒精脱色,稀释复红复染四步。

7 .革兰染色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呈:红色。

8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9 .高压蒸气灭菌的压力为 103 . 4kPa ,温度可达 121 . 3℃,维持时间是 15 ~30min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考试习题复习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考试习题复习
C567:趋化作用
使MAC能够形成,有效溶解病原微生物,使患者不易发生化脓性感染。
11、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及细胞内容物
1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染色:球型或椭圆形,葡萄串状排列。无芽胞、无鞭毛,革兰氏染色阳 性。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需氧或兼性厌氧,产生脂溶性色素是菌落呈金黄色。 在血平板产生溶血素,在菌落周围形成完全溶血环。耐盐性强。 生化特性:产酸不产气。 抵抗力:是无芽孢菌中抵抗力最强的细菌之一。
13、肠道杆菌的一般特征 ①形态结构相似:G-杆菌;无芽胞,多为周鞭毛菌,多有菌毛。 ②培养要求不高:兼性厌氧或需氧;营养要求不高。 ③生化反应活泼:能分解多种糖和蛋白质,常用来作菌属、菌种的鉴别;
14、肉毒毒素的作用部位
已知最毒的神经毒素(不耐热,煮沸1分钟即可被破坏,人的致死量:0.1µg) 可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从而导致肌肉迟缓性麻痹。对酸和蛋白 酶有较强的抵抗,在胃液中24h内不被破坏。
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属于这种。
急性感染后一年或数年,发生致死性的并发症。
10、补体系统中C2a,C3a、C5a,C567的作用。 C2a:激肽样作用
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常见的补体缺陷病--遗传性血管神经水肿
C3a、C5a:过敏毒素样作用、趋化作用
过敏毒素:在肥大细胞,嗜硷性粒细胞表面有其受体,引起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血管活 性物质,增强血管通透性、刺激平滑肌收缩。趋化因子:可刺激中性粒细胞等的趋化,然后 向感染部位聚集,增强局部炎症反应。
与抗原表位结合,能随抗体特异性不同而变化。
20、根据哪个区域的结构,将免疫球蛋白划分为五类 重链恒定区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的差异。

(新)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重点

(新)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重点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1、(13)抗原:指能与T、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TCR/BCR)特异性结合,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体外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两个基本特性:(1)免疫原性(2)免疫反应性或抗原性2、(22)抗体:由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可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又称免疫球蛋白。

3、(14)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为抗原表位,是指抗原分子中与特异性淋巴细胞受体(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亦称为抗原决定簇或抗原决定基,通常由5~17个氨基酸残基、5~7个多糖残基或核苷酸组成。

4、(8)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比较5、(7)固有免疫:亦称天然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种群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是机体抵御病原体侵袭的第一道防线。

其特点是:个体出生时即具备,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特定抗原。

6、(8)适应性免疫:亦称为特异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为个体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性抗原而发生反应。

其特点是个体后天获得,具有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和耐受性。

7、(27)抗体的主要功能:(1)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2)激活补体(3)结合Fc受体①调理作用②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③介导Ⅰ型超敏反应(4)穿过胎盘和粘膜8、(61)抗原提呈细胞:指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肽提呈给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9、(42)细胞因子:指由多种细胞、特别是活化的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

10、(44)细胞因子的分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家族、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11、(34)补体: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功能有关,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补充作用,故称为补体。

12、(73)B细胞的分类和比较13、(88)免疫耐受: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所表现出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重点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重点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 免疫:是指对抗体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一种功能,正常情况下,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6.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7. 单克隆抗体:是指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由一个B细胞分化增值的子代细胞集团,即单一纯系细胞合成的抗体。

8. 补体系统: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及组织具有酶活性的一组与12. APC:即抗原提呈细胞,能表达被特异性T细胞识别的抗原肽:MHC 复合物的所有细胞,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

13.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细胞识别抗原,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物质,将抗原破坏,清除的全部过程。

14. 免疫耐受:是机体接受某种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特异性无应答状18. 人工自动免疫:是用于人工接种的方法给抗体输入抗原性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免疫应答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19. 质粒:是细菌体内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一种双股闭合环状DNA20. 荚膜:某些细菌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一层粘液性多聚物,其成分为多糖或多肽。

21. 热原质:由大多由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产生,极微量注入人体24. 菌群失调症:当正常菌群在组成和数量上发生明显改变时,称为菌群失调。

当这种失调状态进一步发展,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就成为菌群失调症。

25. 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一般不能全部杀死非病原菌和芽胞。

26. 灭菌:是指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非病原菌和芽胞。

27. 无菌操作:是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方法,无菌指灭菌31.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繁殖,造成抗体严重损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成为败血症。

32. 隐性感染: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病原菌侵入的数量不多,或毒力较弱时,感染后对抗体损害较轻,不出现临床症状或出现的临床症状不明显,称为隐性感染隐性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特异性的免疫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念:1.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增殖迅速,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需借助显微镜放大几百倍,乃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免疫:机体识别和清除非己异物,通过应答,产生生物学效应,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生理功能。

3.抗原:凡能与机体的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使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T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4.半抗原:仅具备免疫反应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被称为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

5.抗原表位:(抗原决定族):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

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胸腺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h细胞辅助半抗原(B表位)+载体(T表位)大多数蛋白质,例:病原微生物、血细胞、血清蛋白: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不需要Th细胞辅助由多个重复B表位组成,例:多糖8.抗体:由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液和组织液中,为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9.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10.单克隆抗体:由单一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只作用于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均一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11.补体:存在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功能有关,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12.细胞因子:由多种细胞,特别是活化的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

、BC:T细胞(T淋巴细胞),胸腺发育成熟的,执行特异的细胞免疫和辅助体液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

B细胞(B淋巴细胞)骨髓发育成熟的,执行特异的体液免疫和抗原提呈功能的淋巴细胞。

14.抗原抗体反应:在体外,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在辅助物质的参与下,出现可见现象的反应。

又称血清学反应。

应用广泛,敏感性可达10-12ng(pg)/ml15.疫苗:用人工方法将病原生物的抗原或相应抗体制成各种制剂,接种于人或动物,使其获得对该病原生物的特异性免疫,可预防感染性疾病16.类毒素是用细菌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制成。

使其失去毒性,保留免疫原性17、质粒:细菌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的胞质内的遗传物质。

质粒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18、热原质;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可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即脂多糖19、垂直传播,病毒由宿主的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20、干扰素由病毒或其它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多种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糖蛋白。

21、正常菌群寄居在正常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的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群体。

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有利而无害,通称为正常菌群。

22、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与宿主间及正常菌群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正常菌群也会对宿主产生致病性,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二、要点:1.医学微生物的种类和结构特点:1)非细胞型病毒球状,砖状,弹状,丝状2)原核细胞型细菌单细胞球状,杆状,弧状,有细胞壁,无成型细胞核;立克次体结构近似细菌,球杆状,有细胞壁细胞膜;衣原体球状,有类似细胞壁的结构;支原体,似细菌,没胞壁;螺旋体单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放线菌单细胞分枝菌丝状3)真核细胞型单细胞或多细胞有细胞壁细胞核,菌丝孢子2.免疫的功能: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防御病原微生物侵害;免疫自稳,清除损伤或衰老细胞;免疫监视,清除复制错误/突变细胞3.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点:固有免疫,个体出生时即具备,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特定抗原;适应性免疫,个体后天获得,具有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耐受性4.抗原的特性:免疫原性Ag与机体的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使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抗体或效应T细胞)的特性;抗原性Ag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T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5.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一)抗原的理化性质1.分子量大小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一般>10KDa。

2.化学组成结构的复杂性 ,有特殊的化学基团。

蛋白质和多糖免疫原性强。

3.物理性状颗粒性>可溶性,聚合物>单体 (二)抗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1.异物性异种物质:亲缘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兔一人同种异体物质例:血型Ag 2.机体因素种属、年龄、健康状况等。

3.进入机体的途径皮内>皮下>肌肉>腹腔>静脉,剂量。

6.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及其功能;1)可变区VH VL 与抗原结合的部位,1个单体为2价 2).恒定区(C区)CH CL 具有部分同种异型的遗传标志3)IgG的CH2和IgM的CH3是补体结合点所在 4.)IgG的CH3与Fc受体结合,IgE的CH2,CH3与受体结合7.单克隆抗体的特点。

(1)高度均一性(类、亚类、型、相同)(2)高度特异性,无交叉反应。

3)高效价、高产量。

8.各类免疫球蛋白有何结构和功能特点: 1)IgG 单体,IgG1-IgG4四个亚类。

血清中含量最高,半衰期最长。

特性:(1)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2)激活补体(CH2);(3)调理促吞噬作用(Fc、C3b调理);(4)ADCC;(5)抗感染的主要抗体2)IgM 五聚体,分子量最大。

有CH4区、无铰链区特性:(1)产生早: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抗原刺激最早产生;(2)激活补体(CH3);(3)调理作用(C3b调理);(4) 天然血型抗体;(5) B细胞抗原受体(BCR)的主要成分;(6) 早期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3)IgA 两种结构形式: 血清型IgA(IgA1、IgA2)分泌型IgA(SIgA)双体+J链+分泌片特性:(1) 经初乳传递,给新生儿胃肠道提供保护;(2) 粘膜局部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4)IgD 单体,特性:B细胞膜表面的Ig(membrane IgD,mIgD)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

5) IgE单体,有CH4区, 无铰链区。

正常人血清IgE 中含量最低。

特性:(1)亲细胞抗体(CH2、CH3),参与I型超敏反应。

(2)参与抗寄生虫感染。

9.;补体经经典激活途径的特点及关键性酶:特点:1)激活物 IC=Ag+Ab;2)顺序 1、4/2、3、5、6、7、8、9; 3)反应在细胞膜上进行;4)多数为酶促反应,C 裂解后形成大片段b和小片段a,b结合起来,a掉到液相中;5)形成2个关键性酶:C3转化酶( C 4b2b)和 C5转化酶(C4b2b3b)和膜攻击复合物6)结果:细胞溶解10.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1.免疫调节 1) 发挥天然免疫2)刺激免疫细胞发育3)调节免疫应答 2. 诱导凋亡 3. 刺激造血各类细胞因子的主要作用:1.白细胞介素介导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2.干扰素:抗感染、免疫调节、抗肿瘤3.肿瘤坏死因子:能使肿瘤细胞发生出血坏死 4.集落刺激因子:能刺激多种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

5.生长因子:具有刺激细胞生长的作用6.趋化性细胞因子; 对多种细胞都有趋化作用11.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在组织器官移植中引起强而迅速的排斥反应的抗原1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编码产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

、BCR-Igα/Igβ的结构和功能;1)TCR-CD3分子结构:由5种肽链组成的同二聚体或异二聚体。

功能:参与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 TCR-CD3复合体: T 细胞膜上识别和结合相应的Ag表位与MHC分子的复合体,并转导识别信号的结构 2)BCR-Igα/Igβ结构:异二聚体,胞浆区长,含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

功能:与BCR构成复合体,转导BCR与Ag结合的信号;参与mIg链的表达与转运。

BC识别相应的抗原表位并转导识别信号的结构:BCR-Igα/Igβ的功能和杀伤机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1)机制:释放穿孔素,颗粒酶(丝氨酸酯酶);启动细胞调亡;释放细胞因子:TNF。

生物学功能具有识别正常和异常组织细胞的能力(MHC异常)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肿瘤细胞、免疫调节2)功能:吞噬杀伤:偶然、趋化因子(C5a)、调理。

抗原呈递:免疫调节抗肿瘤:ADCC分泌作用:酶(溶酶体酶、溶菌酶、髓过氧化物酶等)细胞因子 IL-1、IL-12、TNFα。

对TI-Ag和TD-Ag的应答有何特征:TDAg TI-Ag性质蛋白质多糖表位 TL和BL表位无TL表位TC辅助需要不需要活化B2细胞活化B1细胞、产生Ig类别各类Ig IgM、低亲和力细胞免疫引起不引起免疫记忆有无16.初次与再次应答有何差异,有何意义:一般规律初次应答再次应答诱导期较长(2-3周)短(1周内)抗体产量较低高维持时间较短长产生Ig类别 IgM为主 IgG为主所需抗原量较大较小意义1)免疫接种需多次注射2)测IgM早期诊断3)测IgG流行病学调查17.各.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及常见反应疾病名称: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过敏反应型)特点1. 反应发生迅速、消失快。

2.以生理功能紊乱为主,没有明显的组织细胞损伤。

3.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只发生于有IgE应答趋向的人(特异性素质)。

常见的疾病举例 1.全身性的过敏反应:药物过敏性休克:降解青霉素青霉噻唑醛酸、青霉烯酸(半Ag)。

血清过敏性休克:抗毒素应用,如破伤风抗毒素。

2. 呼吸道的过敏反应:花粉致过敏性鼻炎、哮喘。

3. 消化道过敏反应:过敏性胃肠炎。

4. 皮肤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Ⅱ超敏反应(细胞毒型、细胞溶解型)1.特点 1)细胞膜上的抗原(成为靶细胞):内源性Ag:AB0血型、HLA抗原,存在于组织细胞上的共同Ag,感染或理化因素改变的自身Ag。

外源性Ag:药物、血清蛋白等与组织细胞结合2)抗体:IgG、IgM3)靶细胞损伤的机制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调理作用:ADCC:常见疾病举例1.输血反应;ABO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发生快,主要为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

Rh血型少,血清中无天然抗体,多次输血可发生2 新生儿溶血症:多见Rh血型不合 III型超敏反应(血管炎型、免疫复合物型)1.免疫复合物形成2.免疫复合物沉积条件:中等大小的IC;血管通透性高。

沉积部位:血管丰富,血流缓慢的毛细血管基底膜(血管壁的周围),肾脏、关节、皮肤(面部为主)3.组织损伤(1) 血小板聚集血小板释放血管活性胺→血管通透性升高→水肿;(2)激活补体常见疾病举例1.血清病 2.感染后肾小球肾炎3.类风湿关节炎4.系统性红班狼疮 IV 型超敏反应(迟发型)特点:1.由TL引起,与Ab、C无关。

2.迟缓:再次接触Ag后2-3天;3.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局部慢性炎症。

疾病举例 1.传染性迟发型变态反应:胞内寄生菌(伤寒杆菌、TB)、病毒、真菌等。

即传染、免疫与变态反应共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