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区矫正平台
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社区矫正信息化云平台方案
![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社区矫正信息化云平台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17f8b1d1f34693dbef3e11.png)
考核管理
通过系统对 矫正对象集中 学习、公益劳 动、思想汇报、 奖惩登记、请 假登记、警示 告知等情况进 行加分和扣分, 系统自动统计 累计得分。
在设定的时 通过集团网服务, 间内了解矫正 矫正工作者、矫正对 对象是否离开 象相互间通话免费, 安全活动范围, 双方可有效沟通。 并提供考核依 可通过手机查询每 据能随时随地 月的考核情况。 通过平台下发教育 察看报表 可以对矫正 文件、教育通知、劳 对象进行随机 动通知、心理咨询等 各类信息 查询。
社区矫正信息化云平台方案
项目需求分析
社区矫正,是指将社区矫正对象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 负责并组织社会力量对其采取监督管理、教育、帮助措施,矫正 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 活动。
司法部基础工作指导司负责社司矫正工作的指导 省、设区的市、县(市、区)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编制社区矫正发展 规划和工作计划,指导管理本地区社区矫正工作,协调解决社区矫 正工作的困难和问题,检查、考核本地区社区矫正工作情况; 乡镇(街道)司法所具体负责实施社区矫正。 被判处管制的; 被宣告缓刑的; 被暂予监外执行的; 被裁定假释的; 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包括社区矫正执法人员、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和社 区矫正志愿者
警示告知
面向司法矫正工作人员/ 对象
区域监管
面向司法矫正工作人员
信息交互
司法 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面向司法矫正工作人员/ 对象
档案管理
面向司法矫正工作人员
考核管理
面向司法矫正工作人员
模块一:区域监控
使用人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 目标价值:实现对矫正对象位置监控 主要功能 • 定时位置查询:在设定的时间内了解社区矫正对象是否离开安全活动范 围,并提供考核依据。 • 随机查询功能:根据特别的授权可以对矫正对象进行随机查询。
[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平台]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
![[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平台]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2bc2620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8.png)
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平台一、平台背景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现司法行政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平台应运而生。
该平台旨在为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单位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管理服务,促进司法行政工作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
二、平台功能1. 信息发布与共享:平台为司法行政基层单位提供了一个信息发布与共享的平台,方便各单位发布工作动态、政策法规、业务通知等,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通。
2. 业务办理:平台集成了司法行政基层单位的各项业务办理功能,如社区矫正、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
3. 数据统计与分析:平台具备强大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可以对司法行政基层单位的各项工作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4. 人员管理:平台对司法行政基层单位的人员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包括人员档案、岗位设置、培训记录等,便于单位内部管理。
5. 互动交流:平台提供了在线交流功能,方便司法行政基层单位之间、单位与群众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工作沟通与协作。
三、平台优势1. 覆盖面广: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平台覆盖全国各级司法行政基层单位,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
2. 功能全面:平台集成了信息发布、业务办理、数据统计、人员管理、互动交流等多项功能,满足了司法行政基层单位的工作需求。
4. 安全可靠:平台采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 智能化:平台具备一定的智能化功能,如自动推送、智能提醒等,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平台是我国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司法行政工作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平台的投入使用,将有助于提高司法行政基层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我国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司法所矫正工作指南
![司法所矫正工作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30c6a813968011ca30091f5.png)
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指南一、打开内网“手机定位系统”(账户密码11)查看所有定位人员是否存在关机违规情况,如有关机的及时电话联系对象保持开机状态。
二、打开宣城市司法局网站查看首页及社区矫正科页面新闻及通知,打开绩溪县司法局内网查看首页通知公告及社区矫正股页面新闻,了解工作方向并及时处理县局通知要求。
三、处理日常工作,整体上分为七类:1报表类2评估类3入矫类4管教类5解矫类6宣传类,(其中评估类详见对应工作说明及文书模板)。
(一)报表类(此大类工作建议均在月底前完成)首先,每个月20日前报送:1、在册社区矫正人员花名册2、社区矫正人员奖惩情况3、社区矫正人员违规刷证情况并于20日前通过“内网oa邮箱”报送至县局矫正股所有成员oa邮箱为:密码)其次,每个月1号和2号两天报送“社区服刑人员情况”,每个季度1号、2号两天报送“社区矫正工作情况”(报送通过外网“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平台”,用户名:密码:)再次,每个季度1号、2号两天报送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情况统计表(通过外网“司法部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账户:密码:—继续点击输入账户:密码:)再次,每个月28号前完成刑释解矫信息核查工作(具体操作步骤如下:进入“全国刑释解矫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后:(1)找到“信息查询”中的“服刑劳教信息查询”模块,点击进入,在最后一栏“是否有回执”中选择“无回执”后进行查询,将出现本地尚未进行回执的人员名单;(2)找到“人员管理”中的“等待本级核查列表”模块,点击进入,若出现待核查人员信息前往派出所请求户籍民警验证其具体信息是否一致,最后核实或修改并反馈)(二)宣传类及时将主办、参与的活动、创新举措整理成信息,发布到司法所网站社区矫正股、基层股等栏目上(网站账户:密码:),同时通过oa邮箱报送至县局矫正股、基层股,另外还可通过外网邮箱报送至“外媒”(外媒投稿邮箱及奖励标准参见《绩溪县司法行政系统新闻宣传工作奖励办法》)(三)入矫工作流程1.司法所接收对象,尽量用word填写所级档案(便于留存电子档案),打印出来制作出纸质工作档案(提醒要求复印身份证、户口本、留存指模笔迹毛发类证据)。
《全国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方法
![《全国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223d595b9d528ea81c7797c.png)
《全国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方法一、登录登录方法1(推荐):在IE 浏览器7.0 以上版本(含7.0) 中输入网址,即可进行访问。
登录方法2:用户登录“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平台”后,可以在首页上方的“全国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链接,点击链接后可以进入“全国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登录界面。
本系统使用一段时间后将会删除,因此,建议直接输入网址访问。
首次登录可以使用“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平台”的用户名和密码直接登录,首次登录需要修改密码,以后再次登陆就用修改后的密码。
以后如果要修改全国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的密码,必须在本系统中修改,在“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平台”中修改无效。
二、录入社区矫正人员基本信息主要分为基本身份信息、法律文书信息、刑罚执行信息和解除矫正信息四个部分。
其中前两部分由县级司法局录入,地市和省级可以查看;后两部分由司法所录入,区县、地市、省级可以查看。
各省要组织县级司法局录入2013 年 3 月 1 日以后在册的所有社区矫正人员的基本信息,录入前请认真阅读填表说明(在每个录入界面的右上角都有填表说明的链接,鼠标放到相应录入框也会有详细的提示),录入人员信息的入口是县级司法局和司法所左侧菜单中的“矫正人员管理”。
录入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如果本区县没有设置行政区划编码,请区县登录后点击页面上方的“修改账号信息”,添加行政区划编码(也可以由上级地市从“下级地区列表”中进行设置),否则矫正人员编号无法生成;2、本系统人员期满后可以直接将信息同步到“刑释解教人员管理系统网络版”,方便进行下一步的安帮工作,所以需要乡镇街道司法所在同步前,点击“刑释解教系统用户”,设置刑释解教网络版的用户名和密码。
三、查询各级可以对属于本辖区的所有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灵活的组合查询,查询到的信息可以导出成Excel 报表,查询入口是各级左侧菜单中的“电子档案管理”,电子档案的内容可以直接打印在A4 纸上。
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平台登录
![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平台登录](https://img.taocdn.com/s3/m/359d1553783e0912a2162aee.png)
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平台登录如何登录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平台?请点击以下入口即可进入平台首页!点击进入>>>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平台点击以下图片也可进入>>>【相关阅读】云南司法行政开启互联网+智能化新时代助力提升司法行政干警战斗力监狱里,通过互联网可以进行远程探视,咨询律师;办理法律服务等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社区矫正有了“千里眼”,足不出户就可实现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实时监控……《法制日报》记者从云南省司法厅了解到:近年来,云南司法厅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远程探视帮教系统,有效缓解了监管改造矛盾;积极开发完善社区矫正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社矫人员实时定位,并与司法部实现业务对接、数据共享;在搭建完成云南监狱专网、服刑人员专网等五网的基础上,完成教育改造、狱务公开等14个业务应用系统开发部署和所有押犯单位技防系统建设等,走出了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跨越式发展、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建设”新路。
科技手段筑牢监所安防体系10月20日上午,《法制日报》记者随行云南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商小云一行乘车来到位于红河州开远市的云南省小龙潭监狱第四分监狱。
到了大门,高清摄像头即刻对进入车辆和驾驶员进行拍照和数据留存,并在出门时进行严格比对;此外,在人行通道出口,设置了虹膜、指静脉加体重检测。
据云南省监狱管理局政委闫军介绍,监狱围墙设置了微波定位报警装置以全时监控,还通过无人机不定期进行空中巡查……多项信息技术手段并举,形成了“天罗地网”式全方位的立体安全防范格局。
此外,监狱还通过建立人脸识别和智能追踪、智能钥匙管控等信息系统,全面打造智能化的“平安监狱”。
“女儿,你要保重身体,好好表现、改过自新,妈妈在家等你回来……”在三分监狱,该监区服刑人员杨云(化名)正通过远程探视与千里之外的母亲“面对面”交流。
“‘服刑人员亲情远程会见系统’的搭建,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慰藉了相思之苦,也使得对服刑人员的探视更加经济、便捷,更有利于消除服刑人员的不良心理、提升教育改造质量。
社区矫正是干什么的
![社区矫正是干什么的](https://img.taocdn.com/s3/m/38ba978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c.png)
社区矫正是干什么的社区矫正,是指由司法行政机关在缓刑、假释考验期限内,对不符合条件的罪犯,由其居住地的社会组织、单位或者其他有关组织进行矫正,以消除对其社会可能造成的危害。
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培训应当在相关教育机构指定地点进行。
矫正对象交付执行后,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报到,接受报到、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监督管理措施。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和教育。
对于符合条件的罪犯,经原批准可以适用社区矫正。
在适用社区矫正期间不脱管、重新犯罪。
在接收后6个月内有条件回原居住地接受社区矫正,确无再犯罪危险的,可以解除司法拘留。
对因逃避监管导致重新犯罪的罪犯,可以适用社区矫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被判处管制的人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免除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显著轻微不应当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也可以依法决定不执行有期徒刑……”一、什么是社区矫正社区矫正,是指对违反法定程序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等非监禁刑罚的犯罪分子,根据法定程序由司法行政机关在专门场所实行社区矫正,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在其法定刑满释放后不再实施新的犯罪的刑罚执行活动。
按照我国《社区矫正法》的规定,社区矫正分缓刑、假释两种情形进行。
对有严重社会危害或情节严重的社区服刑人员予以撤销缓刑、合并或剥夺政治权利执行原判刑罚。
被撤销缓刑、合并或剥夺政治权利之后的社区服刑人员在遵守监规的前提下在各县级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这就是《社区矫正法》所说的“被撤销缓刑”。
1、社区矫正机构根据《社区矫正法》,社区矫正机构应当设置在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
司法所主要负责与社区矫正有关的具体工作;指导、协调、监督社区矫正机构、人员的工作;承担具体事务。
由具有基层司法所工作经验丰富、业务技能过硬、工作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等工作人员组成。
目前全国有4000多个社区矫正中心。
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建立了不同的社区矫正机构,比如:宁夏自治区为全区统一设置,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出台。
青海省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操作流程
![青海省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6ac765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5.png)
青海省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操作流程
嘿,朋友们!今天来给大家讲讲青海省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的操作流程,这可太重要啦!
比如说啊,就像你要进入一个神秘的城堡,得先找到钥匙打开大门。
青
海省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也是这样,首先你得打开这个平台,进入到它的“世界”里。
登录进去之后呢,哇哦,就好像走进了一个满是信息宝藏的宝库。
你可
以看到各种人员信息、矫正情况等。
这不就像是你在宝藏堆里寻找闪闪发光的宝石嘛!
然后呢,你要进行数据的录入和管理啦。
哎呀,这可就像是给这些“宝藏”分类整理一样,让它们都乖乖地待在自己应该在的地方。
比如说要把矫正人员的基本信息准确无误地录入进去,不能有丝毫马虎呀!
再接下来,就到了跟踪和监管环节啦。
这就好像是你时刻盯着那些宝藏,防止它们被人偷走或者出啥问题。
随时了解矫正人员的动态,有啥情况及时处理。
还有评估环节哦,这是什么呢,就像是给这些宝藏的价值打分一样。
要根据矫正人员的表现给出合理的评估结果。
在操作这个平台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一些小问题,这时候可别慌张呀,就像走路遇到了小石子,踢开它就好啦。
你可以看看帮助文档,或者问问其他熟悉的人,肯定能解决的!
哎呀呀,青海省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真的是个超棒的工具呢,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它让一切都变得有条不紊,就像有一双神奇的手在指挥一样。
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起来呀,让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让矫正人员能够更好地回归社会!这就是我的看法啦,绝对没错的!。
智慧社区矫正平台系统建设方案
![智慧社区矫正平台系统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2ba52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e9.png)
按照测试用例的步骤,对智慧社区矫正平台进行全面的测 试,记录测试结果并进行分析。
缺陷跟踪与处理
在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通 知开发团队进行修复。修复完成后,对缺陷进行跟踪验证 ,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验收标准明确和达成情况评估
验收标准制定
验收流程规范
根据智慧社区矫正平台的建设目标和 功能需求,制定明确的验收标准,包 括系统性能、功能实现、界面设计、 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07
项目进度管理与风险控制
项目进度计划安排和时间表制定
01
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的任务、负 责人和完成时间。
02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采用甘特图、里程碑图等可视 化工具,制定时间表并进行动态调整。
03
设立定期汇报机制,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确保 按计划推进。
关键里程碑设定和达成情况跟踪
01
设定项目关键里程碑,如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开发测试、上 线运行等。
02
制定里程碑达成标准,明确评估方法和验收流程。
对关键里程碑的达成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
03
取相应措施。
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措施制定
通过专家评审、历史数据分析 等方式,识别项目潜在的风险
。
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相 应的应对措施,如风险规避、 减轻、转移和接受等。
通过实时监管和数据分析 ,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监管 力度,降低脱管、漏管风 险。
促进跨部门协作
通过平台系统实现多部门 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矫 正工作的整体效果。
项目目标与预期成果
构建智慧社区矫正平台系统
整合现有资源,构建集信息化、智能 化于一体的智慧社区矫正平台系统。
社区矫正监管平台
![社区矫正监管平台](https://img.taocdn.com/s3/m/6828e1257cd184254b35356f.png)
一、社区人员矫正监管方案1.系统设计目标系统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套能满足司法、监狱、劳教及社区矫正等管理部门人员通过互联网管理大量人员及其相关事务的网络应用系统。
系统能够自动采集大量的受控人员各类数据,同时发送数据到个人终端用于调度。
系统可根据用户需要实现人员监控调度功能,并提供各种报表。
互联网是个神奇的大网,大数据开发与人员管控是一条成熟的路线,这里提供最详细的报价,如果你真的想做,可以来这里,这个手机的开始数字是一陆陆中间的是壹玖玖一最后的是叁⑨仨灵,按照顺序组合起来就可以找到,我想说的是,除非你想做或者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如果只是凑热闹的话,就不要来了。
系统的基本服务如下:采用GPS(北斗)定位技术、GIS技术、GSM通讯技术(SMS短信息业务/3G通用分组无线业务)、蓝牙技术、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建立人员的位置信息监控调度系统。
采用GPRS技术实现在室内、井下等无法实现GPS定位的环境的人员、物品定位。
系统设计主要考虑监控方管理、人员管理和安全管理三个方面的应用。
对于监控方,主要从合理监控、管理受监控人员方面出发,包括静态信息管理和动态调度管理。
对于人员管理:操作员基本信息、受监控人员基本信息、人员位置对应关系、区域的设置与管理等,这些情况的初始设置主要由调度管理人员在客户端进行录入更改,并根据情况实时更新。
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对区域内的问题及时发现、合理调度协调。
实时了解受监控人员的行为,做到实时监督,大大避免了违规行为的出现。
对于安全管理,系统设计的功能包括:根据具体行业要求选择适合的传感设备,实时监控受监控人员的安全状况和意外及时求助、合理停留与非法停留管理等。
2.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1)经济高效性。
充分考虑系统运行成本,尽可能降低系统的数据通讯费用、运行管理费用等。
(2)实用性。
系统能切实地为用户提供服务,系统能改善道特殊人员管理系统的管理模式。
为保证系统的良好运行,系统设计多种手段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采用多种手段保证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安全性、完整性。
社区矫正监管平台
![社区矫正监管平台](https://img.taocdn.com/s3/m/c2266c4c10661ed9ad51f386.png)
一、社区人员矫正监管方案1.系统设计目标系统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套能满足司法、监狱、劳教及社区矫正等管理部门人员通过互联网管理大量人员及其相关事务的网络应用系统。
系统能够自动采集大量的受控人员各类数据,同时发送数据到个人终端用于调度。
系统可根据用户需要实现人员监控调度功能,并提供各种报表。
互联网是个神奇的大网,大数据开发与人员管控是一条成熟的路线,这里提供最详细的报价,如果你真的想做,可以来这里,这个手机的开始数字是一陆陆中间的是壹玖玖一最后的是叁⑨仨灵,按照顺序组合起来就可以找到,我想说的是,除非你想做或者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如果只是凑热闹的话,就不要来了。
系统的基本服务如下:采用GPS(北斗)定位技术、GIS技术、GSM通讯技术(SMS短信息业务/3G通用分组无线业务)、蓝牙技术、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建立人员的位置信息监控调度系统。
采用GPRS技术实现在室内、井下等无法实现GPS定位的环境的人员、物品定位。
系统设计主要考虑监控方管理、人员管理和安全管理三个方面的应用。
对于监控方,主要从合理监控、管理受监控人员方面出发,包括静态信息管理和动态调度管理。
对于人员管理:操作员基本信息、受监控人员基本信息、人员位置对应关系、区域的设置与管理等,这些情况的初始设置主要由调度管理人员在客户端进行录入更改,并根据情况实时更新。
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对区域内的问题及时发现、合理调度协调。
实时了解受监控人员的行为,做到实时监督,大大避免了违规行为的出现。
对于安全管理,系统设计的功能包括:根据具体行业要求选择适合的传感设备,实时监控受监控人员的安全状况和意外及时求助、合理停留与非法停留管理等。
2.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1)经济高效性。
充分考虑系统运行成本,尽可能降低系统的数据通讯费用、运行管理费用等。
(2)实用性。
系统能切实地为用户提供服务,系统能改善道特殊人员管理系统的管理模式。
为保证系统的良好运行,系统设计多种手段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采用多种手段保证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安全性、完整性。
关于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
![关于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e157b6db80eb6294dd886c4b.png)
关于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摘要:目前,社区矫正已在全国范围内进入试行阶段,但实践中存在着司法行政机关和检察机关信息不对称致使矫正对象脱管、漏管,以及检察机关难以实时监督等难题,影响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
鉴于此,作者认为应当积极尝试运用科技手段开发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提升监督效果。
关键词: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监督浙江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颁布《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了京、津、沪、江、浙、鲁为全国社区矫正试点城市。
2005年开始,扩大到18个省市。
截止目前为止,社区矫正已在23个省(区、市)85个地方,375个县(区市),3142个街道开展,分别占全国(区市)地区、县(市区)、街道建设处的72%,25%,13%,24%,上海市、江苏省走在社区矫正工作的全国的前列。
至此,社区矫正工作进入全面试点试行阶段,但在社区矫正监督方面仍存在很大的问题,严重影响着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
本文从我国检察监督出现的问题出发,以浙江宁波的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为例,探讨其对社区矫正监督的影响,并提出意见建议,以期更好地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一、社区矫正监督存在的问题(一)信息传递不及时由于社区矫正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严重制约着检察人员监督权的行使。
如检察监督需要的矫正对象的具体信息来自不同部门,长期以来没有形成规范的传递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造成执行和监督机关没有收到和及时收到监外执行罪犯的相关材料,使一部分监外罪犯失控,漏管,脱管。
(二)监督方式的事后性由于社区矫正信息共享问题,检察机关无法介入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监督的申报和执行过程,执行机关也不移送相关资料,检察机关审查的仅为人民法院的审判书,其监督方式为事后检察。
这很大程度上使社区矫正的实际效用打了折扣。
(三)监督手段的单一性对于社区矫正的交付执行采用主要是法院送达判决书,外地监狱部门邮寄的方式。
2、综治平台用户操作手册
![2、综治平台用户操作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a274caf804d2b160a4ec005.png)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平台用户操作手册目录目录 (2)引言 (4)简介 (4)登录方式 (4)技术支持 (4)名词解释 (4)1 系统登录 (7)1.1VPN下载及登录 (7)1.1.1首次登录 (7)1.1.2日常登录 (8)1.2平台登录 (8)1.3门户页 (9)1.4退出 (9)2区域概况 (10)3实有人口 (10)3.1户籍人口 (11)3.2流动人口 (16)3.3留守人口 (17)3.4境外人口 (18)3.5出租房管理 (19)4特殊人群 (20)4.1刑满释放人员 (20)4.2社区矫正人员 (22)4.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23)4.4吸毒人员 (25)4.5艾滋病危险人员 (27)5重点青少年 (29)6机构队伍 (31)6.1综治机构 (31)6.1.1综治机构 (31)6.1.2综治队伍 (32)6.2群防群治组织管理 (33)6.2.1群防群治组织 (33)6.2.2群防群治队伍 (34)6.3综治中心管理 (35)6.3.1综治中心 (35)6.3.2综治视联网信息中心 (36)6.4网格化管理 (37)6.4.1网格管理 (37)6.4.2网格员管理 (38)6.5楼栋长管理 (39)6.5.1楼栋长管理 (39)6.6综治领导责任制 (40)6.7重特大案(事)件 (41)7两新组织 (42)7.1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42)7.2社会组织 (44)8社会治安 (46)8.1寄递物流安全管理 (46)8.1.1寄递物流安全管理 (46)9护路护线 (47)9.1线路基本信息管理 (47)9.2线路周边要素管理 (48)9.2.1养殖户管理 (48)9.2.2重点人员管理 (50)10校园周边 (51)10.1学校周边重点人员 (51)11矛盾纠纷 (53)11.1专家库 (53)12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54)12.1纠纷受理 (54)12.1.1纠纷上报 (54)12.1.2待办事项 (55)12.2综合查询 (58)12.2.1综合查询 (58)12.3我的纠纷 (59)12.3.1在办纠纷 (59)12.3.2办结纠纷 (60)引言简介本文档是【安庆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平台】(以下简称“综治平台”)应用操作手册。
智慧城市-社区司法矫正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中国移动】
![智慧城市-社区司法矫正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中国移动】](https://img.taocdn.com/s3/m/a174d7c9af1ffc4ffe47acea.png)
鞍山市智慧城市社区司法矫正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目录一、项目背景 (4)二、社区矫正的需求分析 (4)2.1社区矫正的组织机构: (4)2.2社区矫正的对象: (5)2.3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 (5)2.4社区矫正信息化发展历程及趋势 (5)2.5社区矫正系统建设: (5)三、市司法局概况 (6)四、系统总体设计 (6)4.1系统简介 (6)4.2建设目标 (7)4.3指导思想 (7)4.4设计原则 (8)4.5总体结构设计 (9)4.5.1 总体逻辑结构 (9)4.5.2 网络逻辑结构 (10)4.6系统结构体系 (10)4.7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 (14)4.8标准规范化设计 (14)4.9系统与各运营商定位平台接口设计 (15)4.10系统开放性设计 (16)4.11系统可扩展性设计 (17)4.12系统的界面设计 (17)4.13系统的设计特点 (18)4.14系统优势 (19)五、经济及社会效益 (19)六、系统主要功能介绍 (20)4.1社区矫正信息化平台建设 (20)4.2总体功能描述 (21)4.3人员定位管理 (22)4.4档案工作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网上办公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帮教安置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系统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项目实施 (31)7.1 时间进度安排 (31)7.2 项目的组织结构 (31)7.2.1 用户方组织结构 (31)7.2.2 开发方组织结构 (32)7.2.3 项目的人员组织 (35)7.2.4 项目实施阶段 (35)7.3 系统部署方案 (38)7.3.1 安装 (38)7.3.2 定制 (39)7.3.3 调试 (39)7.3.4 培训 (39)7.3.5 问题反馈 (39)7.3.6 系统维护 (39)7.4 培训方案 (39)7.4.1 培训宗旨 (39)7.4.2 培训目的 (40)7.4.3 培训方式 (40)7.4.4 培训考评 (42)八、售后服务 (42)8.1 服务承诺 (42)8.2 技术支持和维护说明 (42)8.2.1 概述 (42)8.2.2 服务宗旨 (43)一、项目背景社区矫正最早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开始出现,那些所犯罪行轻微的人不再入狱服刑,而是在他们所居住的社区就地改造。
我国社区矫正的实施现状与发展——以北京市海淀区社区矫正实践工作为例
![我国社区矫正的实施现状与发展——以北京市海淀区社区矫正实践工作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45908e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8.png)
我国社区矫正的实施现状与发展——以北京市海淀区社区矫正实践工作为例随着我国刑法的不断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有效的刑罚执行方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社区矫正实践工作为例,探讨我国社区矫正的实施现状与发展。
一、实施现状1. 政策法规的完善我国自2010年开始推行社区矫正制度。
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方案》,以明确社区矫正工作的具体制度和工作流程,推动社区矫正制度在全国的实施。
2. 机构建设的完善我国社区矫正机构建设逐年完善。
特别是海淀区社区矫正机构,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人力资源支持系统、业务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使社区矫正工作更加规范化、信息化和公开化。
3. 矫正工作信息化程度高社区矫正的信息化程度也不断提高。
海淀区社区矫正机构建立了智能化的工作平台和矫正大数据分析系统,对矫正对象的情况进行全面数据化,并定期对矫正对象的每次回访、每日动态等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使得矫正工作更加高效、准确。
二、矫正实践案例1. A先生矫正案例A先生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缓刑4年。
他在社区矫正期间,通过认真学习社区矫正制度、参加社区矫正工作等方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寻找其他合法赚钱的途径,已成功脱离黑社会,重返正常生活。
2. B女士矫正案例B女士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
她在社区矫正期间,与矫正人员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主动参加心理咨询和职业培训等工作,学习了理财知识、法律知识和职业技能等,通过自身努力,成功脱离毒品,重获新生。
3. C先生矫正案例C先生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
他在社区矫正期间,积极参加社区矫正工作,参与社区服务,深入了解社区民情,同时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和职业技能,成功找到了一份工作,并在工作中体现出了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三、发展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社区矫正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社区矫正的认识和理解。
社区矫正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社区矫正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37646349649b6649d74763.png)
司法社区矫正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让社区矫正工作全程智能化、无纸化、透明化管理目录一、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建设背景 (3)二、司法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介绍 (3)1系统结构描述 (4)2系统功能框架描述 (4)3系统主要功能描述 (5)3.1待办事项 (5)3.2审前调查 (7)3.3二代身份证信息验证读取系统 (8)3.4入矫管理 (9)3.5定位监控 (9)3.6集中点验 (10)3.7IVR系统 (11)3.8人脸&指纹身份验证系统 (12)3.9矫正管理 (13)3.10安置帮教 (14)3.11统计查询 (14)3.12资料中心 (14)3.13检查考评 (15)3.14系统管理 (15)三、总结 (16)一、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建设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两院两部”《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中“探索运用信息通讯等技术手段,创新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方法,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科技含量”的工作要求,同时应浙江省司法厅的要求,须建立起上至省(市)司法厅(局),下至基层司法所,并广泛联通监狱、劳教、警官学院、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的司法行政信息专网。
其中,“社区矫正管理系统”作为子系统,可对社区矫正刑罚执行活动进行严格的程序化管理,并可以对社区矫正人员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定位、身份识别等。
《社区矫正工作信息管理系统》以“两院两部”《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浙江省社区矫正工作资料汇编》、《浙江省社区矫正对象奖惩考核暂行办法》、《浙江省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规定》为依据。
根据社区矫正管理的制度和实施的基本流程所设计。
将矫正衔接、矫正执行、管理监督、考核奖惩和矫正解除相结合,整个矫正实施过程,采用数据库技术、电子文档管理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和位置信息定位服务(LBS)技术、声纹身份识别技术、人脸&指纹身份识别技术,把软件和数据服务集成一体,为司法局和社区基层管理、执法部门提供一套有序、高效的解决方案。
“智慧矫正”平台设计与功能实现
![“智慧矫正”平台设计与功能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d1a5493d84254b35effd3492.png)
“智慧矫正”平台设计与功能实现作者:邓成君字金玉李勇劭熊弋骁孟靖淇王浩然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67期社区矫正是相对于监禁矫正的另一种行刑方式,它是指将所犯罪错对社会危害性较小或者性质不恶劣的犯罪人员安置于社区内,由司法行政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在公安局、民政局、综治办等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类组织及志愿者的协助下,在法院判决的期限内,通过日常的管理和教育,不断矫正其犯罪心理和不良行为,并督促其改过自新,顺利回归和融入到正常社会生活的非监禁刑罚的执行活动。
一、“智慧矫正”的意义(一)理论意义随着国家对司法行政信息化的大力推进,“智慧矫正”作为司法行政信息化的重要分支必须与司法行政信息化改革的进程相适应,为此,2018年司法部发布了《“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方案》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紧紧围绕推动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發展,以社区矫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主线,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社区矫正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过程的改造,形成“大平台共享、大系统共治、大数据慧治”的信息化新格局,为实现社区矫正工作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如何加强“智慧矫正”建设已成为国家发挥社区矫正作用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探索和研究“智慧矫正”网络平台的建设,对于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助力司法行政信息化,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刑罚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实践意义1.有利于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效率随着社区矫正对象数量的急剧增加,原有的工作模式难以承担急剧增加的工作量。
以“智慧矫正”平台为依托,利用电子定位技术和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能有效地改变原有工作量大、效率低的工作局面,有效缓解社区矫正对象监管难、衔接配合不畅、工作力量不足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