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双眼视的测量
双眼视觉学教学大纲
《双眼视觉学》教学大纲编写单位:西安医学院医学技术系眼视光医学教研室编写时间:2013年9月15日教务处印制2013年9月15日一、课程简介二、学时分配表三、内容实验内容详见实验教学大纲理论教学目标与要求第一章正常双眼视觉[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视觉方向、双眼融像和立体视的概念;2.正常眼动的常见分类。
熟悉:1. 眼叠加作用;2. 双眼视的发育。
了解:1. 神经和视觉神经的解剖。
[重点]1. 视觉方向、双眼融像和立体视的概念;2. 眼叠加作用;[难点]1. 视觉方向、双眼融像;2. 双眼视的发育。
[教学时数] 8学时(课堂讲授6学时,实验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正常双眼视概述第二节双眼叠加作用第三节视觉方向重点讲解第四节双眼融像第五节立体视觉第六节双眼视觉的神经解剖和视觉神经生理一般讲解第七节双眼视觉的发育——详细讲解[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一、画图展示双眼叠加作用二、动画演示视觉方向、双眼融像、立体视觉三、病例说明儿童双眼视觉的发育第二章眼球运动[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 扫视运动、跟随运动等正常眼球运动机制;2. 扫视运动、眼球跟随运动。
熟悉:1. 眼球运动异常的常见类型;2. 眼球运动与阅读。
了解:1. 前庭眼反射、视动眼震、注视性眼球运动;2. 前庭眼发射的检查。
[重点]1. 扫视运动、跟随运动的运动机制及基本检查;2. 眼球运动与阅读、视觉疲劳。
{难点]1. 扫视运动、跟随运动的运动机制及基本检查;2. 前庭眼反射、视动眼震、注视性眼球运动的机制及检查。
[教学时数] 6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实验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正常眼球运动机制一、扫视运动二、跟随运动三、前庭眼反射一般讲解四、视动眼震五、注视性眼球运动六、眼球运动与阅读——详细讲解第二节眼球运动的检查一、眼球扫视运动的检查二、眼球跟随运动的检查重点讲解三、注视的检查四、前庭眼反射的检查——一般讲解五、调节和聚散功能检查重点讲解六、感觉融像的检查七、测试结果基本原理的介绍——一般讲解[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一、动画演示眼球运动机制二、教具演示眼球运动的检查三、病例分析眼球运动障碍的影响第三章不等像[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 不等像的概念;2. 不等像的检查方法。
眼科教学课件:双眼视基本测量方法
调节幅度(移近法)
良好照明
全矫 单眼检查
最佳近视力上一或二行视标匀速移近 终点:视标模糊 记录调节近点,取倒数
DONDER’S TABLE
age
10 15 20 25 30 35 40
e
14.00 12.00 10.00 8.50 7.00 5.50 4.50
* 当双眼小于8cpm,应进行单眼检查
融合交叉柱镜(FCC)
昏暗照明条件下测量
双眼 近瞳距 JCC负轴设置在90°方向上 视标:十字视标 参考值:+0.25-+0.75 调节滞后
FCC判断
垂直线清 减少照明
水平线清或一样清 加+0.25D到垂直线清 减少正镜到同样清 调节滞后 (量)
集合近点的测量 聚散范围测量 隐斜的测量
集合近点(NPC)
照明良好 双眼 近瞳距 最好视力上一行单个视标或笔灯 匀速由远移近 终点:被检者报告视标变成两个或被观察到一眼
外转 参考值:7/10cm 破裂 (笔灯)
聚散测量(BI/BO)
模糊点(Blur point)
不能代偿由棱镜引起的物像在视网膜上的侈开
测量过程保持匀速,中途不可停顿 结果记录:左右眼总和
BI: ×/10/4 B0: 6/12/8
远距垂直聚散 Vertical vergences at distance
远距全矫 视标:单眼最差远视力上一行单个视标 先BU后BD 右眼前改变棱镜量(约1△/秒) 结果记录:OD BU 6/4 BD 3/1
破裂点(Break point)
用尽所有的聚散能力仍然不能维持单一视网膜 像
恢复点(Recovery point)
视力和视力检查
第三节
视力检查Βιβλιοθήκη 一、远视力检查目的:衡量视觉系统辨别微小物体的能力 设备:视力表
准备:被检者裸眼检查或佩戴常规的远矫正眼睛 (或接触镜),检查距离一般为5m,房间灯光根 据视力表要求设置。
一、远视力检查
步骤:
1.被检者手持遮眼板遮一只眼,且不要眯眼睛,
先测右眼后测左眼。
一、远视力检查
2.鼓励被检者尽量读出尽 可能小的视标,直至在 一行中有半数的视标读 错,该行的上一行就是 该被检者的视力+该行读 对的视标数,例如4.9+2。
2.光感测量
(1)被检者手持遮眼板遮一只眼 ,先测右眼,后测左眼。
(2)将手电光直接亮在被检者眼前,问能否看到灯光。
(3)遮盖另一只眼重复以上测量。
二、光感和光定位检查
[记录]
+
光定位: OD:LP 光感:OD:LP + + ( +)
+
+ +
+
+ +
三、近视力检查
[目的] 衡量视觉系统在阅读距离能辨别最小 视标的能力。 [设备] 近视力表或阅读视力卡 [准备] 被检者裸眼检查或配戴常规的远娇正 眼镜(或接触镜),视力表和被检查者的距离 40cm,良好的阅读物照明。
• 眼部疾病
四、有关视力检查的实例分析
第五节
视力表和视标的设计
一、视力表设计的要素
• 视标形式
• 视标大小分级
• 记录方法
• 视标个数和分布 • 测量距离
• 显示方式
二、视角和基本视标设计
三、常见视标类型
[准备] 被检者取舒服坐位,笔式小手电筒离被 检者40 cm,房间照明暗。
第三章双眼视的测量
调节与调节需求
辐辏与辐辏需求,辐辏表示方法
调节分类、辐辏分类
AC/A计算
隐斜
双眼视觉异常类型:
AC/A低,看远内隐斜,大于看近(
)
AC/A高,看远外隐斜,大于看近(
)
基本内容
双眼视测量的常用概念
调节功能的测量 聚散功能的测量 隐斜测量
调节测量内容
调节幅度 调节反应 调节灵活度 正负相对调节
例2:近视患者为-3.00D,其调节近点为眼前 10cm,计算该眼睛的静态屈光度;动态屈光度; 调节范围;调节幅度
例3:远视患者+3.00D,其调节近点为眼前10cm, 计算该眼睛的静态屈光度;动态屈光度;调节范围; 调节幅度
一只眼的调节幅度为5.00D,测其近点在 12.5cm,求其明视距离
通常移近法所测值略大于移远法,通常取二 者平均值
如从眼镜平面至视标间距离的倒数所求屈光度 为眼镜屈光度
举例: 一正视眼使用最大调节时其近点(B)距眼 主点(A)为10cm,则眼的调节力为:
如果眼镜距离眼睛主点为15mm,则眼镜 屈光力为:
远视标负镜片法 矫正屈光不正 注视远距离视力表,选择最佳视力上一行视标
眼屈光状态与调节关系
注视同样距离物体时显性调节力与隐性调节 力也不同
例:20岁,调节幅度:10D 注视33cm
显性调节力
隐性调节力
正视眼
3D
7D
+2D远视 5D
5D
-2D近视 1D
9D
阅读舒适必须保留1/2的调节力,即有调节 未使用。
眼的调节幅度最宜为视近所需调节的两倍, 否则易出现视疲劳
点
围
无穷远
1/5=20 无穷远
摄影测量学3-1
双眼观测如何产生立体视觉?
生理视差 交会功能 交会角: r , r
'
人双眼分辨景物远近的根源
A
r
B
r'
dL
dr r r
'
L
O2
dr
O O 11
ab a b
生理视差
' '
br
b a
a'
b'
人 眼 的 观 察 能 力
交会角
眼基线 生理视差 视距 眼主距
r
br
L
dr
O1
N1, N2
BX Z 2 BZ X 2 N1 X 1Z 2 X 2 Z1
N2
BX Z1 BZ X 1 X 1Z 2 X 2 Z1
计算未知点的地面摄影测量坐标
§3.3空间后交-前交方法
X A X S1 N1 X1 X S 2 N2 X 2
Z A ZS1 N1Z1 ZS 2 N2 Z2
x1 , y1
'
x2 , y2
测标:两个 两个测标在 x 和 y 方向共同运动和相对运动。
四、立体量测
左右视差: 上下视差:
p x1 x2 q y1 y2
立体像对上同名像点横坐标之差
立体像对上同名像点纵坐标之差
立体坐标量测就是要使左右测标同时对准左 右同名像点,使测标切准模型点的表面,这 就是摄影测量中的像点坐标立体量测的原理。
立体像对:两张相片必须是在两个不同位置对同一景物摄 取的立体像对(摄影测量时,规定摄影时保持像片的重叠 度在60%以上)。 分像条件:每只眼睛必须只能观察像对的一张像片(左眼 看左片,右眼看右片)。
双眼视功能测量原理及应用
双眼视功能测量原理及应用双眼视功能测量是一种用于检测和评估人眼双眼视功能的方法,通过测量和分析各种视觉参数,可以有效评估和判断眼部疾病、视觉障碍和视觉感知能力。
双眼视功能包括双眼的协调能力、调节能力和深度感知能力,对于人类正常视觉的发展和使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双眼视功能测量的原理和应用。
双眼视功能测量原理:双眼视功能是指左、右双眼的协调、调节和深度感知等能力,这些功能是由大脑、眼球和其他眼部结构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双眼视功能测量通过对这些能力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和眼科专家了解和评估一个人的视觉状况。
双眼视功能测量的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传感器技术:双眼视功能测量常常使用传感器技术,如红外传感器、摄像头和眼动仪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检测和记录眼睛的运动轨迹、眼球的位置和眼睛的注视点,从而获取双眼视功能的相关数据。
2. 视力检测:双眼视功能测量常常包括视力检测,通过测量一个人的左、右双眼的视力水平,可以评估其视觉功能的正常与否。
常用的视力检测方法包括近视力检测、远视力检测和散光检测等。
3. 协调能力测量:双眼协调能力是指左、右双眼同时或交替使用时的平衡和协同能力。
双眼视功能测量常常通过检测和评估双眼之间的视觉融合、眼球运动和调节能力等指标,来判断一个人的双眼协调能力是否正常。
4. 调节能力测量:调节能力是指眼睛对不同距离和焦点的适应能力。
通过测量和分析人眼在不同激光焦点下的清晰度和对焦速度等指标,可以评估一个人的调节能力是否正常。
5. 深度感知能力测量:深度感知能力是指人眼对距离和空间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双眼视功能测量可以通过模拟现实场景和刺激,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测量人眼的深度感知能力。
双眼视功能测量应用:双眼视功能测量在临床和科研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眼科疾病诊断:双眼视功能测量可以帮助医生和眼科专家检测和诊断眼科疾病,如斜视、散光、屈光不正和眼睛运动障碍等。
2020年秋冬智慧树知道网课《“睛”彩世界,珍“Eye”永恒》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测试1【判断题】(2分)把视觉信息传递到大脑视觉中枢唯一神经元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A.错B.对2【判断题】(2分)睫状体具有调节功能A.对B.错3【单选题】(2分)关于眼球发育说法的是A.神经嵴细胞来源于内胚层,具有高度的迁徙能力和分化潜能B.表皮外胚叶来源的眼部组织有晶状体和角膜上皮C.神经嵴细胞可分化为角膜内皮、小梁网、Schlemm管、葡萄膜基质、致密的巩膜等D.神经外胚叶来源的眼部组织有视网膜、睫状体、虹膜上皮和视神经E.中胚叶来源的眼部组织有血管系统、葡萄膜、角膜内四层、小梁网以及巩膜4【单选题】(2分)为矫正近视,近视眼激光手术对角膜哪一层结构进行切削()A.后弹力层B.内皮层C.前弹力层D.上皮层E.基质层5【单选题】(2分)以下说法的是A.睫状内皮细胞产生房水B.玻璃体混浊可造成视物黑影,视力下降C.角膜及晶状体的营养均来自于房水D.巩膜对眼球起支撑保护作用E.黄斑中心凹的唯一血供来自脉络膜的毛细血管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2分)真性近视是指调节静止的状态下,近视度数超过___D?A.B.-1.0DC.0.5DD.-0.5D2【单选题】(2分)高度近视是指屈光度超过____D?A.-5.0DB.-6.0DC.-4.0DD.-3.0D3【单选题】(2分)下列哪种表示方式为顺规散光?A.-2.0D/-1.0D*135B.-2.0D/-1.0D*90C.。
双眼视觉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中医药大学
双眼视觉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章测试1.人的单眼视野在水平位上颞侧约90度,鼻侧约60度,总共约150度。
双眼视野约为180度,中间120度为双眼所共有,是双眼视觉功能之所在。
参考答案:对2.在一眼视网膜上的每一点都与对侧眼视网膜上的某一点相对应(生理盲点除外),具有相同的视觉方向参考答案:对3.当头位不变,眼球转动时,头位中心方向会发生改变参考答案:错4.两眼的物像与对应点的相对位置之差称为双眼视差。
参考答案:对5.立体视觉能准确地作外物定位和在外界环境中的、自身定位。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叶房方法可以用来测量不等像参考答案:对2.视网膜像的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眼轴长度和眼镜放大率参考答案:对3.超过5%的两眼不等像会影响立体视阈值参考答案:对4.视疲劳和头痛是不等像最常见的症状参考答案:对5.不等像是指大脑皮层像的大小不等,它由_ 和 _ 两个基本因素决定。
参考答案:光学因素;神经因素1.若两眼视网膜像的大小相等,刺激相等数量的感受野,则大脑皮层感知等像。
参考答案:对2.若两眼视网膜像的大小相等、两眼感受野的密度不相等,以致两眼受刺激的感受野的数量不相等,则大脑皮层感知等像。
参考答案:错3.若两眼视网膜像的大小不等,而两眼感受野的密度也不相等,以致两眼受刺激感受野的数量恰好相等,则大脑皮层仍感知等像。
参考答案:对4.若两眼视网膜像的大小不等,刺激不等数量的感受野,则存在不等像。
参考答案:对5.不等像存在与否决定于两眼受刺激感受野的数量相等与否。
参考答案:对1.双眼视抑制性测量项目有()参考答案:NRA;BI模糊点、破裂点和恢复点2.NLP为3exo,加上-1.00D后NLP为2eso,梯度性AC/A为()参考答案:53.张力性聚散是双眼从解剖静息位置向生理静息位的移动,张力性聚散度合适时,远距隐斜视为()参考答案:零(正视位)4.聚散分为()参考答案:近感知性聚散;张力性聚散;调节性聚散;融像性聚散5.假性近视可由()导致参考答案:模糊性调节;张力性调节1.散开不足首选方法是使用BI棱镜参考答案:错2.散开不足的特征是远距离内隐斜参考答案:对3.集合过度的特征是远距离内隐斜参考答案:错4.集合不足首选治疗方法是视觉训练参考答案:对5.集合过度的特征是近距离内隐斜参考答案:对1.给予患者球镜附加的原理是改变调节或聚散的需求参考答案:对2.确定球镜附加是否有效的重要参数是AC/A参考答案:对3.集合过度首选负球镜附加参考答案:错4.负球镜附加主要用于高度外隐斜或外斜视参考答案:对5.眼动异常首选视觉训练参考答案:对1.患者,女性,18岁,主诉“看书20分钟感到眼酸胀、眼痛”。
第三章 双眼视的测量
第三章双眼视的测量在采集病史和确定屈光不正之后,下一步就要进行常规双眼视测量。
双眼视觉测量由一系列的检测技术组成,遵循一定的检测流程,有关细节和流程在本书系列《视光学方法和理论》中有阐述,本章将阐述方法的概要、意义和注意点。
第一节双眼视的基本测量方法双眼视觉的测量评估分为如下4大步:1.测量在远近距离上的隐斜的方向和幅度以及AC/A比基本测量方法包括遮盖试验,yon Graefe隐斜试验,Thorington改良试验。
2.测量正负融像聚散度有直接和间接测量,前者又有平滑聚散(综合验光仪中用Risley 可变棱镜)和阶梯聚散(用棱镜排杆)测量之分,后者有负相对调节(NRA)、正相对调节(PRA)、融像交叉柱镜(Fcc)等。
3.测量集合幅度一般指集合近点(NPC)的倒数,此测量对于最常见双眼视异常之一,即聚合不足的诊断极其重要。
测量所用的视标类型和长时多次测量的结果是关键。
4.测量感觉状态包括抑制和立体视觉。
一般而言,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的立体视觉在临床上测量并不受影响或受影响极微,而轻度抑制却常见。
特殊测量如Worth 4点灯可测抑制。
双眼视的全面测量应包括上述所有4步,但最小的数据库应包括集合近点、远近距的遮盖试验、远近距的阶梯聚散幅度和立体视觉。
若患者有症征而最小数据库信息不足时,则应加双眼视间接测量、灵活度测量和注视视差测量等。
在临床上为方便计,将所有需用综合验光仪(:phoropter)的检测方法归为一组进行,将所有不需用综合验光仪(phoropter)归为另一组进行。
为了避免上一检测对下一检测的影响,应按以下顺序测量:(1)自由位测量(理论上此时无刺激或抑制,如测量隐斜);(2)抑制性测量(如BI、NRA);(3)刺激性测量(如BO、PRA)。
一、分离性隐斜的检测1.遮盖试验是一种客观检测眼位的方法,由遮盖打断双眼融像,在双眼无融像状态下检测分离性隐斜的向量。
遮盖试验分为交替遮盖和遮盖.去遮盖,前者可判定是否正位和斜位及方向,后者可辨别隐斜视和斜视以及区分交替性斜视或恒定性斜视。
《斜弱视与双眼视》教学大纲
温州医学院《双眼视与斜弱视学》课程教学大纲温州医学院教务处编2010 年6 月课程负责人签字:余焕云教研室主任签字:日期:2011.9.18 日期:《双眼视与斜弱视学》课程教学大纲(Bincular Vision and Strabismus & amblyopia)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NN020550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51(36/15)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3 学分2.5课程性质考试适用专业眼视光学本科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能够掌握正常双眼视的概念、常见双眼视诊断的检查方法;掌握常见非斜视性双眼视功能异常的检查诊断和处理;掌握图形分析法和S法则和P法则的运用。
掌握常见视功能训练的方法和仪器。
熟悉眼球运动以及检查,熟悉不等像的概念以及处理原则,了解视疲劳的概念以及常见原因。
掌握常见斜视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基本掌握斜弱视专科的主要检查操作;掌握弱视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掌握屈光不正、斜视及弱视的关系;并能熟悉弱视的一般检查和特殊检查;掌握低视力的诊断标准、检查方法以及处理方法。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赵堪兴主编本科教材《斜视弱视学》;人卫版,2011年;王光霁主编《双眼视觉学》第二版;北京,人卫版,2011年徐亮《低视力学》第二版、北京、人卫版、2011年参考书《斜视》《现代斜视治疗学》Scott B.Steinman Foudarions of Binocular Vison 2000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考试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聚散功能那个检查和AC/A测量,实验室进行 3学时调节功能检查和相关参数的图形绘制,实验室进行 3学时视觉功能训练,实验室进行 3学时斜视常规检查,在实验室进行 3学时斜弱视门诊见习,在斜弱视门诊进行 3学时第一章正常双眼视和基本测量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双眼叠加作用、视觉方向、双眼融像和立体视的概念以及正常眼动的常见分类。
双眼视的测量课件
立体视觉缺失的治疗方法包括视觉训练、3D电影观赏等。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以恢复正常的立体视觉功能。
04
CHAPTER
双眼视测量仪器
眼位测量仪是用于测量眼球位置的仪器,对于诊断斜视、眼球震颤等眼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眼位测量仪可以通过光学或电子方式进行测量,其中光学测量方式更为常用。
总结词
眼位测量通常采用眼球定位仪,通过观察被测者眼球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轨迹,测量其眼位变化。眼位测量结果可以反映被测者的眼球运动状态,对于诊断眼球震颤、斜视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总结词
立体视觉测量是评估被测者深度感知和空间感知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立体视觉测量可以了解被测者是否具备三维视觉功能。
详细描述
调节与集合的测量通常采用调节仪和集合仪等设备,通过观察被测者在不同调节和集合状态下的眼睛运动和视觉表现,评估其调节和集合功能。调节与集合的测量对于诊断老花眼、斜视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03
CHAPTER
双眼视异常与处理
斜视是一种常见的双眼视异常,表现为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导致视觉混淆。
总结词
确保测量过程的安全性,避免对眼睛造成伤害。
进行双眼视测量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应由专业医生或验光师进行。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有更先进的双眼视测量技术和设备出现。
技术创新
基于更准确的测量结果,未来可能会实现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和方案。
个性化治疗
随着人们对视觉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双眼视测量可能会更加普及。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早发现弱视并采取相应措施,有助于预防弱视的发生和恶化。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早发现立体视觉缺失并采取相应措施,有助于预防立体视觉缺失的发生和恶化。
复视的检查与治疗
内转 内转 外转 外转
上转 下转 下转 上转
内旋 外旋
特殊检查
目的:
• 判断麻痹肌 • 判断疾病恢复的程度和治疗效果
方法:红绿玻璃试验
条件:半暗室,在墙面设计9个红色视标,每个 视标间的距离50cm,被检者距视标1m,视线与 中央视标平齐,一眼前置红玻璃片,另一眼前置 绿玻璃片,保持头部不动.
2.当双眼同时注视时有实像与虚像之 分.
3.可以有混淆视、眼肌麻痹、眼位偏 斜及代偿头位.
4.闭一只眼后复视消失.
眼外肌麻痹见于各种病变: 1.神经源性:支配眼外肌的颅神经 受损,如外伤、肿瘤等. 2.肌源性:如Grave病. 3.机械性:如挫伤引起眼外肌水肿.
单眼复视:由于一个物体同时落在一眼 视网膜的两个不同部位所引起.
• 非共同性复视:
• 向各个方向注视时复像间距离发生变化.常见 于非共同性斜视
• 水平复视:
• 发生在水平方向,指两眼物象在同一水平方向 分离,无高低之分,仅有左右之分.常见于内、外 直肌异常
• 垂直复视:
• 两眼物象呈垂直分离,一个物象高于另一个物 象.分为垂直同侧复视,常见于上下斜肌麻痹;垂 直交叉复视,常见于直肌麻痹
右眼下直肌麻痹
复视像的诊断
周边物像恒定是麻痹眼 向右转,右侧物像;向上转,转高的物像. 一般外转肌〔外直肌,上、下斜肌麻痹 时,产生同侧复视;一般内转肌〔内直肌, 上、下直肌麻痹时,产生交叉复视 眼交叉,影不交叉;眼不交叉,影交叉.
左
右眼上斜肌麻痹
左
右眼外直肌麻痹
右
右眼上直肌麻痹
右
右眼内直肌麻痹
• 水平复视、垂直复视、旋转复视
生理性复视:又称立体复视,当两眼 同时注视远近不同的两个物体时,如 集中精力注视其中一个,则另一个物 体不能落于视网膜对应点上,而感知 为两个的生理现象.
第三章-眼视光初始检查(1)
• 双眼视差通常表示为两物体 所形成的集合角的差 值:∠b1Bb2- ∠m1Mm2
三、 眼外肌检查
• 眼外肌:内外直肌、上下直肌和上下斜 肌
1、眼外肌作用表
2、单眼运动
• 主动肌:眼球向某一方向运动时,起主导 作用的肌肉。
• 协同肌:当眼球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除主 动肌之外,起辅助作用的肌肉。如:向上 转时,上直肌是主动肌,下斜肌是协同肌。
• 在视网膜内有三种感色锥体细胞,分别对 红、绿、蓝三种色光敏感
• 将“三色学说”与“四色学说”统一起来。
• 色觉的产生过程分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为视网膜视锥细胞层阶段,视网膜的三 种锥体细胞选择吸收光线中不同波长的光辐射, 分别产生相应的神经反应,同时每种感色锥体细 胞又单独产生黑和白反应;
• 第二阶段是信息传送阶段,即在颜色信息向大脑 传递过程中,不同颜色信息再重新组合、加工, 形成 “四色应答密码”,最后产生色觉。
• 解:调节远点: 1/4=0.25m=25cm=0.25m
调节近点:10cபைடு நூலகம்=0.1m
调节幅度=1/0.1-1/0.25=6D
3、调节幅度的测量方法
(1)移近/移远法 (2)负镜片法 (3)动态检影法
(三)调节幅度检测的影响因素
1、单眼和双眼测量 • 单眼测量启动反应性调节 • 双眼测量启动反应性调节和集合性调节 • 双眼测量结果大于单眼测量结果
• 当白光刺激时,可破坏白-黑视素,引起 神经冲动,产生白色感觉;无光线刺激时, 白-黑视素合成,引起神经冲动,产生黑 色感觉。
第三章--眼科检查法.doc
第三章眼科检查法【选择题】单选题1.如眼前手动不能识别,则改查(C)A.指数B.光定位C.光感D.针孔视力E.色觉2.色觉检查图表距眼应(B)A.1尺B.0.5MC.1MD.5ME.任意3.对照法检查视野,检查者与受试者面对面而坐,相距(C)A.1尺B.0.5MC.1MD.5ME.任意4.对视力低于0.3的屈光介质混浊患者预测术后视功能时,选择哪种检测视功能结果较可靠(B)A. 眼电图B.视觉诱发电位C. 闪光视网膜电图D.图形视网膜电图E.多焦视网膜电图5.下列哪项没有一过性视力丧失(B)A.视网膜中央动脉痉挛B.急性结膜炎C.精神刺激性黑朦D.血压变化E.直立性低血压6.ERG的b波产生于(D)A. 色素上皮B.光感受器C. 神经节细胞D.双极细胞,Muller细胞E.以上都不是7.ERG的a波产生于(B)A.RPE细胞B.光感受器细胞C.双极细胞D.神经节细胞E.以上都不是8.如走到视力表前距离多远仍不能识别0.1最大识标,则检查指数(B)A. 5mB.1mC.0.5mD.30cmE.10cm9.视力低于0.02,改查指数时,应从多少距离开始逐渐移近(B)A.5mB.1mC.0.5mD.30cmE.任意10.在眼病诊断中,较有参考价值的是(D)A.远视力B.裸眼视力C.针孔视力D.矫正视力E.近视力11.如果在3m处才能看清0.1行视标,则该眼视力为(E)A.0.1B.0.04C.0.02D.0.2E.0.0612.国际标准视力表远视力检查的距离是多少(D)A.50mB.2.5mC. 3mD.5mE.6m13.图形ERG反映哪种细胞的功能(E)A.RPE的功能B.光感受器的功能C.muller细胞功能D.双级细胞功能E.神经节细胞功能14.盲的视力标准是(D)A.较好眼的矫正视力低于0.3B.较好眼的矫正视力低于0.02C.较好眼的矫正视力低于0.1D.较好眼的矫正视力低于0.05E.以上都不是15.下列哪项没有无痛性视力下降(A)A.急性结膜炎B.屈光不正C.开角型青光眼D.白内障E.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16.眼前指数仍不能识别,则改查(A)A.手动B.光定位C.光感D.近视力E.针孔视力17.眼底晚期荧光是指注射荧光素后(E)A.12秒B.30秒C.1分D.5分E.5—10分18.关于电脑静态视野检查错误的是(C)A.检查速度快B.可重复性强C.初次检查的可靠性高D.能定量反映视网膜的敏感度或阈值E.以上都不正确19.颞侧偏盲点可能由下列哪种情况引起(C)A.视野损伤引起B.视交叉以后的病变引起C.视交叉病变引起D.卒中引起E.甲醇中毒引起20.扇形视野缺损常见于(E)A.扇形尖端位于中心注视点为视路疾病B.扇形尖端位于生理盲点,为中央动脉分支栓塞或缺血性视盘疾病C.象限盲,为视放射的前部损伤D.鼻侧阶梯,为青光眼的早期视野缺损E.以上都正确21.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较好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多少为低视力(B)A.1.0B.0.3C.0.8D.0.1E.0.0522.VEP检查时,视神经和视路疾患常表现为(D)A.P-100波振幅上升,潜伏期延长B. P-100波振幅上升,潜伏期不变C.P-100波振幅下降,潜伏期缩短D. P-100波振幅下降,潜伏期延长E. P-100波振幅下降,潜伏期不变23.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形态学诊断应选择(D)A.B超B.光学相干断层扫描C.A超D.超声生物显微镜E.彩色多普勒成像24.ERG的OPs波可反映(E)A.RPE细胞的功能B.光感受器的功能C.双级细胞的功能D.muller细胞的功能E.无长突细胞的功能多选题1.下列可出现向心性视野缩小的疾病有(ABDE)A.球后视神经炎B.青光眼晚期C.白内障D.视网膜色素变性E.癔症2.可用于视野检查的方法包括(ACE)A.对比法B.色相排列法C.自动视野计D.Worth4点法E.Amsler方格法3.前房角镜检查(AB)A.看到部分睫状体带者为窄IB.看见巩膜突者为窄IIC.看见后部小梁者为窄IIID.看见前部小梁者为窄IVE.只能见到前界线者为窄V4.下列可检查出有中心暗点的疾病有(ACD)A.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B.视乳头水肿C.中毒性视神经萎缩D.球后视神经炎E.有髓神经纤维5.VEP的用途包括(C E)A.闪光-VEP可用于黄斑功能检查B.夜盲症的检查C.可用于伪盲检查D.视杆细胞功能检查E.P-VEP可用于青光眼检查6.影响视野检查结果的因素包括(ABCDE)A.背景光亮度B.瞳孔直径C.屈光不正D.人为因素E.精神因素7.动态视野检查的缺点为(BC)A.检查速度慢B.小的暗点发现率低C.旁中心暗点发现率低D.适用于周边视野检查E.精确性高8.可比较精确了解患儿视力情况的检查是(CD)A.注视反射B.跟随反射C.优先观看法D.视觉诱发电位E.光感测定9.大致了解患儿视力情况的检查是(AB)A.注视反射B.跟随反射C.优先观看法D.视觉诱发电位E.光感测定10.以下眼无痛性视力下降的有(ABCDE)A.玻璃体积血B.视网膜脱离C.白内障D.开角型青光眼E.黄斑裂孔11.视力障碍包括(ABCDE)A.眼前黑影飘动B.夜盲C.复视D.视野缩小E.视力下降12.下列属于视功能客观检查的是(CDE)A.视力B.视野C.眼电图D.视网膜电图E.视觉诱发电位13.视功能检查包括哪些方法(AE)A. 视觉心理物理学检查B.视野检查C.视力检查D.眼电图检查E.视觉电生理检查14.下列关于角膜内皮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有(ACD)A.年轻人平均为每平方毫米3000—4000个B.呈三角形C.大量损伤后可致大庖性角膜炎D其密度可用角膜内皮镜检查.E.损伤后可再生15.下列可出现生理盲点扩大的疾病包括(ABE)A.高度近视B.视乳头水肿C.缺血性视神经病变D.青光眼E.有髓神经纤维16.下列属于视功能主观检查的是(AB)A.视力B.视野C.眼电图D.视网膜电图E.视觉诱发电位病例串型最佳选择题(A3—A4题型)患者,女性,47岁,主诉双眼干涩半年余。
摄影测量学 第三章 人眼的立体视觉和立体观测
白光照射
白
a2(绿)
光闸法
在投影的光线中安装光闸,两个光闸相互 错开
观测者带上与投影器中光闸同步的光闸眼镜
偏振光法
在两投影光路中安装两块偏 振 平面互成90°的偏振器
观测者带上一副检偏镜 镜片的偏振平面相互垂直, 左右分别与投影的左右偏振 平面相互垂直
液晶闪闭法
人眼的立体视觉与立体观测
主要内容
பைடு நூலகம்一、人眼立体视觉原理
二、人造立体视觉 三、像对的立体观察
§3.1.1 人眼立体视觉
人 眼 基 本 构 造
图3.1 人眼的结构
人眼好像一个完善的自动调光的摄影机—— 水晶体如同物镜,瞳孔如同光圈,网膜像底 片。
人 眼 立 体 视 觉
单眼观察:景物的中心构像,单张像片;
者眼睛的距离不相等。
fc f 为夸大系数,f c为观察立体时像片距人眼的 距离250mm,等于人眼的明视距离
重叠影式观察立体
互补色加法
在投影器中插入互补色滤 光片 (品红色、蓝绿色) 观测者双眼分别带上同色
镜片
互补色减法
在白纸上分别用品红、 绿互补色印刷一对像片, 观测者左右眼分别戴上 品红、绿互补色眼镜, 在明室对立体图画进行 观察。
立体镜观察
桥式立体镜
在一个桥架上安置两个相同的简单透镜
透镜光轴平行,间距约为眼基距,高度等于透镜主距
立体镜观察立体
反光立体镜
在左右光路中各加入一对反光镜扩大像片间距,可 对大像幅进行立体观察。
结果:立体模型与实物不一样,主要是在竖直方向夸 大了,地面的起伏变高,有利于高程量测。
原因:航摄像片的主距与观察时像片所在位置距观察
应用光学第三章 眼睛和目视光学系统
一、放大镜(magnifier)的工作原理
放大镜用来观察近距离微小物体。
物在物方焦点,出射的是平行光束。
人眼直接观察
设一微小物体其高为y,用肉眼直接观察时不能离 眼太近,放在l = -250mm处。此时,视角为:
tan 仪 tan眼
tan1' 4 106
0.0003 4 106
75
3-3 望远镜(telescope)的工作原理
望远镜用来观察无限远的物体
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即光学间隔Δ= 0。
望远镜的视角放大
1. 不用望远镜时,远物对人眼的张角:
眼
2. 通过望远镜后,像对人眼的张角' :
标放在眼前250mm处,此距离为明视距离。 ✓ 近点距离:人眼通过调节所能看清物体的最短
距离称为近点距离。 ✓ 远点距离:人眼能看清的最远距离。 ✓ 最大调节范围:远点距离与近点距离之间的视
度之差。
二 人眼的调节 -- 视度调节
例:20岁的正常人眼 ✓ 明视距离:250mm,SD = -4。 ✓ 最大调节范围:-10
开普勒望远镜( fe’ > 0, < 0)
优点:物镜与目镜之间有中间实像,可以安装分划板, 便于瞄准和测量。
缺点:正立的物体成倒像,不方便观察。需加入倒像 系统。
伽利略望远镜( fe’ < 0, > 0)
优点:正像 缺点:无法安装分划板;另视觉放大率受到物镜口径
的限制,不可能很大,一般在2-3倍。
再经过目镜成像在无限远。
两级放大:
第一级:显微物镜将被观察物体进行尺寸放大; 第二级:靠近眼睛的目镜扩大视角
双眼视功能检查通俗易懂的解释
双眼视功能检查通俗易懂的解释
双眼视功能检查是一种检查方式,主要检测双眼的调节和聚散功能,双眼的融像功能、调节异常和眼球运动功能。
具体来说,双眼视功能是指外界物体在两眼视网膜相应部位所形成的像,经过大脑的视觉中枢融合为一,使人们感觉不是两个相互分离的物体,而是一个完整的立体形象。
双眼视功能检查在诊断和治疗青少年近视方面尤其重要。
这种检查方式能查明孩子近视产生的加深的原因,对视力发展状况做准确预测,进而选择适合的矫正方案。
通俗易懂地说,双眼视功能检查就是通过一系列专业化的检查手段,了解眼睛如何同时使用两只眼睛看东西,以及两只眼睛如何协同工作。
这种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和解决双眼视觉问题,如斜视、弱视等,也能帮助解决由于双眼视觉问题引起的其他症状,如视疲劳、眼酸、眼胀、视近困难、困倦感等。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建议咨询眼科医生或相关专家。
双眼视觉学
双眼视觉学教学大纲(研究生)双眼视觉学是眼视光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教学课程,其宗旨是学习眼动参数的基本概念,双眼视觉的临床评价方法,以及双眼视问题的诊断和处理等。
本大纲以《双眼视觉学》为基础,参考《双眼视觉问题分析与处理》,同时结合国外其他相关的教材、资料和我国的实际需要编写的,主要供我院眼视光专业研究生教学使用。
双眼视觉学是双眼视觉学是眼视光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教学课程,其任务是研究眼动参数、双眼同时视以及双眼视觉异常的诊断和处理等等。
学习双眼视觉学的目的是掌握双眼视觉学相关眼动参数的检测方法、特点和临床应用,学会诊断和处理临床上常见的双眼视异常。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眼视光学专业研究生,教学内容包括理论课和实习课。
本大纲总学时为60节。
理论课为28节,实习课为32节。
时间讲授内容授课教师实习内容授课教师2.18下午1-4 双眼视概论吕帆42.24下午1-4 眼调节参数吕帆42.25下午1-4 眼辐辏参数徐丹43.3下午1-4 眼调节参数的测量徐丹、于旭东4 3.4下午1-4 双眼视觉学图形分析方法徐丹43.10下午1-4 隐斜的测量徐丹、于旭东4 3.11下午1-4 Sheard法则和percival 法则徐丹43.17下午1-4 辐辏范围的测量徐丹、于旭东4 3.18下午1-4 双眼视异常的分类和临床处理徐丹43.24下午1-4 双眼视异常训练吕帆43.25下午1-4 参数测量和图表绘制徐丹、于旭东44.1下午1-4 双眼视异常的训练徐丹、于旭东4 4.2下午1-4 实习自由练习徐丹、于旭东、4.8下午1-4 实习操作考核第一组吕帆、徐丹、于旭东、阎静4.9上午1-4 实习操作考核第二组吕帆、徐丹、于旭东、阎静理论课上课地点:东大楼301 实习课上课地点:东大楼416 课程负责人:吕帆课程协调人:徐丹第一章正常双眼视(一)目的要求:1、掌握双眼叠加作用、视觉方向、双眼融像、立体视觉。
2、熟悉双眼视觉的发育、扫视运动、跟随运动、前庭-眼反射、视动眼震、注视性眼运动和眼动与阅读3、了解双眼视觉的神经解剖和视觉神经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 综合验光仪近视标尺是以眼镜平面开始定量, 所以所测值应加上眼镜平面至回旋点的距离 27mm,为实际集合近点 正常值:集合近点(破裂点):5cm 恢复点:7cm
正负融像性聚散间接检测
平滑聚散监测:在综合验光仪上进行,对远 近距离的正负融像聚散幅度做评估 水平融像检测:远距/近距 垂直融像检测:远距/近距
调节灵活度(Acc. facility/flexibility)
调节速度:在定量的调节刺激下,做出调节 反应所需时间为调节速度。 调节灵活度:测定单位时间内被测眼对于两 个不同水平的定量调节刺激做出完全性调节 反应的次数,称为调节灵活度。 调节灵活度测量评估调节反应的耐力和动力
检查方法: 距离切换法 镜片切换法
调节测量内容
调节幅度 调节反应 调节灵活度 正负相对调节
调节测量
调节反应VS调节需求 调节需求:人眼看清外物特定距离物体理论 上所需的调节量 调节反应:人眼看清外物特定距离物体实际 付出的最小调节量 通常调节反应小于调节需求
调节远点与远点距离
调节远点:调节静止时与视网膜黄斑部相共 轭的视轴上一点。 调节距离:调节远点到眼主点距离 近视眼时:负值 远视眼时:正值
同样19-23/10-16 BO 14/18-28/7-15
注意 检测时,棱镜旋转速度不宜太快,以1 △/S 为宜 先测负融像性聚散,然后测正融像性聚散
模糊点 不能代偿由于棱镜在视网膜上引起的物象移开 破裂点 用尽所有聚散离仍不能维持单一的视网膜像 恢复点 视网膜像移开减少到可以重新动用聚散力合 成单一的像
聚散灵活性检测 步骤 矫正屈光不正 将3BI棱镜至于眼前,注视40cm处视标 切换12BO,注视40cm处视标,努力融像, 开始计时,待双眼融像后在切换,直至双眼 融像为一周期 测定一分钟内完成周期数
感觉融像检测 即抑制评估与立体视评估 抑制评估:Worth四点灯
Worth四点灯检查: 33cm视网膜中心投射范围为6 °,查周边融合,
AMP:Amplitude——调节幅度 正常情况下调节幅度: 10岁=14D 20岁=10D 30岁=7D 40岁=4.5D 50岁=2.5D
影响调节幅度检测结果的因素 双眼单视 双眼、单眼调节幅度差异 屈光状态 近视、正视、远视差异 注视角度 下方、前方、上方差异 视标大小 视标大小差异 预置镜片 特殊情况需预置镜片 视角改变 负镜法、移远、移近法差异
总结: 聚散力: 负向聚散力(三棱镜底向内) 远距离(6m):破裂点 恢复点 近距离(40cm):模糊点 破裂点 恢复点 正向聚散力(三棱镜底向外) 远距离(6m):模糊点 破裂点 恢复点 近距离(40cm):模糊点 破裂点 恢复点
阶梯聚散检测 用棱镜列镜检测,适用于8-9岁儿童
包括正常与异常对应;6m投射范围为2 °,查中心融合。右红左绿。
右眼为主导眼
左眼为主导眼
正常装置演示
右眼为主导眼,左 眼被抑制
左眼为主导眼, 右眼被抑制
内斜 同侧复视
外斜 交叉复视
立体视评估
分离性隐斜检测
遮盖试验 Von Graefe法 Thorington改良法
遮盖试验 交替遮盖:判断是否正位和斜位以及方向 遮盖-去遮盖:区分隐斜视和斜视以及交替 性斜视或恒定性斜视
如从眼镜平面至视标间距离的倒数所求屈光度 为眼镜屈光度 举例: 一正视眼使用最大调节时其近点(B)距眼 主点(A)为10cm,则眼的调节力为: 如果眼镜距离眼睛主点为15mm,则眼镜 屈光力为:
远视标负镜片法 矫正屈光不正 注视远距离视力表,选择最佳视力上一行视标 嘱被检者注视 在被检眼前加负透镜,直至视标变模糊,所加 度数即为眼睛的调节幅度
一只眼的调节幅度为5.00D,测其近点在 12.5cm,求其明视距离
测量方法
移近法/移远法(两眼分开测量) 矫正患者屈光不正 开启近读灯,将近用视标置于被检者眼前 40cm处 以1cm/s移近被检眼,直至视标间隙变模 糊 记录近视标卡与被检眼主点距离,其倒数 即为调节幅度
或将视标移近被检眼,直至看不清,以 1cm/s速度远离被检眼,直至视标间隙达到 清晰 记录近视标与被检眼主点距离,其倒数即为 调节幅度 通常移近法所测值略大于移远法,通常取二 者平均值
调节灵活度不仅可以测量调节功能,同时可 以评估聚散功能 测量过程中注意正镜片与负镜片的速度,如 正负镜片速度不同则测量患者相对调节
调节反应
调节刺激量 调节反应量 当给予一定调节刺激时,人眼将作出相应的 调节反应,根据反应量是否精确分为调节超 前、调节滞后和正常调节反应 测量方法:MEM法 FCC视标法(融像性交叉柱镜法)
眼屈光状态与调节关系
注视同样距离物体时显性调节力与隐性调节 力也不同 例:20岁,调节幅度:10D 注视33cm 显性调节力 隐性调节力 正视眼 3D 7D +2D远视 5D 5D -2D近视 1D 9D
阅读舒适必须保留1/2的调节力,即有调节 未使用。 眼的调节幅度最宜为视近所需调节的两倍, 否则易出现视疲劳
1/5=20 cm
正视眼
无穷远
无穷远 至 20cm
-1D近视 眼
眼前1m 1/(5+1) 1m到 =17cm 17cm 1/(51)=25c m 眼后 1m到 25cm
+1D远视 眼后 1m 眼
调节力
显性调节力—视近物时所使用的调节力 隐性调节力—视近物时未使用的调节力,即 剩余调节力 调节幅度—显性调节力+隐性调节力
调节灵活度(Acc. facility/flexibility)
良好照明 非老视者,单眼或双眼 视标:差眼最佳近视力上一行或二行 先将+透镜置于眼前,看清晰后翻转到-透镜开始计时,清晰后在 翻转到+透镜,在清晰为一个周期 双眼检查建议使用偏振片和偏振读物 反转拍(Flipper) +2.00/-2.00 参考值 8-12y 5cpm bin;7cpm mono 13-30y 8cpm bin;11 cpm mono 30-40y 9cpm bin 两眼间相差小于4cpm * 当双眼小于8cpm,应进行单眼检查
远近距离切换法
矫正患者屈光不正 分别在6m、40cm处设置远近视标 先注视6m视标,看清晰后注视40cm视标 开始计时,待清晰后再次注视6m视标清晰 后为一周期 测定一分钟内完成周期数 正常值:≥25次/分
镜片切换法
工具:球镜翻转拍 规格:+-2.00D +-2.50D +-1.50D
调节滞后:调节反应<调节刺激
调节超前:调节反应>调节刺激
MEM法
正常量:+0.25D至+0.50D 低于0或高于+0.75为异常
步骤: 1.矫正患者屈光不正 2.将FCC视标放在40cm处,照明昏暗 3.将交叉柱镜负轴放在90度位置 4.调整好瞳距,确认被检者双眼均无遮盖 5.嘱被检者注视视标,询问被检者哪一组线条 清晰
Von Graefe法 远距离水平向隐斜测量: 矫正屈光不正,远用瞳距 让患者清闭双眼,将旋转棱镜转到视孔前, 右眼放置6棱镜度BU,左眼放置10棱镜度 BI 视标为单眼最佳视力上一行的单个视标
FCC判断
垂直线清
减少照明 垂直线清 反转JCC棱镜轴 垂直线清 减少正镜到同样清 水平线清
水平线清或一样清
加+0.25D到垂直线清
调节滞后 (量)
垂线倾向
调节超前
意义: 调节超前:调节过度,或者高度外隐斜伴正 融像性聚散下降 调节滞后:调节不足,或者高度内隐斜伴负 融像性聚散下降
正负相对调节(PRA/NRA)
集合(聚散)测量
正负融像性聚散间接检测:集合近点、集合 幅度测量、正负相对调节 正负融像聚散直接检测:水平聚散检测、阶 梯聚散检测、聚散灵活度检测 感觉融像检测 分离性隐斜测量
集合近点(NPC) 矫正患者屈光不正,调整近用瞳距 将近视标至于患者眼前40cm处,嘱患者双眼注视 视标,给予合适照明 将视标在40cm处平稳向眼前移近,记录患者发生 复视的临界距离,同时监测被测眼,若发现被测眼 忽然散开,证明放弃集合,记录散开瞬间的距离, 即为集合近点距离(破裂点) 然后将视标向回撤退,记录被测眼恢复融像的距离, 同时监测被测眼忽然恢复集合,记录此距离即为集 合恢复点距离(恢复点)
.
近视标负镜法 矫正屈光不正 开启近读灯,将近用视力表置于眼前40cm, 嘱被检者注视 在被检眼前加负透镜,直至视标变模糊,所 加度数再加上40cm处诱发2.5D调节即为眼睛 的调节幅度
注:在测量年轻人,要在眼前加-3.0D或-4.0D 镜片,高度远视眼加适当度数凸透镜,待测完 后,把所加镜片减去
负相对调节(NRA) 指在集合保持稳定情况下能放松的调节量, 即在屈光矫正下双眼同时加正镜片至模糊, 增加量即为负相对调节。
正相对调节(PRA) 指在集合保持稳定情况下能做出的最大调节 量,即在屈光矫正下双眼同时加负镜片至模 糊,增加量即为正相对调节。
测量步骤: 矫正屈光不正 在40cm处,双眼同时注视最佳视力上一行视标, 双眼同时增加正镜度数(或负镜),直至视标变模 糊 变化镜片量即为相对调节量 先测负相对调节,在再测正相对调节 正常值:负相对调节:+2.00D—+2.50D 正相对调节:≥-2.50D
复习
调节与调节需求 辐辏与辐辏需求,辐辏表示方法 调节分类、辐辏分类 AC/A计算 隐斜 双眼视觉异常类型: AC/A低,看远内隐斜,大于看近( AC/A高,看远外隐斜,大于看近(
) )
基本内容
双眼视测量的常用概念 调节功能的测量 聚散功能的测量 隐斜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