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的启示

合集下载

论《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含义

论《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含义

论《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含义【摘要】《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中“上善若水”的观念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在《道德经》中,水被视为至善的象征,具有多种特性与道德修养有着密切关系。

水的柔软和无私象征着道德修养者应该谦逊无私;水的顺势而为体现了顺应自然的思想;水的渗透力与包容性则表现了道德修养者应该包容一切;水的不竞争与不争功名则提醒人们应该追求无私无欲。

“上善若水”的启示在今日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人们应该谦逊、顺应、包容、无私,远离利己竞争,追求和谐共存。

“上善若水”的实践与现代意义也值得我们深思。

通过对《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自己的行为,朝着道德修养的目标迈进。

【关键词】关键词:《道德经》,上善若水,水的特性,道德修养,柔软,无私,顺势而为,渗透力,包容性,不竞争,不争功名,启示,实践意义,现代意义.1. 引言1.1 《道德经》的背景《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思想经典,作者为孙子老子。

相传老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他是道家学派的奠基人,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道德经》是老子在混战连年、社会动荡不安的春秋战国时期写成的一部著作,书中记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智慧总结,以及他对世界、人生和道德的探讨。

在《道德经》中,“上善若水”被视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德原则。

水是柔软而又坚强的,能适应各种环境,包容万物,从不争强斗胜,表现出了最高尚的品质。

老子通过比喻水来告诉人们,要像水一样包容万物,坦然接受生活中的挑战和变化,保持谦和宽容的心态,放下争斗和贪婪的欲望。

这种道德理念对于古代社会乃至现代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1.2 “上善若水”的重要性在《道德经》中,“上善若水”被视为至高的境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句话作为道德经的经典之一,意在强调善行应当像水一样无私而包容,渗透力强,柔软顺势而为,不竞争不争功名。

“上善若水”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是实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老子八章上善若水读后感

老子八章上善若水读后感

老子八章上善若水读后感老子在第八章中提到“上善若水”,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深意。

读完之后,我感触颇深,仿佛心中被注入了一股清泉,让我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都有了新的转变。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这一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物质,却拥有着最为高尚的品质。

它默默地滋养着万物,却从不争功邀赏。

它愿意流向人们所厌恶的低处,安于卑下的环境,这种品性与“道”是如此的接近。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农村老家的一段经历。

那时候,村子里还没有自来水,家家户户都靠着村里的一口老井过日子。

每天清晨,天还没亮,就能听到有人挑着水桶去井边打水的声音。

那口井就在村子的中央,井口是用大块的青石砌成的,周围长满了青苔。

井水清澈见底,能看到井底的沙石和偶尔游过的小鱼。

打水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需要用一根长长的绳子把水桶系下去,然后左右晃动绳子,让水桶倾斜着装满水,再用尽力气把水桶提上来。

我记得有一次,跟着爷爷去打水。

爷爷熟练地把水桶放下去,装满水后,他开始往上提。

可是,那桶水太沉了,爷爷提得很吃力。

就在这时,路过的一位大叔赶紧跑过来帮忙。

大叔和爷爷一起,喊着号子,终于把水桶提了上来。

大叔的脸上挂满了汗珠,但他却笑着说:“没啥,顺手的事儿!”水就这样,在人们的手中传递,滋养着每一户人家。

没有人会因为多打了一桶水而炫耀,也没有人会因为帮了别人的忙而要求回报。

就像水一样,默默地付出,默默地流淌。

夏天的时候,那口井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我们会围着井口,用清凉的井水洗脸、洗手,感受着那一丝丝的凉意。

大人们干完农活回来,也会先到井边打一桶水,痛痛快快地喝上几口,然后长长地舒一口气,说:“真解渴啊!”到了冬天,井口会冒出腾腾的热气。

那时候,我们会好奇地把手伸到热气里,感受着那种温暖。

井水不会因为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它的品性,始终如一,默默地为人们服务。

回想起来,那口井就像是“上善若水”的一个缩影。

它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响亮的名声,但却实实在在地给人们带来了生命的源泉。

上善若水全句解读

上善若水全句解读

上善若水全句解读
上善若水这句话出自《老子》,本义为“善若水,柔弱克刚”。

它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老子的精神追求和人生观念,也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理念之一。

它被称为“柔胜刚”之说,旨在教导人们用软柔的方式来面对一切困难,从而实现更大的智慧和成功。

这句话的含义非常深刻,它不仅表达了老子对柔弱克刚的理论,也是他看待人生的态度。

老子认为,当我们遇到困境或挑战时,以柔克刚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是智慧、智者所追求的,而暴力、强权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老子用“上善若水”这句话来警醒我们,要明白一件事:一切都是渐变的,生活不是一个绝对的考验,而是一个无限的机会。

当你对事物采取柔软的态度,愿意去充分了解和理解它时,才能真正面对挑战,而不是一味地僵化,使得一切变得艰难而痛苦。

此外,这句话还蕴含着一种理念,即水的流动比硬物更加容易,这也体现了拥有忍耐力和耐心的重要性。

耐心是一个人能够解决问题并保持积极态度的基础,只有在挫折和挑战面前拥有耐心才能坚持到最后。

因此,如果你想获得成功,那么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你必须采取柔顺的态度,像水一样,用平和的心态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综上所述,老子的“上善若水”这句话,不仅仅是柔弱克刚的哲学观点,而且也是一种人生观:要学会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采取柔顺、慈悲的态度,像水一样,像水一样地流淌,以实现积极的人生目标。

上善若水全句解读

上善若水全句解读

上善若水全句解读上善若水这句话源自老子的《道德经》,是其中的一句至理名言,也是大自然中的至理之道之一。

这句话简短而深刻,概括了许多道德和人性的原则,它所传达的思想多维且富有启发性,耐人寻味。

首先,上善若水传达了一种柔软和谦卑的品质。

水是极为温柔和柔软的,它没有坚硬的力量,却能穿越万物并无所畏惧。

善良的人也应当如水般柔软,不以强力压人,而是以包容和友善与他人相处。

只有具备柔软和谦卑的品质,才能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其次,上善若水也寓意着无私和奉献的精神。

水源源不断地给予生命力和滋养,即使在被污染或者被剥夺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其无私的奉献精神。

上善的人也应当如水般无私,不计较个人得失,主动为他人带来帮助和福祉。

只有具备无私和奉献的精神,才能建立起一个和谐和共同进步的社会。

此外,上善若水也传递了守信诚信的价值观。

水是透明无色且不掩藏的,它始终如一地保持其本质和品质。

善良的人也应当如水般守信诚信,永远保持自己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不受外界变化的影响。

只有具备守信诚信的品质,才能建立起信任和稳定的社会关系。

另外,上善若水也传达了自由和创造的思想。

水具有自由流动的特性,它不受限制地走向任何低处。

善良的人也应当具备自由和创造的精神,不受陋规俗套的羁绊,追求真理和理想,并为之努力付出。

只有具备自由和创造的思想,才能解放人的潜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上善若水还传达了一种无欲无求的人生态度。

水无欲无求,自然而然地遵循自己的本性。

善良的人也应当如水般无欲无求,不为功名利禄所迷乱,从容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只有具备无欲无求的心态,才能真正体会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总体来说,上善若水是一种对善良和道德人生的推崇和赞美。

它鼓励人们保持柔软和谦卑的品质,具备无私和奉献的精神,坚守守信诚信的价值观,追求自由和创造,而又无欲无求。

这句话旨在启发人们在生活中追求道德的真谛,培养善良的品质,促进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只有在这个道德引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繁荣和美好的社会。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的意思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的意思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的意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的含义与赏析》一、句子含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它总是处于众人都不喜欢的低洼之地,所以最接近于“道”。

二、衍生注释1.“上善”指的是最高层次的善、美德或者美好的品质。

这种善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善良,而是一种近乎于道的、具有深远内涵的善。

2.“若水”,将善比作水,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物质。

它无处不在,是生命之源,能够滋养万物。

3.“利万物而不争”,水在自然界中默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它灌溉农田,使庄稼生长;它为动植物提供生存的基本条件,却从来不向万物索取回报,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功劳而争名夺利。

4.“处众人之所恶”,人们通常不喜欢低洼、潮湿、阴暗的地方,而水却汇聚在这些地方。

这体现了水的一种低调、谦逊的品质。

5.“故几于道”,因为水具备了这些特质,所以它非常接近老子所说的“道”。

“道”在道家思想里是一种形而上的、主宰万物运行规律的存在。

三、赏析1.哲理之美-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善不是表面的、带有功利性的行为,而是一种像水一样默默奉献、与世无争的境界。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做了一点好事就急于求回报,或者为了名利去做所谓的“善事”,这与水的善相比就显得渺小了。

水就像一个默默的奉献者,不求任何外在的东西,这种品质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

2.形象的比喻-以水喻善是非常形象的。

我们都能看到水的特性,它的流动性、包容性和滋养性。

这种比喻让抽象的“善”和“道”变得容易理解。

就像我们看到一条河流,它不分昼夜地流淌,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和生物,它不会因为自己流到了不被人看好的地方而停止,这就如同真正有善德的人,不会因为外界的环境而改变自己的本心。

3.对人性的启示-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它启示我们要谦逊低调。

上善若水的启示

上善若水的启示

“上善若水”的启示“上善若水”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

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

逝者如斯乎,人生犹如奔流至海的江水。

乐善好施不图报,淡泊明志谦如水,而在这里“水”是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

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对我们有很多启示:一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奉献。

这是水的仁爱利他奉献精神。

它无私付出而不求回报。

用老子的话说,就是“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水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滋润大地,滋养自然界的生命,让世界充满绿意和生机,贡献之大,无可替代。

逐水草而生焉,水流的方向生命灿烂如斯。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像水一样甘于奉献、忘我不争的人,如我们淄博大地诞生的革命烈士焦裕禄、“时代楷模”朱彦夫,他们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他们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

他们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

二是求强而不逞强、不逞大,永在低处的礼让。

这是水的谦逊低调,不争名利的品行。

老子说,水“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

启迪我们做人应放低身段,保持谦和的心态。

不管在什么岗位,不论职位或高或低,都应眼睛向下,任劳任怨,勇于进取,不甘平庸,追求自我超越。

用更多的精力与能力专注于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专注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拥有一种求强而不逞强、不逞大的平和大气。

上善若水的文章解读

上善若水的文章解读

上善若水的文章解读
上善若水的文章解读:
上善若水,这是一句古代的格言,它源自于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道德经》。

这个格言告诉我们,最高的善行是像水一样温柔,柔软却又坚韧,兼具包容和无私。

上善若水的含义是,善良的行为应该像水一样,温和流畅。

水虽然没有形状,
却能适应不同的容器,自然而然地面对一切阻碍,最终达到目标。

善良的人也应该像水一样,不计较个人得失,宽容待人,以柔克刚,为他人带来希望和温暖。

这个格言提醒我们,要像水一样,充满善意地对待他人。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
不应该以攀比和竞争为导向,而是应该以关心和支持为准则。

水可以滋润万物,让大地变得丰饶,同样,当我们以善良的心态对待他人时,我们也能够带来积极的影响,不仅让自己成长,也能使周围的人受益。

此外,上善若水的道德观也告诉我们,善良的行为应该是无私的。

水流淌时无
私无欲,不问回报,只是默默地为大自然的循环作出贡献。

同样,我们的善行也应该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非自私自利。

只有在无私奉献的道路上,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上善若水的境界。

总而言之,上善若水是一种对待他人和自己的处事哲学。

善良、包容和无私是
这种哲学的核心原则。

只有通过善行和无私奉献,我们才能积极塑造自己,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我们可以从水的温和流畅中汲取力量和智慧,让上善若水的精神在我们的行为中得以体现。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在《道德经》中,有一段著名的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智慧的人。

一、水的特点是柔软而有力道德经上提到的“水”,并不是指它的形态和物质,而是指它那种柔软而有力的特性。

水不会因为强势的碰撞而消失不见,反而会顺着自己的特性,深入到每一个角落。

同样,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也应该要有柔软而有力的特性,以便能够更好地融入 society 和生活中,做一个不仅仅拥有力量,同时也兼备在柔软中取胜的人。

二、上善不争在《道德经》中,上善被比喻成水,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柔软,更是因为它没有争斗性。

水没有喜欢去冲突,它会顺着自己的本性,化解万物之间的冲突,才能最终使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处。

同样,一个合适的人,应该懂得呈现自己,而不是跟周围的人争个高下或是进退两难。

凡事都能以和解和兼容取胜,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情。

三、利他主义在《道德经》中,气节和道德修养等概念都是与“利他主义”息息相关的。

对于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而言,是个人都应该要能够懂得“放下自我,顾及他人”,这样才能做到与他人的和谐相处。

而水的“利他主义”,不仅仅表现在它能够为大地的生物提供养分,更是表现在它总会以谦虚的姿态,才能导致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和睦相处。

四、孝道孝道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基本伦理,而水的孝道思想也符合孝道的精神。

水的“孝道”,不仅仅体现在它哺育万物的过程中,还体现在它的修养过程中。

水有健康的习惯,会避免废弃对环境的破坏,这就是对周围环境中的“父母”的孝敬。

五、反思自我在《道德经》中,提到了“行者常自省,道者常自律”的观点,这也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要有的品质。

而水则给了我们一个更好的参照。

只有经过反思,我们才会谦虚地接受自己成长的不足,“利己”的同时也注意“利他”。

同样,水也在不断地修养自己,不断改变自己的位置和属于,在给周围人的帮助的同时,更是在不断为自己积累水分。

上善若水知识点总结

上善若水知识点总结

上善若水知识点总结一、温柔谦和上善若水告诉我们,善行应该是温柔的。

水是柔顺的,它能够适应任何形状的容器,不论是瓶子、杯子还是罐子,水都可以凭据容器的形状而变化。

同样地,我们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也应该像水一样温柔,包容,不应该固执己见,应该对他人的不同观点和意见保持开放态度。

二、无私奉献上善若水也告诉我们,善行应该是无私的。

水是无私的,它不问东问西,只要是需要它的地方,就会源源不断地流淌。

我们也应该像水一样,乐于奉献,无私帮助别人,而不是只顾自己的利益。

三、包容大度上善若水还告诉我们,善行应该是包容的。

水是包容的,它不分贵贱,善恶,只要是需要它的地方,就会去滋润,去包容。

我们也应该像水一样,包容一切,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不要因为他人的过失或者缺点而排斥对方。

四、适应力强上善若水还告诉我们,善行应该是适应的。

水是适应的,在任何形状的容器中,都能够自如地展现出自己。

我们也应该像水一样,适应周围的环境,适应各种困难,适应各种挑战,而不是一味地逃避或者抗拒。

五、不求回报上善若水也告诉我们,善行不求回报。

水滋润大地,给人们带来好处,但是并不求回报。

我们应该像水一样,为他人带来好处,但是不求回报,乐于奉献,不计得失。

总而言之,上善若水的精神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温柔、谦和、无私、包容、适应力强,而且不求回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为更好的人,也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取得更好的成就。

希望大家能够从上善若水的精神中汲取力量,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上善若水的启示教学文案

上善若水的启示教学文案

上善若水的启示“上善若水”的启示“上善若水”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

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

逝者如斯乎,人生犹如奔流至海的江水。

乐善好施不图报,淡泊明志谦如水,而在这里“水”是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

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对我们有很多启示:一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奉献。

这是水的仁爱利他奉献精神。

它无私付出而不求回报。

用老子的话说,就是“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水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滋润大地,滋养自然界的生命,让世界充满绿意和生机,贡献之大,无可替代。

逐水草而生焉,水流的方向生命灿烂如斯。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像水一样甘于奉献、忘我不争的人,如我们淄博大地诞生的革命烈士焦裕禄、“时代楷模”朱彦夫,他们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他们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

他们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

二是求强而不逞强、不逞大,永在低处的礼让。

这是水的谦逊低调,不争名利的品行。

老子说,水“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

启迪我们做人应放低身段,保持谦和的心态。

不管在什么岗位,不论职位或高或低,都应眼睛向下,任劳任怨,勇于进取,不甘平庸,追求自我超越。

用更多的精力与能力专注于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专注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拥有一种求强而不逞强、不逞大的平和大气。

上善若水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上善若水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上善若水的现实意义和启示水是生命之源,无论是人类还是自然界,都离不开水的滋润和滋养。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善于善者,善于水”,意思是说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样,温润而且包容。

这句话表达了水的柔软和无私的品质,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和思考。

水的柔软和无私告诉我们要学会包容和宽容。

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障碍,都会绕过去,不会去争斗或者反抗。

这种包容和宽容的态度,使得水能够和谐地与周围的环境相处。

同样,作为人类,我们也应该学会包容和宽容,尊重他人的不同和特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创造美好的社会。

水的柔软和无私也告诉我们要学会适应和变通。

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会根据地形的变化而变化,有时流得快,有时流得慢。

它对于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并且能够及时地做出反应。

同样,作为人类,我们也应该学会适应和变通。

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工作任务时,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地学习和进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以适应变化的需求。

水的柔软和无私也告诉我们要学会坚韧和持久。

水虽然柔软,但是它的力量非常大。

长时间的流动会摧毁一切阻碍它的东西。

这种坚韧和持久的品质,使得水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同样,作为人类,我们也要学会坚韧和持久。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而是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最终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成功。

水的柔软和无私也告诉我们要学会谦虚和谨慎。

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不会高傲自大,也不会自以为是。

它时刻保持着谦虚和谨慎的态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

同样,作为人类,我们也要学会谦虚和谨慎。

不要自负和傲慢,不要轻易地下定论和做出决策。

要保持谦虚的心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水的柔软和无私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思考。

作为人类,我们应该学会包容和宽容,适应和变通,坚韧和持久,谦虚和谨慎。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为善良而又有力量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水是一种柔软而又坚韧的物质,它在自然界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古代中国哲学经典《道德经》中,有一句著名的格言:“上善若水”。

这句简短的话语深寓哲理,给人以深思。

它所传递的道理可能不仅仅局限于水的特性,而更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智慧和人生观。

下面我将从不同层面展开论述,“上善若水”在道德经中的深刻意义。

1. 柔弱胜刚强水是柔软的,无论遇到任何障碍,都能迂回前行。

这给人以启示,我们在处事方面应该保持柔弱而非刚强。

刚强只会使事情变得更加复杂,而柔弱却能带来灵活和智慧。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应该像水一样宽容包容,以柔克刚,化解矛盾,达到和谐的境界。

2. 无私奉献水没有私心,它无条件地滋润万物。

在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观念也暗示了人们应当用无私的态度对待他人,为他人奉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及感受到分享快乐的美好。

3. 谦逊与包容水能够适应各种容器,无论是瓶子、杯子还是河流、湖泊,都能无条件容纳。

而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会因为自负和固执而产生争执和矛盾。

这时候,我们可以借鉴水的品质,保持谦逊和包容的态度,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接纳。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带来和谐与平静。

4. 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的情景让人难忘。

水虽然柔弱,但是只要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也需要具备这样的能力,持之以恒地去追寻梦想,克服困难,达到成功。

正如道德经中所言:“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5. 和谐自然水是大自然中最纯净、和谐的存在。

它不存在争斗,也不会给大自然带来污染。

我们应该向水学习,关注自然环境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只有当我们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幸福和平静。

总结一下,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寓意深远,教导我们用柔弱、无私、谦逊、持之以恒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处理人际关系,追求事业。

只有在这样的态度指导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实践道德,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上善若水给人们什么启示

上善若水给人们什么启示

上善若水给了中国人开创未来的无上智慧,学会了你就成功了一大半《道德经》第八章说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

”什么是道?老子提出了“上善若水”这个核心词语。

如果一个人能做到上善若水,那他就得道了,或者离道不远了。

如果我们理解了水,那么也就理解了道。

水的特性是怎么样的呢?柔软、甘于低位、包容一切、滋养万物而不求回报。

这就是生生不息的大道啊。

上面那句话的意思:美好的德行就应当像那柔软的水一样,甘于低位,懂得包容一切,具有慈悲心能够滋养万物。

1.水的柔软性质。

我们知道水是很柔软的,而这个世界的基本法则就是柔弱胜过刚强。

譬如,当牙齿都掉光的时候,舌头还在。

世界上的一切坚硬的事物莫不如此,比如石头,最终都会在看似柔弱无力的风的作用下而化作烟尘。

这提示人们,修心要修炼到水一样的柔软品质,修德要修炼到水一样的柔软才能够达到最终目的。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柔软并不是软弱无能,而是具有柔性、弹性。

真正的大丈夫是能屈能伸的!这才符合世界的基本规则之一:阴阳结合之道。

我们可以观察下生活中,那些能屈能伸的人,是不是往往比那些只会喊嗓子,或者懦弱无能,什么都不敢做的人更有出息?举个例子。

上世纪前半叶,著名的武打明星李小龙在好莱坞闯下了偌大的名头,但是李小龙这个人性格极其刚烈,非要在武学上追求完美。

结果最后因为高强度的训练,据说是经常性的用电击打自己,最后猝死。

死的时候才四十出头。

可惜了一代英才。

而李小龙的师父叶问却是个涵养极高的人才,当年面对国家民族危亡,他敢于把咏春拳教授给众多弟子,在面对外国人的挑衅时,勇于战斗,又注意分寸。

最后将近八十岁才寿终。

叶问不愧是一代宗师。

上善若水给了中国人开创未来的无上智慧,学会了你就成功了一大半2.水具有甘于低位,懂得包容的独特性。

有一句俗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因为水的这种甘愿处于低位的独特性,水能流在世界上任何的地方,而不用担心受到伤害,所以水能包容一切的事物。

从“上善若水”感悟做人的道理

从“上善若水”感悟做人的道理

从“上善若水”感悟做人的道理“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

这其中所涵盖的做人做事,应解释为: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做人如水,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做人如水,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做人如水: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能包容万物,本身却非常的纯静;做事如山:要踏踏实实的做事,像山一样稳重,像山一样给人以信任!做人像水。

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切都是因为它柔美、滋润。

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要有极大的可塑性。

因为水性柔而能变形。

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盘中是杯盘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

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有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痛不欲生,想跳湖自尽。

他在湖边碰上了一位观水静坐的智者,便将自己的境遇逐一细述。

智者微笑着将他带回家中,令其从地窖里搬出一块偌大的坚冰。

商人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还是照做了。

冰块搬出来后,智者吩咐:“用力砍开它!”商人找来斧头便砍,不料猛烈的重击,只能在冰面上划下一道细微的印记。

商人又抡起斧头,全力劈凿。

一会儿,对着掉落的冰屑,他气喘吁吁地摇头:“这冰实在太硬了!”智者不语,将冰块放在铁锅中煮。

随着温度的升高,冰块慢慢融化。

智者问:“你从中有所领悟没有?”商人说:“有些领悟了。

我对付冰块的方式不对,不该用斧头劈,得用火烧。

”智者摇头。

商人面露难色,鞠躬请教。

智者语重心长地说:我所让你看到的,是成功人生里的七种境界:1. 冰虽为水,却比水强硬百倍。

2023年老子上善若水优秀读后感(通用3篇)

2023年老子上善若水优秀读后感(通用3篇)

2023年老子上善若水优秀读后感(通用3篇)上善若水读后感1本则选文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意思是: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

这是一首对水的颂歌,老子设喻做譬,他将至善比作水,总结出处世为人之“七善”,即低调谦卑、淡泊沉静、包容宽仁、言而有信、透明公正、因势利导、顺时而动。

对于当代人来说,老子倡导的如水般人生哲学的行为准则和品格,不可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那样的要求毕竟过高过难,但是它应当成为我们立身处世的典范。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应任劳任怨,顺势而为,尽己所能地去帮助别人。

只有奉献不争,才能没有过失,才能提升自我,完善人格。

这就是老子的“上善若水”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上善若水读后感2课上,老师曾讲到老子的“弱者道之用”时,谈到上善若水。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让我对水进一步加深理解时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深刻的认识。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在这里,老子说到了水的特性:谦卑、宽容、无争。

水的这些性质,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我们人类,我们应该向水学习并具备水的特性。

如果我们能像水一样,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充满和谐的、没有战争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将充满爱与宽容。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

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然而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利益当前,很多人背弃信义,不谦卑,不宽容,更充满着你争我抢的现象,有些人因此而提出悲观的想法:我们的社会没有道德可存了。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善若水的感悟道德经中的"善若水"一词给我们带来了深远的启示。

水无处不在,无论大小事物都能容纳,它不争,不抗拒,处处相应。

善若水,意味着我们应该以柔和、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人和生活,追求心灵的平静与和谐。

从中,我们可以从道德的角度重新审视并感悟"善若水"的含义。

一、无私奉献水是一种极富温润之力的物质,它无条件地给予万物滋润和生机。

伟大的善行往往源于无私的奉献,这与水的特点不谋而合。

善人如水,无论对待家庭、友人还是陌生人,都能心怀善意地从自己有限的资源中分享、付出。

一个善良的人,在面对他人的需要或困境时,会像水一样慷慨地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二、柔顺包容水呈现了柔顺和包容的特点。

无论遇到多大的阻力,水都能巧妙地绕过障碍,继续向前流淌。

善人的品质应具有柔软而韧性的特点,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和坚韧的态度,努力去适应环境。

同时,善人还能包容他人的不足,宽容待人,化解矛盾,以和谐的姿态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三、平和宁静水流淌时,毫无起伏,它宁静而平和。

同样,善人也应具备平和宁静的品质。

在面对外界干扰和挑衅时,善人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他们以宁静的心态应对一切,不轻易生气,也不因小事而焦虑。

这样的平和心态使得善人能够沉淀自己的内心,保持理智与智慧。

四、无欲无求水没有欲望,没有个人利益的追逐,它只是默默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同样,道德行为的核心是无私,并不图回报。

善人不追逐虚荣与私利,他们能够超越个人利益,关注他人的需求,愿意付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来帮助他人。

这种善行源于内心对道义的坚守,而非外在的诱惑。

五、顺势而为水以顺势而为,不强求,不抗拒,善人也应该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不勉强他人,不强迫事物,学会顺势而为。

他们能够洞察事物的变化,把握时机,灵活应对。

在逆境中,善人能够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挑战,并从中寻求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结语:善若水是一种道德的准则,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柔和、包容的心态,以平和、宁静的心情与他人相处,无私地奉献与关爱他人。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在《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上善若水”,它给我带来了很深的感悟。

水无形无色,却能包容万物;水柔软温润,却能克服坚硬难以逾越的障碍。

我们应该像水一样,以善良和宽容的态度面对他人和事物,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和幸福。

思考这句话的一个角度是,“上善”意味着道德上的高尚行为。

水具有柔顺、温润的特性,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它能够舒缓人类的情绪,让人感到安心。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要以善良、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这样才能和谐相处。

当我们与他人相处时,如果能像水一样包容他人的不足和错误,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和接纳他人,就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另一个思考点是,水具有渗透力和穿透力。

水能够流入任何一个空间,填满每一个角落。

道德上的高尚行为也需要具备这样的特点。

无论是面对困境还是个人的迷茫,如果我们能像水一样顺势而为,以柔克刚,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向。

在人际交往中,让自己变得宽容和灵活,愿意去了解他人的观点和想法,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推动事务的进展。

此外,水的特性也给我带来了凡事不强求的感悟。

水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一切,而不是强行改变或争夺。

善良宽容的行为也不应该是为了争强好胜或者强求别人的认可。

当我们将善良宽容融入生活的点滴之中,自己会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不再计较得失得失,而是以真诚和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种种变幻。

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经历磨砺和挑战,道德的提升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修炼。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道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环境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完善。

在我们修炼道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谦虚和善良的态度,不盲从不自大,以水般的柔软和温润,参悟生命的真谛。

总结起来,对于我来说,“上善若水”的感悟不仅仅是词句的解释,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处事的哲学。

当我们能够像水一样宽容、善良和坚韧,才能够真正实现道德的升华,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和和谐。

小古文上善若水读后感

小古文上善若水读后感

小古文上善若水读后感
读完《小古文上善若水》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深意。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水的特性,以及人们应该向水学习,做一个像水一样纯净、善良的人。

文章中,作者通过对水的描述,让我们了解到水的一些优秀品质。

水是纯净的,它无杂质、无污染,无论是在哪里,它都能保持自己的清洁。

水是善良的,它无私地滋润着大地,养育着万物,不图回报。

水也是有毅力的,它能够滴水穿石,不断地前进,不畏艰难险阻。

从这篇文章中,我领悟到了很多。

首先,我们应该像水一样保持纯净和善良。

在我们的生活中,要时刻保持一颗纯洁的心,对待他人要友善、真诚,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其次,我们应该像水一样有毅力。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坚持不懈,不怕困难,不断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最后,我们应该像水一样无私奉献。

在我们的生活中,要时刻关注他人的需要,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之,《小古文上善若水》是一篇充满智慧和深意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应该向水学习,做一个纯净、善良、有毅力和无私奉献的人。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不仅增长了知识,更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这将对我今后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善若水”的启示
“上善若水”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

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

逝者如斯乎,人生犹如奔流至海的江水。

乐善好施不图报,淡泊明志谦如水,而在这里“水”是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

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对我们有很多启示:一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奉献。

这是水的仁爱利他奉献精神。

它无私付出而不求回报。

用老子的话说,就是“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水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滋润大地,滋养自然界的生命,让世界充满绿意和生机,贡献之大,无可替代。

逐水草而生焉,水流的方向生命灿烂如斯。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像水一样甘于奉献、忘我不争的人,如我们淄博大地诞生的革命烈士焦裕禄、“时代楷模”朱彦夫,他们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他们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

他们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

二是求强而不逞强、不逞大,永在低处的礼让。

这是水的谦逊低调,不争名利的品行。

老子说,水“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

启迪我们做人应放低身段,保持谦和的心态。

不管在什么岗位,不论职位或高或低,都应眼睛向下,任劳任怨,勇于进取,不甘平庸,追求自我超越。

用更多的精力与能力专注于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专注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拥有一种求强而不逞强、不逞大的平和大气。

三是坚韧不屈,矢志不移的执着。

这是水的锲而不舍,信念执着,奔向大海
的志向。

老子所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

”九曲黄河,多少崇山峻岭的阻隔、多少绿洲草甸的诱惑,多少戈壁沙漠的渗透,关山层叠、百转千回,东流入海的意志何曾有一丝动摇,雄浑豪迈的脚步何曾有片刻停歇。

正如人生中,我们有了水的这种执着与坚韧,才能在逆境中磨砺自己的意志,才能保持持之以恒、战无不胜的意志,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挫折。

四是博大宽容的胸怀。

这是水的大度与包容精神。

老子认为它:“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水最有爱心,最具包容性、渗透力、亲和力,它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

它与土地结合便是土地的一部分,与生命结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从不彰显自己。

“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做人就要胸怀博大,善于团结。

在处世中不搞惟我独尊,对不同的观点、行为要予以理解和尊重,即使自己有理,也不能咄咄逼人,得理不让,把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强加给别人,要尊重他人的自由选择。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宽容别人,才会给自己带来广阔的天空。

我们要学会包容,善于与人合作,对人多一点宽容,方可精诚团结,共成事业,共筑辉煌。

只有像水这样去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爱情、对待事业、对待家庭、对待领导、对待同事、对待朋友、对待家人、对待人生所要面对的一切,才能既没有来自内心的忧虑和忧郁,也没有来自外界的忧患和忧难,这才是我们在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