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临安市指南村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临安市

指南村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特色

营造探索

1 研究背景

2 0 1 0 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两个战略重点之一,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美丽乡村”是在村庄整治基础上,通过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把村庄建成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

在以往的乡村建设过程中,决策者和规划师往往过分追求统一建设、统一风貌,而忽视乡土文化与乡土环境,使乡村建设成为对现代城市建设的简单模仿,这种趋同的惯性造成了乡村风貌的千篇一律和特色丧失。因此,笔者在浙江省“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实践过程中,试图突破传单一的物质空间规划,逐步探索内在的乡村意象的结构体系,通过分析乡村的风土(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风物(地方特有的物产)、风俗(地方特有的民俗)、风景(地方特有的景观)等要素,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体系着手,营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归属感的“美丽乡村”。

2 乡村概况

指南村位于浙江省临安市北部,距临安市区约25公里,距杭州市区约70公里。全村总面积7.86平方公里,共有农户215户,总人口720人。该村位于杭州—黄山的“浙西山水”黄金旅游线上,13省道直通村口,交通便捷。

2.1 乡村风土

指南山属天目山系仙霞岭山脉北支,天目山主脉绵延向东,形成的丘陵、宽谷给村落的人居环境营造了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村域内海拔最高处为1122米,平均海拔约600米。该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区内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2.2 乡村风物

指南村是个山多地少、森林资源丰富的山区村。村庄入口两侧依山就势分布着480余亩梯田,早在上世纪60年代,指南村就以其“高山出高产”而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树立为“农业学大寨”的典型。如今,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农林种植业。全村以种植毛竹、茶叶、高山蔬菜等为主导产业,以茶叶加工、农家乐经营等二、三产业为辅助产业。

2.3 乡村风俗

指南村历史悠久,以村北指南山而得名。全村以“郤”为大姓,相传系春秋时晋国大夫叔虎的遗族,村中郤氏宗祠中仍保留完整的《郤氏家谱》,并定期进行家族祭祀活动。同时,指南村保留着700多年历史的民俗活动——太平灯。每到春节期间,全村举家欢庆,由村中长者带领年轻人挨家挨户舞灯,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太平安顺。

2.4 乡村风景

村中央有一池,村民称“天池”。环绕“天池”有成片的古树林,成围合之势,是村庄的风水林,主要为麻栎、枫香、银杏等树种,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最大树龄近千年。而且,天池边还保留着多幢明、清时期的徽派古民居。古村落、古民居、古姓等历史遗存,辅以古树林及古天池的衬托,白墙、灰瓦、绿水、红叶、青山相辉映,构成一幅幽静、悠远的山村口常生活画卷。每到秋天,这里变得红叶纷吃、绚丽多姿,被称作华东地区最美古村落之一。

3规划理念与目标

按照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以“人居、环境、经济、文化”四大体系为载体,利用依托周边天目山、太湖源等景区的优势,充分挖掘指南村历史人文和自然风景资源特色,以村庄景观环境提升、特色村落文化挖掘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为重点,将指南村打造成以“红叶观光、休闲摄影”为特色,兼顾发展现代有机农业,使之成为杭州西郊的生态休闲旅游特色村。

4规划重点及特色营造

4.1生态人居建设行动

按照“规划科学布局美”的要求,开展农村危旧房改造等项目建设,推进农村人口集聚、推进农房改造建设、推进农村节能节材、推进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农民居住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构建舒适的农村生态人居体系。

4.1.1.1维护村落生态格局

指南村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与自然环境形成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村落选址考虑风水因素择吉地而居,位于一处背山面水的丘陵盆地中,局部小环境良好。村落中心保留至今的天池和山坡上的古树林,便是村中的“风水池”和“风水林”,是保持指南景观特色和场所感的关键,也是维持健康人居环境和健全生态服务功能的保障。

4.1.1.2现有建筑整治

考虑指南村的用地现状和经济条件,对现有建筑提出四类整治模式(见图1、表1>。

4.1.1.3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实施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等工程建设,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等化。新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通讯等公共服务。

4.2 生态环境提升行动

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等项目建设,提升建设水平,构建优美的农村生态环境体系。

4.2.1 污水与垃圾治理

近年来指南村农家乐已开始发展,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生活污水的排放量

也日益增加。尽管农户都已采用标准的栅格式标准化粪池,但由于指南村地处临安市饮用水源——里畈水库的源头,对生活污水的处理要求标准应更为严格。规划采用统一纳管,建造地埋式集中处理池,利用无动力厌氧净化沼气技术,处理生活污水。

为解决垃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规划在村中各个路口设置封闭式垃圾箱,并建设垃圾房,由专人将各垃圾房中的垃圾清运到镇级垃圾中转站进行进一步处理,从而使指南村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管理轨道。

4.2.2 景观与绿化建设

村中建筑环天池向外扩展,建筑密度较高,建筑外部缺乏开敞的庭院绿化。同时,村中也缺乏针对村民和游客的公共休闲场所和游憩活动节点。规划充分利用村中丰富的古树资源,结合违章建筑整治和村庄绿化工程,在天池东侧建设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的民俗文化广场一处和林中游憩活动节点4处,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丰富了游憩活动的空间。

4.3 生态经济推进行动

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的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推进产业集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4.3.1 乡村生态农业

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生态资源,在现有高节竹高山丰产栽培示范园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精品农业和观光农业,种植适宜当地生长高山蔬菜等品种,通过科技指导,逐步从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过渡,以打造“指南山”系列有机农业品牌为目标。同时,将农业生产与乡村休闲旅游相结合,一方面利用村口大面积梯田,种植油菜和桃、梨等观花植物,使之成为乡村摄影的新主题;另一方面,让游客参与到农产品生产、管理、采摘的过程中,通过参与体验和品牌营销,使普通农产品转化为乡村旅游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增加村民经济收入

(见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