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讲解
《作业讲解》课件
![《作业讲解》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c1008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7.png)
清晰表达
清晰、准确地表达解决问题 的步骤和思路,以便观众容 易理解。
重点突出
突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和重 要步骤,以便聚焦观众的注 意力。
范例讲解
通过展示一篇作业的讲解过程,包括对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法的介绍、实现 过程的展示以及总结经验。
总结
作业讲解对学生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且有效。在本节中,我们总结了作业讲 解的重要性和效果,并告知下次作业讲解的安排和要求。
作业讲解的步骤
1
分析问题
仔细分析作业问题,确保了解问题的本质。
2
寻找解决方法
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3
展示解决过程
详细演示解决问题经验,以便今后应用。
作业讲解的要求
精准准备
在作业讲解之前,进行充分 准备,确保理解问题和解决 方法。
《作业讲解》PPT课件
# 作业讲解 PPT 课件 学会使用作业讲解的方法和步骤,对于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至关重 要。这份课件将帮助您了解作业讲解的目的、方法和要求。
引言
作业讲解是一种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方式。本节将介绍作业讲解的目的和意义。
作业讲解的方法
作业可以通过分组讲解或个人讲解的方式进行。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视情况选择。
小学课堂作业讲解教案模板
![小学课堂作业讲解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efaaed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d5.png)
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三年级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堂作业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解题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 解题思路和方法。
2. 课堂作业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1. 学生对难题的解决思路。
2.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耐心和细心。
教学准备:1. 课堂作业练习题。
2. 教学课件。
3. 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做作业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课堂作业讲解1. 教师根据课堂作业的难易程度,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
2. 讲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思路,并逐步揭示解题方法。
3. 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三、小组合作学习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作业题目进行讨论。
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解题思路和过程,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讨论。
四、师生互动1. 教师针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2. 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3. 教师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成果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作业中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作业讲解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如讨论的深度、广度等。
3.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手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
2. 课堂作业讲解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和创新能力。
初中作业讲解教案数学
![初中作业讲解教案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7044616d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2.png)
初中作业讲解教案数学教案标题:初中作业讲解教案-数学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次作业中的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
2. 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并应用本次作业中的数学概念。
2. 分析问题并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应用本次作业中的复杂数学概念。
2. 运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本次作业的教材和习题。
2.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
3. 学生练习册和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次作业的主题和目标。
2.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本次作业做铺垫。
二、概念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逐个解释本次作业中涉及的数学概念,如代数表达式、方程式等。
2.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应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3. 强调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独立练习(2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本次作业的练习题。
2. 教师巡视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考和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
四、作业讲解与讨论(15分钟)1. 选取几道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解题的思路和关键步骤。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五、拓展练习(15分钟)1. 提供一些拓展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2. 强调解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次作业的重点和难点。
2. 让学生自我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和困惑。
3. 鼓励学生积极反思,为下一次作业做好准备。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做一些相关的习题,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解题方法。
3. 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教学反馈:1.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价。
初中数学作业讲解教案
![初中数学作业讲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527b2a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81.png)
初中数学作业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针对初中数学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
2. 分析学生作业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3. 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三、教学过程:1. 作业回顾:让学生回顾自己完成的作业,总结自己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讲解重点、难点:针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
3. 分析常见问题:分析学生作业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找出问题所在。
4. 典型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6. 总结与布置作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3.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4.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观察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课堂参与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学生提问和质疑情况:鼓励学生提问,评估学生的质疑精神。
4. 学生合作交流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初中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业讲解教学设计
![作业讲解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91a14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9.png)
作业讲解教学设计一、引言作业讲解是教师在课堂外向学生解释和讲解课堂作业的过程。
作业讲解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一种高效的作业讲解教学设计,以帮助教师提升作业讲解的效果和质量。
二、作业分析在进行作业讲解之前,教师首先需要对作业进行分析。
通过作业分析,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作业分析可以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分析出学生的错误类型和薄弱环节,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作业讲解。
三、概念解释在作业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概念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
概念解释可以通过实例、图表等形式呈现,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将新概念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四、示范演示有些作业可能需要一定的技巧或操作方法才能完成,因此在作业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示范演示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正确的操作步骤,避免犯错和迷失方向。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示范演示过程,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五、问题讨论在作业讲解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学习动力。
问题讨论可以通过个别讨论、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形式进行。
通过问题讨论,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他们对作业的见解和体验,提高彼此的学习效果。
六、巩固扩展作业讲解的最后一步是巩固扩展。
巩固扩展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巩固扩展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完成更多的拓展题目,或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七、总结作业讲解教学设计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
通过作业讲解,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在作业讲解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作业分析、概念解释、示范演示、问题讨论和巩固扩展等环节,以提高作业讲解的效果和质量。
作业讲解优质课教案设计
![作业讲解优质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8aa764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3.png)
作业讲解优质课教案设计优质课教案设计是教师备课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个优质的教案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下面将以作业讲解为例,详细介绍优质课教案设计的要点和步骤。
一、教案设计的基本要点。
1. 教学目标明确。
教师在设计作业讲解的教案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作业讲解的目标通常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疑惑,提高学习成绩。
2. 教学内容合理。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选择合适的作业题目进行讲解。
作业讲解的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3.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在作业讲解中,教师可以采用讲解、示范、引导、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活动丰富多样。
教师在设计作业讲解的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学生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5. 教学评价科学合理。
教师在作业讲解后,要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二、作业讲解的教案设计步骤。
1. 教学准备。
在进行作业讲解之前,教师要对作业题目进行仔细筛选和分析,确定讲解的重点和难点,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教学工具,确保作业讲解的顺利进行。
2. 作业导入。
作业讲解的导入环节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故事、展示实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讲解活动。
3. 作业讲解。
在作业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重点讲解作业中的难点和易错点,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4. 学生练习。
作业讲解后,教师要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5. 学生评价。
初中作业讲解教案模板
![初中作业讲解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fd83d5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26.png)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作业讲解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作业完成的质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作业讲解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作业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解决策略。
教学难点:1.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讲解作业。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讲解过程中积极参与。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学生作业样本。
3. 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完成作业时遇到过哪些问题?2. 学生分享自己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
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讲解作业,解决作业中的问题。
二、作业讲解的基本步骤1. 讲解作业的基本步骤:审题、分析、解答、检查。
2. 通过实例展示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
三、作业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解决策略1. 分析作业中常见的错误类型,如计算错误、概念混淆等。
2. 针对每种错误类型,讲解相应的解决策略。
四、作业讲解技巧1. 简洁明了:用最简单的话语表达问题,避免冗长的解释。
2. 重点突出:强调关键步骤和关键信息,帮助学生抓住重点。
3. 举例说明:通过实例展示解题思路和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份作业样本。
2. 每组学生按照作业讲解的基本步骤进行讲解,其他学生认真听讲。
3. 讲解结束后,教师对每组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六、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作业讲解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1. 作业讲解的基本步骤- 审题- 分析- 解答- 检查2. 作业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解决策略- 计算错误- 概念混淆-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作业讲解的技巧?2. 学生反思:自己在作业讲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小数除法)作业练习讲解
![(小数除法)作业练习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a5d60787941ea76e58fa04ab.png)
1、小丽家第一季度3个月共交水费146.4元 。照这样计算,小丽家全年一共要交水费 多少元?
146.4÷3=48.8(元) 12÷3=4 ① 48.8×12=585.6(元)② 146.4×4=585.6(元)
答:小丽家全年一共要交水费585.6元。
2、用边长是15厘米的方砖给实验室铺地, 需要4000块,如果改用边长0.3米的方砖铺地 ,需要多少块砖?
42÷4÷0.25
= 42÷(4×0.25) = 42÷1 = 42
1、65.6除以0.8的商, 减去38.5,差 是 多少?
65.6÷0.8-38.5=43.5
2、用17.8去除0.178 , 所得的商再 乘以6.4,积是多少?
0.178÷17.8×6.4=0.064
3、一个数的一半是 46.2 ,这个数除 以6.6的商是多少?
。小数部
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
。小数分为有限小
数和无限小数。
努 力 吧 !
0.96÷0.03= 32 0÷0.34= 0 4.8÷6= 0.8 24÷0.2 = 120
4.2÷1.5 ˂ 4.2 3.45÷2.1 > 1 9.89÷1 = 9.89 1.205÷0.205 > 1.205
1、10.05÷32(保留一位)
≈0.31 ≈0.3
2、4.035÷2.4(精确到百分位)
≈1.681 ≈1.68
3、10÷3.3 (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33..00.33.03…
213.6÷0.8÷0.3
= 267÷0.3
= 890
16.5÷5.5× 1.7
= 3×1.7
= 5.1
32.8×10.5÷0.6
小学课堂作业讲解教案
![小学课堂作业讲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4a57b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f.png)
小学课堂作业讲解教案教案标题:小学课堂作业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小学课堂作业的重要性和目的。
2.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解答小学课堂作业中的问题。
3. 学生能够有效组织和管理自己的课堂作业。
教学准备:1. 小学课堂作业示例(包括不同学科的作业)。
2. 纸张、铅笔、彩色笔等学习用具。
3. 课堂作业讲解教案模板。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解释课堂作业的重要性和目的,如巩固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等。
-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完成课堂作业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 课堂作业讲解(20分钟)- 准备一份小学课堂作业示例,包括不同学科的作业。
- 选择一份作业示例进行详细讲解,包括问题的理解、解答方法和答案的写作等。
- 强调解答问题时的思考和分析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实践(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份小学课堂作业示例。
- 学生根据讲解的方法和答案,自主完成作业。
-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反馈与总结(10分钟)-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和心得体会。
- 教师总结学生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和指导。
- 强调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重细节和准确性。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后,相互交流和讨论答案,促进合作学习。
2. 提供更多的课堂作业示例,供学生继续练习和巩固知识。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作业讲解和实践环节的表现,包括问题理解、解答方法和答案的准确性。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课堂作业要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解答小学课堂作业中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扩展活动和评估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
作业讲解优质课教案模板
![作业讲解优质课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437a04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0.png)
作业讲解优质课教案模板优质课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2. 难点。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2. 学习新词汇和句型。
通过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讲解和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和句型的用法,并进行适当的练习。
3. 阅读理解。
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4. 语言表达。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语言表达,可以是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可以是讨论、写作或其他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6. 总结反馈。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澄清疑惑,提出建议和意见。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文内容的展示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讨论。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个性化辅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导入、学习新词汇和句型、阅读理解、语言表达、拓展延伸等,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个性化辅导,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更多的知识。
大学数学作业讲解教案
![大学数学作业讲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cbb99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c.png)
教学对象:大学数学课程学生教学目标:1. 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作业中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作业中的典型题目及解题思路2. 解题方法及技巧3. 数学思维训练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作业中的题目。
2. 强调本次讲解的重点和难点。
二、讲解作业中的典型题目1. 选择作业中的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条件和求解目标。
2. 针对每个题目,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解题过程。
3. 鼓励学生在讲解过程中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解题方法及技巧1. 分析解题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如换元法、消元法、归纳法等。
2. 讲解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四、数学思维训练1.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
2. 通过讨论和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总结1. 回顾本次讲解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讲解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其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本次讲解的掌握程度。
3. 收集学生对本次讲解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作业题目3. 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教学反思:1.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讲解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数学作业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数学作业讲解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dcf15d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b.png)
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学作业中的重点难点知识。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1. 作业中的重点难点知识。
2.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顾作业中的重点难点知识。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讲解作业1. 针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知识,逐一进行讲解。
a. 解释概念和公式。
b. 举例说明。
c. 演示解题过程。
2. 针对学生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a. 分析问题原因。
b. 提供解题思路和方法。
c. 演示解题过程。
三、互动环节1.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2. 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思考。
四、巩固练习1. 布置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五、总结1. 对本节课所学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总结。
2. 强调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学生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3.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4.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板书设计:一、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2. 谈谈作业中遇到的问题二、讲解作业1. 重点难点知识讲解2. 作业问题解答三、互动环节1. 提出问题,共同讨论2. 教师解答问题四、巩固练习1. 布置课后练习题2. 教师巡视指导五、总结1. 重点难点知识总结2. 强调解题注意事项。
初中课内作业讲解教案
![初中课内作业讲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a0df0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a.png)
初中课内作业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背影》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技巧。
2.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背影》的主要内容讲解。
2. 课文中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分析。
3. 课内外作业的讲解与批改。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课文《背影》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文讲解(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课文《背影》的主要内容,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例如:讲解“背影”一词在文中的象征意义,分析父亲背影的描写如何体现父爱的深沉。
3. 作业讲解与批改(20分钟)教师展示学生的课内外作业,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批改,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例如:针对学生的作文,分析其写作技巧、语言表达和逻辑结构等方面的问题,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4.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背影》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技巧,提醒学生注意课内外作业的完成质量。
5.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背影》,做好课内外作业,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学生的作业实例,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批改。
3.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背影》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进行评价。
2. 学生对课内外作业的完成质量,通过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进行评价。
3. 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程度,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课文《背影》的文本。
2. 学生作业样本。
3. 相关教学参考资料。
小学初中作业讲解教案大全
![小学初中作业讲解教案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2faafb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16.png)
小学初中作业讲解教案大全年级学科:小学初中全科
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作业中的重点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效率。
教学内容:
1. 作业讲解技巧;
2. 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
3. 学生作业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课堂所学知识;
2. 提问学生作业中遇到的困难。
二、讲解作业(20分钟)
1. 针对作业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讲解;
2. 分析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
3. 引导学生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解答疑问(10分钟)
1. 学生提出作业中的疑问;
2. 老师解答疑问,引导学生理解;
3.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老师总结讲解内容和解答过程;
2. 学生反思自己在作业中的表现和收获;
3. 提出改进措施,提高作业质量。
五、课后作业(5分钟)
1. 根据讲解内容,布置适量作业;
2. 强调作业要求和完成时间;
3.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教学评价:
1. 学生作业完成质量;
2.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学生反馈和意见。
教学反思: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作业中的重点知识点,提高作业完成质量和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提高课堂氛围。
作业讲解和教学方法
![作业讲解和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926b75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9.png)
作业讲解和教学方法在一个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作业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科目或考试周期中,老师们会布置大量的功课,这要求学生必须有一个高度组织化和有效的方法来完成自己的任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一些作业讲解和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地完成他们的任务,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现。
1. 建立一个工作计划为了成功的完成每个任务,我们需要有一个计划。
这个工作计划应该包含一个完整的任务清单,每次任务的截止日期,还有每项任务的优先级。
一个好的工作计划会让学生更加井井有条,并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务。
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分配充足的时间来完成任务。
如果遇到比预期的难度还要大的问题,无论是缩短计划或是延长时间都应该有一个计划。
2. 多参考教材和同学当学生遇到难点时,教材或者同学可以给予他们帮助,进而更快地理解。
把教材当作是学习的利器,多研究书本里的资料,不要盲目翻译,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行解释注释。
当一些动态的问题遇到时,不妨向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有助于思路的开拓。
3. 利用技术工具现代技术带给我们很多方便,作业也可以通过一些在线的应用程序,如Google日历、Google任务等来统计和管理。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地跟踪自己的任务并且保证完成任务的及时性。
此外,对于一些具有独特性质的问题,可以通过一些学习网上的辅助工具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问题。
4. 寻求老师的帮助老师是一大优势,在学生们遇到问题时应该及时寻求老师的建议和指导。
老师总结的习惯方法和知识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处理问题。
一些老师可以直接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法,另一些老师则会提供表达问题的方法和思考过程。
5. 聚焦主题和重点当接到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学生应该立刻开始思考如何完成任务。
一个好的策略是先确定主题和重点,然后把这些内容集中在完成任务时。
这样可避免时间的浪费,并且也避免了在处理问题时遗漏了一些关键点。
6.有耐心没有完成一个任务的话不妨耐心地继续。
作业讲解1
![作业讲解1](https://img.taocdn.com/s3/m/ddf91613f18583d0496459d4.png)
凝固温度范围越宽, 凝固温度范围越宽,热裂倾向越大
产生热裂的原因 收缩 热裂发生在哪个阶段? 热裂发生在哪个阶段? 凝固收缩阶段, 凝固收缩阶段,即高温阶段 凝固即将完成时刻) (凝固即将完成时刻)
凝固温度范围越宽, 凝固温度范围越宽,趋于糊状凝固方式凝固 固液共存区宽,树枝晶发达, 固液共存区宽,树枝晶发达,树枝晶间残余液 体份数多, 体份数多,收缩严重 在各种应力作用下, 在各种应力作用下,参与枝晶间流动的残余液 体份数也多 造成残余液体被挤压出枝晶向另外枝晶流动, 造成残余液体被挤压出枝晶向另外枝晶流动, 残余液体被挤压出的枝晶间而产生的空隙增加, 残余液体被挤压出的枝晶间而产生的空隙增加, 在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裂纹的数目增加 甚至裂纹的长度和宽度也加大,因而, 甚至裂纹的长度和宽度也加大,因而,热裂倾 向加大
解决这个题目有几种方法呢? 解决这个题目有几种方法呢?
H=U+PV
U∝T
a γ − Fe = 0.365
a α − Fe = 0.286
G=H-TS
H=G+TS
G γ − Fe > Gα − Fe Tγ − Fe > Tα − Fe Sγ − Fe > Sα − Fe Hγ − Fe > Hα − Fe
热过冷与成分过冷的区别 热过冷(热力学过冷) 热过冷(热力学过冷)
∆T = Tm − T
成分过冷 溶质再分配导致界面前沿平衡温度发生变化而引 起的过冷。 起的过冷。
从影响凝固过程来看(形核与生长) 从影响凝固过程来看(形核与生长) 热过冷是影响形核过程的唯一因素, 热过冷是影响形核过程的唯一因素,是形 核过程的必要条件 成分过冷是影响晶体生长方式和生长形貌的 因素之一, 因素之一,是充分条件
作业讲解教学设计
![作业讲解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21af6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3.png)
作业讲解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根据学科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因素进行的有组织的设计和安排的过程。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就作业讲解教学设计展开讨论。
一、教学目标设计1.1 知识目标针对作业的内容和要求,设计明确的知识目标。
例如,学生能够掌握作业中要求的知识点和概念。
1.2 能力目标根据学科能力要求,设计与作业内容相关的能力目标。
例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作业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作业的积极态度和兴趣。
例如,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并提出对作业的疑问和建议。
二、教学内容选择根据作业的要求和学科知识体系,选择与作业内容相关的教学内容。
确保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的问题,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3.1 教学方法选择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作业,可以采用讲授和讲解的方式进行;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作业,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2 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提问、讲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作业的思考和讨论。
(2)知识讲解与示范:根据作业要求,对关键知识点进行讲解和示范。
可以使用多媒体、实物等辅助教具进行讲解。
(3)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作业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任务扩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扩展性的问题或任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作业讲解: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讲解,解释作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方式设计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反馈和指导。
例如,可以通过作业的评分、口头评价等方式进行。
五、作业讲解教学设计的优化与改进针对教学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反馈,及时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进。
作业讲解教学反思
![作业讲解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2adfce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f.png)
作业讲解教学反思作业讲解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课堂学习的知识,还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以下是我对作业讲解教学的反思。
一、作业设计的重要性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其设计应与教学目标相匹配。
在设计作业时,我需要确保作业内容能够覆盖课堂所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考虑到作业的难易程度,避免过难或过易导致学生产生挫败感或忽视。
此外,作业的形式也应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书面作业、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业批改的细致性作业批改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
在批改作业时,我应注重细节,不仅要检查答案的正确性,还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对于学生的错误,我应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理解错误的原因,并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三、作业讲解的针对性在进行作业讲解时,我需要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而对于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则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此外,我还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互动讨论来解决问题。
四、反馈的及时性与有效性作业反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需要确保反馈的及时性,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同时,反馈也应具有指导性,不仅要指出学生的错误,更要提供改正的方法和建议。
五、学生参与度的提升在作业讲解过程中,我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作业讲解中来,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方法的创新性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我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作业展示,或者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作业交流等。
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作业讲解的效率,同时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
七、持续的教学反思教学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在作业讲解后,我需要进行持续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家庭作业讲解教案怎么写
![家庭作业讲解教案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25b3ba1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3.png)
家庭作业讲解教案怎么写教案标题:家庭作业讲解教案怎么写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家庭作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完成家庭作业。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家庭作业中的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家庭作业的目的和重要性。
2. 家庭作业的组成和要求。
3. 家庭作业的解决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学生的家庭作业样本。
3. 家庭作业解决方法和技巧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们每天都有家庭作业吗?你们觉得家庭作业有什么作用?”2.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理解家庭作业的目的和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家庭作业的组成和要求,包括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作业等。
2. 引导学生了解家庭作业的时间安排、提交要求和评分标准等。
三、解决问题(20分钟)1. 请学生将他们的家庭作业样本拿出来,选取一些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决。
2. 针对每个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解决方法和技巧,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 总结家庭作业的重要性和解决方法。
2. 强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2. 提醒学生按时提交作业,并鼓励他们主动寻求帮助。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庭作业中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和技巧,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提供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参考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家庭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讲解和解决问题环节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水平。
2. 收集学生完成的家庭作业,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 教师应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在家庭作业中持续改进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羧基数=7/5。
6、尼龙-66生产中为什么要加入醋酸或己二酸作为分子量控制剂? 在涤纶树脂生产中为什么不加分子量控制剂?在涤纶树脂生产中 是采用什么措施控制分子量的? 尼龙-66缩聚反应平衡常数较大,反应程度可接近1。同时实际 生产时尼龙-66是通过66盐的缩聚,因此尼龙-66的缩聚反应在实 际生产时不存在非等物质量的问题。这两个缩聚反应均可用加入 醋酸或己二酸的端基封锁方法控制分子量。用这种控制分子量的 优点是分子端基不再有进一步相互反应的能力,产物在以后加工 过程中分子量不会进一步增大。 涤纶合成反应平衡常数较小,残余小分子分数是影响分子量 的主要因素,因此只能通过控制乙二醇残压来控制P,以达到控 制分子量的目的。当达到预定分子量时,体系达到一定粘度,因 此可通过搅拌马达电流变化判断终点。
=1.1×2 -1.0×2=0.2mol
当把其中的一个末端羟基看作A功能基,则另一端的酯基 视为B功能基,由于B功能基也含有一个羟基,因此功能基的 量为: NA=NB=0.2/2=0.1 mol 而每生成1分子的乙二醇需反应1分子的A功能基和B功能基, 即已反应的NA=已反应的NB=N生成的乙二醇,因此反应程度: P=N生成的乙二醇/NA = 0.099/0.1 = 0.99
可发生凝胶化,Pc = 2/ f =2/2.5 = 0.80 注意:反应程度p用小数表示,不用分数、也不用百分数表示
3.
设1.1mol乙二醇和1.0mol对苯二甲酸反应直至全部羧基转 化为酯基,并将反应生成的水随即汽化除去。请写出反应 方程式,并计算所得产物的数均聚合度。若进一步升温反 应,并抽真空除去0.099mol乙二醇,试写出反应方程式, 并计算产物的数均聚合度。
f
N f N
i i
i
(Ni:功能度为 fi 的单体分子数)
当nA≠nB时, 由于体系中多余的功能基并不会参与聚合反应, 实际上能参与聚合反应的功能基是量少功能基数目的两倍, 因此 ,f 等于量少的功能基总数乘以2再除以全部的单体分子 总数。假设nA < nB, 则:
f 2 N A f A
(7)均缩聚、混缩聚、共缩聚
由一种单体进行的缩聚称为均缩聚。
由两种单体参与、但所得聚合物只有一种重复结构单元的缩 聚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进行的能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重复单 元的缩聚反应称为共缩聚。
(8)平衡缩聚和非平衡缩聚 聚合反应是可逆平衡反应,生成的聚合物分子可被反应伴生 的小分子副产物降解成聚合度减小的聚合物分子。 聚合反应为不可逆反应。或当聚合反应的平衡常数足够高时 (K ≥104),其降解逆反应相对于聚合反应可以忽略,也可看作是 非平衡逐步聚合反应。 (9)平均聚合度 聚合反应体系中实际参与聚合反应的功能基数相对于体系中 单体分子总数的平均值。
7、以HO(CH2)6COOH为原料合成聚酯树脂,若反应过程中羧基的 离解度一定,反应开始时系统的pH为2。反应至某一时间后pH值变 为4。问此时反应程度P是多少?产物的Xn是多少? 因为离解度 α = [H+]/[-COOH],所以 t=0时,pH=2,[H+]=10-8,[-COOH]0=[H+]/α=10-2/α。 t=t时,pH=4,[H+]t = 10-4,[-COOH]t=[H+]t/α = 10-4/α。
注意: 反应分两步,两者反应机理不同,应体现在反应方程式上。 第一步反应为羧基和羟基之间的脱水缩合,小分子副产物 为水,体系中乙二醇过量,羧基全部转化为酯基,聚合物末端 基团为羟基,反应式为:
羧基全部转化为酯基,即羧基的反应程度P = 1,因此:
1 r Xn 1 r
羧基为量少功能基,因此:
已知环氧树脂官能度 f = 2,乙二胺的官能度 f = 4,用等物质量
时,两者分子比为2:1,故 f=(22+41)/3=8/3 用Carothers法计算 Po=2/f = 0.75
树脂的适用期当然要在尚未达到凝胶点Po 之前的这一段时间内。
如果知道反应程度和时间的关系则可以初步估计出最长适用期,
对于分子量为19000的聚酰胺,Xn=19000/113≈168
按同法求得当P=0.995 时,r=0.998 当己二酸与己二胺摩尔投料比为1:0.998时,则产物的端胺基数/ 端羧基数=0.998(1-0.995)/(1-0.9980.995)=5/7 当己二胺与己二酸摩尔投料比为1:0.998时,则产物的端胺基数/
t=t时,反应程度
P = ([-COOH]0-[-COOH]t)/[-COOH]0 = (10-2-10-4)/10-2 = 0.99。 Xn = (1+P)/(1-P) = 199
8、欲将1000 g 环氧树脂(环氧值为0.2)用等物质量的乙二胺固化, 试计算固化剂用量。并求此固化反应的凝胶点。如已知该反应的 反应程度与时间的关系,可否求得该固化混合物的适用期。
N COOH 1 2 1 r N OH 1.1 2 1.1
代入得:
1 1 X n 1.1 21 1 1 1.1
第二步反应为第一步反应生成的低聚物所带末端羟基与末 端酯基之间的酯交换反应,小分子副产物为乙二醇,反应式为:
产物聚合度的计算可有两种方法:
(1)抽真空除去酯交换产物乙二醇,相当于反应原料中减少 乙二醇投料,相应地改变了功能基摩尔比:
r' N COOH 1 2 1 N ' OH (1.1 0.099) 2 1.001
1 X n 1.001 2001 1 1 1.001 1
因此,产物聚合度为:
(2)可把第二步反应看作是以第一步产物为单体的AB型单体 的聚合,其功能基摩尔比r = 1,因此 1 Xn 1 p 第一步产物所带的末端羟基数=起始羟基数-已反应羟基数
可发生凝胶化,Pc = 2/ f =2/2.57 = 0.78
(2)邻苯二甲酸酐、苯三酸和甘油的摩尔比为1:1:2 其中n-COOH = 2×1 + 3×1 = 5 mol n-OH = 3 × 2 = 6 mol
f
2nCOOH 25 2.5 2 n邻苯二甲酸酐 n苯三酸 n甘油 1 1 2
应生成低聚体,因而单体转化率在短时间迅速达到某一极限值,
但反应程度则随反应时间逐渐增大,只有官能团之间充分反应 才能生成大分子,故应用反应程度描述其反应过程。
5、由己二胺和己二酸合成聚酰胺,分子量约为15000,反应程 度为0.995。试计算两单体原料比。产物的端基是什么?如需合成 分子量为19000的聚合物,请作同样的计算。 对于分子量为15000的聚酰胺Xn = 15000/113=132.74 已知P=0.995。根据P与非等摩尔比共同控制 Xn时有
但实际适用期要短些。
9、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主要原料为乙二醇、马来酸酐和邻苯二甲酸 酐。试说明三种原料各起什么作用?它们之间比例调整的原理是 什么?用苯乙烯固化的原理是什么?如考虑室温固化时可选何种 固化体系?
乙二醇、马来酸酐和邻苯二甲酸酐是合成聚酯的原料。其中马
来酸酐的作用是在不饱和聚酯中引入双键,邻苯二甲酸酐和马来 酸酐的比例是控制不饱和聚酯的不饱和度和以后材料的交联密度 的。苯乙烯固化是利用自由基引发苯乙烯聚合并与不饱和聚酯线 型分子中双键共聚最终形成体型结构,如考虑室温固化可选用油
Xn =
1+ r 1+ r - 2rP
求得r=0.995 (1)如设己二酸过量,则己二酸(B)与己二胺(A)摩尔投料 比为1:0.995 由于P=0.995 , r=0.995 (NB > NA)
端胺基数 = NA(1-P) = NB r(1-P)
端羧基数= NB – NAP = NB - NB rP = NB (1-rP) 故 端胺基数/端羧基数=r(1-P)/(1-rP)=1/2 (2)如设己二胺过量,则同理可得 端胺基数/端羧基数=2/1
N
i
(1)邻苯二甲酸酐、苯三酸和甘油的摩尔比为3:1:3 其中n-COOH = 2×3 + 3×1 = 9 mol n-OH = 3 × 3 = 9 mol
nCOOH nOH 99 18 f 2.57 2 n邻苯二甲酸酐 n苯三酸 n甘油 3 1 3 7
因此当把第二步反应看作是以第一步产物为单体的聚合反应 时,产物聚合度:
1 1 Xn 100 1 p 1 0.99
注意此时的单体单元为: 式中n=10 就整个聚合反应而言,事实上的单体为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 因此须将以上求得的聚合度转化为以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为单 体时产物的聚合度,最终的产物结构为: 式中n=10,m=100 因此Xn = 2mn+1= 2001
溶性的过氧化苯甲酰-二甲基苯胺氧化还原体系。
10、用光气法合成的聚碳酸酯分子量可以较大。该产物经洗涤 净化等过程后,在造粒过程中有时发生分子量显著降低的情况。 请分析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和应采取的防止措施。
用光气法合成聚碳酸酯采用界面缩聚法,的聚碳酸酯未彻底干燥,
2. 假设由邻苯二甲酸酐、苯三酸和甘油组成的聚合体系中, 三种单体的摩尔比分别为(1)3:1:3和(2)1:1:2. 请用 Carothers 法分别预测该聚合体系的凝胶点。 Carothers 法预测凝胶点: Pc = 2/f 只有当f > 2时才会产生凝胶化 f 可分两种具体情况来计算,假设体系含A、B两种功能基,其 数目分别为nA和nB : 当nA = nB时,所有A功能基和B功能基都能参与聚合反应,因 此f 等于体系中功能基总数相对于单体分子总数的平均值, 即:
功能基摩尔比指起始两种功能基总数之比,其值小于或等于1。
(4) 凝胶化现象、凝胶点
在交联逐步聚合反应过程中,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体系粘 度突然增大,失去流动性,反应及搅拌所产生的气泡无法从体系 中逸出,可看到凝胶或不溶性聚合物明显生成的实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