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课程设计
水泥四五级旋风筒课程设计
水泥四五级旋风筒课程设计水泥四五级旋风筒是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设备,它在水泥熟料的预热、分解、煅烧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旋风筒的结构、工作原理、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旋风筒的结构水泥四五级旋风筒由筒体、引风机、尾气排放管道等组成。
筒体是旋风筒的主体部分,通常由钢板焊接而成,内部衬有耐火材料。
引风机用于将外部空气吹入旋风筒,形成旋转气流。
尾气排放管道用于排放煅烧后的尾气。
二、旋风筒的工作原理水泥四五级旋风筒通过高温气流将水泥熟料进行预热、分解、煅烧等过程。
首先,原料从入口处进入旋风筒,随着旋转气流的作用,逐渐往下滑动。
在旋风筒的上升段,熟料与高温气流进行热交换,使熟料逐渐升温。
然后,在旋风筒的下降段,熟料与燃烧气体进行反应,发生分解和煅烧,生成水泥熟料。
最后,煅烧后的熟料通过旋风筒的出口排出,并通过尾气排放管道排放出去。
1. 设计目标根据旋风筒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设计一个能够合理利用能源、提高水泥生产效率的旋风筒系统。
2. 设计内容(1)确定旋风筒的尺寸和工作参数,包括筒体直径、筒体长度、旋风筒的倾角、引风机的风量和压力等。
(2)设计旋风筒的进料系统,包括进料管道、进料装置等。
(3)设计旋风筒的出料系统,包括出料装置、出料管道等。
(4)设计旋风筒的保温和散热系统,保证旋风筒的工作温度。
(5)设计旋风筒的控制系统,包括温度控制、压力控制等。
3. 设计步骤(1)进行旋风筒的结构计算,确定筒体的尺寸和倾角。
(2)根据旋风筒的工作原理,确定旋风筒的工作参数,如进料速度、煅烧温度等。
(3)设计旋风筒的进料系统,确定合适的进料管道直径和进料装置。
(4)设计旋风筒的出料系统,确定合适的出料装置和出料管道。
(5)设计旋风筒的保温和散热系统,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和散热设备。
(6)设计旋风筒的控制系统,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控制装置。
4. 设计结果通过对旋风筒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合理设计,可以提高水泥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初中化学水泥教案全套
初中化学水泥教案全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水泥的定义、成分、制备方法及应用。
2. 能力与素养: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分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珍惜实验机会、按规则实验的良好习惯,敬畏科学,尊重劳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水泥的成分及功能;2. 水泥的制备方法;3. 水泥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水泥、石灰石、粘土、矿渣等原料。
2. 实验器材:量筒、烧杯、玻璃管等。
3. 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介绍水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水泥的定义及作用。
2. 概念讲解(10分钟):讲解水泥的成分及其作用。
3. 实验操作(20分钟):学生分组配合,进行水泥制备的实验。
4. 实验过程分析(10分钟):让学生分析实验中所用原料的作用,理解水泥的制备原理。
5. 实验结果讨论(15分钟):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合理分析实验现象。
6. 应用拓展(10分钟):指导学生思考水泥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并展开讨论。
7.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水泥的相关知识,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反馈: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实验分析。
2.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水泥的相关知识。
3.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水泥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主动,合作能力较强,但在实验中出现了一些操作不规范的情况,需要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指导。
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配料计算及物料平衡表
铁粉
0.061462 0.173642 0.07821 1.085144 0.064306 0.027334 0.089902 1.58 0.0158
白生料 35.22021 13.86903 2.887272 2.092882 43.78735 0.917024 1.226234
100
1
四、计算料耗
理论料耗KT:不计生产损失和物料水分的情况下, 生产每千克熟料所消耗的干生料量。
生产方式及煅烧工艺不同,计算公式不同。 例:回转窑白生料的理论料耗:
KT
100 GA 100 L白
式中: KT——理论料耗; L白——白生料的烧失量(%)。
§3-2 配料方案的选择
(%) 干基 湿基
物料量(t)
干基
湿基
时日 年 时 日 年
全厂主机设备表
车间名称 主机 型号、规格、性能 数量 备注 名称
水泥工艺学课程设计 配料计算及物料平衡计算
(一)生料及配料的基本概念
一、生料 ➢ 定义:由石灰质原料、粘土质原料、少量校正
原料(有时还加入矿化剂)按比例配合,粉磨到 一定细度的物料。 ➢ 干法生料含水量 ≤1%
生料粉:是否含煤分为三种:
白生料:出磨生料中不含煤。干法回转窑及采用 白生料法煅烧的立窑用。
湿基准:
基准间的转换:
A——干基物料成分(%)
L——干基物料烧失量(%)
w——物料含水量(%)
干基转灼烧基 灼烧基成分(%)=
A 100 100 L
干基转湿基:
湿基成分=
100 干基成分
100 w
煤的基准
应用基 分析基 干燥基 可燃基
送到分析室时的状态进行分析的结果 空气干燥 不含任何水分 不含水分和灰分
年产水泥厂课程设计
年产水泥厂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年产水泥厂的基本原理、生产流程和设备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水泥的生产过程和原理;•熟悉水泥厂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掌握水泥厂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具备一定的工艺调整和设备维护能力;•能够进行水泥厂的生产计划和质量管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水泥行业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水泥生产过程:介绍水泥的生产原理、流程和主要设备,包括原料准备、煅烧、磨粉等环节。
2.水泥厂设备管理:讲解水泥厂主要设备的功能、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设备的维护和故障处理方法。
3.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探讨水泥厂的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过程监控和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水泥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解决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水泥生产过程和设备功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水泥生产和管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水泥生产过程和设备管理。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混凝土课程设计全版
混凝土课程设计全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能、设计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2.分析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3.应用混凝土设计原理进行简单的结构设计。
4.解释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和维护。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介绍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
2.混凝土的组成:讲解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的性质和作用。
3.混凝土的性能:分析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性能指标。
4.混凝土的设计:讲解混凝土设计原理和方法,包括配合比设计、构件设计等。
5.混凝土的应用:介绍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包括建筑、桥梁、道路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混凝土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混凝土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合适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安排期中、期末两次考试,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和大纲,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进度。
大学水泥课程设计
大学水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水泥的基本概念、分类、生产过程及其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2. 了解水泥的性质、强度等级和相应的国家标准。
3. 掌握水泥混凝土的基本配合比设计原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水泥的基本知识,分析实际工程中水泥的选择和应用问题。
2. 提高学生进行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合适的配合比。
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检验水泥及其混凝土性能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泥材料及其在工程中应用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建筑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选择绿色、环保材料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实验和工程项目中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大学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讲授、实验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水泥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水泥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水泥的定义、分类、性能特点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水泥的生产过程:讲解水泥的生产工艺、设备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水泥的性质与强度等级:阐述水泥的物理、化学性质,强度等级及其国家标准,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介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水泥及混凝土性能检测:讲解水泥及混凝土性能检测的方法、仪器设备及操作步骤,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教学安排与进度:1. 第1周:水泥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水泥厂--课程设计【范本模板】
目录摘要 (2)绪论 (3)1。
工艺设计的要求、任务和原则 (4)1。
1设计要求 (4)1.2 设计任务 (4)1.3设计原则 (4)2. 配料计算 (6)2.1确保熟料率值的组成 (6)2。
1.1率值的定义 (6)2。
1.2率值的确定 (6)2.2原始数据 (7)2.2.1原料及煤灰的化学成分 (7)2.2.2.烟煤。
无烟煤工业分析 (7)2。
2。
3。
原燃材料资源 (7)2.3配料计算 (8)2。
3。
1熟料热耗的确定 (8)2。
3.2计算粉煤灰掺入量 (8)2.3。
3用计算机计算干生料的配合比 (8)2.4石膏掺量 (9)2。
4.1概述 (9)2。
4.2确定石膏的含量 (10)2。
5混合材的掺量 (10)2.5。
1混合材概述 (10)2。
5。
2混合材的掺量 (11)3. 物料平衡计算 (12)3.1消耗定额的计算 (12)3。
1。
1烧成系统的生产能力计算 (12)3。
1.2工厂的生产能力计算 (12)3。
1.3原燃料消耗定额的计算 (12)3.2 物料平衡表 (14)4。
粉磨流程的选择 (15)5。
设备选型 (16)5。
1水泥磨的选型 (16)5。
2选粉设备的选型 (16)5。
3辊压机的选型 (18)5.4除尘系统 (19)5。
4.1除尘设施 (19)5.4.2除尘系统的计算 (19)参考文献与附录 (21)致谢 (22)摘要水泥熟料的粉磨是水泥生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对水泥成品的质量起关键的影响。
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在保证水泥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成本,降低电力消耗,减少污染等.本次设计的内容是日产2500吨熟料的水泥粉磨系统。
在设备选用上,尽量选用国内设备以便维修保养方便。
设计的内容具体为:1.配料计算2.物料平衡3.主机选型4.设计车间的工艺布局在水泥粉磨环节,采用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辊压机预粉磨系统,该粉磨系统系将物料先经辊压机辊压后送入后续球磨机粉磨成成品。
该系统目前运用技术已日趋成熟,具有节能高效等特点,为大多数大型水泥厂家所接受。
水泥厂课程设计
水泥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水泥的生产过程,掌握水泥的原料组成及其作用;2. 学生能够描述水泥生产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如石灰石煅烧、熟料矿物形成等;3. 学生能够了解水泥品质的评判标准及其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水泥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水泥熟料矿物成分的鉴定方法;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和数据整理分析水泥生产的环境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环境保护的意识,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2. 学生激发对化学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兴趣,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3.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化学领域的一节实践性课程,结合水泥厂实际生产情况,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对实际生产过程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教师需采用讲解、实验、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达到预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1. 水泥生产原料及其作用:介绍石灰石、粘土、铁矿粉等原料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 教材章节:第二章“水泥的原料与燃料”2. 水泥生产过程及化学反应原理:讲解从原料破碎、预均化、生料制备、煅烧、水泥磨粉到包装的整个生产流程,重点阐述石灰石煅烧、熟料矿物形成等化学反应原理。
- 教材章节:第三章“水泥生产过程及其化学变化”3. 水泥品质评判标准:分析水泥强度、细度、化学成分等评判标准,探讨其对水泥使用性能的影响。
- 教材章节:第四章“水泥的品质与检验”4. 水泥生产与环境:探讨水泥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如粉尘、废气、废水等,以及节能减排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课程设计
水泥混凝土路面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本构成和材料特性,理解其作为道路结构层的功能与重要性。
2. 引导学生了解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控制要点,明确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3. 使学生了解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维修与管理方法,认识到其在使用寿命内的持续管理必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能力,为未来从事道路工程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总结报告撰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道路工程专业的兴趣,培养其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
2. 引导学生关注道路工程建设中的环保和节能问题,培养其绿色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其在学习和工作中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水泥混凝土路面基础知识:包括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我国道路工程中的应用;介绍水泥、砂、石等原材料的选择与性能要求。
2.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讲解路面结构层的组成、功能及设计原理;分析不同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特点及适用条件。
3.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详细介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流程,包括基层处理、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振捣、抹平、养护等环节,强调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4.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与防治:分析常见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类型及其成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方法。
5. 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与管理:介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方法、周期和维护管理措施,强调养护与管理在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方面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确保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分析,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教学进度安排合理,保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
水泥厂通风课程设计
水泥厂通风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水泥生产过程中通风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通风系统在水泥厂中的应用和操作步骤。
3. 学生能够描述通风系统对水泥生产环境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通风知识,分析水泥厂通风系统的设计要点和优化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设计简单的水泥厂通风系统改进方案。
3. 学生能够运用通风系统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泥生产过程中环境保护的意识,认识到通风系统在减少污染、改善工作环境方面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环保和职业健康,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共同完成课程任务。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水泥生产实际,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水泥厂通风系统的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水泥生产过程中通风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通风系统的分类、作用及其在水泥厂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控制系统”2. 通风系统的设计要点及优化方案,分析不同类型通风系统在水泥厂中的应用案例。
- 教材章节:第四章“通风与除尘系统设计”3. 水泥厂通风系统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以实际操作为例,讲解通风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 教材章节:第五章“通风与除尘系统的运行与维护”4. 通风系统对水泥生产环境的影响及改善措施,包括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工作环境等方面。
- 教材章节:第六章“水泥厂环境治理与改善”5. 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针对水泥厂通风系统进行案例分析,设计改进方案,并进行小组讨论。
- 教材章节:第七章“水泥厂通风与除尘系统案例分析”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水泥厂通风系统的相关知识。
年产水泥厂课程设计
年产水泥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水泥生产的基本流程及其相关科学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水泥年产量计算的相关公式,并运用数据进行计算;3. 学生能够了解水泥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提出优化建议;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算器等工具,完成水泥年产量相关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2. 学生能够关注水泥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激发对工业生产领域的兴趣,提高职业认知。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掌握水泥生产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有助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工业与生活》教材中“水泥生产”章节为依据,结合课程目标,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水泥生产基本流程:原料开采与加工、生料制备、熟料煅烧、水泥磨粉等;2. 水泥生产科学原理:热力学、化学、物理等在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3. 水泥年产量计算:相关公式推导、数据收集与处理、计算方法等;4. 水泥产业环保问题:水泥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环保措施及可持续发展;5.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水泥厂案例,分析其生产流程、产量计算及环保措施。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水泥生产基本流程及科学原理;第二课时:水泥年产量计算方法及实践;第三课时:水泥产业环保问题及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科学、系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泥生产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关注环保、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讲解水泥生产的基本流程、科学原理以及环保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性的知识结构。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 水泥厂除尘系统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题目:以水泥厂水泥粉磨车间为例,设计除尘系统。
二、设计参数和指标:1、水泥品种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车间内的空气平均温度为20℃,该地区大气压力为1.013×105Pa,水泥的静止堆积角为30°-45°;2、球磨机型号为Φ1830×3600,转速24r/min,装球量10.6-11.35t,给料粒度≤25㎜,出料粒度0.075-0.4㎜,产量5-22t/h,电机功率130kw,重量33.5t,参数计算中取产量为10t/h;3、气体的含尘浓度为70g/N m3;4、其他参数可参考相关资料。
三、设计内容:1、除尘系统的设计;2、除尘器的型号;3、确定计算环路,进行除尘系统管网阻力计算;4、风机、电机的选择;5、相关输送设备选型;6、画工艺布置图。
四、参考资料:1、水泥厂工艺设计手册2、球磨机3、通风除尘设计手册五、设计思路(一)除尘器类型的选择选择除尘器时必须全面考虑有关因素,如除尘效率、压力损失、一次投资、维护管理,其中最重要的是除尘效率。
以下问题要特别引起注意:(1)选择的除尘效率必须满足排放标准规定的排放要求;(2)粉尘颗粒的物理性质对除尘器的性能具有较大影响;(3)气体的含尘浓度;(4)烟尘温度和其他性质是选择除尘设备时必须考虑的因素;(5)选择除尘器时,需要考虑收集粉尘的处理问题;(6)选择除尘器时还必须考虑设备的位置、可利用的空间、环境条件等因素,设备的一次性投资以及操作和维修费用等经济因素。
通过以上对除尘器选择原则要求的综合考虑,以及对资料中几种除尘器性能的了解和本设计题目中所给的一些设计参数。
我们初步选用袋式除尘器对水泥厂车间的污染颗粒进行除尘。
原因如下:①除尘效率要大于98%,可选择有袋式除尘器、文丘里除尘器、电除尘器三种选择;②由于文丘里除尘器的压力损失太大,且不利于水泥的回收利用,故选择文丘里除尘器是不合理的;③根据水泥的性质,水泥粉尘的比电阻较大,选用电除尘器的设备、运行成本太大,且不易清灰及维修,故不宜选择;④袋式除尘器与文丘里除尘器相比,动力消耗小。
制作水泥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水泥制作工艺二、课程目标1. 理解水泥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用途。
2. 掌握水泥的原料选择、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
3. 能够独立完成水泥的基本制作过程。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模块一:水泥基础知识1. 水泥的定义、分类及用途。
2. 水泥的主要原料:石灰石、粘土、铁矿石等。
3. 水泥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
模块二:水泥制备工艺1. 水泥生产的基本流程:原料破碎、混合、粉磨、熟料煅烧、水泥粉磨等。
2. 水泥原料的破碎与混合。
3. 水泥熟料的煅烧技术。
4. 水泥粉磨工艺及设备。
模块三:水泥质量控制1. 水泥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
2. 影响水泥质量的因素分析。
3. 水泥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模块四:实验与实训1. 水泥原料的检测与分析。
2. 水泥熟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3. 水泥产品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水泥制作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水泥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3.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水泥制备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水泥生产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安排第一阶段:理论教学(4周)- 每周2次课,每次2小时,共计8节课。
第二阶段:实验与实训(4周)- 每周2次课,每次4小时,共计8节课。
第三阶段:综合实训(2周)- 每周3次课,每次4小时,共计12节课。
六、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10%):包括出勤、课堂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20%):包括实验报告、论文等。
3. 实验与实训成绩(30%):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
4. 期末考试(40%):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
七、课程资源1. 教材:《水泥工艺学》2. 教学课件3. 实验指导书4. 水泥生产相关视频资料5. 校内外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八、预期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 掌握水泥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用途。
水泥工艺技术课程设计
水泥工艺技术课程设计一、选题背景水泥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房屋、桥梁、道路等建设工程中。
如何提高水泥生产工艺及生产质量,不仅关乎建筑质量,也直接影响到社会和消费者的利益。
因此,开展水泥工艺技术课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学习课程内容,使学生了解水泥生产的整个工艺流程,掌握水泥生产的基本理论、操作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3.1 水泥生产工艺概述3.1.1 水泥生产简介介绍水泥的定义和用途、主要成分、工艺流程、产量、消耗及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和趋势等。
3.1.2 水泥工艺流程介绍水泥生产的工艺流程,包括矿物原料的处理、熟料烧成、熟料磨粉和混合料制备等。
3.2 水泥矿物原料的处理3.2.1 矿物原料的分类介绍矿物原料的常用分类和性质。
3.2.2 矿物原料的处理介绍矿物原料的采矿、运输、贮存、粉碎、筛分、混合等处理方法。
3.3 水泥熟料生产工艺3.3.1 烧成工艺介绍水泥熟料的烧成工艺及其影响因素。
3.3.2 热力学分析介绍热力学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为熟料的烧成和生产提供依据。
3.4 水泥熟料磨粉和混合料制备3.4.1 磨粉工艺介绍熟料磨粉的基本原理、设备和操作技巧。
3.4.2 混合料制备介绍混合料的配方和制备方法,保证水泥生产的质量和稳定性。
3.5 大批量水泥生产的自动化控制技术3.5.1 自动化控制系统概述介绍水泥生产中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分类、作用、结构和功能等。
3.5.2 控制策略介绍水泥生产中的控制策略及其制定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案例分析、讨论和问答等。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水泥生产工艺的实际操作流程,并掌握其操作技巧。
案例分析和讨论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和实用的知识,从而提高其学习的效果。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实验操作、试卷测试和小组报告。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可以检测其实际操作能力,试卷测试则检测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小组报告则可以检测其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程设计水泥厂cad
课程设计水泥厂cad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水泥厂CAD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CAD在水泥厂设计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CAD软件进行简单的图形绘制和编辑,掌握CAD软件的基本操作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水泥厂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工程技术的认识和尊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水泥厂CAD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CAD软件的基本操作技巧,能够使用CAD软件进行简单的图形绘制和编辑。
同时,学生将培养对水泥厂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对工程技术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水泥厂CAD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实践。
首先,将介绍CAD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使学生了解CAD在水泥厂设计中的重要性。
然后,将讲解CAD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图形的绘制、编辑和打印等。
接下来,将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CAD在水泥厂设计中的应用实践,掌握CAD软件在实际工程中的操作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首先,将采用讲授法,为学生讲解CAD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其次,将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对CAD应用实践的理解。
同时,将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CAD在水泥厂设计中的应用技巧。
最后,将进行实验法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CAD软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将选用《水泥厂CAD设计与应用》一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料。
参考书方面,将推荐《CAD技术手册》等书籍,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参考。
多媒体资料方面,将准备一些CAD软件的操作演示视频和案例分析视频,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实验设备方面,将准备计算机和CAD软件,供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操作。
5000t水泥课程设计
5000t水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水泥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5000t水泥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及其相关参数。
3. 学生能够了解水泥在生产中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水泥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点,并提出优化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掌握水泥生产中的能源管理和节能减排技术。
3.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评估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养成对水泥工业的客观认识,培养对传统工业的尊重和责任感。
2. 学生能够关注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增强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协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性课程,结合实际生产案例,培养学生对水泥工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物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运用实例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程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课程目标分解,确保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水泥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水泥的定义、分类、主要成分及性质,结合课本第二章第一节内容,让学生了解水泥的多样性及其在不同工程中的应用。
2.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详细讲解5000t水泥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生料制备、熟料煅烧、水泥粉磨等环节,对应课本第二章第二节。
3. 水泥生产质量控制:分析水泥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点,如原料质量控制、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测等,结合课本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4. 水泥生产中的环境保护:探讨水泥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介绍污染防治措施及节能减排技术,参考课本第二章第四节。
水泥课程设计
目录1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简述 (2)1.1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 (2)1.2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发展 (3)2参数的确定 (5)2.1熟料率值的确定 (5)2.2熟料热耗的确定 (5)2.3熟料标号的确定 (6)2.4矿渣、石膏加入量的确定 (7)2.4.1石膏加入量的确定 (7)2.4.2混合材加入量的确定 (7)3物料平衡的计算 (8)3.1配料计算 (8)3.1.1原料、燃料化学分析 (8)3.1.2配料计算 (8)3.2物料平衡 (10)3.2.1窑型的选择 (10)3.2.2烧成车间生产能力及工厂生产能力的计算(按周平衡法计算) (11)3.2.3原燃料消耗定额的计算 (12)4全厂工艺流程的确定、主机设备选型、储库堆场计算 (15)4.1流程论述 (15)4.1.1石灰石、煤的预均化措施 (15)4.1.2石灰石、石膏、煤的破碎工艺 (15)4.1.3矿渣的粉磨系统 (16)4.1.4生料制备系统 (16)4.1.5生料粉均化系统 (17)4.1.6煤粉制备系统 (17)4.1.7熟料烧成系统的选择 (17)4.1.8水泥制备系统 (18)4.1.9水泥库及包装系统的确定 (18)4.2主机设备选型、储库堆场计算 (19)4.2.1各种主机小时产量 (19)4.2.2主机平衡表 (25)4.2.3全厂堆场、储库计算 (26)4.3全厂工艺流程方块图 (33)4.4全厂的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指标 (35)5结论 (37)6谢辞 (38)7参考文献 (39)1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简述1.1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就是以悬浮预热和预分解技术为核心,把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最新成就,例如:原料矿山计算机控制网络化开采,原料预均化,生料均化,挤压粉磨,新型耐热、耐磨、耐火、隔热材料以及IT技术等广泛应用于水泥生产全过程,使水泥生产具有高效、优质、节约资源、清洁生产、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和大型化、自动化、科学管理特征的现代水泥生产方法。
混凝土课程设计引言
混凝土课程设计引言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能、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和材料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1)了解混凝土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掌握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其作用。
(3)熟悉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
(4)掌握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5)了解混凝土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式。
(2)能够进行简单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和计算。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混凝土工程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混凝土工程事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水泥、砂、石子、水及外加剂。
3.混凝土的性能: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
4.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5.混凝土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6.混凝土工程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混凝土的基本知识和最新进展。
2.讨论法:针对混凝土工程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案例分析法:分析混凝土工程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进行混凝土性能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2.参考书: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和专著。
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等。
4.实验设备:混凝土试件制作和测试设备。
5.网络资源:相关、论坛等。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相关的混凝土结构和设计题目,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前言 (1)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2)1.2水泥的发展简史 (2)1.3计算机技术在水泥中的应用特点与应用范围 (2)1.4最新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国内外研究现状) (3)1.5我国水泥行业的技术水平以及国内水泥工业概况与国外的差距 (4)2水泥配方设计 (5)2.1 配方设计原理 (5)2.2 原料性能 (6)2.3 配方设计计算 (7)3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8)3.1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原理 (8)3.2 水泥制备方式的确定及工艺流程 (8)3.2.1石灰石破碎使用设备 (9)3.2.2石灰石预均化场的选择 (9)3.2.3粉磨物料设备的选择 (9)3.2.4生料的均化与储存库 (10)3.2.5预热分解器的选择 (10)3.2.6熟料烧成窑的选择 (10)3.2.7水泥粉磨系统的选择 (10)3.2.8水泥的包装方式及设备选择 (10)4总结 (11)参考文献 (11)致谢 (12)附:相关图纸 (13)1前言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用怎么样的工艺流程生产可以使水泥质量稳定性好,早期强度达到普通水泥指标,后期强度增进适中,水化热低,保水性好,抗渗性好,收缩小,和易性好,安定性好?能体现出混合材具有的特性,低碱,并且耗能较低,污染较少?用什么设备更有优势?如何造出质量合格的水泥,水泥的质量对于工程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与人们的生活、安全等息息相关,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流程来制造水泥,使其合格率高,生产效率也高。
资料的主要来源是网上的书籍,其次是图书馆的书籍和报刊以及自己结合平时所学摸索出的流程。
流程的设计采用国际比较先进的设备,参考了国际大型水泥工厂的流程和设备以及选择的缘由。
本设计的意义及成果是可以让大家多了解一点国际化设备的先进之处,多选择性。
也让自己对水泥生产流程和设备的选择有了一定的了解,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生产线概念。
阐述了大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全线生产自动化、标准化并且达到国家标准的水泥的制备流程以及设备的选用和原因。
1.2水泥的发展简史水泥(英文名coment),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
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在水中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的胶结在一起,水泥石重要的建筑材料,用水泥制成的砂浆或混泥土,坚固耐久,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
cement一词由拉丁文caementum发展而来,是碎石及片石的意思。
水泥的历史可追溯到古罗马人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的石灰和火山灰的混合物。
1796年英国人J.帕克用泥灰岩烧制一种棕色水泥,称罗马水泥或天然水泥。
1824年英国人阿斯普丁(Joseph Aspdin)用石灰石和粘土烧制成水泥,硬化后的颜色与英格兰岛上波特兰地方用于建筑的石头相似,被命名为波特兰水泥,并取得了专利权。
20世纪初,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工程的要求日益提高,在不断改进波特兰水泥的同时,研制成功一批适用于特殊建筑工程的水泥,如高铝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等,水泥品种已发展到100多种。
1.3计算机技术在水泥中的应用特点与应用范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水泥工业正向大型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迅速发展,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广大企业,计算机在企业生产控制与经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下结合实例介绍有关计算机在水泥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一: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大型水泥企业,尤其是现代化新型干法水泥企业中,其生产阶段主要使用的自动控制系统,均以计算机为主的集散型的控制系统(DCS)系统。
以美国贝利公司提供的n90集散系统为例,该系统主要由管理命令系统(MCS),工程师工作站(EWS)和过程控制单元(PCU)三部分组成,三者之间通过冗余的厂环环路连接起来。
二:系统的仿真在一项技术革新或新技术试验的过程中,传统的实地实验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计算机高速发展的今天,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生产过程进行实验。
其方法是先建立一个生产工艺全过程的数学模型,然后将模型进行计算机处理,即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程模拟。
在需要进行某项试验时,只需要在计算机中改动某些参数,计算机就会根据各参数的关系得到相应的结果,并可以此作为技术革新的参考依据。
系统仿真还可以模拟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据此对企业职工进行系统培训,以培养职工在系统出现问题时的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计算机在水泥生料配制计算中的应用水泥生产配料计算是水泥生产中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它是一种求解多变量,多约束条件的决策问题,他没有一种精确求解的数学方法,只能通过逐步芅代以求的在误差范围内的近似结果。
在水泥兴业中以前多采用误差尝试法、递减试凑法等手工方法进行求解,过程繁杂易出错,计算错误将给水泥生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他给生产和教学带来诸多不便。
水泥配料计算实质上是管理学中线性规划问题,可用规划求解法求解其近似值,不过手工求解仍十分困难,但是,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应用,使用办公软件的计算功能则可以使问题迎刃而解。
首先,建立数学模型。
然后,规划求解过程,总结分析,最后,展望。
四:除了以上的应用,计算机在产品的推广与销售中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利用互联网对产品进行宣传包装,不仅费用低而且见效快。
1.4最新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国内外研究现状)当今世界,水泥工业的发展是以节能、环保、降耗为中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于此相适应,水泥与水泥基材料的的研究也非常活跃,研究重点集中在生态水泥、低能耗水泥和水泥的高能性化、工业及城市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以及水泥制备及应用等方面这些研究所取得的成就有力的推动了水泥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国内水泥工业应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各地要严格执行已出台的《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印发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和若干意见的通知》等三个重要的法规和相关政策,实现水泥工业生产方式转变;制定水泥装备技术政策继续开发节能技术与装备,并大力推广应用。
制定新的水泥装备技术政策,进一步提高水泥新建水泥生产线的能源效率,做到日产2000T以上新生产线技术指标和能效指标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努力降低能源消耗;做好原、燃料替代工作利用尾矿和可燃废弃物替代矿物燃料是水泥工行业发展趋势,逐步减少天然矿物资源与能源消耗;综合利用好工业废渣,加强新技术研究开发。
1.5我国水泥行业的技术水平以及国内水泥工业概况与国外的差距一、我国水泥行业的技术水平水泥生产技术主要分为立窑生产及旋窑生产。
立窑生产技术含量低,设计、建造简单,生产效率低,一般用于生产低标号水泥,难以生产高品质的熟料;旋窑则采用较先进的技术,生产效率高,易控制,适合生产高品质的熟料。
而旋窑技术依据先进程度又可分为干法(新型干法、普通干法)、半干法、湿法等不同的生产工艺。
我国水泥生产的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目前我国有各种水泥窑9,366 台,其中旋窑1,127 台,仅占12%。
旋窑工厂500 个,占6%,其余均为立窑水泥厂。
立窑水泥厂产能和实际产量分别为6.53 亿吨和4.45 亿吨,占国内水泥总产能和总产量的82%和72%,因此,我国水泥总产量绝大多数为低标号水泥。
在旋窑产能中,全国投产的2,000 吨及以上规模的新型干法旋窑有57 条,产能合计5,000万吨;2,000 吨以下的新型干法旋窑有44 条,产能合计为1,500 万吨,使用新型干法技术的只占旋窑产能的45%,其余55%为半干法和湿法生产线。
水泥产品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工程,是建筑施工的理想材料,目前尚未有替代产品的研制和开发。
二、国内水泥工业概况及与国外的差距1、我国新型干法水泥有了飞快发展经过“九五”和“十五”前几年的发展,我国水泥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科技进步加快,结构调正取得很大进展,特别是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技术与装备的开发,通过优化设计已形成1000~5000t/d高质量生产线系列,10000t/d 国产化生产线的开发正在加紧进行,2003年全国水泥产量8.62亿t,其中新型干法为1.98亿t,占总量的23%。
但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的综合指标与国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在大型节能粉磨设备、大型减速机、计量装备等方面,国内还需要加强开发和研究的力度。
2、水泥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水泥工业提高了对环保问题的重视,由于我国水泥工业存在着严重的产业结构问题,故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进展缓慢,一些技经指标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加强了力度,已在如下方面取得进展。
采用低品位石灰石,使用替代粘土原料和采用工业废渣配料,无烟煤和低挥发份煤煅烧技术都已成熟,对细掺合料(如超细矿渣)与水泥强度的关系、水泥颗粒级配、颗粒形状与水泥砂浆强度的关系作了较多的实验室研究;用回转窑焚烧可燃废弃物和有毒有害物、下水污泥配料等工业实验已在几家水泥厂进行,北京水泥厂的焚烧有毒有害废弃物示范工程即将完成;对新型干法水泥厂窑尾NOx 排出量的调查已完成,正在深入研究降低NOx生成量的方法。
3、过程控制自动化及网络技术方面,国内在水泥生产过程检测与控制技术、以及水泥厂信息管理系统、高低压供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国内开发的DCS控制系统应用软件,得到了客户好评,但国内在工业控制用计算机硬件和一些操作软件应用软件方面,与国外比还有一定差距,如水泥厂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水泥厂电子商务平台系统等。
2水泥配方设计2.1配方设计原理水泥的生产工艺简单讲便是两磨一烧,即原料要经过采掘、破碎、磨细和混匀制成生料,生料经1450~C的高温烧成熟料,熟料再经破碎,与石膏或其他混合材一起磨细成为水泥。
由于生料制备有干湿之别,所以将生产方法分为湿法,半干法或半湿法,干法3种。
(1)湿法生产的特点将生料制成含水32%一36%的料浆,在回转窑内将生料浆烘干并烧成熟料。
湿法制备料浆,粉磨能耗较低,约低30%,料浆容易混匀,生料成分稳定,有利于烧出高质量的熟料。
但球磨机易磨件的钢材消耗大,回转窑的熟料单位热耗比干法窑高2093~2931KT/kg(500—700kcal/kg),熟料出窑温度较低,不宜烧高硅酸率和高铝氧率的熟料。
(2)半干法生产的特点将干生料粉加10%~15%水制成料球入窑煅烧称半干法,带炉篦子加热机的回转窑又称立波尔窑和立窑都是用半干法生产。
国外还有一种将湿法制备的料浆用机械方法压滤脱水,制成含水19%左右的泥段再入立波尔窑煅烧,称为半湿法生产。
半干法入窑物料的含水率降低了,窑的熟料单位热耗也可比湿法降低837~1675kJ/kg(200~400kcal/kg)。
由于用炉篦子加热机代替部分回转窑烘干料球,效率较高,回转窑可以缩短,如按窑的单位容积产量计算可以提高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