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原地区地面沉降现象严重

合集下载

北京朝阳金盏地区地面沉降垂向分层研究

北京朝阳金盏地区地面沉降垂向分层研究

关键词:地面沉降;分层研究;地层结构;可压缩层;地下水
中图分类号:P64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329(2021)02-0008-06
金盏地区位于北京朝阳区东北部地面沉降中心一带, 2007~2017 年间该区域中心沉降速率持续在 110mm/a 以 上,2018~2020 年沉降速率虽然有所缓解,但仍处于快 速发展状态。截止 2020 年底,该地区最大累计沉降量达 2229mm,是北京市累计沉降量最大,近年来地面沉降发育 最严峻的地区之一。区内第四系沉积有大量粉质细砂及粉 质黏土,主要为河流沉积与冲、洪沉积。脆弱的地质条件、 地下水的长期超采,导致地面沉降严重发育。且地面沉降 分布严重不均 [1-3],灾害损失明显 。 [4-5]
本次试验共采集原状土样 65 份,取土规格长 15cm, 直径 8cm。原状土样根据间距与土样岩性特征进行采集, 各土样取土间隔小于 5m,相同岩性特征的土层厚度超过 2m 的规定采集。原状土样土柱体采用铝皮包裹封装,进行 实验前放置于 4~6℃低温保存,以避免空气氧化及土样中 孔隙水蒸发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对土样进行各项工程性 质指标检测,包括天然含水率、天然密度、天然孔隙比、 孔隙度、液限、塑限、液性指数、塑性指数、压缩系数、 压缩模量、固结度。0~100m 地层的土样,利用固结仪实验 获取参数;100~300m 地层土体,使用大于 200kN 的材料 实验机进行实验参数获取。不同取土深度下土样实验结果 示例如图 2 所示。
岩性特征 杂填土、黏土 主要为黏土、夹少量细砂、粉质黏土 粉质黏土、中砂、细砂 黏土、粉质黏土、中砂
3.2 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分析 土体物理力学特性指标包括天然密度、孔隙度、天然
含水率,对室内实验结果获取到的各项指标随深度变化情 况进行概化,其结果如图 3 所示。

《2024年南水北调背景下北京地面沉降发展变化特征》范文

《2024年南水北调背景下北京地面沉降发展变化特征》范文

《南水北调背景下北京地面沉降发展变化特征》篇一一、引言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北京市迎来了水资源的大规模调配,同时也面临了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

地面沉降是城市化进程中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南水北调背景下,北京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特征。

二、南水北调工程背景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一项重要的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其主要目的是缓解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自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以来,北京市作为受水区之一,接收了大量的调水,有效缓解了本地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然而,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环境地质问题,其中以地面沉降尤为突出。

三、北京地面沉降发展变化特征1. 沉降范围逐渐扩大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持续进行,北京市地面沉降的范围逐渐扩大。

从最初的局部地区扩展到全市范围内,特别是在一些老旧小区、建筑密集的区域,地面沉降问题尤为突出。

2. 沉降速度加快南水北调工程使得地下水位发生变化,加之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面沉降的速度在近十年内呈现出加速的趋势。

尤其是雨水集中排放的时段,由于地下土壤的排水不畅,使得地面沉降更为严重。

3. 对建筑与基础设施的影响地面沉降对北京市的建筑与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影响。

一方面,建筑物的基础下沉可能导致墙体开裂、地基不均等安全风险;另一方面,地铁、桥梁等基础设施也面临着巨大的安全挑战。

此外,地面沉降还会对城市的排水系统造成影响,导致排水不畅、内涝等问题。

四、原因分析北京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南水北调工程导致地下水位变化;二是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导致土壤压实、地下水过度开采;三是自然因素如地质构造、土壤类型等。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地面沉降的发生和发展。

五、应对措施与建议针对北京地面沉降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地质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现和处理地面沉降问题;二是优化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资源调配方案,减少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三是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壤压实和地下水过度开采;四是推广使用节水技术,降低水资源消耗;五是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地面沉降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北京市地面沉降原因探讨

北京市地面沉降原因探讨
• 第一压缩土层广泛分布于北京平原区, 底板埋深小于100m。土层岩性为第四系上 更新统冲积相、冲湖积相粉土、粘性土层, 厚度小于50m, 局部地方大于80m。其 压缩性模量由上到下逐渐增加。 第二压缩土层广泛分布于北京冲洪积平原中下部地区, 为中更新统冲洪积、冲湖积 的粉土、粉质粘土、粘土层。其在丰台、大兴等地底板埋深达到基岩界面, 一般小 于150m,在北京平原东部、北部第四系沉积中心地区, 深度可达280m左右。在 海淀山后, 昌平沙河, 顺义天竺及大兴南部的大辛庄一礼贤地区。在平原凹陷中心 地区, 分布冲湖积土层, 岩性以灰一灰黑色粘土为主, 含水量较大,压缩性较高。在 大量开采地下水时, 引发地下水水位下降, 土层压缩, 加大地面沉降。该地区的土层 性质有利于引发地面沉降的发生。 第三压缩土层主要分布在北京迭断陷北部和觅子店凹陷范围内, 为第四系下更新统 河湖相沉积的粉质粘土、粘土层, 结构致密, 大部分呈坚硬状态, 400m以下土层多 呈坚硬固结状态, 有胶结现象, 压缩性低。
• 第一含水岩组广泛分布于北京平原各河流冲洪积扇顶部地区。其上部为单一砂砾石结 构的潜水含水层:底板埋深20m左右;其下为浅层微承压水, 埋深20m~40m;再下为 浅层承压水, 埋深40~80m。该含水组底板埋深小于100m, 主要为全新统和上更新统冲 洪积物。该含水岩组主要用于农业开采及少量工业和生活用水。 第二含水岩组广泛分布于北京平原冲洪积扇中卜部地区。地下水为中深层孔隙承压水, 含水岩组项板埋深80~100m,底板埋深300m左右。本含水岩组为第四系中更新统( Q2)冲洪积物、冲湖积物, 含水层为多层结构, 岩性以中粗砂为主, 部分含砾。其埋深 越大, 水力联系越差, 在开采条件下, 可得到侧向径流和部分越流补给。被开采的地下水 资源主要用于生活、工业供水及农业灌溉。.在通州、项义等城镇及工业供水水源地地 区, 大量集中开采中深层承压水, 一般开采量大于补给量, 水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第三含水岩组含水岩组主要分布在顺义天竺、后沙峪, 昌平沙河, 朝阳东坝, 平谷县城至 门楼庄、以及通洲区挎子店、觅子店, 大兴区采育、风河营等第四系沉积中心地区。含 水组顶板埋深300m左右。地下水为孔隙承压水。含水岩层为第四系下更新统冲积、冲 湖积物, 以中粗砂、砾石为主,多层结构, 顶板埋深左右, 其顶部有厚度大于的粘性土隔 水层, 与上部中深层承压水含水层水力联系差。第三含水组深层承压水基本上处于天然 状态。

《2024年南水进京后升降轨InSAR解译北京地面沉降发展态势》范文

《2024年南水进京后升降轨InSAR解译北京地面沉降发展态势》范文

《南水进京后升降轨InSAR解译北京地面沉降发展态势》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面沉降已成为众多城市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亦不例外。

近年来,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北京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但同时也带来了地面沉降的潜在风险。

为了监测和评估北京地面沉降的发展态势,本文利用升降轨InSAR技术进行了解译研究。

二、南水进京与地面沉降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它将南方丰富的水资源引入北方。

然而,在引水过程中,由于地质、水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引发地面沉降等环境问题。

地面沉降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地面高程降低的现象,对城市的安全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三、InSAR技术解译地面沉降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是一种利用卫星雷达数据进行地面变形监测的技术。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雷达数据,可以获取地面的形变信息。

升降轨InSAR技术则是InSAR技术的一种,它通过卫星在不同轨道高度上进行多次观测,获取更丰富的地表形变信息。

在本文中,我们利用升降轨InSAR技术对北京地区进行地面沉降监测。

首先,收集了多个时期的雷达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干涉处理,提取出地表的形变信息;最后,对形变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地面沉降的发展态势。

四、北京地面沉降发展态势通过InSAR技术的解译,我们发现北京地区确实存在地面沉降现象。

在南水进京后,地面沉降的速度有所加快。

这可能与引水工程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从空间分布上看,北京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特别是靠近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地和输水管线附近。

这可能与这些地区的地质条件、土地利用方式以及人类活动强度有关。

从时间变化上看,地面沉降的速度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这可能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

五、结论与建议本文利用升降轨InSAR技术对北京地区进行了地面沉降监测,发现南水进京后,地面沉降的速度有所加快。

《2024年南水北调背景下北京地面沉降发展变化特征》范文

《2024年南水北调背景下北京地面沉降发展变化特征》范文

《南水北调背景下北京地面沉降发展变化特征》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管理一直备受关注。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一项重大的水资源调配工程,对北京的供水格局和水资源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人口增长,地面沉降成为北京地区亟待解决的重要环境地质问题。

本文将分析南水北调背景下,北京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特征。

二、南水北调背景简述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宏大的水资源调配项目,其主要目的是将中国南方的水资源通过多条输水线路向北方地区进行调配。

该工程不仅对区域性的水资源管理和优化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保障北京等北方城市的用水需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这一大规模的工程对城市地面沉降问题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三、北京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特征1. 地面沉降的时空分布特征北京地区的地面沉降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

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由于大量新水源的引入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面沉降在空间上呈现出从城市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的趋势。

在时间上,地面沉降的发生呈现出季节性变化,雨季和旱季的沉降速率有所不同。

2. 地面沉降与地质条件的关系北京地区的地面沉降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一些软土和松散岩土地区的沉降速率较快,而一些坚硬岩石地区的沉降速率相对较慢。

此外,地下水位的变化也会对地面沉降产生影响。

3. 地面沉降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地面沉降对北京的城市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首先,它可能导致城市排水系统的瘫痪,增加洪涝灾害的风险。

其次,它可能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威胁。

此外,地面沉降还可能对城市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四、应对措施与建议为了应对北京地区的地面沉降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措施与建议:1. 加强地质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现和处理地面沉降问题。

2. 优化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南水北调等水源,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

3. 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避免在软土和松散岩土地区进行高密度开发。

4.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抗沉降能力。

北京市地面沉降防治形势与对策

北京市地面沉降防治形势与对策

1 防治工作 回顾
北 京 市 地 面 沉 降 最 早于上世 纪 3 0 年 代 在 东 单 一西 单

效益明显。
与地 面 沉 降 关 系密 切 的水 文 地 质工 作 开 展 较 早 , 始 于1 9 世纪初期, 新 中国 成立 后 得 到 了快 速 发 展 。 2 O 世 纪5 0 年代 , 以 区域 性 水文 地 质 普 查 为主 , 同时开 展城 市 供 水勘 查, 并 开 始 地下 水 动 态 监 测 工作 ; 6 0 年代 , 以 农 田供 水勘
育 有7 个沉 降 区 , 包括 北 部 的昌平 沙 河-/ k 仙庄 、 朝 阳来 广
段 ( 1 9 9 9 年至今) 。 1 9 8 4 年编制完成 的 《 北京 市地面沉降 调研报告》 , 是现存较早的系统性阐述北京市地面沉降发
展、 影响状况以及成因等内容的研 究成 果I ; 1 9 9 0 年建 成
北京 市 第一 个地 面沉 降 监测 站一 一 八王 坟 监 测站 , 为研 究 北 京 市 东 郊地 区地 面 沉 降 形 成 机 理 、 发 展 趋 势 奠 定 了基
础, 并据八王坟 站提供的监测资料, 完成 《 北京市东郊地
面 沉 降 工程 地 质 调 查 与八 王 坟 监 测站 建 站 阶 段 报 告 》 等 阶 段性 成 果 。
2 O1 3
2 O1 3
第8 卷 第4 期
研究探讨
V01 . 8 NO . 4
北 京 市 地 面 沉 降防治 形 势 与 对 策
杨 艳 ,贾三满
( 北 京 市 水 文 地 质 工 程地 质 大 队 ,北京 1 0 0 1 9 5 )
面沉 降 灾 害 影 响 情 况 、 防 治 目标 及 防 治 工 作 5 个 方 面分 析 了北 摘 要 :本 文从 区域 地 质环 境 条件 、水 资 源供 给 形 势 、地 京 市 地 面沉 降 防 治 形 势 ,提 出 了防 治对 策 。 关 键 词 :地 面沉 降 ;防 治 目标 ;形 势 分析 ;对 策研 究

北京地区第四纪沉积特征与沉降监测标孔布设

北京地区第四纪沉积特征与沉降监测标孔布设

北京地区第四纪沉积特征与沉降监测标孔布设周毅;田芳;杨艳【摘要】地面沉降是北京平原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

本文从北京地区地质构造和第四纪地层沉积特点入手,分析平原区可压缩地层的特征与分布范围,寻找地面沉降与地质结构间的关系;并从第四系地质特征出发,合理选择地面沉降分层监测层位,系统地提出了适宜北京地区的地面沉降分层监测方法。

%Land subsidence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geological hazards in Beijing plain. Speci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 the basis of land subsidenc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Quaternary characteristics in Beijing plain are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compressible stratum, and tried to if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subsidence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 Then, the paper described how to make a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layered boreholes for land subsidence according to the Quaternary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posed a layered monitoring method suitable for Beijing area.【期刊名称】《上海国土资源》【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5页(P90-93,97)【关键词】地面沉降;地质结构;监测方法;标孔布设【作者】周毅;田芳;杨艳【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187; 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100195;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100195;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187; 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1001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6“蓝天难见,繁星无影,河水断流,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是北京当前面临的几大生态环境问题。

《2024年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范文

《2024年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范文

《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篇一一、引言地面沉降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市,其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梳理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思考。

二、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进展(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日益严重。

地面沉降不仅影响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地质灾害,如地下管线破裂、房屋倒塌等。

因此,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成果目前,针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主要采用地质勘探、地下水观测、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人员发现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土壤固结、地壳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同时,针对不同区域的地质条件,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政策建议。

(三)主要研究成果概述近年来,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研究人员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建立了地面沉降的监测和预警系统,为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此外,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研究还发现了一些新的影响因素,如人类活动、土壤类型等。

三、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思考(一)问题与挑战尽管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地面沉降的成因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其次,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对于微观机制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防治措施的实施难度较大,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二)应对策略与建议针对上述问题与挑战,本文提出以下应对策略与建议:1. 加强监测与预警:进一步完善地面沉降的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其准确性和时效性。

2. 深入研究成因机制:加大对地面沉降成因机制的研究力度,深入探讨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

3. 制定防治措施: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政策建议。

《2024年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范文

《2024年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范文

《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篇一一、引言地面沉降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

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迅速的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梳理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思考,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二、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背景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城市化进程迅速,人口密集。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地面沉降问题逐渐凸显,给城市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地面沉降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如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土地压实、地质构造等。

其中,人为因素在地面沉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一)研究方法与成果近年来,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学者们运用地质勘探、地球物理探测、遥感技术等多种方法,对地面沉降的成因、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

同时,通过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地面沉降的变化情况,为防控地面沉降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还有学者从政策、经济、社会等方面探讨了地面沉降的防控策略,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二)研究成果的应用这些研究成果的应用,一方面为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其他地区的地面沉降研究提供了借鉴。

同时,这些研究成果还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的思考(一)加强基础研究虽然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加强基础研究。

包括深入探讨地面沉降的成因、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完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提高监测精度和覆盖范围等。

(二)跨学科合作地面沉降问题涉及地质、水文、气象、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

通过跨学科合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地面沉降的成因和影响因素,提出更有效的防控策略。

(三)政策支持与公众参与政府应加大对地面沉降研究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

北京市平原区中深层地下水位动态浅析

北京市平原区中深层地下水位动态浅析

王丽亚等 :北 京市平原 区中深层 地下水位动态 浅析
第8 卷 第1 期
北 京 市平原 区中深层 地 下 水位 动 态浅 析
王丽亚 ,张 国飞。 ,王立发 , 赵 微 ,林 沛 ,董殿伟
( 1 .北 京 市水 文地 质 工 程 地 质 大 队 ,北 京 1 0 0 1 9 5 ; 2 . 北 京 市 门 头沟 区水 务 局 ,北 京 3 . 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 院, 北京
1 7 . 6 4 ×1 0 m ,水 资 源 总 量 为 2 6 . 8 1 X 1 0 m ,
年代 ,根 据监测资料 ( 图1 )可 以看出,中深部含水层
的地 下 水 位 持 续 下 降 。累 计 超过 4 0 m。 ( 2 )地 下水 降 落 漏 斗 的形 成 及 其 发 展 趋势 根 据 监 测 资 料 绘 制 北 京 平 原 区 不 同 深 度 含 水 层 等
北 京 是 一 个 严 重 缺 水 城 市 , 地 下 水 占供 水 总量 的 三 分 之 二 , 是 世 界 上 少 有 的 以 地 下 水 为 主 要 供 水 水 源 的 城 市 。 而 近 十 年 来 的 连 续 干 旱 , 造 成 地 下 水 位 持 续 下 降 , 水 资 源 持 续 亏 损 。 尤 其 是 中 深 层 地 下 水 位 下 降 明 显 ,造 成 地 面 沉 降 等 地 质 环 境 问题 。 目 前 北 京 市 地 下 水 资 源 主 要 来 源 于 第 四 系 孔 隙 水 ,2 0 世纪后地 下水年均 开采量为2 4 . 2 5 亿m ; 目前 北
1 0 0 0 4 9 ;)
1 0 2 3 0 0 ;
摘 要 :根据 北京市的水 文地 质条件 , 阐述 了中深层地下水位的 变化趋势及降 落漏斗的形成和 演化。由于 中深层地 下水 是 生 活 和 工 业 用水 的 主 要 水 源 , 它 的 补 给 条件 差 , 8 0 % 靠 浅 层 水 的越 流 补 给 。 长 期 地 下 水 监 测 资 料 表 明 , 因不 合 理 开 采 , 已遣成 水位过度下降 , 漏斗 面积不断扩大 , 局部水质 恶化 等环境地 质问题 。提 出了相应防 治措 施 ,严格控 制地 下水 资源

《2024年南水北调背景下北京地面沉降发展变化特征》范文

《2024年南水北调背景下北京地面沉降发展变化特征》范文

《南水北调背景下北京地面沉降发展变化特征》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近年来经历了巨大的发展与变化。

其中,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一项重大战略项目,对北京的水资源调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地面沉降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影响城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南水北调背景下,北京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特征,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二、南水北调工程概述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旨在将南方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渠道输送到北方缺水地区。

北京作为该工程的受水区之一,通过引水工程,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调配和利用。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地质、工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面沉降问题逐渐显现。

三、北京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特征1. 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特征北京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水区域,由于土壤类型、地质构造和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地面沉降较为严重。

而在其他地区,地面沉降的程度相对较轻。

总体来说,北京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与地质条件、工程建设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2. 地面沉降的时间变化特征北京地面沉降的时间变化特征表现为阶段性。

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初期,由于工程建设的需要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地面沉降的速度较快。

随着工程的逐步完善和人类活动的逐渐稳定,地面沉降的速度逐渐减缓。

然而,在遇到特殊气候条件和地质灾害时,地面沉降的速度可能会再次加快。

3. 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北京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条件、工程建设、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

其中,地质条件是导致地面沉降的根本原因,工程建设和人类活动则加剧了地面沉降的程度。

气候变化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则表现在极端气候事件和长期气候变化对地面的影响。

四、应对措施与建议针对北京地面沉降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地质勘探和监测工作,了解地面沉降的成因和规律,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2. 优化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水方式和路线,减少对地面的压力和影响。

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

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

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近年来,北京市平原区的地面沉降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地面沉降是指地表或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地面高度降低的现象。

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稳定发展,加剧了环境压力和城市风险。

因此,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平原区位于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丰富,长期以来被广泛开发利用。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大量地下水的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引发了地面沉降问题。

此外,城市建设、地铁施工以及地质构造等因素也对地面沉降产生了影响。

地面沉降不仅引起土地沉降、建筑物损坏等直接经济损失,还会引发地下水位下降、地貌变化、地震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近年来,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通过对地面沉降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沉降区域和沉降速率的分布规律。

其次,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研究人员对地下水位下降和地表沉降的空间分异进行了定量分析。

另外,通过建立地下水动力模型,研究人员对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

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有效防治地面沉降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当前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区域范围的地面沉降问题,对于局部范围和微观尺度的地面沉降缺乏深入研究。

其次,地下水动力模型的建立仍然面临挑战,对地下水位下降的综合分析和预测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此外,地下工程施工对地面沉降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从多个尺度、多个因素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针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我们提出几点思考。

首先,加强监测网络的建设和完善,实时掌握地面沉降情况和变化趋势。

其次,加强与地下水资源和地下工程建设的研究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采取综合措施减缓地下水位下降的速率。

此外,开展科学研究,深入探讨地面沉降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北京规划新城地面沉降影响分析_杨艳

北京规划新城地面沉降影响分析_杨艳

67【作者简介】杨 艳(1982-),女,硕士,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地面沉降监测研究中心)工程师。

贾三满(1961-),男,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海刚(1980-),男,硕士,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高级工程师。

周 毅(1983-),男,硕士,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工程师。

【修改日期】2013-09-28【文章编号】1002-1329 (2013)11-0067-05【中图分类号】TU984;P642.26【文献标识码】B 【摘要】地面沉降是发生在平原地区城市的最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北京平原区是我国目前地面沉降发育严重的地区之一。

文章首先概述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发展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北京规划新城发展布局,按照灾害严重区、较严重区、一般区和轻微区四级标准对各规划新城进行地面沉降危险性分区评价;综合分析地面沉降与规划新城建设相互影响关系:地面沉降灾害对新城建设造成一定破坏和潜在威胁,而规划新城建设也将促使局部地区地面沉降灾害进一步发展。

在上述基础上提出规划新城建设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减少地下水开采、科学规划、合理避让等工作建议。

【关键词】规划新城;地面沉降;影响分析;危险性评价;北京ABSTRACT: Land subsidence is the main geological disaster in the plain region. The plain area of Beijing is one of the areas with serious land subsidence.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 subsidence and its main in fl uencing factors. The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layout of planned new cities of Beijing, the paper conducts land subsidence risk assessment for each planned new city according to the four-level standard of seismic area, serious area, general area, and minor area. The paper further analyzes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subsidence and new city construction: on the one hand, land subsidence can cause certain destruction and potential threa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i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new city construction can result in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land subsidence in certain areas. In the end,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ity,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monitoring process, reducing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conducting scienti fi c planning, making reasonable avoidance, etc.KEYWORDS: planned new city; land subsidence; impact analysis; risk assessment; Beijing北京作为我国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一个人口接近两千万的国际化大都市。

《2024年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范文

《2024年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范文

《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篇一一、引言北京市作为我国首都,其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地面沉降是一种由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对城市基础设施、居民生活和城市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进展,并就相关问题提出思考与建议。

二、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1. 地面沉降现状分析近年来,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日益严重。

根据相关研究,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及部分近郊区,其成因主要包括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土地过度开发、地下工程建设等。

此外,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对地面的影响也加剧了地面沉降的程度。

2. 研究成果汇总在研究方面,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方面,通过对地面沉降区域的地理、地质、水文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地面沉降的主要成因;另一方面,学者们运用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遥感技术等手段,对地面沉降的分布、程度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精确监测和预测。

此外,针对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和治理方案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在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方面,学者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首先,通过地质勘探和地下水位监测等手段,收集了大量关于地质、水文等方面的数据。

其次,运用GIS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了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和演变规律。

此外,遥感技术、雷达干涉测量等技术手段也被广泛应用于地面沉降的监测和预测。

四、防治措施与治理方案针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以下防治措施与治理方案:1. 严格控制地下水资源开采,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加强土地管理,合理规划土地开发利用,避免过度开发。

3. 加强对地下工程建设的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4. 采取工程措施,如注浆加固、土壤改良等,以减缓地面沉降的发展。

5. 建立健全地面沉降监测体系,加强预警预报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地面沉降问题。

我国地面沉降现状及防治战略设想

我国地面沉降现状及防治战略设想

我国地面沉降现状及防治战略设想地面沉降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导致地表松散堆积物压缩沉降的现象。

我国作为一个地形复杂的国家,地面沉降问题日益严峻。

本文将分析我国地面沉降的现状、原因和防治战略设想,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我国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谷地等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

这些区域的地质条件复杂,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地面沉降问题愈发突出。

自然因素方面,地质条件、地下水过度抽取等是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方面,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水利工程等也会引发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会对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如:破坏地下水资源、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导致排水系统失效等。

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地面沉降的危害,并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

例如,加强地下水管理、推动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

通过综合施策,逐步减轻地面沉降程度,降低其对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的负面影响,实现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依法保护地质环境;(2)强化科学研究,为防治工作提供科技支撑;(3)优化土地利用,合理调配水资源;(4)加强监测预警,及时掌握地面沉降动态;(5)推动公众参与,提高社会对地面沉降防治的认识。

(1)需要克服技术难题,提高预测和监测的准确性;(2)需要统筹协调不同地区的防治工作,实现整体效益;(3)需要提高公众对地面沉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4)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

遥感技术:用于监测地面沉降的动态变化,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数据。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了解地质构造、土层结构和地下水分布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数值模拟技术:对地质环境进行模拟分析,预测地面沉降趋势及对环境的影响。

修复技术:针对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如回填、排水、加固等。

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这些技术,制定适合我国的地面沉降防治技术方案。

南水北调背景下北京地面沉降发展变

南水北调背景下北京地面沉降发展变

南水北调背景下北京地面沉降发展变化特征田苗壮,罗勇,崔文君,雷坤超,田芳,杨艳(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所,北京 100195)摘 要:南水进京后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开采格局发生变化,使地下水位动态和地面沉降发育特征发生相应的改变。

本文总结了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发展历史特征的同时,分析了南水进京后主要沉降区、沉降中心和地下水漏斗的发展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天竺、八仙庄、平各庄和张家湾监测站不同压缩层组地下水位上升的过程中地面沉降响应特征。

结果表明: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范围已由南北部2个大区逐步收缩成多个独立沉降区,中心沉降速率呈线性下降趋势发展;地下水降落漏斗由扩张转变为收缩与地面沉降减缓范围分布高度吻合,地下水水位回升是抑制沉降速率快速发展的有效因素;地下水位回升的过程中不同层位土体形变特征表现出较大差异,第一压缩层组表现出由塑性形变转变为弹性形变特征,第二、三压缩层组表现出塑性变形包含蠕变变形特征和弹塑性变形特征。

关键词:地面沉降;南水北调;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变形特征中图分类号:P64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329(2022)04-0044-06地面沉降已是世界范围内城市所面临的一种缓变形地质灾害,其影响范围广,危害大、不可逆[1]。

目前,世界上已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面临地面沉降灾害问题,中国已经有21个省份,90余个城市面临地面沉降灾害影响[2-4]。

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持续发展,并影响和制约着城市发展和安全运行[5]。

北京是以地下水开采作为供水水源的特大城市之一,地面沉降影响已有60余年,长期地下水开采占全市供水量的50%~70%,地下水超采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日趋严重。

现阶段,北京平原区已形成南北两大区,7个沉降中心,影响范围占平原区总面积的2/3[6-7],水资源短缺造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使地下水长期处于过量开采状态,区域地下水位下降,降落漏斗的不断扩大,地面沉降愈发严重[8-11]。

《2024年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范文

《2024年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范文

《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面沉降已成为北京市平原区面临的重要地质环境问题。

地面沉降不仅影响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也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并就相关问题提出思考。

二、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1. 地面沉降现象的发现与初步研究自上世纪以来,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现象逐渐显现。

学者们通过实地调查、监测和数据分析,初步掌握了地面沉降的分布、规律及成因。

研究发现,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土壤固结、地质构造等因素密切相关。

2. 地面沉降监测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地面沉降监测技术不断进步。

遥感技术、GPS监测、InSAR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为地面沉降的监测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数据支持。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地面沉降的实时监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地面沉降成因与机理研究学者们通过大量实地调查、实验室测试和数值模拟等方法,深入研究了地面沉降的成因与机理。

研究发现,地下水开采、土壤固结、地质构造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地面沉降的发生。

此外,人类活动如建筑、道路施工等也会加剧地面沉降的程度。

4. 地面沉降防治措施的研究针对地面沉降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多种防治措施。

包括加强地下水管理、优化土地利用、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减缓地面沉降的速度,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安全。

三、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思考1. 加强地面沉降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地面沉降监测与预警系统,是实现地面沉降有效防治的关键。

应加强遥感技术、GPS监测、InSAR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实现对地面沉降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优化土地利用与城市建设规划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地面沉降问题,优化土地利用。

合理安排建筑、道路等工程项目的布局,减少对地面的压力,降低地面沉降的风险。

北京显著沉降区地面沉降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北京显著沉降区地面沉降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北京显著沉降区地面沉降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沙特;罗勇;赵龙;齐鸣欢;田苗壮;王新惠;孔祥如【摘要】北京局部地区地面沉降发育迅速,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隐患.本文对北京市平原区东部沉降发育显著区域的地面沉降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描述了研究区内地面沉降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结合研究区内地面沉降监测站监测资料,对研究区内地面沉降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治建议,对北京地区城市地质安全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上海国土资源》【年(卷),期】2017(038)003【总页数】4页(P66-69)【关键词】地面沉降;发育特征;原因分析【作者】沙特;罗勇;赵龙;齐鸣欢;田苗壮;王新惠;孔祥如【作者单位】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 100195;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 100195;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 100195;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 100195;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 100195;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100195;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 1001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6地面沉降作为北京平原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对北京地区城市建设及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日益显著。

目前,国内众多学者在北京地面沉降的发育现状、成因机理、监测方法、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建设及地下水持续超采,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仍处于持续快速发展阶段,地面沉降显著区域面积不断扩大[1,2]。

东部沉降区是北京地面沉降较为严重的沉降区之一,由于多年来地下水过量开采,该地区的沉降速率和范围显著增加,已逐渐发展成为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最显著的区域[3~15]。

随着通州城市副中心及新机场的规划建设,该区域的发展将持续升温,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对城市地质安全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本文结合研究区内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及资料,对区内地面沉降发育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对该地区的城市建设及地质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北京东部平原区地面沉降时空演化特征及预测》范文

《2024年北京东部平原区地面沉降时空演化特征及预测》范文

《北京东部平原区地面沉降时空演化特征及预测》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我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其东部平原区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然而,近年来,该地区地面沉降问题日益凸显,对城市基础设施、居民生活和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研究北京东部平原区地面沉降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预测,对于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面沉降的时空演化特征1. 空间分布特征北京东部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沉降中心主要分布在城区及近郊区域,其中一些老工业区和人口密集区是沉降的高发区。

同时,该区域的沉降呈现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小的趋势。

2. 时间变化特征北京东部平原区地面沉降的时间变化特征表现为持续性和阶段性。

自上世纪末以来,该区域的地面沉降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趋势,且在不同时间段内,沉降速率有所差异。

其中,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沉降速率有所增加。

三、地面沉降成因分析北京东部平原区地面沉降的主要成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而人为因素则主要包括过度开采地下水、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工程建设等。

其中,人为因素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尤为显著。

四、地面沉降预测1. 预测方法目前,地面沉降预测主要采用数值模拟、统计分析等方法。

其中,数值模拟方法可以通过建立地质模型和水文模型,模拟地面沉降的时空演化过程;统计分析方法则主要通过收集历史数据,建立地面沉降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统计关系,进行预测。

2. 预测结果及分析根据预测结果,北京东部平原区未来一段时间内地面沉降仍将呈持续发展趋势。

其中,老工业区和人口密集区的沉降趋势将更为明显。

同时,预测结果还显示,人为因素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将逐渐减弱,但自然因素如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仍将对地面沉降产生重要影响。

五、应对措施及建议1. 加强监测与预警建立完善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地面沉降的发展趋势,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区域,为预防和应对地面沉降提供依据。

地面塌陷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地面塌陷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地面塌陷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地面塌陷是地质灾害的一种。

它的产生具有发生突然、地点隐蔽的特点。

并且多发育在人口相对较多、经济较发达的城镇或工矿区,因此对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也是严重的。

根据地面塌陷的形成机理在我国一般将其分为岩溶塌陷、采空塌陷、黄土湿陷三种。

它们的形成除自然因素外,往往与人类的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有资料显示,北京地区发育有采空塌陷和黄土湿陷两种类型地面塌陷,但以采空塌陷为主,灾情也最为严重。

北京地区的采空塌陷主要分布于西山地区。

这与该区数百年的煤矿开采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

经过北京市地质研究所牵头进行的全面调查,截止1993 年底京西地区确定的塌陷区涉及门头沟区、房山区、丰台区的20 个乡镇以及9 个国营矿山。

其中门头沟区门城镇地区为受历史老空塌陷危害最严重的地区。

近些年发生了数十起与历史老空有关的塌陷事件。

地面塌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突然毁坏城镇设施、工程建筑、农田水利、干扰破坏交通线路、造成人员和牲畜伤亡。

从现有资料看,地面塌陷中以采空塌陷的危害最大。

统计表明,造成地面塌陷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因素。

虽然地面塌陷具有随机、突发的特点,有些防不胜防,但它的发生是有其内在和外部原因的。

我们完全可以针对塌陷的原因,事前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以避免或减少灾害的损失。

这些预防措施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1、采取措施减少地表水的下渗经过对北京西山塌陷区部分塌陷发生年份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50%左右的塌陷发生在雨季。

门头沟区门城镇老空区发生的数十起塌陷事件,90%以上发生在居民的厨房,另外不足10%则与地下输水管线跑、冒、渗、漏有关。

这足以说明水是塌陷发生不可忽视触发因素之一。

因此,首先,应注意雨季前疏通地表排水沟渠,降雨季节时刻提高警惕,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沉降导语:北京平原地区1/3的面积,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地面沉降,这为区域内地上、地下建设活动敲响了警钟,当然也包括房地产开发在内。

经济观察报记者胡芳洁地面下沉,并不只是电影里的画面。

实际上,北京平原地区1/3的面积,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地面沉降,地面沉降已经成为北京平原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

在这些沉降区的沉降中心,地面下沉的速度和幅度则更为剧烈。

这为区域内地上、地下建设活动敲响了警钟,当然也包括房地产开发在内。

北京地面沉降,南城的大兴礼贤、北部昌平小汤山沉降值居首,10年内下沉将达1米。

下沉的地面北京地面沉降历史测量资料可追溯到1935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市建设和工农业发展,北京地面沉降的范围逐步扩大。

根据北京市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报告,截止到2006年11月,北京市地面沉降量大于50mm的面积达到4129.67平方公里,大于100mm的面积达到2976.59平方公里。

而北京市地勘局副局长吕晓俭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截止到2010年,北京市累计地面沉降量超过200mm的面积为2474.70平方公里,已经占到了北京平原面积的1/3。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下水超量开采导致的,这一点是比较明确没有什么争议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一位资深研究人员对本报表示,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到现在,过去的30年,北京地下水一直是超采,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地下水是北京最主要的供水来源,占据总供水量2/3以上。

有数据显示,1980-2005年北京平原地区地下水超采面积达5980平方公里,占平原区面积的86.7%,其中严重超采区面积达2288平方公里。

随着地下水的超采,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范围和幅度不断增加。

目前北京市地面沉降从总体上分为南北两个大区,北区有朝阳东八里庄-大郊亭、朝阳来广营、昌平沙河-八仙庄、顺义平各庄四个较大的沉降中心,南部有大兴榆垡-礼贤沉降中心。

根据北京市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报告,北区的最大累积沉降量早已经超过了1000mm。

接下来,这些沉降中心的地面下沉,又会如何发展?本报记者获得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关于地面沉降模型研究的一份初步的研究成果,其对北京平原区几个主要的沉降中心点至2020年的沉降量进行了计算。

这一研究,考虑到了将于2015年正式实施的南水北调,可能为北京提供的供水补给而导致的对地下水开采的减少。

这份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没有南水北调,到2020年,地面沉降量最大的几个沉降中心分别是大兴礼贤1000mm、昌平小汤山700mm、朝阳大郊亭620mm、朝阳来广营420mm;如果有南水北调,到2020年,地面沉降量则是大兴礼贤920mm、昌平小汤山660mm、朝阳大郊亭620mm、朝阳来广营420mm。

上述数据显示,南水北调对北京市平原区的地面沉降贡献并不大。

大兴礼贤、昌平小汤山、朝阳大郊亭、朝阳来广营等将是沉降量最大的区域,从2011年到2020年,最大累积沉降量达到约1米。

“由于地面沉降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计算结果只是一个参考值,与实际沉降量肯定会有误差。

”该研究项目负责人表示,该计算结果应该是一个保守的数值,因为其考虑到了南水北调、政府限制开采可能带来的改善,如果上述行为没有有效地展开,那么实际的地面沉降值将会更大。

而吕晓俭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整体上北京地面沉降形势比较严峻,如果不加以严格控制,10年后一些地区的最大累积沉降量将超过2米。

危害在上述沉降值最大的几个沉降中心,如昌平小汤山,朝阳大郊亭、来广营,都有不少房地产项目。

未来的地面沉降,是这些项目所应该考虑到的方面。

在朝阳大郊亭区域有项目的一家知名开发企业负责人表示,关于地面沉降的问题,一块地在开发之前,有一套固定的流程,开发之前肯定要先做地勘。

“这是一套非常专业的系统。

这项工作肯定是做了的。

”这位地产企业负责人表示,地勘报告会就此提出详细的内容,包括地基基础怎么做等等,然后开发商再把地勘报告交给设计院,设计院再依据地勘报告来做设计。

“地面沉降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至于以后地面会如何变形,准确预知并不是容易的事。

开发企业能做的,就是严格按照流程来做”。

“即使不考虑地面沉降,高层建筑自身就会导致地面沉降。

”一位从事多年地质灾害防治的专业人士对本报表示。

地面沉降对楼房的危害,主要在于其引起的地面变形而导致上部结构的破坏。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所规定的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体型简单的高层建筑基础的平均沉降量是200mm。

上述漏斗中心大兴礼贤、昌平小汤山、朝阳大郊亭、朝阳来广营,到2020年的累积沉降值,将远远超过这一标准。

地面沉降导致的危害有三种方式,一是整体沉降,二是不均匀沉降,三是地裂缝。

“不均匀沉降,危害性更大。

”上述地质灾害防治专业人士表示,例如同样是200mm 的下沉,整体下沉200mm,与有的地方下沉200mm有的地方不下沉的不均匀沉降相比,不均匀沉降的危害性要大得多。

“尤其发生在沉降中心区的地面沉降,对地上建筑物的影响最大,这类区域不仅会发生地面沉降,还会导致地面开裂,这类情况在顺义、平谷、通州都有发现。

”上述人士表示,而在漏斗中心,沉降值大,也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而漏斗边缘,也易产生不均匀沉降。

地面沉降导致的地面变形,会导致建筑物墙体开裂、梁板开裂等。

而地上建筑物的结构、地基基础的类型,对地面变形的抵抗力各有不同。

如砖木、砖混结构,抵抗力弱,框架、框剪结构,抵抗力强;浅基础,抵抗力弱,桩基础、筏板基础、箱型基础,抵抗力强。

“框架、框剪结构抵抗力虽然要强一些,但是一旦遭到破坏,导致的后果会更严重。

”上述人士表示。

该人士表示,对于地面沉降,应该尽量避免在地面变形大的地方建房子,如果建了,则应该在地基基础、结构等方面,把房屋建得更结实。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楼房盖在地面上,本身就会导致一定的地面沉降,如果在地面沉降比较厉害的区域,不加规划地大量建房子,则会加剧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加剧了,进而又会破坏房屋。

”这位人士表示。

北京平原地区地面沉降现象严重一、北京平原已形成五个地面沉降区由于每年超采地下水1亿立方米,到去年底,北京平原已形成五个地面沉降区。

北京平原区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由永定河、潮白河等五大河流作用形成的冲洪积平原之上,含有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急剧增加,用水需求也与日俱增,北京市这座上千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的供水有三分之二来源于地下水。

近年来,每年开采地下水量为26亿立方米到27亿立方米,平均每年超采1亿立方米,造成了可压缩层测压水头大幅下降,导致地面沉降发生。

据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1999年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北京平原地区累计沉降量大于50mm的地区达到2815平方公里,大于100毫米的面积达到了1826平方公里,最大沉降量有722毫米,而且有加快发展之势。

目前在北京市的东郊八里庄——大郊亭、东北郊来广营、昌平沙河——八仙庄、大兴榆垡——礼贤、顺义平各庄等地,已经形成了五个较大的地面沉降区,沉降中心累计沉降量分别达到722毫米、565毫米、688毫米、661毫米和250毫米。

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强烈危险区主要分布在顺义区南部地区,沿前门-顺义断裂方向展布,地质环境脆弱,由于地面沉降和活动断裂的共同作用,发生地裂缝,导致建筑物破坏,经济损失严重;中等危害区主要分布在东郊八里庄-大郊亭沉降区、东北郊来广营沉降区、昌平沙河-海鹊落沉降区,大兴庞各庄-榆垡沉降区的沉降中心,累计沉降量较大,地质环境质量明显降低,地质环境较脆弱,有排洪困难,井管上升,水准点失准等潜在灾害;轻微沉降区分布于北京市区东部、东郊、东北郊、昌平南部、顺义南部、大兴南部的广大地区,面积约960km2,累计地面沉降量200mm-500mm,地质环境质量有所降低,灾害现象尚不明显。

二、北京市地面沉降成因及危害地面沉降是大多数平原城市已经面临或具有潜在隐患威胁的一种城市地质灾害。

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需要开采大量的地下水和高大建筑群的成片开发建设,直接导致支撑地面力量平衡的地层承载力下降而引起的。

地面沉降已影响到城市建设的布局与规划,并威胁到百姓的居住安全。

地面沉降对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已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工厂、居民区楼房墙壁开裂、地基下沉、地下管道工程损坏50余处,同时导致一些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降低和大量测量水准点失准,对首都城市建设和人民财产安全产生较大影响。

地面沉降是一种缓变型的城市地质灾害,具有累进性特点,是“一种沉默的土地危机”。

地面沉降已经威胁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其引起的灾害与环境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建筑物的破坏和影响,使建筑物地基下沉、房屋开裂破坏。

二是形成地裂缝,直接或间接地恶化环境。

地裂缝是在内外力作用下岩石和土层发生变形,当力的作用与积累超过岩土层强度时,岩土层发生破裂,其连续性遭到破坏,形成地裂缝。

地裂缝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恶化环境,造成建筑物破坏。

三是对地下水井设施的影响。

许多机井因地面沉降,井管较地面相对上升,泵房地面及墙体开裂,造成泵房破坏,严重地影响抽水。

四是造成地面水准点失准。

地面水准点是城市建设重要的依据。

地面沉降区水准点失准,是普遍现象。

由于地面沉降、水准点失准,城市工程建设所需水准资料,需从地面未沉降区水准点引测,增大了水准测量的工作量。

五是影响建筑物抗震能力,致使地震灾害加重。

由于地面沉降影响,建筑物地基下沉,建筑物的稳固性、整体性受损,若遇地震会加重地震危害程度。

六是洪涝灾害加剧,防洪排涝工程效能降低。

对于地面沉降这样的缓发性地质灾害,灾前孕育阶段和灾害活动阶段往往是渐变的,与灾后恢复工作也很难界定。

这类灾害是渐进性和累积性的,属于地质环境恶化型地质灾害,灾害的发生往往有一个量变的累计过程,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灾害,环境恶化和灾害是灾害形成的不同阶段,不进行有效的治理,灾情会越来越重。

三、地面沉降作为北京平原地区重要的地质灾害越来越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注北京市地面沉降问题已经引起北京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陈洲其等11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的“建议北京市加强地面沉降监测确保首都安全”的提案,引起了北京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也曾两次到北京视察环境地质工作,并于2002年9月28日亲临天竺中心站施工现场视察指导工作,明确指示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高起点、高要求,把监测站建设成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集监测、研究、科普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监测中心。

2002年3月18日北京市批准实施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网站预警预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为2620万元,由北京市地勘局水文地质大队(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负责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