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会计所得税的基本程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九章所得税

第一节所得税会计概述

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纳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动身,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关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不应纳税临时性差异与可抵扣临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

债的界定。从资产负债角度考虑。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某项资产在持续持有及最终处置的一定期间内为企业带来以后经济利益的总额,而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该期间内按照税法规定就该项资产能够税前扣除的总额。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表明该项资产于以后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低于按照税法规定同意税前扣除的金额,产生可抵减以后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因素,减少以后期间以应交所得税的方式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反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两者之间的差额会增加企业于以后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及应交所得税,对企业形成经济利益流出的义务,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

采纳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一般应于

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的核算。企业合并等专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在确认因交易或事项取得的资产、负债时即应确认相关的所得税阻碍。企业进行所得税核算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1.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是指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关于计提了减值预备的各项资产,是指其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减值预备后的金额。例如,企业持有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1 000万元,企业对该应收账款计提了50万元的坏账预备,其账面价值为950万元。

2.按照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应予讲明的是,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是会计上的定义,但其确定应当遵循税法的规定进行。

3.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关于两者之

间存在差异的,分析其性质,除准则中规定的专门情况外,分不应纳税临时性差异与可抵扣临时性差异,确定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金额,并与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相比,确定当期应予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或应予转销的金额,作为递延所得税。

4.就企业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作为当期所得税。

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组成部分,企业在计算确定了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后,两者之和(或之差),是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第二节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临时性差异

在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时,应严格遵循税收法规中关于资产的税务处理以及可税前扣除的费用等的规定进行。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能够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以后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能够税前扣除的金额。

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其计税基础一般为取得成本,即企业为取得某项资产支付的成本在以后期间准予税前扣除。在资产持续持有的过程中,其计税基础是指资产的取得成本减去往常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差不多税前扣除的金额后的余额。如固定资产、无形

资产等长期资产在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是指其成本扣除按照税法规定已在往常期间税前扣除的累计折旧额或累计摊销额后的金额。

现举例讲明部分资产项目计税基础的确定。

(一)固定资产

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差不多上是被税法认可的,即取得时其账面价值一般等于计税基础。

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由于会计于税收规定就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以及固定资产减值预备的提取等处理的不同,可能造成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1.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差异。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依照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如能够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也能够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计提折旧。税法中除某些按照规定能够加速折

旧的情况外,差不多上能够税前扣除的是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的折旧;另外税法还就每一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作出了规定,而会计处理时按照准则规定折旧年限是由企业依照固定资产的性

2.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预备产生的差异。持有固定资产的期间内,在对固定资产计提了减值预备以后,因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预备在发生实质性损失前不同意税前扣除,也会造成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例19—1】 A企业于20×7年12月20日取得的某项环保用固定资产,原价为75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上采纳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税法规定该类(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快的)固定资产采纳加速折旧法计提的折旧可予税前扣除,该企业在计税时采纳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净

残值为零。20×8年12月31日,企业可能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550万元。

分析:

20×8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750-75×2=600(万元),该账面余额大于其可收回金额550万元,两者之间的差额应计提5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预备。

20×8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750-75×2-50=550(万元)

其计税基础=750-750×20%-600×20%=480(万元)

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55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480万元之间的70万元差额,将于以后期间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例19—2】 B企业于20×7年年末以750万元购入一项生产用固定资产,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可能使用情况,B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可能其使用寿命为5年,计税时,按照适用税法规定,其最低折旧年限为10年,该企业计税时按照10年计算确定可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