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信息安全概论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篇资料重点

合集下载

第1讲 概论-(2)OSI安全体系结构

第1讲 概论-(2)OSI安全体系结构
Attack
An assault on system security that derives from an intelligent threat. That is, an intelligent act that is a deliberate attempt (especially in the sense of a method or technique) to evade security services and violate the security policy of a system.
网络备份系 统
网络反病毒
内外网隔离 及访问控制
系统
加强网 络安全 的措施
网络安全检 测
审计与监控
内部网不同 网络安全域 的隔离及访
问控制
网络与信息安全
13
网络与信息安全
14
网络与信息安全
4
NIS的另一种层次结构
安全服务
安全控制
物理安全
网络与信息安全
5
物理安全
• 指在物理介质层次上对存储和传输的网络信息的 安全保护。物理安全是网络信息安全的最基本保 障。
• 该层次上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三大类:
(1) 自然灾害
(2) 电磁辐射
(3) 操作失误
网络与信息安全
6
安全控制
指在网络信息系统中对存储和传输信息的操作和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重点是在网络信息处理层次上对信息进行初步的安全保护。
安全控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 操作系统的安全控制。包括对用户的合法身份进行核实(比如,开机时要求键入 口令)和对文件的读/写存取的控制( 比如,文件属性控制机制)等。
2

《网络信息安全》第1-2讲

《网络信息安全》第1-2讲

目前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源之一。实际上,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
不仅涉及到技术问题,而且涉及到法律政策问题和管理问题。技术问 题虽然是最直接的保证信息安全的手段,但离开了法律政策和管理的
基础,纵有最先进的技术,网络信息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遵义师范学院
1.2 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架构
1.网络信息系统中的资源
我们将网络信息系统中的资源分为三种: (1) 人:信息系统的决策者、使用者和管理者。 (2) 应用:由一些业务逻辑组件及界面组件组成。 (3) 支撑:为开发应用组件而提供技术上支撑的资源,包括网 络设施、操作系统软件等。
遵义师范学院
1.1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源
5.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技术问题
人是信息活动的主体,是引起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最主要的因素
之一,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人为的无意失误主要 是指用户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的安全漏洞,包括用户安全意识不强、 用户口令选择不当、用户将自己的账号信息与别人共享和用户在使 用软件时未按要求进行正确的设置等。第二,人为的恶意黑客攻
1.1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源
4.设备物理安全问题
网络设备和计算机系统本身的物理安全隐患,如灰尘、潮湿、
雷击和电磁泄露等,也是网络信息安全出现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
物理安全包括三个方面:
1) 环境安全:对系统所在环境的安全保护。 区域保护:电子监控; 灾难保护:灾难的预警、应急处理、恢复 2) 设备安全: 防盗:上锁,报警器;防毁:接地保护,外壳 防电磁信息泄漏:屏蔽,吸收,干扰 防止线路截获:预防,探测,定位,对抗 抗电磁干扰:对抗外界,消除内部 电源保护:UPS,纹波抑制器 3) 媒体安全 :对媒体及媒体数据的安全保护。 媒体的安全 : 媒体的安全保管。 防盗;防毁、防霉等。 媒体数据安全:防拷贝,消磁,丢失。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提纲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提纲

信息平安概论复习提纲第1章绪论1、信息平安的六个属性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非否认性、真实性、可控性〔前三者为经典CIA模型〕机密性:能够确保敏感或机密数据的传输和存储不遭受未授权的浏览,甚至可以做到不暴露保密通信的事实。

完整性:能够保障被传输、接受或存储的数据是完整的和未被篡改的,在被篡改的情况下能够发现篡改的事实或者篡改的设置。

可用性:即在突发事件下,依然能够保障数据和效劳的正常使用。

非否认性:能够保证信息系统的操作者或信息的处理者不能否认其行为或者处理结果,这可以防止参与某次操作或通信的一方事后否认该事件曾发生过。

真实性:真实性也称可认证性,能够确保实体身份或信息、信息来源的真实性。

可控性:能够保证掌握和控制信息与信息系统的根本情况,可对信息和信息系统的使用实施可靠的授权、审计、责任认定、传播源追踪和监管等控制。

2、从多个角度看待信息平安问题个人:隐私保护、公害事件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效率保障、不正当竞争军队、军工、涉密单位:失泄密、平安保密的技术强化运营商:网络运行质量、网络带宽占用〔P2P流量控制〕、大规模平安事件〔DDOS、大规模木马病毒传播〕、新商业模式冲击〔非法VOIP、带宽私接〕地方政府机关:敏感信息泄露、失泄密、网站篡改、与地方相关的网络舆情职能机关:案件侦破、网上反恐、情报收集、社会化管理国家层面:根底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可用性、网上舆情监控与引导、失泄密问题、稳固政权、军事对抗、外交对抗、国际斗争3、威胁、脆弱点和控制(1)信息平安威胁(threat):指某人、物、事件、方法或概念等因素对某信息资源或系统的平安使用可能造成的危害。

包括信息泄露、篡改、重放、假冒、否认、非授权使用、网络与系统攻击、恶意代码、灾害故障与人为破坏。

其他分类:暴露、欺骗、打搅、占用;被动攻击、主动攻击;截取、中断、篡改、伪造。

(2)脆弱点〔Vulnerability〕,即缺陷。

(3)控制〔control〕,一些动作、装置、程序或技术,消除或减少脆弱点。

信息安全概论课件

信息安全概论课件

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内容
介绍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安全 基本概念、安全风险防范、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 知识。
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实施 方式
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包 括课程设置、培训形式、宣传推广等方面的 措施。
内容。
信息安全道德规范的核心原则
02 阐述信息安全道德规范所遵循的核心原则,如尊重他
人隐私、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
信息安全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03
详细说明在信息安全领域中,个人和组织应该遵循的
具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信息安全意识教育
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 性
强调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在保障信息安全中的 重要作用,分析当前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现 状和不足。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安全性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安全性取决于密钥的保密性,如果密钥泄露,则加密 信息会被破解。因此,对称密钥密码体制需要妥善保管密钥。
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
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定义
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也称为公钥密码体制,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密钥的加密方式。
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算法
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算法包括RSA(Rivest-Shamir-Adleman)、ECC(椭圆曲线加密算 法)等,这些算法通过一对公钥和私钥来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
数字签名主要用于验证信息的完整性 和真实性,以及防止信息被篡改和伪 造。
数字签名与验证流程包括签名生成和 验证两个阶段。在签名生成阶段,发 送方使用私钥对信息摘要进行加密, 生成数字签名;在验证阶段,接收方 使用公钥对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得到 信息摘要,并与原始信息摘要进行比 对,以验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信息安全的威胁与风险
01

信息安全概论

信息安全概论

第4课信息安全概论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来自《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第3单元《体验数码生活》,第4课:《信息安全概论》.本节教材在上单元介绍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赢在网络时代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信息社会安全问题以及如何掌握信息安全的防护知识。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具有较强的信息搜索获取、加工、表达、发布交流的能力。

多数学生会使用手机、互联网进行交流,在使用现代通信工具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各种使用上的问题。

他们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以及上网搜索,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对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三、学习目标知识目标:①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实例,了解信息安全的现状和内涵,了解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防护措施;②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

技能目标①掌握计算机病毒防范和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②能初步判断计算机系统常见的硬件或软件故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树立信息安全意识;②关注信息安全的应用;③体验信息安全的内涵.四、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防护措施解决措施:采取问题任务驱动、逐步推进、形成性地知识建构,通过一个个的问题任务来完成技能的学习,小组之间相互协助,教师巡回辅导。

2。

难点:能初步判断计算机系统常见的硬件或软件故障,知道防范病毒的措施。

解决措施:先让学生认真看课本上介绍的方法,然后自己尝试,接着找优秀学生讲述自己的方法,最后教师再进一步强调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

五、教学策略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演示、反馈等功能充分利用文字、图片、等手段帮助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主动尝试法、任务驱动法。

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到寓教于乐,使学生灵活掌握本节知识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资源及环境硬件环境:多媒体网络机房软件资源:多媒体课件,极域电子教室4.0七、课型与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新课(约5分钟)同学们,你们或你们的家长进行过网上购物吗?知道网上购物有什么风险吗?学生回答,知道,有木马病毒,会损失钱财等等.大家通过课件来了解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网上购物遇到的情况。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概论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概论

09:38:46
网络安全体系
图1.1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09:38:46
网络安全体系
网络安全技术方面
(1)物理安全
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各种设备的物理 安全是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前提。 物理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及 其他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 故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和各种计算机犯 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
(4)中断
攻击者通过各种方法,中断(Interruption)用户的正常 通信,达到自己的目的。
09:3安全,尤其需要防止如下问题。
(5)重发
信息重发(Repeat)的攻击方式,即攻击者截获网络上 的密文信息后,并不将其破译,而是把这些数据包再次向 有关服务器(如银行的交易服务器)发送,以实现恶意的 目的。
2)信息泄露或丢失 指敏感数据在有意或无意中被泄漏出去或丢失,它 通常包括信息在传输中丢失或泄漏(如黑客们利用 电磁泄漏或搭线窃听等方式可截获机密信息,或通 过对信息流向、流量、通信频度和长度等参数的分 析,推出有用信息,如用户口令、账号等重要信息 和不良网站),信息在存储介质中丢失或泄漏,通 过建立隐蔽隧道等窃取敏感信息等。
09:38:46
网络的安全威胁
目前网络存在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破坏数据完整性
以非法手段窃得对数据的使用权,删除、修改、插 入或重发某些重要信息,以取得有益于攻击者的响 应;恶意添加,修改数据,以干扰用户的正常使用。
09:38:46
网络的安全威胁
目前网络存在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章
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 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 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 性学科。本章主要介绍网络安全的概念、威 胁网络安全的因素、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及网 络安全的评估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资料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资料

1、信息安全的概念,信息安全理念的三个阶段(信息保护-5特性,信息保障-PDRR,综合应用-PDRR+管理)概念: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三个阶段:(1)信息保护阶段:信息安全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保护信息的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赖性。

(2)信息综合保障阶段--PDRR模型保护(Protect)、检测(Detect)、响应(React)、恢复(Restore)(3)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在PDRR技术保障模型的前提下,综合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实施立体化的信息安全防护。

即整体解决方案=PDRR模型+ 安全管理。

2、ISC2的五重保护体系,信息安全体系-三个方面,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国际信息系统安全认证组织(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Certification Consortium,简称ISC2)将信息安全划分为5重屏障共10大领域。

(1).物理屏障层(2).技术屏障层(3).管理屏障层(4).法律屏障层(5).心理屏障层信息安全体系-三个方面: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信息安全组织机构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划分为物理层安全、系统层安全、网络层安全、应用层安全和管理层安全等五个层次。

1)物理安全技术(物理层安全)。

该层次的安全包括通信线路的安全、物理设备的安全、机房的安全等。

2)系统安全技术(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该层次的安全问题来自网络使用的操作系统的安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操作系统本身的缺陷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系统漏洞等;二是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问题;三是病毒对操作系统的威胁。

3)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层安全)。

主要体现在网络方面的安全性,包括网络层身份认证、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数据传输的与完整性、远程接入的安全、域名系统的安全、路由系统的安全、入侵检测的手段、网络设施防病毒等。

信息安全概论信息安全简介

信息安全概论信息安全简介
信息安全概论 第一章 信息安全简介
目录
Contents Page
1. 信息安全地发展历史 2. 信息安全地概念与目地 3. 安全威胁与技术防护知识体系 4. 信息安全中地非技术因素
第一章 信息安全
简介
本章主要内容
回顾信息安全地发展历程; 介绍信息安全地基本概念; 说明信息安全是什么,所关注地问题以及面临地挑战是什么。
第一章
信息安全
简介
1.3.3 数据地安全威胁 数据是网络信息系统地核心。计算机系统及其网
络如果离开了数据, 就像失去了灵魂地躯壳, 是没有价 值地。
无论是上面提到地敌手对计算机系统地攻击还是 对网络系统地攻击, 其目地无非是针对上面承载地信 息而来地。
这些攻击对数据而言, 实际上有三个目地: 截获秘 密数据, 伪造数据或在上述攻击不能奏效地情况下, 破 坏数据地可用性。
第一章 信息安全
简介
1. 信息安全地发展历史
1.
通信保密科学地诞生
文献记载地最早有实用价值地通信保密技术是大 约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帝国时期地Caesar密码。
1568年L . B a t t i s t a 发 明 了 多 表代 替 密码 , 并在美国 南北战争期间由联军使用,Vigenere密码与Beaufort密 码就是多表代替密码地典型例子。
安全目地通常被描述为"允许谁用何种方式使用 系统中地哪种资源""不允许谁用何种方式使用系统中 地哪种资源"或事务实现中"各参与者地行为规则是什 么"等。
第一章
信息安全
简介
安全目地可以分成数据安全,事务安全,系统安全(包括网络 系统与计算机系统安全)三类。数据安全主要涉及数据地机密性 与完整性;事务安全主要涉及身份识别,抗抵赖等多方计算安全;系 统安全主要涉及身份识别,访问控制及可用性。

IPsec信息安全概论课件与复习提纲

IPsec信息安全概论课件与复习提纲
(1) 窃听
(2) 篡改
(3) IP欺骗
(4) 重放攻击法
IP协议之所以如此不安全,就是因为IP协议 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既没有对数据包的内容进 行完整性验证,又没有进行加密。
IPSec协议可以为IP网络通信提供透明的安全 服务,保护TCP/IP通信免遭窃听和篡改,保证数 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有效抵御网络攻击,同时保 持易用性。
7.2.1 TCP/IP的安全性
虽然以上的攻击不是专门针对TCP/IP协议的,但TCP/IP是一个 开放协议,很容易受到黑客的以上攻击。针对以上攻击,网络安全技 术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 加密 保护数据和口令。 • 认证: 采用数字签名和证书来验证数据的来源是否真实。 • 授权: 采用身份鉴别的方法来防止对主机或数据的不当访问。 • 完整性检查和报文鉴别: 确保数据未被篡改、插入、重排序或延迟。 • 抗否认: 防止发送方或接收方否认所发送或接收的消息。 • 一次性口令和双向随机数握手:会话双方相互鉴别。 • 频繁密钥更新和采用较长密钥位数:避免被密码分析破译密钥。 • 地址隐藏:防止服务拒绝攻击。
7.2.1 TCP/IP的安全性
CHAP与PAP
PPP(Point-to-Point Protocol点到点协议)是为在同等单元之间传输数据 包这样的简单链路设计的链路层协议。这种链路提供全双工操作,并按照顺序 传递数据包。设计目的主要是用来通过拨号或专线方式建立点对点连接发送数 据,使其成为各种主机、网桥和路由器之间简单连接的一种共通的解决方案。
﹒RFC2401:安全体系结构概述。 ﹒RFC2402: IP鉴别首部 ﹒RFC2406: IP 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 (ESP) ﹒RFC2409: The Internet Key Exchange (IKE)

信息与网络安全概论

信息与网络安全概论

信息与网络安全概论信息与网络安全概论是一门关于保护信息和网络系统免受各种威胁和攻击的学科。

它涉及到了许多方面,包括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密码学、网络安全、物理安全和人员安全等。

信息和网络安全的目标是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及保护网络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和滥用。

在信息安全方面,主要的威胁包括恶意软件、网络钓鱼、网络病毒和黑客攻击等。

为了防止这些威胁,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比如使用强密码、定期更新软件和操作系统,以及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等。

在网络安全方面,重要的议题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的安全、网络传输协议的安全以及网络设备的安全等。

网络安全的目标是确保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数据篡改和拒绝服务攻击的影响。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使用网络防火墙、虚拟专用网络(VPN)和入侵检测系统(IDS)等。

物理安全是信息和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关注的是保护物理环境和设备,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损坏和盗窃。

为了提高物理安全水平,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安装安全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保险柜等。

此外,人员安全也是信息和网络安全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涉及到保护人员的安全,避免他们成为攻击者的目标或是内部威胁。

为了保障人员安全,可以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建立严格的权限控制制度,以及制定有效的内部安全政策。

综上所述,信息与网络安全概论是一门关于保护信息和网络系统免受威胁和攻击的学科。

它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密码学、网络安全、物理安全和人员安全等。

通过采取合适的安全措施,可以提高信息和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确保其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资料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资料

1、信息安全的概念,信息安全理念的三个阶段(信息保护 -5 特性,信息保障-PDRR ,综合应用 -PDRR+ 管理)概念: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三个阶段:(1)信息保护阶段:信息安全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赖性。

(2)信息综合保障阶段 --PDRR 模型保护(Protect )、检测( Detect )、响应(React )、恢复(Restore )(3)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在PDRR 技术保障模型的前提下,综合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实施立体化的信息安全防护。

即整体解决方案=PDRR 模型+ 安全管理。

2、ISC2 的五重保护体系,信息安全体系-三个方面,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国际信息系统安全认证组织(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Certification Consortium,简称 ISC2)将信息安全划分为 5 重屏障共 10 大领域。

(1).物理屏障层(2).技术屏障层(3).管理屏障层(4).法律屏障层(5).心理屏障层信息安全体系 -三个方面: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信息安全组织机构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划分为物理层安全、系统层安全、网络层安全、应用层安全和管理层安全等五个层次。

1)物理安全技术(物理层安全)。

该层次的安全包括通信线路的安全、物理设备的安全、机房的安全等。

2)系统安全技术(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该层次的安全问题来自网络内使用的操作系统的安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操作系统本身的缺陷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系统漏洞等;二是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问题;三是病毒对操作系统的威胁。

3)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层安全)。

主要体现在网络方面的安全性,包括网络层身份认证、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数据传输的保密与完整性、远程接入的安全、域名系统的安全、路由系统的安全、入侵检测的手段、网络设施防病毒等。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10
2. 安全机制 OSI安全机制可以分成两类:一类与安全服务有关, 用来实现安全服务;另一类与安全管理有关,用来加强 对系统的安全管理。 2.1 安全服务相关的安全机制 (1) 加密机制:用于保证通信过程中信息的机密性, 采用加密算法对数据或通信业务流进行加密。它可以单 独使用,也可以与其它机制结合起来使用。加密算法可 分成对称密钥系统和非对称密钥系统。 (2) 数字签名机制:用于保证通信过程中操作的不可 否认性,发送者在报文中附加使用自己私钥加密的签名 信息,接收者使用签名者的公钥对签名信息进行验证。
8
通信业务流保密:防止通过观察和分析通信业务流 (如信源、信宿、传送时间、频率和路由等)来获得敏感 的信息等。 (4) 不可否认安全服务 不可否认是防止否认已经发生过操作的安全措施。 不可否认安全服务又细分为: ● 发送的不可否认:防止发送者否认发送过信息; ● 接收的不可否认:防止接收者否认接收过信息; ● 公证:在通信双方互不信任时, 可以通过双方都信 任的第三方来公证已经发生过的操作。 (5) 数据完整性安全服务 数据完整性是防止非法篡改报文、文件或通信业务 流,保证正确无误地获得资源的安全措施。
统中的数据报文。
5
(8) 篡改报文流:对正确的数据报文序列进行非法
修改、删除、重排序或重放,威胁源是用户或程序,
威胁对象是通信系统中的数据报文。
(9) 篡改或破坏数据:对数据报文和数据库中的数
据进行非法修改或删除,威胁源是用户或程序,威胁 对象是通信系统中的数据报文或数据库中的数据。
(10) 推断信息:根据公布的概要信息 (如统计数据
、摘要信息等) 来推导出原有信息中的数据值,威胁源
是用户或程序,威胁对象是数据库中的数据。
(11) 非法篡改程序:破坏操作系统、通信软件或应 用系统,威胁源是用户或程序,威胁对象是系统中的

信息安全概论全面复习资料

信息安全概论全面复习资料

1.信息安全是关注信息本身的安全,以防止偶然的或未授权者对信息的恶意泄漏修改和破坏,从而导致信息的不可靠或无法处理等问题,使得我们在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为我们服务的同时而不招致损失或使损失最小。

2.人们常常将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合称为“三论”,或统称为“系统科学”或“信息科学”。

3.信息是事务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4.信息的特征:①信息来源于物质,又不是物质本身;它从物质的运动中产生出来,又可以脱离源物质而寄生于媒体之中,相对独立地存在②信息来源于精神世界③信息与能量息息相关,传输信息或处理信息总需要一定的能量来支持,而控制和利用能量总需要有信息来引导④信息是具体的并可以被人所感知、提取、识别,可以被传递、存储、变换、处理、显示、检索、复制和共享。

5.信息的性质:①普遍性②无限性③相对性④传递性⑤变换性⑥有序性⑦动态性⑧转化性。

6.信息功能:①信息是一切生物进化的导向资源②信息是知识的来源③信息是决策的依据④信息是控制的灵魂⑤信息是思维的材料⑥信息是管理的基础,是一切系统实现自组织的保证⑦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

7.信息的分类:①从信息的性质出发,信息可以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②从信息的过程出发,信息可以分为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③从信息源的性质出发,信息可以分为语音信息图像信息文字信息数据信息计算信息等④从信息的载体性质出发,信息可以分为电子信息光学信息和生物信息等⑤从携带信息的信号的形式出发,信息可以分为连续信息、离散信息、半连续信息等。

8.描述信息的一般原则是:要抓住“事务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换的方式”这两个基本的环节来描述。

9.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视频、音频以及语音信息,并且包括提供设备和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

10.3C:Computer(计算机)、Communication(通信)和Control(控制)。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资料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资料

缺少图,大家可在文档留白处补全。

祝大家取得好成绩第一章概述1.信息:钟义信在《信息科学原理》总定义为: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2.和信息相关的概念:信息不同于消息,消息是信息的外壳,信息则是消息的内核。

也可以说:消息是信息的笼统概念,信息则是消息的精确概念。

信息不同于数据,数据是记录信息的一种形式,同样的信息也可以用文字或图像来表述。

信息不同于情报,情报通常是指秘密的、专门的、新颖的一种一类信息,可以说所有的情报都是信息,但不能说所有的信息都是情报。

信息不同于知识,知识是由信息抽象出来的产物,是一种具有普遍和概括性的信息,是信息的一个特殊的子集。

3.信息的性质:普遍性(客观性)、无限性、相对性、传递性、变换性、有序性、动态性、时效性、转化性、共享性、层次性、相对性、可伪性4.从信息的性质出发可将信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5.信息技术最主要的技术特征3C:computer(计算机)、communication(通信)、control(控制)6.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不可否认性、可控性7.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系统至少包含3类措施:技术方面的安全措施,管理方面的安全措施、相应的政策法律。

第二章信息保密技术1.替代:又称代换,明文中的每个元素被映射为另一个元素。

置换:明文中的元素被重新排列,不丢失信息。

2.单表代换密码的著名移位密码:凯撒密码(*P24例题)3.对称密码体制:如果一个加密系统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或虽然不同,但是由其中的任意一个可以很容易的推导出另一个,即密钥是双方共享的,则该系统所采用的就是对称密码体制。

公钥密码体制:即非对称密码体制,一个加密系统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不一样的,或者说不能由一个推导出另一个。

其中一个称为公钥用于加密,是公开的,另一个称为私钥用于解密,是保密的。

4.RSA公钥密码算法(1)公钥(2)私钥(3)加密交换(4)解密交换5.电子信封技术对称密码:加、解密速度快,但密钥分发比较困难非对称密码:加、解密速度快,但密钥分发问题易于解决第三章1.认证的目的:验证信息的发送者是合法的,而不是冒充的,即实体认证,包括信源、信宿的认证和识别;验证消息的完整性,验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是否被篡改、重放或延迟等。

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 (完整版)

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 (完整版)

目录第1章交换技术第2章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第3章局域网技术第4章广域网技术第5章网络互连技术第6章网络操作系统第7章网络管理第8章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第9章Internet第10章企业网与Intranet第11章TCP/IP联网第12章Internet与Intranet信息服务第13章网络应用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硬件知识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分为三种典型结构:(1)单总线结构 (2)、双总线结构 (3)、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中央处理器CPU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

2、指令系统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3、存储系统分为主存—辅存层次和主存—Cache层次Cache作为主存局部区域的副本,用来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Cache的基本结构:Cache由存储体、地址映像和替换机构组成。

4、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CPU与I/O 操作达到更高的并行度。

5、总线从功能上看,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6、磁盘容量记计算非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7、数据的表示方法原码和反码[+0]原=000...00 [-0]原=100...00 [+0]反=000...00 [-0]反=111 (11)正数的原码=正数的补码=正数的反码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

负数的补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最低位加1。

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定义: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功能: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特性:并行性、共享性分类: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进程分为三种状态:运行状态(Running)、就绪状态(Ready)、等待状态(Blocked)。

第2章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第2章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安全审计则在专门的事件检测存档和系统日志中提取信息,进 行分析、存档和报告,是事件检测的归纳和提升。安全审计的目的 是改进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控制相关进程,同时也是执行相关的 恢复操作的依据。
对分布式的事件检测或审计,要建立事件报告信息和存档信息 的语义和表示标准,以便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和交换。
目前,经常提到的漏洞扫描和入侵检测都属于事件检测和安全 审计的范畴。
1.传统密码
传统密码也称为对称密码,其特征是可以从加密密钥导出脱密 密钥,反之,可以从脱密密钥导出加密密钥,二者统称为“保密密 钥”,一般情况下两个密钥相等。算法的使用要求加密者和脱密者 相互信赖。目前用得比较多的传统加密算法有TDES(三重数据加密 标准)、AES(高级加密标准)等。
2.公钥密码
2.2.4 数据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分为两类消息的鉴别:数据单元的完整性鉴别和数 据流的完整性鉴别。
数据单元的完整性鉴别是数据的生成者(或发送者)计算的普 通分组校验码、用传统密码算法计算的鉴别码、用公钥密码算法计 算的鉴别码,附着在数据单元后面。数据的使用者(或接收者)完 成对应的计算(可能与生成者的一样或不同),从而检验数据是否 被篡改或假冒。
公钥密码也称为非对称密码,其特征是从加密密钥无法算出脱 密密钥,或者从脱密密钥无法算出加密密钥。因此,公开其中之一 不会影响到另一个的保密性。通常把公开的那个密钥称为“公开密 钥(或公钥)”,而把自己保存的密钥称为“私有密钥(或私 钥)”。这种密码体制不要求加密和脱密双方的相互信赖。目前用 得比较多的公钥加密算法有RSA(Rivest、Shamir、Adleman 1976 年提出)算法、ECC(椭圆曲线密码)算法等。
OSI安全体系结构的目标有以下两个。
(1)把安全特征按照功能目标分配给OSI的层,以加强OSI结构的安 全性。

信息安全概论总复习总结(5篇)

信息安全概论总复习总结(5篇)

信息安全概论总复习总结(5篇)第一篇:信息安全概论总复习总结信息安全概论总复习总结1、根据TCP/IP协议,共有0-65535个端口,可分为私有端口、注册端口、公认端口,其中公认端口的范围为:0——1023;私有端口的范围为:49152——65535;注册端口的范围为:1024——49151。

2、IPSec通过安全策略为用户提供一种描述安全需求的方法,允许用户使用安全策略来定义保护对象、安全措施以及密码算法等。

3.IPsec的加密算法只用于(ESP协议)。

4.计算机病毒的特性有(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破坏性)。

5.特洛伊木马的特性主要有(隐蔽性、欺骗性、特殊功能性)。

6.一个典型的PKI系统组成主要有(公钥证书、证书管理机构、证书管理系统、围绕证书服务的各种软硬件设备以及相应的法律基础)。

7.包过滤和代理是两种实现防火墙功能的常见技术,其中包过滤技术工作在(网络层)层,代理防火墙工作在(应用层)层。

8.包过滤防火墙的过滤依据主要有(ip源地址;ip目的地址;协议类型;tcp或udp的目的端口;tcp或udp的源端口;icmp消息类型;tcp报头的ack位。

)9.按照检测技术的不同,可以将入侵检测分为(异常检测系统和误用检测系统),按照数据来源,可以分为(基于主机检测系统和基于网络检测系统)。

10、信息安全模型P2DR模型中各个字母分别代表(策略、防护、检测、响应)。

11、常用的服务及其对应的端口号。

ftp:21〃22,http:80,telnet:23,snmp:161,SMTP:25,POP3:11012、运行保护中各保护环对应的内涵。

(安全操作系统的运行保护是基于一种保护环的等级结构实现的,这种保护环称为运行域,一般的系统设置了不少于3—4个环,理解可答可不答)R0:操作系统,它控制整个计算机系统的运行;R1:受限使用的系统应用环,如数据库管理系统或事务处理系统;R2:应用程序环,它控制计算机对应用程序的运行;R3:受限用户的应用环,他控制各种不同用户的应用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避免未授权使用:当资源被使用、占用、或过载时,其可用性会受到限制。如 果未授权用户占用了有限的资源,如处理能力、网络带宽等,那么授权用户就 不可用了。避免未授权使用的方法包括:通过访问控制限制未授权用户使用资 源。
– 防止例程(routine)失败:正常的操作失误和自然行为也可能导致系统可用性 降低。解决的方法包括:使用具有高可靠性的设备、提供设备冗余和提供多路 径的网络连接。
商、安全研发人员的可控性密切相关。
(5)不可否认性(Non-repudiation)
不可否认性,也称抗抵赖性。它是传统社会的 不可否认需求在信息社会中的延伸。
– 原发不可否认用于防止发送者否认自己已发送的数 据
– 接收不可否认防止接收者否认已接收过的数据 – 保证不可否认性的技术主要包括数字签名、可信第
保护、检测、反应和 恢复能力,PDRR
计算机安全 信息安全阶段
通信安全阶段
1940S
1970S
1977年美国国家标准局(NBS)公布《国家数据加密标准》 (DES)和1985年美国国防部(DoD)公布的《可信计算 机系统评估准则》(TCSEC)
主要安全威胁:信息的非授权访问。
主要措施:安全操作系统的可信计算基技术(TCB)
(2)完整性
• 完整性(integrity)
– 数据没有遭受以非授权方式所作的篡改或破坏。 – 影响信息完整性的主要因素有:设备故障,传输、处理和存
储过程中产生的误码,人为攻击和计算机病毒等。
• 保证完整性的方法
– 协议:通过安全协议自身检测出被丢失、重复和乱序的信息,重放的信 息,修改的信息;
– 检错、纠错编码方法:完成检错和纠错功能,常用的奇偶校验就是检错 编码;
– 网络环境下的可用性不仅包括用户可访问硬件和软件资源,还包括用户 有能力获得所期望的服务质量QoS,如具有一定吞吐量的网络带宽。
• 保证可用性的方法
– 避免遭受攻击:一些基于网络的攻击旨在破坏、降级或摧毁网络资源。免受攻 击的方法包括:关闭操作系统和网络配置中的安全漏洞,控制授权实体对资源 的访问,限制监测流经系统的数据来防止插入病毒等有害数据,防止路由表等 网络数据的泄露。
第1章 信息安全概述
• 什么是信息安全? •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 我国的信息安全对策 • 本章小结
1.1 什么是信息安全?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特 别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全面加快,网络 与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信息安全 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自《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科学、协调、 高效的工作机制,有效应对各种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 安全威胁,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破 坏活动,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 息安全。
引自《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4)可控性(Controllability)
可控性是指能够控制使用信息资源的人或实体 的使用方式。 社会中存在着不法分子和各种敌对势力,不加 控制地广泛使用信息安全设施和装置时,会严 重影响政府对社会的监控管理行为。
从国家的层面看,信息安全中的可控性不但涉及到 了信息的可控,还与安全产品、安全市场、安全厂
1.1.1 信息的安全属性
• 什么是信息安全? பைடு நூலகம் 保密性(confidentiality) • 完整性(integrity)
• 信息的安全属性 • 可用性(availability) • 可控性 • 不可否认性 • ……
(1)保密性
• 保密性(confidentiality)
– 信息不能被未授权的个人,实体或者过程利用或知悉的特性。
• 保证保密性的方法
– 物理保密:采用各种物理方法,如限制、隔离、控制等措施保 护信息不被泄露;
– 信息加密:采用密码技术加密信息,没有密钥的用户无法解密 密文信息;
– 信息隐藏:将信息嵌入其它客体中,隐藏信息的存在; – 电磁屏蔽:防止信息以电磁的方式(电磁辐射、电磁泄漏)发
送出去。
保密性不但包括信息内容的保密,而且包括信息状 态的保密。
三方和公证等。
研究信息安全,离不开信息的载体,本课程主要研 究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网络
环境下的复杂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1.1.2 信息安全的发展历程
• 信息安全三个发展阶段
– 通信安全阶段 – 计算机安全和信息安全阶段 – 信息安全保障阶段
信息安全三个发展阶段
阶段
信息保障阶段
1949年Shannon发表的《保密系统的通信理论》 主要安全威胁:搭线窃听和密码学分析 主要防护措施:数据加密
1990S
时代
(1)通信保密阶段
• 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标志是1949年Shannon发表的 《保密系统的通信理论》,该理论将密码学的研究纳 入了科学的轨道。
• 所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搭线窃听和密码学分析。主 要的防护措施:数据加密。
• 人们主要关心通信安全,主要关心对象是军方和政府。 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远程通信中拒绝非授权用户的信 息访问以及确保通信的真实性,包括加密、传输保密、 发射保密以及通信设备的物理安全。
• 技术重点:通过密码技术解决通信保密问题,保证数 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2) 计算机安全和信息安全阶段
• 进入20世纪70年代,转变到计算机安全阶段。标志是 1977年美国国家标准局(NBS)公布的《国家数据加 密标准》(DES)和1985年美国国防部(DoD)公布 的《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准则》(TCSEC)。这些标 准的提出意味着解决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性问题的研 究和应用迈上了历史的新台阶。
– 密码校验和方法:实现抗篡改和验证传输是否出错; – 数字签名:保证信息的真实性,说明其未受到篡改; – 公证:通过第三方公证机构证明信息的真实性。
保密性要求信息不被泄露给未授权的人,而完整性 要求信息不致受到各种原因的破坏。
(3)可用性
• 可用性(availability)
– 根据授权实体的要求可被访问和可被使用的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