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意义

合集下载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意义和运用广告2班吴小倩 3135303014《孙子兵法》产生于中国历史上一个“多极化”时代,是在“多极”环境下,争取主动权和战争的胜利,谋求国家和平与发展的经验总结。

在“多极化”环境中,大国求发展,小国求生存,各国纷纷探求在竞争与战争中取得胜利的理论和方法。

《孙子兵法》则是指导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今世界也正处于“多极化”时代,大国间相互竞争,小国自保。

《孙子兵法》对我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更大更突出的胜利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

当今世界是文明的世界,不能用军事战争来制服别人,而要用文明的方式战胜别人。

这就需要《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论基础了。

熟练运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能够让我们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不通过武力而通过政治威慑力和外交手段战胜其他国家。

《孙子兵法••谋攻篇》写到:“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拨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意思是说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靠兵战,夺取敌人的城邑而不靠硬攻,击破敌人的国家而不靠久战,必定是本着“完整取胜”的原则来争取于天下。

因此,军队不受挫而能取得完整的胜利,这就是用智谋来战胜敌人的最理想的方法。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战略理论。

从实际条件来讲,首先要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作为坚强的后盾,我们的实际力量要大于敌人;从实行的手段来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从实行的目的来说,孙子强调的是全胜,即“必以全争于天下”。

要怎样来运用“不战而屈人之兵”战略呢?我们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武力威慑等途径,制止敌人的侵犯,并且迫使敌人屈服投降。

如利用掌握的情报分析敌国的政治动向,揭露敌人的政治动向,揭露敌人政治阴谋,公之于众,从而瓦解敌人的政治基础,收到世界舆论的压力,从而势单力薄,被迫屈服。

从经济上,可以遏制敌人的经济发展,从而摧毁敌人战争的经济基础,让国家陷于穷困。

孙子兵法的战争思想

孙子兵法的战争思想

孙子兵法与中国军政思想孙子兵法的战争思想特别注重从政治和道德的角度来约束战争,形成崇和止战、奉行防御和注重人道的军事理念。

孙子兵法提倡自觉履行贯彻人道主义,这是孙子兵法的主要战争理论。

这和中国军政思想相似。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止战思想、自主防御原则、人道精神、灵活诡异的战略战术。

一.止战思想。

孙武认识到了人类社会存在两种存在状态:战争和和平。

而战争的破坏性是一直存在的。

特别是到了现在武器不断发展,甚至发明了核武器,就使得战争的破坏性剧增。

孙子兵法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制止战争,注重外交,强调以谋取胜。

孙子兵法中的止战思想可以说对于当代社会的战争和和平有着重要意义。

全争天下,制止战争,力求全胜,是孙子兵法的重要战略思想。

在《谋攻》开篇中,孙子就提出:“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未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不难看出”力求全胜“是孙子追求的最高境界。

然而全胜这种战略思想已经远远超越了战争和战略的层面,成为一个国家大战略的追求的目标,这不仅仅只是靠战争就能实现的。

运用外交,注重计谋。

因为战争是太过耗费人力物力,而且有时并不能满足人心,所以孙子兵法认为为了满足全体利益“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理想的胜利。

并且孙子兵法推崇上兵伐谋的思想。

孙子认为与伐交、伐兵、攻城等实际行动的角逐相比,在认识、思维、心理等方面设谋定策,具有更高的战略价值。

由此可见,孙子重视先知后行、以知驭行、知胜行定的战略观。

自孙子以来,中国人就一直反对穷兵黩武,注重外交协商,提倡和平外交。

即使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中国革命采用武装夺取政权的形式是被迫的最后选择。

到了新中国,力避战争暴力冲突是中国努力践行的战略诉求。

新中国的国际战略目标一直是追求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政治、经济利益得到保证,实现各民族的团结和和谐。

中国政府提出要建立全球安全秩序,以确保全球人民的利益得到保证。

光明日报:从孙子兵法看当代国际安全

光明日报:从孙子兵法看当代国际安全

光明日报:从孙子兵法看当代国际安全李际均编者按:产生于25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思想的高度成就,它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在许多国家的学术界得到广泛的认同。

在本期《军事观察家》专栏,我们特邀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北京大学兼职教授、战略学博导李际均中将就孙子兵法与当代国际安全的关系阐述自己的观点。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孙子兵法》能够超越时代和地域的局限,在今天仍然具有巨大的思想魅力和影响呢?我认为就在于它有着多重性、深刻性的内涵,主要表现为谋略内涵、道德内涵和哲学内涵,并具有高于所处时代的思想性和创造精神。

《孙子兵法》的谋略内涵,提出了“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国方针;“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用兵原则;“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避实而击虚”的作战方法等等。

指出“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强调能不通过武力交锋而达到战略目的才是最圆满的胜利,是战略家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和最完美的境界。

《孙子兵法》的道德内涵,主张以慎重的态度对待战争。

非战不可时,要做到“有道”,强调开战要反映民众的意愿,并指出这是五个制胜条件的首要条件。

将帅要具备“智、信、仁、勇、严”和“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的品格。

同时又指出“将有五危”,将帅必须避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为敌所趁而造成严重恶果。

《孙子兵法》的哲学内涵,就是关于军事问题的朴素唯物论与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如分析战争中的彼己、攻守、速久、虚实、利害、安危、强弱、劳逸等一系列对立统一和转化关系,并指出通过主观努力,实现这些转化的条件。

这种重人谋而不信天命的主张,是我们所看到的对军事唯心论的最早批判。

研究历史是思索现实与未来的一个起点。

《孙子兵法》的文化遗产,对研究当代国际军事问题仍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历史告诉我们,要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必须有一个国际战略控制的理念。

首先,要对战略企图与战略边界进行控制。

《孙子兵法》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及运用

《孙子兵法》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及运用

《孙子兵法》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及运用摘要:《孙子兵法》里讨论的原则已经在各个时期被成功地应用在无数的战役中。

成吉思汗、罗马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许多重要战役、诺曼底登陆等都与《孙子兵法》中的原则有着惊人的相似。

那么《孙子兵法》中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呢?关键词:《孙子兵法》的价值及运用众所周知,《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成极大者之一,也是世界军事文化中一颗璀璨之星。

这部名著的影响力可以说已经远远超出了国门,被翻译成多种文字,风靡世界。

许多著名的国外战略家陶醉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战略文化之中。

追溯历史我们知道,《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司马迁《史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

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

”这样写道。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

有《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其中《始计》讲的是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这是全书的纲领。

《孙子兵法》的影响力也远远超出了军事方面,扩展到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它的价值已深深地烙在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了。

《孙子兵法》慎战备战、倡导和平的精神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值得大力发扬。

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比较健全的社会,如今的有法可依也不同程度上得易于孙子的思想。

所谓“法”,就是法制、法律。

孙子在解释“法”时说:“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可知孙子的“法”,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将吏职责和物资费用的掌管制度。

“保法”就是要健全这些法制,以使军队在作战时法令通达、纪律严明,有坚强的战斗力。

美国在法律制度的建设方面比较重视,因为他们认为人总是会有缺点的,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人。

可以有伟大的人,当他不可能事事都正确。

美国是一个律师建国、宪法立国的国家。

《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而它的宪法被许多欧洲国家所效仿。

孙子兵法谋略思想在现代外 交战略中的应用

孙子兵法谋略思想在现代外 交战略中的应用

孙子兵法谋略思想在现代外交战略中的应用《孙子兵法谋略思想在现代外交战略中的应用》《孙子兵法》作为我国古代兵学的瑰宝,其蕴含的深邃谋略思想不仅在军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现代外交战略中同样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孙子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思想在现代外交中至关重要。

在国际交往中,各国国情、政治制度、经济实力、文化传统等各不相同,要实现有效的外交,就必须深入了解对方的政治诉求、经济利益、外交策略以及国内的政治局势。

只有充分掌握这些信息,才能在外交谈判、合作交流中占据主动。

例如,在处理与某大国的贸易摩擦时,我国通过对其国内经济结构、政治压力以及相关利益集团的深入研究,制定出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应对策略,既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又避免了冲突的进一步升级。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中的核心战略思想之一。

在现代外交中,这一思想体现为通过外交手段、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方式,实现和平解决争端,避免军事冲突。

比如,通过建立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使得各国在考虑发动战争时会因为经济利益的权衡而谨慎行事。

此外,文化交流也是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

通过加强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减少误解和偏见,从而为和平解决争端创造有利的氛围。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启示我们在外交战略中要灵活应变,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外交策略。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地区冲突、经济危机、疫情等突发事件频繁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外交战略不能一成不变,而应根据新的情况和问题迅速做出反应。

例如,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各国的外交重点迅速转向了疫情防控合作、疫苗研发与分配等领域,通过灵活调整外交策略,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

孙子主张“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在现代外交中,“伐谋”意味着制定长远的外交战略规划,提前布局,以谋取国家的长远利益。

“伐交”则强调通过积极的外交活动,建立广泛的国际联盟和合作伙伴关系。

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战略思想解析

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战略思想解析

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战略思想解析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战略思想,那可是相当厉害!这一思想放在今天,依然有着深刻的启示和价值。

咱先来说说啥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简单来讲,就是不用真刀真枪地打仗,就能让敌人乖乖投降或者放弃抵抗。

这可不是啥魔法,而是一种超级智慧的战略手段。

我想起有一次,小区里两个孩子争一个玩具。

一个孩子气势汹汹,准备动手抢;另一个孩子呢,却不慌不忙,他先是笑着跟对方说:“这个玩具咱俩一起玩怎么样,轮流来,这样都能玩得开心。

”那个原本要抢的孩子一听,顿时没了脾气,愉快地答应了。

这其实就有点“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意思,不动武,靠智慧解决了矛盾。

在军事上,“不战而屈人之兵”可以通过展示强大的实力来实现。

比如说,一个国家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强大的军事力量,让对手一掂量就知道打不过,从而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这就像两个拳击手,还没上台,一个块头大、肌肉发达,另一个心里就先犯嘀咕了,可能还没打就认输了。

再比如,通过外交手段也能达到这个效果。

巧妙的外交谈判、策略性的联盟,让对方明白对抗没有好处,合作才能共赢。

就好比在国际舞台上,各国之间通过外交斡旋,避免了一场可能爆发的冲突。

这种思想在商业竞争中也特别有用。

一家公司,如果能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优势、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良好的市场口碑,竞争对手可能就会望而却步,不敢轻易来挑战。

比如说,某家新成立的手机公司,想要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他们没有选择一开始就和那些巨头们打价格战或者搞恶性竞争,而是专注于研发自己独特的技术,打造出了一款超级牛的手机,一下子吸引了大量用户。

其他公司一看这架势,原本想要打压的心思也收起来了,反而考虑合作的可能性。

在日常生活中,咱们也能运用这个思想。

比如说和别人有了分歧,不是一味地争吵,而是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让对方明白你的立场和想法,从而化解矛盾。

我就碰到过这么一档子事儿,有次和朋友出去旅游,在路线规划上有了不同意见,我差点急眼了。

谈《孙子兵法》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及作用

谈《孙子兵法》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及作用

谈《孙子兵法》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及作用摘要:《孙子兵法》思想在当今社会运用广泛,本文从人际、商际、国际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孙子兵法》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这三个方面运用《孙子兵法》的思想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色上要灵活运用其思想,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字:《孙子兵法》,思想,人际关系,商业竞争,国际斗争一、人际关系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孙子兵法》告诉我们,与人相处贵在“不战而屈人之兵”,何解?在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上,我们中国人讲究“和”,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对方心服口服,用诚意去感动他人,用耐心去化解一切矛盾,让一切人际斗争从源头上得到解决。

“孔明七擒孟获”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这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

若是孔明擒住孟获后杀了他,这能暂时解决南蛮问题,但是南蛮人并不会信服,新的领袖上台后迟早会再次反叛。

所以孔明选择了攻心战术,即用自己的才能和耐心来使孟获心悦诚服,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南蛮地区彻底臣服。

这难道不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人际斗争吗?现代教学中,一名好的教师必定是学生的朋友,这其实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典型。

人都有感性的一面,一个人会毫不犹豫地拒绝自己厌恶的人的要求,但是很难拒绝一个好朋友的请求。

当教师的身份只是学生的老师时,那么在学生眼中,她虽然有一定的权威,不能拒绝,但是必定是心不甘情不愿。

当教师的身份是学生的朋友时,在学生眼中,她的要求便是合情合理,理应完成的。

不只是学生和老师是这样,各种人际关系都有这种相似的一面。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总会出现与自己观点、行为有很大冲突的人。

交往初期可能只是没有好感,若这种关系不能处理好的话,就极有可能成为所谓的敌人。

《孙子兵法》告诉我们要“重战”、“慎战”、“备战”。

在人际关系上,我们不希望出现敌人,所以在交往中一定要重视处理好人际关系,不能轻易和别人把关系给搞僵。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意义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意义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意义摘要:孙武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经受不起现代战争带来的伤痛,因此世界各国都应避免战争。

然而摩擦是在所难免的,于是我们要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此来维护世界和平。

本文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含义、一些具体的战例入手,通过描述不战而屈人之兵给我们的启示,以及在当下的国际上的反应,阐述其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意义。

关键词:现代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意义一.对“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含义首先阐述一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含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是战斗、械斗和拼杀之意;“屈”是使动词,是使之屈服的意思,与“消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进行厮杀、械斗就使敌人的兵力屈服于我。

其中我们要明确两点,一是敌我双方不经过厮杀和械斗,不进行直接的激烈对抗,而是采用谋略和外交等其它手段来完成。

二是使对手屈服或降服,而不是战胜、或消灭对手。

后人将“不战而屈人之兵”简化称之为“不战而胜”,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它的涵义。

“不战而胜”强调的是战胜和消灭,而“不战而屈人之兵”却主要强调屈服或降服,二者有共性也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所以我们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是相对友善的一种范式,是和平的。

二.相关的战例自古以来战争不断,然而大多数都是以流血为代价的。

但也不乏“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例子。

最有名的当属空城计了。

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出兵攻魏,由于错用马谡而失街亭,魏司马懿兵临城下,此时蜀城中仅仅只有少数老弱残兵,根本无力防守魏军的进攻。

诸葛亮在此情况下兵出险着,命令打开城门,自己安坐于城上弹琴,令司马懿以为蜀军有埋伏而自动退兵,以一座空城吓退司马懿的大军。

分析一下这个战例就知道,诸葛亮是摆去一个态势,使司马懿以为蜀军有埋伏,错误地认为如果开战会对自己不利而自动撤退的。

这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著名战例。

略论孙子兵法中的人本思想

略论孙子兵法中的人本思想

略论《孙子兵法》中的人本思想摘要:《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兵书,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战略战术思想,而且闪烁着人本思想的光辉。

《孙子兵法》所论“不战而屈人之兵”、“必以全争天下”、“尚谋”、“五德”、“爱卒”“善卒”等内容,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现代仍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孙子兵法》、孙子、以战非战、人本思想《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其初期是以先秦诸多思想文化为基因,后期是吴文化提供成书土壤。

根据《左传》和《史记》,孙子军事思想与管仲及诸子百家中许多人的思想相辅相成。

例如《管子·霸业》中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孟子也曾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吴越许多思想家强调“富国强兵”的思想和治国方略,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以人为本的卓越智慧。

而孙子兵学中“唯人是保”、“上下同欲”、“将者,国之辅也”等理论概括,同样蕴含着以人为本的真谛,正因如此,它才能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经受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文化的考验,影响越来越强,作用越来越大。

当前研究和分析《孙子兵法》中以人为本思想,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孙子兵法》人本思想的渊源《孙子兵法》不仅包含着丰富的战略战术思想,而且闪烁着人本思想的光芒。

人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文化所提倡和推崇的一种重要思想。

这一思想的源头可以上溯至商周时期。

纣王暴政,视民如草芥,导致了殷商的灭亡。

周建立后大力提倡“崇人”精神,民本思想得以繁荣发展。

《史记·鲁周公世家》引周公的话说:“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被封于齐的姜太公正是周公这一思想最早的实践者。

太公初到齐国就实施了“因其俗,简其礼,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的施政纲领,充分调动了齐人的积极性,从而出现了“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1]的局面。

到齐桓公时,大政治家管仲又发展了姜太公的重民思想。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战而屈人之兵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通过其他方式而不是争锋相对的战斗,可以使敌人屈服。

毫无疑问,这句话传达了一种聪明、智慧和谋略的思维方式。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事件证明了这一点。

我想谈谈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战略家——孙子。

孙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军事将领,他在《孙子兵法》一书中提出了许多有关如何取胜的战略思想。

他强调了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利益,而不是纯粹的争斗。

孙子的战略思想以不战而屈敌、以虚惊制敌为核心。

他认为,通过善于谋略和机智地使用军事力量,可以达到让敌人屈服的目的,而不用进行一场战斗。

孙子的战略思想对于指导军事行动和实现国家利益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想谈谈中国古代的一位政治家和外交家——韩非。

韩非是战国时期韩国的一位重要官员,他提出了“兵法”和“纵横家”等理论。

他认为,通过政治手段和外交手段,可以更好地实现国家的利益。

他的重要思想是“用兵计数者不可以为将”,即通过巧妙地运用各种手段和策略来获取优势,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武力。

他的思想对于解决国内外问题和维护国家利益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也证明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重要性。

比如诸葛亮智取卧龙岗、将门虎子的兵法等,这些都是通过智慧和谋略,使敌人不知不觉地屈服的典型例子。

“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是中国古代智慧和谋略的结晶,它表达了一种通过智慧和战略来实现国家利益的思维方式。

在现代社会,这句话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

比如在争论和争执中,我们可以通过善于辩论和寻找共同点来达成共识,而不是通过对抗来解决问题。

同样,在国际关系中,我们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和合作来解决争端,而不是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的重要战略原则之一,指的是在不进行正面战斗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手段使敌方主动屈服。

这一战略原则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与谋略的精髓,对于当今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现实和思想等角度探讨“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理念。

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战而屈人之兵”。

中国古代有许多经典典籍如《孙子兵法》、《孟子》等都提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思想。

孙子兵法中有“不战而屈人之兵善者也”之语,可见“不战而屈人之兵”在古代已经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

这一战略原则在历史上也有着许多成功的应用,如春秋时期齐桓公用智谋化解了周、楚、鲁联合向齐进攻的危机,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精髓就在于使敌人在不知不觉中屈从于你,而不是通过武力施压。

我们从现实的角度来思考“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战而屈人之兵并不是完全放弃战争,而是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寻求更为有效、经济、安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当今国际关系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斗争,不仅需要军事上的斗争,更需要政治、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斗争,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的利益。

美国对于拉美国家的施压就不只是军事力量上的相威胁,而是使用了政治和经济等多种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我们应该认识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精髓,并在国际交往中更好地应用这一原则。

我们从思想的角度来思考“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与谋略的精髓。

这种智慧包括了战略上的高明、智慧、和谐以及非战不折的态度。

这种思想也更是一种和平、包容、博大的思想精髓。

在今天这个充满了纷争、争端、矛盾的时代里,我们更需要这种智慧和谋略来解决各种问题。

我们需要以和为贵,以智取胜,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来化解国际间的纷争与危机。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的一种重要战略原则,但它并不仅仅是在军事领域中有意义,在国际关系、社会交往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走向安国、人道与和平——《孙子兵法》道德资源对现代世界文明的价值

走向安国、人道与和平——《孙子兵法》道德资源对现代世界文明的价值

中华武德文化源远流长,初萌于炎黄氏族的融合,文明奠基于孙武。

《孙子兵法》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闪烁着中华民族伦理智慧的光辉,对现代世界文明有其重要的价值,有待于我们开发利用。

从现代世界文明进步的总趋势的视角来看,开发《孙子兵法》道德资源的价值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大国防安国战略的时代昭示“安国”是《孙子兵法》的伦理大旨。

“五事七计”是其安国之大经。

欲安国就不能不重视养兵用战,孙子在其兵法首篇首句即指出:“兵者,国之大事也。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与《管子》的“兵者尊主安国之经也”是一脉相承的。

“兵”是“安国”的手段;“安国”是“兵”之目的,是最终的价值目标。

所以,“安国”之日,也就是军人价值实现之时;“安国”是衡量军人价值的最高原则和最终标准。

那么,如何运用“兵”之手段实现“安国”之目的呢?孙子的“五事七计”说提出了一个大国防安国战略的思路。

所谓“庙算”,就是要求战争的指导者把“五事七计”作为一个系统和整体,进而对“己”“彼”双方进行充分的理性分析,作出实事求是的判断,作到“知彼知己”,而后才能确定战与不战。

可见,战与不战,出于“安国”;多胜少胜,定于对“五事七计”的“庙算”。

但是,“五事七计”作为“庙算”的主要内容,它首先是客观的,是存在的事实。

因为只有作为这样的事实存在,才能进入“庙算”的视野,成为“庙算”的对象,进而对其作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断。

由此可见,创造出优于“彼”方的“五事七计”的客观存在,是赢得兵争之“胜”、从而实现“安国”的基本保障。

军事力量既是综合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又以综合国力为基础。

孙子“五事七计”的“庙算”,实质上是对综合国力的估量。

“五事七计”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政治、经济、军事、人才、民意、天时、地利等诸多因素。

这些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即物质要素与精神要素。

因此要安邦定国,就要重视物质力和精神力的开发、建设和积累,创造出走在时代前列的综合国力;否则,综合国力落后就会被动挨打。

孙子“慎战”思想及其现代意义(1)

孙子“慎战”思想及其现代意义(1)

孙⼦“慎战”思想及其现代意义(1)《孙⼦兵法》这部“兵学圣典”且先不论战争取胜之道,⽽是⾸先将战争与国家的⽣死存亡联系在⼀起,开宗明义说明战争中的存亡胜败是不能不慎重分析的。

“慎战”思想作为孙⼦对战争的基本态度,贯穿于他的整个全⾯⽽完整的战争思想体系中。

“慎战”思想的最⾼理想境界是“不战⽽屈⼈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但是孙武所处的时代是⼀个群雄并起、兼并战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作为⼀个清醒的现实主义军事家,他想寻求⼀条既可维护国家最⼤利益但是⼜不能使国家军队遭受重⼤损失的最佳战争途径,同时他⼜想找到在激烈残酷的军事⽃争中能够克敌制胜的法宝。

正基于此,孙⼦提出了”不战⽽屈⼈之兵“等维护国家利益作为战争宗旨的战略思想,但是孙⼦并没有沉湎于”不战⽽屈⼈之兵“的理想境界中,从《孙⼦兵法》中浓墨重彩于具体的战术战法的战争艺术来看,孙⼦更多的是对”全胜“理想境界的向往转变到尽可能的谋求军事利益的现实境界中。

⼀旦”慎战“思想中的理想境界被打破,那么在现实境界中只能”合于利⽽动,不合于利则⽌“。

在战争不可避免的形势下,他给战争设置了三道门槛:”⾮利不动,⾮得不⽤,⾮危不战“,以上”三不“原则,乃是他的”慎战“主张进⼀步的具体化。

可以说,孙⼦的”不战⽽屈⼈之兵“的”全胜“思想与”合于利⽽动,不合于利⽽⽌“的”破胜“思想是他在”慎战“问题上理想追求与现实态度的统⼀。

这些思想为和平时代的⼈们认识多级形势下的军事⽃争,驾驭局部战争形式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本⽂拟就以上问题作⼀粗浅的探索,就教于⽅家。

⼀”慎战“思想的理想境界———”不战⽽屈⼈之兵“。

作为⼀个冷静的现实主义军事家,孙⼦的”慎战“思想是建⽴在他对战争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

他在《孙⼦兵法》中以”兵者,国之⼤事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作为开篇之句,认识到了国家⼀旦诉诸战争,不但国家在经济上要受到巨⼤损失,⽽且国家处于”死⽣之地,存亡之道“。

不战而屈人之兵之于维和

不战而屈人之兵之于维和

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散落光华搜集2012.12.4《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部兵书典籍,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起了十分显著的影响,它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

它拥有较为完备的治军和作战体系,提出了众多至如今还被人称颂的战略思想,其中“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使之成为兵法理论的重要基础。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攻心战略思想是孙子兵学思想的核心,它是高明而科学的理论构想,其实质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以高超的“伐谋”“伐交”艺术作为达到目标的有效手段,以周全的“修道保法”措施作为达到目标的可靠保证,用全胜的计谋争胜于天下。

它是高于军事战略的完美战略,是抑战、遏战的妙策良方,胜对手的理想武器。

它为人类和平的前景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当今世界乃至世界未来以及人类和平有着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

在《孙子兵法》中,有“上兵伐谋”一说,“上兵伐谋”是《孙子兵法》一系列战争对策选择中的最好的策略选择,“不战而屈人之兵”则是“上兵伐谋”的具体体现。

从用兵的策略来讲,“上兵伐谋”可谓上策中的上策,即最佳的策略选择;从战争的一般原则来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可谓高明中的高明,即最佳结果。

同时,作为最佳选择之最佳结果——“不战而屈人之兵”又充分彰显了孙子“慎战”的思想。

通常通往“最佳”的选择原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然而战争的“利”、“害”选择既不是简单的多寡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数量问题,而是战争观和战争理念的问题。

孙子把用兵的策略分为四个等级,即最优(上策)、次优(其次)、再次优(再次)和最差(下策)。

并指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如果说“上兵伐谋”是孙子“慎战”思想的体现,那么全胜则是“上兵伐谋”的结果。

浅析《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心理战术思想

浅析《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心理战术思想

浅析《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心理战术思想作者:高云飞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1期摘要: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心理空间已成为战争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近现代的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战术思想,心理战自古就有。

我国最早的军事名著《孙子兵法》中就已经分析、揭示了战争条件下人在从事军事活动时的一些心理现象,并以此来指导当时的战争活动。

虽然其中的心理学战术思想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但也已经涉及到了许多军事心理学中的问题。

面对着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心理战术思想举隅,探讨其现实价值,应当对今天的心理战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心理战术[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01一、何为“不战而屈人之兵”中的心理战术“不战而屈人之兵”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提出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就是用不流血的斗争方法,迫使敌方、屈从于我方的意志,以不损已方兵力财力不破坏对方的兵力物力和将被屈者的兵力财力转化为已力的方式,达到“自保而全胜”的目的。

做到这样,就会使“用兵之害”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而“用兵之利”则“可全”。

指导战争如果能这样取胜,比起流血战斗取胜来,即使是那些百战百胜者,也要高出一筹。

因而这是用兵取胜的最上策。

要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通常采用的手段是“伐交”与“伐谋”。

“伐谋”作为心理战术的一种在战争中被广泛应用。

孙子在《孙子兵法·九地篇》中说道“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

”由此可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心理战术是以心理学上的威慑,使敌人在心理上产生畏惧作为基础并以“威加于敌”作为目标一种战术思想。

论《孙子兵法》全胜战略思想的应用及价值

论《孙子兵法》全胜战略思想的应用及价值

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6期117作者简介:覃媛,女,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㊁大学生军事教育㊂人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的发展状况又制约着人的发展情况,社会发展的好坏又受社会治理体系的影响,因而自治㊁德治㊁法治 三治融合 社会治理体系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㊂具体而言,自治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动力,其作用在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个体实现自我发展;德治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目标,其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为人的全面发展指引正确方向,进而引导人们遵循正确的社会引领;法治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因为无论是自治还是德治,其机制的运作都缺少外部约束和监督,因此容易失灵而产生混乱,而法治则为自治和德治的运作提供兜底的规则,进而保障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无数马克思主义者的毕生追求,自治㊁德治㊁法治这三治融汇共生,缺一不可,形成 三治融合 的社会治理体系,共同为人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㊂参考文献[1]陈曙光.论 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6(02):22-32.[2]李建国,范宁宇.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原典精神与新时代的实践指向[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4):56-60.[3]秦兴方,张颖,孙凤娟,陈昊.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中国样式[J ].教学与研究,2019,(04):30-40.[4]李娉.新发展理念与人的全面发展[J ].思想教育研究,2019,(03):53-58.[5]李刚.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探讨与时代意蕴[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9,21(02):43-49.[6]余淑均.人的全面发展视阈下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考[J ].湖北社会科学,2018,(12):42-48.[7]裘斌.治村型乡贤主导下 三治融合 的拓展和创新 基于枫桥镇枫源村的探索[J ].甘肃社会科学,2019,(04):162-168.[8]姜晓萍,许丹.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维度透视与融合路径[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29-37.[9]徐朝卫. 三治 融合实现乡村善治[J ].人民论坛,2019,(16):70-71.[10]左停,李卓.自治㊁法治和德治 三治融合 :构建乡村有效治理的新格局[J ].云南社会科学,2019,(03):49-54+186.[11]王文彬.自觉㊁规则与文化:构建 三治融合 的乡村治理体系[J ].社会主义研究,2019,(01):118-125.[12]侯宏伟,马培衢. 自治㊁法治㊁德治 三治融合体系下治理主体嵌入型共治机制的构建[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141-146+191.[13]张文显,徐勇,何显明,姜晓萍,景跃进,郁建兴.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J ].治理研究,2018,34(06):5-16.[14]欧阳静.乡村振兴背景下的 三治 融合治理体系[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8,20(06):68-73.[15]辛方坤. 三治融合 视域下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构建 基于上海D 社区的探索[J ].社会科学,2018,(03):21-28.论《孙子兵法》全胜战略思想的应用及价值覃 媛(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0)摘 要:‘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髓独到,逻辑缜密严谨,是世界军事文化中一颗璀璨之星㊂‘孙子兵法“中 不战而屈人之兵 的 全胜 战略思想,主张通过和平㊁外交等手段解决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冲突和矛盾问题,而不是付诛于武力㊂孙子 全胜 战略思想不仅成了古今用兵的上上之策,对于解决当今复杂的国际问题和维护世界和平同样具有启发和价值㊂关键词:‘孙子兵法“;全胜思想;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D 9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3198.2021.16.057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㊁博大精深,孕育出了许许多多在世界文明宝库中的璀璨明珠㊂‘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又称‘孙武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被古今中外名人奉为必读之经典㊂1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孙子兵法“共13篇,分别为‘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等13篇内容㊂‘孙子兵法“不仅包含了重战㊁慎战㊁备战的军事思想,也含有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的战争指导思想,既有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也有 文武兼施㊁恩威并用 的治军思想㊂作者名叫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人㊁吴国将领,也是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㊂孙武的军事理论以其卓越的见识深深影响了后世,受到古今中外军事家的广泛推崇,其军事思想主要概括为几下几点:知彼知己的知胜论㊂‘谋攻“篇曰: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㊂ 孙子指出,战争建立在对敌我双方透彻了解的基础上,方有可能取得胜利㊂诡道与全胜论㊂孙子曰: 兵者,诡道也㊂ 用兵之道在于千变万化,出其不意㊂他还说:战争的最高境界是 不战而屈人之兵㊂先胜与速胜论㊂孙子认为,战争要取得胜利,必须处于先胜的地位,而且应该速战速决㊂同时,要主动进攻,深入敌国,用最短的时间夺取最大的胜利㊂令文齐武的治军论㊂孙子认为,对士兵要恩威并施,士卒才可用㊂而要做到赏罚分明,关键是有法可依,执法必严㊂政策与商法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6期118德兼备的将帅论㊂孙子对将帅提出了 智㊁信㊁仁㊁勇㊁严 的五德要求,与此相对立的是 将有五危 (五种类型的将帅比较危险)和 将有六过 (带兵的六种过失)㊂2 ‘孙子兵法“全胜战略思想的内涵在‘孙子兵法“这部经典著作里面, 不战而屈人之兵 的指导思想,是‘孙子“ 全胜 思想的具体体现㊂它是孙武战争 全胜 观的重要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追求不战而胜的战略思想㊂孙子曰: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㊂ 意思就是说,在军事战争中, 不战而屈人之兵 才是上策㊂这无论对以往还是当今,无论中国还是世界,仍然是惊世鸿论㊂3 ‘孙子兵法“全胜战略思想的应用孙子理想的战争最高境界 不战而屈人之兵 正是其 仁战 思想的最高体现㊂从古至今,孙子 不战而屈人之兵 的全胜战略思想都有哪些具体的实践运用呢?3.1 诸葛亮智退曹军在三国鼎立时期,最著名的战例要算诸葛亮智退曹军的故事了㊂诸葛亮因为错用马谡而失掉了战略要地街亭,司马懿借机率领15万大军直奔诸葛亮所在地西城㊂而此时诸葛亮身边根本没有多少兵力可用,仅剩下两三千的老弱病残㊂随形势紧迫,但诸葛亮登楼仔细观察了敌情后表示,敌军不足为惧,他有办法让曹军不战而退㊂随后,立即命令士兵把旗帜都藏起来,所有人未经允许不得私自出城㊂又叫士兵把所有的城门打开,在每个城门处派二三十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㊂诸葛亮则自己领着两个小书童,在城楼上摆上一张琴,燃起香,对着城下的曹军慢慢弹起琴来㊂司马懿的部队看到这种气势,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上报司马懿㊂司马懿一听: 这怎么可能呢? 于是亲自策马去看㊂他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㊂左边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一个书童手拿拂尘㊂而且城门里外,几十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曹军的到来㊂司马懿看后也是一脸的迷糊,便来到中军,赶紧让后军变成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并率领各路兵马撤退而去㊂就这样,蜀国的西城没有用一兵一卒,就得以保全㊂这就是历史上诸葛亮有名的 空城计 ,也是 不战而屈人之兵 军事战略思想的具体运用㊂3.2 北平和平解放为了保护北平这座文化古城免遭战火的破坏,中央军委在制定作战方针时,就积极采用了 不战而屈人之兵 的策略,尽最大努力和可能促成北平和平解放㊂毛主席深知,只要是战争,就会有杀戮,即使战争胜利,也会造成人员伤亡,然而, 不战而屈人之兵 是没有损失的,对人民来说,利大于弊㊂经过几轮批判,傅作义方最终同意在‘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上签字,北平和平解放真正得以实现㊂毛主席谋略之完美,真正达到了 不战而屈人之兵 用兵如神 的最高境界㊂3.3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1982年,邓小平和英国 铁娘子 撒切尔夫人见面,就香港回归问题进行了深入交谈㊂在交谈中,邓小平同志义正言词的表达了我方的立场㊁观点㊁态度和决心㊂撒切尔后面在宴会讲话中用了一句成语描述这场会谈,她说 百闻不如一见 ㊂1997年7月1日香港的顺利回归,标志着 一国两制 的构想取得了巨大成功,也体现了对孙子全胜战略思想的创新和发展㊂4 ‘孙子兵法“全胜战略思想的价值意义‘孙子兵法“中丰富的军事战略思想及体现的战争基本规律,即使当前军事技术发展迅速,其仍有不可忽视的价值㊂我们学习孙子全胜的战略思想,不仅是要吸收前人的谋略和智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结合现实,与时俱进的发展孙子兵法,并赋予其崭新的时代意义㊂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关系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古今中外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国际社会中制止战争的主旋律㊂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㊁维护和平,和平才有希望㊂但历史也同时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的实现也是要靠强大的实力作为后盾的㊂孙子曰: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㊂ 这里的 称,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综合国力㊂这对于正在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㊂5 ‘孙子兵法“全胜战略思想的中国运用国家富强㊁军队强大,才能形成强大的实力优势,威慑于敌㊂经历战争磨难,中国人民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实践证明,中国人民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也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国担当㊂(1)裁军,彰显维护和平的决心善意㊂2015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裁军30万,这是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军进行的第11次裁军㊂裁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从战略上来看,让所谓的 中国威胁论 不攻自破,提高了军事威慑力,从战术上来说,也表明了中国改革强军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决心和强大实力㊂(2)维和,彰显维护和平的大国风范㊂中国军队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㊂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来,累计派出官兵4万多人次,参加了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有16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㊂活跃在维和任务区的中国军人,面对战火冲突㊁恐怖袭击㊁疾病肆虐等重重艰险,能吃苦㊁肯付出㊁甘奉献,用坚强的脊梁,挑起了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挑起了维护世界和平的重担,也赢得了联合国和世界人民的真诚赞誉㊂(3)扶贫,彰显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国力量㊂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㊂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人类的减贫事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精准扶贫政策和脱贫攻坚措施,成功地使数亿人摆脱了贫困,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㊂(4)抗疫,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席卷全球,在世界面临公共安全威胁的关键时刻,中国再次挺身而出,不仅及时向世界分享了中国抗疫的相关信息和经验,还通过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合作和提供国际援助等方式同其他国家携手抗疫,为全球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注入了强大信心㊂中国不仅成了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中流砥柱,也在全球抗疫合作中发挥了示范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㊂6 结束语‘孙子兵法“全胜战略思想对于解决当今复杂的国际问题和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㊂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㊁永远不搞扩张,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㊂参考文献[1]田宝贵.‘孙子兵法“的谋略制胜思想及现实启示[J ].学理论,2018,(6).[2]赵雁羽.试论‘孙子兵法“中蕴含的主要思想[J ].文艺生活㊃下旬刊,2018,(1).[3]唐梓翔,贺周阳.论‘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及当代价值[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5).[4]陆娟.‘孙子兵法“与和平外交战略[J ].高端研讨,2011,(9).。

对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评价

对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评价

对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评价
答:“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战略思想,它强调通过非军事手段来达到战争的目的。

以下是对这一思想的一些评价:
1. 体现和平精神: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非暴力手段解决争端,避免战争的发生,从而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和平稳定。

这种思想体现了对和平的追求和尊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2. 强调智慧和策略:不战而屈人之兵需要具备高超的智慧和策略。

它要求制定者对敌方的弱点、心理和行为有深入的了解,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非暴力手段,以达到屈人之兵的目的。

这种思想强调了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战争艺术。

3. 促进国际关系和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有助于促进国际关系的和谐。

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可以减少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增进各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这种思想有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稳定和发展,为世界和平与繁荣做出贡献。

4. 挑战传统战争观念: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挑战了传统的战争观念。

它强调通过非暴力手段解决争端,而不是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

这种思想对于那些崇尚武力、追求霸权的人来说可能难以接受,但它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战略思想,它体现了对和平的追求和尊重,强调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促进国际关系和谐,挑战传统战争观念。

在当今世界,我们应该努力践行这一思想,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推动世界和平与繁荣。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及现代价值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及现代价值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及现代价值《孙子兵法》号称“武经冠冕”,公元前512年在吴国问世,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

其作者孙子,名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被尊为兵学奔祖。

(一)孙子最理想的战略追求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虽然是一部兵书,但是它的最高追求却不是战争,不是追求战争的胜利。

它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那么,什么才是它最理想的战略追求呢?它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善之善者也”。

通观《孙子兵法》,我们看到,从很大程度上说,它主要讲了两个字(词):一个是“全”,一个是“破”。

“全”是不战而胜,“破”是交战而胜。

“全胜”为上,“破胜”次之。

实现“全胜”的方法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实现“破胜”的方法是“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伐谋”就是“挫败敌人的战略企图”,也就是说,在敌人的战略企图还没有付诸实施之前就揭露它、破坏它,使之夭折,使之破产。

这是一种最省力、最省事、最高明的斗争方法。

在孙子所处的那个春秋时代,这种“伐谋”的方法是确能实现的。

说明这一策略最典型的例证无过于与孙子同时代的墨子救宋的故事。

楚国的公输般发明并制作了攻城用的云梯,准备用来作为楚军进攻宋国的利器。

楚国强大,宋国弱小。

墨子是“非攻”的倡导者,一贯反对非正义战争。

当听说楚国要侵宋,急忙来到楚国,劝阻楚王和公输般侵宋,但楚王和公输般依仗拥有新式攻城器具云梯,不为墨子的游说所动。

墨子于是同公输般在楚王面前以衣带作城池,以木片作攻守城邑武器,表演了一番楚攻宋守的“作战模拟”。

结果“公输般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御有余”(《墨子·公输》),迫使楚王放弃了侵宋的计划。

“伐交,就是通过外交斗争挫败敌人的战略企图,虽然也是不战而胜,但是较之于“伐谋”要欠缺一些,因为外交活动比较费力、费事。

春秋战国时代,外交活动十分频繁,特别是战国的合纵连横极大地影响国家的安危。

(二)孙子善战思想的核心,是以小的代价赢得大的胜利孙子的胜负观,除了“全胜”之外,就是“破胜”。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一句流传至今的古代名言。

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不用打仗就能让敌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退让。

但这句话真正的含义和背后的理念,其实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人们越来越重视和平的思维方式。

一个国家或者社会最终的目的并不是打赢战争,而是要实现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

打仗虽然能够解决暂时的局面,但是长期来看,会带来重大的伤害和损失。

因此,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意思就是,在不伤害到任何一方的前提下,通过智慧和智慧,来达到目标。

其次,这句话也强调了与人为善的态度和方法。

战争是一种残酷的行为,可以造成无数的伤亡和灾难。

如果能够在和平的框架下,通过沟通和合作来解决矛盾和分歧,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损失。

因此,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是一种对人道主义的呼吁和倡导。

此外,这句话还强调了智慧和谋略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人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局面和问题,而忘了从战略和长远的角度去思考。

如果能够理性分析和全面考虑对方的心理和动向,在不张扬的情况下,通过让步和让步来牢固占据优势,那么就能够达到不用打仗也能屈服敌人的目的。

综上所述,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一种深刻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如果我们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借鉴这种思维方式和方法,就能够更加和谐地解决矛盾和矛盾,更加智慧地推进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意义《孙子兵法》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体系比较完备的治国大典,对战争及一切军事活动,都作了十分透彻、周密的研究。

然而孙子决不是爱好战争,相反,在他的著作中处处表现了不战全胜和对和平的愿望。

其理论之深刻,影响之深远,为当今世人所瞩目。

孙子推崇以智谋取胜,极力避免物质实体的对抗。

在《谋攻》篇中,他提出了一个至今被人称颂的战略方针,即“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

这一论断,乃是从最根本的战略方针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条件的潜力,争取克敌制胜的最佳方略和尽可能不战而保全国家利益,以求得全胜目的的重要战略决策。

孙子的“伐谋”、“伐交”以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与春秋早、中期的各诸侯国争霸方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春秋早、中期的争霸方式,受当时特定历史条件所制约,各诸侯争霸斗争只是追求对手屈服,以确立自己的霸权地位,而非争个你死我活。

孙子生活在奴隶制即将结束,封建制骚动欲出的春秋末期。

由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制度的蜕变,新旧势力冲突,各种矛盾激化,作战方式也日趋复杂多变,战争规格日益扩大且更为残酷。

由春秋早、中期的那种伐谋、伐交变为与对手开展直接军事较量,甚至置对手与死地。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中,孙子亲临战场,目睹兵燹战祸的严酷现实,从国家利益的高度和历史的深度来考察战争问题,领悟到诸侯争霸的有限目的和伐谋、伐交等谋攻之法,从维护国家根本利益,谋求最大战争效益的角度,对春秋早、中期那种特殊的政治、外交、军事斗争方式所包含的合理的内容加以概括,更将其合理成分加以创造发展,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观点,使之成为自己兵法理论的重要基础。

纵观《孙子兵法》全书,无不蕴含着以非战争形式的斗争来达到政治目的的最高境界。

通过伐谋、伐交等手段,使对手在心理上产生慑服,从而达到挫其将军之心,夺其三军之气,使之不战而降的目的。

就十三篇之间的内在联系来看,《计》篇和《作战》篇所论述的问题为不战、伐谋思想的起点和依据;而《谋攻》《形》《势》以下诸篇,则为不战、伐谋思想的展开和具体化。

在《作战》篇中,孙子着重探讨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看到战争带来无尽灾难,理智地认识到战争是一把既能兴国又能灭国的双刃剑,即使是常胜之国,也会被巨大的战争搞得兵疲国衰。

《作战》篇、《用间》篇,都曾细致地计算过战争对财力、物力的依赖程度,消耗是巨大的,须“日费千金”,方能举“十万之师”。

孙子反复告诫:“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

”在《火攻》篇中提出:“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也就是说要反复权衡利弊,慎之又慎,从而达到“安国全军’的目标,以维护国家根本利益。

“斗力”不如“斗智”,“伐力”不如“伐谋”,“以谋役力者胜,持力浪战者恒亡”。

古今中外,概莫例外。

这说明,孙子的“不战全胜谋略”,确实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千百年来,一直启迪后世。

在中国历史上,以智谋取胜的战例不胜枚举,即使不动干戈,“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事例也很多,聪明的君主将帅,在战争问题上无不高度重视对智慧谋略的运用。

先秦时期,有墨子救宋不以兵革;烟之武利用秦晋两国矛盾,劝说秦穆公对郑国的包围,一场亡国惨祸在战场外消失。

汉初,韩信破赵后,运用声威在先、实力在后之谋,遣使奉书,收降燕国;汉高祖派能言善辩的策士郦食其游说齐王,使齐国七十二座城市一起归顺。

值得一提的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一国两制”的构想。

香港、澳门于1997年后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的构想己取得巨大成功,体现了对孙子的不战全胜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经过九年多的历史检验,“一国两制”给香港、澳门带来政局稳定、社会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赢得全世界各国的好评。

为海峡两岸的统一大业提供典范,也为解决国家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开辟新途径。

再一次证明孙子“不战思想”在新世纪作出的新贡献。

20世纪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地球上一共发生了130场战争,使1.2亿人丧生,这个数字超过了之前1900多年历次战争上死者的总和。

前50年发生了二次世界大战;后50年局部战争连绵不断。

据初步统计共发生各类战事约100多次,涉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就有美国对越南长达11年的战争,耗资9250亿美元,死亡5.8万官兵,结果以兵败告终。

通过越战的失败,美国领导层开始认识《孙子兵法》。

美国实际应用《孙子兵法》于战争,出现在1990年因伊拉克吞并科威特而引起的海湾战争,继20世纪60年代对越战争之后,美国在海外的最大一次局部战争,仅用42天,由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只伤亡79人,以辉煌战果结束海湾战争。

在海湾战争发动前,美国根据《孙子兵法》的慎战、备战思想,吸取越战教训,同时,制定了“时间最短”,“速度最快”,“伤亡最少”的全胜战略。

它属于孙子不战全胜的第三层次,是以战争最少的代价赢得最大胜利,是现代战争中最典型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案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立了联合国,其所确立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制止侵略行为”,“促进国际合作”。

现在愈来愈多的国家领导人和有识之士,主张不同思想、信仰和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各国之间,本着互相尊重、平等互惠的原则,求同存异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道路,以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合作与发展、安全与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逐渐认识到《孙子兵法》在现代世界中的作用,《孙子兵法》已被译成30种文字,研究的专著已逾千种,其影响深度远远超出任何兵书,尤其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掀起“孙子热”,从中汲取思想精华。

江泽民主席于2000年9月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任重道远。

只有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严格遵行联合国宪章和宗旨、原则,世界各国才能真正和睦相处,一切国际争端和地区冲突都应通过和平方式解决。

”他的讲话充分显示孙子不战思想将带领我们走向更高的文明和更全面的进步。

因此,正确认识孙子的不战思想,无疑将给世界人民争取和维护和平、制止和反对战争活动,增添有力的思想武器。

“自古知兵非好战”正是表达了中华民族酷爱和平,渴望天下安宁,反对穷兵黩武的共同愿望,也反映了东方兵圣孙子的思想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