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最新整理心源性休克护理常规

最新整理心源性休克护理常规

最新整理心源性休克护理常规
心源性休克护理常规一、执行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将头与腿分别抬高30°〜40°,以防膈肌及腹腔脏器上移,影响心肺功能,病人也较舒适。

三、给予精神安慰,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四、高流量吸氧4 〜6L/min 。

五、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便于治疗抢救。

六、密切观察神志、面色皮肤、呼吸、血压、心率、尿量及中心静脉压变化,做好记录。

有条件者可置于监护室观察。

七、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禁用热水袋保温,宜加盖被子。

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八、根据医嘱给予活性血管药,如间烃胺、多巴胺等提升血压。

收缩压恒定维持在12〜13.3kpa 或稍高。

根据血压随时调整滴速和浓度,滴速不宜超过每分钟30 滴,以防加重心力衰竭或引起肺水肿。

九、熟悉各种抢救药品和器械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及时有效的进行
抢救。

心血管护理

心血管护理

5、病情监测
呼吸困难有无改善,发绀是否减轻 肺部湿啰音是否减少 血氧饱和度、血气结果等 预防感染
பைடு நூலகம் 6、活动
病情好转时协助制定护理计划 1)评估活动耐力 了解病人过去和现在的 活动形态,确定既往活动的类型、强度、持续 时间和耐受力,判断病人恢复以往形态的潜力
2)制定活动目标和计划 病人与家属一起 参与确定活动量和时间,根据病人身体状况和 活动时的反应确定活动持续时间和频度,心衰 患者根据心功能分级

2、体位护理
严重呼吸困难 协助端坐位,使用床上小桌,让病人扶 桌休息,必要时双下肢下垂,
3、氧疗护理
低氧血症 纠正缺氧对缓解呼吸困难、保护心功能、减 少缺氧性器官损害有重要的意义
氧疗指征:急性肺水肿、SaO2﹤90%或PaO2 ﹤60mmHg, 睡眠性潮式呼吸或合并夜间低通气、睡眠呼吸暂停
低胆固醇饮食 高胆固醇食物:如猪皮、猪爪、肝、 肾、肺、脑、鱼子、蟹黄、全脂奶油、腊肠等;
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 ,糖尿病患者选择糖尿病饮食
4、排泄护理
评估大小便情况,是否有便秘习惯、是否使用通便药 指导患者采取通便措施
合理饮食,及时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无糖尿病者 每天清晨给予蜂蜜20ml加温开水同饮;适当按摩腹部, 以促进肠蠕动;危重患者无腹泻的情况下常规应用缓泻 剂,以防便秘发生时加重病情;选择合适便器及排便环 境;一旦出现排便困难,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应用血管扩张剂时密切注意血压变化等,且必须 使用微量泵或滴注泵控制输液速度。
6、心理护理
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 的解释工作,帮助患者做好较色的转变。
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并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 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

心血管外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外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外科护理常规概述心血管外科护理是针对心脏和血管系统疾病进行的手术护理。

本文档旨在介绍心血管外科护理的常见规范和步骤。

术前护理- 准备: 确保手术室和护理设备的准备工作完成,包括检查手术设备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准备: 确保手术室和护理设备的准备工作完成,包括检查手术设备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 患者评估: 细致评估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和药物过敏情况,以确定手术适应症和风险因素。

患者评估: 细致评估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和药物过敏情况,以确定手术适应症和风险因素。

- 准备手术室: 清洁手术室并准备所需的器械、药物和消毒液。

准备手术室: 清洁手术室并准备所需的器械、药物和消毒液。

- 患者准备: 按照相关指导要求做好患者皮肤准备,包括消毒、标记和患者定位等。

患者准备: 按照相关指导要求做好患者皮肤准备,包括消毒、标记和患者定位等。

术中护理- 协助手术准备: 合理安排手术台、床单、护理设备和药品等,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协助手术准备: 合理安排手术台、床单、护理设备和药品等,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 监测: 连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并记录相关数据。

监测: 连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并记录相关数据。

- 提供器械和药物: 根据医生的指示,及时提供手术所需的器械和药物。

提供器械和药物: 根据医生的指示,及时提供手术所需的器械和药物。

- 引导患者配合: 协助患者配合手术操作,包括正确呼吸和位置调整。

引导患者配合: 协助患者配合手术操作,包括正确呼吸和位置调整。

-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监测手术切口和导管的情况,及时处理任何感染风险。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监测手术切口和导管的情况,及时处理任何感染风险。

术后护理- 监测恢复: 在手术结束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复苏情况,包括观察其意识水平、呼吸和循环状态。

监测恢复: 在手术结束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复苏情况,包括观察其意识水平、呼吸和循环状态。

心内科 常见病护理常规

心内科 常见病护理常规

心肌病护理常规一、按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1 休息轻者适当休息,明显心脏扩大,严重心律失常,伴心力衰竭应绝对卧床休息。

2 呼吸困难时,给予半卧位,并给予氧气吸入。

三、病情观察1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生心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时,应及时配合抢救。

2注意有无栓塞症表现。

如肺栓塞时可出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紫绀等;脑栓塞时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及运动障碍;肾栓塞时可出现血尿、腰痛;肢体动脉栓塞时可出现皮肤温度下降、色苍白、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3心力衰竭者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心律失常者按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四、药物护理1 观察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2 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严密观察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必要时行心电监护。

3 应用洋地黄药物时观察有无毒性反应。

4 应用抗凝药物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五、健康教育1限制体力活动,避免劳累,预防各种感染和毒素对心肌的损害。

2 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

3 保持大便通畅。

4 坚持药物治疗,注意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5 定期复查。

风湿性瓣膜病护理常规一、按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1 休息心律失常伴有心功能三级以上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并做肢体主动和被动活动。

2 饮食给予低盐、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三、病情观察1 观察患者有无神志改变,注意疼痛程度及部位、四肢活动度,以判断有无栓塞。

2 注意体温、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及瘀斑,应警惕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3 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应注意有无中毒反应,使用利尿剂时注意观察尿量及定期监测电解质的变化。

4 心力衰竭者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四、二尖瓣狭窄行球囊扩张时按球囊扩张手术护理常规五、健康教育1 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因素,如上呼吸道感染等。

2 预防风湿热发生,控制风湿活动。

3 坚持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4 育龄妇女注意避孕。

5 定期复查。

心脏电复律术护理常规一、目的心脏电复律是利用电能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变为窦性心律的一种方法,分同步和非同步电复律。

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常见的护理问题: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肌缺血、心脏收缩力减弱有关。

2.液体过多与水钠潴留、尿量减少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供血不足、氧供需失调有关。

4.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5.气体交换受损与肺瘀血、肺的顺应性减退有关。

6.睡眠型态紊乱与疼痛、周围环境改变有关。

7.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饮食习惯不良有关。

8.知识缺乏缺乏卫生保健知识。

9.焦虑与疼痛、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10.潜在的并发症: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

二、观察要点:1.观察病人疼痛,心悸或胸闷发作情况,评估并记录病人的活动能力。

监测心电图变化,注意有无形态及节律变化。

2.评估病人的血压,呼吸形态,有无紫绀,周围血管的灌注量,精神状态。

3.详细记录生命体征变化,出入量及每日空腹体重。

评估并记录水肿情况,水肿部位和程度。

4.评估呼吸困难、咳嗽、痰的性质,呼吸频率、出汗、呼吸音、记录评估内容。

5.评估并记录病人的睡眠状态。

三、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休息与体位: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心力衰竭,气喘明显者取端坐位休息;恢复期仍以卧床休息为主,适量活动以耐受为宜。

2.饮食与排便:提供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根据水肿程度限制钠及水分的摄入。

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勿用力。

3.基础护理:保持口腔、皮肤清洁(三短六洁)。

(二)症状护理胸痛、胸闷、气喘等。

(三)氧疗的护理(四)药物治疗的护理根据医嘱使用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的药物,指导病人掌握药物的疗效、剂量、用法和不良反应,必要时通知医生。

(五)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六)心理护理四、健康教育:1.疾病知识指导。

2.生活和活动指导。

3.心理指导。

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心内科疾病护理常规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根据病人心功能分级决定活动量,告诉病人体力和精神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利于心功能恢复。

督促病人坚持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

心功能I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但必须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心功能II级适当限制体力活动,增加午睡时间,强调下午多休息,可不影响轻体力工作和家务劳动;心功能III级严格限制一般体力活动,每天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但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或在他人协助下自理;心功能IV 级须绝对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生活由他人照顾。

可在床上做肢体被动运动。

注意做好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

二、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根据病情,适当限制钠盐及水的摄入量,注意少食多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三、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体温、呼吸、咳嗽、咳痰的量及性质、尿量、周围循环情况等。

四、呼吸困难者可给氧气吸入,根据缺氧的轻重程度调节氧流量,必要时应取半卧位;肺水肿的病人应取端坐位,并可吸入经50%酒精湿化的氧气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改善通气效果。

五、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副作用及毒性反应。

服用洋地黄类药物者,服药前应测心率,心率低于60次/分者,暂停服一次;应用扩血管药物者,应注意监测血压变化;使用利尿剂者应记录好出入量,注意水电平衡;六、根据护理级别,加强病室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病情变化应分秒必争,配合医生立即抢救。

七、长期卧床及全身浮肿的病人,应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按时协助翻身,防止发生褥疮。

八、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和仪器,放于固定位置,药品要齐全、足量,并定期检查数量及有效期;保持仪器性能完好。

九、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及除颤器的应用,掌握心电图知识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抢救措施等。

十、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指导病人正确配合治疗。

注意保持病室的安静、清洁,湿温度适宜;减少探视,预防交叉感染,并注意防止增加心脏负担的各种诱因。

心内科护理常规

心内科护理常规

内科护理常规1、患者入病室后,根据病情由值班护士指定床位;危重患难与共者安排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通知医生。

2 、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应当保持新鲜,光线要充足,最好有空调装置,保持室温恒定。

3、危重患者、行特殊检查和治疗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可分别采取平卧位、半坐卧位、坐位、头低脚高位、膝胸卧位等。

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

4、新入院患者,应即测血压、心率、脉搏、体温、呼吸、体重。

病情稳定患者每日下午测体温、脉搏、呼吸各一次,体温超过37.5℃以上或危重患者,每4-6小时测1次,体温较高或波动较大者,随时测量。

7、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瞳孔、神志、心率等变化以及其他的临床表现,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如发现异常,应当立即通知医生。

8、饮食按医嘱执行,向患者宣传饮食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作用。

在执行治疗膳食原则的前提下帮助患者选择可口的食物,鼓励患者按需要进食。

重危患者喂饮或鼻饲。

9、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

10、入院24小时内留取大、小便标本,并做好其它标本的采集且及时送检。

11、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书面交班和床头相结合,交班内容简明扼要,语句通顺并应用医学术语,字迹端正。

12、按病情要求做好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及各类专科护理。

13、对于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以及昏迷者应当做好皮肤的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14、根据病情需要,准确记录出入量。

15、根据内科各专科特点备好抢救物品,如气管插管、机械呼吸器、张口器、心电图机、电附颤器、双气囊三腔管、氧气、静脉穿刺插针、呼吸兴奋药、抗心率失常药、强心药、升压药。

16、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并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克服各种不良情绪的影响,引导患者以乐观主义精神对待病情,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能早日得以恢复健康。

心血管系统急危重症护理常规

心血管系统急危重症护理常规

心血管系统急危重症护理常规第一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

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的严重类型。

1. 紧急处理(1)病人绝对卧床,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减少干扰。

(2)持续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氧流量4~6L/分,病情稳定可改成1~3L/分,逐渐间歇吸氧。

(3)监测: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变化,除颤器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4)建立静脉通道,保持给药途径通畅。

(5)镇痛:尽快解除病人疼痛,可根据医嘱肌内注射哌替啶50~100mg 或皮下注射吗啡5~10mg,必要时1~2小时后再注射1次,以后每4~6小时可重复应用,注意呼吸功能的抑制。

2. 再灌注治疗的护理迅速准确执行溶栓疗法,用药前注意出血倾向,溶栓后严密观察再通指标。

3. 病情观察(1)持续观察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变化,必要时监测肺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

(2)尽早发现病情变化①心律失常:常见为室性心律失常,以发病24小时内最为多见,密切观察心电图有无频发室性期前收缩(>5次/分),成对出现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次的易损期(R-on-T)等心室颤动的先兆。

②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低于10.7kPa(80mmHg),病人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速、大汗、烦躁不安、尿量减少(20ml/小时),甚至晕厥,为休克的表现。

③心力衰竭: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烦躁、发绀等,重者出现肺水肿。

4. 药物护理(1)溶栓疗法严格掌握禁忌症、适应症,密切观察出血倾向。

(2)控制休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注意补充血容量,控制输液速度。

(3)在梗死发生24小时内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制剂,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心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心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目录1、心血管内科常见症状护理心悸胸痛意识障碍2、高血压病护理常规3、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4、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护理常规5、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常规6、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7、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8、心源性休克护理常规9、中心静脉压监测护理常规10、心律失常护理常规11、房颤护理常规12、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13、心脏电复律术护理常规13、心跳呼吸骤停护理常规1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护理常规15、临时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16、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17、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18、扩张型心肌病护理常规19、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常规20、心包炎护理常规21、心包穿刺术护理常规22、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23、风湿性心脏病护理常规24、胸、腹主动脉瘤护理常规25、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2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常规27、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及血管闭塞性脉管炎护理常规1一、心血管系统常见症状及体征的护理(一)心悸【相关知识】1.定义:心悸是由于心脏搏动增强所致,可伴或不伴频率及节律的改变,常常与精神因素和注意力有关,多伴有心前区的不适。

正常人也可发生心悸。

2.常见原因及表现2.1.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2.2心脏搏动增强如各种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如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及心室内压力显著增高的患者)和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贫血、发热、低血糖反应)。

2.3生理性因素如健康人剧烈运动、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过量吸烟、饮酒、饮浓茶或咖啡,应用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类、阿托品、氨茶碱等可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而至心悸。

【评估及观察要点】⒈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状况⒉评估心悸发作的诱因、次数、频率、伴随症状,患者的用药史、既往史等⒊了解患者血红蛋白、血糖、心电图、甲状腺功能、电解质水平等的检查结果【干预措施】⒈体位与休息:嘱患者当心悸发作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患者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

心内科护理常规

心内科护理常规

目录第二章专科护理常规第三节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一、心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评估和观察要点】1.病史:患病及诊治经过、目前状况、相关病史、心理社会状况及生活史。

2.身体评估:一般状态(包括生命体征、面容及表情、体位、营养状况等)、皮肤黏膜、肺部检查、心脏血管检查、腹部检查。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液检查、心电图检查、动态血压监测、心脏影像学检查、心导管术和血管造影。

■修订【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淤血、肺水肿或伴肺部感染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呼吸困难所致能量消耗增加和机体缺氧状态有关。

3.心排出量减少:与心脏前负荷改变,心肌收缩力降低,心动过速有关。

4.疼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5.焦虑:与健康状况和角色功能改变,损伤性检查有关。

【护理措施】1。

注意观察血压、心率、心律变化和洋地黄制剂的副作用,严格遵守给药时间,并督促患者按时服药。

扩血管药物严格调节用量,监测血压变化。

抗凝药物注意观察患者精神状态,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

2.根据患者病情决定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次数、异常脉搏应测一分钟.3.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及发生的原因选择正确的给氧方式。

4。

按照医嘱要求,指导患者避免刺激性食物,不宜过饱,少食多餐。

5.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不必要的精神负担,与家属一起鼓励病人,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稳定病人情绪,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轻呼吸困难.6.制定病人活动目标和计划,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

在活动耐力可及的范围内,协助和指导病人生活自理.【健康指导】1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有关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与急救知识。

2。

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避免各种诱因。

3.根据疾病指导患者选择不同的治疗饮食,少量多餐,忌烟酒.患者应该按时遵医嘱用药,定期随访。

二、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评估和观察要点】1.一般状态:评估呼吸状况,脉搏快慢、节律,意识与精神状况以及是否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

2.心肺:两肺是否有湿罗音或哮鸣音,心脏是否扩大,心率是否加快。

内科护理学心血管系统

内科护理学心血管系统

内科护理学心血管系统
内科护理学心血管系统是指在内科护理的领域中,涉及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的护理内容。

心血管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包括心脏、血管和循环系统,它们共同协作使血液循环正常运行。

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内科护理学心血管系统的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监测患者的心血管生理参数,包括心率、血压、心电图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协助医生进行相关的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准备护理用具,并提供必要的协助;
3.提供相关的健康宣教,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习惯的调整,以及药物的正确使用等;
4.协助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进行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给予抗凝剂治疗等;
5.定期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包括病情观察、疼痛评估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护理问题;
6.提供患者心理支持和心理护理,缓解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可以提供全面的心血管系统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内科护理学心血管系统需要护士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心血管病内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病内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病内科护理第1节内科护理常规1.患者入院时测体重、身高,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2.患者入院后测体温,每天4次,连续测3d后如体温正常,改为每天测1次体温。

发热患者每日测4次体温,直至连续3d体温正常改为每日测1次温。

3.根据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及病情给予护理。

4.遵医嘱及时留取各种标本。

5.根据病情及个人需要安排饮食6·密切观察病情,根据需要准备用物。

7.做好健康宣教。

(阎秀英)第2节心血管病内科一般护理1.执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心血管病内科护理第1节内科护理常规1.患者入院时测体重、身高,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2.患者入院后测体温,每天4次,连续测3d后如体温正常,改为每天测1次体温。

发热患者每日测4次体温,直至连续3d体温正常改为每日测1次体温。

3.根据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及病情给予护理。

4.遵医嘱及时留取各种标本。

5.根据病情及个人需要安排饮食6·密切观察病情,根据需要准备用物。

7.做好健康宣教。

(阎秀英)第2节心血管病内科一般护理1.执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视病情需要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次数,并注意观察脉律(率),合并心房纤颤者应测短绌脉3.饮食按照医嘱要求(如:低盐、无盐、有糖、无糖等)避免刺激性食物。

进食不宜过饱,应少食多餐4.注意休息,限制会客,防止过累及精神刺激,做好心理护理,消除不必要的精神负担5.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给予缓泻药或甘油灌肠药6.加强皮肤护理,特别是水肿患者防止压疮发生。

7.认真观察病情变化,严格交接班。

8.有呼吸困难时,采取半卧位。

根据呼吸困难程度及发生的原因选择给氧方式9.应用强心药物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时,注意血压、心率心律变化和洋地黄制剂的不良反应。

严格遵守给药时间,并督促患者按时服药10.应用利尿药时,注意观察利尿效果及电解质,准确记录出入量11.应用抗凝药时应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牙龈是否有出血、二便的颜色,有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12.静脉输液时应注意给药浓度、速度持续时间及药物配伍禁忌,应用血管扩张药时更应严格掌握用药方法,遵守用药注意事项。

心内科护理常规

心内科护理常规

一.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病人主诉如胸闷、胸痛、心悸、气促,并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

是否有咳嗽、咳痰、乏力等伴随症状,痰液的性状和量。

2、病人生命体征包括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脉搏、血压、意识状况、面容与表情、体位、皮肤粘膜有无发绀。

水肿出现的部位、程度、范围。

3、活动耐力。

4、了解患者的睡眠,饮食,排便情况;评估有无精神紧张、恐惧、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

【护理问题】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排血量降低有关2、活动无耐力与机体氧供应失调有关3、舒适的改变与疼痛有关4、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淤血、肺血肿、肺部感染有关5、体液过多与水钠潴留有关6、焦虑与担心预后较差,对死亡的恐惧有关7、知识缺乏与信息来源受限有关【护理措施】1、患者入院,热情接待,安置床位,入院告知。

2、保持病室安静舒适,各项检查、治疗、护理安排有序,以保证患者休息和睡眠。

3、氧疗护理一般缺氧病人遵医嘱予以氧疗;急性肺水肿患者采用30~50%酒精间断吸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呼吸功能不全者使用面罩加压吸氧必要时行机械通气。

4、排泄护理鼓励卧床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每日排便的习惯。

便秘者可予缓泻剂或低压灌肠,危重病人记录24小时尿量,定时测体重。

5、生活护理对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病人,协助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和遗嘱分别采取平卧位、坐位、半坐位、头低足高位、侧卧位等,病情轻者鼓励其适当活动。

6、遵医嘱指导和落实患者的饮食。

7、遵医嘱采取各种标本,做好各项检查的相应准备。

8、休息与卧位防止褥疮。

呼吸困难时采取半卧位,遵医嘱给氧。

注意休息,限制会客,防止过累及精神刺激,做好心理护理,消除不必要的精神负担。

9、遵遗嘱指导和落实患者的饮食。

10、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若服用中药,按中药服药护理常规护理。

11、按等级护理要求实施分级护理。

心内科护理常规

心内科护理常规

06
CATALOGUE
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内容
疾病知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心血管疾病的成因、常见症状、治疗方 法及预防措施,以增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意识,减少不良 生活习惯对病情的影响。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饮食习惯,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指导 患者及家属选择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食物,控制 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
特点
心内科护理常规具有系统性、规范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它基 于医学知识和专业实践,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标准 和流程,以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全面、有效的护理。
心内科疾病分类
心血管疾病
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心律 失常等。这些疾病通常与心血管系统 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
01
02
心肌病
如心肌炎、心肌病等,这些疾病主要 与心肌的炎症或功能障碍有关。
心内科护理常规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1-30
目录
• 概述 • 常见心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 特殊心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 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01
CATALOGUE
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心内科护理常规是指在心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评 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的一系列护理操作和流程。它 是心内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和预后效果。
03
心脏瓣膜疾病
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狭窄等,这些 疾病涉及到心脏瓣膜的结构异常。
心律失常
指心脏的节律出现异常,包括心跳过 快、心跳过缓或心律不齐等。
05
04
冠心病
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缺血、缺 氧而导致。

9种常见的心内科护理常规

9种常见的心内科护理常规

9种常见的心内科护理常规早安,朋友们。

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心内科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这方面的护理常规。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执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将病危病人病情通知家属。

做好入院介绍。

三、心功能一级者适当休息,避免过重体力活动;心功能二级病人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应注意休息。

心功能三级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心功能四级者体力活动完全丧失,须绝对卧床休息,并注意精心护理,避免不良刺激。

四、测量脉搏、心率、心律,一般测1分钟,如脉搏不规则,应连续测2分钟,有脉搏短绌时,需2人同时测心率与脉搏,并做好记录。

五、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并取半卧位。

肺水肿病人可吸入经20%—30%酒精湿化的氧气。

六、给无盐或低盐饮食,严重水肿者应限制摄水量。

少食多餐,多吃新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禁烟、酒、浓茶、咖啡及其他刺激性食物。

七、病室要安静、清洁并减少探视。

八、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体温、呼吸、尿量、体重、咳痰量及性质的变法,记录出入量。

九、长期卧床及全身水肿的病人,应加强皮肤护理。

床铺要平整,定时翻身,动作轻柔,避免病人用力而加重心脏负荷。

十、用洋地黄类或奎尼丁药物时,应严格掌握给药时间及药物剂量。

每次给药前前应数心率。

遇心律突然变化、变慢或不规则时,应考虑洋地黄、奎尼丁药物中毒。

如心律<60次/分,可先停药并通知医师,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头晕、视物不清、黄视、耳鸣、心律不齐等中毒表现。

十一、备好各种与急救有关的器械和药物,如心电图机、除颤器、血液动力学检查装置、氧气、吸痰器、强心剂、镇静剂、抗凝剂、升压药及抗心律失常等。

仪器要放在规定位置,药品要齐全,并经常检查,保持足量。

十二、掌握心肺复苏术和一般心电图知识,熟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处理原则。

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1.疾病教育: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疾病教育,包括疾病的发病机理、症状和体征、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

帮助患者了解和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管理疾病。

2.饮食调理:根据专业的营养师或医生的建议,制定适合患者的饮食方案。

控制摄入的总能量,限制高脂肪、高盐、高胆固醇、高糖等食物的摄入。

鼓励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

患者应避免食用油炸、油腻、辛辣的食物,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性和均衡性。

3.锻炼计划:制定适合患者的锻炼计划,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天坚持30分钟到1小时。

患者还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体力活动。

6.定期检查:定期进行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查和病理生理学检查,如心电图、心脏彩超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

同时,加强对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脂等)的检查和管理,以控制疾病的发展。

7.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非常大,患者应尽量戒烟戒酒,或限制烟酒的摄入。

鼓励患者参加戒烟戒酒的康复辅导活动,以增加戒烟戒酒的成功率。

8.定期体检:患者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

同时,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特殊检查,以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

9.疾病防控:患者应避免疲劳、压力大、情绪激动等情况,以减少疾病的发作。

注意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和通风,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尘埃,预防感染。

10.定期复诊:患者应定期复诊,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

定期复诊可以及时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护理。

通过疾病教育、饮食调理、定期锻炼、情绪管理、药物管理、定期检查、戒烟限酒、定期体检、疾病防控和定期复诊等常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心血管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内科疾病护理常规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根据病人心功能分级决定活动量,告诉病人体力和精神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利于心功能恢复。

督促病人坚持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

心功能I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但必须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心功能II级适当限制体力活动,增加午睡时间,强调下午多休息,可不影响轻体力工作和家务劳动;心功能III级严格限制一般体力活动,每天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但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或在他人协助下自理;心功能IV 级须绝对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生活由他人照顾。

可在床上做肢体被动运动。

注意做好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

二、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根据病情,适当限制钠盐及水的摄入量,注意少食多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三、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体温、呼吸、咳嗽、咳痰的量及性质、尿量、周围循环情况等。

四、呼吸困难者可给氧气吸入,根据缺氧的轻重程度调节氧流量,必要时应取半卧位;肺水肿的病人应取端坐位,并可吸入经50%酒精湿化的氧气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改善通气效果。

五、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副作用及毒性反应。

服用洋地黄类药物者,服药前应测心率,心率低于60次/分者,暂停服一次;应用扩血管药物者,应注意监测血压变化;使用利尿剂者应记录好出入量,注意水电平衡;六、根据护理级别,加强病室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病情变化应分秒必争,配合医生立即抢救。

七、长期卧床及全身浮肿的病人,应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按时协助翻身,防止发生褥疮。

八、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和仪器,放于固定位置,药品要齐全、足量,并定期检查数量及有效期;保持仪器性能完好。

九、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及除颤器的应用,掌握心电图知识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抢救措施等。

十、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指导病人正确配合治疗。

注意保持病室的安静、清洁,湿温度适宜;减少探视,预防交叉感染,并注意防止增加心脏负担的各种诱因。

十一、控制输液的速度及量,要根据病情及病人的心功能确定,输液速度一般15-40滴/分,输液的量不宜过大;血容量不足者要及时补充血容量时,注意观察有无肺水肿发生。

十二、做好出院前的卫生宣教工作,预防复发,定期复查。

心力衰竭的护理常规心功能不全又称为“心衰”,是心脏泵血功能不全的综合征。

指在静脉回流适当的情况下,心脏不能排出足量的血液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

人体在早期可动员代偿机制以维持全身循环的稳定,如使心肌增生,提高前负荷,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甚至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精氨酸加系统,此时的心功能处于完全代偿阶段。

但随病情发展,交感神经张力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过高,使体内水、钠潴留,心脏前、后负荷过重,而进一步损害心脏舒缩功能,人体血流状态陷入恶性循环,心脏泵血功能失代偿,心脏输出量更趋减少,静脉血液明显淤滞而进入充血性心力衰竭,即慢性心功能不全。

治疗原则:一.注意输液、输血总量与速度。

去除其他病因及诱因。

二.按心功能不全给予一般处理和护理。

三.应用强心药物。

四.因心脏负荷重引起的心功能不全、中心静脉压升高者,应使用利尿剂;同时伴周围血管阻力增高者,可使用血管扩张剂。

护理评估:(一)患者有无胸闷憋气,呼吸困难(二)患者的面色,皮肤指甲有无紫绀(三)患者全身浮肿的情况,(四)患者消化道症状,有无恶心呕吐,(五)患者有无电解质紊乱(六)患者的皮肤状况有无褥疮,(七)患者尿量的情况(八)患者心理反应及经济承受能力护理常规一、执行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心功能II级适当限制体力活动,增加午睡时间,强调下午多休息,可不影响轻体力工作和家务劳动;心功能III级严格限制一般体力活动,每天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但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或在他人协助下自理;心功能IV级须绝对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生活由他人照顾,可在床上做肢体被动运动。

注意做好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

三、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少食多餐。

适当控制液体摄入量,限制钠盐摄入。

因利尿剂有排钠作用,服用利尿剂的病人,可适当放宽钠盐摄入量,以免发生低钠血症。

同时多补充含钾丰富的食物。

四、呼吸困难者可给予持续氧气吸入,根据缺氧的轻重程度调节氧流量,必要时应取半卧位;急性肺水肿的病人应取端坐位,并可吸入经50%酒精湿化的氧气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改善通气效果。

在进餐或排便后应给予适当增加氧气吸入。

五、根据护理级别,加强病室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病情变化应分秒必争,配合医生立即抢救。

六、长期卧床病人,因水钠潴留导致不同程度的水肿,应加强皮肤护理,避免发生褥疮。

卧床期间可根据病情尽早做适量活动,避免导致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便秘、虚弱、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七、保持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流通,限制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运用语言沟通技巧与病人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的健康宣教计划。

八、根据病情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副作用及毒性反应。

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及其副作用。

应用利尿剂时,应观察尿量变化,根据医嘱,严格记录出入量,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现象。

出院指导一.活动量要适宜,避免劳累,以不引起心慌、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为原则,鼓励室外活动,如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

二.日常生活方面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养成每日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勿用力。

三.饮食限制钠盐摄入,少食腌制品、发酵制品、饮料、调味品等,禁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辣椒等,戒烟酒,可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避免产气食物,肥胖者适当限制饮食,减轻体重。

四.定期复查,坚持治疗原发病,发现水肿、呼吸困难等不适时及时就医。

五.注意药物副作用:地高辛的副作用为消化道毒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神经系统毒副反应如黄绿色视、眩晕、头痛等,心脏毒副反应如室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等。

利尿剂的副作用为: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等,胃肠道反应。

高血压病的护理常规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

临床上很多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肥胖型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的伴有高血压。

治疗原则:一、适量运动,二、戒烟限酒,三、不要盲目降压,四、坚持长期合理服药护理措施一、患者有无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症状二、患者有无胸闷憋气三、患者有无视力模糊、神志改变,肢体运动障碍四、患者有无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五、患者心理反映护理常规一、执行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高血压病人应有规律地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如跳舞、散步、慢跑、练气功、打太极拳等,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决定运动种类、强度、频度和持续运动时间。

应避免竞争性或剧烈性质的运动项目。

高血压合并其它靶器官损害的病人应加强休息,以减少对靶器官的进一步损害。

三、给予低钠、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限制钠摄入,一般以中度限制钠摄入为宜,如食盐6g/日左右,务必使病人长期坚持低钠饮食,除使血压有所下降,还有助于增强利尿剂的降压效应。

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肥胖者应控制体重,减少每日摄入的总热量。

四、根据病情每日测血压2-4次,并做好记录。

发现血压急剧升高、剧烈头痛、呕吐、大汗、视力模糊、面色及神志改变、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五、高血压危重症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和不必要的活动,协助生活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

安定病人的情绪,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加强心电血压监护,及时准确地应用扩血管药物。

六、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副作用及毒性反应。

熟悉各种降压药的使用方法及副作用,其中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和α受体阻滞剂,如出现副作用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七、给予舒适安静的环境和良好的服务,可使病人保持平静心情,并根据病人不同性格予以心理指导,训练病人自我控制能力,使病人学会自我心理调适,自我心理平衡,自我创造良好心境。

八、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在住院期间制定切实的健康宣教计划。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疾病相关知识,引起病人的重视,坚持长期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接近正常的水平,以减少对靶器官的进一步损害。

九、出院时指导病人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及劳逸结合,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告诉病人及家属有关降压药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与副作用,并提供书面资料。

教育病人按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

教会病人或家属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定期门诊复查。

冠心病心绞痛的护理常规一、执行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心绞痛发作时,应就地停止活动,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严重者应卧床休息,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并注意保暖。

注意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心律变化和有无面色改变、大汗、恶心、呕吐等。

瞩病人疼痛发作或加重时要告诉护士,警惕心肌梗塞发生。

三、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取半卧位。

安慰病人,及时解除紧张不安情绪,以减少心肌耗氧量。

四、尽量减少或避免诱发因素,如劳累、情绪激动、饱餐、受寒、饮酒、用力大便等。

五、给予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易消化的清淡饮食,注意少量多餐,忌烟酒及浓茶,保持大便通畅。

六、根据护理级别,加强病室巡视,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疼痛的性质、程度、发作频率及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变化,必要时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处理。

七、应用硝酸酯类的抗心绞痛药物时,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有无不良反应,如头痛、头晕、面红、体位性低血压等;应用抗凝药物时,要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八、做好病人心理护理,注意指导病保持心境平和,改变急躁易怒、争强好胜的性格等。

九、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在住院期间制定切实的健康宣教计划。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疾病相关知识,引起病人的重视,坚持长期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指导病人避免诱发心绞痛的因素及发作时应采取的方法。

十、做好出院前的宣教工作,指导病人正确用药,随身备有保健盒以应急;调整日常生活及工作量,保持适当体力活动,劳逸结合;合理饮食,避免情绪激动;定期进行心电图、血糖、血脂检查,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十一、瞩病人如疼痛比以往频繁、程度加重、服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伴有冷汗等,应即刻由家属护送到医院就诊或给急救中心打电话呼叫抢救车前来,警惕心肌梗塞的发生。

心肌梗塞的护理常规一、执行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绝对卧床休息2周,注意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护理人员协助做好一切生活护理,病情稳定后第三周开始,在床上做四肢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