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

第3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
第3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

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

一、选择题

1.(12镇江)冬天,挂在室外墙壁上的空调外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它的散热片上会覆

盖一层“白霜”.这种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形式是D

A.汽化B.熔化C.升华D.凝华

2.(12毕节)毕节,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是较为理想的宜居城市。下图所示的符号

分别代表云、雨、霜和雾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C

3.(12东营)今年冬天,世界多地出现了极寒天气。下图是我国某地出现的雾凇景象。

雾凇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发生了B

A.液化B.凝华

C.汽化D.升华

4.(12柳州)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

最后不见了,这种物态变化是C

A.汽化B.熔化C.升华D.凝华

5.(12咸宁)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

成的,图3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C

6.(12绥化)如图所示,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B

7.(12泰安)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

的物态变化是C

A.蒸发B.熔化C.升华D.液化

8.(12宜昌)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雪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B.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A.云B.雨C.霜D.雾

A.“飘渺的雾”是气

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熔

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华

现象

D.“轻柔的雪”是液

化现象A.山间的“云海” B.树枝上的“雾凇” C.花草上的“露珠” D.房檐下的“冰凌”

B .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放出热量 A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

C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

D .雪的形成是凝固

现象,吸收热量

C .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

D .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9.(12贵阳)当深秋的某天早晨,我们看到了覆盖在树叶、草地上的茫茫白霜(如图

所示)时,这预示着冬季即将来临。固态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下列哪一物态

变化形成的A

A .凝华

B .升华

C .液化

D .汽化

10.(12娄底)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

华的是D

11.(12厦门)下列符号分别代表大雨、冰雹、霜冻和雾等四种气象,其中主要通过

凝华形成的是C

12.(12玉林)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

A .冬天早晨地上的霜

B .秋天花叶上的露珠

C .江面弥漫的大雾

D .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13.(12赤峰)下列物态变化中都是吸收热量的是A

A .熔化 升华 汽化

B .凝华 升华 熔化

C .汽化 液化 凝固

D .凝华 液化 凝固

14.(12临沂)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C

15.(12日照)“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C A .汽化和液化 B .汽化和升华

C .凝固和凝华

D .凝固和熔化

A .大雨

B .冰雹

C .霜冻

D .雾

A .春天里冰雪消融

B .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

C .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D .初冬的早晨霜打技头

16.(12大理)关于物态变化说法错误

..的是A

A.北方冬天早晨玻璃上冰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会变小,是升华现象

C.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罐会”出汗”,是液化现象

D.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17.(12包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B.秋天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北方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外面说话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18.(12孝感)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C

A.暮春,小草挂上露珠,是液化形成的

B.盛夏,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清凉,是蒸发的原因

C.深秋,时有白霜生成,是凝固所致

D.隆冬,冰冻的衣物晾干,为升华现象

19.(12遵义)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熔化

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气温

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的水蒸气

20.(12济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D.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这是水蒸发吸热的缘故

21.(12滨州)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22.(12漳州)图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要吸热的是A

A.春天来了,冰雪消融B.夏天清晨,小

草上出现露珠

C.深秋的早晨

形成浓雾

D.北方冬天出现

美丽的“雾凇”

D .寒冬,窗玻璃 上冰花剔透

B .仲夏,草叶间 露珠晶莹

C .深秋,枝头挂 满白霜 A .初春,河流中

冰雪消融 23.(12滨州)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24.(12漳州)图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要吸热的是A

A .春天来了,

冰雪消融 B .夏天清晨,小 草上出现露珠 C .深秋的早晨 形成浓雾 D .北方冬天出现 美丽的“雾凇” 25.(12威海)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

26.(12常德)兰兰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了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B

A .春天,冰雪融化——凝固

B .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的冰镇矿泉水的瓶壁 “流汗”——液化

C .秋天的夜晚,小草上出现露珠——升华

D .冬天,人口里呼出“白气”——汽化

27.(12宁夏)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融化,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积雪发生了B

A .蒸发现象

B .升华现象

C .凝华现象

D .凝固现象

28.(12遂宁)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极端恶劣天气不断出现,12年4月,许

多本应是春暖花开的地方,却出现“四月飞雪”的奇观。“雪”的形成属于下列

哪种物态变化A

A .凝华

B .凝固

C .升华

D .熔化

29.(12安徽)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

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

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

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

A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30.(12随州)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B

A .雾的形成

B .霜的形成

C .水结成冰

D .露的形成

31.(11徐州)把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蔬菜很快就变干燥了,

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持原有的营养和味道.在加工过程中,蔬菜中的水先凝

固,然后D

A .汽化

B .液化

C .凝华

D .升华

32.(11南通)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C

A .甲图中,正在消融的冰山

B .乙图中,碘微微加热后变成紫红色蒸气

C .丙图中,水蒸气遇冷后在铁丝网上形成霜

D .丁图中,烧水时壶嘴喷出“白气”

33.(11泰安)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B

A .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B .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C .春天,河里的冰雪消融

D .夏天早晨,花草上附着露水

34.(11东营)超市里卖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在公共场所,能有效清

新空气,预防感冒。“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A .升华

B .凝华

C .熔化

D .汽化

35.(11济宁)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C

A C D

36.(11连云港)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气象部门多次用火箭弹向

刚从水中 出来,感觉特别冷 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汽” 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 夏天凉晒的湿 衣服逐渐变干

适当云层中抛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实施人工增雨。在人工增雨过程中,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B

A.凝华B.升华C.液化D.熔化

37.(11·十堰)今年五一期间,气温骤降,游客们在武当山顶欣赏到了一种奇特的景

观,如图绽放的红花和绿叶附着一层薄薄的霜,好像披了一件洁白的纱衣,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B

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

C.花朵上的水遇冷凝固D.花朵上的水蒸发形成

38.(11新疆)新疆的冬天白雪皑皑,景色十分美丽。下面关

于雪形成说法中正确的是C

A.熔化、放热过程B.熔化、吸热过程

C.凝华、放热过程D.凝固、放热过程

39.(11襄阳)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

生的物态变化是A

A.升华B.熔化C.液化D.汽化

40.(11杭锦旗)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

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D

A.熔化B.凝华C.汽化D.升华41.(11长春)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B

A.河面上的冰B.屋檐上的霜C.草叶上的露D.江面上的雾42.(11包头)如图所示四幅图中,由凝华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D

43.(11烟台)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D

A.春天到了,积雪融化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霜

44.(11自贡)霜是由下列哪一种物态变化形成的D

A.熔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45.(11清远)如图是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的冰雕大奖赛中展示的一件冰雕作品,

当地气温持续在0℃以下,但冰雕作品会一天天变小,这是由于冰雕作品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C

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46.(11锦州)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D

47.(11芜湖)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

吸收热量的是A

48.(11昆明)对下列现象的形成,判断正确的是C

A.工厂烟窗冒出的“白烟”都是液化现象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啤酒瓶会“出汗",这是汽化现象

C.加碘食盐开袋后一段时间,碘含量减少,这是升华现象

D.霜和雪的形成都是凝固现象

49.(11呼和浩特)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D

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是熔化现象

B.烧开水时在壶口冒出“白气”是水汽化生成的

C.冬天早晨看到草地上的霜是露水凝固而形成的

D.室外冰冻的湿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

50.(11枣庄)云是这样形成的: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极小的水珠

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前者吸热后者放热B.前者放热后者吸热

C.两者均吸热D.两者均放热

51.(11鞍山)(多选题)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

A.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

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

C.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有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D.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发黑,这是凝固现象

52.(11衡阳)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C

A.凝固B.液化C.熔化D.凝华

53.(11沈阳)(多选)寒冷的冬天,小明在晨练时看到一些现象,下面是他对这些现

象的分析,其中正埔的是A C

A.跑步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

B.进入温暖的房间时眼镜变模糊,是升华现象

C.路边地面上薄薄的霜,是凝华形成的

D.屋檐下悬挂的冰柱,是汽化形成的

54.(11崇左)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A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B.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汽化

C.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升华D.烧水时壶嘴冒着“白气”——凝华

55.(11怀化)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

A.冰块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B.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属于升华现象

C.地面瓷砖回潮冒“冷汗”,属于凝华现象D.樟脑丸变小,属于汽化现象56.(11岳阳)今年,我市发生了严重旱灾,为缓解旱情,相关部门采用了在空中喷

洒干冰的方法人工增雨。干冰使空气中得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在下降时变成雨滴的过程分别属于B

A.凝固熔化B.凝华熔化C.凝华液化D.凝固液化57.(10南通)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D

58.(10泰州)在雨、露、雾和霜这些自然现象中,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是

D

A.雨B.露C.雾D.霜

59.(10成都)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过程,放热的是D

A.用电吹风吹干头发 B.晒小麦

C.衣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D.“霜”的形成

60.(10济宁)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2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

现象的是C

61.(10贵州崇左)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

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

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

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 .“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

B .“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

C .“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D .“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62.(10潜江、天门、仙桃)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 .春天,冰雪消融是液化现象

B .夏天,自来水管“出汗”是熔化现

C .秋天,荷叶上出现露珠是凝固现象

D .冬天,草木上出现霜是凝华现象

63.(10厦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D

64.(10北海)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

A、霜 B 、露 C 、雾 D 、雨

65.(10郴州)今年西南五省遭遇50年一遇的干旱,为缓解旱情,可以在高空云层中

撒播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实现人工降雨。这一过程中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C

A .熔化

B .汽化

C .升华

D .凝华

66.(10盘锦)下列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

A .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

B .湿衣服变干

C .盐溶于水

D .残雪消融

67.(10恩施州)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C

A .冬天,紧闭的玻璃窗内壁出现冰花

B .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

C .衣柜内的卫生球逐渐变小

D .用铁水浇铸工件

68.(10哈尔滨)哈尔滨的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对冬天里可能出现的下列现

象,描述正确的是A B .夏天,雨笼山峦 A .春天,雾绕群峰 C .秋天,霜打枝头 D .冬天,冰封雪飘

A.冰雪大世界的冰雕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变小

B.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

C.水蒸气在树枝上升华成冰晶,形成雾凇

D.屋顶的积雪会液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锥

69.(10荆门)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B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70.(2010荆州)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

B.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来降低体温是因为酒精蒸发时要吸热

C.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D.家庭电路短路时,保险丝烧断,属于液化现象

71.(10泸州)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C

A.在高山上烧水,水温低于100℃就沸腾了,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

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这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

C.衣柜里防蛀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樟脑丸汽化了

D.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外会有湿润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72.(10襄樊)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

A.下雪不冷化雪冷B.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C.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D.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凝固现象

73.(10宜昌)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

飘……”词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象包含的物态变化有C

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D.汽化和升华

74.(10百色)关于以下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B

A.春天清晨,大雾弥漫是汽化现象

B.仲夏正午,冰冻的饮料瓶冒“冷汗”是液化现象

C.深秋早上,树叶上有霜是凝固现象

D.初冬早晨,湖面结薄冰是凝华现象

75.(10杭州)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

“白气”,此“白气”是D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千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76.(10杭州)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环的主

要环节是D

A.蒸发B.径流C,水汽输送D.太阳辐射

77.(10黔东南州)前段时期,黔东南州旱情严重,3月5日我州16个县市进行了人

工增雨作业,全州普降小雨,首战告捷。实施人工增雨是缓解旱情有效手段,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分别属于A

A.凝华、熔化 B.凝华、液化 C.升华、熔化 D.升华、液化

78.(10绵阳)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持续严重干旱,空军配合气象部门组

织实施了上百架次人工降雨。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B

A.升华,熔化 .凝华,熔化 C.升华,液化 D.凝华,液化

79.(10肇庆)云是这样形成的: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汽遇到冷空气液化成极小的水珠

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对水蒸汽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前者吸热后者放热B.前者放热后者吸热

C.两者均吸热D.两者均放热

80.(10滨州)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C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2) B.(2)(4) C.(1)(3) D.(3)(4)

81.(10山西)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B.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

C.冬天玻璃上冰花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

D.深秋草木上白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82.(10宁德)年春天在抗击西南大旱灾中,采取向空中喷洒干冰的方法进行人工增

雨。干冰能使空气中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为小冰粒。小冰粒变成雨滴的过程分别属于哪些物态变化B

A.凝华、液化 B .凝华、熔化C.升华、熔化D.升华、液化83.(10抚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D

A.树上洁白的雪

B.铁栅栏上的霜

C.小草上晶莹的露

D.冬天,冰冻的衣服

会干

84.(09泰安)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D

A.雾的形成 B.露的形成 C.冰的形成 D.霜的形成

85.(09湖南娄底).物理学是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有力武器,下列自然现象属

于凝华的是C

A.有时江面弥漫的大雾B.秋天花叶上的露珠

C.冬天早晨地上的霜D.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86.(09山西).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

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B

A.凝华

B.升华

C.熔化

D.汽化

87.(09湖北襄樊).霜是由下列的哪一种物态变化形成的D

A.熔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88.(09广东湛江)3.下列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C

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仲夏,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C.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 D.严冬,湖水结成冰

89.(09天津)(多选题)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C

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90.(09福建晋江)下列关于四季美景的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C

A.春天,雨笼山峦 B.夏天,雾绕群峰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冰封谷底

91.(09湖南岳阳)我市平江幕阜山高山峡谷景色优美,被誉为“小九寨”,下列关

于其四季美景的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C

A.春天,雨笼山峦

B.夏天,雾绕群峰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冰封谷底

92.(09济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

...是D

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

93.(09湖北荆门)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C

A.在高山上烧水时,温度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

C.衣柜里防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汽化现象

D.冬天,冰冻的湿衣服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

94.(09湖北恩施自治州)“地面的水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成小水滴或为

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层空气中,这就形成了。”对于引号中这段文字空缺的内容,下列填充正确的是:C

A.汽化液化凝固云 B.蒸发液化凝华雨

C.蒸发液化凝华云 D.蒸发凝华液化雨

95. (09宁夏)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过程相对应的是C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96.(09辽宁十二市)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D A.白炽灯泡的灯丝用久后变细是升华现象

B.新鲜蔬菜会慢慢干瘪是汽化现象

C.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D.冬天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

97.(09成都)去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某些地区的

树枝上甚至出现了图3所示的“雾凇”。“雾凇”和霜的形成过程很相似,都是B A.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小水珠凝固形成的D.小冰晶升华形成的

98. (09北京西城区)在下列几组物态变化中,都吸收热

量的是D

A.凝固、液化B.液化、汽化

C.熔化、液化D.汽化、升华

99.(09福建安溪)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A

A.凝华、熔化 B.升华、熔化 C.升华、液化 D.凝华、液化二、填空题

1.(12无锡)小明发现,在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成碘的

熔化.针对上述不足,小明与他的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将装有固态碘的玻璃管放入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色的碘蒸气产生,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需要热量.是什么因素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你的猜想是.

吸收碘的温度

2.(12连云港)即使0℃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这是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选填“吸

热”或“放热”);夏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

露珠,露珠的形成属于现象。升华吸热

液化

3.(12莆田)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用飞机在高空播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于是高空水蒸气便_____成小冰粒。小冰粒在下落过程中___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升华凝华熔化

4.(12广州)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

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是由

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

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__(选择“会

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

窗的__________(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水蒸气凝华会放热内侧

5.(11攀枝花)今年,我国长江中下地区持续干旱,当地多次使用干冰实施人工降雨。

撒在云层上的干冰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水滴形成降雨。升华

6.(11肇庆)2011年春季,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发生大面积旱情.抗旱指挥部采用

人工降雨缓解旱情.

人工降雨时,飞机将干冰撒入高空的冷云层中,干冰很快从固态_______成气态,并从周围空气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于是高空中的部分水蒸气_______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熔化为雨点并降落到地面.(第一空和第三空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升华吸收凝华

7.(11丹东)实施人工降雨时,撒在云层上的干冰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

热(选填“吸”或“放”),使空气中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降雨。

升华吸

8.(11吉林)如图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

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

少且出现红棕色的碘蒸气,这是___________现象;过一会儿还

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现象,

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在此物态变化中

热量。

升华凝华放出

9.(11扬州)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飞机在高空撤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

进入云层,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成小冰晶或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升华凝华液化

10.(11菏泽)李军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云和雨的形成”,如图所示,请写出整个过程

主要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汽化或蒸发液化或凝华

11.(11辽阳)小宇打开家中的冰箱门,看到冰箱内的指示灯亮着,而压缩机并没有

工作,从而他判断出冰箱内的指示灯和压缩机是_________(填“串联”或“并联”)的;当他打开冷冻室的门时,看以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抹布上的水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并联凝华凝固12.(11·德阳)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时间久了,会慢慢变小: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天清晨草坪上附着露水:_________________。

(1)升华(2)液化

13.(11盘锦)烧开水时壶嘴上方冒“白气”,这是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水沸腾时温度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炎热的夏天,在地上洒水感到凉爽,这是利用___________来降低温度。寒冷的冬天,挂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会也变干,这是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液化不变汽化(蒸发)吸热升华

灯丝钨受热升华成钨蒸气遇冷凝华在灯管上

15.(11淮安)淮安2010年冬季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

而霜却比较少。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

形成的,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 形成

的(均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液化凝华

16.(11盐城)今年5月10日,盐城市实施了人工降

雨.气象部门用火箭将碘化银洒向云层,碘化银

吸附水汽,加速水蒸气成小水滴,或加速水蒸气成冰晶(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变成冰晶的过程中热量.液化凝华放出17.(11武汉)向云层投撒干冰是人工增雨、缓解旱情的方法之一。投撒到云层中的

干冰为气体,并从周围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为小水滴或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升华吸收液化凝华18.(11陕西)如图是研究碘的物态变化的实验装置。当碘热量后,直接升华成

碘蒸气;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成

固态的碘(填物态变化名称)吸收凝华

19.(10莱芜)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

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

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_____,使空气温度急剧下

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

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升华凝华

20.(10北海)今年春天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有关部门采取“人工降雨”的

措施来缓解旱情。在云层上撒干冰,利用干冰的(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形成降雨。面对旱情,请你写出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升华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洗米水淋花、洗手后及时拧紧水龙头(答案合理即可)

21.(10凌海)霜是由水蒸气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

气会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凝华放出

22.(10烟台)雨、雪、霜、露都是水的不同状态,从物态变化的角度来看,属于凝

华的是.由于液化形成的是.霜、雪露、雨(不答雪、雨不扣分)

23.(10东营)冬天的早晨,草上出现霜,这是物态变化中的现象。凝华

24.(10镇江)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

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成水(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升华熔化

25.(10天津)图ll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同时伴随着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同时伴随着放热.

吸液化

26.(10沈阳)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_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填物恣变化的名称)现象。凝华放出凝固

27.(10河池)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

(2)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

(3)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消失.汽化液化升华

28.(10本溪)如图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符号,它们分别代表冰

雹、小雪、雾和霜冻四种天气现象,其中雾属于现

象;霜冻属于现象;此两种物态变化的共同特

点是:形成的过程中都要热。液化;凝华;放

29.(10眉山)如下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当

含有很多水燕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

..........

小水滴或小冰晶

.......,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

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

..........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写出上文加点字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

(2)我国属于缺水国家,今年来我国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出现严重干旱。节

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液化,凝华,熔化(2)随手关紧水龙头(或不开着水龙头刷牙,洗手时将水开小些等其它合理方法都可)

30. (10楚雄)目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是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人工

降雨时利用干冰(填物态变化)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最终形成降雨;

夏天起风时,人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速了皮肤表面汗液的(填物态变化)。

热岛;升华;蒸发

31.(10龙岩)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旱。人工降雨可缓解旱

情,在有利的气候条件下,用飞机或炮弹把干冰送入高空,干冰升华时从周围吸

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便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就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填物态变化名

称)凝华;熔化

32.(10铜仁)为缓解我区今年持续的旱情,根据天气条件,3月22日统一实施人工

影响天气作业并获得成功,某县最大降雨量达64.5mm。人工增雨作业时,增

雨弹被高炮射向云层中爆炸,固体的干冰很快变为气体,并在周围

大量的热,使云中的温度急剧下降,加快水蒸气的液化和凝华,云中的冰晶增多,小冰晶和小水滴增大,形成降雨。如果某容器收集到56ml的水,其质量为

kg。

升华吸收0.0 56

33.(10三明)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百年特大旱灾,政府部门多次实

施人工降雨,对缓解旱情起到一定的作用。向云层中投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方法

之一,被投撒到云层中的干冰很快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

云层中的水蒸气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填物态

变化名称)

升华液化

34.(10酒泉、嘉峪关)12.以下描述了一些自然现象中的物态变化,请在横线上填

上正确的物态变化名称:冬天霜的形成是____现象;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是属于____现象。凝华液化

35.(10清远)2010年中国西南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大片农作物干旱致死,

有些地区甚至人畜吃水都出现困难.

(1)人工降雨是缓解旱情的重要手段,人工降雨是把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撒入云中,干冰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就成小水滴或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遇到暖气流就为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下落形成雨.

(2)面对旱情,我们更要节约用水.写出二种生活或生产中常见的节水方法:①.

②.

(1)升华液化凝华熔化

(2)养成随手关紧水龙头的习惯尽可能的采取二次用水

36.(09江苏)霜是由水蒸气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

气会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凝华放出

37.(09河北)2009年春,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严重旱灾。

(1)人工降雨是缓解旱情的重要手段,干冰等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撒在云层上的干冰(填物态变化)时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水滴形成降雨。

(2)面对旱情,我们更要节约用水。写出一种生产、生活中常见的节水方法。

(1)升华(2)采用喷灌方法浇地、用洗衣水擦地等

38.(09广西柳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_(选填“升

高”、“不变”或“降低”);白炽灯用久了会变黑,是由于灯丝钨先___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后凝华的结果。不变升华

39.(09梅州)夏天的清晨,路边小草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形成属于_________现象;

深秋时节的早晨,池塘边树枝上的“雾凇”形成属于___________现象;衣柜里放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___________现象。(以上三空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液化凝华升华

三、应用题

1.(09湖北宜昌市)我们经常听天气预报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

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

带……”。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分,为什么不一定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2)干旱时,要实施人工降雨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天气条件?实施人工降雨时常向高空抛洒干冰,请问干冰的作用是什么?

(1)与冷空气相遇,降低了暖湿气流的温度(1分),暖湿气流中的水蒸气才会液化成小水珠(1分)。

(2)天空中必须有暖湿气流(或大量的水蒸气)(1分);干冰的作用是:干冰升华(1分)时吸收大量的热(1分),使暖湿气流的温度降低(1分)。

升华和凝华公开课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4、重、难点: 判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物质由_______转变为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 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物质由_____转变为_____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______ 热量。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 的方法,是石油气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3、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 汽化现象; 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4、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 A、降低了周围的温度; B、降低了人的体温; C、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发; D、赶走了人体周围的热空气。 (二)、导入新课 一、升华和凝华 探究:物质能不能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 你的猜想:…… 依据:…… [演示实验]碘升华和凝华实验 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并盖紧塞子,烧杯中加入热水,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加热。当试管中充满某种气体后将试管取出放入凉水中。

仔细观察: 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的? 2.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3.停止加热并冷却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分析] 【结论】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中物质 需要吸热。 【结论】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中物质需要放热。 加热前 :碘是什么状? 固态 变化条件:吸热 加热后:碘是什么状? 气态 停止加热冷却后:试管壁上的碘是什么状态? 固态 变化条件:放热 停止加热冷却时:试管壁上的碘是什么状态? 气态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4节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状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 本课内容线索是现象→分析→现象(实践)的过程。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升华与汽化、凝华与凝固现象。 3.说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观察了解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4.说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升华、凝华现象,系统整理本章知识 难点:分析升华、凝华现象 二.说教具 教师:多媒体 学生:碘管热水烧杯 三.说学生 学生已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在本节课注重强化学生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以及帮助学生辨清易混淆的物态变化。 四.说学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总结归纳法 五.说教法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本节课采用“纲要导学,自主建构”的教学模式,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双方的实效性。其结构为: 新课导入→确定目标→课内导学→尝试诊测→课内探究→达标测评 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过程 具体步骤 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先回顾前面学习的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引入物质的三种状态间的变化,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2.进行新课 (1)展示学习目标和自学向导,学生自学。 (2)新课讲解 A.认识概念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教案

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 课题: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的5、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升华中得升华和凝华现象。 6、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7、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和物理学道理。 重点:难点:关键: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来源:1] 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学习物理有浓厚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应注意将其不断上升为学习的兴趣和志趣。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不一定有正确的认识,因此需要纠正 学生对直接经验的片面或错误的认识,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学生已经学习了汽 化和液化、熔解和凝固,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需注意辨析各种物态变化间的 区别及研究方法的相似性。 教法学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教具多媒体、碘 步骤:师生双边活动二次备 课 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多媒体播放图片,由图片引入本课内容。 【学情预设】:学生欣赏图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复习: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态变化?

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1、樟脑丸变小了;2、灯泡内壁发黑;3、冬天,冰冻衣服变干;4、冬天北方窗玻璃上常出现的冰花;5、冬天雪、霜、树枝上出现“雾凇”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 知识拓展:阅读科学世界“大漠里的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的循环现象。 【学情预设】: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归纳升华、凝华现象:1.雾凇、霜、雪的形成 2.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 3.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4.樟脑丸变小了 5.灯泡变黑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应用:干冰升华吸热的应用 介绍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可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利用这个特点,可以用来做成强制冷剂。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干冰。 【学情预设】:学生了解干冰升华吸热的应用。 干冰的用途例如:1、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就是我们看到的飘渺的雾气 2、人工降雨。用飞机喷洒干冰,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升华,吸热变

升华和凝华典型例题

《升华和凝华》 典型例题1 请说明下列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并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释: (1)春天,冰冻的河面“开封了”(2)夏天,雨后柏油路面上的水很快干了 (3)秋天,清晨林中升起的白雾(4)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选题目的:通过本题让学生认识熔化、汽化、液化、升华现象。 分析:本题把春、夏、秋、冬四季关于水的物态变化集中在一起考查。应熟记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首先分析以前物质处于何种状态,现在处于何种状态,然后分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答案:(1)熔化,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 (2)汽化(蒸发),液态水变成气态水蒸气。 (3)液化,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4)升华,固态的冰直接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典型例题2 文娱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实际上是() A.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选题目的:通过本题教会学生应用升华、液化分析生活实例。 分析: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迅速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细小的水珠悬浮在空气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若喷射真实的烟雾,会污染环境,故A错;二氧化碳无色透明,根本看不到,故B错;要使空气液化需要极低的温度,也不现实,故C错。 答案:D. 典型例题3 “草地结露”与“草地结霜”各是什么现象?

选题目的:通过本题让学生认识自然中的液化和凝华现象。 分析:在夜间气温降低时,飘逸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在草木上液化成小水珠,这就是“露”。当夜间气温突然降低,降低到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就是“霜”。“下露”“下霜”不要误认为是从天上掉下来,而是低空中的水蒸气分别液化、凝华而成的, 答案:液化、凝华。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开发区中学王积金 【学习目标】 1.掌握升华与凝华的概念. 2.理解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预习检测】 1.物质由_______态________变成________态叫升华,这一过程要_________热. 2. 物质由_______态________变成________态叫凝华,这一过程要_________热. 3.升华的相反过程叫__________. 4.固体空气清新剂用久了会变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探究一:什么是升华和凝华? 升华和凝华是特殊的物理现象,是指气态、固态物质,不经过液态而直接相互转化的现象. 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做升华,而物质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则叫做凝华:例如,冰冻的衣服,冬天拿到户外过一段时间变干了,是因为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在冬天的早晨常看到的霜,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 例1:下列各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B.早晨有浓雾 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水结成冰. [分析]升华现象是物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它不经过液态,因此A选项是升华现象.B选项浓雾是液化现象,它是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液滴,C选项霜是凝华现象,它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D选项是凝固现象,它是水达到凝固点,再放热形成的. [答案]A [变式演练]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B.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 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 探究二:对于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的吸放热情况是如何的? 我们在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在用慢火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固态碘逐步减少,最后不见了,而盛碘容器中并没有液体出现,就是说碘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而在此过程中我们对碘加热,因此碘的升华过程是一吸热过程.接着我们停止对容器加热,慢慢地我们看到容器中的碘蒸汽遇冷又凝华成固态,附着在烧瓶壁上,相应地放出热量,即碘的凝华过程为放热过程. 例2:文娱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实际上是()A.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分析]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迅速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细小的水珠悬浮在空气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若喷洒真实的烟雾,会污染环境,故A错;二氧化碳无色透明,根本看不到.故B错;要使空气液化需要极低的温度,也不现实,故C错. [答案]D [变式演练]2.用久的灯泡,为什么会变黑? 探究三:自然现象中有哪些常见的物态变化? 自然界中有很多自然现象都和物理有关.其中的雾、露、云、霜、雪、雹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其实,雾、露、云、霜、雪、雹是水的几种物态. 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雾和云的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因此都是液化现象. 霜和雪都是水蒸气的凝化现象而不是液体的凝固. 霜是在地表面的水蒸气遇到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直接凝华为固体.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空气中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而形成的. 雹是冰球.它的形成较复杂,是空气中的水珠遇冷凝固而成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过程中,其外层受热熔化,并彼此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凝结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落在地上形成冰雹. 例3:古书《千字文》曾记载“露结为霜”.你认为对吗? [分析]霜并不是由露结成的,而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凝化而形成的.冬天的夜晚,地表面物体的温度迅速下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物体的表面迅速凝华而形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霜.而露是液态,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如果再凝固就会变成固体的冰球而不是霜. [答案]不对 [变式演练]3.严冬之夜玻璃窗上的玻璃表面会结上一层冰花,它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为什么?这是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综合创新】 例1:请说明下列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并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释. (1)春天,冰冻的河面“开封了”. (2)夏天,雨后柏油路面上的水很快干了. (3)秋天,清晨树林中升起的白雾. (4)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分析]本题把春、夏、秋、冬四季关于水的物态变化集中在一起考察,应熟记六种雾态变化的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班级学生的数量比较大,学生学习水平差异大,给统一教学带来了难度。而且,学生学习物理时间不长,学习方法还很稚嫩,特别是观察能力还很不足。尽管生活中有一些例子,但是对于物理现象积累的不多;尽管对物理有兴趣,只停留在表面上。对实验有兴趣,但是只是停留在热闹上。对于这种情况,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制定出本教学设计。 二、教材分析 《升华和凝华》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四节, 教材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出发,在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感知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在实验中用对碘加热来揭示固体升华是需要吸热的,其逆过程凝华则可通过分析推断其需要放热,由于升华、凝华现象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教材在这里没有过多设计活动内容。在前面学习四种物态变化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中的初状态和末状态中伴随的吸放热情况,更好得解释各种现象中包含的物态变化。举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分析解释,这些现象与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并通过“水的循环”分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碘升华仪、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烧杯、热水 七、教学过程

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升华和凝华(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 2.认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 能力目标 观察实验,认识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给出了的定义,并用实验引入课题,学生观察碘升华的实验,分析实验, 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直接变成了气态.

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现象,对于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建议 本节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的学习,注重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在引出课题时,由于有了很多物态变化的知识,所以可以直接得出的定义. 碘的升华实验,要学生注意观察现象,看出碘没有变成液体而是直接变成了气体,而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汽有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了碘蒸汽的凝华.可以提出一些观察的问题,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的吸热,一定要联系实际,先要知道哪些现象是现象,再注意联系实际分析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重难点分析】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要弄清开始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是属于何种物态变化. 【教学过程分析】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新授课 1课时 滕州育才中学张宗跃 使用日期:2012 年 10 月 22 日【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以及分析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升华过程要吸热,凝 华过程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 认识升华、凝华现象,系统整理本章知识。 【教学难点】 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预习导学案 2.教学器材:少量的碘试管塞子热水凉水水槽、 【教学方法】学生探究实验、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引入 我们已知物质有三种状态,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板书)升华和凝华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 3、能举例说明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 请认真阅读想想做做内容,边阅读边按要求同组同学合作完成实验,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下面问题. 问题一、实验过程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二、物质在升华和凝华过程中吸热还是放热? 师总结并板书: 一、概念 1、升华(吸热)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凝华(放热)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提问:物质能不能直接由 固态变成气态,或者由气 态直接变成固态呢? 【提醒】 控制碘量:只需少许碘 粒.强调观察无液态碘的 出现. 试管口要密封. 在学生分组做实验 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 导.可以询问学生观察到 的现象,对于没有达到预 期观察目的的学生可以 做适当的操作、观察指 导. 组织、指导学生小组内共 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思考后做 出猜想,并发表 自己的观点. 【学生实验】碘 升华和凝华 学生自己用实 验来进行探索 研究 学生实验后,各 组代表汇报实 验观察的结果 全班交流各组 的 解释、看法

第四节__升华和凝华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r \?

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要求 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三、学情分析(手写) 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 过程,因此,教师应在本节课注重强化学生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以及帮助学生辨清易混淆的物态变化。 四、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实验探究式 为了实现“以物理教学目标为中心,目标导学为核心, 反馈矫正为手段,自主能力发展为主旨,先学后教为方法” 的教育指导思想,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本节课采用“纲要导学,自主建构”的教学模式,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双方的实效性。其结构为: 新课导入T确定目标T课内导学T尝试诊测T新课讲解T达标测评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认识升华、凝华现象,系统整理本章知识。 2、难点:分析升华、凝华现象。 六、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习题设计)

(一)导课设计: (幻灯片)由图中可知物质可以处于哪几种状态?除此之外物质还可以处于哪几种状态?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吗?(首先从复习开始,学生回顾以前学习的知识,在黑板上自上而下写出气态、液态、固态。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固态和液态的相互转化,液态和气态的相互转化,并由学生上黑板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猜测固态和气态之间物态是否可以相互转化呢?既为本节课做准备,也为学生建构关于六种物态变化的完整体系做准备,也为下一节课打好基础。)新课引入: 使用固体清香剂,可提前几天放在班里,讲课的时候同学们会发现清香剂变小了,而教室里弥漫着香气。这时可直接引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在引出定义时要强调"直接" 两个字(因为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固体清香剂比樟脑球更加的熟悉)。引导学生猜想: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的热量特点。 (二)进行新课: 1、升华与凝华 活动一:学习自主学习一一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 《人工造“雪”》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分析以及实验的观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3.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尝试使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重点与难点】 1.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温故互查】 物质有_____ 、_____ 、____ 三态,由液态和气态间的变化是和,由固态和液态间的变化是_____和_______ ,由此推想固态和气态间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发生变化。 【设问导读】 1.将少量的碘放在加盖的试管里,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观察试管内的空间弥漫着_ _;停止加热,观察到试管内空间的____ ____。 2.实验中碘由固态直接变为_____ 的过程叫做______,此过程要热;由气态直接变为______的过程叫做______,此过程要热。 3.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升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检测】 1.自然界经常发生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早春的雨 B.初夏的雾 C.深秋的露 D.隆冬的霜 2.初冬季节,路边的小草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霜,来源于空气中()A.水蒸气的凝华 B.水蒸气的液化 C.小冰晶的熔化 D.小水滴的凝固 3.如图所示,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挂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的原因是() A.衣服是保暖内衣,能放出大量的热量 B.衣服上的冰吸收热量,升华为水蒸气 C.衣服上的冰吸收热量,汽化为水蒸气 图2 D.衣服上的冰放出热量,升华为水蒸气 4.以下自然现象,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用久后的白炽灯玻璃壁发黑 B.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C.严冬铁丝网上出现针状霜花 D.初夏树叶上粘满露珠

升华和凝华-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升华和凝华(一) 一、选择 1、深秋的清晨会出现霜, 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而成的小冰晶. A. 升华 B. 凝固 C. 凝华 D. 液化 2、湿衣服挂到-20℃的室外, 结冰后会逐渐变干, 原因是发生了() A. 蒸发 B. 升华 C. 凝华 D. 凝固 3、下列各组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放出热量的是() A.液化和凝华 B.熔化和汽化 C.凝固和升华 D.凝固和熔化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只有在0℃以上才能汽化 B.升华实际上包括熔化和汽化两个过程 C.烧开水时从壶嘴里冒出来的“白气”实际上是小水珠 D.0℃的冰比0℃的水要冷,也就是它们的冷热程度不同 二、填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热;物质从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过程要热. 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过一会儿碘颗粒没有了,而瓶的底部也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这说明碘发生了现象,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弥散在瓶内.冷却一会儿再看,瓶内也没有液态的碘,但瓶壁上却附着固态的碘,这说明碘蒸气发生了现象,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 3、在严冬,早晨走进教室时会看到窗玻璃上有冰花,这是由水蒸气发生而形成的.冰花出现在玻璃的侧(填“内”或“外”). 4、在大规模的食品运输中,要采取降温措施防止食品变质.然而,使用电冰柜是不可能的.常常是在密封的食品袋周围放些干冰,利用干冰的升华来使食品降温 6、人工降雨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一般是用飞机或者高射炮、火箭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撒人云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就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就为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下落形成雨. 升华和凝华(二) 1. 深秋的清晨会出现霜, 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而成的小冰晶. A. 升华 B. 凝固 C. 凝华 D. 液化 2. (2012 ?鄂尔多斯中考)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第4章 物质的特性第7节 升华与凝华浙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七十七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7节升华与凝华浙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七十七 ?第1题【单选题】 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如图中对水的物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凝华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冰花”是由喷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人工降雨的方法之一,是利用飞机向云层里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物态变化顺序是( ) A、干冰升华,水蒸气先凝华后熔化 B、干冰汽化,水蒸气先凝固后熔化 C、干冰升华,水蒸气先凝华后液化 D、干冰汽化,水蒸气先凝固后液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仲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 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 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过程中,伴随着放热的是( ) A、浓雾的散去 B、雾凇的形成 C、雪人的消失 D、樟脑球的变小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初中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 2.认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 能力目标 观察实验,认识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用实验引入课题,学生观察碘升华的实验,分析实验, 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直接变成了气态. 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建议 本节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的学习,注重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在引出课题时,由于有了很多物态变化的知识,所以可以直接得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碘的升华实验,要学生注意观察现象,看出碘没有变成液体而是直接变成了气体,而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汽有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了碘蒸汽的凝华.可以提出一些观察的问题,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升华和凝华的吸热,一定要联系实际,先要知道哪些现象是升华和凝华现象,再注意联系实际分析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 教学设计方案

升华和凝华 【课题】升华和凝华 【重难点分析】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要弄清开始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是属于何种物态变化. 【教学过程分析】 一.引入课题 由于具有相当的物态变化的知识,所以可以直接引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也可以画出物态变化的图解,学生思考有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和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存在的,再给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根据所学的知识,直接从图解中看出升华吸热而凝华放热. 二.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 方法1、教师实验,注意在实验过程中要解释清楚碘是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这是升华现象,可以学生思考由固态变成液态可能的途径,学生根据原来学到的知识,会想到从固态变成液态,即熔化,再由液态变成气态,即汽化,而本实验碘的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成的气态,这里直接两字是教学的重点.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学生带问题观察,参考问题有:碘的升华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固态的碘成为气态的碘可以有什么方法,实验中是如何实现的,碘的升华是吸热还是放热,碘蒸汽的凝华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 三.吸热和放热的情况 方法1、分析一些实例,说明哪些属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要注重分析的过程,在分析了一些现象后,要联系实际说明是如何应用的. 方法2、可以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实现,提供学生一些有关的课题,学生设计实验的方法,并实施实验,得出一些结论. 【板书设计】 第七节升华和凝华 一.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升华和凝华_知识点总结

升华和凝华 一、知识要点 1、升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注:很多变化路线是这样的:固体====>液体====>气体,但是部分是不需要融化就直接能变成气体的,比如固态氧。固体物质的蒸气压与外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该物质的升华点。在升华点时,不但在晶体表面,而且在其内部也发生了升华,作用很剧烈,易将杂质带入升华产物中。 (2)升华现象: ① 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 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 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④ 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⑤在锥形瓶里放入樟脑丸粉末,在靠近粉末的上方悬挂一支树枝,并微微加热,观察到锥形瓶中充满白色的 樟脑蒸气 ,却没有看到液态的樟脑,这是樟脑的 升华 现象;停止加热后拿出树枝,会看到树枝上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这是由于樟脑蒸气发生 凝华 现象的缘故。 (3)升华吸热: 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②人工降雨 去年,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发生了罕见的干旱现象,为缓解旱情,我省曾多次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 升华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 凝华 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 熔化 为雨点降落到地面。 ③文艺演出时,为了增加演出效果,人们通过往舞台上喷洒干冰来制造“白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感觉。“白雾”是干冰 升 华 吸 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液化 成小水珠而形成的。 ④固态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其主要原因是它遇热发生 升华 现象,要 吸收 (填:“吸收”、“放出”)大量的热量,从而使燃烧物的温度低于它的着火点。 ⑤医学上的一种“冷冻疗法”,实际上就是通过 干冰升华 获得 低温 使组织迅速低温冷冻,使组织坏死,达到不“动刀”而治愈的目的。 2、凝华 (1)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2)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3)凝华放热 3、固态、液态、气态三者的关系。 水循环 一、水循环 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二、物态变化 1.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称做物态变化。 2.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有 、 、 、 、 和 。其中放热的形式有 、 、 。 3.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就是说,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如图2所示。

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案

升华和凝华 考:普通灯泡和日光灯用久了,其灯丝为什么会变细?玻璃壁为什么会发黑?黑色的物质是怎么形成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美丽的

好。这时有人喊道:“快快打开窗户。”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大厅里竟然飞起雪花,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厅里的雪花从何而来呢? 故事2:据《新民晚报》载2001年5月10日,阴天,气温约为-15 ℃,第二天中午12时,科考队到达新疆罗布沙漠小河墓地前200米左右时,沙丘上均匀地覆盖着约5~10厘米的积雪,茫茫无涯,然而过了约20 min,奇怪的事发生了:就在科考队手忙脚乱地从沙漠车上卸下器材设备,开始向小河墓地靠近的时候,发现脚下踩的不再是雪地,而是干爽的沙地。再远望四周,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中哪有雪的影子?雪到哪儿去了?气温一直在零下十四五摄氏度左右,天空阴沉,不见阳光,就是雪化了,沙土也至少应该是湿的,可抓一把土,手感依然干爽疏松。 请你用所学过的知识回答:这雪为什么不见了? 实验导入 “人工造雪”实验:在锥形瓶内放入少许樟脑丸粉末,再将一根细的 松树枝放入,然后将瓶子密封。点燃酒精灯缓慢加热进行实验,仔细观察瓶内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中注意观察的现象: (1)缓慢加热过程中,观察锥形瓶底部樟脑丸粉的状态变化;观察瓶内有何现象发生。 (2)停止加热冷却时,仔细观察锥形瓶壁及松枝上有何现象发生。 学生活动:观察瓶内有无液体产生,认真分析观察的结果,进行小组 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樟脑丸粉末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观察结果、讨论总结得出: (1)固态的樟脑粉末经加热后能直接变成气态的樟脑蒸气; (2)气态的樟脑蒸气又冷却直接变成固态的樟脑粉末。 复习导入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沪粤版初二上) (2)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沪粤版初二上)(2) 教学目标 1.明白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明白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讲明。 3.学会依照观看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4.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看能力,分析推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和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明白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讲明。 难点: 1.明白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讲明。教学理念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教学方法 采纳边学习、边实践、边观看、边分析、边讨论、探究,要多摸索、多猜想、多推理和理论联系实际;并用物理语言进行小组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预备 樟脑丸、试管、试管夹、筷、火柴、酒精灯、碘锤、滴管、水、烧杯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第一从复习着手,在黑板上自上而下写出气态、液态、固态。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固态和液态的相互转化,液态和气态的相互转化,并由学生上黑板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的过程,然后让学生推测固态和气态之间物态是否能够相互转化呢? 二、学习新课 〔一〕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人工造〝雪〞? 关于人工造〝雪〞实验我们作了改进;把碘粒改为樟脑丸,锥形瓶改为试管,铁架台改为试管夹。 在实验时要向学生讲清晰实验器材,提醒学生在试管中加少许樟脑九,给试管加热时需要微微加热,筷放在试管的中间,不能触及樟脑丸,加热一会儿后,看到试管内有较多白气向上冒,这时移去酒精灯或移去被加热的试管。熄灭酒精灯,待樟脑九降温后小心取出筷。同时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看物理现象,要多猜想,多分析,最后归纳得出结论。 观看物理现象。 把观看到的物理现象填入下面空格里。 加热时:樟脑丸由〔〕态直截了当变成〔〕态,条件是〔〕热。 冷却时:樟脑丸由〔〕态直截了当变成〔〕态,条件是〔〕热。 筷上显现:〔〕,它的形状像〔〕,颜色是〔〕色。 学生讨论、探究、交流: 把你观看到的物理现象与同组的同学讨论、探究一下,同时进行相互交流,得到正确答案,并得出结论。 结论:物质从固态直截了当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截了当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 引出课题:四升华和凝华 〔二〕演示: 碘锤──磺〝搬家〞 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演示,并边做实验边讲解,把观看到的物理现象告诉同学们。 想一想:

(完整版)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 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樟脑丸、松树枝、碘、热水、冷水、带橡皮塞的试管、烧瓶、试管夹、酒精灯、碘锤、滴管、烧杯、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投影几幅生活中的图片:用久的电灯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吉林松花江畔 的“雾凇”、舞台演出时的“白烟滚滚”等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普通灯泡和日光灯用久了,其灯丝为什么会变细?玻璃壁为什么会发黑?黑色的物质是怎么形成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美丽的窗花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舞 台上的白烟究竟是什么?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故事1:1779年冬天,在彼得堡的一个寒夜,街道上几乎不见行人,但是,在市中心 一个大厅里却灯火辉煌。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把大厅里烘托得热气腾腾。这里正在 举行盛大的舞会,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在乐曲声中翩翩起舞,有的人还淌着汗。正当大家跳得如痴如狂的时候,一位小姐突然晕倒在地,旁边的人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有 人喊道:“快快打开窗户。”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大厅 里竟然飞起雪花,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这 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厅里的雪花从何而来呢? 故事2:据《新民晚报》载2001年5月10日,阴天,气温约为-15 ℃,第二天中午 12时,科考队到达新疆罗布沙漠小河墓地前200米左右时,沙丘上均匀地覆盖着约5~10 厘米的积雪,茫茫无涯,然而过了约20 min,奇怪的事发生了:就在科考队手忙脚乱地从 沙漠车上卸下器材设备,开始向小河墓地靠近的时候,发现脚下踩的不再是雪地,而是干 爽的沙地。再远望四周,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中哪有雪的影子?雪到哪儿去了?气温一直 在零下十四五摄氏度左右,天空阴沉,不见阳光,就是雪化了,沙土也至少应该是湿的, 可抓一把土,手感依然干爽疏松。 请你用所学过的知识回答:这雪为什么不见了? “人工造雪”实验:在锥形瓶内放入少许樟脑丸粉末,再将一根细的松树枝放入,然后 将瓶子密封。点燃酒精灯缓慢加热进行实验,仔细观察瓶内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中注意观察的现象: (1)缓慢加热过程中,观察锥形瓶底部樟脑丸粉的状态变化;观察瓶内有何现象发生。 (2)停止加热冷却时,仔细观察锥形瓶壁及松枝上有何现象发生。 学生活动:观察瓶内有无液体产生,认真分析观察的结果,进行小组讨论,用自己的 语言概括樟脑丸粉末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观察结果、讨论总结得出: (1)固态的樟脑粉末经加热后能直接变成气态的樟脑蒸气; (2)气态的樟脑蒸气又冷却直接变成固态的樟脑粉末。 复习导入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 2019-01-1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 2.认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 能力目标 观察实验,认识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给出了的定义,并用实验引入课题,学生观察碘升华的实验,分析实验, 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直接变成了气态. 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现象,对于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建议 本节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的学习,注重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在引出课题时,由于有了很多物态变化的知识,所以可以直接得出的定义. 碘的升华实验,要学生注意观察现象,看出碘没有变成液体而是直接变成了气体,而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汽有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了碘蒸汽的凝华.可以提出一些观察的问题,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一定要联系实际,先要知道哪些现象是现象,再注意联系实际分析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 教学设计

【课题】 【重难点分析】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要弄清开始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是属于何种物态变化. 【教学过程分析】 一.引入课题 由于具有相当的物态变化的知识,所以可以直接引出的定义,也可以画出物态变化的图解,学生思考有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和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存在的,再给出的定义,并根据所学的`知识,直接从图解中看出升华吸热而凝华放热 二.实验:碘的 方法1、教师实验,注意在实验过程中要解释清楚碘是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这是升华现象,可以学生思考由固态变成液态可能的途径,学生根据原来学到的知识,会想到从固态变成液态,即熔化,再由液态变成气态,即汽化,而本实验碘的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成的气态,这里直接两字是教学的重点.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学生带问题观察,参考问题有:碘的升华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固态的碘成为气态的碘可以有什么方法,实验中是如何实现的,碘的升华是吸热还是放热,碘蒸汽的凝华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 三.吸热和放热的情况 方法1、分析一些实例,说明哪些属于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要注重分析的过程,在分析了一些现象后,要联系实际说明是如何应用的. 方法2、可以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实现,提供学生一些有关的课题,学生设计实验的方法,并实施实验,得出一些结论. 【板书设计】 第七节 一.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