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树之歌(教学反思优质参考)树之歌 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树之歌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树之歌》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树、松、柏、杨、柳、枫、桦、棉、桂”等词语。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的形态和季节变化。
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读、互读、引读等方式,提高朗读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了解不同季节树的形态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学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正确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的形态和季节变化。
学生运用想象力,描绘出不同季节树的景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内容。
2. 教师准备相关季节树的图片,帮助学生观察和想象。
3.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巩固学生认读生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季节的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树,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教师逐句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生字词和句子。
3. 朗读训练: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朗读,提高朗读能力。
教师选取优秀朗读进行展示,鼓励学生。
4. 想象描绘: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不同季节树的景象。
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共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5.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和课文理解。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家长辅导学生认读生字,巩固词语。
2. 学生按照课文内容,描绘一幅自己喜欢的季节树画面。
3. 家长记录学生在家朗读情况,与教师沟通反馈。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树的形态和季节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2. 互动式教学:采用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人教部编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第2章《树之歌》教案
2 树之歌(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梧、桐”等15 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 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 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了解11 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难点)教学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梧、桐”等7 个生字,会写“杨、壮”等6 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 个词语。
2. 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两句。
3.通过读文、看图,认识6 种树。
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出示图片,引入新课1. 图片导入:课件出示课文前两句提到的几种树的图片。
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树吗?(杨树、榕树、梧桐树、松树、柏树、枫树)2. 过渡:树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它们各自的特征吧!(板书:树之歌)【设计意图】图片导入,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Ⅱ初读感知,读准字音1. 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随机正音。
3. 课件出示课后题第二题中的词语。
同桌互读,指名读。
注意“泡桐”的“泡”在这里读“pāo”。
4. 开火车读课文,男女生合作读。
(男生读上半句,女生读下半句)5. 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种树木。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Ⅲ学习课文前两句,随文识字1. 整体感知第1、2 句。
(1)读读第1、2 句,说说这两句介绍了哪几种树。
这两句介绍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这几种树。
(2)作者主要是从什么方面来描写树的特点的?(板书:形状颜色)(3)课件出示生字“梧、桐、枫、松、柏”,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预设:这5 个字都带有“木”字旁,都是形声字,我们可以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来记住它们。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案设计与反思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案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分析《树之歌》是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的阅读内容。
该篇文章主要通过描写春天来到后,大自然的变化和树木的生长。
使用生动的笔触,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力。
文章朴实无华,情感真挚,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阅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树之歌》这篇文章,让学生能够了解春天树木的萌发和成长过程。
(2)学会感受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力,并善待自然。
(3)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究大自然的神奇生命力,并了解树木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成长为积极向上、勇敢拼搏的人。
(2)通过感受大自然的美,使学生逐渐形成珍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树木生长的过程,并通过文字描写感受大自然的变化。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含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抽象语言,如“树木在地下吸收水分,拼命成长。
”。
2、引导学生通过描述和描写,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神奇。
四、教学策略本节课使用主题式阅读教学法。
通过明确主题和讲授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心理和认知程度,采取情景模拟、启发式提问等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内涵。
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讲授过程中展示相关的图片,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文章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孩子回忆春天的景色。
2、请学生说出他们对春天的看法。
3、录下学生的回答,并播放,让学生听到别人的看法。
(二)阅读理解1、课前展示一些和春天相关的图片,并出示主题“春天来了”。
2、阅读引导在开始阅读之前,为学生简单介绍一下文章的主题内容,请学生先细心阅读,然后思考一下,春天对大自然有哪些变化,树木在春天会怎么样?3、详细介绍文章内容让学生把文章读完,然后叫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全面理解文章。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
【篇一】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樹之歌》教學反思在教學《樹之歌》第一課時的時候,我以朗讀詩歌,識字教學為主,同時帶著孩子們認識不同樹木的形態。
樹木在大自然中隨處可見,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實際,孩子們在羽西的時候就對文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的學生甚至會主動找我,向我詢問這些書的生長特點。
這樣也為第二課時的教學,瞭解各類樹木的特點作了一個比較好的鋪墊。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基本將課堂交給了孩子們,讓他們自己找出各類樹木的特點,同時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合作學習,說一說,抓住文本的關鍵字詞。
另外,在第一課時教學結束後,我趁熱打鐵,引導孩子們去大自然中找一找相關樹木,收集一些這類樹木的葉子,可以帶來課堂上交流分享。
孩子們在完成此項學習任務時相當的積極,收集了不少落葉。
有的孩子甚至將這些落葉做成了精美的書簽。
他們將樹葉貼在竹板上,塑封起來,相當心靈手巧。
這場交流會上,讓我影響最深的是一位女生,她收集了一些銀杏葉,在展示的過程中,她發現這片銀杏葉以綠色為主,黃色為邊緣。
她說:“我看到了季節的變化,由盛夏轉變為初秋。
”她有著火眼金睛,善於發現,敢於表達。
這麼一片小小的樹葉,孩子看到的季節的更替,其他孩子聽了她的介紹,個個佩服不已。
最後,既然是歌,也要將它讀美,在熟讀的基礎上,掌握韻律美。
文本中“壯,掌,裝,方,疆,香”等字都是韻母ang。
讓孩子體會讀一讀。
另外,關注課後習題,理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等三句話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猜一猜,我再來總結,讓學生理解樹木的生長規律,瞭解“樹”與“人”的聯繫。
【篇二】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樹之歌》教學反思《樹之歌》這篇兒歌,讓我們認識了11種樹木,瞭解這些樹木的特點,並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瞭解、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優點:教學時,我是根據兒童詩特點,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讀書、自主識字,展開豐富的想像,培養孩子的想像能力。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优质教案
识字2 树之歌教学目标:1、认识“树”,感受树的象征意义,提高赏析散文的能力。
2、通过朗读,品味,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去解读文本。
3、理解课文的文化情怀与都市色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重点合作探究文本中“树”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①比较“菩提”与“棕榈”的抗争精神。
②通过探究整合学生在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熟知本文的形神、情理、虚实。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二、补充资料三、导入新课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在她的笔下创设了两个浪漫的形象----橡树与木棉,它们作为人间真情的代表深入人心;道家学派的先哲庄子也提到了一棵树,在它的寓言中,凤凰非此树不栖息,它就是梧桐,梧桐既是庄子对滚滚尘世的追求。
那么,作家林?b>d德笔下的那些树,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思索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树》。
四、展示课件让学生辨别不同的树的图片(捕捉课文细节),设疑:你最喜欢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树?五、品读全文,理解课文1、这是一篇谈论树的散文,在课文中都谈到了哪些树?重点说到得有哪几种?提示:菩提树、圣诞树、棕榈、桑、松重点:菩提树、圣诞树、棕榈2、寻找文中关于菩提树的描写并思考:菩提树在本文中有什么特点?其象征意义是什么?提示:谦逊地生长在都市的盲点这桑科乔木缓缓飘落下无数艳丽的花朵,继续灌溉着大地,一面柔和覆盖在一个青年的双肩上菩提树高雅的气质,的确隐喻着觉者一生关联佛教象征着东方宗教的人本思想----静穆安详,令作者肃然起敬,产生一种敬仰之情(作者态度)补充:菩提树似乎天生来就与佛教渊源颇深,据传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
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
人教版统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识字2 树之歌 教学反思
《树之歌》教学反思《树之歌》这篇儿歌,让我们认识了11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一.教学效果:教学本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
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
所选的树木具有代表性,贴近儿童生活。
学习完课文,我又进行了拓展延伸,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树木,让孩子们说说这些树木的特点,并有意识地模仿《树之歌》说一说。
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
”“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
”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
于是我趁机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写了一个小节诗,并布置了当天日记为仿写《树之歌》。
二.成功之处: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基本将课堂交给了孩子们,让他们自己找出各类树木的特点,同时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学习,说一说,抓住文本的关键字词。
另外,在第一课时教学结束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孩子们去大自然中找一找相关树木,收集一些这类树木的叶子,可以带到课堂上交流分享。
孩子们在完成此项学习任务时相当的积极,收集了不少落叶。
有的孩子甚至将这些落叶做成了精美的书签。
他们将树叶贴在竹板上,塑封起来,相当心灵手巧。
这场交流会上,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女生,她收集了一些银杏叶,在展示的过程中,她发现这片银杏叶以绿色为主,黄色为边缘。
她说:“我看到了季节的变化,由盛夏转变为初秋。
”她有着火眼金睛,善于发现,敢于表达。
这么一片小小的树叶,让孩子看到了季节的更替。
其他孩子听了她的介绍,个个佩服不已。
三.不足之处:《树之歌》是一则小韵文,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树之歌 人教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树之歌》人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树、木、林、森”等10个生词。
(2)会写“树、木”等5个字。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中树木的生长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树木。
(2)分小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以树木为题材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生词的认识与书写。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创意写作的实践。
三、教学难点:1. 生词的理解与运用。
2. 诗歌意境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课文课件或黑板。
3. 作业本、画笔等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不同种类的树木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树木。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认识的树木,营造互动氛围。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情感的把握。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与书写。
(3)分小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学习生词:(1)教师出示生词,引导学生认读、拼写。
(2)学生通过实物、图片等理解生词的含义。
(3)进行生词练习,巩固记忆。
4. 理解课文:(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
5. 创意写作:(1)教师提出写作要求,以树木为题材进行创作。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抄写生词,加强记忆。
(2)预习下一节课文。
8. 板书设计:树之歌木林森爱护树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树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分小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创意写作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树之歌公开课优秀教案3篇
树之歌公开课优秀教案3篇【树之歌教案】部编新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 会认识14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1.会认识14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2.板书课题。
二、初学儿歌,学习检查生字。
1.借助拼音,将儿歌读通读顺。
2.指名读儿歌,相互帮助正音。
3.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在小组内互相考查。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梧(梧桐)(梧桐雨)枫(枫树)(枫叶)松(松鼠)(松树)柏(松柏)(柏树)装(装修)(装饰)桦(桦树)(白桦)耐(耐心)(忍耐)守(守护)(守卫)疆(疆土)(新疆)银(金银)(银色)杉(水杉)(杉树)化(变化)(化学)桂(桂树)(桂花)5读一读,记一记泡桐白桦云杉翠柏桂花枫叶松子白果6.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P18,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2)“木”字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指名读树之歌三、再读儿歌,理解意思。
1.全班齐读儿歌。
2.你读懂了什么呢?教学反思: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部编新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树之歌教案】部编新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树之歌》优秀教案识字2 树之歌教学目标:1. 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树之歌 教学教案 设计反思
树之歌且末县第九小學古丽则巴.马木提【敎學目标】1.指导學生认识“梧”、“掌”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
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
能听写课后8个词语。
2.继续學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3.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學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敎學重点】1.指导學生认识“梧”、“掌”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
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
2.继续學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敎學难点】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學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敎學准备】课件、实物展台。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敎學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猜谜语:冬天光着头,春夏长绿发,就有一只腿,小鸟喜欢它。
(猜一植物)2﹒今天我们就来學习儿歌《树之歌》。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树之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1)在括号内填上字的读音梧()桐()掌()枫()松()柏()装()桦()耐()守()疆()银()杉()化()桂()(2)在田字本上练习學写下列生字。
杨壮桐枫松柏棉杉化桂5﹒(课件出示2)填空:本课讲了______种树,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认读生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1.请學生找到木字家族的字。
想一想这些树都有什么特点?敎师随机讲解。
(1)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都是木字旁,都和树木有关。
)(2)(课件出示杨树图片)杨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杨树高)(3)(课件出示:榕树图片)榕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榕树壮)(4)(课件出示梧桐树图片)“梧桐”树叶像什么?(手掌)谁能用“梧桐”说句话?(5)(课件出示枫树图片)枫树到了秋天是什么颜色?(红色)(6)(课件出示松柏树图片)松柏有什么高洁的品质?(松柏不畏严寒,一年四季常青)(7)(课件出示木棉树图片)木棉的喜好是什么?(喜暖在南方)(8)(课件出示桦树图片)注意这个字读四声“huà”,桦树一般生长在哪里?(耐寒,长在北疆)(9)(课件出示银杏、水杉图片)这两种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被称为活化石,存在已很久远。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教学设计
《树之歌》精品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识字课文,主要介绍树的名称以及树的特点。
在积存自然百科学问的同时,又能学习到很多带有“木”字旁的生字。
教育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擅长积存、细心观看。
【学情分析】在经过了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二年级的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乐观性高。
但由于年龄较小,对学问的理解有限。
本课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主要通过儿歌和大量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不同品种的大树以及大树的生活习性及特点,加深对大树的了解。
【教学目标】1.会认“梧、桐、掌、装”等 15 个生字,会写“杨、壮、棉”等10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生疏树木并感受各种树木的特点;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书写生字,并能给生字组词语。
【教学难点】了解形声字的特点;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预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儿歌,激趣导入1.播放儿歌《大树妈妈》,请同学们竖起你的小耳朵来,认真听,听完后告知教师儿歌中讲了谁啊?〔指生自由答复:大树妈妈。
〕2.同学们听得真认真,谁来告知教师你见过哪些大树?〔预设:柳树、杨树〕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大树的课文,看看小作者给我们描述了哪些大树。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相机指导“树”的写法:左中右构造,“木”字旁,最终一笔肯定不要写成捺。
〕二、趣味学文,图片识字〔一〕初读儿歌,认读生字1.播放动画课文《树之歌》,请同学们竖起你的小耳朵来,边看边把自己不会读的生字圈出来。
2.学生自读,留意读准字音。
3.开火车读句子,指导读准字音梧桐手掌枫树松柏绿装桦树耐寒守北疆银杏水杉金桂〔课件中红色突出本课要认的字〕4.全班齐读,再次正音。
〔二〕再读儿歌,整体感知1.生读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树?圈出树名。
2.【师课件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的图片】,请同学们四人为小组活动,猜一猜这是什么树?〔生依据课文内容答复〕3.词卡认读。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树之歌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树之歌》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树、木、林、森”等词语,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培养他们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 诗歌的朗读和感悟。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和运用。
2. 诗歌意境的体会。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树木,谈谈他们对树木的认识和感受。
2. 播放大自然中树木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树木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环境。
二、学习课文(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
三、朗读感悟(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
3.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重要性和诗歌的意境。
2. 学生谈收获,提出保护树木和环境的建议。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书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3. 学生观察身边的树木,记录下它们的变化,下周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树木,让学生对树木有更直观的认识。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树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爱护环境的意识。
在朗读感悟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作业布置环节,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树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整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但在生字词的学习方面,部分学生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树之歌》教学反思
《树之歌》教学反思《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丰富,是一篇孩子们喜爱的韵文。
这首儿歌只有4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习性和价值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
本课应结合地域特征,联系学生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认识多种树木、说出树木名称、创编儿歌、认识带“木字旁”的汉字就是水到渠成了。
所以,本课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
一、教学效果如何让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通过教学认识事物、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是这课教学要做扎实的事情。
于是,我凭借插图,很容易就能把文中的树木名称与图对应起来,从而为孩子们建立了直观形象,随后再通过朗读巩固对树木的认识。
有了直观认识后再把图画与汉字相对照,找出规律,即“木字旁”。
不断引发学生思考,并把问题抛回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回家查阅资料,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
同时,加强朗读。
在介绍完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后,请孩子尝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一节诗,可以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例如蔬菜,水果,花……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效果非常棒!二、成功之处1、本课我围绕几个大问题展开,且每次的问题都很明确,从总体到部分,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有梯度地训练孩子找出每一句中的树、说出树的特点,进一步调动感官找出相应树的图片。
学生在此环节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2、根据儿童诗的特点,我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3、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不单单停留在读和背上,而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懂得获取知识。
4、最后的创编儿歌环节,我引导孩子观察树木图片的特点,示范编儿歌,然后请同学大胆练习创编,及时纠正,让孩子们对更多的树木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不足之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树之歌》人教部编版
此外,关于诗歌意境的感悟,我觉得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他们更好地体会诗歌中的美感和情感。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环节进行得较为顺利,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存在依赖思想,不够积极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树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仍有待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课后组织一些口语表达训练,如演讲、辩论等,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述性句子,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对自然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3.文化认同:让学生在学习诗歌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增强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4.审美情趣:通过欣赏和描绘树木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的感知,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树之歌》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树之歌》选自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主要围绕大自然的树木进行描绘,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树木的美丽与生命力。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
1.诗歌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韵律与节奏,培养语感。
2.词语理解: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如“杨树、梧桐、松柏”等,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句子,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和诗歌表达的美感。
树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合集四篇)
树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合集四篇)树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1知识与能力目标1、利用汉之星平台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1、出示各种各样树木的图片,板书:树。
2、结合自己的生活交流对树的了解,可树的用处、样子、特点等不同方面交流。
3、过渡:树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是我们的好朋友。
今天,我们一起来到树的大家庭,认识这些树木好朋友。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出示学习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初读指导(1)指名朗读第一句,出示词语:杨树、壮大、梧桐树、手掌,指名认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壮、掌”都是后鼻音。
(2)指名朗读第二句,出示词语:枫树、松柏、绿装,强调“枫、松、装”三个字都是后鼻音,特别是“柏”字的读音,要指导学生读正确。
(3)指名朗读第三句,出示词语:木棉、桦树、耐寒、守北疆,指名学生认读,提醒学生“桦”读第四声,“耐”是鼻音,“守”是翘舌音。
指名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耐寒”的意思。
(4)指名朗读第四句,出示词语:银杏、水杉、化石、金桂,指名认读,注意“银”是前鼻音,“杉”是翘舌音。
3、再次练读课文,将课文读得更加正确流利,并与同桌互读。
4、多种方式巩固识字,随机出示词语,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巩固识字。
5、全班齐读课文,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味。
三、再读课文,了解树木特点1、学习第一句(1)出示第句一话,指名认读,说说这句话中写了哪三种树:杨树、榕树、梧桐树。
(2)图片出示三种树,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树的样子,注意语言表达完整。
(3)交流后,关注这三种树的特点:杨树长得十分高大;榕树粗壮可以独木成林;梧桐树的叶片像手掌。
2024年《树之歌》教学反思(通用9篇)
2024年《树之歌》教学反思(通用9篇)《树之歌》教学反思 1《树之歌》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是识字教学,本课的生字比较多,而且大多数都是带有木字旁的字,在识字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认识形声字。
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并且找出带有木字旁的这些字都与什么有关系?这样分类学习生字就容易多了。
借助图片让学生了解各种树的样子及特点。
并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认识的树有哪些?这些树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我认为这堂课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意识。
《树之歌》教学反思 2《杨树之歌》是北师大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课文写了大西北最常见的一种树,借杨树之口,抒发了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赞美了杨树默默为人类奉献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抓住重点诗句,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朗读指导,并设置梯度让学生熟读成诵,尤其对诗文中“哗啦啦”拟声词的感受,老师重点指导“欢快”、“响亮”、“悄悄”语气不同,让孩子读出大叶杨唱歌时声音的不同。
二年级的语文学习重点仍是识字、写字。
我对“喜”这个汉字就进行了深刻讲述:“喜”是由“壴”+“口”这两个字组成,“壴”这个字读“zhu(念第四声)”,意为打鼓做乐、笑口常开,表明有“喜”。
在教学第第二小节时,我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再进行写作练习,联系课后思考题,让学生想杨树唱给:老奶奶、老爷爷、小宝宝的时候会唱些什么,或者它还会把歌声献给谁,这样开阔的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
虽然课程上下来是比较连贯的,但还是有些遗憾,首先整节课的时间上比较满,分配到后面给学生练习表达的时间比较不充足,很多孩子不能畅所欲言。
其次,本次课的设计,比较规矩,创新点不够,较就课讲课,对于学生个人的技能训练提升不足,应多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
最后,在练习表达的时候可以加入预习单的设计,这样学生能多练习书面表达,锻炼写的能力,即使时间不够也要多鼓励学生写,完不成也可以留到课后,这样能多多锻炼学生的语文素养。
部编二年级树之歌教学反思(精选10篇)
部编二年级树之歌教学反思(精选10篇)树之歌教学反思1《树之歌》是一则小韵文,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因此,本课教学设计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识字兴趣的激发、识字习惯的养成,借助情境,立足语境,多元识字。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
贾育莹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本课识字课的教学重点木字旁结构的生字,指导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在过往的识字经验中进行回忆,交流彼此的识字方法,如:熟悉的字替换部首,加一加,生活中识字等等,丰富语言积累,从而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二、创设情境、图文并茂:贾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中。
例如学生由于年龄小,对文中所述的几种树木并没有很深的认识,许多种树木在生活中也并不常见,贾老师出示图片,并随机出示识字的内容,图文并茂,丰富课堂内容,符合低年级儿童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有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随文识字、师生互动:本课是识字的学习,贾老师并不是传统的先出示生字再走进课文,而是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相机的讲解,采用出示带生字的词语选读、齐读、带音节读,脱拼音读,开火车的形式检查读音,最后示范并指导书写,有适当的动笔练习。
总之,这是一节有许多可以值得借鉴学习的低年级语文识字课堂。
树之歌教学反思2《树之歌》这篇儿歌,让我们认识了11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一、教学效果:教学本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_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朗读课文时,学生 能够流畅、清晰地 发音
通过模仿和练习, 学生能够掌握正确 的语调和节奏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能够理解文本 中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朗读,学生的 语言感知和表达能 力得到提高
学生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中通过树之歌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树之歌中的诗句,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课堂互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和态度
课堂小结的目的: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和理解
课堂小结的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如提问、归纳总结、展示等 课堂小结的内容:重点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以及学生的 表现和反馈 课堂小结的效果: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
教学反思与改进
第五章
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总结
学生掌握情况:通过课堂互动和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对树之歌的掌握程度。
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情 况
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树的特点 和生长环境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课文中表达的环保意识 和生态理念的领悟情况
学生对课文中提到的各种树木 的拓展知识了解情况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掌握生字数量:全班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所有生字。 词语理解: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能够正确运用。 书写规范:学生的生字书写规范,没有出现错别字和书写不规范的情况。 课堂互动: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互动,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读写和理解
教学方法:通 过朗读、书写、 组词等方式进 行生字词的教
学
教学过程:先 让学生朗读课 文,再逐个讲 解生字词,最 后进行书写练
习
教学反思:本 次生字词学习 效果较好,但 仍需加强学生 的书写练习和 词汇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树之歌》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树之歌》教学反思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树之歌》教学反思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自然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感受,在讲授《树之歌》这篇诗歌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了多方面的启发和引导,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本次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树之歌》这篇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2.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优美的诗歌。
3.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引导他们养成珍爱大自然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次课程主要讲授了课文《树之歌》的内容和意义。
通过分析这首诗,让学生感受到树木的生命力和重要性,并引导他们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三、教学手段1. 图片展示在开始上课之前,我用多张与课文有关的图画,帮助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句子进行理解。
例如,“树木的根,深深的扎进了土地”这句话,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张树木的根,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
2. 朗诵诗歌在学习诗歌时,我选择了让学生朗诵这首诗歌,并逐句解释每句话的意义。
通过大声朗诵,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歌词,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视频播放在无法亲身接触树木时,通过播放与树有关的视频,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树木的生命和成长过程。
例如,“树木的枝丫,在风中摆动,像树叶子在唱歌”这句话,我向学生播放了树木枝干飘摇的视频,让学生对“唱歌”的形象感受更加直观。
四、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引导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树之歌》这首诗歌。
具体来说,教学过程如下:1)课前预习在上课前,我向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阅读课文,准备好问题以及书写笔记,以便在上课时参与到讨论和互动中。
2)引导朗诵在开始学习诗歌时,我先帮助学生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和语境,然后逐句让学生做朗诵。
我会停顿并为学生解析其中的深意,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歌词的含义。
3)共同分析诗歌在学生了解歌词后,我引导他们一起分析歌词中流露出来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字2 (教学反思参考)树之歌
1.本课在设计教学时,首先我特别重视文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整合,以识字为切入口,以识词为中介,最后再以诵读活动来巩固加深识字、识词的成果,把看图到识字、识词,诵读连为一体。
同时,注意处理好各部分的轻重。
2.本课重点还应是识字、写字。
所以我着重抓了识记字形、写字训练的教学。
在分析字形时,我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识字经验,从而记住字形。
学生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记住生字。
另外我还提醒学生要严格按笔顺去描红、临写,把字写规范、美观。
本堂课写字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