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非选择题的基本特点及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458c81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f.png)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高考历史的回答时非常复杂的,涉及到很多的知识点,各位同学在复习时会感觉到非常的繁琐,在做答时会感觉到非常的浪费时间,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年中考历史选择、非选择答题方法指导+课件+
![2024年中考历史选择、非选择答题方法指导+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4949b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7c.png)
问统治者的目的 (统治者的意图) 一般是维护统治 这主要是为了:
关于非选择题的答题:
关于格式,如下:
例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马克思主 义广泛传播的影响,并归纳毛泽东在延安时 期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著作。 (8分)
答题格式是:
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2 分) 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分) 著作:①《新民主主义论》②《论联合政府》③ 《论持久战》(4分)
关于非选择题的答题:
1.交代清楚你要写什么。题目问原因,答题 也写上原因二字。 2.答题语言一定要具有史实性,精炼。不要 写得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试问自己都不清 不楚,怎么能让人看懂。
3.答题里不要出现文言文等之类难懂的词。
4.根据分值写点,一般是一个点2分。6分的 题是3个点,为了保险,可以多写一个点,加 强保障。但如果是废话,就不必再多写了。
初中中考前答题的指导:
史料
史料的分类:按照资料价值分: 第一手史料(不经任何中转环节直接得来) 原始性:
档案;信函;日记;照片;古迹 遗址(一般是实物) 我们应该选用第一手史料,更接近历史事实
第二手史料:(间接)
后人写的著作(文献小说);口述
史料的分类:按照表现形式分:
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
(a).语言是精炼,简洁的。
(b)如无思路,可用一些动词。
促进……; 积极推动……; 坚持……的原则; 加强……
7.关于评价的回答: (a).先看看有没有性质写,有性质写性质 (b)再写其作用,写几点按照分值。 (c).最后根据题目看看有没有局限性。
8.关于不同的回答:
要进行分点,可以从内容不同;对象不 同;性质不同;影响不同进行思考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f29736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67.png)
(济宁2012一轮模拟) 结合史实,说明秦始皇和梭伦所构建的新制度是如何打破旧制度的。(4分)
审提示语:看清是分析、比较、概括说明、论述
审限定语:人 、地、 国 、主体 、答案来源
审求答项:原因、影响、认识、内容、变化、趋 势、 特点、评价等
审赋分:分值与要点的个数挂钩
审问数:看清每一问中包括几小问,以防止漏答 每一项可以用笔在试卷中标示出来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问题: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5分)
【实战】 (2011年江苏历史, 23)
这一题属于第③种情况“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提示了政治结构,其他的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提提供的政治保证; 资本的原始积累; 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 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
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封建专制统治成为其发展的障碍;(2分)人文主义和自然科学发展。(2分)
史论结合
四、精心组织
答案的组织要做到三化三忌
三化:要点化、简洁化、专业化
三忌:忌照抄材料 生搬硬套 忌偏离材料 任意发挥 忌不用术语 乱写乱改
【实战】(2012临沂一模) 材料一 国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种神圣的权力……可以任意处理他的臣民……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英王詹姆士一世对议会下院的议员们的讲话 材料二 在自然法则下,一切人生来都是自由的,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对自己的身体有支配的权利。 --杰斐逊1770年的一次辩护演说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詹姆士一世和杰斐逊的思想有何差异?(2分) 答案:(1)詹姆士一世认为君权神授 (2)杰斐逊认为天赋人权。
初一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初一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ddbad3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04.png)
初一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1. 认真读题很重要哦!比如说有一道题问你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措施,那你可得瞪大眼睛把题目读仔细了,千万别看成别的皇帝呀!这就好比你要去一个地方,得先搞清楚目的地在哪儿呀,不然可就南辕北辙啦!
2. 关键词得抓住呀!遇到那种长长的题干,别害怕,抓住关键词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比如题目里提到“丝绸之路”,那你就得赶紧在脑海里搜索跟丝绸之路相关的知识点呀。
就好像你在一堆杂物里找你心爱的玩具,一眼就瞅到那个特别的标志!
3. 联系课本知识呀!课本可是我们的大宝贝呢!当看到题目,就要像找老朋友一样迅速跟课本知识联系起来。
好比你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马上就能想起和他的点点滴滴。
比如考到清朝的历史,你就得赶紧去课本里找相关内容呀!
4. 条理清晰地作答哟!别一股脑儿地乱写,要像排兵布阵一样有条理。
你想想,如果你说话乱糟糟的,别人能听明白吗?比如说回答一个事件的影响,那就分积极和消极方面来写呀。
就如同整理房间,把东西分类放好才整齐嘛!
5. 多写点不会错啦!别担心写多了,能想到的相关内容都写上去准没错。
这就好像去吃自助餐,多拿点总比不够吃好吧!但也别瞎写一通哦。
比如问你唐朝的文化成就,你就把诗歌呀、书法呀、绘画呀能想到的都写上呀!
6. 检查检查再检查哈!交卷前可一定要再看看自己的答案哦。
是不是有漏写的呀,有没有错别字呀。
就像出门前照照镜子,看看有没有穿得邋里邋遢呀!
总之,掌握这些初一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你就能在历史的海洋里畅游啦!。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3cac63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e.png)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一)审题必须把握的“一、二、三”“一”是指“一个前提”,即“读懂读透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标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二”是指“两个原则”,即“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立足材料,联系课本”。
首先是“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
所谓“有效信息”是指与设问相关的内容,往往是材料的中心或主旨。
如果有效信息没有被发现,就不能很好地完成问题的要求而影响得分。
其次是“立足材料,联系课本”。
材料所展示问题的角度不一定与课本完全相同,比如某一个历史事件,课本可能主要叙述其积极性的一面,而材料可能展示其局限性的一面,联系课本是必要的,应该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课本所学的相关知识挂上钩,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
“三”是指构思答题的“三个步骤”。
即“一看”,看有几个设问;“二找”,找出设问中的求答主题(或项目)和限制条件;“三答”,根据设问组织答案。
组织答案时,最好采用“序号化”,如:①②。
(二)根据设问做答的“五字诀”──述、论、析、比、评“述”,即叙述。
答题时一般按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表达,但要注意的是:(1)题目要求的知识点一定要涉及,不必展开,更不可遗漏。
(2)对于概括性较强、时间跨度较大的,要先划分历史阶段,再按阶段回答问题。
“论”,即论证。
论证首先应该判断观点和论题的正误,标准有两个:一是实践的标准,二是理论的标准。
论证要摆事实,讲道理,首先要用充分的事实证明观点和命题的正确或错误,然后要做出相应的说明、结论或总结。
答题强调列举史实要充分和全面,说服力强。
“析”,即分析。
一般先要回答“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回答“为什么”。
要求考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历史现象、时间、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去分析其原因、背景,揭示事物的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作用、影响和历史地位,从而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方法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feb9ae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0.png)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方法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方法历史非选择题是许多历史考试中必须要面对的题型,与选择题不同,非选择题更注重考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答题技巧。
以下是关于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方法的详细介绍:一、规范字体,排版整齐历史非选择题虽然不同于选择题,但同样需要考生在答卷上进行书写,因此规范字体和排版整齐是非常重要的。
考生可以将答案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例如按照时间、地点、事件等进行排版,同时注意使用标点符号和缩进等技巧,使答案更加清晰明了,并且可以让阅卷者更容易地读懂答案。
二、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历史非选择题的题干中通常会包含一些关键词,例如:“解释”、“分析”、“评价”等,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确定题目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着手解答。
三、分析题目,明确答题方向历史非选择题答案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论述、比较、分析等,但是无论答案的形式如何,考生都需要仔细分析问题,明确答题方向。
这需要考生先对题目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关键人物进行梳理,然后确定自己在答案中要强调的重点,切勿回避问题或离题过多,保持答案中心主题的一致性。
四、结合历史常识进行解答历史非选择题需要考生根据历史常识进行解答,但这一点并不限制考生的答案形式,考生可以通过分析当前函数的历史环境、背景等情况,对历史事件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应用,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同时,考虑到答题时间的限制,考生可以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适当省略一些不必要的细节,保持答案的简洁明了。
五、注重事物的综合分析历史非选择题答案最好能够注重事物的综合分析,还要将过去和现在联系起来,对历史事件的后果和影响做出分析。
这需要考生对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进行全面的而不只是片面的分析,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历史的联系和解释,以及历史背景的具体影响。
综上所述,历史非选择题通常都有着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因此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回答出历史非选择题的答案。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模板)注意事项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模板)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51394f15a5e9856a5612603d.png)
如何审题历史非选择题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任何脱离基础知识而空谈技巧的做法都无异于空中楼阁。
所以,高考历史非选择题,首先是一个知识问题,其次才是解题方法问题。
当然,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如果能掌握一些做题技巧,还是大有裨益的。
一、审:认真审题认真审题是解题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因此,答题之前一定要对题目设问仔细审读,明确题目要求。
近年来的历史非选择题,一般包含五个部分:1.解题依据:“依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等。
2.答题要求:即提示回答问题的方式,如简述、说明、指出、阐述、概括、简析、简评、比较、论证、评述等。
⑴简述:用简要的话陈述或总结。
虽说是“简”,但答题时要所涉及的“要点”还是多多益善。
(点到为止,但“点”要全面。
)⑵说明:解释清楚,解说明白;证明,论证。
(作为问答题提示语,一般取前者,下同。
)⑶指出:(用浅显的语言或专业语言)指点出来。
⑷阐述:阐明陈述,详尽深入地说明和陈述。
⑸概括: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简明扼要。
⑹简析:简要分析。
分析指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跟“综合”相⑺简评:简要评价。
评价指衡量评定人或事物的价值或作用(解题时常用辩证法)。
⑻比较: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
比较的形式有横向比较(同类事物的相同属性在某时刻呈现的异同)和纵向比较(同一事物的同一属性在不同时刻呈现的异同)。
⑼论证:引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用论据证明论题的真实性。
论证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法三个要素构成,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事实论证、理论论证、比较论证、因果论证等。
⑽评述:评论﹑叙述。
对历史“小论文式”试题而言,一般要叙述观点、论证观点、评价观点(表明态度)。
3.限定词:时间、空间、答题范围、角度等。
4.核心词:原因、背景、措施、特点、特征、趋势、变化、区别、异同、结果、意义、作用等。
5.分值:每道试题后面后标有分数,该分数实际上是在告诉考生需要“答多少”。
高中历史答题技巧的方法
![高中历史答题技巧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c0a8ab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3.png)
高中历史答题技巧的方法非选择题在高考卷中多表现为材料题(包括文字类和图表类),平时练习所见的问答题在去年高考中也有出现。
解答材料题关键在于把握读、找、答三个步骤。
1、读――解答的前提“读”即阅读材料,具体应掌握以下原则:(1)先读设问,再结合设问阅读材料。
带着问题阅读材料,不但思路清晰明确,而且便于从材料中找寻有效信息。
(2)重视两头。
材料的首尾两头多为段落的中心语句,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等重要信息。
(3)看出处。
材料的出处常被同学们忽视,但是这些文字往往会给我们提供某种暗示或引导,有利于我们利用熟悉的课本知识去解读陌生的材料。
(4)划层次。
2、找――解答的关键“找”即找有效信息、找答案。
(1)根据标点符号判断段落结构,确定信息源。
“、”和“;”表示多个同类信息的并列。
“。
”表示一个完整信息的叙述完毕。
“……”在材料中多表示与解题无关文字的省略,也就是说“……”的前后有可能会隐藏着有效信息。
根据材料所包含的不同信息,用斜线划出相应的层次。
(2)根据设问要求找信息,确定答案来源。
在设问中,常有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等类似文字。
解题时,须对这些限定词语予以关注。
①“根据材料……”:这种设问多表示答案主要通过材料来解答,甚至有可能就出现在材料中。
②“结合所学知识……”:这种设问大多表明材料只是抛砖引玉,真正的答案还得求助课本知识。
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这种设问表示仅仅依靠材料还不能提供完整的答案,需要通过课本知识来补充完整。
3、答――解答的体现“答”即答题,这一点往往是大家容易忽略的,但却是至关重要的最后一步。
(1)一题多问时,应对所答内容进行区分,先写出题目的中心语再进行答题。
(2)注意设问分值。
学会根据分值确定答案的多寡。
(3)规范作答答题格式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语言规范,语言学科化、简洁准确化。
高中历史答题技巧参考一、选择题解题技巧“三看三思”的方法审题干“三看”: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新高考历史非选择题(主观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实用,必备!)
![新高考历史非选择题(主观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实用,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98c51a8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0c.png)
新高考历史非选择题(主观题)解题方法和技巧非选择题(主观题)一、分值分配:共4道大题/总分52(14+12+14+12),题2小问,常为8+6、8+4、6+6等分值(少数清况会有3问)。
二、时间分配:(考试共75mi n,选择题用时20~25mi n)非选择题用时SO~S Smi n,一道主观题的用时控制在10~12mi n内,最多不超lSmin(每小问可视分值分配时间)。
三、主要类型:(题目多为综合考察)概括归纳类、特点特征类、背景原因条件类、影响作用意义类、评价评析评述类、比较类、认识启示类、(新题型)史料价值类;开放性题目。
四、答题要求1用词科学学用转化语言,进行专业化表述,减少口语化用词!2书写表达(1)网上阅卷速度快,故规范答题是获得高分的关键(段落化、层次化、序号化、工整化)“把得分点作为队长排在队伍的最前面”(2)看分答题(如果答题没把握则宁滥勿缺、多多益善)。
(3)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回答(指要点多,并非文字多,同一个方面不要用很多的语言来阐述,不要重复论述同一角度).五、解题方法和技巧1特点变化类问题答题角度主体人物或政府或民间-自匕巨牙旦政治经济思想、国际国内、主观客观等目的维护统治或具有多重目的过程顺利或曲折方式和平暴力、民主、妥协、平等协商自上而下等内容重点在哪里?体现某种思想空间地理范围领域、规模大小时间发生的时间早晚(如历史悠久),经历的时间长短影响政治经济思想等、现实深远等2背景原因、影响意义类问题解题角度:(1)经济.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政策、(国内)经济结构、(世界)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2)政治: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思考;(3)文化:从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历史传统等方面思考。
3角度上升(材料:微观/具体一宏观/性质)(1)人物:从具体人物上升到其代表阶级;如孙中山一资产阶级革命派。
(2)事件:从具体事件上升为同一性质的事件;如鸦片战争一列强侵华战争。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是什么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e9fd55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2.png)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是什么非选择题答题思路和技巧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非选择题答题思路5.比较项的确定方法①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②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
③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④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
⑤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⑥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初中历史非选择题归纳总结
![初中历史非选择题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f0dff9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e.png)
初中历史非选择题归纳总结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到许多过去的事件、人物以及社会发展的进程。
非选择题是历史考试中常见的题型,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总结。
本文将针对初中历史非选择题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历史考试。
一、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制度,使中国实现了政权的统一和行政的标准化。
这不仅对当时的中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后来各个王朝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样本。
同时,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也为中国政治历史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古代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众多的贡献,其中包括了许多科技发明。
中国古代的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火药的发明为军事战争带来了重大的变革,影响了世界的战争格局。
印刷术的发明使书籍的传播更加便捷,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交流。
指南针的发明为航海事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推动了海洋探险和经济贸易的发展。
三、丝绸之路的作用及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通过陆上和海上贸易的往来,实现了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互通。
丝绸之路的开通为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促进了中国东西方贸易的繁荣。
同时,丝绸之路也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各种宗教、思想和艺术在交流中融合、传播。
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及特点中国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典型形态,其政治制度和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以皇帝为中心,实行君主专制,形成了严密的等级制度和封建等级关系。
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了世袭制、农民供给制、农业经济主导等。
这些特点在封建社会中国政治上的运行和社会结构上形成了稳定的秩序。
五、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及其影响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众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以其卓越的才华与影响力,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高中历史答题技巧及答题思路
![高中历史答题技巧及答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2f3ff5f04028915f804dc23d.png)
高中历史答题技巧及答题思路很多时候,同学们的历史分数总是忽高忽低,而影响分数的因数有很多,这其中属答题的思路和答题技巧最为重要,如果掌握了正确的思路和技巧,那么即使再难的题也能拿到分数,反之,简单的题都可能得不到分数,因此我们要从答题技巧、思路、规范等方面深入了解……一、选择题解题技巧“三看三思”的方法。
审题干“三看”: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
搞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
三思:思是否符合史实;思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思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特别要注意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诸如生产力观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观点、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再进行论证和分析。
二、非选择题解题的“五步法”。
①先仔细研究问题,准确把握问题的要求。
②带着每一个问题认真阅读题目所给的相关材料,正确、全面理解材料含义,边阅读材料,边把与该问题有关的关键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分值都勾画出来。
③分层,材料越长,越要处乱不惊,要一层一层来找层意,就是找段句号的关联句,每个段句号就是一个意思,每个关联词的转折和并列就是另外一层意思或者两个意思的构成,这样就会清楚,有很大的得分效应。
④回忆所学过的有关史实,观点及方法,根据问题的要求,分析材料,提炼观点。
⑤归纳整理,以简炼准确的文字去表述。
三、非选择题万能答题模式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方法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0ca896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5.png)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方法历史非选择题在考试中常常要求考生以较长的篇幅回答问题,需要考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理解和运用。
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学生的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方法:1. 理解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仔细阅读问题并确保理解其含义。
了解问题的要求是成功回答的关键,因此不要匆忙开始写作。
2. 分析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不同方面或要求。
这有助于确定需要涵盖的内容,规划论点和组织结构。
3. 确定主题句:在回答问题时,首先确定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句。
主题句应具有清晰的论点,并在整篇回答中得到充分阐述和支持。
4. 收集证据:为了支持主题句,需要收集相关的历史事实、数据和证据。
这些证据应有说服力,并与问题的要求相符合。
5. 组织结构:合理的组织结构有助于清晰地传达思想。
选择一个逻辑性强、条理清晰的结构,例如按照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或重要性划分段落。
6. 平衡时间:如果问题要求回答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发生的事件,应确保在回答中平衡地提及这些事件。
不要局限于特定的事件或时间段,而是充分利用所学的历史知识。
7. 全面回答:试图全面回答问题,涵盖所有相关的方面和观点。
避免只重复表达一个观点,而是提供多个观点和解释,以展示对问题的深入理解。
8. 使用历史术语和理论:在回答中使用适当的历史术语和理论,以展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不仅可以提高回答的准确性,还可以使回答更具学术性和权威性。
9. 确保准确性:历史非选择题要求回答是基于事实和证据的,因此确保所提供的信息是准确的。
以确切的细节、具体的例子和正确的引用支持回答。
10. 高效使用时间:在写作之前花一些时间规划回答,确定重要的观点和论证策略。
然后,分配好时间,合理安排时间,以确保在考试时间内完成回答。
总之,对于历史非选择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精确陈述论点、深入挖掘证据和良好的组织结构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这些技巧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中有效地回答历史非选择题。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425616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62.png)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在历史考试中,非选择题的答题陷阱也是变化多样,那么我们在答题时面对出题老师的试题,我们该如何正确应对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材料三读速读: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大意,明确主题。
细读:结合材料的关键要素(时间、国别、背景、会议、著作、人物等),完整准确地掌握题干的和考查意图,以界定考查的时空阶段,弄清楚考查的知识点。
精读:联系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可在相关文字下标注出关键词备用,并厘清材料之间的关系是独立还是互补,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分清材料中的史实和论点。
要点三找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在“两头” ,材料的中心论点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
二找:材料的层次和要点(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教材,列提纲,材料涉及的要点一个也不能丢。
三找:关联点,即寻找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联点、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联点和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
答案组织三界定一要:界定好答案的来源,设问一般有四种限制情况,即“根据材……”“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和没有对答题依据做出明确规定。
在阅读设问时,应注意有什么限制性条件,在审题时最好把限制条件用笔画上记号,以防答题时出现遗漏。
二要:界定好设问的限定语、中心语、提示语等,不要漏掉问题(如“是否”“变化”“有无”等)。
三要:界定好材料、设问和教材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而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答题书写四注意一要注意: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
二要注意:语句通顺、语言准确。
三要注意:在形式上“三化”:段落化,一问一段,直观简明;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问题和要点应标上序号。
四要注意:观点是否正确,论点与材料是否一致,多采用教材中出现的规律性、结论性语句,使要点“少而全”“多而不杂” ,力争齐全少失分。
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_中考历史非选择题之做题技巧
![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_中考历史非选择题之做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2fc3d6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8.png)
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_中考历史非选择题之做题技巧中考历史非选择题之做题技巧一、材料题题型灵活多变综合性大近几年中考历史科目,非选择题题型多变,试题类型多样,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更是与当下热点话题相结合,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度、理解逻辑能力、总结分析能力及较高的概括能力。
二、材料题的解答步骤一般分三个步骤:一是读懂材料;二是审清题目;三是规范答题。
只有把这些信息确定,再结合所学的知识,找出关联性,再答题。
2、审清题目抓住关键词(提示语、时间和地点限制)弄清题目在问什么,弄清题目的考查意图。
如:(1)弄清题目是要求根据材料作答,还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2)若针对观点提问,要注意问的是题目的观点、答题者的观点、还是历史上已成定论的观点; (3)若考查原因,就要抓住根本、直接、历史、现实、主观、客观、政治、经济等关键性词语。
3、规范答题在答题时书写要格式规范,字体清晰、条理分明。
要写出答题的提示语;每个问题的答案写一个自然段;如果答案比较复杂,尽可能用课本语言和观点,史实准确,提炼概括,答案严谨缜密,言简意赅,分层回答。
最后要注意,任何回答都要标注序号,层次分明。
三、材料题的三大类型及解答方法1.以文字介绍为主的材料题及解答方法。
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
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学生较好回答。
2.文字、表格和图片结合的材料题及解答方法。
表格型材料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的历史表格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往往是考查某个知识的具体方面,涉及的点很多。
此类题型,设问往往采取递进式。
要读懂图表,把图表和文字材料结合起来理解,其次就是要把图表、文字材料和设问结合认识,进行答案的组织。
3.开放型材料题及解答方法。
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制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大多脱离教科书,尽可能的新颖,贴近生活,侧重现实性和社会性,像是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等此类。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78992c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3.png)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高考中历史非选择题的比重很大,有哪些答题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拿分呢?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基本结构一般由材料和问题组成1.材料:涉及历史知识或热点知识的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2.问题:主要有五大类(1)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2)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4)对比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说明、指出异同点(或各自特点)……(5)简述……的启示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案类型:1.据答案来源分:(1)来源于材料的答案:指从指定材料中概括、归纳或摘录的答案。
(2)来源于课本的答案:指出自课本的原话、某种观点、认识或看法等。
(3)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多指根据相关历史知识自己归纳答案。
2.据答案内容分:(1)限定性或半限定性答案:指来源于课本或材料中的答案。
如: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和部分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2)开放性答案:指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
如:问启示题和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
3.据答案形式分:(1)列举型:如:从指定材料中概括、归纳或摘录的答案;写出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等。
(2)简述型:对答案要进行简单论述。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技巧1.解题过程应把握好五个环节:读(审题)、找(相关信息)、接(嫁接)、转(转换)、答(组答案)(1)读(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或解题的基础,审题一旦出错,则整个解题都毫无意义。
审题分两步:第一步是读材料,建议带着问题去读,可泛读或浏览,也可精读。
第二步是审问题,审问题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要审中心词,即答什么;其次要审限定词,主要指时间和空间等限定词;再次要审分值,正如量体裁衣,我们答题也要根据分值写要点。
(2)找(相关信息):找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模板]注意事项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模板]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a61b0cdbbd64783e08122bae.png)
如何审题历史非选择题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任何脱离基础知识而空谈技巧的做法都无异于空中楼阁。
所以,高考历史非选择题,首先是一个知识问题,其次才是解题方法问题。
当然,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如果能掌握一些做题技巧,还是大有裨益的。
一、审:认真审题认真审题是解题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因此,答题之前一定要对题目设问仔细审读,明确题目要求。
近年来的历史非选择题,一般包含五个部分:1.解题依据:“依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等。
2.答题要求:即提示回答问题的方式,如简述、说明、指出、阐述、概括、简析、简评、比较、论证、评述等。
⑴简述:用简要的话述或总结。
虽说是“简”,但答题时要所涉与的“要点”还是多多益善。
(点到为止,但“点”要全面。
)⑵说明:解释清楚,解说明白;证明,论证。
(作为问答题提示语,一般取前者,下同。
)⑶指出:(用浅显的语言或专业语言)指点出来。
⑷阐述:阐明述,详尽深入地说明和述。
⑸概括: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简明扼要。
⑹简析:简要分析。
分析指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跟“综合”相⑺简评:简要评价。
评价指衡量评定人或事物的价值或作用(解题时常用辩证法)。
⑻比较: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
比较的形式有横向比较(同类事物的一样属性在某时刻呈现的异同)和纵向比较(同一事物的同一属性在不同时刻呈现的异同)。
⑼论证:引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用论据证明论题的真实性。
论证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法三个要素构成,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事实论证、理论论证、比较论证、因果论证等。
⑽评述:评论﹑叙述。
对历史“小论文式”试题而言,一般要叙述观点、论证观点、评价观点(表明态度)。
3.限定词:时间、空间、答题围、角度等。
4.核心词:原因、背景、措施、特点、特征、趋势、变化、区别、异同、结果、意义、作用等。
5.分值:每道试题后面后标有分数,该分数实际上是在告诉考生需要“答多少”。
历史非选择题得分技巧浅析
![历史非选择题得分技巧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79f231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f.png)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分值为52分,占比很大,值得广大考生重视。
接下来,笔者将带领大家一起去分析此部分题目的得分技巧。
一、答题技巧1.关注问题,读懂材料(1)确定主题,宏观掌控;(2)先读问题,后读材料;(3)分割问题,针对阅读;(4)通读材料,理清线索。
注意:按顺序读题目,掌握时间点(有显性时间和隐性时间之分)和关键词,根据标点符号(分号、省略号、冒号、句号等)分清层次、厘清关系,注意材料的出处等。
2.准确审题,灵活应对(1)看清问法,整理思路①“根据材料……,指出(或概括、归纳)……现象、特点、趋势”——依托材料,解读材料,描述和阐释事物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或概括、归纳等)……”——分析材料,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③“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的认识(启示)”——再读问题,宏观把握,结合现实,理清线索,开放谈认识(2)抓住中心,明确主题抓住中心问题,宏观切入,知道考查什么主干知识。
(3)问题切入,抓准要求①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切入,知道问题具体藏身处。
②提炼材料观点,要尽量切合教材观点,勿与教材观点相违背。
3.条理规范,准确作答(1)条理清楚,字迹工整;(2)内容完整,用语规范;(3)紧扣题意,简明扼要;(4)根据分值,罗列要点(一般鼓励多写一两个要点)。
二、问题类型分析及答题思路问题类型一般有原因类、变化类、特征类、作用(意义、影响)类、异同类等。
1.原因类(1)原因类问题的内容:一般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个内容,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原因注重主观性,条件更注重客观性。
(2)原因类问题的分类:原因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一般而言,根本原因是主要原因,但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
【例1】(2019年·全国卷Ⅰ·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节选)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非选择题的基本特点及答题技巧
1.基本结构:
一般由材料和问题组成
1)材料:涉及历史知识或热点知识的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
2)问题:主要有五大类
(1)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2)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4)对比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说明、指出异同点(或各自特点)……
(5)简述……的启示
2.基本类型:
材料解析题
3.答案类型:
1)据答案来源分:
(1)来源于材料的答案:指从指定材料中概括、归纳或摘录的答案。
(2)来源于课本的答案:指出自课本的原话、某种观点、认识或看法等;
(3)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多指根据相关历史知识自己归纳答案。
2)据答案内容分:
(1)限定性或半限定性答案:指来源于课本或材料中的答案。
如: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和部分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2)开放性答案:指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
如:问启示题和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
3)据答案形式分:
(1)列举型:如:从指定材料中概括、归纳或摘录的答案;写出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等。
(2)简述型:对答案要进行简单论述。
4.解题技巧
1)解题过程应把握好五个环节:读(审题)、找(相关信息)、接(嫁接)、转(转换)、答(组答案)(1)读(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或解题的基础,审题一旦出错,则整个解题都毫无意义。
审题分两步:第一步是读材料,建议带着问题去读,可泛读或浏览,也可精读。
第二步是审问题,审问题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要审中心词,即答什么;其次要审限定词,主要指时间和空间等限定词;再次要审分值,正如量体裁衣,我们答题也要根据分值写要点。
(2)找(相关信息):找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尤其是解答“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或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等问题时,带着问题在材料中找信息显得特别重要。
找信息主要指通过阅读材料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但针对不同问题要区别对待,如:解答“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时,有时要找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出处、人物、言论等;解答“对比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说明、指出异同点(或各自特点)……”问题时,要找出不同材料的异同点或变化。
(3)接(嫁接):嫁接是解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环节。
嫁接主要指根据问题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知识和课本的相关历史知识有机联系起来,或者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知识还原或定位到课本中去。
(4)转(思维转换):思维转换也是解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文综解题过程中所涉及的思维转换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政史地不同学科之间的思维转换;二是同一学科中纵向和横向知识的思维转换。
在解答历史材料解释题中的比较说明题时,纵向和横向知识的思维转换显得非常重要。
(5)答(组答案):组答案是解题的归宿或落脚点(详见下面的基本要求)。
2)组答案的基本要求
(1)答案要做到“两化”:要点化、系统化
①要点化:文综历史非选择题高考阅卷一般都是按答案要点给分,因此,在组答案时,首先要量分确定答案要点,文综历史科一般一个要点2--4分;其次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分辨能力。
②系统化:组答案时,在注意要点化的同时,还要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来考虑问题,尽量做到答案的系统化。
(2)语言要做到“两化”:简单化、专业化
①简单化:组答案时,要尽量做到高度概括、语言精炼,以便于阅卷老师快速阅卷定分。
有的考生在答题时因为怕遗漏要点,总是答得太多。
然而,高考阅卷的速度很快,阅卷老师大多反对答得太多的做法。
更何况,言多便失,答得太多会冲淡答案要点,往往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②专业化:组答案时,语言除了要做到简单化外,还要尽可能地用历史学科语言组答。
这样做可以起到言简意赅、一语中的的作用。
(3)书写要做到“三化”: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
①段落化:文综高考历史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往往有几大问,因此,要求考生在组答案时要把每一大问的答案独成一段。
这样就不至于出现漏答现象,也有利于卷面保持整洁。
还能方便阅卷老师对号入座,快速阅卷。
②序号化:文综高考历史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每一问都有1—4个答案要点,所以,要求考生组答案时把每一大问的答案要点用序号标明,以便阅卷老师迅速阅卷和判分。
③条理化:这里的条理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先后顺序条理。
二是次序条理。
有些答案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来回答,因此,考生组答案时要有次序条理,这样做既可避免重复,又可避免漏答,并且卷面整洁。
包装精美,易得高分。
历史问题中的哲学原理
一、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能力,由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实体性要素构成。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力发展。
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内容方面,是活泼易变的。
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形式方面,是相对稳定的。
因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始终存在着从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着生产方式从低级向高级的不断发展。
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即所有制形式、交换形式、分配形式)的总和。
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个方面。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美学、宗教、文化传媒等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具体表现在:①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②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由于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因而它必然在上层建筑领域也占统治地位,并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③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
上层建筑的各个部分由于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对独立性,其改变有早有晚、有快有慢。
这种情况决定了上层建筑中思想文化领域里新旧斗争的长期性。
(2)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①从服务的方向上看,一方面保护和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排除反对自己的对立物。
②从服务的方式看,上层建筑通过法律、经济、思想等手段的调控来为经济基础服务。
③从服务的效果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有促进、阻碍两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