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流程图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物质的检验》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物质的检验》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物质的检测课题一物质的检验一、教学设计思路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活动应真正着眼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教师应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教,为学生的真正需求而教。

同时应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落实,使学生真正地懂得化学是怎么学的,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地体现学习的成就感。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主动、合作的学,教师结合实际的情况精心点拨要点拨的内容而全面地落实新课改。

本课题教材从学生已学过的物质性质和离子鉴别实验引入,在使他们了解物质检验的涵义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的思考、讨论和实际设计,认识检验纯净物的某种成分和检验混合物组分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思路,明确物质的定性检测的着眼点在于某物质区别于另一种或一些物质的性质──特征性质或反应,通过一定的实验现象加以区别。

教材中还列举了一些学生熟知的离子的特征反应,这是对物质进行定性检验的主要依据。

此外,教材中还介绍了当前在物质检测中常用的一些物理仪器分析技术(如色谱分析仪、质谱仪和核磁共振谱仪等),旨在开阔学生的眼界,了解仪器分析在物质检测与鉴别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题主要通过复习固态物质的检验,常见气体的检验,常见阴离子的检验,常见阳离子的检验等,掌握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方法,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物质检验方法,设计检验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成分、未知物的成分的实验思路和方法,从中体验探究实验的过程和乐趣,掌握物质检验和鉴别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巩固运用化学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案【知识梳理】1、填写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和特征反应现象。

NH4+:SO42-:Na+:Cl-:Cu2+:2、酒精、白醋、香蕉水可用法鉴别3、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可利用检验。

4、葡萄糖是糖,淀粉是糖。

可以用或检验葡萄糖,利用检验淀粉。

5、化纤丝和棉花可用来鉴别。

【学习训练】A.基础训练1、六瓶分别含有Fe3+、Al3+、Mg2+、Fe2+、NH4+、Na+六种离子的溶液,可用哪种试剂鉴别()A、氨水B、NaOHC、HClD、(NH4)2S2、将氯化铝溶液逐滴加入到X溶液中,先生成白色沉淀,随之消失,由此可推知X溶液是()A、硝酸银溶液B、氨水C、强碱溶液D、强酸溶液3、某溶液中加入BaCl2无沉淀生成,接着加入NaOH溶液则出现白色沉淀,推知原溶液中可能存在()A、HSO4-B、HCO3-C、Mg2+D、Fe3+4、使用一种试剂,可以把KCl、AlCl3、Ba(NO3)2、CH3COOH四种溶液区别开来,所用试剂为()A、NaOHB、Na2CO3C、BaCl2D、AgNO35、只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A、苯、乙酸、四氯化碳B、乙醇、乙醛、乙酸C、乙醛、乙二醇、硝基苯D、苯酚、乙醇、甘油6、下列各组溶液,只要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用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A、KOH和Al2(SO4)3B、稀硫酸和NaHCO3C、CaCl2和Na2CO3 D、稀硫酸和Na2CO37、下列各组物质仅用溴水即可鉴别的是()A、苯、己烷、己烯B、己烷、己烯、己炔C、苯、四氯化碳、苯酚D、裂化汽油、四氯化碳、己烯8、检验下列物质是否已被氧化变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A、福尔马林(石蕊试液)B、碘化钠溶液(淀粉溶液)C、亚硫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D、氯化亚铁溶液(硫氰化钾溶液)B.提高训练3、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氨、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A、NaOHB、NH3·H2OC、AgNO3D、BaCl24、下列各组气体或溶液用括号内的试剂加以鉴别,不合理的是()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品红试液)B、氯化纳、硝酸钡、碳酸钠(稀盐酸)C、酒精、醋酸、醋酸钠(石蕊试液)D、硫酸、硝酸钡、氯化钾(碳酸钠溶液)5、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来的是()A、硫酸钾,碳酸氢钾,硝酸,氢氧化钾B、盐酸,硫酸氢钠,氯化铵,氢氧化钾C、氢氧化钡,硫酸铝,碳酸钠,硫酸氢氨D、氯化钡,硝酸银,硫酸钠,碳酸钠6、某种混合气体,可能含有N2、HCl、CO,把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HCO3溶液和灼热的CuO,气体体积都没有变化;再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气体体积减小;最后通过灼热的铜丝,经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又减小,但还有气体剩余,以下对混合气体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一定没有N2,HCl和CO中至少有一种()B、一定有N2、HCl和COC、一定有N2,HCl和CO中至少有一种D、一定有N2、HCl,没有CO7、某无色溶液子宫可能含有K+、NO3-、NH4+、SO42-、Al3+、Cl-、[Al(OH)4]-、Cu2+、Fe3+CO32-离子,用pH试纸检验呈蓝色,该溶液中不可能含有的离子是8、有一瓶呈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4+、K+、Na+、Mg2+、Ba2+、Al3+、Fe3+、Cl-、SO42-、CO32-、I-、NO3-。

乙酰苯胺的制备

乙酰苯胺的制备

整理台面
实验结束
清理水槽
关窗、关电
离开实验室
乙酰苯胺的制备
乙酰苯胺小常识
磺酰类 药物中 间体
稳定剂
染料中 间体
乙酰苯胺
青霉素G 的培养 基 橡胶硫 化促进 剂
乙酰苯胺的制备
基础化学实验中心 山东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乙酰苯胺的制备
6.4 数据处理
乙酰苯胺的制备
7 思考题
1. 本实验采用哪些措施来提高乙酰苯胺的 产率? 2. 反应时,为什么要控制分馏柱上端的温
度在105℃左右?温度过高会有什么结果? 3. 常用的酰化试剂有哪些?苯胺乙酰化的
作用是什么?乙酰苯胺的制备来自乙酰苯胺的红外光谱乙酰苯胺的制备
备注
数据签字 清洗并归还仪器
乙酰苯胺的制备
3 实验装置
当反应的物质量 不是很多时,可 以省略掉
乙酰苯胺的制备
4 药品及物理常数
名称 分子 量 性状 熔点 (℃) 沸点 (℃) 密度 溶解度

1.02 16 3.6
乙 醇

乙 醚

苯胺
93.12
无色、刺 激性气味 的液体、 有毒 无色刺激 性液体 白色有光 泽鱼鳞状 晶体
-6.2
有机化学实验
基础化学实验中心 山东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乙酰苯胺的制备
Preparation of acetanilide
乙酰苯胺的制备
1 2 3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装置 药品及物理常数 实验流程图 实验步骤 思考题
4 5
6 7
乙酰苯胺的制备
1 实验目的
1.了解酰化反应的原理和酰化剂的使用。 2. 巩固分馏的原理及实验操作。 3. 巩固重结晶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4. 了解乙酰苯胺类化合物的用途。

《细胞的分化》教学设计

《细胞的分化》教学设计

《细胞的分化》教学设计《细胞的分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细胞的分化。

(2)举例说明细胞全能性。

(3)进行有关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于人类健康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2.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列举细胞全能性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尝试搜集和分析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2)养成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关注人类健康、关注社会热点等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一、教材和学情分析:“细胞的分化”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课标要求“说明细胞的分化”、“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搜集有关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都属于理解水平,是知识性目标的较高要求。

细胞分化既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又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细胞全能性的知识是选修课本中细胞培养这一生物技术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节内容既是对细胞结构、功能、分裂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又为学习遗传、变异打下基础。

同时这节课与当今国际上生命科学的发展、疑难病症的治疗以及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密切相关。

初中阶段,学生已学习过有关组织、器官、系统的知识,因此对于细胞的分化有感性认识,容易理解细胞分化对于各种组织、器官、系统的建成的重要意义。

关于分化的本质和细胞全能性的原因,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基因的表达,所以会比较抽象难懂。

干细胞知识是新课标教材新增的内容,与科技前沿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比较高。

在学完“细胞的增殖”后学习本节,使学生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有一个系统的理解。

因此,结合图像信息、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够达成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高中生物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高中生物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高中生物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本实验为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第一个实验,既要体现高中生物新课标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我首先在讲清楚整个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演示,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实验材料,自主进行实验,并且进行交流和总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二、实验内容分析对于生活中常见植物组织中富含的有机物,学生并不陌生,在此基础上教材安排了对这些有机物的检测,体现了高中生物课程基本理念要求: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难度适中,学生感兴趣也容易接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及实验能力得到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植物组织中富含的有机物(2)区别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2.能力目标(1)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可溶性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2)通过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及合作能力,初步掌握实验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其他方法(2)将教材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同学们认识到生物这门课程的价值四、教学重和难点教学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观察教学难点:区分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及实验注意事项五、授课课型实验课六、计划课时1课时七、教学流程图八、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情景创设):(教师提前在实验台上摆放了苹果、花生、牛奶、豆浆、鸡蛋等食物)师:同学们,讲台上放了一些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常吃的食物,大家也知道苹果中糖类的含量很高,花生中脂肪的含量较高,而牛奶、豆浆、蛋清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那么你们有没有思考过,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检测这些有机物呢?(学生思考)师: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种科学的实验方法,这也是我们高中学习生物以来碰见的第一个实验,希望大家认真学习。

2.教师讲解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淀粉的检测方法(一)实验原理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新制的Cu(OH)2溶液与—CHO(还原糖的醛基)反应)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或脂肪+苏丹Ⅳ染液→红色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碱性条件下Cu2+ 与肽键反应)淀粉+碘液→蓝色(二)材料用具实验材料:苹果匀浆,浸泡过的花生种子,豆浆,鸡蛋蛋白稀释液,马铃薯匀浆,西瓜匀浆,番茄匀浆,鲜肝研磨液用具:双面刀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 液:0.01g/mL的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三)实验步骤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选材组织样液(去皮制浆-单层纱布过滤)取组织样液2ml加入斐林试剂1ml(现配现用,混合均匀)水浴加热2min(50℃-65℃)观察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注意事项:①选材时选取含糖量较高的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排除色素对显色的干扰,苹果、梨最好②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混合均匀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取材(将子叶切成薄片,取最薄切片)制片(滴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3min→酒精去浮色→制成临时装片)观察: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先低倍镜后高倍镜)注意事项:①选取富含脂肪的材料,如花生种子,实验前浸泡3h~4h②染色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细胞的其他部分被染色③装片制好后应及时观察,放置时间过长脂肪会被酒精溶解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取材2ml(豆浆或蛋清稀释液)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溶液变成紫色注意事项:①若选取蛋清,应充分稀释,否则与双缩脲反应后会沾在试管壁上,反应不彻底,也不易清洗②加入双缩脲试剂时,先加A液后加B液,B液的量不能过多,否则A液与B液反应生成的CuSO4使溶液呈蓝色,遮盖生成的紫色淀粉的检测和观察取材2ml加入2滴碘液,摇匀观察:溶液变蓝3.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注意观察,并完成表格,演示结束后将实验的正确结果分别展示在讲台上,以便使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教师的演示实验结果作比较。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木炭、磷、硫、铁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2.氧气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

在认识“物质”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突出实验环节,以丰富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所需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这也是本节的一个难点。

3.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三部分。

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性质。

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

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教给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二)学情分析1.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2.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3.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三)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的运用可以将文本内容与现实充分联系起来,使学生穿过课文走进生活,学以致用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2. 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硫、碳、磷、铁、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

);3. 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用途;4. 使学生掌握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演示氧气性质的课件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2.通过对于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总结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3.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流程图模板

教学设计流程图模板

教学设计流程图模板教学设计是为了方便我们更好的进行教学,这个时候,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流程图模板,欢迎大家阅读哦!教学设计流程图模板1.章节名称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

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

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

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称可填写为:§2.2 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2 原子(第一学时)和§2.2 原子(第二学时)两个设计表。

2.计划学时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需要填写。

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两堂课来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时”栏中应填写“ 2”;若按照第二种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

3.教学目标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学生)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编写一般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方面的内容。

按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

尤其是情感目标,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

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围相符合。

如果是一节(课)的统一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课)的;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该节(课)的全部。

4.学生特征填写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的学习准备情况,作为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的依据。

课程设计流程图

课程设计流程图

课程设计流程图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XX技能,培养学生的XX情感和价值观。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能够理解并运用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能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能够了解XX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XX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2.能够进行XX实验操作,并能够正确解读实验结果。

3.能够运用XX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能够认识到XX学科对社会和人类的重要性。

2.能够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3.能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XX技能的培养,以及XX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的安排如下:1.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节1.1:XX概念的定义和特点–节1.2:XX原理的表述和解释2.第二章:XX学科的基本知识–节2.1:XX知识点的讲解和应用–节2.2:XX知识点的练习和巩固3.第三章:XX技能的培养–节3.1:XX方法的介绍和操作–节3.2:XX技能的实践和应用4.第四章:XX学科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节4.1:XX案例的介绍和分析–节4.2:XX案例的讨论和总结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来说,教学方法的安排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XX学科的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意义。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并加深对XX学科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具体来说,教学资源的安排如下:1.教材:选择权威和适合学生水平的XX学科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 及流程图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 及流程图

信息化教学设计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学号2011090326姓名:雷羽教材版本:人教版年级:初一章节:Unit One what’s your hobby一:学习目标与任务介绍自己,对各自爱好等进行交流二:学习对象特征分析(一):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虽之前学过一些基本的英语单词,但句型结构不熟悉,要流利的进行对话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二)教学背景初中一年级学生对于使用英语进行对话还是很感兴趣的,本节课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简单的交流,了解各自爱好。

(三)知识基础本课很多单词学生在小学就学过,句型也是较为简单,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四)能力基础虽然学过,但由于小学生学习自主性差,很多学生都不会熟练使用这些句子。

(五)学习风格分析1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对于刚接触的英语兴趣较浓。

2在老师鼓励下大胆说就能够熟练掌握了(六)情感态度学生兴趣浓,好奇心强,通过本课学习能够礼貌的与人交流。

三:学习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懂得如何询问他人爱好2怎样回答他人关于爱好方面的问题(二)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举止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四: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是第一单元,所学内容为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用语,实用性较强,使用频率较高。

介绍自己是生活中所必须的,掌握得体的礼貌用语,有助于学生与他人顺利交往,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本课语法内容较少,简单易懂,学生较为容易理解。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掌握What’s your hobby?I love / enjoy singing / swimming / traveling…Do you like singing English songs?Yes, they’re my favorite.I’m crazy about singing Chinese songs)等基本句型(2)教学难点动名词的运用及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以及熟练使用这些句型。

《电生磁》教学设计

《电生磁》教学设计

《电生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电流的磁效应;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

【教材分析】电流磁效应是学习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

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确信电流及其周围的磁场是同时存在而密不可分的。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在做奥斯特实验的时候,要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把小磁针放在直导线附近,通过观察导线通电时和断电时小磁针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初步认识电与磁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本节的重点之一,因此,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探究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方法,再在师生相互交流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得出安培定则。

【学情分析】学生已研究了简单的磁现象,知道了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场是有方向性的,并且能使放入其中的磁针发生偏转;对条形磁铁的磁场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认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通电螺线管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并总结得出简单的判断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2.过程和方法(1)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奥斯特的图片、事迹介绍,感悟奥斯特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通过体验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形成乐于探索自然界奥秘的习惯。

【课程资源】教具准备:电脑平台、实物投影仪、学生电源、螺线管演示器、小铁钉、长直导线一根、干电池3节(带电池座)、小磁针4个、导线若干、多媒体课件、铁屑、纸杯(内装9v电池、小电磁铁组成的电路)。

2020年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流程详解

2020年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流程详解

2020年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流程详解1. 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2020年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工作流程,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实验室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确保实验室设备完好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 根据实验需求准备所需材料和试剂。

- 确保实验室环境整洁,并注意安全措施的落实。

3. 实验计划在开始实验之前,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是必要的:- 确定实验目标和学习要点。

- 制定实验步骤和时间安排。

- 安排学生分组和分配实验任务。

4. 实验操作实验操作阶段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在实验操作前,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安全指导和注意事项。

-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器材。

- 监督学生操作过程,确保实验过程规范和安全。

5. 数据记录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培养学生记录实验数据的习惯。

- 指导学生使用合适的图表和图形展示实验结果。

- 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分析和推理。

6. 实验总结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实验总结和思考:- 鼓励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思考。

-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进一步探究的方向。

- 总结实验的成功之处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7. 实验室清理实验室清理是实验工作的重要环节:- 引导学生学会清理实验器材和环境。

- 确保实验废弃物的正确处理和处置。

- 检查实验室设备是否关机和妥善存放。

8. 实验安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强调学生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 提供必要的安全装备和设施。

- 监督和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试剂。

9. 参考资料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资料:- 课本和教师指导书中的实验教材。

- 互联网上的科学实验资源和资料。

- 科学实验教学经验的分享和交流。

以上是2020年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流程的详细介绍。

通过遵循这一流程,可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实验(实训) 教学工作流程图

实验(实训) 教学工作流程图

行专项检查
检查反馈
实验(实训)室准备实验(实训)用仪器设备及材 料
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授课
统计教学工作量、实验 (实训)开出率、实验
类型等数据
汇总
汇总填写全校教学实 验(实训)项目表
汇总审核实验(实训) 教学工作量
实验(实训)报告批阅
各系部统计填报教学实验(实训)项目表、实验(实 训)专任教师工作量表
教务处
实验(实训)教学工作流程
系部
制定实验(实训)教学 管理规定
汇总、审批实验(实训) 开课计划、开放计划
汇总 系部在学期末上报下一学期实验(实训)计划、并 在开学初报开放实验(实训)申报计划
实验(实训)教师编写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实验(实训)教师准备实验指导书
组织教学检查,根据实
. 验(实训)开设情况进
实验(实训)教师教学资料归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责任科室: 实践教学科
责任科室: XXXX

教学流程图示例

教学流程图示例

教学流程示例
● 关于教学流程中框图符号的说明
● 教学流程图的基本呈现形式
◆ 顺序式 示例:共点力的平衡
表示情景、问题、活动等
表示重要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等
表示一般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等
表示教学环节的划分
正菱形
正圆形 正方形
虚线
◆并列式 1 示例:匀速圆周运动(4个主要教学环节)
◆并列式 2 示例:匀速圆周运动(设计方案2,分3个主要教学环节)
●设计思路示例:牛顿第二定律——设计方案之一(3个主要教学环节)
示例:牛顿第二定律——设计方案之二(初稿)
示例:牛顿第二定律——设计方案之二(初稿)
注意:红色线条的箭头表达不正确(其中左上第一个双箭头应删去)。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实验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实验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实验教学设计1、实验内容分析《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内容,也是高中生物第一个学生实验。

课标对这一内容的要求有两个方面:一、属于“举例说明"水平的知识性目标,通过本节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细胞中的化合物有更加直观、丰富的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困难;二、属于“运用”水平的技能性目标.通过合作学习、一帮一组和对多种实验材料进行重复检测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实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双达成。

2、设计思路在以前的教学中,绝大多数的教师往往先介绍细胞中三大有机物的化学特性(即实验原理),然后再提供成分并不单一的待测样液进行检测。

检测的过程也进行了简化,只针对样液中的某一成分进行验证,这样虽然大大节约了实验的时间,但是实验变成了“照单抓药"索然无味。

今年我对本节教材实验进行了较大的整合和适当的拓展。

力求注重知识目标达成的同时,尝试运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环节一:联系生活、设疑激趣.以“安徽阜阳毒奶粉”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关注食品成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资料展示、发现原理。

通过资料展示、问题探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验原理。

环节三:参考案例、实验验证。

教师提供单一成分的样液,然后由学生参考教材案例,完成验证实验.环节四:自主探究、交流汇报。

教师尽可能多的提供生物组织,由合作小组自由选择实验材料、药品、用具,完成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结论。

3、实验目标:3。

1知识方面:1)举例说出一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2)比较不同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3.2能力方面:1)尝试运用实验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2)在实验过程中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用具,掌握处理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的操作技能。

《电生磁》教案设计

《电生磁》教案设计

集体备课教案《电生磁》主备课人:张京来副备课人:孙志安一、课标要求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为了体现这些新的理念,“电生磁”一节的设计思想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教材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给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留有充足的空间。

教材围绕“电生磁”这个主题,让学生逐步深入地学习、探究电流周围的磁场:由“直线电流周围的磁场”到“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再到“电磁铁”,这一主线及次序清晰地反映了科学的价值永远是由科学发现走向技术应用,而学生学习的方法是由简单到复杂,学习的目的是由物理走向应用。

二、教学设计思想1、本节课为八年级物理(下册)的一节课,电流的磁效应是学习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确信电流及其周围的磁场是同时存在的而密不可分的。

为了要说明这个问题,在做奥斯特实验的时候,让学生亲自做实验,把小磁针放在直导线附近,通过观察导线通电时和断电时小磁针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初步认识电与磁之间存在某种的关系。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本节的重点之一,因此,我们应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总结,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探究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电流的方向的方法,再在师生相互交流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得出安培定则,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做电磁铁的实验,并通过实验,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归纳出电磁铁的特点和磁性强弱的决定因素。

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易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此时再让学生举出实际运用的例子,既考查学生的创造力,又能激发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涉取课外知识的兴趣;既能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四、教学流程图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1、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