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重点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 、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 、抗体: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 细胞转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3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4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细胞识别抗原,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物质,将抗原破坏、清除的全部过程5 、超敏反应:是指某抗原或半抗原再次进人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6 、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与核质的单细胞微生物。
细菌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完整的细胞器7 、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一般不能全部杀死非病原菌和芽胞。
8 、灭菌:是指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非病原菌和芽胞。
9 、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0 、衣原体:是一类能通过除菌滤器、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并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二、填空题1 、抗原具有两个基本特性,即: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2 、抗体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3 、自身抗原有三种类型:隐蔽自身抗原,修饰自身抗原,自身正常物质。
2 .细菌的基本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螺菌。
4 .细菌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分别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菌毛。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芽胞。
5 .临床上常以杀灭:芽孢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6 .革兰染色的步骤分: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 %酒精脱色,稀释复红复染四步。
7 .革兰染色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呈:红色。
8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9 .高压蒸气灭菌的压力为103 .4kPa ,温度可达121 .3℃,维持时间是15 ~30min 。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资料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资料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中,对人有致病作用的、、。
正常菌群在、和条件下可转化为条件致病菌。
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条件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从甲型到丙型的五种肝炎病毒中,主要经血液传播的有__________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
沙眼衣原体的传染途径是___________,所致疾病是___________ 。
免疫系统由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组成。
免疫功能表现为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三方面。
最常引起脓毒血症的化脓性球菌是___________ 。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压蒸汽灭菌法的蒸汽压力为_________,温度是____ _,维持时间是____ _。
皮肤癣真菌是通过__________传染,引起 __________ 。
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是屏障。
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有两阶段:无症状的阶段和有症状的阶段。
简述破伤风梭菌的特异性防治。
简述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前提下,为什么湿热灭菌的效果优于干热灭菌?试分析引起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的来源。
(想想:手术的步骤,可能接触的物品等)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临床上乙肝“两对半”检查包括哪几项?列表比较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主要区别。
简述如何预防乙型肝炎。
1.青霉素的杀菌机制是:A.干扰脂多糖合成B.抑制黏肽的合成C.干扰磷壁酸的合成D.抑制蛋白质的合成E.干扰细菌DNA的复制1.与致病有关的细菌代谢产物是:A.色素 B.细菌素 C.热原质 D.维生素 E.B+C2.某婴儿室护士采用煮沸法消毒婴儿配乳用品时,为提高沸点,可在水中加入:A.0.9%氯化钠 B.1%~2%过氧乙酸 C.0.5%亚硝酸钠D.1%~2%碳酸氢钠 E.1%~3%过氧化氢3.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共同抗原4.ABO血型的天然抗体是:A.IgAB.IgMC.IgGD.IgDE.SIgA5.新生儿从初乳获得的免疫球蛋白是:A.IgAB.IgMC.IgGD.IgDE.SIgA6.在环境卫生,饮水卫生和食品卫生学中,常用做被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的细菌是:A. 肺炎链球菌B.大肠埃希菌C.痢疾杆菌D.伤寒杆菌E.变形杆菌7.痢疾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应选用:A.肉汤培养基B.血平板C.葡萄琼脂平板D.厌氧培养基E.SS平板8.破伤风的紧急预防应注射:A.类毒素B.抗生素C.抗毒素D.抗毒素E.丙种球蛋白9.以下哪个不属于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A.皮肤过敏B.消化道过敏C.接触性皮炎D.过敏性休克E.呼吸道过敏10.一名未接种过卡介苗,外观上健康的中年人,当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时,下列哪一项解释是错误的:A.不需要接种卡介苗B.未患过活动性结核病C.对结核病有免疫力D.需要接种卡介苗E.A+C11.能杀灭除细菌芽胞以外的所有致病微生物的方法是:A.清洁 B.消毒 C.灭菌 D.抑菌 E.抗菌12.紫外线的杀菌机理为:A.产生高热 B.损伤细胞膜 C.产生毒素D.产生热原质 E.干扰DNA的正常碱基配对13.关于再次应答,下述哪项是正确的:A、抗体出现慢,消失快B、抗体出现快,含量高,维持时间长C、产生的抗体主要为 IgMD、均能造成组织损伤E、抗体出现慢,维持时间长14.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是:A.血脑屏障B.皮肤粘膜屏障C.胎盘屏障D.吞噬细胞E.补体15.不可用于预防Ⅰ型超敏反应的措施是:A.脱敏处理B.避免接触变应原C. 增强免疫力D. 肾上腺素E.皮肤试验16.患者,女性,76 岁。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重点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重点三:简答题1.简述免疫的功能和表现功能正常变现异常变现免疫防御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免疫稳定清除损伤和衰老的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监视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感染肿瘤或持续性感染2.简述动物免疫血清的两重性?使用前注意什么?将疫苗或类素毒素免疫动物,使其产生相应抗体,从这些动物血清中得到抗体,此即为异种动物血清,它的两重性表现为即为抗体又为抗原,在中和细菌毒素外毒素和病原微生物时,它作为抗体发挥作用,它对人体来说又是异种蛋白。
对某些人可成为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变态反应。
故使用前应注意做皮试。
3.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及主要生物学功能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Ig单体是由两条相同的轻键借二硫键链接组成的四肽链结构,在重链近N端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重链可变区,其余部分为恒定区,在轻链近N端的二分之一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轻链可变区,其余二分之一区域为恒定区,VH与VL还有超变区!2).Ig 的生物学功能a).在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在体内变现为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理效应,在体外可以出现抗原抗体反应b).激活补体:IgG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c).与Fc受体结合:Ig经Fc与各种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吞噬,ADCC 作用,参与免疫调节引起的超敏反映的发生!d).穿过胎盘和黏膜:母体IgG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为胎儿提供被动免疫的保护作用SIgA可穿过粘膜上皮细胞在粘膜表面发挥中和作用和调理吞噬作用引起免疫病理损伤,如引起Ⅰ、Ⅱ、Ⅲ型超敏反应。
4. 简述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IgG:血清含量最多,半衰期最长,分布最广,唯一能穿过胎盘Ig;抗菌抗病毒,抗毒素,抗体大多为IgG,与抗原结合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其FC段吞噬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发挥调整吞噬作用;与NK细胞结合介导ADCC作用;还可以与葡萄球体菌A蛋白(spa)结合用于检测某些抗原IgM: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在种系发育个体发育及免疫应答中产生最早,结合抗原,激活抗体调理吞噬作的能力比IgG强,是高效能的抗体IgA:血清型为单体,分泌型为双聚体,且带有分泌片存在唾液,泪液初乳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粘膜分泌液中,是机体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抗菌抗病毒,抗毒素IgD:为单体,血清中含量很少主要存在与成熟B细胞表面,为B 细胞的抗原受体,smlgd是B细胞城市的一个标志IgE:为单体,半衰期最短,血清中含量极微,主要在某些过敏性体质人血清中查到,可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重点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第一章医学免疫学免疫: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感染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免疫的基本功能:1、免疫防御2、免疫自稳3、免疫监视微生物方法学和医学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第二章免疫系统免疫细胞: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免疫器官分类:1、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部位。
2、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免疫细胞定居、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中枢免疫器官分类:1、骨髓(造血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2、胸腺3、法氏囊外周免疫分类:1、淋巴结:分布全身的豆形淋巴器官2、脾脏(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3、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骨髓的功能:1、造血(所有血细胞的发源地)2、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胸腺的功能:1、是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分化成熟的场所;2、免疫调节功能:分泌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3、形成血-胸腺屏障:阻止血液中大分子进入胸腺。
淋巴结的功能:1、成熟免疫细胞居住的场所2、发生免疫应答(IR)场所3、过滤淋巴液捕获抗原4、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脾的功能:1、免疫细胞居住地2、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细胞因子4、过滤血液捕获抗原5、存储红细胞的血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的功能:1、形成生理屏障2、参与局部免疫应答3、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T、B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
免疫细胞分类:1、干细胞2、淋巴细胞3、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的分类:1、T淋巴细胞2、B淋巴细胞3、NK细胞第三章抗原抗原(Ag):指一类能刺激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表位或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结构或基团。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2、免疫反应性(抗原性):即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案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案教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材选自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节“微生物与免疫学”。
本节课主要介绍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免疫学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能够举例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免疫的作用和机制。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机制。
重点: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免疫的作用和机制。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显微镜、显微镜片、染色玻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册等。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作用。
2. 学生分享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及其作用。
二、微生物的基本特征(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微生物的分类,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2. 学生通过观察显微镜片,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点。
三、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0分钟)1. 教师举例说明微生物在食品制作、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2. 学生思考并讨论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免疫学的基本知识(10分钟)1. 教师介绍免疫的概念、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免疫的作用和机制。
五、随堂练习(5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教师根据讲解内容,设计板书,突出微生物与免疫学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2. 学生跟随教师板书,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请列举三种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答案:细菌、真菌、病毒。
细菌如乳酸菌,用于制作酸奶;真菌如酵母菌,用于制作面包;病毒如流感病毒,引起流感。
2. 请简要描述免疫的作用和机制。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案全册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案全册概述该教案全册旨在为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提供全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
本教案将涵盖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并提供相关实验和案例研究,以加深学生对这一领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 理解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研究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和免疫系统的分类和特征。
- 掌握微生物与免疫系统在疾病防控和治疗中的应用。
- 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微生物学基础- 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微生物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 微生物在人类和环境中的作用- 常见微生物病原体及其致病机制第二单元:免疫学原理-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免疫应答的类型和过程- 免疫系统与疾病的关系- 免疫治疗和预防的方法和原理第三单元:微生物与免疫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 免疫技术在诊断和疫苗研发中的应用- 微生物和免疫系统在生物工程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免疫治疗的前沿研究和应用案例教学方法- 讲授和讨论:通过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介绍和解释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 实验和实践: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微生物实验和免疫学实验,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研究,探讨微生物和免疫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解决方法。
- 独立研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深入了解特定主题的微生物学和免疫学领域。
教学评估- 平时表现:考虑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作业和小组讨论表现等因素进行评估。
- 实验报告和独立研究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研究能力。
-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参考教材- 《微生物学原理》- 《免疫学导论》-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案例研究》以上是《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案全册》的概要内容,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全面的教学计划和资源,以便有效教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复习重点一、免疫学1. 免疫系统和免疫反应的分类免疫系统可分为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免疫是指身体自身天生具备的对抗病原体的非特异性防御系统,包括物理屏障(皮肤、黏膜)、炎症反应、吞噬细胞、天然杀伤细胞等。
获得性免疫是指身体在接触到抗原后,通过学习与演化而形成的特异性免疫防御系统,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包括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T细胞、B细胞等。
3. 免疫反应的类型和调节免疫反应可分为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
调节免疫反应的主要因素包括细胞因子、抗体以及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4. 免疫记忆和免疫耐受免疫记忆是指身体在接触过抗原后,对该抗原形成的针对性免疫反应保留下来的能力。
免疫耐受是指身体对某些抗原产生免疫容忍的状态,主要包括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
5. 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结构与功能免疫球蛋白是指在获得性免疫防御系统中产生的抗体分子,是特异性免疫反应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抗体的结构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包括可变区和恒定区。
抗体的主要功能包括中和病毒、结合细菌毒素、沉淀抗原、淋巴细胞识别等。
二、病原微生物学1. 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细菌是原核生物,不具有真核细胞核和真核细胞器。
细菌可按形态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等,按细胞壁的结构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按营养类型分为自养细菌和异养细菌。
2. 细菌的致病性机制细菌通过产生肝素酶、凝血酶、溶血素等毒素直接对宿主细胞造成损伤,或通过表面分子如鞭毛、菌毛等对细胞黏附,或通过释放蛋白质或核酸分子进入宿主细胞内引起炎症反应等方式致病。
3. 病毒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病毒是不具有细胞结构和自主繁殖能力的类生物物质,通过寄生于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活动进行复制。
病毒可按基因组的类型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按颗粒形态分为裸病毒和包膜病毒。
4. 病毒的致病性机制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活动进行复制,导致细胞死亡或变异。
兽医基础 模块3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基础 项目1微生物学基础
模块三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基础项目一微生物学基础任务一细菌知识点一:细菌的大小细菌的个体微小,通常以微米(μm)作为测量其大小的单位。
不同的细菌大小也不相同,细菌的大小常受菌龄、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知识点二:细菌的基本形态与排列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根据细菌的这三种基本形态相应地把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状菌。
知识点三:细菌的结构与功能一、细菌的基本结构1.细胞壁:位于细菌细胞的最外层,无色透明,有坚韧的弹性。
它具有维持菌体形态,保护菌体耐受低渗环境,参与细菌的物质交换作用,还与细菌的致病性、对药物的敏感性及染色特性有关。
2.细胞膜:一层半透性生物薄膜。
它具有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运送、交换,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提供鞭毛的着生点,参与能量代谢等功能。
3.细胞质:是位于细胞膜内的无色、透明、黏稠的胶体状物质。
是细菌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
4.拟核:分布于细胞质的中心或边缘区。
控制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1.荚膜:荚膜具有保护菌体的功能,还具有贮留水分,抗干燥的作用;荚膜与细菌的毒力有关;荚膜具有抗原性。
2.鞭毛:鞭毛具有抗原性,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3.菌毛: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性菌毛的主要功能是传递遗传物质。
4.芽孢: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强,不易着色的圆形或卵圆形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一个细菌只能形成一个芽孢。
一个芽孢经过萌发后也只能形成一个菌体,故芽孢不是细菌的繁殖器官。
杀死芽孢的可靠方法是干热灭菌或高压蒸汽灭菌。
评价消毒剂的效果一般以能否杀灭芽孢为标准。
知识点四:细菌的生长繁殖和呼吸类型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营养物质:所有细菌的生长繁殖都需要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因子等。
2.适宜的温度:病原菌在15—45_℃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是37_℃左右。
3.合适的酸碱度(pH):大多数细菌在pH4.0—9.0的范围内可以生长,多数病原菌的适宜pH为7.2—7.6。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重点
第二章细菌学概述1、细菌的计量单位是微米(1μm=1000㎜)2、细菌按其外形可分为:球形(球菌)、杆形(杆菌)、螺形(螺形菌)4.细菌特殊结构的特点与致病性关系①荚膜:有抗原性,在动物体内保护细菌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作用,因而与细菌毒力有关,使细菌对干燥和其他因素的侵害具有一定的抵抗力②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有粘附作用③菌毛:普通菌毛是细菌的粘附器官,具有粘附与宿主细毛膜表面的能力,构成细菌感染的第一步;性菌毛有致育性,传递某些致病物质,是雌性菌获得雄性菌的某些特性④芽胞:有很强的耐药性,通透性低,胞内含水量少,酶活性低,故蛋白质受热后不易变性,对干燥、高温、化学消毒剂及辐射有较强抵抗力。
5革兰染色:细菌学中最经典的染色方法,在鉴别细菌、研究细菌致病性和选择治疗药物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可将细菌分为格兰阳性菌和格兰阴性菌。
大多数格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及杆菌肽及龙胆紫敏感,而大多数格兰阴性菌对以上不敏感,对链霉素、碌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敏感6细菌对氧气需要的不同分为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7热原质:许多细菌能合成一种物质,注入人体或动物体能引起发热反应8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①在液体培养集中的生长现象:大多数呈均匀混浊状态;少输入链状排列的细菌呈沉淀生长;专性需氧菌如枯草杆菌在液面形成菌膜液体澄清②在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现象:单个细菌可繁殖成菌落,各种细菌在平板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各有特征,鉴别细菌③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生长:若具有鞭毛,能运动,则沿穿刺线向四周扩散,呈羽毛状或云雾状浑浊生长,穿刺线模糊不清;无鞭毛不能运动,仅沿穿刺线呈线型生长周围培养基透明澄清,用来检查细菌动力9人体的体表和外界相通的腔道,经常寄生着不同种类、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寄生在人体一般情况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称为正常微生物群或正常微生物丛10正常微生物群的生理作用:屏障作用、营养代谢、免疫效应、解毒作用11平时不致病,在一定条件下而引起疾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12消毒:指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常以化学方法为主,也可采用湿热或紫外线照射等物理方法灭菌:用理化方法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细菌的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防腐: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13高压蒸汽灭菌法条件:通常蒸汽压力102.969kPa,温度121.3℃,15~30min14细菌的侵袭力包括粘附因子、抗吞噬与扩散因子15 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第三章免疫学基础1人体免疫功能可概括为免疫防御功能、免疫稳定功能、免疫监视功能。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要点梳理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1、病毒的致病机理:1、对宿主细胞的作用;2、对宿主的免疫病理损伤。
190页2、病毒培养的三种方法:细胞培养、鸡胚培养、动物接种 194页3、最常用的培养病毒方法是:细胞培养194页4、核酶:是一类具有双重特异性的RNA分子,一是能识别特异的靶RNA 序列,二是具有酶活性,连续特异性切割降解靶RNA。
200页5、真菌的概念:是一大类具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分化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202页6、培养真菌常用的培养基:沙保培养基7、真菌的菌落类型:酵母型、类酵母型、霉菌型(菌落)205页8、真菌的应用:酵母菌:啤酒、酒精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核苷酸、氨基酸等制造;毛霉菌属:污染、分解蛋白质,豆腐乳酿造;曲霉菌属:糖化、分解蛋白质、发酵、污染、条件致病、毒素;青霉菌属:青霉素发酵、污染;根霉:糖化菌种 206页9、最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是:白色假丝酵母 211页10、正常菌群:在正常人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分布的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
220页11、正常菌群的生理功能:拮抗病原微生物、营养作用、抗衰老作用、抗肿瘤作用、促进免疫作用 220页12、灭菌: 利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或介质中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225页13、消毒:利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或介质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225页14、培养基的灭菌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227页15、发酵工业中,常需要单独灭菌的营养成分是:糖(见课件)16、紫外线的特点和杀菌机制:杀菌作用与波长有关、可损坏细菌的DNA 结构、260-266nm杀菌作用最强、穿透力弱、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229页17、生物安全防护最好的实验室是:BSL-4级实验室 235页18、生物安全(bio-safety):避免危险生物因子对实验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
235页19、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240页20、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重点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抗原〔Ag〕:是指能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BCR/TCR〕特异性结合,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其两个基本特性: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2.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3.免疫反应性:指抗原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4.完全抗原:同时具备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两种特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5.半抗原:仅具备免疫反应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被称为半抗原。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称为抗原表位,它是BCR/T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亦称为抗原决定基,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残基、5~7个多糖残基或核苷酸组成。
7.交叉抗原:某些特定抗原不仅可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
这种抗原被称为交叉抗原。
8.交叉反应:交叉抗原与其他抗原所诱生抗体、免疫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被称为交叉反应。
9.异嗜性抗原:指一类存在于人、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0.超抗原:是一类特殊的抗原性物质,在极低量水平〔1~10ng/ml〕能活化大量〔2%~20%〕T细胞或B细胞,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
11.丝裂原:亦称有丝分裂原,可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进而增殖。
12.免疫球蛋白〔Ig〕:即抗体,是血液和组织液中一类糖蛋白,由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是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13.多克隆抗体:是指将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多个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是针对多种抗原决定基的混合抗体。
其特点是来源广泛、制备容易。
14.单克隆抗体:单一抗原表位特异性B细胞克隆经融合、筛选和克隆化而获得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其所产生的同源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15.补体:是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功能有关,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微生物免疫学各重点
微生物免疫学题型〔免疫学40分微生物60分〕一单项选择 30题30分二填空 20分三名词解释 5个20分〔三个微生物,2个免疫学〕1. 超敏反响 P95 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后,机体发生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为主的异常特异性免疫应答,又称变态反响。
2 人工主动免疫 P118使用的抗原制剂为疫苗,接种机体后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类似感染的发生,从而到达预防感染的目的。
3 质粒P178是细胞拟核裸露DNA外的遗传物质,为环形闭合的双股DNA,存在于细胞质中,质粒编码非细菌生命所必须的*些生物学性状,具有可自主复制,传给子代,也可丧失及在细菌之间转移等特性,与细菌的遗传变异有关。
4 单克隆抗体P31由单一克隆B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识别抗原分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具有高度均一性特点的特异性抗体。
5 主要主治相容性抗原复合体〔MHC〕P50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具有高度多样性的基因群。
6 灭菌P291是采用理化因素杀灭和去除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过程7 消毒P291 采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8 水平传播P249 指病毒在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也包括从动物到人的传播。
9 抗原性装换P258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是由核酸序列不断突变积累或外来基因片段重组所致。
HA或NA的变异率2%—50%,产生新亚型。
由于人群原有的特异性免疫力失效,因此可以引起大规模流行。
10 抗原性漂移P258变异幅度小,属于量变,是核酸序列的点突变累积造成,致使HA或NA的变异率小于1%,可引起流感的中小流行。
11 生物平安P296指防止危险生物因子〔病原体或毒素〕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而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
四简答 3个 30分1 试表达免疫球蛋白的根本构造〔并绘图〕和主要生物学功能P22 &P262 试表达免疫应答的根本过程P78P160 表10-4 细菌外毒素与内毒素的比拟5 细菌生长曲线繁殖规律P149 〔三〕到P150 1,2 ,3,4 各个期加解释。
医学微生物学 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考点整理
48、化脓性球菌的侵袭性酶主要有血浆凝固酶和透明质酸酶。
49、可将基因与宿主细胞基因整合并引起潜伏感染的病毒有HIV(艾滋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50、可增强细菌毒力的细菌结构或胞浆内容物有菌毛、荚膜、鞭毛和质粒。
5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依赖其表面的Gp120吸附细胞。
17、细菌内毒素的化学本质是脂多糖,其毒性部位是脂类A。
18、细菌和病毒都具有的形态是球形和杆形。
19、超敏反应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反应过强,而发生肿瘤是由于免疫监视功能缺陷。
20、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既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21、菌毛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前者与细菌粘附有关,后者具有传递遗传物质功能。
26、抗原提呈细胞(APC):能捕获和处理抗原,形成抗原肽- MHC分子复合物,而后将抗原肽呈递给T细胞,使其活化、增殖的一类免疫细胞。
主要包括广泛分布于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脾和淋巴结中的树突状细胞、并指状细胞、以及皮肤中的郎罕细胞和B细胞。
27、微生物:是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必须经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后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如病毒、细菌、真菌等。
52、包膜病毒体的释放方式主要是出芽释放。
53、衣原体除可引起人体眼和呼吸道感染外,还可引起泌尿生殖系的感染。
54、细菌结构中,具有抗吞噬作用的是荚膜;可黏附细胞的是普通菌毛。
55、通过动物咬伤并经神经播散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毒是狂犬病毒。
56、能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靶细胞的淋巴细胞是NK细胞。
19、超敏反应:是已被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应变应原后所发生的一种异常或病理的免疫反应。表现为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
微生物免疫学各论知识点(精华版)
各论一 .重要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葡萄球菌形状: G+ 球形或近似球形 特定条件下可转阴性;,1um,呈葡萄串状排列, 无芽孢, 无鞭毛, 有的有微荚膜, 链球菌形状与染色:球形,椭圆形,链状排列, G+ ,无鞭毛,无芽孢,幼龄有荚膜; 奈瑟菌属: G – 双球菌,有荚膜和菌毛,无鞭毛和芽胞大肠埃希菌形状结构: 荚膜;G – 0.4-0.7um*1-3um, 短杆菌,多有周鞭毛和菌毛,无芽孢,少数有 志贺菌属形状: 沙门菌属形状: 霍乱弧菌形状: G –, 0.5-0.7um*2-3um, 短小杆菌,无芽孢,无鞭毛,无荚膜,有菌毛; G –,杆菌, 0.6-1.0um*2-4um ,一般无荚膜,无芽孢,有菌毛,有周身鞭毛; G –, ,有菌毛,有荚膜,无芽孢,自然状态弧形或逗号,人工培育呈杆状;幽门螺杆菌形状: 厌氧芽孢梭菌形状: G –,瘦长弯曲,多鞭毛, S 形或海鸥状;G+ , ,有周鞭毛,无荚膜,芽孢正圆,比菌体粗,使细菌呈鼓槌状(典型特点)产气荚膜梭菌形状: G+ , ,粗大杆菌,两端平切,芽孢位于次级端,椭圆形,不大于菌体,无鞭毛;肉毒梭菌形状: G+ ,0.9*4-6um ,粗短杆菌,芽孢椭圆形,粗于菌体,位于次级端,网拍状, 有鞭毛,无荚膜;结核分枝杆菌形状: ,瘦长微弯,单个或分枝状排列,无鞭毛,无芽孢;布鲁菌属形状: G –,短小杆菌, ,无芽孢,无鞭毛,光滑型有微荚膜;耶尔森菌属形状: 炭疽芽孢杆菌形状: G –,两端钝圆,短小杆菌,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G+ ,1-3um*5-10um ,最大致病菌,粗大杆菌,竹节状长链,无鞭毛, ) (有氧条件下)芽孢椭圆形,小于菌体,有毒株有厚荚膜;白喉棒状杆菌形状: G+ 杆菌 ,瘦长微弯,末端膨大呈棒状,呈 V,L,Y,X, 栅栏状排列,无荚膜 , 鞭毛和芽孢, Neisser 染色可见菌体内有异染颗粒;百日咳鲍特菌形状: 毛和芽胞; 嗜肺军团菌形状: G-,短小杆菌,单个,成双或排成短链,有毒株有荚膜和菌毛,无鞭 G-,杆菌,有鞭毛,有菌毛和微荚膜,无芽孢;放线菌形状: G+ 分枝丝状菌,菌丝瘦长无隔,易断裂,无气生菌丝,无鞭毛和芽胞 ; (膜 ) ; 支原体形状: G- ,球形和丝形,球状体一般 Φ 0.2~0.3 um, 加压时可通过细菌滤器 立克次体形状: G- 短杆形 ,有多形状 ; 小 × 0.8~2.0um, 不能通过细菌滤器 衣原体形状: G- 菌相像,球形,椭圆形,梨形;螺旋体形状:瘦长 (3~30um, Φ 0.1~0.4um) ,弯曲呈螺旋状二. 重要病毒生物学特性甲流生物学特性:1.核心部分:①核蛋白 (N P) 螺旋对称型核衣壳型特异抗原②病毒核酸 — ssRNA 分 8 个节段 8 个基因2.内膜:核衣壳和包膜之间的膜蛋白( M ) 层型特异性抗原3.包膜:①双层类脂膜②包膜蛋白(血凝素与神经氨酸酶)HIV生物学特性:1.形状:球形,φ80~120nm ,有包膜,核心为圆柱形2.结构特点:包膜基质衣壳包膜糖类脂膜, 包膜糖蛋白: gp120 / gp41核衣壳P17P24(Env) 蛋白P7核酸+ssRNA ×2①gp120(SU) 包膜突起,粘附C4 结合CD4 ;结合,中和抗原打算基V3 CCR5 / CXCR4变异大膜融合蛋白T 细胞识别区C1,3,V3gp41②TM,SARS 病毒生物学特性:1. 结构特点:①形状:球形, 80-160nm②核心:螺旋对称核衣壳;;N 蛋白包裹核酸+ ssRNA,③内膜:④包膜:M 蛋白S 蛋白E 蛋白打算装配180-200 kD 糖蛋白,黏附,细胞融合小分子外膜蛋白,76aa,打算出芽乙肝生物学性状:1.形状结构:①Dane 颗粒:球形, 42nm ,双层结构包膜:脂质膜,膜上镶嵌有S 蛋白:20 面体, C 蛋白构成核心27nm :内衣壳核酸:环状不全dsDNA, 连接有P 蛋白②小球形颗粒:22nm,S 蛋白,无DNA③管型颗粒:22×100~700nm ,小球形颗粒成串三,主要通过产生外毒素致病的细菌,主要通过产生内毒素致病的细菌主要通过产生外毒素致病的细菌有:革兰阳性菌中的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白喉棒状杆菌,产气荚膜梭菌, A 群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中的痢疾志贺菌,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铜绿假单胞菌,鼠疫耶尔森菌主要通过产生内毒素致病的细菌有: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四,常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微生物及其动物宿主,传播媒介,特地对人致病的常见病原微生物常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微生物及其动物宿主,传播媒介:病原微生物志贺菌属部分沙门菌动物宿主灵长类动物家畜,家禽,野生脊椎动物,冷血动物,软体动物,环形动物,节肢动物(包括苍蝇)等传播媒介蝇产气荚膜梭菌布鲁菌属(羊,牛,猪,犬布鲁菌)耶尔森菌属炭疽芽孢杆菌问号螺旋体疏螺旋体属家畜啮齿类动物(野鼠,家鼠,黄鼠等)牛羊鼠类和猪鼠,兔,蜥蜴,麝,狼,鸟类,狗,马,牛哺乳动物,鸟类鼠蚤肩突硬蜱和太平洋硬蜱,蓖子硬蜱轮状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狂犬病病毒朊粒灵长类动物犬,猫埃及伊纹,白蚊伊纹特地对人致病的常见病原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 A 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霍乱弧菌,幽门螺杆菌,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百日咳鲍特菌,嗜肺军团菌,衣氏放线菌,诺卡菌属,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密螺旋体属,大多数病毒五.常用的有直接诊断意义的染色检验等的适用对象,临床诊断意义,如:革兰,抗酸, 芽孢. 夹膜, 墨汁,奈瑟,镀银染色革兰:阳性: 葡萄球菌链球菌破伤风梭菌炭疽芽孢杆菌白喉棒状杆菌放线菌鼠氏耶尔菌阴性:脑膜炎奈瑟菌百日咳鲍特菌淋病奈瑟菌埃希菌志贺菌霍乱弧菌沙门菌抗酸: 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都呈阳性(阳性为红色,其他细菌和细胞成蓝色)放线菌是非抗酸性丝状菌芽孢:破伤风梭菌(其芽孢成绿色,菌体成红色)荚膜:肺炎链球菌(荚膜淡蓝绿色,菌体与背景呈深红色)墨汁: 新生隐球菌(真菌)奈瑟(Neisser stain); 白喉棒状杆菌(菌体黄褐色,异染颗粒为蓝黑色)镀银: 螺旋体(问号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六.培育基及培育特性:1.一般培育基:金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沙门菌属,肉毒梭菌,布鲁菌属(生长很缓慢),炭疽芽孢杆菌(粗糙型菌落),诺卡菌属2.血琼脂平板: A 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布鲁菌属,耶尔森菌属,炭疽芽孢杆菌(不溶血),放线菌属3.巧克力色培育基4.碱性琼脂平板::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霍乱弧菌,5.TCBS 培育基:霍乱弧菌6.含蛋黄,马铃薯,甘油和天门冬酰胺等的培育基7.肉汤培育基:炭疽芽孢杆菌(絮状沉淀生长)8.白喉棒状杆菌:吕氏培育基,亚碲酸钾血脂平板: 结核分枝杆菌9.鲍金培育基(甘油,马铃薯,血液):百日咳鲍特菌10.活性炭酵母浸出液琼脂培育基:嗜肺军团菌11.葡萄糖肉汤培育基:12.沙保培育基:诺卡菌属放线菌属13.支原体:含血清,酵母浸液,组织浸液,核酸提取物,辅酶立克次体:细胞培育,鸡胚卵黄囊接种,动物接种衣原体:鸡胚卵黄囊,细胞培育钩端螺旋体正粘病毒:冠状病毒::柯索夫培育密螺旋体:动物培育疏螺旋体:BSK 培育细胞培育,也可在鸡胚羊膜腔和尿囊腔增殖细胞培育,器官培育脊髓灰质炎病毒:原代猴肾或人源性细胞培育轮状病毒:原代猴肾细胞,传代MA104 猴肾上皮细胞CPE,动物模型狨猴,红面猴,黑猩猩甲型肝炎:灵长类细胞,不引起乙型肝炎,汉坦病毒:细胞培育单纯疱疹病毒:人胚肺,肾地鼠肾细胞培育EB 病毒:新奇人B 细胞或血淋巴细胞HIV: 未感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和病人的单核细胞混合培育狂犬病毒:易感动物接种人乳头瘤病毒:不能在常规组织细胞中培育白假丝酵母:一般,血琼脂,沙保,新生隐球菌:沙保弱或血琼脂曲霉,毛霉,皮肤藓菌,申克孢子丝不能人工培育:麻风分支杆菌1% 吐温-80 玉米粉琼脂培育基菌:沙保弱培育基七.按致病或感染类型将常见病原微生物归类,如:化脓性炎症,食物中毒,性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道疾病,皮肤疾病,埋伏感染,放线菌病,肿瘤等!1,化脓性炎症:化脓性细菌是一类能够感染人体并引起化脓性炎症的细菌;化脓性细菌对人体有致病性,常引起皮肤,皮下软组织,深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乃至内脏器官的脓肿,也能引起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种类较多,有球菌也有杆菌;有革兰阳性细菌也有革兰阴性细菌;有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也有厌氧菌;性杆菌;一般把对人类有致病性的化脓性细菌分为两大类:化脓性球菌和化脓有些细菌在临床上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 故将这些细菌称为化脓性细菌, 包括化脓性球菌 及化脓性杆菌, 其中化脓性球菌依据革兰染色性不同, 又分为 革兰阳性化脓性球菌 ,包括 葡 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菌等, 它们均无鞭毛和芽胞, 菌;题目:, 以及 革兰阴性化脓性球菌 , 包括 脑膜炎奈瑟菌及淋病奈瑟 少数可形成荚膜; 化脓性杆菌包括一大类引起化脓性感染的杆 (1) 名词说明: 化脓性球菌 :化脓性球菌是指能引起人类化脓性炎症的病原性球菌,主要包 括革兰阳性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革兰阴性的脑膜炎球菌,淋球菌;(2) 葡萄球菌,链球菌在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有何特点?为什么?共同特点:能引起化脓性炎症,对抗生素敏锐 ;葡萄球菌的特点是:病灶易局限,可引起 局部及全身化脓性炎症;可通过多途径侵入机体;脓汁黏稠;链球菌的特点不详!2,食物中毒:(1 )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常伴有发热,其埋伏期相对于化学性的 较大;①沙门氏菌类群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最多的主要种有 鼠伤寒沙门氏菌( S. typhiumukriunm ),猪霍乱沙门氏菌 ( )和肠炎沙门氏菌 ( ); 这些细菌为无芽孢无荚膜的 革兰氏阴性细菌 ,主要污染鱼肉, 禽蛋和乳品等食物, 在食品中 ,因而 繁衍并释放毒素; ② 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外毒素和肠毒素 食用受其污染的食品后易中毒; 引起食物中毒需要肯定的细菌数量和毒素; ③条件性致病菌 食物中毒 大肠杆菌 ( Escherichia coli )是肠道的重要正常菌群, 菌中那些具有特异抗原性的血清型菌株;大肠杆菌具有菌体抗原( 条件性致病菌是指大肠杆 O ),鞭毛抗原( H ) K 抗 , O 和荚膜抗原 ( 原中又可分为 55 : B 5 O K 抗原)三种抗原, 具有 K 抗原者较无 K 抗原者具有更强的毒力; 在 B 4 A , , 26 B , L 三类;可引起食物中毒的条件性致病菌有 O 111 : : B 6 , O 157 等血清型菌株;其引起食物中毒的机制尚不很清晰; ④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 )是一种嗜盐的不产芽孢 其他食品也可因与海产品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的革兰氏阴性多形状球杆菌, 以污染海产品和肉类食品较为多见, 接触而受到污染;⑤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肉毒梭菌( )是可 Clostridium botulinum 形成芽孢, 无荚膜, 有鞭毛的革兰氏阳性杆菌, 可产生对人和动物具有强大毒性的外毒素肉 毒毒素;可分为 A , B , C ( α, β), D , E , F 和 个血清型,对人具有不 G 7 同程度的致病力;⑥ 蜡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蜡状芽孢杆菌( )为产芽孢的 活菌数量 Bacillus cereus 革兰氏阳性杆菌, 其引起中毒是由于食物中带有大量活菌体和由其产生的肠毒素, 达到( 13~36 ) ×10 6 /g(ml) 时即可引发致病;⑦ .另外,致病性细菌仍可引发消化道传 染病,如 志贺氏菌引发细菌性痢疾,伤寒沙门氏菌( S.typhi )和副伤寒沙门氏菌 引起发 的伤寒和副伤寒疾病, 霍乱弧菌和副霍乱弧菌 引发的霍乱和副霍乱以及其他肠道传染病微生 物如 炭疽杆菌( B. anthracis ),布鲁氏菌和结核杆菌 引起的传染病;(2) 霉菌性食物中毒主要由少数产毒霉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的;一种菌种或菌株可产生几种不同的毒素, 同一毒素也可由不同的霉菌所产生; 对污染霉菌的检测结果说明, 污染各类的 主要是 曲霉和青霉 ,污染肉类的主要是漂亮枝霉 等,而污染饲料的主要是曲霉,青霉和枝孢霉( ( Thamnidium elegans )和毛霉( Mucor ) Ephelis )等;(3 )真菌毒素与真菌食品中毒,特点: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物中的真菌毒素; 没有传染性和免疫性, 真菌毒素, 一般都是小 分子化学物, 对机体不产生抗体; 真菌生长繁衍及产生毒素需要肯定的温度和湿度, 毒往往有较明确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因此中 3,性病 :性传播疾病简称性病,是一种主要由非婚姻性行为引起流行的传染病;引起性病的病原微生物有很多种,包括病毒,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细菌,真菌,原虫等等;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引起不同的性病;常见以性接触传播的微生物及其所引起的疾病是:①.淋病奈瑟菌:淋病② . 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可引起男性尿道炎,女性子宫颈炎和宫内膜炎,性病淋巴肉芽肿③ . 解脲脲原体:非淋菌性尿道炎④ . 梅毒螺旋体:梅毒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⑥.单纯疱疹病毒:生殖器疱疹⑦人乳头瘤病毒:尖锐湿疣4,神经系统疾病:脑膜炎有3种基本类型:化脓性脑膜炎(多为细菌引起),淋巴细胞性脑膜炎(一般为病毒感染所致)和慢性脑膜炎(可由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布氏杆菌和真菌等引起)病毒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毒种类很EB 病毒,巨细胞病毒等;肠源性病毒多,一些DNA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小型RNA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ECHO病毒等;虫媒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狂犬病病毒等是常见的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毒;乙型脑炎病毒( JEV ) :乙型脑炎病毒为RNA 病毒,其传播媒介为蚊(在我国主要为三节吻库蚊);在自然界,其病毒循环规律为:动物为人类乙脑的传染源和宿主;-蚊-动物,牛,马,猪等隐性感染率颇高,成5,呼吸道疾病: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常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留意:流感病毒!!!呼吸道的病毒主要包括:正黏病毒科的流感病毒;副粘病毒科的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其他病毒科中的一些病毒,冠状病毒和呼肠病毒等!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有哪些?如腺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例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等;6,皮肤疾病:头廯:黄癣为病发内气泡与真菌菌丝,白癣为病发外密集真菌孢子,黑点癣为病发内成串关节孢子;脓疱病: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丹毒:带状疱疹:能引起人和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叫病源微生物,有八大类:①.真菌:引起皮肤病;深部组织上感染;②放线菌:皮肤,伤口感染;③螺旋体:皮肤病,血液感染如梅毒,钩端螺旋体病;④细菌:皮肤病化脓,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食物中毒,败血压症,急性传染病等;⑤立克次氏体:斑疹伤寒等;⑥衣原体:沙眼,泌尿生殖道感染;⑦病毒:肝炎,乙型脑炎,麻疹,艾滋病等;⑧支原体:肺炎,尿路感染;7,埋伏感染:埋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 )一种病毒的连续性感染状态,原发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肯定的组织或细胞中,并不能产生感染性病毒,也不显现临床症状;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增生,感染急性发作而显现症状;急性发作期可以检测出病毒;例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埋伏于三叉神经节,此时机体既无临床症状也无病毒排出;由于机体免疫力底下,劳累,环境,内分泌和辐射等因素影响,埋伏的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到达皮肤和粘膜,引起口唇单纯疱疹;如:巨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病毒8,放线菌病:由放线菌引起的慢性化脓性疾病;病变好发于面颈部及胸腹部,以向四周组织扩展形成瘘管并排出带有硫磺样颗粒的脓液为特点;此病无传染性;留意口腔卫生可预防本病;发生在人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以色裂放线菌(),此菌为厌氧,actinomyces israeli革兰氏染色阳性,非抗酸性的;很多人口腔内有此菌存在,由于炎症可引起组织缺氧和抗击力降低,有利于放线菌生长和扩散,可侵及涎腺;治疗预防:以抗生素为主;如有脓肿形成,应手术切开排脓,可收到掌握炎症的成效;一. 药物疗法:抗生素及磺腔药对放线菌病都有明显疗效;①一般应用大剂量青霉素G 治疗,每日200 万U 以上,肌注或加普鲁卡因局部病灶封闭;有条件时,应依据药物敏锐试验选用抗生素;如与链霉素,四环素等联合使用,可能提高疗效;②磺胺类药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抗生素协作应用;③碘制剂口服碘制剂对病程较长的放线菌病可获得肯定成效;一般常用5% ~10% 碘化钾溶液口服,每日3次;④免疫疗法也有肯定成效;一般应用放线菌溶素做皮内注射,首次剂量,以后每 2 ~3 天注射一次,剂量逐步增至0.7 ~,以后每次再增加;全疗程为14 次,或达到每次2ml 为止;放线菌素免疫疗法能增强机体的免疫才能;9,肿瘤①胃癌: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缘由,可增加胃癌的发病危急性;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患胃癌的危急性几乎是未感染人群的4 倍;在我国胃癌高发区成年人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达60% 以上,比胃癌低发区成年人的感染率(13%~ 30% )高;已有足够的讨论资料说明幽门螺杆菌为人类致癌因素之一;②肝癌:与肝癌的发生有关的肝炎病毒感染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 ),丙型肝炎病毒(HCV )和丁型肝炎病毒(HDV );肝炎病毒的感染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我国居民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阳性率约为10%~15% ,在肝癌高发区的肝癌患者中,乙肝病毒的阳性率高达 80%~90% ;在人群中,乙肝病毒感染者比未感染者肝癌的发生率高 慢性肝炎约 100 倍;肝炎患者如治疗成效欠佳,须经20~50 年后,可能进展为肝癌;3 年 ~5 年以上可进展为肝硬化, ③ 子宫颈癌:大量的讨论说明,生殖道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在宫颈癌 的病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发生子宫颈癌的主要危急因素;与子宫颈癌相关的人类乳头瘤病毒最常见的有与宫颈癌的关系最为亲密,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感染;16 型, 18 型, 31 型和 45 型;其中, 85% 的宫颈癌病人都有乳头瘤病毒的 16 型 ④鼻咽癌: EB 病毒感染在鼻咽癌的病因讨论中以取得重要进展;现已证明⑴在鼻 EB 病毒抗EB 病毒阳性的咽癌活检瘤细胞中检出 EB 病毒的抗原;⑵鼻咽癌患者的血清中,大多有 体滴度上升;滴度水平经常与病变好转或恶化呈亲密相关;⑶血清中 居民中,鼻咽癌的发生率比同龄人群鼻咽癌发生率高可能与鼻咽癌发病关系亲密;但目前尚难确定82 倍;由此可见, EB 病毒感染 EB 病毒感染就是鼻咽癌的病因,由于 迄今尚未能在体外通过 EB 病毒把正常细胞转化为恶性细胞;也未见到在人以外的动 物体内由 EB 病毒引发同样肿瘤;成人 血病病毒( T 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的瘤细胞中分别到致病的病毒,称为人类T 细胞白 HTLV );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 )可引起上皮良性乳头瘤(平常疣和扁平疣),粘膜良性肿瘤,尖锐湿疣,纤维乳头瘤,口腔和喉乳头瘤,喉癌; EB 病毒感染HIV )也可导致非霍 与非洲的儿童伯吉脱( Burkitt )淋巴瘤发病有关;艾滋病病毒(奇金淋巴瘤, 卡波济氏肉瘤的形成; 总上所述, 微生物感染可引发肿瘤是不容忽视的;八 .列入方案免疫的疫苗及其预防的传染病:九吸道传播,自然疫源性传播;血源性传播 :乙肝病毒( HBV ),丙肝病毒( HC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 IV ) ,惨白密螺旋体(梅毒螺旋体) ,疟原虫,巨细胞病毒 ) 和弓形体 (TOX) ,人类 T 淋巴 , 属微小病毒 (CMV 细胞白血病病毒 科) 性传播 :单纯疱疹病毒 巨细胞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Ⅰ∕Ⅱ ) ,TT 病毒 (TTV ) (单链 DNA 肝炎相关性病毒 (HTLV 生殖器疱疹 (主要由 引起 )(HSV) (CMV) (HBV) (HAV) (HPV) HSV-2 生殖器 CMV 感染乙型肝炎甲型肝炎尖锐湿疣传染性软疣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生殖器传染性软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 (CT) (AIDS)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 非淋菌性尿道 (宫颈 ) 炎 (由 D ~ K 型引起 )型引起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由 L 支原体 螺旋体 细菌 解脲支原体 梅毒 ( 惨白 奈瑟淋病双球菌 非淋菌性尿道 (宫颈 )炎(UU) ) 螺旋体 (NG) (TP)淋病 腹股沟肉芽肿肉芽肿荚膜杆菌 (DG,CBG) 志贺氏菌属 B 群链球菌 痢疾志贺氏菌感染阴部感染及阴道病真菌 消化道传播 白色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 *以胃肠症状为主症状:肠热症 ,菌痢,腹泻,胃肠炎,食物中毒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气单胞菌,肉毒梭菌,创伤弧菌,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病毒以肠外疾病为主症状:消化道以外器官损耗肠道病毒,甲肝病毒,戊肝病毒, 垂直传播 :母婴垂直传播UPEC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等常见的垂直传播病毒有: 艾滋病,乙肝病毒呼吸道传播 :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例如 菌,结核杆菌等;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脑膜炎球 自然疫源性传播 :1.以动物为主的人兽共患病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鼠疫2.以人为主的人兽共患病A 型流感,人型结核3.人与动物并重的人兽共患病 :人与动物均为储存宿主,病原体可分别在人,动物中循环, 这类疾病在人,动物中都可以流行,如日本血吸虫病等4.真性人兽共患病 :病原体以动物为中间宿主,人是终末宿主,对病原体的循环,人与动 物都是必不行缺少的,如牛,猪的绦虫病等;5.病毒病 :黄热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森林脑炎,天花, 冒,艾滋病,家禽流行性感冒;立克次体病 :,甲型病毒性肝炎,甲型流行性感衣原体病:鹦鹉热(鸟疫)细菌病:鼠疫,炭疽,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志贺杆菌病,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破伤风,幽门螺杆菌病真菌病:放线菌病,皮肤真菌病,隐球菌病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第 11 页,共 11 页。
微生物与免疫学
微生物与免疫学在生物学中,微生物与免疫学是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理、生态和分类等方面,而免疫学则关注生物体对抗外界病原体的免疫应答。
微生物与免疫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微生物与免疫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微生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以及免疫系统对微生物的作用。
一、微生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微生物既是病原体,也是免疫系统的重要调节者。
首先,微生物可以通过感染引发免疫应答。
当人体暴露在微生物环境中时,免疫系统会迅速启动针对这些微生物的免疫反应。
这种免疫反应可以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机制来实现。
细胞免疫依赖于T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细胞类型,而体液免疫则主要通过抗体的产生来实现。
其次,微生物还可以影响宿主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在婴儿出生后的早期阶段,微生物通过肠道等途径进入宿主体内并与宿主免疫系统进行互动。
这个早期微生物群落的形成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发育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由于微生物的存在,宿主免疫系统得以正常发育,并发挥出正常的功能。
与此相反,缺乏微生物的条件下,宿主免疫系统可能出现异常。
这种异常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另外,微生物还可以通过产生代谢产物来调节宿主免疫系统的活性。
例如,某些益生菌可以产生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能够直接影响T细胞的发育和功能,从而调节宿主免疫系统的活性。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通过改变细胞表面分子来影响宿主免疫系统的应答。
这些微生物通过这些机制调节宿主免疫系统的活性,从而实现对宿主的影响。
二、免疫系统对微生物的作用除了微生物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外,免疫系统也对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首先,免疫系统可以通过炎症反应来抵抗微生物感染。
当机体感染微生物时,免疫系统会通过产生炎症反应来清除病原体。
炎症反应包括局部血管扩张、渗出以及白细胞的浸润等过程,这些过程有利于机体清除病原体。
其次,免疫系统还可以通过特异性免疫应答来清除微生物感染。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绪论微生物的分类——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微生物),如病毒和类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等。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真菌、藻类以及原虫等。
第一章抗原抗原是一类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TCR/BCR )结合后,能启动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Ab/T*)在体内或体外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即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统称为抗原。
一.抗原的免疫学性质1.免疫原性——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Ab或T*的能力——即诱导免疫应答——判断是否抗原的关键。
2.抗原性——与免疫应答产物Ab或T*特异结合的能力——即参与免疫反应。
二. 1.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或不完全抗原(如青霉素)。
2.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的物质,称为免疫原,又称为完全抗原。
3.半抗原与蛋白质分子(载体)结合后,便转变成了完全抗原。
三.外来抗原进入体内可能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1.无应答:抗原浓度太低或宿主已经处于耐受状态。
2.抗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正性应答):宿主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对该抗原处于免疫状态——免疫原。
△正常应答(免疫保护);过高应答(超敏反应);过低应答(免疫缺陷,感染)3.超敏反应: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伴有较强的炎症反应或损伤——变应原。
4.诱导免疫耐受(负性应答):宿主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对该抗原处于无反应状态——耐受原。
第一节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一.抗原的理化性质1.分子量大小——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2.化学组成——蛋白质(良好抗原);复杂多糖(一般抗原);脂类、核酸及组蛋白(微弱抗原)。
3.易接近性 (Ag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结合的难易程度)——越理想免疫原性更强。
4.物理状态——聚合蛋白和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更强。
二.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1.异物性——免疫原性的本质;决定免疫原性的首要条件。
——种族关系相距越远,血缘关系越远,异物性越强,其免疫原性越强。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目录第一章免疫学绪论31.免疫学概述32.免疫器官与组织3第二章抗原31.抗原的概念和性能32.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43.抗原的分类44.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激活物4第三章免疫分子41.免疫球蛋白42.补体系统53.MHC及其编码分子64.其他免疫分子6第四章免疫细胞71.固有免疫细胞72.抗原提呈细胞及其抗原提呈作用73.适应性免疫细胞7第五章免疫应答81.固有免疫应答82.适应性免疫应答8第六章免疫病理81.超敏反应8Ⅰ型超敏反应 9Ⅱ型超敏反应 9Ⅲ型超敏反应 9Ⅳ型超敏反应 9第七章免疫学应用102.免疫预防10第八章病原生物学绪论101.病原生物与病原生物学102.医学微生态104.病原生物控制与生物安全11第九章细菌学总论111.细菌的形态结构112.细菌的生理124.细菌感染与免疫12第十章常见致病细菌131.球菌133.厌氧性细菌144.分枝杆菌145.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4第十一章病毒学总论151.病毒的形态结构152.病毒的增殖、遗传和变异153.病毒感染与免疫154.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16第十二章常见致病病毒161.呼吸道病毒162.消化道病毒173.肝炎病毒175.逆转录病毒18第一章免疫学绪论1.免疫学概述免疫是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识别“自我”与“非己”,以及通过排斥“非己”而保护“自我”的过程。
免疫的三个功能:防御、自稳、监视免疫类型:固有性免疫又称天然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点: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免疫记忆适应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特点: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免疫记忆2.免疫器官与组织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骨髓功能:1)骨髓是成人各类血细胞(包括免疫细胞)的发源地2)骨髓是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3)骨髓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场所胸腺功能:1)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主要器官2)胸腺是自身免疫耐受和维持的重要器官3)免疫调节作用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功能:1)执行黏膜局部免疫功能2)分泌SIgA第二章抗原1.抗原的概念和性能抗原(Ag)是指能与T/B细胞的抗原受体(TCR/BCR)特异性结合,使其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免疫应答产物(效应淋巴细胞/抗体),并能与之特异性的结合的物质。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是生物学中两个重要的分支领域。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特性、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以及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免疫学则研究认识身体对抗疾病的机制,以及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两者互为补充,对于理解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维持个体健康至关重要。
一、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学科,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各个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人体等。
微生物在地球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角色,是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关键参与者。
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多样,有球菌、杆菌、螺旋菌等不同形态。
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也非常复杂,包括其代谢途径、营养需求等。
此外,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是研究微生物多样性和宿主相互作用的重要方面。
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关系也是微生物学研究的重点。
微生物可以与宿主形成共生、寄生或互利共生的关系,对宿主的健康有重要影响。
例如,肠道微生物与人体的消化吸收和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二、免疫学免疫学是研究身体对抗疾病的机制和免疫系统的学科。
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机体系统,包括多种细胞、分子和器官,协同作用以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
免疫系统的结构由多种细胞组成,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识别和清除病原体、记忆病原体以及调节免疫反应等。
免疫系统的紊乱会导致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如自身免疫病。
免疫学的研究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免疫系统的机制,人们可以开发出疫苗和其他免疫治疗方法,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
三、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关联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是紧密相关的学科,两者互为补充,共同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
首先,微生物学的研究为免疫学提供了基础。
微生物是引起感染和免疫反应的主要病原体,了解微生物的特性和机制对于研究免疫系统的反应至关重要。
其次,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对免疫系统的发展和功能调节具有重要影响。
微生物可以刺激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正常功能,有利于宿主的健康。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考试习题复习
使MAC能够形成,有效溶解病原微生物,使患者不易发生化脓性感染。
11、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及细胞内容物
1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染色:球型或椭圆形,葡萄串状排列。无芽胞、无鞭毛,革兰氏染色阳 性。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需氧或兼性厌氧,产生脂溶性色素是菌落呈金黄色。 在血平板产生溶血素,在菌落周围形成完全溶血环。耐盐性强。 生化特性:产酸不产气。 抵抗力:是无芽孢菌中抵抗力最强的细菌之一。
13、肠道杆菌的一般特征 ①形态结构相似:G-杆菌;无芽胞,多为周鞭毛菌,多有菌毛。 ②培养要求不高:兼性厌氧或需氧;营养要求不高。 ③生化反应活泼:能分解多种糖和蛋白质,常用来作菌属、菌种的鉴别;
14、肉毒毒素的作用部位
已知最毒的神经毒素(不耐热,煮沸1分钟即可被破坏,人的致死量:0.1µg) 可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从而导致肌肉迟缓性麻痹。对酸和蛋白 酶有较强的抵抗,在胃液中24h内不被破坏。
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属于这种。
急性感染后一年或数年,发生致死性的并发症。
10、补体系统中C2a,C3a、C5a,C567的作用。 C2a:激肽样作用
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常见的补体缺陷病--遗传性血管神经水肿
C3a、C5a:过敏毒素样作用、趋化作用
过敏毒素:在肥大细胞,嗜硷性粒细胞表面有其受体,引起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血管活 性物质,增强血管通透性、刺激平滑肌收缩。趋化因子:可刺激中性粒细胞等的趋化,然后 向感染部位聚集,增强局部炎症反应。
与抗原表位结合,能随抗体特异性不同而变化。
20、根据哪个区域的结构,将免疫球蛋白划分为五类 重链恒定区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 免疫:是指对抗体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一种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抗体有力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2. 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抗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在体内外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3. 抗原决定簇:是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又称表位,它的种类,数目,空间构型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
4. 异嗜性抗原:是指在无种属关系生物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5. 抗体: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6.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7. 单克隆抗体:是指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由一个B细胞分化增值的子代细胞集团,即单一纯系细胞合成的抗体。
8. 补体系统: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及组织具有酶活性的一组与免疫有关的球蛋白所组成的酶反应系统,它包括多种因子。
9. LA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NK细胞或部分Tc在体外培养时,在高剂量IL2诱导下,成为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的细胞,称LAK细胞。
10. 免疫细胞:指所有参加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前体细胞。
11. 细胞因子:是指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合成与分泌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多肽。
12. APC即抗原提呈细胞,能表达被特异性T细胞识别的抗原肽:MHC 复合物的所有细胞,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B细胞13.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细胞识别抗原,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物质,将抗原破坏,清除的全部过程。
14. 免疫耐受:是机体接受某种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特异性无应答状 ^态。
15. 超敏反应:是指某抗原或半抗原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16. 传染性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在遭受胞内寄生菌或病毒以及某些真菌感染过程中发生的T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
17. 类风湿因子(RF :自身变性的IgG分子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自身变性IgG的自身抗体称为类风湿因子,这类自身抗体以igM为主。
18. 人工自动免疫:是用于人工接种的方法给抗体输入抗原性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免疫应答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19. 质粒:是细菌体内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一种双股闭合环状DNA 20. 荚膜:某些细菌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一层粘液性多聚物,其成分为多糖或多肽。
21. 热原质:由大多由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产生,极微量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可引起发热反应,故名热原质。
革兰阴性菌的热原质就是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热原质耐高温,高压灭菌不能破坏。
除去热原质的方法用特殊石棉过滤,最好办法是蒸馏。
22. 细菌素:某些细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类物质,可抑制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细菌生长,故名细菌素。
其抗菌谱较窄,其产生受质粒控制,临床上主要用于细菌的鉴定。
23. 培养基:人工配制的供给细菌生长繁殖的所需的营养物质称为培养基。
培养基本身必须1澄清无菌,并有一定的酸碱度。
24. 菌群失调症:当正常菌群在组成和数量上发生明显改变时,称为菌群失调。
当这种失调状态进一步发展,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就成为菌群失调症。
25. 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一般不能全部杀死非病原菌和芽胞。
26. 灭菌:是指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非病原菌和芽胞。
27. 无菌操作:是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方法,无菌指灭菌后的无活菌状态。
28. 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并将其整合到自己菌体基因中去,从而获取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特征的过程,称为转化。
29. 转导:以为和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成为转导。
30. 嗜血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时性或间断性侵入血流,但未在血中繁殖,且无明显中毒症状,称菌血症。
31.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繁殖,造成抗体严重损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成为败血症。
32. 隐性感染: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病原菌侵入的数量不多,或毒力较弱时,感染后对抗体损害较轻,不出现临床症状或出现的临床症状不明显,称为隐性感染隐性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特异性的免疫力。
33. 袍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条菌丝上可以长出多个孢子。
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孢子又可以萌发成菌丝并发育成菌丝体。
34. 真菌中毒症:有些真菌在粮食或饲料上成长,人畜食用后可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称为真菌中毒症,引起中毒的可以是本身有毒的真菌也可以是真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素。
35. 病毒体:结构完整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其实是病毒在易感细胞内复制增殖后,释放到细胞外的可短暂独力存在的,具有感染性的微粒。
36. 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同种感染同一个细胞时,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的复制,称为干扰现象,干扰现象非常普遍,可以发生在同一种,型株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种型株之间还可以发生在活病毒与灭火病毒之间干扰作用发生的机制还不完全明白了病毒之间的干扰作用可终止感染,是宿主康复,接种疫苗时,应注意避免干扰作用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37. 垂直传播:那病毒等病原体微生物由孕妇传给胎儿的方式称为垂直传播。
38. 潜伏感染:某些病毒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可以在一定的组织细胞内长期潜伏,但不产生感染性病毒,当某些条件打破了病毒和机体之间的平衡,如感染发热应用免疫抑制剂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潜伏机体的病毒可重新增殖传播,引起急性病变,如单纯疱疹病毒和谁都一带状疱疹病毒,平常隐藏在感觉神经节细胞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可反复发作引起唇疱疹和带状疱疹。
39. 慢病毒感染:是指某些病毒感染机体后,潜伏期很长,甚至长达数十年,一旦出现症状即呈现亚急性进行性,最终多为致死性感染,如HIV的感染。
40. 干扰素:是细胞在受到病毒物质的诱导下,由细胞基因编码产生的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蛋白质,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功能。
41. Done颗粒:是一种结构完整的有感染性的HBV颗粒存在于HBV感染者的血液中,1970 年done用电镜首次观察到,故名为Done颗粒二:填空题1. 根据分化程度微生物分为:真核细胞性微生物,原核型细胞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
2. 免疫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3. 在异常情况下免疫防御过高回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陷则可发生(免疫缺陷病)。
4. 抗原表面能与相应抗体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因称(表位或抗原决定簇)5. 半抗原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活性)半抗原与蛋白质结合后为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
6. 抗原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免疫原型)和(免疫反应性)。
7. 抗原的特异性是由(抗原)决定的。
8. 免疫需要的具备条件(异物性)(大分子物质)(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宿主的遗传特性)。
9. 抗毒素是中和(外毒素)的抗体。
10. 交叉反应的出现时是由(共同抗原)的存在。
11. 动物来源的抗毒素对外毒素来说是(抗体)对人而言是(抗原)。
12. 细菌外毒素经甲醇处理脱去(毒性)保留(免疫原性)称为(类毒素)。
13. 机体最先产生的lg是(IgM)血清中含量最多的是(IgG婴儿从出入中得到的是(SigA),能通过胎盘的是(IgG)与I型变态反应有关的是(IgE)。
14. 人工lg的血清型包括(同种)(同种异形)(独立型)15. 婴儿胃肠道内的局部特异性免疫是由母体的乳汁中的(SIgA决定的。
16. Ig的(Fab)段与抗原结合(Fc段决定IG抗原性。
17. 人工制备的抗体型有(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
18.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活性有(结合抗原)(活化补体)(结合Fc受体)(通过胎盘和粘膜)。
19. 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C3转化酶是指(C4b2b)C5转化酶是指(C4b2b3b旁路活化途径中的C3转化酶是(C3bBb)C5转化酶(C3bnBb)。
20. 补体片段的炎症介质作用包括(过敏毒素),(趋化作用),(激态样作用)。
21. T细胞表面的主要受体有(抗原受体),(白细胞介素受体),(有丝分裂原受体),(绵羊红细胞受体)。
22. B细胞的表面主要受体有:抗原受体,补体受体,促分裂原受体,白细胞介素受体,IgGFc受体。
23. 单核噬细胞系统是指血液中(单核细胞)及组织细胞中的(巨噬细胞),他们的作用是(吞噬杀伤功能),(提呈抗原),(合成分泌细胞因子)和(抗肿瘤作用)。
24. 具有杀伤作用的淋巴细胞是(LAK)(NK细胞)(细胞素T细胞(TC)有特异性抗体存在发挥作用的是(NK细胞)有特异性的是(胞毒T细胞)25. 抗原提成细胞主要有(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26. 免疫应答的三个过程是(感应阶段),(反映阶段),(效应阶段)27. 免疫耐受的形成遇(抗原因素)和(集体因素)有关。
28. 集体的细胞免疫是(T)细胞在抗原的作用下,通过释放(淋巴因子)和(TC)直接作用来实现的最终将(靶细胞)破坏,从而达到(抗原)的目的。
29. 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效应有(中和作用)(调理作用)(通过ADCC效应)(激活补体)(免疫病理损伤)。
30. 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有(抗包内微生物感染)(抗肿瘤免疫)(参与移植排斥反应)(引起免疫损伤)。
31. 免疫应答的主要特征(特异性)(记忆性)(MHC限制性)(放大性)。
32. Th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主要通过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与Th细胞表面(TCR-CD4相互作用后产生的。
33. 人工自动免疫是向机体输入(抗原物质)免疫出现的(晚)但维持时间(长)多用于(预防)。
34. 一般活疫苗优点是接种次数(少)用量(小)免疫效果(好)。
35. E花环和淋转实验检测机体(T细胞的免疫)功能,正常人外周血淋转率和花环形成率为(60%--80%)。
36. 免疫增强的药物可以用于(恶性肿瘤)(免疫缺陷)(胞内寄生菌感染)辅助治疗。
37. 细菌的基本结构从夕卜向内分别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芽孢)(菌毛)。
38. 细菌细胞壁共有成分是(肽聚糖)G+菌细胞壁特有成分是磷壁酸,G-菌细胞壁特有成分是(脂蛋白)(外膜)(脂多糖)多层结构组成。
39.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物质转运交换),(分泌胞外酶),(呼吸作用),(生物合成),(形成中介体)。
40. 异染颗粒可用来进行(细菌鉴别)。
41. 革兰氏染色的意义有:(鉴别细菌),(指导选择药物),(了解细菌的致病性)。
42. 荚膜是构成(细菌致病性)的重要因素,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