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诊诊断学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诊断学——触诊

中西医结合诊断学——触诊

(1)触扪皮肤:主要是感知病人皮肤的温度和湿度。

若皮肤清凉,自觉畏寒,而不发热,则多为虚寒;如皮肤烫热、无热无汗或有汗而不多,常为外感;肌肤清凉,汗出清稀,则多阳虚;肌肤灼热,汗出如油,是阴虚;自感发热,但扪之不热,多属虚热(阴血虚、气阳虚)。

(2)触摸手足:手足清冷,身不发热,则为寒厥,多因阳虚;若手足清冷,而头身发热,此为真热假寒的热厥;手背热,多为热病,兼恶寒发热者为表证,不恶寒但发热者为里证;手心热,则多阴虚内热,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慢性肝炎、肺结核等。

小儿发热指冷,伴见眼红有泪、流涕咳嗽、须防麻疹,如并见口腔颊粘膜有细小白点,即可确诊。

(3)触扪胸腹:胸高气粗,手按胸廓起伏有力,则多为风热袭肺(如支气管肺炎)或痰热壅肺(如大叶性肺炎)。

左乳下(虚里),心跳动不应手,为宗气内虚(心力衰竭);不用手摸,其心动应衣,为宗气外泄(心肌肥大);心下(上腹部)痞满,按之硬痛者,为结胸(痰热水结),按之濡软者为虚痞(脾虚气滞)。

胁肋为肝胆部位,右侧积聚属肝(肝肿大);左侧积聚属脾(脾肿大);胀满痞痛,忽聚忽散为“聚”(气郁);有形不移,坚硬拒按的为“积”(血积)。

肝脾肿大,均属积聚,积聚还包括腹腔包块,肿瘤。

脘腹胀痛,喜按为虚,拒按为实,喜得热烫为寒,喜近冷物为热;腹壁灼热烫手为内热(多为肠胃热);腹部膨胀,移动震荡,按之随手而起,全身浮肿为水臌(多见于肾性水肿);按之坚硬,肤色苍黄,青筋暴露,四肢瘦削者,为血臌(多见于肝性腹水);小儿腹大青筋,四肢瘦削,毛发干萎,鼻痒,唇烂者为疳积(为消化不良或营养不良);脐腹疼痛,左腹下按之有块状累累者为燥屎(降结肠部位可摸到结粪);腹痛时有包块鼓起,按之凸凹不平,上下移动者为虫积(可为蛔虫性肠梗阻);腹痛偏右,在髂骨隆起处与脐联线的中、外1/3交点(阑尾点)按之痛甚,痛时缩足而卧的,为肠痈(阑尾炎);小腹胀满拒按,小便不通利的,为蓄水(尿潴留);小便通利的为蓄血(大便色黑,可能是肠出血)。

触诊诊断学

触诊诊断学

触诊诊断学无论是健全人还是盲人按摩,都要通过手的操作来完成。

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指出的:“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充分发挥盲人特有的触觉敏感的优势,将诊断治疗的技术要点融会到手的触诊过程之中。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盲人按摩的诊断水平,而且有助于提高按摩疗法的疗效。

第一章人体触诊概论人体与其它一切脊椎动物一样,其结构是两侧对称型(由正中平面分为对称的两半部),内部有骨骼作为支架,以脊柱为中轴,可见分节性结构,例如椎骨、肋骨、神经节段等;这些结构在发生上及构造上都是循身体纵轴依次排列的。

中枢神经系统靠近躯干的背侧,内脏靠近其腹侧,四肢在直立位为上下两对,列于两侧。

人体可分为头、颈、胸、腹、脊柱、上肢和下肢等部分,各部又分为若干区。

在人体的表面覆盖着皮肤与黏膜,皮肤的下面是浅筋膜和深筋膜,深筋膜的下面是肌肉,肌肉的深层是骨骼或骨关节。

熟练地掌握人体的这些解剖结构、分区和层次,并通过手的触摸加以区别和判断,了解其正常解剖关系、异常病理改变及手法治疗前后的不同反应,是按摩技术的重要基础。

人体由不同的解剖结构与层次构成,形成了特有的结构复杂性和功能多样性。

通过触诊对这些解剖层次和结构的形态特点、生理状态、病理变化、治疗反应进行检测和评估,既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又是一项有用的诊疗手段。

在实际操作中从患者受累部位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开始检查,应注意局部是否有肿胀、血肿、脂肪的厚度及完整性,局部温度和湿度是增加或减少,如果增加,可能为急性损伤,应进行牵拉试验以评价局部损伤的程度。

也可进行皮肤滑动试验以确定是否存在粘连。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触诊骨性标志,注意它们的走向、压痛或畸形所在部位。

检查脊柱时应注意棘突和横突的排列,注意它们的位置是否对称。

触诊肌肉时应注意肌肉的痉挛、肌卫、结节和压痛的部位。

诊断学-心脏检查-视诊、触诊、扣诊

诊断学-心脏检查-视诊、触诊、扣诊

3、正常心相对浊音界
右界 (cm) 2~3 2~3 3~4 肋间 Ⅱ Ⅲ Ⅳ Ⅴ 左界 (cm) 2~3 3.5~4.5 5~6 7~9
正常人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为8~10cm
4、心浊音界各部的组成
• 左界:
(P149图)
• 2肋间处:肺动脉段 • 3肋间处:左心耳
• 4、5肋间为左心室
• 右界:
《诊断学》第8版
第三篇第五章第五节
心脏检查
(Cardiac Examination)
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放疗科
• 心脏外形、大小、 重量 • 心率60-100次/分
(每年心跳次数4000万次左右)
• 主要功能是提供压 力,把血液运行至 身体各个部分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
•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14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心血
一侧胸膜增厚或肺不张 一侧胸腔积液或气胸 大量腹水等 严重肺气肿
2.心 尖 搏 动:强度、位置改变
心尖搏动强度变化
心尖搏动增强 运动、激动 发热、贫血、甲亢 左室肥大 心尖搏动减弱
扩心病、急性心肌梗塞
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 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
3.心 尖 搏 动:负性心尖搏动
--心尖搏动移位的常见病理因素-因素 心尖搏动移位 常见疾病 心脏因素 左心室增大 右心室增大 双心室增大 右位心
左下 左侧 左下 右侧胸壁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狭窄 扩张型心肌病 先天性右位心
--心尖搏动移位的常见病理因素-因素 心外因素 纵膈移位 横膈移位 心尖搏动移位 常见疾病
患侧 病变对侧 左外侧移位 内下移位

相对浊音界 --反映了心脏的实际大小

《诊断学》 第二节 触诊

《诊断学》 第二节  触诊

第二节触诊触诊(palpation)是医师通过手接触被检查部位时的感觉来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进一步检查视诊发现的异常征象,也可以明确视诊所不能明确的体征,如体温、湿度、震颤、波动、压痛、摩擦感以及包块的位置、大小、轮廓、表面性质、硬度、移动度等。

触诊的适用范围很广,尤以腹部检查更为重要。

由于手指指腹对触觉较为敏感,掌指关节部掌面皮肤对震动较为敏感,手背皮肤对温度较为敏感,因此触诊时多用这些部位。

一、触诊方法触诊时,由于目的不同而施加的压力有轻有重,因而可分为浅部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

1.浅部触诊法(1ight palpation)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浅部动脉、静脉、神经、阴囊、精索等)的检查和评估。

腹部浅部触诊可触及的深度约为1cm。

触诊时,将一手放在被检查部位,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同动作以旋转或滑动方式轻压触摸。

浅部触诊一般不引起病人痛苦或痛苦较轻,也多不引起肌肉紧张,因此有利于检查腹部有无压痛、抵抗感、搏动、包块和某些肿大脏器等。

浅部触诊也常在深部触诊前进行,有利于病人做好接受深部触诊检查的心理准备(图2-1-1)。

2.深部触诊法(deep palpation)检查时可用单手或两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压以达到深部触诊的目的(图2-1-2)。

腹部深部触诊法触及的深度常常在2cm以上,有时可达4~5cm,主要用于检查和评估腹腔病变和脏器情况。

根据检查目的和手法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1)深部滑行触诊法(deep slipp断g palpation):检查时嘱病人张口平静呼吸,或与病人谈话以转移其注意力,尽量使腹肌松弛。

医师用右手并拢的二、三、四指平放在腹壁上,以手指末端逐渐触向腹腔的脏器或包块,在被触及的包块上作上下左右滑动触摸,如为肠管或索条状包块,应向与包块长轴相垂直的方向进行滑动触诊。

这种触诊方法常用于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的检查。

(2)双手触诊法(bimanual palpation):将左手掌置于被检查脏器或包块的背后部,右手中间三指并拢平置于腹壁被检查部位,左手掌向右手方向托起,使被检查的脏器或包块位于双手之间,并更接近体表,有利于右手触诊检查。

诊断学实训报告腹部触诊

诊断学实训报告腹部触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掌握腹部触诊的基本方法,了解腹部触诊的内容和临床意义,提高对腹部常见疾病的诊断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院诊断学实验室四、实训对象XX级医学专业学生五、实训内容1. 腹部触诊的基本方法- 触诊前的准备:着装整洁,仪表端庄,态度和蔼,洗手消毒。

- 触诊体位:仰卧位,暴露腹部,腹部放松,双腿屈曲。

- 触诊手法:单手触诊、双手触诊。

- 触诊顺序:先触诊右腹部,再触诊左腹部,最后触诊上腹部和下腹部。

2. 腹部触诊的内容- 腹壁紧张度:观察腹壁有无紧张、僵硬或膨隆。

- 压痛及反跳痛:观察有无压痛和反跳痛。

- 肝、脾等脏器触诊:了解肝脏、脾脏的大小、质地、边缘、表面及搏动等。

- 腹部肿块:观察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搏动及移动度等。

- 液波震颤:观察腹部有无液波震颤。

- 振水音:观察腹部有无振水音。

3. 腹部触诊的临床意义- 诊断急性腹膜炎、肠梗阻、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等疾病。

- 评估肝脏、脾脏等脏器的大小、质地、边缘、表面及搏动等。

- 发现腹部肿块,了解肿块的性质、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搏动及移动度等。

六、实训过程1. 触诊前的准备- 教师讲解腹部触诊的基本方法、内容和临床意义。

-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学生作为被检者,其余学生作为检查者。

2. 触诊过程- 检查者按照正确的触诊方法,依次对被检者的腹部进行触诊。

- 观察被检者的反应,记录触诊结果。

3. 讨论与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触诊结果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

-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腹部触诊的经验和技巧。

七、实训结果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腹部触诊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正确观察和记录腹部触诊结果。

3. 学生能够初步诊断一些腹部常见疾病。

八、实训体会1. 腹部触诊是诊断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刻认识到腹部触诊的重要性。

2. 腹部触诊需要耐心和细心,只有掌握正确的触诊方法,才能准确判断病情。

体格检查-基本检查法(诊断学)

体格检查-基本检查法(诊断学)

体格检查一般在病史釆集完毕后进行,应在适当的自然光线、适宜的室温和 肃静的环境中进行。病床或体检桌最好置于检查室的中央,以便检查者可进 入患者的两侧。检查者应剪短指甲,并在检查开始前洗手,以减少疾病的传 播。体格检查前,应先清点所需的检查器械图(3-1)。
图3-1:体格检査器械
体格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医师应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态度亲切和蔼、耐心,对者要关心、体贴,应具有高度的
2.同学间反复练习体格检查的触诊、叩 诊、听诊方法,有助于正确掌握体格 检查的方法并熟练应用于临床。
思考——名词解释
1.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2.检体诊断(physical diagnosis) 3.视诊(inspection) 4.触诊(palpation) 5.浅部触诊法(light palpation)
(7)对某些急性、慢性传染病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应穿隔离衣、戴口罩和手 套,并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8)体格检查还应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体征变化或新体 征的出现,有助于补充或修正诊断,并及时釆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一、视 诊
视诊(inspection)是医师用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视诊 的适用范围很广,既能观察到全身的一般状态,如发育、营养、意识状态、 面容与表情、体位、姿势与步态等,又能观察到局部的体征,如皮肤、黏膜、 毛发、五官、头颈部、胸部、腹部、脊柱、四肢、肌肉、骨骼关节等的外形 特点。但对耳膜、眼底、支气管、胃肠黏膜等特殊部位,则需借助检耳镜、 检眼镜、内镜等仪器帮助检查。
(5)体格检查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通常先观察一般情况,然后依次按照头、颈、胸、 腹、肛门直肠、外生殖器、脊柱、四肢和神经系统的顺序,有条不紊、不重复、不 遗漏地进行检查,并同时注意左右及相邻部位的对照检查。

《诊断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诊断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诊断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问诊:即病史采集,是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2.体征: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

3.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以及持续时间。

4.现病史:记述患者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5.婚姻史:指询问未婚或已婚,结婚或离婚年龄,X f方健康状况,夫妻关系如何,若已故要询问死因。

6.发热: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发热。

7.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T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摄氏 度,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8.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T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1,但都在正常水平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9.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至39度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 多次,多见于布鲁氏菌,称波状热。

10.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

11.咯血: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者称咯血。

12.牵涉痛:是指内脏器官或深部组织的疾病弓丨起的疼痛,可在体表的某一部位也发生痛感或痛觉过敏区。

13.发组:又称紫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表现。

14.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扇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15.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由于睡眠中迷走神经兴奋刺激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或者仰卧时肺活量减少 肺撒血加重,因这种呼吸困难多在夜间睡眠中发作,故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16.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第九版诊断学精品课件基本方法

第九版诊断学精品课件基本方法

诊断学(第9版)
二、注 意 事 项
➢ 检查前医师要向病人讲清触诊的目的,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取得病人的密切配合 ➢ 医师手应温暖,手法应轻柔,以免引起肌肉紧张,影响检查效果。在检查过程中,应随
时观察病人表情 ➢ 病人应采取恰当的体位。通常取仰卧位,双手置于体侧,双腿稍弯曲,腹肌尽可能放松。
确定具有重要诊断意义的临床征象
第二节
触诊
诊断学(第9版)
触诊(palpation)是医生通过手接触被检查部位时的感觉来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 ➢ 触诊可以进一步检查视诊发现的异常征象 ➢ 触诊也可以明确视诊所不能明确的体征,如体温、湿度、震颤、波动、压痛、摩擦
感以及包块的位置、大小、轮廓、表面性质、硬度、移动度等
的方向进行滑动触诊 ➢ 这种触诊方法常用于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的检查 ➢ 方法:二、三、四指端并拢,逐渐由浅入深触向腹腔的脏器或包块,并对其作上下左右的
滑动触摸 ➢ 应用: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
诊断学(第9版)
2.深部触诊法(deep palpation)
(2)双手触诊法(bimanual palpation)
诊断学(第9版)
➢ 触诊的适用范围很广,尤以腹部检查更为重要 ➢ 根据触诊内容触诊时多用这些部位
手指指腹对触觉较为敏感 掌指关节部掌面皮肤对震动较为敏感 手背皮肤对温度较为敏感
诊断学(第9版)
一、触 诊 方 法
触诊时由于目的不同而施加的压力有轻有重,因而可分为 1.浅部触诊法 2.深部触诊法 根据检查目的和手法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深部滑行触诊法 (2)双手触诊法 (3)深压触诊法 (4)冲击触诊法
➢ 将左手掌置于被检查脏器或包块的背后部,右手中间三指并拢平置于腹壁被检查部位,左 手掌向右手方向托起,使被检查的脏器或包块位于双手之间,并更接近体表,有利于右手 触诊检查

诊断学:腹部触诊

诊断学:腹部触诊
数次急速而较有力的冲击动作,指端有腹腔脏器或包块浮沉的感觉
• 适合:大量腹水时肝、脾及腹腔包块难以触及者和振水音的检查
腹部触诊方法
深部触诊法
钩指触诊法
• 检查者位于患者右肩旁,面向
其足部,右手掌搭在右前胸下 部,右手第2-5指弯曲成钩状, 嘱患者做深呼吸,吸气时进一 步屈曲指关节
• 适合:儿童和腹壁薄软者肝、
医生:站患者右侧,面对被检者,手要温暖、指甲剪短,
动作轻柔,检查时,从健侧到患侧,自左下腹开始逆时 针方向至右下腹、脐部。先浅触诊后深触诊
转移注意力,减少腹肌紧张,边触
诊边观察病人反应及面部表情
腹部触诊方法
1、浅部触诊法 (下压腹壁1cm) 2、深部触诊法(下压腹壁2cm以上,有时4-5cm)
用于:腹内脏器、压痛、反跳痛、腹内肿物 深部滑行触诊法 深压触诊法 双手触诊法 冲击触诊法 钩指触诊法
腹膜刺激,伴有腹膜增厚,肠管、肠系膜粘连,全
腹紧张度增加,触之柔韧而具有抵抗力,不易压陷。
见于结核性腹膜炎、腹膜转移癌、血腹等
腹部触诊内容 腹壁紧张度
局部腹壁紧张度增强:该处脏器炎症致局限性腹 膜炎
上腹或左上腹肌紧张--急性胰腺炎 右上腹肌紧张--急性胆囊炎 右下腹肌紧张--急性阑尾炎,胃肠穿孔
腹部触诊内容
腹部触诊内容 压痛及反跳痛
1、压痛: 临床意义:反应腹壁或腹腔内病变,出现压痛部位,常即病变 所在部位
腹壁病变:比较表浅 腹腔内病变: 脏器的炎症、淤血、结石、肿瘤、破裂、扭转 以及腹膜的刺激(炎症,出血) 其他:肺炎、胸膜炎、心梗,子宫及附件 压痛点: 胆囊点:右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界处 McBurney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
检查,到右下腹,最后脐部

视诊触诊--诊断学

视诊触诊--诊断学
01
重点掌握视诊的基本方法
02
重点掌握触诊的基本方法
03
难点是触诊的实践操作
04
注意事项
视诊
医生用眼睛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视诊
视诊检查内容
1、全面视诊:性别 年龄 营养 发育 意识状态 面容 表情 体位 步态 姿势等。
2、局部视诊:皮肤 黏膜 眼 耳 口 鼻 舌 头颈 胸廓 腹形 肌肉 骨骼 关节外形等。
3、特殊部位借助仪器:耳镜 鼻镜 检眼镜及内镜等
视诊注意事项
环境要求:光线适当,不可过亮过暗 一种非常容易被忽略和诊断和检查方法 丰富的医学知识积累,反复的临床实践 思维要求:视诊与其他检查方法相结合,局部征象与全身 表现相结合
触诊
医生通过手接触被检查部位时的感觉来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
触诊注意事项
交流:检查前医生要向病人讲清触诊的目的,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取 得病人的密切配合。 手法:医生手应温暖,手法应轻柔,以免引起肌肉紧张,影响检查效果。 体位:常取仰卧位,双手置于体侧,双腿稍弯曲,腹肌尽可能放松。检 查肝、脾、肾时也可嘱病人取侧卧位。 避免干扰:腹脑并用,边检查边思索。
复习思考题
一、基本检查方法包括哪些? 二、视诊的内容及意义? 三、触诊的分类及适应症?
触诊方法
根据检查目的和手法不同进行分类: ①深部滑行触诊法:用于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 ②双手触诊法:用于肝、脾、肾及腹部肿块 ③深压触诊法:腹部深在病变,确定压痛点 ④冲击触诊法:用于大量腹水时触诊肝、脾及腹腔包块
触诊方法---深部滑行触诊法
触诊方法--双手触诊法
触诊方法—深压触诊法
触诊方法—冲击触诊法
触诊检查内容及其他
1、体征:体温、湿度、震颤、波动、压痛、摩擦感以及包块的位置 大小、轮廓、表面性质、硬度、移动度等。

触诊诊断学(中专)

触诊诊断学(中专)

触诊诊断学无论是健全人还是盲人按摩,都要通过手的操作来完成。

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指出的:“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充分发挥盲人特有的触觉敏感的优势,将诊断治疗的技术要点融会到手的触诊过程之中。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盲人按摩的诊断水平,而且有助于提高按摩疗法的疗效。

第一章人体触诊概论人体与其它一切脊椎动物一样,其结构是两侧对称型(由正中平面分为对称的两半部),内部有骨骼作为支架,以脊柱为中轴,可见分节性结构,例如椎骨、肋骨、神经节段等;这些结构在发生上及构造上都是循身体纵轴依次排列的。

中枢神经系统靠近躯干的背侧,内脏靠近其腹侧,四肢在直立位为上下两对,列于两侧。

人体可分为头、颈、胸、腹、脊柱、上肢和下肢等部分,各部又分为若干区。

在人体的表面覆盖着皮肤与黏膜,皮肤的下面是浅筋膜和深筋膜,深筋膜的下面是肌肉,肌肉的深层是骨骼或骨关节。

熟练地掌握人体的这些解剖结构、分区和层次,并通过手的触摸加以区别和判断,了解其正常解剖关系、异常病理改变及手法治疗前后的不同反应,是按摩技术的重要基础。

人体由不同的解剖结构与层次构成,形成了特有的结构复杂性和功能多样性。

通过触诊对这些解剖层次和结构的形态特点、生理状态、病理变化、治疗反应进行检测和评估,既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又是一项有用的诊疗手段。

在实际操作中从患者受累部位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开始检查,应注意局部是否有肿胀、血肿、脂肪的厚度及完整性,局部温度和湿度是增加或减少,如果增加,可能为急性损伤,应进行牵拉试验以评价局部损伤的程度。

也可进行皮肤滑动试验以确定是否存在粘连。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触诊骨性标志,注意它们的走向、压痛或畸形所在部位。

检查脊柱时应注意棘突和横突的排列,注意它们的位置是否对称。

触诊肌肉时应注意肌肉的痉挛、肌卫、结节和压痛的部位。

触诊诊断学PPT课件

触诊诊断学PPT课件
触诊诊断学ppt课件
目 录
• 触诊诊断学概述 • 触诊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 触诊诊断学的实践操作 • 触诊诊断学的疾病诊断 • 触诊诊断学的未来发展
01 触诊诊断学概述
触诊诊断学的定义
01
触诊诊断学是通过触摸和按压身 体某些部位,以感知和判断异常 病变的一种诊断方法。
02
触诊诊断学是医学诊断中的重要 手段之一,尤其在中医和西医领 域广泛应用。
触诊诊断学与其他诊断方法的比较
影像学检查
触诊诊断学与影像学检查各有优劣,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 器官形态,而触诊诊断学可以检查器官功能和质地。
实验室检查
触诊诊断学与实验室检查相互补充,实验室检查可以检测 血液、尿液等样本,而触诊诊断学可以通过体检发现异常 体征。
问诊和视诊
触诊诊断学与问诊和视诊密切相关,问诊和视诊可以提供 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外观表现,而触诊诊断学可以通过体检 进一步确诊。
早期诊断和筛查
利用触诊诊断学对肿瘤、慢性疾病等开展早期诊断和筛查,提高 疾病的发现率和治愈率。
个性化诊疗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 患者的生存质量。
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
将触诊诊断学应用于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领域,为患者提供更为 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THANKS FOR WATCHING
触诊诊断学在肿瘤筛查、慢性病 管理、康复治疗等领域也有着广
泛的应用。
02 触诊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触诊诊断学的基本概念
01
02
03
触诊
是一种通过触摸和按压身 体部位来评估和诊断疾病 的方法。
触诊诊断学
是一门研究如何通过触诊 来诊断疾病的学科。
触诊的重要性

触诊诊断学试题

触诊诊断学试题

触诊诊断学一、选择题301、皮肤的作用不包括()A 防止外界的刺激损伤体内组织B 阻止体液外泄C 对外界物质吸收D 保持体形2、用两根大头针分别以一足及两足轻刺手背皮肤时,患者不能分辨出是一点还是两点刺激(距离大于4cm),则为()障碍A皮肤定位觉B形体觉 C 震动觉D两点辨识觉3、克尼格征中小腿与大腿的夹角小于()时为阳性反应A 45B 90C 135D 1804、胸髓2在体表的标志是()A乳头B胸骨角C肋缘D剑突5、头部叩击试验阳性表示()A胸廓出口综合征B肩周炎C落枕D神经根型颈椎病6、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呼吸与脉搏之比是()A 4:1B 1:3C 1:4D 3:17、颈椎部出现寒性脓肿多为()A颈椎结核B 颈椎病C肋锁综合症D棘上韧带损伤8、患者胸廓前后径比左右径小得多,呈扁平型,这是()A桶状胸B 扁平胸C 鸡胸D结核病胸9、Miligam征中,被检查者两腿伸直并抬起可以维持多久而无明显不适()A 20秒B30秒C40秒D 50秒10、棘突轻压出现浅表疼痛多为()A棘上韧带炎B骨性病变C 棘间韧带损伤D 腰椎间盘突出11、棘突旁压痛且向下直放射者提示()A肾脏疾病B腰肌劳损C腰椎间盘突出D腰3横突综合症12、肋锁综合征的检查方法是()A 4字试验B压肩试验C 椎间孔挤压试验D压头试验13、直腿抬高试验中抬高的角度是()A 50-70B 60-80C 70-90D 45-6514、网球肘的压痛部位是()A肘外侧B肱骨外上髁C肱骨内上髁D尺神经沟15、可以检查腕管综合症的试验是A腕关节尺侧挤压试验B 前臂直尺试验C 屈腕试验D 掌跟试验二、填空题1感觉的分类浅感觉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深感觉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皮层感觉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盲人医疗按摩考试应试指南之触诊诊断学 全

盲人医疗按摩考试应试指南之触诊诊断学 全

第一单元皮肤、筋膜、肌肉骨关节触诊操作细目一:皮肤触诊操作【要点解析】1. 医者与患者皮肤之间缓慢摩擦移动 (即手动皮不动),用力轻巧。

2、医者手部要保持常温。

3. 触皮肤温度、表面状态及弹性。

细目二:筋膜触诊操作【要点解析】1. 医者与患者皮肤之间无相对摩擦 (即皮动肉不动)。

2、透过皮下脂肪层感受肌肉轮廓表面的筋膜层。

3. 注意筋膜的厚度、表面张力、弹性、结节、包块、索等。

4. 筋膜触设在软组织疼痛性疾病中有重要意义。

细目三:肌肉触诊操作【要点解析】1. 力度由轻到重、均匀和缓。

2、肌腹、肌腱区别对待。

3、主动与被动相结合。

4、触肌肉外形、疼痛、肌紧张。

细目四;骨关节触诊操作【要点解析】1. 透过筋膜、肌肉触骨关节.2. 浅层者直接触诊,深层者利用敲击、牵拉等间接方式检查。

3. 触骨折、脱位、增生、肿瘤。

第二单元头面部触诊细目一:头面部穴位辨认【要点解析】迎香、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听宫、睛明、攒竹、天柱、翳风、角孙、耳门、丝竹空、瞳子髎、听会、率谷、风池、哑门、风府、百会、神庭、素髋、水沟、承浆。

细目二:感觉、反射检查【要点一】感觉检查【要点解析】1. 浅感觉检查:痛觉、触觉、温度觉。

2. 深感觉 (本体感觉)检查;关节位置觉、震动觉。

3. 皮层感觉 (综合感觉)检查:形体觉 (实体觉)、皮肤定位觉、两点分辨觉。

4. 神经功能恢复感觉先于运动恢复,感觉依照温度、痛觉、触觉先后顺序恢复。

【要点二】反射检查【要点解析】I. 生理反射检查:深反射和浅反射。

2. 病理反射检查:霍夫曼征、巴彬斯基征 (同夏道克、奥本海姆、戈登征)、髌阵挛、踝阵挛、克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

3. 自主神经检查:皮肤划痕试验、发汗试验、霍纳征。

4. 肌肉检查:肌力分级 (6级)、肌营养、肌张力。

【要点三】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定位检查【要点解析】1、脊髓损伤横定位:前角、侧束、后角、横贯性、半侧脊髓损伤。

2、脊髓损伤纵定位:上颈段 (第 l~4 颈椎)、颈膨大部(第 5颈椎~第 1 胸椎)、胸段 (第2~l2胸椎)、腰膨大 (第l~2腰椎)、圆锥部、马尾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有些肌肉的起点是在深筋膜。由于筋膜相对无
弹性,有些病理因素可造成筋膜内的压力增高(如 损伤或炎症)而产生血管、神经、肌肉损伤症状。 筋膜也可出现炎症反应而产生相应的不适和纤维 化,纤维化可造成僵硬和活动限制。浆膜下筋膜 在胸、腹和盆腔器官周围。
筋膜层的触诊比较皮肤层的触诊稍难些,要通 过皮肤层后才能感知筋膜,而且还要区分浅筋膜和 深筋膜。筋膜层触诊的要点是检查者的手与被检查 者的皮肤之间不发生相对摩擦运动(即所谓的皮动 肉不动),稍加用力揉动即可感知皮下脂肪层的厚 度。在脂肪层的深面可触及完整的肌肉表面轮廓, 这便是筋膜层的表面。筋膜层在软组织疼痛性疾病 的诊疗中占有重位置,在触诊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其 厚度、表面张力、弹性、有无结节、包块、条索等。
肉的复合体。
条索状包块是慢性劳损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的
另一个特殊体征,其解剖层次也多位于深筋膜层
。四肢关节的骨突部位多见。包块的表面比较光 滑,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有明显的 压痛,有时向远近端放射痛。为增生的纤维结缔 组织。在关节周围需注意与肌腱及韧带区别。
(三)肌肉 肌组织约占体重的1/2,肌组织按其结构位置及 功能可分为三种: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触诊主要 涉及的是骨骼肌,因其受意志的支配而运动,故又称 随意肌。每块骨骼肌肉均跨过关节,其一端附着于关 节近侧的骨块,而其另一端附着于关节远侧的骨块。 前者靠近躯干侧称为起点,后者远离躯干侧称为止点 ,肌肉的起点活动度较小,故称为定点,肌肉的止点 活动度较大,故称为动点。
触 诊 诊 断 学
董福慧
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
人体触诊概论
一、人体解剖方位的确立
1 轴 2 面 3 方位术语 二、人体骨性标志的确立 1 人体骨性标志的确认
2 人体主要触摸点
三、人体软组织张力的触诊 1 皮肤的张力 2 筋膜的张力 3 肌肉的张力 4 关节的张力
四、人体解剖层次的判断 1 皮肤 2 筋膜 3 肌肉 4 骨关节
第二种是倾斜排列,肌纤维与肌肉的长轴倾斜
排列,状如羽毛,故称羽状肌或半羽状肌,或呈扇 形而称为扇形肌。如趾长伸肌、腓骨长肌、臀大肌 等。这类肌肉主要功能是负重、维持姿势、稳定肢 体,一般跨过一个关节,起力量杠杆的作用。常发 生慢性劳损性损伤或静力性损伤。
肌肉是依其作用为特征的,在触诊肌肉时要注意 分析参与每个动作的肌肉的作用。哪些肌肉属于主 动肌,那些肌肉属于拮抗肌而抵抗主动肌的活动, 哪些肌肉属于协同肌而支持主动肌的作用。在肌肉 的触诊中还要注意肌肉的起点和止点。
富含脂肪,位于皮下。浅筋膜用于促进肌肉之间的 运动,并有绝缘的作用,神经血管束行于浅筋膜内, 深筋膜是致密结缔组织。位于浅筋膜下,也可覆盖 在头、躯干和肢体。深筋膜是致密坚固的,它有两
层,除包裹身体的一些部分,并分开包裹浅层肌肉
,如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深筋膜可在不同的肌肉 组织间起到相互连接作用。
在一定部位,当肌肉收缩牵拉时,它可提供张
液清除其代谢产物,然而持续肌肉收缩反而切断其
自身的血供。
(四)骨关节 骨是体内坚硬的器官,主要由骨组织构成。骨 的表面覆盖一层骨膜,内藏骨髓,有独立的血管及 神经。全身的骨数有206块,可分为颅骨、躯干骨 和四肢骨三种。骨块之间借关节及韧带连结成骼, 形成坚硬的骨架,能维持体形,支持体重,保护脏 器。当骨骼肌收缩时,可起杠杆作用,从而产生运 动。
肌肉紧张的触诊:实验证明,肌肉强力收缩时, 用高灵敏度的肌电图仪能描绘出“疲劳曲线”,曲 线显示最大的自由收缩波幅减低,肌纤维不能松弛。 后一现象据认为系肌肉细胞处于兴奋或应激状态之 故。肌肉一旦全部收缩,自动的松弛便不能发生, 因而肌肉处于持续收缩状态,使肌肉高压不能缓解。 这种不间断的压力使缺血加重,并进一步产生代谢 产物,后者进一步引起刺激,并进一步促进肌肉收 缩,形成恶性循环。
高的机理也就是针对这种软组织减压设计的,目前,这
种软组织张力性皮神经卡压在慢性劳损性疾病所产生的 疼痛中已经成为主要的病因。
痛性结节在慢性劳损性软组织损伤患者中的发
生率特别高,仔细的触诊可以辨别其所处的解剖层
次,多在深筋膜层。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活动度 好,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轻柔地按压3~5分钟可 自行消散或使其体积缩小。产生的原因目前尚不清 楚,可能为增生肥厚的筋膜与其下方紧张痉挛的肌
下由检查者施力被动活动关节。如果患者的活动 达不到正常范围,检查者应该注意感觉受限的组 织,这种感觉又称为终末感觉(终末点)。
如果终末感觉是硬的则为骨性,突然而固定
的则为韧带性的,近似软组织或有弹性的终末感
觉多为肌腱性的。疼痛也可能是活动受限的因素, 但检查者将感到组织不是限制活动的原因,而是
患者主动地防止进一步活动。是一种空虚的终末
肌肉触诊难度较大,关键的问题在于肌肉对
于外力刺激能够产生主动收缩而加以保护。而且
这种保护反应随着刺激的强度的大小及刺激时间 的久暂而表现不同。造成了肌肉运动的多样性和
复杂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做肌肉触诊时要注意以
下几点:1)手法的力度要由轻到重;2)手法的 作用时间要均匀徐缓;3)肌腹肌腱区别对待;4) 主动运动与被动运结合。如果触诊的方法正确, 可以触摸到筋膜间隔包裹的肌束。
人体由不同的解剖结构与层次构成,形成了 特有的结构复杂性和功能多样性。通过触诊对这 些解剖层次和结构的形态特点、生理状态、病理 变化、治疗反应进行检测和评估,既是一项重要 的基本技能,又是一项有用的诊疗手段。在实际 操作中从患者受累部位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开始检 查,应注意局部是否有肿胀、血肿、脂肪的厚度
感觉。如果感觉到结构性阻力出现前发生疼痛, 可能为急性损伤,是患者的本能保护性反应。如 果疼痛出现前即发生结构性阻力,应考虑为慢性 损伤,是活动牵拉结构引起不适。
阻力活动检查:如果患者的关节主动 活动不受限,可利用阻力活动试验进一步 分析作为疼痛原因的肌肉肌腱单位。阻力
活动试验是在中立位进行肌肉等长收缩,
主动活动检查:是患者在无外界干扰 下独自活动关节,检查有关关节的可收缩 结构(肌肉)和不可收缩结构的状态,评 价关节活动的质和量。
被动活动检查:如果患者的关节主动活动受 限,可利用被动活动试验进一步分析活动受限的 原因。当进行被动活动检查时,患者应处于一种
完全放松、舒适的体位,在没有内在阻力的情况
色素的细胞。由于黑色素的存在,可保护人体不受 过多的紫外线的损害。
皮肤是按摩手法与患者之间直接接触和沟通 交流的界面,许多生物信息、反射通路、调节途 径均须通过这个界面。医疗按摩、保健按摩、美 容按摩及各种反射疗法也要通过这个解剖层面起 作用。皮肤触诊的技术要点是触诊者的手与被触 诊的皮肤之间有相对的缓慢摩擦运动。(即通常 所说的手动皮不动)做皮肤的触诊时用力要轻巧 均匀,移动速度相对缓慢。检查者的手温应保持 常温状态,过凉或过热会引起被检查者皮肤产生 相应的反应,掩盖实际情况。
被动辅助活动检查:辅助活动是关节
伴随主动或被动活动同时自身进行的活动,
按照关节面的范围进行滚动、旋转和滑动
有肌肉撕裂或无肌肉撕裂的肌内压过度增高,结果产 生一种慢性变化,引起痛性“肌炎”。
肌肉劳损性局部疼痛引起的肌紧张是一种慢性反射 性肌紧张。是患者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形成的。它 的特点是局部几块肌肉同时发生紧张,尤其是在维持姿 势的羽状肌,半羽状肌和扇形肌。与急剧肌肉收缩造成 的肌肉拉伤迥然不同。当肢体处于静力状态时,持续性 肌肉收缩会导致紧张性肌炎。等长收缩时,所有参与动 作的肌肉同时收缩。不论肌紧张的原因是什么,是由于 精神紧张,还是由于不良姿势,疼痛的原因是缺血。肌 肉收缩时,肌内压增高,血管被压缩并阻断肌肉的血循 环,而收缩的肌肉还在做功,代谢产物堆积,组织缺血、 缺氧,产生疼痛。众所周知,剧烈的肌肉锻炼能使肌肉 疼痛。停止锻炼后,疼痛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日。
肌肉疼痛的触诊:当感受疼痛的游离神经末稍受 到伤害性刺激,可反射性的引起相应肌肉的急剧或持 续收缩,即所谓的保护性反射。疼痛和压痛发生在肌 腹内。肌肉收缩造成肌肉内压增高,肌肉等长收缩比 等张收缩肌内压增高更为明显。研究发现肌肉的强力 等长收缩引起肌肉内的小血管萎缩和肌纤维撕裂。如
由损伤导致的颈肩部所有肌肉同时急剧收缩能引起伴
骨关节在解剖层次方面处于最深层,但由于所处 的部位不同,表面覆盖的软组织厚度不同,其触诊的 要求亦不尽相同。有些骨突、骨嵴位于皮下,是很好
的骨性标志,在这些部位触诊就要注意其周围的解剖
关系。有些骨骼位于肌肉的深层,如股骨干,靠直接 触诊就比较困难,需要一些特殊的轴向敲击或牵拉来 进行检测。在骨关节触诊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要点:
通过触诊者的手与被触诊的皮肤之间相对 的缓慢摩擦运动,触诊者的手可以感觉到被触 诊皮肤的温度、表面状态、皮肤的弹性、皮肤
的营养状态、及皮肤的感觉程度,并对获得的
信息进行分析判断,选择合适的按摩手法及判 断手法的有效与否。
(二)筋膜 筋膜是纤维性组织,根据其分布可分为浅筋膜
、深筋膜和浆膜下筋膜,浅筋膜是疏松结缔组织,
拉或压迫。
我们通过这样一种假设来理解筋膜间室内高压造成 的皮神经卡压,致密的深筋膜表面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系
统,好像充满了水或空气的气球,各种感觉神经纤维的
末梢分布在这个气球的表面,当气球内的气体或液体增 多,压力加大时,气球的体积增大表面张力也随之增大, 分布在其表面的神经纤维末梢也被动受拉,产生了各种 疼痛及感觉异常。应用按摩手法治疗筋膜间室内压力增
痛性痉挛是肌肉收缩的一种形式,由一个运动 单元和附近其他运动单元同时放电引起,由脊髓兴 奋引起的可能性要大于周围神经。持续拉紧受累的 肌肉达到其最大长度,并维持两分钟以上,就能使 疼痛减轻或消失。这是肌腱感受器(高尔基腱器) 被拉长而产生中枢性反射,从而解除肌梭细胞的
“负
荷”,并使肌纤维松弛。肌肉收缩、舒张需要氧和 血
(上的重要边界器官。皮肤由
表皮和真皮组成,借皮下组织与深部的深筋膜、腱 膜或骨膜相连。皮肤的结构较复杂并高度特化,有 重要的屏障作用和保护作用,可防止外界的刺激损 伤体内组织,能阻挡异物和微生物侵入,并可阻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