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分析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和乐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方法。

但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条理性和策略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结构,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策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

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情境中的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5.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6.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要讲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

列表法是一种将问题中的信息用列表的形式进行整理和呈现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清晰地看出问题的结构,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本单元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列表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加减法、比较大小等基本数学运算。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有条理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使用列表法来整理信息,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列表的过程,体会列表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能够运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使用列表法整理信息,解决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习惯,灵活运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为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列表的作用。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总结列表法的步骤和应用。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实例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生活中的图片、列表卡片等。

3.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列表法。

例如,展示一幅购物场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列表的形式整理购物清单。

2.呈现(10分钟)展示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列表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例如,给出一个关于水果分类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列表的形式呈现水果的分类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尝试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及单元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及单元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及单元分析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简单的排列、比较和分类;另一部分是简单的加减法和应用题。

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排列、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以及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和排列比较。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排列、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以及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排列、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以及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和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讲解排列、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以及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巩固所学内容。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或等形式,展示排列、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以及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求倍数的过程,体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掌握求倍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已知两项求解倍数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思路,体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教材分析】本课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

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

例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思考方法的理解,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同学们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倍的认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做几道题目,看看大家是否掌握了倍的含义(1)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摆△,△的个数是○的3倍,△摆()个2个,一共是()个。

(2)第一行:○○第二行:○○ ○○ ○○ ○○4个2就是2的()倍,也就是()个。

学生讨论、操作并填空,老师巡视。

指名交流。

老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二、情境导入出示例2主题图,理解题意。

提问: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学生讨论,教师点名回答。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教学例2。

老师:如何解答呢?⑴让学生先思考再分小组讨论。

⑵小组选出代表全班汇报,说说你们组是怎么想的。

指名介绍。

方法一:在图上圈一圈,扫地的有4人,就4个4个地圈一圈,能看出擦桌子的有3个4人,所以擦桌子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合集五篇]第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备课设计(一)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周长的意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材分析: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切实组织好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实践活动设想: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周长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7课时二、课时教案设计5-1-1课题信息窗一:爱护花草备课教师课时1备课时间教学实践活动内容周长的意义教学三维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件教学步骤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预设使用修订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008年的奥运会,将扬帆青岛,老师为青岛设计了花坛广场(出示花坛)看到这些花坛,你想说些什么?怎样保护这些花坛呢?今天我们开展一个保护花坛行动(出示课题)二、讲授新课1.你见过花坛护栏是怎样围的吗?提出周长(板书)这个新名词2.什么是周长?(1)在教师提供的花坛平面图上任选一个花坛,用彩笔围一围(2)展示汇报,怎样围的?(沿着边围一周)(3)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是怎样围的?(4)小结:围的形状不一样但方法都是一样的,是什么?(都是沿着边围一周)3.课件出示:(1)围一个花坛护栏,围得不到一周,还少一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及单元分析(总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及单元分析(总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及单元分析(总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简单的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这些应用题涉及到基本的数量关系,如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等。

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灵活运用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基本数学知识,包括加减法、乘除法等运算。

同时,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是,学生在解决稍微复杂的问题时,可能会出现思路不清晰、运算错误等问题。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运算能力,特别是对于稍微复杂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际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从家到学校,步行速度为每分钟80米,骑车速度为每分钟240米,请问小明是步行还是骑车更快?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案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学会使用直尺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3.能够找出生活中具有相同周长的图形。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测量不同物品的周长。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学生将使用直尺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并计算出结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学生们对生活中的周长实例很感兴趣,这说明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得较为紧密。但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上,学生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为此,我会设计更多贴近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周长应用的理解。
另外,我发现在新课导入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但在提问过程中,部分学生显得有些紧张,不敢大胆发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在课堂上创造更加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教案1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教案1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教案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对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在笔算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运算速度慢、运算错误等问题。

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首位不能整除的情况,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首位不能整除的情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学具:准备一些小棒、计数器等学具,方便学生动手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分食物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2.呈现(10分钟)出示一些例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当首位不能整除时,需要将首位和第二位合在一起,继续除以一位数。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变换》单元备课主讲稿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变换》单元备课主讲稿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变换》单元备课主讲稿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看方位图,对照方位图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初步体会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通过孩子们去参观新农村,在村口借助地形图确定参观路线的情境,引入对位置的学习。

第二个信息窗通过参观饮料加工厂,引入对平移、旋转现象的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辨认方向。

教学难点是:借助路线图确定现实生活中物体所在的具体方位。

(三)前后联系:学生已经能够辨认生活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并且了解了绘制地图时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绘制的。

本单元继续学习的方向与位置的知识是今后继续学习“用角度表示方向的知识基础。

平移、旋转现象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平移、旋转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1.结合“凤凰村路线图”,在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中,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不同的方向。

2. 能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运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行走线路。

3.能结合生活实例,比如:开关抽屉、方向盘的转动等现象,感受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 在辨认方向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在观察、解决实际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二)拔高目标1.学习方向以后,学会看城市公交等路线图、地图,能独立绘制简单的路线草图或建筑方位图。

2.在观察感受方向的过程中,体会方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利用平移和旋转地知识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感受数学美。

3.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展开的,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的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与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在分类、观察、比较等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编排特点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多次感知建立“倍”的概念修订后的教材将原来分散在二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下册的关于“整数倍”的内容在本单元集中编排,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乘法和除法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先利用“几个几”引出倍的含义后,再从除法的角度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倍”的概念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十分抽象,不易理解。

因此,教材安排多个层次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多次感知,在不断比较和抽象的过程中建立倍的概念。

2.注重方法指导,通过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首先,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

“比较量÷标准量=倍数”是关于倍的基本数学模型。

关于倍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三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简称“求倍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简称“求比较量”);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简称“求标准量”)。

教材先讲“求倍数”,再讲“求比较量”,借助线段图,并运用除法和乘法解决问题来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认识。

其次,注重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介绍线段图。

例2呈现的是形象图,例3呈现的是线段图,但两种图示都展示了倍比关系的基本结构:两个量比较,比较量里包含几个标准量。

3.注重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例如,呈现实物及示意图、线段图等多种直观形式;对分析数量关系十分重要的线段图的教学则按实物图——色条图——线段图的层次不断递进。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电子版篇一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三(4)班有三个小组,每组有6个同学,一共做了108朵红花,平均每个同学做了几朵红花?2、王叔叔2分钟打了106个字。

他平均每分钟打了多少个字?如果他照这样的速度用了8分钟打完一篇文章,你知道这篇文章有多少个字吗?3、三、四年级各有3个班,要选150名同学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平均每班要选多少名同学?4、一个旅行团有153人,他们入住的酒店现在只有5人间的房了,想一想至少需要多少个房间呢?5、图书室有3个书架,每个书架5层,一共有750本图书。

平均每层有多少本?7、三(4)班有4个小组,每组8人,平均每人采5个昆虫标本。

他们班一共采集多少个昆虫标本?(以上各题均由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再班级交流反馈。

)二、拓展练习1、想想做做9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收集题中信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班级交流汇报。

2、p14思考题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讨论。

对学生正确的解法给予充分的肯定。

3、商业大厦的。

牛奶,原价每盒7元,现降价为每盒6元。

人民商场同样的牛奶每盒7元,买4盒送1盒。

小华要买5盒牛奶,你建议他在哪家商店买比较合算呢?4、校园美了,我们的城市更美了。

不过,一些非法广告到处张贴,损害了城市的形象。

少先队员们积极地清除乱贴乱画,请观察下面的数据。

三年级以每分钟清除18张的速度,共清除252张广告。

四年级清除乱贴乱画387张,共用9分钟。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⑴⑵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想说的?三、全课总结四、作业1、对想想做做6、7两题进行质疑,对困难学生进行启发。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有序的操作步骤,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画图策略,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有效的策略,特别是画图策略的应用。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对画图策略的理解和运用,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画图策略。

2.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画图策略,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画图策略。

2.运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图,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材料和画图工具,如白板、彩笔等。

2.设计好教学过程,准备好PPT课件。

3.安排好课堂练习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画图策略。

如“小明买了一些糖果,每包糖果有3颗,他一共买了8包糖果,问他一共买了多少颗糖果?”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如“有一辆汽车,从A地出发,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经过3小时后,离A地有多远?”让学生分组讨论,画出汽车行驶的路线图,计算出离A地的距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线性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列式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对于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已经没有太大的困难。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策略意识,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线性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会分析问题、列式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线性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会分析问题、列式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练习题、奖励物品等。

2.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妈妈买了一些水果,有苹果、香蕉和橙子,苹果有5个,香蕉有3根,橙子有2个,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呈现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用加法计算,5+3+2=10。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简单问题的解决,复杂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以及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但是,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策略解决简单和复杂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策略解决简单和复杂的问题。

2.教学难点: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以及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和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

2.准备教学PPT,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起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提供的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总结和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巩固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10分钟)提供一些拓展的问题案例,让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案(含教学反思,共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案(含教学反思,共3篇)

第5单元倍的认识第1课时倍的认识(1)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50-5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充分认识“倍”的概念。

2.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已知两项求倍数”的解题过程和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学会已知两项求倍数的基本方法。

难点: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思路,体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教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请一些同学上讲台来。

教师请3名女生站在第一排,再请6名男生站在第二排(3个3个站在一起)。

教师提问:第一排有几个女生?(3个)第二排有几个3?(2个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

像今天这种情况,我们就说讲台上的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倍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教材第50页例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片,兔子特别喜欢吃萝卜,我们看看在图片中有多少根大胡萝卜。

(2根)那带叶子的小胡萝卜有多少根呀?(6根)我们把6根小胡萝卜2根2根放在一起,就是3个2根,对不对?(对)所以我们说小胡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3倍。

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白萝卜一共有几根?(10根)如果白萝卜每2根放在一起,就有5个2根,那白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几倍呀?(5倍)2.巩固“倍”的概念。

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小棒,我们一起来动动手。

大家看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2题。

第一行摆5根小棒。

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在第二行每5根小棒摆在一起,要摆几个5根?一共有多少根?学生动手摆小棒,数小棒,然后汇报。

由于第一行是5根小棒,第二行是4个5根小棒,所以第二行一共有20根小棒。

大家完成得非常不错,现在你们都明白了“倍”的概念了吗?3.体验求倍数的一般思路。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一、设计说明1、教学内容的地位:《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承接了二年级对乘除法的学习,并为后续倍的进一步认识做了铺垫。

“倍”在学生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本节知识内容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2、学情分析: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相关的概念,所以“倍”的概念对于学生应该并不陌生。

而经过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对乘法的应用比较熟练,也了解几个几代表的含义,所以这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简单,只需多加练习,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倍”的含义,加深对倍的认识。

3、设计理念:根据课程基本理念中“课程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和《课标》中的教学建议“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的要求,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4、基本思路:本节课我直接利用书中学生熟悉的小白兔吃胡萝卜的情景,将胡萝卜直观现实的摆在黑板上,并运用小棒让每人都能动手操作,积极参与。

等学生基本掌握了倍的概念,再让部分学生上台演示检查掌握情况。

为了避免场景过多引发思维混乱,所以直接利用胡萝卜的增减继续学习。

做题练习后,再次用拍手游戏巩固知识,做到寓教于乐。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后,出示最后一道思考题,检验学生是否融会贯通,并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倍的认识》例1及做一做和P53-练习十一第1题教材分析:二年级教材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的意义及相关计算,为本单元“倍的认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而“倍的认识”也是对乘法和除法的拓展应用,进一步为第六单元多位数乘法做了铺垫。

本单元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学好本单元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教案)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简单推理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主要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进一步体会可以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

本单元内容及其前后联系如下:从已知条件出发,想出由这些条件所能解决的问题,并最终与所需解决的问题建立起联系,这种由因导果的思考方法,我们称之为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习惯上这也被称为综合法。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几乎在每一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都会得到运用,因而理解并掌握这一策略,对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让学生基于已经熟悉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体会并掌握如何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并解答实际问题。

在每道例题随后的“想想做做”以及练习十中,教材还安排了以图文、表格等不同方式呈现的,基于不同情境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变式应用中逐步掌握上述策略,加深对策略本身的体验。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所安排的实际问题紧扣常见的数量关系,既突出便于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特点,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从条件出发思考,是从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人手的,其关键是首先要能看出条件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换言之,只有看出已知条件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才能有效运用上述策略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为了突出这一特点,教材中所安排的实际问题,其条件间的数量关系都是学生所熟悉的求两数和(或差)、比多比少、求几个几是多少、把总数进行平均分等等。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什么是周长》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图形的周长,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周长的规律,从而达到理解周长概念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对于周长的概念可能会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

他们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应用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此外,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经验,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来完成任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图形的周长。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图形的周长。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操作活动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操作活动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周长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直尺、圆规、图形卡片、绳子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自己喜欢的图形,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周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如“小猫围着花坛跑了三圈,请问小猫一共跑了多少米?”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周长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围巾、操场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周长是什么。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周长的概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及所有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及所有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及所有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理解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理解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依赖于文字的描述,对于用画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我们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他们用画图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初步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画图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把问题转化为画图的形式。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画图策略的作用。

2.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学课件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学校图书馆有20本书,已经借出去10本,还剩下多少本书?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并总结画图解决问题的步骤。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独立或者小组合作用画图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

4.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解决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倍的认识”,是在学习了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之后出现的。

教材共安排了三个例题,通过不同的情境和方式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体验“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推理能力,培养善于动脑的学习习惯。

在本单元中,学生通过圈图等方式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体验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并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件中,教师通过复习乘法口诀和操作活动等方式引入课题,示范给学生初步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自己试着圈一圈,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通过做题来巩固所学内容。

总之,本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数学认知和思维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

老师问:“○的个数是☆的几倍?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学生独立思考并自主解答。

解法一是画示意图,将星星表示为XXX☆,将圈圈表示为○○○○○○○○○,得出圈圈的个数是星星的3倍。

解法二是用除法计算9÷3=3,因此圈圈的个数是星星的3倍。

回顾与检验后,得出解答正确。

为了巩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题思路,老师出示教材第51页例2的主题图,问:“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哪些信息?”学生讨论并归纳出两种解法。

解法一是用图示法,将擦桌椅的人数表示为○○○○○○○○○○○○,将扫地的人数表示为XXXXXX○,得出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解法二是用除法计算12÷4=3,因此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完成检验过程,得出解答正确。

在小结中,老师总结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思路:第一步是阅读与理解,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二步是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用图示法或直接用除法计算;第三步是回顾与反思,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分析
第1课时倍的认识
内容:P50例题1,练习十一1、2
目标:
1、学生通过圈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体验圈一圈、摆一摆的操作活动,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乘法口诀,教师引导倒背,选背。

[因为我们中国独有乘法口诀,所以我们中国人在数学计算这一块是非常令外国人羡慕的。

随着我们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知识。

]
二、新授
1、教师示范,学生初步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课件出示P50图,学生看书上图,图上有什么?
数数各种萝卜各有多少?
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画黑板上,6根红萝卜有几个2根呢?
我们用笔一起来圈一圈。

[我们圈了几次?说明可以圈出3个两根,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在图下方)同学们你们会这样圈吗?]
2、学生试着圈一圈,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白萝卜有10根,画黑板上,那10根白萝卜有几个2根呢?先请一个同学来说说你准备怎样圈?
[打开书,请大家用铅笔在书上圈一圈那10根白萝卜,并完成下方的填空。

同位互相检查,同时请一个学生上黑板圈一圈,集体订正。

] 从上面可以看出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为什么是5倍而不是3倍呢?
3、练一练
做一做1,绿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每3片为一堆可以圈出几堆?请你圈一圈,说说黄圆片的个数是绿圆片的几倍?你能圈出蓝圆片是绿圆片的几倍吗?
[做一做2,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要我们怎么摆,4倍是什么意思?
我们就在纸上第一行先画5竖线代表5根小棒,第二行怎么画?请你画一画,然后圈一圈。

]
三、作业设计
1、P53练习十一1、2
2、圈一圈、填一填
板书设计
倍的意义
胡萝卜2根红萝卜3个2根白萝卜5个2根
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白萝卜有(5)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教学反思]
在小兔吃萝卜的情景中进行探究,孩子们在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中理解了倍的意义,建立了倍的表象,得出了可以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孩子们这部分知识掌握的很好。

第2课时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P51-52例题2、3,练习十一3、4、5、6
教学目标:
1、能将图片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

2、学生通过画一画、圈一圈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能将情景图中的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能运用倍的知识将问题转化成图形正确解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
[请圈一圈、添一添,□是◎的几倍?□是○的几倍?]
二、新授
1、教学例2:
出示P51图,(去掉图下方的问题)观察图,同学们在干什么呢? (1)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擦桌椅的12人,扫地的有4人)
[你能提一个能用我们昨天学过的知识解决的问题吗?(板书问题)我们一起把这个问题完整的读一读。

]
(2)你准备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试一试画图法:
擦桌椅的:□□□□□□□□□□□□
扫地的:□□□□
试一试计算法:124=3
[说说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求出倍数?]
(3)刚才求出的结果正确吗?你如何来证明结果是对的?
[反过来想:4的3倍是12,正好是擦桌椅的人数。

]
最后我们答题: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2、教学例3:
出示P52图,(去掉图下方的问题)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1)知道了军棋的价钱,还知道了军棋和象棋之间的价钱关系,你能提数学问题吗?
(2)要求象棋价钱是多少,你能结合例2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可以画图,也可以算。

画图法:
军棋:8元
象棋:是军棋的4倍。

象棋多少元?
计算法:象棋的价钱就是求4个8是多少,84=32
(3)这个结果为什么正确?
[小结:刚才我们经历了看图,将图上的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然后将问题转化成图形来理解并解决,最后验证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

这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你会用这个方法解决类似问题吗?] 3、练一练
(1)完成P53-543、4
[读题,找准问题中对应数量,自己用画图或列算式解决。

]
(2)完成P545、6
[学生自己完成,集体订正]
(3)以上四题分别和前面的哪个例题是相同的?
[三、作业设计
1、跳棋:9元
飞行棋:是跳棋的5倍
飞行棋多少元?
2、1辆小客车可坐9人,8辆这样的小客车可以坐几人?
3、笑笑手里有28支铅笔,聪聪手里有7支铅笔,笑笑的铅笔是聪聪的几倍?]
四、板书设计
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2、擦桌椅的::□□□□□□□□□□□□
扫地的:□□□□
124=3
答: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例3、军棋:8元
象棋:是军棋的4倍。

要求象棋的价钱,就是求(4)个(8)是多少。

84=32(元)
答:象棋的价钱是32元。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画示意图、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了题意,孩子们明确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

回顾与反思环节培养了孩子们反思的习惯。

第3课时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P54-55练习十一7、8、9、10、11
教学目标:
1、会运用倍的知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2、会运用倍的知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所学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能运用画图,列式的方法正确解答倍数问题]
教学难点:能在引导下理解题意解决较难的倍数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
把8个□平均分成()份,每份()个。

8个□里面有()个()。

()是()的()倍。

[二、练习
1、圈一圈、填一填:
□□□□□□□□□□□□
◎◎◎
(1)□的个数是◎的()倍。

(2)()的个数的()倍是()的个数。

(3)()的个数除以3是()的个数。

]
2、完成P54----7
[全班读题,理解题意,画图或列式计算。

]
3、完成P55----8
[理解去年是什么意思,表示两人的年龄都要减一岁。

]
4、完成p55----9
[引导读题,找准条件,理解两个问题中哪钟颜色的珠子数量不变,哪种珠子是哪种珠子的6倍,哪种珠子应该是多少,在这样的理解基础上再来想比这种珠子原来的个数是多还是少。

]
5、思考p55----10
[读懂题意,让学生按照这样的变化画出图形,再来思考结果。

] 6、思考p55----11
[引导学生明确小熊手里的5个玉米需要加上3再乘2得到熊妈妈现在个数与小熊现在个数的关系,最后再加上3得19个。

]
三、作业设计
1、小欣今年5岁,妈妈今年35岁。

(1)妈妈的岁数是小欣的几倍?
(2)明年妈妈的岁数是小欣的几倍?
(3)10年后,妈妈比小欣大多少岁?
[2、张阿姨家养了6只鸡,其中2只公鸡4只母鸡,每只母鸡又孵了3只小鸡。

(1)张阿姨家现在有多少只鸡?
(2)现在鸡的数量是原来的多少倍?]
四、板书设计
练习
(1)□□□□□□□□
把8个□平均分成()份,每份()个。

(2)8个里面有()个()。

(3)()是()的()倍。

□□□□□□□□□□□□
◎◎◎
(1)□□的个数是◎的()倍。

(2)()的个数的()倍是()的个数。

(3)()的个数除以3是()的个数。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倍的含义,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