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自来水厂去除藻类污染工艺的比较
探析水厂常规水处理中的藻类去除工艺
![探析水厂常规水处理中的藻类去除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215d2a1e7cd184254b35355f.png)
解决 常规水中藻类过度繁殖的问题 , 就要切实的断绝藻类疯长的营 养物质 , 即向河流 中排放 的废水要经过净化处理 , 避免河流 中的钾 离子、 磷元素 、 氮元素等超标 的现象进而抑制了藻类疯长 问题。
综上浅述 , 现 阶段我 国的水质污染问题较 为严峻 , 引起 了一 系 物质 , 这些有毒物质夹杂着腥味、 霉味等不被接受的异味 , 不仅影响 列较 为严重的污染问题 , 藻类过度繁殖就是最集中的体现。藻类疯 着水质 的口感、 还可能导致人与动物中毒 。 综 上所 述 , 藻 类 过度 繁 殖无 论 是 对制 水 工 作还 是 对 人类 的生 活 长无论是对人类 的生活、 工作 、 健康来说都会带来较大的困扰。 为了
过讨论藻类过度繁殖的危害来讨论解决其污染的相关办法 。 这些铜离子例如 自来水 中若得不到较好 的处理也一样会导致 中毒 1 探讨藻类过度繁殖带来的危害 的现 象 发 生 。 藻类是居于水 中的 自养型绿色微生物 ,可 以进行光合作用 , 合 3 . 2 物理除藻法 。 所谓 的物理除藻法除藻就是在不发生任何化学 成 自身所需要 的营养物质 。然而其生长繁殖不仅仅依赖光合作用 , 反 应 的前提 下 , 应 用物理 的气 浮法 、 过滤 除去藻类 的一 种最 简便 还取决于水质 。 近年来 ,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 我国的化工产业 日渐 的方 法。这种 方法 的简便之处就在于工艺 十分 简单 , 利用 藻类 生 兴起 , 工业废水也逐 渐增加 , 加之大多数 的化工厂没有相关的污水 物一般 “ 体型” 较大 的特点 , 把滤 网直接放于水 中 , 直接过滤。但这 处理设施 , 使得废水排向附近的河流。工业废水中含有较多的钾离 种除藻方 法也有很 多的弊端 , 例如处理 不彻底 , 还会 引起藻类 的 子、 磷元素等造成 了河流水体富营养化。 如此一来 , 原本少量且对水 二次疯长 。 体有益 的藻类吸收了废水中的“ 营养” 元素 , 开始不断 的疯长繁殖 , 除此之外还存在着较大 的工作量 ,需要人 工的施放过滤 网 , 形成了人们所说 的“ 水华” 。 这种现象对人类的健康 问题有着很大的 要将所有 藻类覆盖 的区域全部洒 下滤 网 , 这样一来 , 在处理 范 围 危害 , 还对 自来水厂制水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 较小的区域时 , 还 可也 简单应用 , 但在 面对 大范围的除藻 区域 时 , 1 . 1 分析藻类疯 长对水生动物和人 的危害。由于藻类平铺整个河 显然不能奏效 。 流, 使得水中本 就稀薄 的氧气变得更少甚至没有 , 一些水生动物如 3 . 3 生物法除藻 。所谓的生物法除藻是指利用生态系统 中的水体 鱼虾类等 由于缺乏氧气而导致大量死亡。 这些死亡后的鱼虾类得不 生物链系统来去除藻类 。 即引进藻类天敌例如鲢鱼等。 将鲢鱼投入 到处理 就会漂浮在河流表面 , 逐渐开始腐烂 发臭 , 有些还会发生一 到藻类过度繁殖的水 中 , 让鲢鱼以捕食 的方式消灭藻类 , 有着很好 定的化学反应而产生毒素 , 这样不仅污染了空气 , 对人类的健 康还 存在着威胁。 1 . 2 分析藻类疯长对 自来水厂制水工作带来的影 响。藻类过度繁 殖会给 自来 水厂制水工作带来较大的困扰 , 具体表现如下 : 1 ) 过滤 困扰。正常的 自来水制作需要经过过滤流程 , 水流进过滤池然后使 用液氯消毒杀菌。如果 藻类过度繁殖就会导致滤池堵塞 , 使液氯的 消耗增大 。 进入滤池 中的水 , 如果没有被彻底的过滤消毒, 藻类就会 凭借水 中的营养物质再次大量繁殖 , 进而引起 了配水管网中的细菌 再生长而造成二次污染 , 除此之外还会使滤料层堵塞 , 大大缩短了 过滤周期 , 减少 了产水量 , 增加了冲洗水量并影响出水水质 。 2 ) 消毒 困扰。 藻类对水体污染严重 , 要想制得符合消毒标准的 自来水 , 势必 要增大消毒力度。原水水体感官质量变差 , 对 常规的水处理工艺造 成了很大 的冲击 , 严重降低了水处理的效果 , 增加 了水处理的成本 , 影响了正常的生产运行。 给消毒工作带来较多的不便 。 3 ) 水 中异味。 藻类的分泌物及降解产物中含有二甲基二硫化物 、 四氯乙烯等有毒 的除藻效果 。这种方法避免了物理除藻 的除不尽问题 , 也避免 了化 学除藻 的化学残留问题 , 环保且便捷 , 但需要 特别 注意 的是在引进 藻类天敌的同时也要 引进藻类天敌的天敌 , 防止由于食物来 源过多 而导致鲢鱼肆意繁殖 , 破坏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 造成较大的影响。 3 . 4 活性炭吸附法 。所谓的活性炭吸附法是指利用活性炭 的吸 附 特l 生 来吸附水 中的藻类 , 活性炭本身不仅可 以吸附水 中的杂质还可 以吸附有毒物质 , 实现了物理与化学方法结合除藻。但便捷 的同时
除藻方法分析与比较
![除藻方法分析与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f5e7db06cc1755270722081e.png)
除藻方法分析与比较近年来,我国江河湖海出现的藻类泛滥已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藻类泛滥成灾不仅影响了水体景观及水产养殖的正常生产,而且藻类产生的藻毒素可使人体导致肝癌,构成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威胁。
导致藻类泛滥成灾的直接因素是水体的富营养化。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达富营养化的湖泊及沿海城市近岸海域已超过70%,其面积、强度以及藻毒素的含量均在大幅度增长。
当温度、光照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就会大量繁殖,甚至可能会在极短时间内大量爆发形成水华。
在地下水资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今后,我国采用地表水为水源的比例将呈发展趋势,而环保治理需要有个长期过程,藻类繁殖对供水的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目前,治理藻类泛滥是当今国内外正在探索的难题,国内外诸多学者历经多年的辛勤摸索,总结了一些方法,大体可概括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一、物理方法:(一)机械捞藻法在大规模除藻行动的开始阶段或除藻前的准备阶段,适当捞藻清理水面是必要的。
实践证明,用此法作为主要的应急治理事不科学的。
主要原因是:1.水体中能捞取出的藻量微乎其微,与投入不成比例。
使藻类的减少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2.捞藻的速度远远比不上藻类的生长速度。
3.大量浪费资金。
用捞藻法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开支十分巨大。
4.影响景观。
(二)挖泥法挖泥搬走了湖底中部分污染物,似乎会使底部污染物总量有所减少,但实际上湖水中污染物浓度下降甚微,湖泊越大,污染物浓度下降越小。
即使暂时略有下降,不久仍将会恢复。
这是因为沉积物表层中化学成分在与其上层水长期共存过程中已经达到较为稳定的化学平衡状态,即释放出的物质与回到底泥中物质区域平衡。
其中可溶性物质只在沉积初期向水中释放的较回到底泥中的多,很快就会达到平衡,而底泥表层以下物质逐渐会压实固结,释放甚微。
故底部对水质影响会越来越小。
(三)换水法把污水引走,引来新的水源,能在短时间内使水体中污染物浓度降低,但这种做法只是暂时缓解了水体的污染,治标不治本,浪费水资源,而且是对污染的转嫁。
自来水厂气浮除藻的问题和对策
![自来水厂气浮除藻的问题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6fe17175f0e7cd1842536ea.png)
自来水厂气浮除藻的问题和对策宗兵年 上海同济大学环境科学工程学院给水排水1999-7-27随着富营养化水域面积的大幅度扩大和程度的加重,藻类已日益成为以地表缓流水域(如湖泊)为水源的自来水厂深为头疼的问题。
长期的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气浮是一种比较好的除藻工艺。
从70年代末开始,气浮除藻工艺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予以总结,分析其产生原因,并力图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1 气浮系统对高浊度去除效率不高这个问题主要是以下一些原因造成的。
(1) 气浮加药量可以比常规沉淀的加药量小很多(如在南方地区,用于高藻水除藻时,矾耗一般可减少6mg/L~10mg/L),因此在原水浊度变化较大时抗这种变化的能力较小。
对这种情况,要求在浊度变化较大时,相应改变加药量。
(2) 气浮除藻溶气回流比一般取为5%~8%(也有些取到12%),但是当原水浊度增加较多时,这个回流比显然不够(固体量增加时要求气量相应增加,即回流比增加)。
相应的解决办法是:在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到这种变化,并且在设备上作出安排,而在实际操作时,应根据浊度变化对溶气水回流比作出相应的调整。
当然这种做法要增加一定的投资。
(3) 在一些水厂,在气浮前没有设置反应池,或者絮凝条件不佳,造成气浮效果受影响。
一般来说,气浮对絮凝要求较低,但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特别在高浊度条件下。
(4) 一般水厂在气浮前都没有沉砂池,在高浊度条件(一般是洪水或风浪大时)下,进水中一些较大的泥砂颗粒比重较大,不易被气浮浮起。
在这种情况下,气浮池下应设置一定的沉淀区。
2 气浮除藻效率很难达到90%以上在高藻期,气浮出水中剩余的藻类含量仍很高,仍会对过滤形成障碍。
气浮在污水处理中一般都可达到一个很高的SS去除效率,如在造纸白水中,经常可达到95%,甚至99.5%以上,但在除藻中却很难做到。
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气浮对颗粒物的去除效率与颗粒物的表面性质有关。
自来水厂去除藻类污染工艺的比较
![自来水厂去除藻类污染工艺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234c5c6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0c.png)
自来水厂去除藻类污染工艺的比较自来水厂去除藻类污染工艺的比较除藻工艺的比较(一)、自来水厂气浮除藻,该方法是依据气泡附着于混凝剂絮粒,以实现絮粒的强制上浮,达到固液分离去除藻类的原理而研究开发的,此法在固液分离速度(5-8m/h)、污泥浓度及节约药耗等方面有较满意效果,其存在的问题:气浮系统对高浊度去除效率不高;气浮除藻效率很难达到90%以上;气浮除藻的电耗和运行费用较高;藻渣较难处理;释放器容易堵塞;溶器罐水位和压力的平衡问题;溶气罐和管道内壁容易腐蚀;空气压缩机容易损坏。
(二)、气浮滤池除藻: 所谓气浮滤池是将气浮池和滤池叠加,气浮池在上,滤池在下形成的一种水处理池型。
夏秋季5~12月采用:预加氯-絮凝-气浮-过滤-加氯组合工艺系统。
滤池滤料有效粒径0.55~0.72mm,K801.73~2.36,滤层厚度600mm,滤速0.4~8.7m/h,气浮池结合滤池净水,其除藻效果良好。
(三)、折点加氯杀藻:把反应池前的加氯量加大,以氧化水中的有机物,杀灭藻类。
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杀灭藻类,抑制藻类产生和繁殖。
据有关实验表明,采用该种方法,除藻率一般能达到50%左右,并能除去水中的一部分异味,除藻后的原水再经常规水处理工艺,能使饮用水中不含或稍含藻。
但是其也存在不足,一是易于形成卤代烃,其为强致癌物。
二是投氯量很大,导致了单位水量成本的增加。
(四)、二氧化氯杀藻:ClO2,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更好的灭菌、除藻和除嗅效果,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卤代烃的生成量,降低矾耗,改善水质。
根据有关实验发现:二氧化氯优于液氯,具有较高的氧化一还原电势,比液氯杀菌能力强,由于它不象Cl2,以亲电取代为主,而是以氧化反应为主,经氧化的有机物多降解为氧基因为主的产物,不会产生卤代烃等消毒副产物,对人体的副作用小。
但其成本较氯气高,生产条件较为苛刻。
(五)、加助凝剂,即HCA—1阳离子净水剂杀藻。
HCA—1属阳离子型线型高分子聚合物,它是二甲基二烯丙基季胺盐的聚合物,水溶性好,能完全溶解于水成真溶液,质量符合生活饮用水处理剂标准。
水厂常规水处理工艺藻类去除初步研究
![水厂常规水处理工艺藻类去除初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dfbe04a011ca300a6c390e9.png)
水厂常规水处理工艺藻类去除初步研究1 前言藻类问题一直是供水行业人们关注的一大热点,由于现代工、商、农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生活污水的乱排乱放,导致淡水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水体受氮、磷等营养物质污染后水质恶化[1,2],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大大加速致使藻类生长旺盛[3],因此每年夏秋季藻类的大量繁殖都加大了水厂的水处理难度。
由于水质监测工作中大多只对水源水藻类进行显微计数,对经过常规处理后的出厂水藻类监测关注不够,同时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水表中常有一些绿色微型植物覆盖,影响了人们对供水水质的信任度。
因此,对水源水、出厂水藻类及水表中“绿色污染物”的鉴别跟踪是完全必要的,我们以某水厂为例,对三者进行藻类监测,以期为常规水处理工艺改进以及更好的保障人们的安全用水提供参考和依据。
2 研究方法2.1 仪器与试剂CH-30型显微镜(附带Pstudio软件成像系统);鲁哥氏液固定剂:称取4g碘及6g碘化钾,溶于100mL纯水中。
2.2水源水中藻类的测定[4]2.2.1水样的采集采样每月2次,连续采集两个月(分别为五、六月份),采集工具用分层水质采样器。
对水深3~10m的水体,同一取水点分别在距水面0.5m及底层0.5m 处取水,两层水各取500mL混合成一个水样;水深大于10m的水体,采样点采用分层取样(每1m一水样),各层等量混合成一个水样(采样时间在同一天的相近时间)。
本实验水源水采集水样量为1L,出厂水为10L,水表打开表盘后直接取样,用少量无菌蒸馏水稀释镜检。
2.2.2水样的固定测定藻类用的水样应立即加以固定,即杀死水样中的浮游植物和其他生物。
固定剂用鲁哥氏液,固定剂用量为1L水样中加15mL鲁哥氏液,使水样呈棕黄色即可。
2.2.3沉淀和浓缩沉淀和浓缩在筒形分液漏斗中进行,因为一般浮游藻类的大小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再经过碘液固定后,下沉较快,所以静置沉淀时间一般需用48h。
然后用细小玻璃管以虹吸方式缓慢地吸去上层的清液,注意不能搅动或吸出浮在表面和沉淀的藻类。
自来水厂净水处理工艺探析
![自来水厂净水处理工艺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98a1e1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f.png)
自来水厂净水处理工艺探析自来水厂的净水处理工艺涉及多个环节和步骤,主要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总结几种常见的净水处理工艺,并探析各自的优缺点。
一、预处理预处理主要是为了去除水中杂质和悬浮颗粒物,避免污染后续处理设备,同时减少后续工艺处理工作量。
预处理的主要手段有:1. 筛选:通过挑选、过筛等方法去除水中大颗粒物和杂质,如树叶、花瓣等。
2. 沉淀:在加入化学药剂的情况下,通过洁净大气减缓水流,或使用静水池沉淀,将悬浮在水中的细颗粒和杂质沉淀下来。
3. 均质:采用机械碾磨或高速涡流等方法,使水中大颗粒物变小,便于后续处理。
二、混凝沉淀混凝沉淀是通过加入化学药剂后,使水中悬浮的小颗粒结合成更大的团簇,再通过重力沉淀实现分离的过程。
主要手段有:1. 规律混凝:通过加入金属盐、有机胶体等化学药剂,促使有机胶体、水中颗粒物和溶解有机质(如腐殖酸类)形成比较大的团簇,便于后续处理。
2. 活性混凝:通过加入多种化学药剂(如硫酸铝、氢氧化钙、碱液等),使团簇尺寸进一步增加并使之质地更加牢固,防止其在过滤中振荡或分裂。
三、过滤过滤是将水中的混凝沉淀后的团簇进一步分离,同时去除水中的颗粒、泥沙、细菌、病毒等。
过滤的主要手段有:1. 机械过滤:通过在一定的压力差下,将水从过滤介质中流过,去除团簇,均质成固体。
2. 溢流过滤:通过排水的速度和输水的压力,使一部分的水从过滤介质中溢出,使过滤介质始终保持一定的干度和过滤效率。
四、消毒消毒是为了消除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消毒的主要手段有:1. 氯消毒:通过加入氯制剂对水中的微生物进行杀灭,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消毒方式。
2. 臭氧消毒:臭氧的化学特性可使有机化合物还原,同时也是一种较常用的消毒方式。
自来水厂工艺优化与水质的管理措施浅析
![自来水厂工艺优化与水质的管理措施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bc159d561252d381eb6e49.png)
自来水厂工艺优化与水质的管理措施浅析引言水时人类生存的根本,地球上有70%的面积都是海洋。
对于人类来说,只有水质非常纯净的情况下才能让人体所吸收,否则将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这样的情况下,自来水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做好自来水的处理工作对于人们来说绝对是一件要事。
自来水水质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水处理包括哪些流程,每个流程水处理工艺如何优化,水质管理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直面关注的。
一、原水水质及饮用水水质标准1、原水中的杂质1.1悬浮物:尺寸较大(粒径>1微米),主要是泥砂颗粒、矿物质废渣和体积大而密度小的有机物,它们易在水中下沉或上浮。
1.2胶体颗粒:胶体粒子:小尺寸(直径在1纳米至1毫米之间),大多数的粘土颗粒,高分子材料,细菌以及病毒,沉在水中静止。
胶体和微悬浮粒子将使浑浊的水,包括有机物质会导致水颜色、气味、味道、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疾病病原体将穿过水。
因此,饮用水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悬浮物和胶体粒子。
1.3溶解物质(直径<1纳米)包括无机溶解和溶解有机物这两种,与水形成均匀系统,透明的外观,是特殊的水处理的对象。
但因为废水污染水源,溶解有机物已成为研究的焦点目前水处理专家和试图去除的对象之一。
2、饮用水的水质标准饮用水质量需要可以达到两个条件,即卫生和口感,水质不单单要可以对人们要有好处还要在喝的时候清甜可口。
二、自来水厂水质处理及工艺优化分析1、水质处理流程自来水生产流程并不简单,需要经过复杂生产工序才能完成。
一般情况下,自来水厂水处理需要经过四道生产工序:第一,对原水进行反应处理。
原水引入混合槽内,投放净水机。
再经过混合槽和网格反应池,水中的轻微颗粒会凝聚成较大颗粒团;第二,对原水进行沉淀处理。
原水从网格池流入斜管沉淀池,水中颗粒团会沉淀下去,这些沉淀需要定期进行排泥处理;第三,对原水进行过滤处理。
斜管沉淀池流入气水反冲洗滤池,水中杂质被过滤吸附,过滤后水流入清水池储存;第四,對清水进行加压供水。
浅谈水源水藻类及处理
![浅谈水源水藻类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31b04f9c02d276a200292ea5.png)
浅谈水源水藻类处理一、概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量污水、废水排入江河,大部分水体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对城市供水造成严重影响和经济损失。
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等浮游植物的增殖剧烈,消除藻类对城市供水影响,关键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限制水体的营养盐含量,维持水体良好生态,防止藻类大量滋生;二是在制水系统采取高效的除藻技术,尽量减少藻类对供水水质的影响。
藻类生长需要三个条件,即营养物质、光照和适当的水流。
新津水厂水源取自韩江支流新津河下埠桥闸上游,水流平缓清澈。
今年三月中旬,新津水厂受到一次近年罕见的藻类暴发影响,起因就是长期没有降水,取水口水流停滞,阳光明媚,同时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正是藻类繁殖的最佳条件。
二、对水处理的影响含藻原水会使水质发生变化,干扰水处理作业,主要表现为:1、影响混凝效果。
在光合作用下,藻类使水中的PH值升高,溶解氧增加,破坏絮凝体使矾花密度降低,沉淀去除率下降,导致投加的混凝剂增多,消耗大量的混凝剂。
此次藻类暴发,我们测得的PH值最高为8.4,耗氧量2.6mg/L,需氯量1.85mg/L,均远远大于正常值,同时,PH值和溶解氧在白天和夜间,有明显的高低之差。
2、堵塞滤池。
藻类在滤池中大量繁殖,会使滤料层堵塞,平常运行48小时以上的滤格,只能维持4-5个小时。
表现为滤能严重下降,甚至出现完全堵塞的情况,通过频繁反冲洗可以确保滤池正常运行,但是反冲洗水用量剧增,处理不及时会使产水量下降并影响出水水质。
3、对构筑物的影响。
藻类细胞分泌黏质物,腐蚀池壁,导致青苔附着生长。
4、藻类致臭。
藻类所分泌的臭味物质导致饮用水出现异味,水中藻细胞数量的增大也增加了氯的使用量,当水处理中氧化剂使用量较低时,不仅无法消除臭味的影响,有时还会和一些臭味有机物反应生成新的致臭物质。
某些藻类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藻毒素,引起肠道疾病甚至“三致”,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5、穿透滤池进入管网的藻类和营养物质,会引起管网中的细菌再生长而造成二次污染。
自来水厂生产中除藻技术的应用及改进
![自来水厂生产中除藻技术的应用及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11f532305a8102d276a22f93.png)
王文委(河南三门峡市自来水公司,河南 三门峡 472000)摘 要:以地表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厂,原水藻类的去处是个极其复杂的课题。
某水厂通过对不同除藻防藻技术的实际应用及效果比较,最终形成了生物(鲢鱼)控藻 + 活性炭吸附 + 强化常规工艺除藻的联合除藻措施,收到了较好的除藻效果。
关键词:除藻技术;自来水厂;原水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377(2010)07-0019-04自来水厂生产中除藻技术的应用及改进1 引言某水厂于1995年建成投产,以黄河三门峡库区水作为供水水源。
其主要处理工艺为:预沉→预加氯→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是地表水处理的常规工艺流程。
随着该水厂的投产供水,市区居民对自来水存在腥味等口感问题的反映也越来越强烈。
通过对该水厂各个水质监测点的跟踪监测,可发现其水体腥味随着该厂调蓄池藻类数量的变化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是由于调蓄池内藻类的大量滋生引起的。
2 藻类产生的原因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的排放量也急剧增加,加之天然来水量逐年减少,从而使黄河的污染日趋严重。
由于水体营养盐的大量富集,造成黄河水的富营养化[1]。
据2002年以来黄河三门峡段污染指标的监测数据统计:80%时段的黄河来水为IV类、V 类或劣V类水质,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等。
而该水厂的调蓄池又有以下特点:(1)蓄水深度浅,水位最高时水深约5.5米,最低时水深仅为0.7米,且受条件限制,低水位运行时间长,属典型的浅水位蓄水池;(2)原水在调蓄池停留时间长,特别在每年7~9月三门峡库区调水调沙阶段长达三个月不能补充新水。
这就从客观上形成了水质富营养化的基础条件。
虽然该厂调蓄池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却是有限的。
在引黄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丰富,以及春、秋适宜的水温、充足的阳光作用下,藻类就会大量滋生,总数有时呈爆发式增长,高发期藻类总量曾超过1亿个/L,优势藻种主要是蓝藻、绿藻、硅藻等。
自来水厂应对藻类的措施
![自来水厂应对藻类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8ead5b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5.png)
自来水厂应对藻类的措施
自来水厂是为了向居民提供安全、清洁的饮用水而存在的。
然而,藻类的生长可能会对自来水厂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自来水厂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藻类的问题。
自来水厂可以加强水源地的管理。
藻类通常在水体中繁殖生长,因此,保持水源地的水质清洁是防止藻类滋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自来水厂可以定期监测水源地的水质,及时发现藻类的滋生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自来水厂可以采用物理方法去除藻类。
例如,可以使用过滤器或网状屏障来阻止藻类进入自来水厂的水处理系统。
这些物理障碍可以有效地阻止藻类的进入,从而减少对自来水厂的影响。
自来水厂还可以采用化学方法来控制藻类的生长。
例如,可以向水源中添加适量的氧化剂或消毒剂,以抑制藻类的繁殖。
但是,在使用化学方法时,需要注意剂量的控制,以免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
自来水厂还可以加强对水处理设备的维护和清洁。
定期清洗和消毒水处理设备,可以有效地去除藻类及其代谢物,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此外,自来水厂还可以加强对管道的清洗和维护,防止藻类在管道中滋生。
除了以上措施,自来水厂还可以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寻找更
加高效、环保的方法来应对藻类问题。
例如,可以研发新型的藻类控制技术,或者开发新型的水处理设备,以提高自来水厂的处理效率和水质安全性。
自来水厂应对藻类的措施包括加强水源地管理、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藻类、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清洁,以及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自来水厂可以有效地应对藻类问题,保证向居民提供安全、清洁的饮用水。
昆明第五自来水厂常规工艺除藻效果的研究
![昆明第五自来水厂常规工艺除藻效果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bd063a3cc22bcd126ff0c63.png)
昆明第五自来水厂常规工艺除藻效果的研究摘要通过对昆明第五自来水厂常规工艺的跟踪调查,分析滇池源水的藻类组成和变化情况,以及各工艺处理步骤对蓝藻、绿藻、硅藻等各种藻类的去除作用,尤其是对可产生藻毒素的微囊藻的去除作用。
同时还将常规工艺和微絮凝处理工艺的除藻效果作对照,提出二次絮凝是一个较好的除藻方法,为采用常规工艺处理高藻水的水厂提供参考。
关键词除藻藻类组成藻类的去除目前,日趋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滇池作为昆明市的主要饮用水源之一,富营养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其直接后果就是藻类的大量繁殖。
藻类除了可使水体产生霉臭味之外, 藻类本身还是水中 COD、BOD 尤其是SS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藻类也是THM的主要前驱物质,另外在工艺运行时藻类还会在滤料表面形成藻类泥糊堵塞滤池,使过滤周期缩短,反冲洗耗水量增加,并且藻类的代谢产物如糖酸和糖醛酸能与铁盐,铝盐混凝剂作用形成配位络合物,使混凝效果下降,而且这种络合物是电中性胶体,它能穿透滤池,影响出水浊度,造成管网腐蚀和二次污染,尤为严重的是某些藻类会产生藻毒素,威胁人民身体健康。
因此提高水处理工艺对藻类的去除率已成为日益迫切的问题。
从九五年八月份起,笔者作为昆明—苏黎世合作项目办工艺试验小组的成员对五水厂现有工艺的除藻效果进行了跟踪调查,并选取北1#滤池和苏尔寿滤池与生产滤池作微絮凝对比实验,希望能为水厂改造现有工艺,提高水质,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其他采用富营养化水体为水源的水厂提供参考。
1 五水厂现行工艺和取水点:五水厂生产能力20万吨/天,从滇池直接取水,通过以下工艺进行处理:我们选定了四个点(如图所示)进行跟踪取样,将水样用碘液固定,镜检计数:1.源水2.气浮后3.过滤后4.出厂水2 源水藻类状况:从95年8月至98年5月,进厂源水的藻类含量平均为´107 个/L,群体数量平均是196群/ml,共出现藻类50余种,其中蓝藻门8属,绿藻门 19 属,硅藻门4 属及其他种属若干。
净水厂藻类处理工艺探究分析
![净水厂藻类处理工艺探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959c9b168884868662d66a.png)
净水厂藻类处理工艺探究分析水体的富营养化的日益加剧,使得水体中藻类大量的繁殖,影响了人们正常的饮水,所以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去除掉水中的藻类,就成为襄城县南水北调水厂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襄城县水厂从物理、化学、生物等多角度分析了常用的去除藻类的方法,并对各个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标签:净水厂;藻类处理;方法探究引言近年来水体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水体逐渐富营养化,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隐患,水体富营养化的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藻类的繁殖,而藻类在繁殖的过程中会产生藻毒素,人一旦饮用含有藻毒素的水之后很容易造成肠胃的疾病,所以净水厂做好对藻类的处理工作很有必要,要做好藻类处理的工作,首先要弄清楚水体中藻类的种类,然后根据藻类的种类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去除,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1、物理法净水厂所采用的物理除藻方法通常有微滤机法、气浮法、直接过滤法、大梯度磁器法和活性炭吸附法等,这几种方法在除藻方面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例如:1、微滤机法,这种方法是使用较早的一种方法,通过各项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对于除去藻类有很大的优势,微滤机能够很好的去除掉水体中的藻类,其除藻的效果远优于其他的方法,但该方法也有很大的缺点,它对去除浊度、色度没有较明显的作用,所以在使用时经常和其他的方法结合起来。
2、气浮法气浮法理论上除藻率可以达到99.9%,因为藻类的密度较小,絮体不易沉淀,采用气浮法的原理就是将设法使水中产生大量的微气泡,以形成水、气及被去除物质的三者混合体,之后在多种力的作用下,使水中的藻类被分离开来,以达到净水的目的,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仍有不足之处。
这种方法理论上除藻率达到99.9%,但实际上达不到90%,另外将藻类除去之后,仍然会有藻渣难以处理、异味较重、操作环境恶劣等问题难以解决。
3、活性炭吸附,学过高中物理的人都知道,活性炭由于其特有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了一定的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体中的杂质,这种方法操作起来简单,但吸附的效果不如以上其他方法,需要在已有的基礎上进行一定的改进。
对水厂常规水处理工艺中藻类去除的探索
![对水厂常规水处理工艺中藻类去除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69c64708a1c7aa00b42acb85.png)
对水厂常规水处理工艺中藻类去除的探索摘要:藻类问题一直是供水行业人们关注的一大热点,由于现代工、商、农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生活污水的乱排乱放,导致淡水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水体受氮、磷等营养物质污染后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大大加速致使藻类生长旺盛,因此每年夏秋季藻类的大量繁殖都加大了水厂的水处理难度。
为此,本文首先阐述了藻类的危害,分析了水厂常规水处理中的几种处理工艺,并结合某水厂中采用硫酸铜的化学处理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厂;常规水处理;藻类去除工艺1.藻类对水厂的的危害藻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且在水中以浮游方式生活的自养型微生物。
藻类的过度繁殖给自来水厂的制水生产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包括藻类会堵塞滤池,且消耗较多的液氯,提高过滤。
滤池进入管网的藻类和营养物质作为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基质,引起配水管网中的细菌再生长而造成二次污染。
藻类的分泌物及降解产物中含有四氯乙烯、二甲基二硫化物等毒性物质,能引起人、动物中毒,其产生的霉味、腥味,也使人在饮用时不能接受。
藻类的大量繁殖给净水厂后续的加氯消毒带来较大的困难。
原水水体感官质量变差,对常规的水处理工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严重降低了水处理的效果,增加了水处理的成本,影响了正常的生产运行。
藻类物质在滤池中也会大量繁殖,致使滤料层堵塞,使过滤周期缩短,减少产水量,增加冲洗水量并影响出水水质。
现在,人们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厂常规水处理的生产要求也应该大力改进,尤其是对藻类的去除。
2.水厂常规水处理中藻类去除的常用方法2.1藻类去除工艺常用方法的选择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去除水体中大量藻类的难题。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也在积极的研究行之有效藻类去除工艺。
最近几年,由于水域沿线大量施用化肥、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致使江河湖泊中氮、磷、钾等含量上升,藻类大量生长的现象在我国时有发生。
而防止藻类的生长,单纯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我们首先应该减少大量施用化肥、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污染源的排放,其次,就是采用水处理工艺去除大量繁殖的藻类生物。
水处理工艺比较
![水处理工艺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6d19112b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3.png)
水处理工艺比较自来水厂工艺比较摘要:城市水系统是水的自然循环和水的社会循环耦合。
城市水系统的良性循环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水处理厂是将水质不合格的原料水加工成符合水质标准的产品水过程。
根据原水水质和用户要求不同,给水处理技术可分为常规处理、预处理、深度处理、和特殊处理。
常规处理厂工艺使用的处理技术有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等,是我国自来水厂主要采用的饮水处理工艺。
关键字:给水处理,常规工艺,预处理,深度处理,发展趋势,工艺比较1、技术工艺现状我国自来水厂技术工艺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处理技术仍以由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四个单元处理过程组成的常规供水处理工艺为主,其理论主要是建立在传统的以粘土胶体微粒和致病细菌为主要去除对象的基础上,在我国得到了较长时期和较大范围的应用一直广泛应用于我国的供水处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发展了多种适合各地情况的不同形式和性能的处理构筑物,如快速混合、水力或机械搅拌的絮凝设施;带有不同斜板或斜管的沉淀、澄清以及气浮构筑物;带有气水反冲洗、均质滤料、多层滤料的过滤设施等。
目前常用的混凝剂主要有铝盐和铁盐等。
随着我国各地区水体污染状况的发展,源水水质不断恶化,直接影响到社会生产以及人民生活。
微污染水源水,主要含有微量有机物、农药、氨氮等有害污染物,用常规的净化工艺很难去除掉。
尤其是微量有机物的去除,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国家对微污染水源的预处理和水的深度处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开发。
2、水处理工艺的比较及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各自来水厂的水源大都遭受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的污染,原水中有机物氨氮浓度增加,使水带色、味;有的水厂是从湖泊、水库取水,由于原水藻类(包括藻类分泌物)增加,使出水色、腥味增加。
这些原水经水厂常规工艺净化,浊度不易得到很好控制,滤池易堵塞(藻类影响),出水有机物浓度高(生物不稳定,易使输配水管道中细菌滋长,恶化水质),氨氮浓度高,使加氯量增加进而使消毒副产物(如三卤甲烷、卤乙酸等)量增加,提高了饮用水的致癌风险,使出厂水有异味,水质下降,往往会遭受居民的抱怨和投诉。
浅析自来水厂原水藻类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自来水厂原水藻类污染及其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577c36458fafab069dc0276.png)
类 污 染 的 防 治措 施
关键词: 自来 水 厂 ; 水 ; 原 藻类 污 染 中 图分 类号 : U 9 . T 915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淮安市 自来水有 限公 司两个水厂 ( 南水厂和北 京路 水厂 ) 城 的原水
分别取 自二河和古黄河 , 条河流均源于洪泽湖。南于洪泽湖受到上游 两 和沿岸T业 、 生活 、 田泾流 等污废水的污染 , 、 、 农 氮 磷 有机物 含量 高 , 富
2 藻类对 制水 的 影响
含藻原水进 入净水厂后 , 制水生产T 艺 、 对 药耗 以及构 筑物池 壁都 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 ,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1絮凝效果下降 。 由于藻类 比重轻, 黏度较大 , 使混凝过程巾形成的
絮体比重较轻 , 不易下沉, 给净水生产带来很天的困难。 同时 , 导致需要投
() 1 日照 和水 温 。研 究 表 明 , 强 对 藻 类 的 生 长有 明 的影 响 。藻 类 光
( 堵塞滤池滤料 。有些藻类 , 2) 如针 杆藻 , 个体较长 ( 个体最长 达到 3 0I , 5 m)外壳 坚硬 , . z 不易 被杀死去除 , 入滤池后 , 易堵塞滤池 , 进 极 从而 导致过 滤周期缩 短。淮安两水厂正常情况下 , 滤池是 2 ~ 6h反冲洗 1 4h 3 次, 藻类爆 发期 间反 冲洗周期缩短到 2h 3h 已严重影响制水量 , ~ , 增加冲 洗水量 并影 响} 水水质 。 n ( ) 响正常 生产。 3影 蓝绿球藻带有大量胶质状物质 , 附在制水构筑物 上, 既影 响制水过程 巾的感 官质量 , 义增 加了洗池 的频 率和费_ 以及_ I 斗 { T
() 1加强水资源保护 以保证 原水水 质。政府应根据 国家有关 法律规
浅析自来水厂原水藻类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自来水厂原水藻类污染及其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0fcfef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f.png)
浅析自来水厂原水藻类污染及其防治措施摘要:自来水厂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给水系统,也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一旦自来水厂出现原水藻类污染问题,就有可能对整个城市居民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对自来水厂原水藻类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究具有积极的意义,才能使相关人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治藻类污染。
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原水藻类污染对自来水厂以及人们的身体造成的危害,并对此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自来水厂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自来水厂;原水;藻类污染;防治措施自来水厂中的饮用水质与城市居民的身体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城市给水系统是否能够顺利运行,直接对人们的饮用水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急速扩张,一些水源地中的含磷含氮物质不断地增加,自来水厂的原水经常出现了水华问题,从而使各种藻类污染物的成长提供了非常舒适的条件,使其能够更好地附着在输水设施和进水设施上。
目前,自来水厂中原水藻类污染物已经给供水行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扰,被社会广泛关注。
一、藻类污染物对自来水厂设施及人体造成的危害(一)藻类污染对混凝阶段产生了影响由于藻类污染物在水中的稳定性较高,而且比重又较小,并且在水中还能够分泌出大量的胞外有机物,这些包外有机物会与混凝剂形成络合物胶体,从而干扰了混凝剂的膨化过程。
不仅如此,藻类污染物过多时,还会引起水质出现余铝标现象。
通过对不同pH值下的藻类污染物进行分析发现,当pH值大于8时,水质中的Al(OH)-4就占据绝大多数的优势,与藻类细胞产生点排斥作用,从而干扰了混凝剂的效率。
反之当pH值小于8时,水质呈酸性,能够很好地去除水中的污浊。
(二)藻类污染物对自来水的沉淀和过滤产生了影响在自来水沉淀的过程中,如果水质中的藻类浓度较高,就有可能时混凝剂絮体增加含水量,从而在续体雨水分离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同时,藻类污染物还能够很好地附着在后凝土池壁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工成本。
如果藻类污染物进入过滤池,会在过滤池表面上形成较厚的覆盖物,导致过滤池出现堵塞问题,最终对自来水厂的产水量产生了影响。
藻类对净水工艺的影响与处理方式研究
![藻类对净水工艺的影响与处理方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df5776efd0a79563d1e7209.png)
藻类对净水工艺的影响与处理方式研究藻类是净水工艺解决的重点问题,以现阶段藻类生长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净水工艺技术的应用特点,分析在解决藻类问题中应用净水工艺的处理形式,以此为生活用水提供保障。
标签:藻类;净水工艺;处理方式;影响藻类是水中总有机碳的主要来源,饮用水中的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
同时,因为藻类自身存在较高的平稳性,减少混凝程度,会提升水中的有机物浓度。
另外,很多藻类能分泌藻毒素等其他物质,会影响饮用水的水质,所以在实际应用之前要通过净水工艺对其进行处理。
本文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藻类对净水工艺的影响和处理方式。
1 水厂情况分析上海某水厂位于某城镇西侧,包含了东中西三个车间,设计制水的总体水平达到了14.7×104立方米/时,实际供水水平达到了21×104立方米/时,致使水厂处在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下,供水区域达到了一百二十平方千米,其中包含的城镇居多,人口数量达到了四十五万人。
这一水厂在2012年九月开始应用青草沙原水,并通过净水工艺进行处理工作。
2 原水水质上海这家自来水厂以往都是将黄浦江选做重要饮用水源,长江是辅助水源,但是因为上海位于太湖流域下游,黄浦江上游的水质不但受到浙江等地的影响,且受到上海区域工业弃水和生活用水的影响,这样导致上海逐渐变为水质型缺水城市。
因为长江水质与黄浦江水相比更优越,所以上海市加大了对这方面的投资,将青草沙水库选做新的水源。
通过选择水库中的首中尾三部分水源进行研究,了解其中蕴含的有机物、藻类以及营养盐、理化指标等相关信息可知,各项信息都与水中藻类的成长存在关联,由此藻类的成长影响着水库中的水质。
尤其是在春、夏两季的高温时期,藻类的快速生长影响着水库的出水质量。
3 水厂取水水质诚真水厂在二零一二年九月开始通过青草沙水库获取自来水,结合泵站加压的形式传递资源。
在藻类爆发时节,结合青草沙水库水质情况,九月份的蓝藻数量可以达到5.1×107个/L。
浅析紫外线消毒对自来水中藻类的去除效果
![浅析紫外线消毒对自来水中藻类的去除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08c4b22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2.png)
浅析紫外线消毒对自来水中藻类的去除效果
刘超然;王璐;刘盛;董雨婷;陈有军
【期刊名称】《城镇供水》
【年(卷),期】2017(000)001
【摘要】藻类在清水池、供水管网中繁殖,死亡会在水中散发土臭素、产生藻毒素,藻类与氯反应生成消毒副产物,影响供水安全。
G水厂在炭砂滤池和清水池间采用紫外处理工艺。
通过分析比较炭池、紫外出水中藻类的数量,紫外线消毒对藻类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经检测分析,炭池出水藻类总数与紫外出水藻类总数相比,去除率平均可达到58.85%。
且紫外对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等不同藻种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紫外线消毒可以对炭砂滤池出水中的部分藻类进行灭活,进一步保证出厂水水质安全。
【总页数】5页(P35-39)
【作者】刘超然;王璐;刘盛;董雨婷;陈有军
【作者单位】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31;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31;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31;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31;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3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悬浮藻类对微污染水中氮和磷的去除效果研究 [J], 潘法康;魏成根
2.磁化处理对水中藻类的去除效果研究 [J], 史春琼;黄光团;周鼎;李振颖;杨耀磊;沈勤
3.底栖藻类-苦草对猪粪废水中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 [J], 顾新跃;何月;张秀青;王青;裴国凤
4.常规工艺下原水中藻类去除效果的研究 [J], 杨晓敏;罗丹纯;张丽珍
5.常规工艺下原水中藻类去除效果的研究 [J], 杨晓敏;罗丹纯;张丽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自来水厂去除藻类污染工艺的比较
小清河水水质逐年恶化,主要的污染物是藻类。
如何有效的去除藻类污染是目前的关键。
本文对目前主要使用的除藻工艺进行分析,希望找到最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法。
标签:藻类污染工艺比较深度水处理
小清河水的水质逐年恶化,其最主要的污染物藻类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有效的去除藻类污染是目前的关键。
本文对目前主要使用的除藻工艺进行了分析,希望找到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对深浊度水处理技术简要介绍。
一、2004年-2006年7月小清河水质变化趋势:
小清河水根据水温、浊度和藻类生长情况一般分为低温低浊期、常温常浊期、高温高浊期、高温常浊期。
近两年水中浊度、藻类、叶绿素等指标急剧恶化,时常伴有阵发性高污染。
2004年PH值8.65~8.30,2005年1~7月9.32~8.16;2004年浊度最高28.5NTU,2006年1~7月最高9.6NTU;COD为6.54~3.72mg/L;氨氮最高达3.673mg/L,亚硝酸盐氮最高1.139mg/L;叶绿素a:16.3μg/L~4.5μg/L,藻类为1200万/L~140万/L。
二、藻类对制水的影响
含藻原水进入净水厂后,对制水生产工艺、药耗以及构筑物池壁都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光合作用下,水中pH值升高,且由于藻类作用,溶解氧增加,矾花密度降低,沉淀去除率下降,导致需要投加的混凝剂增多。
2、藻类物质在滤池中可大量繁殖,会使滤料层堵塞,使过滤周期缩短,减少产水量,增加冲洗水量并影响出水水质。
3、对混凝土池壁构成很大的威胁,一般水厂构筑物池壁由于藻类等物质的长期腐蚀,致使池壁粗糙老化,反过来又给藻类物质的寄生繁殖,水垢、青苔的附着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栖息场所。
4、藻类细胞成层成为粘质物,附在混凝土池壁表面,形成一层润滑层,既影响制水过程中的感官质量,又增加了洗池的频率和费用,以及工人的劳动强度。
5、藻类的存在使水质变化,从而干扰水处理操作,造成处理上的麻烦,生长着和死亡的藻类都会使水中有机物增加,增加氯耗,高藻水的处理更需要消耗大量的消毒剂。
6、对水质影响更为严重的是有些藻类的降解产物中含有四氯乙烷、二甲基二硫化物等毒性物质,能引起人、动物中毒。
三、除藻工艺的比较
(一)、自来水厂气浮除藻,该方法是依据气泡附着于混凝剂絮粒,以实现絮粒的强制上浮,达到固液分离去除藻类的原理而研究开发的,此法在固液分离速度(5-8m/h)、污泥浓度及节约药耗等方面有较满意效果,其存在的问题:
气浮系统对高浊度去除效率不高;气浮除藻效率很难达到90%以上;气浮除藻的电耗和运行费用较高;藻渣较难处理;释放器容易堵塞;溶器罐水位和压力的平衡问题;溶气罐和管道内壁容易腐蚀;空气压缩机容易损坏。
(二)、气浮滤池除藻:所谓气浮滤池是将气浮池和滤池叠加,气浮池在上,滤池在下形成的一种水处理池型。
夏秋季5~12月采用:预加氯-絮凝-气浮-过滤-加氯组合工艺系统。
滤池滤料有效粒径0.55~0.72mm,K801.73~2.36,滤层厚度600mm,滤速0.4~8.7m/h,气浮池结合滤池净水,其除藻效果良好。
(三)、折点加氯杀藻:把反应池前的加氯量加大,以氧化水中的有机物,杀灭藻类。
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杀灭藻类,抑制藻类产生和繁殖。
据有关实验表明,采用该种方法,除藻率一般能达到50%左右,并能除去水中的一部分异味,除藻后的原水再经常规水处理工艺,能使饮用水中不含或稍含藻。
但是其也存在不足,一是易于形成卤代烃,其为强致癌物。
二是投氯量很大,导致了单位水量成本的增加。
(四)、二氧化氯杀藻:ClO2,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更好的灭菌、除藻和除嗅效果,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卤代烃的生成量,降低矾耗,改善水质。
根据有关实验发现:二氧化氯优于液氯,具有较高的氧化一还原电势,比液氯杀菌能力强,由于它不象Cl2,以亲电取代为主,而是以氧化反应为主,经氧化的有机物多降解为氧基因为主的产物,不会产生卤代烃等消毒副产物,对人体的副作用小。
但其成本较氯气高,生产条件较为苛刻。
(五)、加助凝剂,即HCA—1阳离子净水剂杀藻。
HCA—1属阳离子型线型高分子聚合物,它是二甲基二烯丙基季胺盐的聚合物,水溶性好,能完全溶解于水成真溶液,质量符合生活饮用水处理剂标准。
市售HCA—1固体含量为40%,分子量在10万左右,阳离子度>90%,残余单体3.9%。
其作用机理是籍助聚合物本身含有的阳离子基团和活性吸附基团,对悬浮胶粒和含负电荷的物质通过电中和及吸附架桥等作用使之失稳、絮凝。
由于藻类表面带负电荷,易与阳离子型HCA一1接触,所以在反应池投加HCA一1助凝剂能使水中的微生物絮凝成团,加速其沉淀去除。
(六)、加助凝剂高锰酸盐(PPC)复合药剂:它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助凝剂,在一定泛围内PPC的投量和它的除藻效率成正比关系。
预处理中PPC的投量越高,沉淀水和滤后水中藻类的去除率呈不断上升趋势。
但其对低浊、低藻的源水
处理效果并不理想。
(七)、粉末活性炭(PAC)预处理。
在反应池前,把粉末活性炭和混凝剂一起连续投加于原水中,经混合吸附水中有机物和无机杂质后,粘附在絮体上的炭粒大部分在沉淀池中成为污泥排除。
粉末活性炭作为助凝剂,可强化反应沉淀池对藻类的去除,并能去除异臭异味,特别是在藻类繁殖季节,用此法可作为应急措施。
(八)、慢滤池、生物滤池除藻: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水厂将快滤池的出水再经慢滤池处理(慢滤池的过滤面积为500~2400m2,滤速仅为快滤池的1/30,砂层厚度为1m),以去除水中残留的微小藻类。
以色列以麦秆作为过滤材料,在体积1m3的PVC池中装入50Kg麦秆进行过滤,可去除75%的藻类。
生物滤池工艺是生物除藻的一种,主要是利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对藻类的絮凝、吸附作用,使其被沉降、氧化或被原生动物吞噬。
结语:
通过目前水厂除藻工艺的运行情况来看,预氧化除藻复合工艺的除藻效果比较理想。
如预加氯助凝剂(HCA)/助凝剂高锰酸盐(PPC)复合药剂,在原水浊度、藻类较高时,效果更為明显。
通过对藻类计数和叶绿素含量的测算,以叶绿素a 的含量变化来推算藻类的去除率。
叶绿素a在一切浮游藻类里大约占有机物比重的1—2%,是估算藻类生物量的较好指标。
2004年—2006年7月原水藻类(叶绿素a)变化趋势及出厂水叶绿素a的变化趋势,藻类去除率可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