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测试指导手册
AppScan使用指导书
![AppScan使用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5fd9bca9d0d233d4b14e696b.png)
AppScan操作手册
CCII/TI-06
AppScan版本:9.0
编制人:王雷
审核人:张莹
发布时间:2018年3月11日
一、打开AppScan软件,点击工具栏上的文件–> 新建,出现一个dialog,如图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二、点击“Regular Scan”,出现扫描配置向导页面,这里是选择“Web应用程序扫描“,如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三、点击”下一步“,出现URL和服务器的配置页面,如图,输入需要测试的URL。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四、点击”下一步“,出现登录管理的页面,这是因为对于大部分网站,需要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进去才可以查看许多内容,未登录的情况下就只可以访问部分页面。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选择使用的登录方法是自动,即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如果选择的是记录,则需要对登录过程进行录入,在录入的过程中,appscan可以记住一些url,方便进行扫描。
五、点击”下一步“,出现测试策略的页面,可以根据不同的测试需求进行选择,这里选择的是”完成(Complete)“,即进行全面的测试,
这里写图片描述
六、点击”下一步“,出现完成配置向导的界面,这里使用默认配置,可根据需求更改,如下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七、点击”完成“,设置保存路径,即开始扫描,如下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八、待扫描专家分析完毕,点击”扫描–> 继续完全扫描“即可。
这里写图片描述
九、等待测试完毕,即可分析结果。
2015年下半年国家软考轻松过关指导手册
![2015年下半年国家软考轻松过关指导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f06da8951e79b8968022685.png)
2015年下半年国家软考轻松过关指导2015年下半年国家软件考试已陆续开始报名,你准备好了吗?由于软考相比其他职业/职称考试而言报考条件没有太多限制,因而每年的报考人数正在逐步增加中,如何在这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顺利拿证,是所有准备参加2015年下半年软考的同学的一个大挑战。
参加软考的整个过程可谓是困难重重,从全面了解软考、确定参加软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级别和科目、完成整个报考流程、明确所选考试科目的难点所在、选择合适备考资料,直至最后的顺利参加考试,各个环节都需要严阵以待,尤其对于第一次参加软考的新手而言,第一步全面高效的掌握软考讯息极其重要。
计算机软件考试是政府支持的国家级考试,与社会化考试不同。
它的证书盖有带国徽的红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章),全国各个单位都承认,还颁发由省人事部门盖章的全国资格考试合格人员表格,要求各单位将其存入本人档案。
现在社会上的多数考试属于社会化考试,没有部文件的政策规定,没有带国徽红章的证书,因此通过软考、拿到证书,对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同学以及打算从事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同学来说意义重大。
为了帮助准备参加2015年下半年国家软考的同学(尤其是第一次参加软考的新手)更加高效的备考,顺利拿证,软酷网以专注IT教育8年的经验,从软考全方位的资讯、如何选择软考科目、软考报考流程、软考难点、如何选择合适备考资料等全面剖析软考,指导各位同学轻松应对2015年下半年软考,顺利过关!一、软考资讯先知道软考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下的国家级考试,简称计算机软件考试。
目前软考的累计参加考试的人数已超过300万人,同时每年以21万人的速度持续增加中,为什么这么多人参加软考,有哪些理由让你非参加不可呢?1、找好工作,79%的软件行业雇主更倾向于有证的学生,目前大多数企业招聘,软考的证书也是成为了衡量员工的项目管理能力的标准;2、升职保证,软考证书就是职称保证,能帮助升职加薪;3、考公务员,软考证书是计算机相关职位必备证书,非计算机专业最具含金量证书之一;4、积分入户,软考证书在申请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户口时可加分(积分入户城市);5、国际认证,目前软考证书已与韩国、日本、印度等国家互认。
IPC-TM-650中文指导手册
![IPC-TM-650中文指导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eb6df9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1.png)
IPC-TM-650中文指导手册简介IPC-TM-650是一份关于电子产品测试方法的指导手册。
本手册旨在提供一套标准的测试方法和流程,以确保电子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目标本指导手册的目标是为电子产品制造商提供一套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测试策略,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内容IPC-TM-650指导手册包含了多个章节,涵盖了各种不同的电子产品测试方法。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章节和内容:1. IPC-TM-650测试方法介绍 - 该章节提供了对IPC-TM-650指导手册的概述,介绍了测试方法的分类和应用。
2. 物理性能测试 - 该章节介绍了各种物理性能测试方法,如机械强度测试、耐热性测试、耐寒性测试等。
3. 电气性能测试 - 该章节涵盖了电气性能测试的方法,如绝缘电阻测试、电流和电压测试、功率耗散测试等。
4. 环境适应性测试 - 该章节介绍了环境适应性测试的方法,包括高温高湿测试、低温低压测试、振动和冲击测试等。
5. 可靠性测试 - 该章节提供了一套可靠性测试方法,包括寿命测试、可靠性指标测试、失效分析等。
使用建议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IPC-TM-650指导手册的优势,以下是一些建议:1. 熟悉手册内容 - 在使用IPC-TM-650指导手册之前,首先要对手册的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并熟悉各个测试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2. 简化测试策略 - 根据产品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简单且有效的测试策略,避免不必要的测试步骤和复杂性。
3. 遵循标准和规范 - 在进行测试时,确保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记录和分析测试结果 - 对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结论IPC-TM-650中文指导手册是一份重要的电子产品测试方法指导手册,通过遵循其中的测试方法和流程,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制定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测试策略,并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将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
软件产品用户手册编写指导规范
![软件产品用户手册编写指导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17337cbec3a87c24028c4c8.png)
1.总则软件产品的用户手册是软件产品开发的重要结果,也是用户学习使用软件产品的主要工具。
因此用户手册作为软件产品的组成部分,应当及时完成,并且能全面、详细地说明软件产品的功能、使用方法以及其它用户为使用、维护软件产品需知晓的事项。
2.目的对用户手册的编写时机、职责、内容及格式要求作出规定,以保证用户手册能满足用户正确使用软件产品的要求。
3.职责3.1.需求分析小组与项目组是用户手册的编写责任者;3.2.支持经理是用户手册编写的组织者;3.3.方正系统公司培训部负责用户手册的审核和印制。
4.工作程序4.1.用户手册的编写时机用户手册的编写应当从需求分析阶段开始进行。
在需求分析小组编写出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同时,应完成用户手册的初稿。
该初稿应包括软件产品主要的功能描述以及界面描述。
在设计和实现(编码)阶段,项目组应随着软件产品的逐步细化以及变更的情况,同步完成用户手册的修改和细化。
当软件产品在项目组内完成集成测试时,用户手册的编写工作应基本完成,即此时用户手册的内容部分除因系统测试中发现错误而需进行部分改动外,不需要在内容方面进行增加。
但手册的格式可以暂时达不到要求。
软件产品提交系统测试时,用户手册达不到以上要求的,测试部门将不受理其测试申请。
4.2.用户手册的审定用户手册内容的审定,由项目组支持经理负责,同时应征求开发中心项目负责人的意见。
用户手册形式的审核由测试部门负责。
4.3.用户手册编写工作的组织在项目组建立后,用户手册的编写工作由支持经理负责组织。
具体的编写工作可以由项目组的成员共同完成,但支持经理负责用户手册编写工作的组织以及监督检查,并对其质量负责。
4.4.用户手册编写的格式要求见《方正用户手册排版要求》4.5.用户手册的内容要求4.5.1.封面用户手册的封面应包括以下内容:软件产品的名称、版本号以及版权单位信息。
其中软件产品的名称须使用软件产品的正式名称,并可以注明其简称。
版本号是指本次一同发行的软件产品的版本号而不是指手册的版本号。
杭州市民卡APP使用手册
![杭州市民卡APP使用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ca7406afaaea998fcd220e30.png)
杭州市民卡用户使用手册(客户端分册)杭州市民卡有限公司2014年7月目录1 文档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文档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文档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读者对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术语与缩写解释..........................................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产品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产品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产品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客户端下载及安装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下载市民卡客户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在电脑下载市民卡客户端................................ 错误!未定义书签。
wap下载市民卡客户端................................... 错误!未定义书签。
APP测试基本操作规范
![APP测试基本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b7bfd07804d2b160b4ec0a9.png)
APP测试基本流程1. App测试流程1.1.流程图1.2 测试周期1.3------------其他。
1.41)测试人员每天需对所测项目发送测试日报。
2)测试日报所包含的内容为:--对当前测试版本质量进行分级;--对较严重的问题进行例举,提示开发人员优先修改;--对版本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
3)产品上线前,测试人员发送产品上线报告。
4)上线报告所包含的内容为:---对当前版本质量进行分级;---附上测试报告(功能测试报告、兼容性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报告以及app可用性能标准结果);--总结上线版本的基本情况。
若有遗留问题必须列出并记录解决方案。
2. App测试点2.1123)对App4)限制/5)限制/6)限制/78)限制/9)限制/10) 限制/11) 检测1)应用程序应能正确安装到设备驱动程序上2)能够在安装设备驱动程序上找到应用程序的相应图标3)是否包含数字签名信息4)JAD文件和JAR包中包含的所有托管属性及其值必需是正确的5)JAD文件显示的资料内容与应用程序显示的资料内容应一致6)安装路径应能指定7)没有用户的允许, 应用程序不能预先设定自动启动8)卸载是否安全, 其安装进去的文件是否全部卸载9)卸载用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文件是否有提示10)其修改的配置信息是否复原11)卸载是否影响其他软件的功能12)卸载应该移除所有的文件123)密码,45中。
678910,,利用显11)在数据删除之前,应用程序应当通知用户或者应用程序提供一个“取消”命令的操作12)“取消”命令操作能够按照设计要求实现其功能13)应用程序应当能够处理当不允许应用软件连接到个人信息管理的情况14)当进行读或写用户信息操作时, 应用程序将会向用户发送一个操作错误的提示信息15)在没有用户明确许可的前提下不损坏侧除个人信息管理应用程序中的任何内容Μ16)应用程序读和写数据正确。
17)应用程序应当有异常保护。
18)如果数据库中重要的数据正要被重写, 应及时告知用户19)能合理地处理出现的错误20)意外情况下应提示用户1)在运行其软件过程中, 如果有来电、SMS、EMS、MMS、蓝牙、红外等通讯或充电时,是否能暂停程序,优先处理通信, 并在处理完毕后能正常恢复软件, 继续其原来的功能4)应用程序必需利用目标设备适用的全屏尺寸来显示上述内容5)应用程序必需能够处理不可预知的用户操作,例如错误的操作和同时按下多个键2.2安装、卸载测试验证App是否能正确安装、运行、卸载以及操作过程和操作前后对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1)软件在不同操作系统(Palm OS、Symbian、Linux、Android、iOS、BlackBerryOS 6.0、WindowsPhone 7)下安装是否正常。
app产品操作手册范本——斑驴 ()
![app产品操作手册范本——斑驴 ()](https://img.taocdn.com/s3/m/4d24106d376baf1ffd4fad3b.png)
斑驴APP 操作手册(用户版)2017年3月10日目录1引言 01.1项目名称 01.2编写目的 01.3术语和简约语 01.4系统环境配置 01.5按钮定义 02 功能概述 (1)2.1功能结构 (1)3 斑驴功能说明 (2)3.1登录/注册 (2)3.1.1 功能说明 (2)3.1.2 操作步骤 (2)3.2足迹 (3)3.2.1 个人足迹 (3)3.2.2 团体足迹 (5)3.3达人 (7)3.3.1 功能说明 (7)3.3.2 操作步骤 (7)3.4活动 (8)3.4.1 功能说明 (8)3.4.2 操作步骤 (8)3.5我的 (14)3.5.1 个人资料 (14)3.5.2 我的活动 (15)3.5.3 我的足迹 (16)3.5.4 我的收藏 (17)3.5.5 下载管理 (18)3.5.6 我的订单 (19)3.5.7 我的消息 (20)3.5.8 设置 (25)4 附件 (27)1引言1.1 项目名称斑驴1.2 编写目的本操作手册主要介绍斑驴客户端app的操作方法,指导用户怎么使用app客户端。
预期读者:测试工程师、项目管理人员、最终业务用户。
阅读建议:最终业务用户需要阅读全部内容,其他人员以此文档作为了解和使用本系统的参考手册。
若本操作指南的界面截图与实际系统界面有所差异,则使用时请以系统的实际界面为准1.3 术语和简约语无1.4 系统环境配置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2000/XP/2003,Linux,UNIX系统浏览器:(Android手机)支持手机UC浏览器,百度浏览器,QQ浏览器等(Ios手机)支持Safari浏览器1.5 按钮定义在后台系统功能模块上,出现的按钮如下:按钮名称按钮形状按钮含义上传选择图片,上传到页面保存所作的输入/选择正确无误,予以保存重置取消所作的任何输入/选择,清空当前页面内容搜索搜索确认所作的输入/选择正确无误, 予以确认。
本屏所需之操作完成。
winAMS使用手册(中文版详细版本测试工具)
![winAMS使用手册(中文版详细版本测试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8c75737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0.png)
winAMS使⽤⼿册(中⽂版详细版本测试⼯具)覆盖⼤师使⽤指导⼀、介绍我们⼗分感谢你对GAIO单元测试⼯具CoverageMaster-winAMS的兴趣爱好。
CoverageMaster-winAMS是⼀种对嵌⼊式软件进⾏评估和改善的单元测试⼯具。
这个试⽤指导包括为初次使⽤者制定的练习习题。
跟着指导完成练习,使⽤者会对CoverageMaster-winAMS的基本使⽤和特点有⼀个了解。
覆盖⼤师概述在开始练习之前,⾸先会出现⼀个关于覆盖⼤师的特点及操作的解释。
1、嵌⼊式软件单元测试⼯具CoverageMaster-winAMS是⼀个嵌⼊式软件单元测试⼯具。
它通过使⽤⼀个MPU仿真器(系统仿真器)执⾏软件代码(功能)来执⾏测试。
MPU仿真器(系统仿真器)通过启动实际交叉编译的MPU代码(对象代码)来操作运⾏。
由于实际⽬标代码是在仿真环境中使⽤,它有可能依据⽬标微处理器去核实项⽬⾏为和检查错误。
2、CoverageMaster-winAMS包含以下组件:SSTManager:管理单元测试操作的基本UI应⽤。
System-G:MPU仿真器(系统仿真器)包括对多种MPU的⽀持。
WinAMS:单元测试仿真器。
除了这些项⽬之外,准备测试源⽂件需要⼀个交叉编译或者集成开发环境(IDE)。
⼆、为测试I/O使⽤CSV格式的⽂件为了保证正确率的同时提⾼单元测试的效率CoverageMaster-winAMS在仿真过程中使⽤CSV格式⽂件。
单独单元测试设置,以及变量和根函数的输⼊输出数据都保存在CSV⽂件中。
因此,使⽤CSV⽂件让⽬标源代码中不必⼀定包含专⽤测试代码或者输⼊数据。
下⾯的图⽚阐明了CoverageMaster-winAMS单元测试的流程。
⾸先,交叉编译代码被加载到MPU仿真器。
代码必须附上可执⾏对象代码(被拆开的中间级对象代码不能被使⽤)下⼀步,为了测试基础函数(如上⽂所⽰)⽣成⼀个CSV⽂件。
⽂件⾥有函数信息类似函数名称,输⼊变量,输出变量,测试条件,以及测试数据(测试容器)。
软件测试流程手册作业指导书
![软件测试流程手册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8c72567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a.png)
软件测试流程手册作业指导书第1章软件测试基础 (4)1.1 软件测试概述 (4)1.2 软件测试目的与原则 (4)1.2.1 软件测试目的 (4)1.2.2 软件测试原则 (4)1.3 软件测试分类 (4)1.3.1 按照测试阶段划分 (4)1.3.2 按照测试方法划分 (5)1.3.3 按照测试内容划分 (5)第2章测试计划与策略 (5)2.1 测试计划的制定 (5)2.1.1 目标与范围 (5)2.1.2 测试依据 (5)2.1.3 测试方法与工具 (5)2.1.4 测试团队组织 (5)2.1.5 测试阶段划分 (6)2.1.6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6)2.2 测试策略的确定 (6)2.2.1 功能测试策略 (6)2.2.2 功能测试策略 (6)2.2.3 兼容性测试策略 (6)2.2.4 安全性测试策略 (6)2.2.5 用户体验测试策略 (6)2.3 测试资源与时间安排 (6)2.3.1 测试资源 (6)2.3.2 时间安排 (6)2.3.3 测试进度监控 (7)第3章测试需求分析 (7)3.1 需求文档审查 (7)3.1.1 目的 (7)3.1.2 方法 (7)3.1.3 输出 (7)3.2 需求测试范围确定 (7)3.2.1 目的 (7)3.2.2 方法 (7)3.2.3 输出 (7)3.3 需求测试用例设计 (8)3.3.1 目的 (8)3.3.2 方法 (8)3.3.3 输出 (8)第4章测试设计与规划 (8)4.1.1 测试级别 (8)4.1.2 测试类型 (8)4.2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9)4.2.1 等价类划分法 (9)4.2.2 边界值分析法 (9)4.2.3 因果图法 (9)4.2.4 错误推测法 (9)4.3 测试数据准备 (9)4.3.1 测试数据收集 (9)4.3.2 测试数据整理 (9)4.3.3 测试数据创建 (9)4.3.4 测试数据管理 (9)第5章单元测试 (10)5.1 单元测试概述 (10)5.2 单元测试方法与工具 (10)5.2.1 单元测试方法 (10)5.2.2 单元测试工具 (10)5.3 单元测试用例编写 (10)5.3.1 单元测试用例设计原则 (10)5.3.2 单元测试用例编写步骤 (10)5.3.3 单元测试用例示例 (11)第6章集成测试 (11)6.1 集成测试策略 (11)6.1.1 目的与原则 (11)6.1.2 测试范围 (11)6.1.3 测试环境 (11)6.2 集成测试方法 (12)6.2.1 按照模块耦合度进行集成 (12)6.2.2 采用黑盒测试方法 (12)6.2.3 采用白盒测试方法 (12)6.2.4 灰盒测试 (12)6.3 集成测试用例编写 (12)6.3.1 用例设计原则 (12)6.3.2 用例编写规范 (12)6.3.3 用例管理 (12)第7章系统测试 (13)7.1 系统测试概述 (13)7.2 功能测试 (13)7.2.1 目的 (13)7.2.2 测试方法 (13)7.2.3 测试内容 (13)7.3 非功能测试 (13)7.3.1 功能测试 (13)7.3.3 安全测试 (14)7.3.4 兼容性测试 (14)7.3.5 可用性测试 (14)7.3.6 可靠性测试 (14)第8章验收测试 (14)8.1 验收测试策略 (14)8.1.1 目的 (14)8.1.2 范围 (14)8.1.3 测试环境 (15)8.1.4 测试团队 (15)8.1.5 测试时间安排 (15)8.2 验收测试方法 (15)8.2.1 功能测试 (15)8.2.2 非功能测试 (15)8.2.3 系统集成测试 (16)8.3 验收测试用例编写 (16)8.3.1 用例设计原则 (16)8.3.2 用例编写规范 (16)8.3.3 用例评审 (16)第9章回归测试与缺陷管理 (16)9.1 回归测试策略 (16)9.1.1 回归测试目的 (16)9.1.2 回归测试范围 (16)9.1.3 回归测试方法 (16)9.1.4 回归测试执行 (17)9.2 缺陷生命周期管理 (17)9.2.1 缺陷识别 (17)9.2.2 缺陷报告 (17)9.2.3 缺陷跟踪 (17)9.2.4 缺陷关闭 (17)9.3 缺陷预防与跟踪 (17)9.3.1 缺陷预防措施 (17)9.3.2 缺陷跟踪机制 (18)第10章测试总结与评估 (18)10.1 测试结果统计与分析 (18)10.1.1 测试用例执行情况统计 (18)10.1.2 缺陷统计与分析 (18)10.1.3 覆盖率分析 (18)10.2 测试报告编写 (18)10.2.1 报告结构 (18)10.2.2 测试报告内容 (18)10.2.3 报告撰写要求 (19)10.3 测试团队绩效评估与改进建议 (19)10.3.2 评估结果与分析 (19)10.3.3 改进建议 (19)第1章软件测试基础1.1 软件测试概述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评估和提升软件质量,保证软件产品满足既定需求及用户期望。
(完整word版)APP测试基本操作规范
![(完整word版)APP测试基本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0bd7bcabe1e650e53ea994f.png)
APP测试基本流程1. App测试流程1.1.流程图1.2 测试周期1.3------------其他。
1.41)测试人员每天需对所测项目发送测试日报。
2)测试日报所包含的内容为:--对当前测试版本质量进行分级;--对较严重的问题进行例举,提示开发人员优先修改;--对版本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
3)产品上线前,测试人员发送产品上线报告。
4)上线报告所包含的内容为:---对当前版本质量进行分级;---附上测试报告(功能测试报告、兼容性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报告以及app可用性能标准结果);--总结上线版本的基本情况。
若有遗留问题必须列出并记录解决方案。
2. App测试点2.1123)对App4)限制/5)限制/6)限制/78)限制/9)限制/10) 限制/11) 检测1)应用程序应能正确安装到设备驱动程序上2)能够在安装设备驱动程序上找到应用程序的相应图标3)是否包含数字签名信息4)JAD文件和JAR包中包含的所有托管属性及其值必需是正确的5)JAD文件显示的资料内容与应用程序显示的资料内容应一致6)安装路径应能指定7)没有用户的允许, 应用程序不能预先设定自动启动8)卸载是否安全, 其安装进去的文件是否全部卸载9)卸载用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文件是否有提示10)其修改的配置信息是否复原11)卸载是否影响其他软件的功能12)卸载应该移除所有的文件123)密码,45中。
678910,,利用显11)在数据删除之前,应用程序应当通知用户或者应用程序提供一个“取消”命令的操作12)“取消”命令操作能够按照设计要求实现其功能13)应用程序应当能够处理当不允许应用软件连接到个人信息管理的情况14)当进行读或写用户信息操作时, 应用程序将会向用户发送一个操作错误的提示信息15)在没有用户明确许可的前提下不损坏侧除个人信息管理应用程序中的任何内容Μ16)应用程序读和写数据正确。
17)应用程序应当有异常保护。
18)如果数据库中重要的数据正要被重写, 应及时告知用户19)能合理地处理出现的错误20)意外情况下应提示用户1)在运行其软件过程中, 如果有来电、SMS、EMS、MMS、蓝牙、红外等通讯或充电时,是否能暂停程序,优先处理通信, 并在处理完毕后能正常恢复软件, 继续其原来的功能2)当创立连接时, 应用程序能够处理因为网络连接中断, 进而告诉用户连接中断的情况3)应能处理通讯延时或中断4)应用程序将保持工作到通讯超时, 进而发送给用户一个错误信息指示有连接错误5)应能处理网络异常和及时将异常情况通报用户6)应用程序关闭或网络连接不再使用时应及时关闭) 断开7)HTTP、HTTPS覆盖测试--App和后台服务一般都是通过HTTP来交互的,验证HTTP环境下是否正常;--公共免费网络环境中(如:麦当劳、星巴克等)都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通过SSL认证来访问网络,需要对使用HTTP Client的library异常作捕获处理。
PoC手册 - _简介及环境准备
![PoC手册 - _简介及环境准备](https://img.taocdn.com/s3/m/cc865e641eb91a37f1115cc9.png)
标准化实施方案| 白皮书| Citrix XenDesktopPOC标准化实施指南基础环境简介及环境准备版本:v1.0第1章POC手册使用介绍 (3)1.1 POC整体流程介绍及手册主要章节 (3)第2章环境准备 (4)2.1 POC环境整体构架示意图 (4)2.2 POC环境准备检查单 (4)2.3 POC环境主机及虚拟机配置列表 (6)产品版本 (7)修正历史 (7)第1章POC手册使用介绍本POC手册是Citrix虚拟桌面和虚拟应用测试工具包的一部分,提供了进行测试具体执行阶段所需要的分步指导。
在具体开始实际测试工作前,应该已经和客户确认的测试计划,并且就环境的准备等事项,和客户进行了充分的沟通,确认环境准备完毕。
本手册包含了最基本的测试环境的搭建,也包含了一些常用测试案例的测试步骤以及环境优化的指南。
在实际测试中,可以根据实际的测试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
1.1 POC整体流程介绍及手册主要章节以下列出了本手册包含的主要章节内容基础测试环境搭建及优化1. 基础环境LAB 1 XenServer安装及虚拟主机环境配置(包括XenServer,ISOLibrary,OS基础镜像模板)2. 基础环境LAB 2 基础构架环境安装a. AD,DDC,XA操作系统安装,Windows 7,Windows XP OS安装(从模板生成)b. 配置AD,DHCP,DNS,并将其他主机加入域c. 建立测试账号,OU和用户组3. 基础环境LAB 3 XenDesktop安装和基本配置(含License服务)4. 基础环境LAB 4 XenApp安装和基本配置,WI配置5. 基础环境LAB 5 使用XenApp发布Win7体验的共享桌面6. 基础环境LAB 6 客户端配置和访问7. 基础环境LAB 7 环境优化指南具体测试项目8. 具体测试LAB 1 桌面生命周期管理9. 具体测试LAB 2 策略配置及会话管理测试10. 具体测试LAB 3 用户体验、带宽测试和外设支持测试第2章环境准备2.1 POC环境整体构架示意图DHCPSQL Server ActiveDirectory基础架构服务器层XenAppDesktopDeliveryControllerWebInterfaceXenDesktop/XenApp场XenServer虚拟桌面池VM VM VM VMVM VM VM VM专有桌面池池动桌面池共享桌面池Share FileUser Profile共享存储瘦客户端普通桌面PC平板电脑手机内网用户家分支机构平板电脑手机NetScaler Or VPX物理桌面池2.2 POC环境准备检查单基础环境准备物理服务器准备□硬件服务器是否满足测试要求,推荐采用2路6核,16G内存以上□CPU开启VT或AMD/V功能-BIOS中设定□CPU禁用C-State-BIOS中设定□禁用Multi-thread-BIOS中设定□启用Remote console(如果是IBM服务器) -BIOS中设定□确定服务器的BIOS日期是否配置正确-BIOS中设定□禁用Executive lock bit-BIOS中设定□本地磁盘建议设置成RAID1或RAID 1/0□如果磁盘以前安装过VMware 或其它OS, 重新初始化RAID10□一台Windows 7或者WinXP客户端,作为管理客户端思杰测试许可证□准备测试许可证文件,同时确定许可证文件对应的主机名并区分大小写(本手册中,许可服务器主机名为“CTXDDC”)□测试许可证有效期至少1个月以上安装映像文件□Windows 2008 R2 SP1和介质□Windows 2003 SP2 (可选)□Windows XP SP3□Windows 7 SP1□Citrix XenDesktop ISO (版本5.6)□Citrix XenApp ISO (版本6.5,版本5.0 FP2(可选))□Citrix XenServer 光盘(版本6.1)IP地址□服务器固定IP地址至少5个(手册中使用192.168.x.151-154)□虚拟桌面VM地址(DHCP)2-10个(手册中使用192.168.x.171-200)□2.3 POC环境主机及虚拟机配置列表Hostname 角色安装软件IP OS 本地存储内存备注Xenserver01 虚拟主机(物理)XenServer6.0.2192.168.x.1 XenServer 16GCTXAD 活动目录域控制器2008DNSDHCP192.168.x.151Server2008R2Ent Sp1C: 2GB域名citrixlab.localCTXDDC XenDesktopDDCWILicenseXenDesktop5.6 FP1192.168.x.152Server2008R2Ent Sp1C:40GB 4GB注意,License服务器的主机名必须和license文件的主机名严格一致,并且区分大小写。
移动计算实验指导手册(实验二)
![移动计算实验指导手册(实验二)](https://img.taocdn.com/s3/m/e569ee86bceb19e8b8f6bac5.png)
【实验二】使用Wireshark工具对无线和有线网络性能做比较2-1 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Wireshark,ttcp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2.用Wireshark中的过滤器观察一个重流量网络3.用Wireshark完成TCP和UDP比较4.用Wireshark完成TCP流和UDP流的竞争2-2 工具简介1.Wireshark简介Wireshark(原名Ethereal)是自由而且功能强大的网络调试和数据包协议分析软件。
Wireshark基本类似于tcpdump,但 Wireshark还具有设计完美的GUI 和众多分类信息及过滤选项。
用户通过 Wireshark将网卡设置成混杂模式,可以查看到网络中发送的所有通信流量。
目前,Wireshark在分析无线局域网时主要要注意的是“捕捉”网卡上传输数据时的设置。
Wireshark应用于故障修复、分析、软件和协议开发以及教育领域。
它具有用户对协议分析软件所期望的所有标准特征,并具有其它同类产品所不具备的有关特征。
Wireshark是一种开放源代码的自由软件,允许用户向其中添加改进方案。
Wireshark适用于当前所有较为流行的计算机系统,包括 Unix、Linux 和Windows。
Wireshark的详细介绍及使用方法请查阅《Wireshark User's Guide》。
2.TTCP简介TTCP是一个用于测试TCP吞吐量的命令行工具,它的全名是 Test TCP。
它需要在分别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以不同的参数运行。
您可以同时启动并侦听 TCP 连接。
您还可以将 Ttcp 工具用于 UDP 通信量。
使用 TTCP,您可以将计算机配置为侦听特定 TCP 或 UDP 端口模式,而不必在计算机上安装应用程序或服务。
这允许您在服务就绪之前测试特定通信量的网络连接。
TTCP在windows下的移植版称为TTCPW。
TTCPW使用方法如下:在windows中运行cmd,用cd进入到ttcpw所在的目录,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执行以下命令:发送端:ttcpw -t -s <接收者IP>接收端:ttcpw –r –sttcpw的详细介绍及使用方法请查阅ttcpw.zip中自带的文档。
软件测试工作手册作业指导书
![软件测试工作手册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572c42a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08.png)
软件测试工作手册作业指导书第1章软件测试概述 (4)1.1 软件测试基础 (4)1.1.1 定义与概念 (4)1.1.2 测试对象与范围 (4)1.1.3 测试类型与方法 (4)1.2 软件测试目的与原则 (4)1.2.1 测试目的 (4)1.2.2 测试原则 (4)1.3 软件测试生命周期 (4)1.3.1 测试计划阶段 (4)1.3.2 测试设计阶段 (5)1.3.3 测试执行阶段 (5)1.3.4 缺陷分析阶段 (5)1.3.5 缺陷修复与回归测试阶段 (5)1.3.6 测试总结阶段 (5)第2章测试计划与策略 (5)2.1 测试计划制定 (5)2.1.1 目标与范围 (5)2.1.2 风险评估 (5)2.1.3 测试标准与验收准则 (5)2.1.4 测试环境与工具 (5)2.1.5 交付物 (6)2.2 测试策略制定 (6)2.2.1 测试类型 (6)2.2.2 测试方法 (6)2.2.3 测试层次 (6)2.2.4 缺陷管理 (6)2.3 测试资源与进度安排 (6)2.3.1 人力资源 (6)2.3.2 硬件与软件资源 (6)2.3.3 进度安排 (6)2.3.4 测试评估与改进 (6)第3章测试类型与级别 (6)3.1 功能测试 (7)3.1.1 目的 (7)3.1.2 范围 (7)3.2 功能测试 (7)3.2.1 目的 (7)3.2.2 范围 (7)3.3 兼容性测试 (7)3.3.1 目的 (7)3.4 安全性测试 (8)3.4.1 目的 (8)3.4.2 范围 (8)第4章测试用例设计 (8)4.1 测试用例编写规范 (8)4.1.1 用例编号规则 (8)4.1.2 用例标题 (8)4.1.3 用例前提条件 (8)4.1.4 用例步骤 (8)4.1.5 用例期望结果 (8)4.1.6 用例优先级 (8)4.1.7 用例状态 (9)4.2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9)4.2.1 等价类划分法 (9)4.2.2 边界值分析法 (9)4.2.3 错误推测法 (9)4.2.4 因果图法 (9)4.2.5 决策表法 (9)4.3 测试用例管理 (9)4.3.1 测试用例库 (9)4.3.2 用例维护 (9)4.3.3 用例复用 (9)4.3.4 用例版本控制 (9)4.3.5 用例评审 (9)第5章缺陷管理 (9)5.1 缺陷报告与跟踪 (9)5.1.1 缺陷报告 (10)5.1.2 缺陷跟踪 (10)5.2 缺陷生命周期 (10)5.3 缺陷分析 (10)第6章自动化测试 (11)6.1 自动化测试概述 (11)6.1.1 自动化测试定义 (11)6.1.2 自动化测试分类 (11)6.1.3 自动化测试适用场景 (11)6.2 自动化测试工具选择 (12)6.2.1 支持的测试类型 (12)6.2.2 易用性和可维护性 (12)6.2.3 支持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平台 (12)6.2.4 扩展性和集成性 (12)6.2.5 成本 (12)6.3 自动化测试脚本编写 (12)6.3.1 脚本编写规范 (12)第7章功能测试 (13)7.1 功能测试基础 (13)7.1.1 功能测试概述 (13)7.1.2 功能测试类型 (13)7.1.3 功能测试指标 (13)7.2 功能测试工具 (13)7.2.1 常用功能测试工具 (13)7.2.2 功能测试工具选型 (14)7.3 功能瓶颈分析 (14)7.3.1 功能瓶颈概述 (14)7.3.2 功能瓶颈分析方法 (14)7.3.3 功能优化策略 (14)第8章非功能测试 (14)8.1 可用性测试 (15)8.1.1 目的 (15)8.1.2 范围 (15)8.1.3 方法 (15)8.2 可靠性测试 (15)8.2.1 目的 (15)8.2.2 范围 (15)8.2.3 方法 (15)8.3 压力测试与稳定性测试 (16)8.3.1 目的 (16)8.3.2 范围 (16)8.3.3 方法 (16)第9章验收测试与上线 (16)9.1 验收测试 (16)9.1.1 目的 (16)9.1.2 测试范围 (16)9.1.3 测试流程 (17)9.2 上线审批流程 (17)9.2.1 提交上线申请 (17)9.2.2 审批流程 (17)9.2.3 上线通知 (17)9.3 上线支持与监控 (17)9.3.1 上线支持 (17)9.3.2 上线监控 (17)第10章测试团队建设与管理 (18)10.1 测试团队组织结构 (18)10.1.1 团队组织概述 (18)10.1.2 团队组织架构 (18)10.2 测试人员能力要求 (18)10.2.1 基本能力 (18)10.3 测试团队绩效评估与改进 (18)10.3.1 绩效评估指标 (18)10.3.2 绩效改进措施 (19)第1章软件测试概述1.1 软件测试基础1.1.1 定义与概念软件测试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对软件产品进行操作以发觉错误、验证功能、功能等是否满足需求的过程。
软件测试技术规范
![软件测试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e48f94d2b160b4e767fcf1d.png)
软件测试技术规范类别:规范文档版本号:1.0编号:撰稿人:修改人:编辑软件:Microsoft Word2000中文版版本信息:版本修改点说明引言1.1.引言1.1.编写目的测试是程序设计的重要环节,为了规范公司的软件测试行为,为软件测试工作提供详细的指引,以提高软件开发工作的质量,特制定本测试规范。
1.2.读者对象恒泰实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测试服务部成员。
1.3.专用术语系统测试-测试整个硬件和软件系统的过程,以验证系统是否满足助规定的需求。
验收测试-确定系统是否符合其验收准则,使客户能确定是否接收此系统的正式测试。
软件质量特性-用以描述和评价软件产品质量的一组属性。
1.4.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文。
GB/T16260-1996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测试流程2.2.测试流程2.1.概况公司软件设计开发过程的工作流程图见下图。
根据公司软件设计开发的流程,将软件测试工作分为需求分析阶段、概要设计阶段、系统测试阶段、验收测试阶段、产品发布和现场实施阶段、用户培训阶段、客户终验和项目完结阶段,下面明确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完成任务的途径和各个阶段的里程碑以及责任划分。
2.2.需求分析阶段2.2.1.在项目的需求分析阶段,测试主管确定项目的测试人员,测试人员通过参与需求分析人员对需求分析的评审和讲解,理解并掌握《需求分析说明书》。
2.2.2.测试人员根据项目经理编写的《项目任务书》,开始编写《测试计划》文档。
里程碑:《**项目测试计划》2.3概要设计阶段2.3.1在项目的概要设计阶段,测试人员通过参与概要设计人员对概要设计的讲解和对概要设计文档的评审,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概要设计说明书》。
2.3.2测试人员根据《需求分析说明书》和《概要设计说明书》等文档编写系统功能测试的《测试用例》文档。
里程碑:《**项目测试用例》2.4.系统测试阶段2.4.1.测试主管接受开发人员提交的《测试申请单》后,认真检查测试申请中的各项内容,如果存在不符合要求的,必须将《申请》返回,并要求开发人员修改后重新提交申请;2.4.2.《测试申请单》检查通过之后,测试人员根据《测试计划》、《需求分析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和《测试申请单》等文档完成系统功能测试的《测试用例》。
cctst测试手册
![cctst测试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112fec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11.png)
cctst测试手册CCTST(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est)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标准化测试。
本手册旨在提供使用CCTST的详细指南,包括测试概述、测试内容、测试分析与解读方法。
通过本手册,用户将了解如何有效地使用CCTST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估。
一、测试概述CCTST是一项常用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试,可以帮助评估个体在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假设评估等方面的能力。
这项测试适用于教育机构、企业组织以及个人自我评估。
测试采用标准化的问卷形式,由一系列与批判性思维相关的问题组成,考察受试者的分析能力、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测试内容CCTST测试的内容覆盖了多个维度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测试题目包括逻辑推理、问题解决、信息评估和推导能力等。
受试者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基于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测试题目旨在考察受试者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信息整合能力以及推理能力。
三、测试分析与解读方法CCTST测试结果反映了受试者在批判性思维方面的表现水平。
测试结果以百分制表示,高分表示个体在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表现较好,低分则表示有改进的空间。
测试也会提供详细的分项得分,以便用户更好地了解受试者在不同维度上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表现。
针对测试结果,用户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分析与解读:1. 综合得分分析:综合得分反映了受试者总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水平。
分数越高,表示受试者在批判性思维方面表现越好,反之则表示需要进一步提升。
2. 分项得分分析:通过分析各个维度的得分,用户可以了解受试者在逻辑推理、问题解决、信息评估等方面的能力状况。
根据分项得分,用户可以为个体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和培训方向。
3. 与常模对比:将受试者的得分与一般人群的常模进行对比,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个体在批判性思维方面的表现水平。
这有助于用户了解受试者在某一方面的优劣势,为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四、测试实施注意事项在使用CCTST进行测试时,用户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保证测试环境的安静和私密,以便受试者专注于答题。
moco-runner 指导手册
![moco-runner 指导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cad8be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2.png)
moco-runner指导手册1. 什么是moco-runner?moco-runner是一个用于模拟HTTP服务器的开源工具,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快速而准确地模拟HTTP服务器的行为,以便进行接口测试、性能测试和前端开发调试。
2. moco-runner的基本用法- moco-runner的安装和配置在使用moco-runner之前,首先需要在电脑上安装Java环境,并下载moco-runner的jar包。
然后通过命令行输入相应的命令,即可启动moco-runner。
- moco-runner的基本命令通过命令行输入java -jar moco-runner的jar包名 -p 端口号 -c 配置文件,即可启动moco-runner并加载相应的配置。
3. moco-runner的高级用法- 使用模板文件进行数据mock可以通过使用模板文件,来模拟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包括json、xml 等格式。
- 集成moco-runner到自动化测试框架moco-runner可以与自动化测试框架(如Junit、TestNG)结合使用,从而实现接口自动化测试。
4. moco-runner的实际应用场景- 接口测试通过moco-runner模拟服务器返回数据,可以帮助开发人员进行接口测试,验证接口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 性能测试moco-runner也可用于性能测试,通过模拟服务器的行为和返回数据,来进行系统的压力测试。
- 前端开发调试开发人员可以利用moco-runner模拟服务器的返回数据,以便前端开发人员在没有服务器支持的情况下进行接口调试和开发。
5. 我对moco-runner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资深开发人员,我个人认为moco-runner是一款非常实用的工具,它为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轻量级、灵活的模拟HTTP服务器的解决方案。
在日常开发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模拟服务器返回数据的场景,而moco-runner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完成这项工作,提高开发效率,同时保证接口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APP测试指导手册
![APP测试指导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daa3dffcfc789eb162dc885.png)
APP测试指导手册编写目的本手册编写旨在帮助刚刚入手的移动端测试人员了解移动端项目,并且了解刚刚接触一个移动端的项目如何入手,有哪些问题需要明确,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欢迎补充移动端产品(项目)介绍移动端产品(项目)展现在眼前的就是一个实际的app应用,支撑这个app应用的是它的后台。
后台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实际部署的后台管理系统,管理系统的基本信息和业务信息,前台仅仅做展示,查看用,如通讯录APP,掌上直播点播;另一种是后台部署的系统和前台有数据交互的,一般这种系统分为pc展现端和APP展现端,pc端和APP端的展现端存在数据交互,有共同的后台管理系统支撑这两个前台应用,如人大APP,一乡一法庭。
1功能测试1.1安装目前公司的app基本是机遇两大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和ios开发的,android开发的app安装文件后缀为apk,ios开发的app安装后缀名是ipaApp客户端程序的安装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1、手机端浏览器输入下载地址2、通过二维码扫描(需要单独维护二维码信息,一般二维码是封装了下载地址,所以如果系统提供了此功能,在实施文档中必须说明二维码如何生成如何维护)3、Android平台,通过Usb连接电脑方式安装4、App store下载安装(正式发布,目前接触的项目没有正式发布的。
如果接触的项目需要在APP store上发布,需要在发布时间前预留出时间,因为提交申请到APP store后审核比较严格,需要的时间较长,具体时间需要提前确认)目前公司开发了一个APP推送平台,测试过程中可以让开发把apk放在推送平台上,测试人员通过这个平台取包,同时在test上进行备份,这样方便开发和测试的交互需求分析时需要确认系统支持哪几种安装方式,是否符合项目的要求测试重点(范围)1、安卓主要是测试移动端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统是否能正常安装。
Android及IOS不同操作版本系统进行安装测试,不同版本可能会安装不成功2、安装成功:安装完成后App程序应该可以正常打开3、测试过程中,先在模拟器上安装,然后再适配机型。
APP测试必备手册
![APP测试必备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c2c2bb5ad02de80d5d84049.png)
APP测试必备手册译者注:本文从测试人员的角度出发,提出了100多个在测试移动App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不管你是测试人员、开发、产品经理或是交互设计师,在进行移动App开发时,这些问题都很有参考价值。
我和Queen合力译出此文,分享给大家,希望有所帮助和启发。
测试人员常被看作Bug寻找者,但你曾想过他们实际是如何开展测试的吗?你是否好奇他们究竟都做些什么,以及他们如何在一个典型的技术项目中体现价值?作者将带你经历测试人员的思维过程,探讨他们测试移动App时的各种考虑。
本文的目的在于揭示测试人员的这一思维过程,并展示他们通常所考虑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测试人员需要询问问题测试人员的核心能力在于提出有挑战性的相关问题。
如果你能将调查、询问技巧和技术、产品的知识结合起来,渐渐地,你也会成为一个好的测试人员。
比如,测试人员可能会问:这个App应该在什么平台上使用?这个App到底是干什么的?如果我这样做,会发生什么情况?诸如此类。
测试人员能从各种场景中发现问题,它们可能来自对话、设计、文档、用户反馈或者是产品本身。
这些可能性太多了……因此,让我们一探究竟吧!从哪里开始测试理想情况下,测试人员应该掌握所测产品的所有最新细节资料。
但事实上这很少见,因此,像其他人一样,测试人员只能将就使用手上有限的资料。
但这不是不能测试的借口!测试人员其实是可以从内部和外部多种不同的来源处收集信息的。
这个阶段,测试人员可以问这些问题:有哪些信息:规格?项目会议?用户文档?知识渊博的团队成员?有支持论坛或者是公司在线论坛提供帮助?有现存Bug的记录吗?该应用是在什么系统、平台和设备上进行运作和测试?该应用是处理什么类型的数据(比如个人信息、信用卡等等)?该应用有整合外部应用(比如API和数据来源)吗?该应用需要用到特定的移动端网页吗?现有消费者如何评价这个产品?有多少时间可用于测试?测试的优先级和风险是什么?哪些用户使用起来不愉快,为什么?如何发布和更新?基于以上收集的信息,测试人员可以制定测试计划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PP测试指导手册编写目的本手册编写旨在帮助刚刚入手的移动端测试人员了解移动端项目,并且了解刚刚接触一个移动端的项目如何入手,有哪些问题需要明确,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欢迎补充移动端产品(项目)介绍移动端产品(项目)展现在眼前的就是一个实际的app应用,支撑这个app应用的是它的后台。
后台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实际部署的后台管理系统,管理系统的基本信息和业务信息,前台仅仅做展示,查看用,如通讯录APP,掌上直播点播;另一种是后台部署的系统和前台有数据交互的,一般这种系统分为pc展现端和APP展现端,pc端和APP端的展现端存在数据交互,有共同的后台管理系统支撑这两个前台应用,如人大APP,一乡一法庭。
1功能测试1.1安装目前公司的app基本是机遇两大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和ios开发的,android开发的app 安装文件后缀为apk,ios开发的app安装后缀名是ipaApp客户端程序的安装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1、手机端浏览器输入下载地址2、通过二维码扫描(需要单独维护二维码信息,一般二维码是封装了下载地址,所以如果系统提供了此功能,在实施文档中必须说明二维码如何生成如何维护)3、Android平台,通过Usb连接电脑方式安装4、App store下载安装(正式发布,目前接触的项目没有正式发布的。
如果接触的项目需要在APP store上发布,需要在发布时间前预留出时间,因为提交申请到APP store 后审核比较严格,需要的时间较长,具体时间需要提前确认)目前公司开发了一个APP推送平台,测试过程中可以让开发把apk放在推送平台上,测试人员通过这个平台取包,同时在test上进行备份,这样方便开发和测试的交互需求分析时需要确认系统支持哪几种安装方式,是否符合项目的要求测试重点(围)1、安卓主要是测试移动端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统是否能正常安装。
Android及IOS不同操作版本系统进行安装测试,不同版本可能会安装不成功2、安装成功:安装完成后App程序应该可以正常打开3、测试过程中,先在模拟器上安装,然后再适配机型。
有的时候在适配机器上安装后可以打开,在模拟器上安装后无法打开。
4、通过下载的apk,需要查看下载后的apk在手机中存储的文件名是否乱码,尤其注意中文名称的apk,很可能出现乱码情况。
5、全新安装和覆盖安装都需要测试。
有的apk安装过之后再次覆盖安装会出现退出或者安装后打不开的情况1.2升级手机App程序在服务器端有新版本时,应该允许用户继续使用现有版本,程序可以提供如下几种方式检测更新,以告知用户:1、每次登录时检测新版本用户登录后,自动提示服务器端有新版本可供升级,是否升级由用户决定2、固定时间检测新版本可以设置一定时间后,进行检测新版本,检测以上次升级时间为准3、提供检测更新的按钮,用户点击时检测服务器端是否有新版本一般情况下APP应用都会设置这个版本检测功能,如果需求没有写需要跟踪确认,不管是哪个版本都需要提供该功能,除非通过各种途径明确只做一版后续不维护且各方人员都认可这个结论测试重点1、测试不同版本操作系统升级时是否成功2、跨版本升级3、升级后,原有数据应该保留4、第一版的app由于没有app可做升级,测试方法是找开发打包时默认把版本号(我们看到的实体是版本号,在开发那里是一个特殊的标识)更改为比当前版本高或者低的版本即可。
如果项目发布时间紧急,第一版可以不测试升级,但是这部分的实现方式必须考虑后续的升级情况5、需求分析时需要明确支持哪些基础版本升级到目前开发版本,在测试时做覆盖测试1.3卸载主要测试卸载程序是否卸载干净卸载后再安装一遍程序。
卸载程序后再次安装程序看看之前安装的程序用户数据是否在新安装的程序中留下痕迹(有些数据可能没有完全卸载,保留在缓存中)1.4同步功能介绍:移动终端产品是由后台服务器端和移动客户端组成,后台服务器负责信息存储,并将数据推送到移动终端,由移动终端展现,程序的很多模块都会涉及同步功能;另一种app是不仅做展现,同时还和后台的服务器有数据交互,app端也可以作为数据数据端将数据传送给后台,这部分app有的是必须联网完成数据录入,有的则是支持离线录入数据,联网后数据同步到服务器同步数据分为全量更新和增量更新,大部分app特别是信息量大的应用,采用的都是增量更新方式,该方式的好处是刷新快,能为用户节省流量;在数据量不大时,如个人案件审批也可以采用全量更新的方式。
数据同步的时机分多钟,一种是首次登录的时候的同步,此时数据量较多时同步时间稍长,一般系统会提供一定的界面引导用户等待;一种是列表的下拉刷新数据,进行数据的上传和下载;一种是列表切换时将切换前列表的数据上传到服务器;一种是系统退出时,将系统产生的数据上传到服务器端,这种情况下一般app都会对于如何退出做特殊处理,比如连续按两次退回键即退出等;一种是前台定时任务去和服务器进行交互更新数据,不需要用户做任何操作数据同步的功能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几方面,流量损耗情况,如果系统支持移动网络下进行数据交互此时要特别注意数据同步时流量的损耗情况,必要的时候可以提供仅wifi下更新数据的功能;app是否支持离线试用,如果支持,那就得注意离线时对于数据的操作种类,如果系统同时有pc端的展现界面,那么pc端和app端对于数据操作的冲突情况也是必须要考虑的测试重点1、测试各种功能同步的时间点,有些操作不是每次操作都会和后台取得同步更新。
A、实时更新:时效性较强的软件(如:新闻)一般都会采用实时更新,如:诉讼无忧每次启动系统都会刷新各个页面,每进入一个订阅栏目都会实时更新。
B、非实时更新:在信息更新频率较低,不需要每次进入页面都与后台同步的情况下,采用非实时更新。
例如:诉讼无忧程序中包含多个页签(即不同分类)法院信息、诉讼指南、诉讼工具等,其中“诉讼指南”只有在启动客户端口第一次进入“诉讼指南”页面才有与后台同步的更新操作,因为“诉讼指南”是介绍法院的地址的,而地址不会经常变化,且增加法院也不是经常的,这样做也为用户节省了流量。
2、同步后数据是否与后台服务器端数据相同①此功能与非移动端测试大致相同不做过多介绍②注意界面显示,数据正确性3、同步后时间显示①数据更新后显示的是客户端更新时间即客户端下载容的时间②数据更新后显示的是后台服务器创建的时间③同步动作中下拉这个操作一般在下拉处显示“上一次更新时间”1.5清除缓存(待补充)需求分析时,明确哪些数据是存储在APP端数据库中,这些数据哪些数据是清除缓存能清除的,哪些是系统固化的数据;还需要明确系统何时会清理app的缓存。
目前接触的app 项目在退出系统时会清除缓存1.6第三方接口一些手机App应用功能,需要调用其他软件,比如:在手机上浏览word文档、发送电子,浏览器等。
IOS:下载在程序中可使用IOS嵌功能直接打开文档,文档类型都支持注意测试项:1、测试各种文档格式能否正常下载打开展示2、测试文档大小(产品应该有要求)3、测试下载不同文档及打开文档的速度4、测试文档打开时间5、在下载或打开文档时测试切入、短信、或其他通知信息Android:需要下载相关阅读文档工具,支持工具按产品要求定。
1、使用产品要求的阅读文档工具进行测试,尽量测全阅读工具的不同版本,再测试其他不在测试围的常用阅读工具,需要给出一些结论。
如果手机端没有相应的app,比如:阅读器、客户端应该提示用户下载,最好可以直接转到下载页面2、测试各种文档格式能否正常下载打开展示3、测试文档大小(产品应该有要求)4、测试下载不同文档及打开文档的速度5、测试文档打开时间6、在下载或打开文档时测试切入、短信、或其他通知信息1.7系统接口举例:通讯录APP:将组织机构中人员的手机、等信息添加到手机通讯录中,拨打,发送短信,发送等人大APP:调取本地相机和本地图片上传到APPcocall:调取录音功能,发送语音消息说明:APP一般会调取安卓系统自带的很多功能,如输入法,打,发短信,发,调取相机,本地图片,录音等),定位功能。
输入法:默认调取系统设置的输入法,如果使用了第三方输入法,则使用第三方输入法。
此处需要注意一个地方,针对于那些信息项类型十分明确的就是数字的,建议是默认调取数字键盘,减少用户的操作打:有的系统是通过APP获取直接拨出去了,有的系统是直接转到拨号页面自动填充,需求分析时需要确认具体的实现细节,如果一个系统同时支持Android和IOS需要确认是否需要实现一致,不是所有的效果Android和IOS都支持的调取相机: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即在调取的主界面,刷新出来的图片每次刷新多少,如果一次性将所有的图片都刷新出来图片少的话可以,多的话时间会非常长,这里的交互方式需要设计人员考虑。
还有调取图片的默认路径是什么,是否可以选择其他路径,这些都是需要提前确认的定位功能:一般有几种定位方法,GPS定位和网络定位。
接触的两个有定位功能的APP都采用的是网络定位方法,使用百度定位,系统调用百度定位,百度定位返回给APP一个地理位置,可以获取该位置的经纬度等,但是有一个地方需要注意,百度定位必须在有网络的情况下才能正常使用,如果你的APP支持离线使用,那这个地方就要提前确认好如何处理了。
测试重点:1.添加到手机中的信息显示正确2.直接调用的手机操作系统的通讯录页面应该显示的是本地语言,例如:如果本地语言是中文应该显示中文,在开发过程中IOS可能会显示英文3.在程序中调用操作系统直接拨打、发送短信发送。
都可以正常调用4.直接打开本地通讯录。
主要测试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统1.8日志获取1.8.1Android日志获取以诉讼无忧app为例,目前诉讼无忧的程序是发布到友盟上,登录友盟查询系统日志.umeng./,登录后如下图:应用列表中选择应用程序“诉讼无忧测试”:进入后在左侧目录中点击可查看错误趋势和错误日志信息:错误趋势图错误信息列表点击上图“错误摘要”信息,可以查看具体的异常信息,如下图:具体异常信息1.8.2 IOS日志获取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法获取IOS日志:1、通过手机获取:依次选择设置->通用->关于本机->诊断与用量->诊断与用量数据,在此路径下可以获取日志,可以通过全文拷贝后发送,就可以获取出来了。
2、通过iTool获取日志信息,(在安装iTool前首先应安装itunes)iTool中的高级功能中可以查看日志信息。
其中实时日志是记录实时操作后的日志,崩溃日志记录程序闪退后的日志。
2稳定性测试1.指测试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能力。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对系统施压2.测试可采取的测试方法:①在手机中下载多个软件减少存储空间,测试程序运行状况有时可能崩溃②手机机身温度较高时运行程序……3兼容性测试影响因素:操作系统版本(android4.0,5.0,IOS6)、分辨率(屏幕尺寸)、语言(中文,英文)、不同机型(键盘)、不同格式文件显示等1操作系统版本:目前接触的系统支持的版本,android一般支持的都是4.0及以上,目前没有明确说明支持android5.0,ios一般从6一直到现在最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