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论文
会计核算论文优秀9篇
会计核算论文优秀9篇会计制度论文篇一科研事业单位是事业单位中的一种,它是指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的事业单位。
由于科研的行业特性,财政部、科技部修订颁布了《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并于20某某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文对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进行了思考,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使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在单位科学研究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一、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背景1、宏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竞争对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提出了国际化、规范化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施使作为预算会计体系一部分的事业财务会计制’度在核算内容上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原来的核算内容及核算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变化,迫切需要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2、科研事业单位的使命发生了深刻变化近年来,国家提出了创新战略,科研事业单位是科技工业创新的主体。
创新战略的'实施,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还需要管理和制度创新,这些都需要适当的财税政策的支持和引导,目前的财务会计制度在支持创新战略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甚至还有诸多限制,需要冲破传统观念束缚,支持创新战略的实现。
3、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发生巨大变化20某某年初,财政部发布了20某某年最新企业会计全面修订准则,要求企业自20某某年7月1日起执行,一个国际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建立和完善。
作为构成会计准则体系另一部分的事业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和规范化提上了日程。
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作为事业会计准则的一个分支,其和完善亦迫在眉睫。
二、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1、新《制度》适应了我国财政的新要求首先,按照我国财政对部门预算的要求,对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以及预算编制程序、预算执行管理进一步作了规范和完善;其次,对于收支管理进行了“大收大支”管理,新《制度》完善健全了科研事业单位的收支管理制度。
后的财务会计制度重点强调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以及票据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再次,对结转和结余资金的管理进一步完善,比较好的满足了结转与结余,以及财政拨款和非财政拨款的结转和结余等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资金管理需求。
【财务会计论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论文3篇(共8221字)
【财务会计论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论文3篇(共8221字)第一篇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一)资产管理意识薄弱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中有如下规定:核算事业单位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各种款项。
例如应付统筹退休金、存入保证金、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等。
但是由于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资产管理意识的缺乏,再加上个人意志力与财务吸引力的冲突或者由于单位本身利益的影响,相关人员就会出现利用职务之便隐藏部分暂管财产、尤其是通过隐匿本单位收入克扣代管资金(养老金等)的现象,将预算外收入资金列作其他项目挂账。
这些没有上交返还给被保管人的财产就转变为事业单位内部流转资金和部分个人的口袋收入,这种对资金管理意识薄弱的弊病便导致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信息不真实的问题,使得其资金流转不透明或说不清道不明。
(二)资产核算问题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资产的核算做出了明确要求,资产核算包括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由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直接来源于财政拨款,购置成本和发生的相关费用以期计入了当期支出,使得当期支出加大,事业单位支出虚增,结余虚减,不同的会计期间的支出悬殊大,不便于会计分析;而且,固定资产和固定资金在账目中需保持一致,他们的增加使得负债表的净资产的反映欠真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时不计提折旧对资产的损耗反应不明确。
另外,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的核算也存在着问题,部分事业单位存在着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不完整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有的则忽略了无形资产的入账问题,致使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的核算得不到保障。
例如事业单位尽管总是在鼓励单位人员申请专利发明,却不能将所申请的专利转化为生产力,未将其所获得收入纳入会计核算的内容中,发明创造不能应用于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就只是走了形式,在无形之中造成了知识成果的浪费。
二、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策略(一)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组织会计人员培训活动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会计基础工作与会计人员的素质是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基础,要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必须进行会计核算体制的改革活动,相应的就必须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管理工作,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又因为会计基础的强化与工作人员素质的密切关系,使得会计基础工作的强化成为促进会计核算问题得以解决的必然要求。
【完整版】会计学毕业论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探讨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主要通过财务核算和利用会计信息对各项工作进行指导。
内部控制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核心,只有建立切合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防控财务风险。
本人从理论联系实际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应遵循的原则,及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以期通过执行严格的财经纪律和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能够有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水平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重要性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探讨09级会计学专业指导教师绪论行政事业单位指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其履行的是执法监督和社会一些管理职能,如部门所属的执法监督、监管机构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会计制度百废待兴,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也亟待完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会计核算逐步完善,财务制度得到逐步规范,内部控制的作用也不断发挥作用并得到迅速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核算较企业来说相对简单,涉及环节较少,内控度认识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财务收支无法控制、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影响单位职能的高效行使和财务的科学管理。
因此研究如何通过建立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促进作用,达到防止财务风险、提高管理水平、严格财经纪律的目的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内部控制的界定1.1、内部控制的涵义内部控制,是指管理者为确保法律法规及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及时,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1】内部控制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毕业论文︱会计论文︱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中的财务管理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深入,事业单位的改革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其定位与职能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实现其职能的内外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但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改革却相对滞后,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将对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中存在的相关财务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相关的完善建议。
一、引言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部分事业单位完全推向市场,部分事业单位由国家赋予了一定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政府新公共财政体系框架的建立,政府经济职能的“市场化”倾向加强,作为完善政府职能的辅助部门——事业单位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它正从单纯的“公益性”向“综合性”逐渐改变,其市场性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其服务对象、服务方法以及取得资金的来源等,与以往相比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进一步完善了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并与国际惯例相协调的企业会计法规体系。
而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仍然沿用的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务管理滞后且明显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遗留痕迹。
财务管理相对单调与简单的常规做法与其实际发展的复杂性之间产生了较大的矛盾,造成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种种问题。
二、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1.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多渠道,财务管理难度加大。
完全推向市场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已经脱离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范畴。
而尚未被推向市场的事业单位,仍保留计划经济时期的痕迹。
即,财政低层次的保障,允许事业单位开展一些收费或者经营服务,甚至有些事业单位成立下属企业进行经营,以弥补经费的不足。
这样使得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更加广泛,财政拨入资金、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多渠道,使得资金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2.国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行的是预算绩效考核,强调的是预算管理,从而使得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在计划经济下,我国的财政是一种大包大揽的财政,政府统揽一切,财政通过直接分配来实现政府目标。
2024年当前时期下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论文
2024年当前时期下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论文一、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定义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是指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进行的监督,旨在保障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真实性。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构以及社会监督力量等。
通过监督,可以发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保障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正常运行。
二、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现状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尚不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健全,容易出现财务管理漏洞。
其次,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不足,监管手段单一,难以全面覆盖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此外,社会监督力量对事业单位的监督作用有限,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三、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是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些事业单位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内部审计机构职责不明确,难以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
同时,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财务素质参差不齐,容易出现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核算不准确等问题。
政府部门监管力度不足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不足也是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之一。
一些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监管手段单一,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难以全面覆盖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此外,政府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容易出现监管空白。
社会监督力量有限社会监督力量对事业单位的监督作用有限,也是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之一。
虽然社会监督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事业单位进行监督,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社会监督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四、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对策针对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明确其职责和权限,加强对内部财务活动的监督。
同时,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内部人员的财务培训,提高财务素质,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策论文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策分析摘要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整体上已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
但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仍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与不规范的地方,需各方予以关注并探讨对策加以解决。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策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事业单位本身具有行政管理职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及会计工作更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随着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并参与竞争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无法适应其发展需要。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已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科学性与实用性,事业单位的发展本身需要事业单位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会计报告体系。
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及会计工作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改革性建议,提出了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想法与建议。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现状及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现状。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不十分完善,还存在很多与实际相背离之处。
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从1998年正式实施到现在已经14年。
这部会计制度在当时是与我国经济体制及社会发展状况相吻合的,其有利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且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与不规范的地方,如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一定程度问题。
会计科目设置不够准确。
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不准确不到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没能准确真实的反映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状况。
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等。
所以现行会计制度需要完善与更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1、采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制度。
为了能更准确的反映特定会计期间事业单位实际财务状况,建议应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并同时遵循内容重于形式原则与谨慎性原则。
2、按使用状态确认固定资产与计提折旧制度。
通过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来促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及维护,更好的发挥固定资产固有功效,逐步改变事业单位重钱而轻物现状,达到真实反映与客观评价事业单位绩效的目的。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论文
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探讨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2-000-02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的会计制度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事业单位也高度重视其自身的会计核算工作。
但是,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本文首先从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必要性出发,从而提出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而提出具体建议,以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确保事业单位合理、有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改进建议一、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必要性事业单位会计是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反映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的会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应该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需求,保证事业单位正当的经济利益不受到损害,这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提出来新的要求,所以要求我们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不断的钻研和探索其工作,切实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水平,切实做到管好、用好事业单位的建设资金,以合理和有效的投资控制,发挥最大的效益,保证事业单位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发展。
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有助于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效率,规范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事业单位的职能。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1.新形势下,收付实现制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情况。
首先,在反映会计信息方面缺乏可比性。
收付实现制是以当期实际收支情况,作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的标准,这忽视了对资本的损耗的计算。
其次、不能准确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结余情况。
就算从事业单位的账面上看出其结余比较多,未必能说明其预算执行情况符合是相关的法律规定的;有些事业单位为了较好的完成预算的执行标准,人为的将本期的收入或者支出列入下期。
最后、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负债,不利于财务风险的防范。
课题研究论文: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完善
102226 会计研究论文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完善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发展迅猛,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也随之得到较为全面的实施与实践,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研究不断发展。
笔者在下文中结合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实际,从其中的缺陷入手,对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发展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原则会计是一个独立核算单位的重要组成部份,会计的内部控制为其事业单位的基本运营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事业单位对其内部进行会计控制时,必须对以下的原则加以遵守,保证其会计内部信息的准确与有效。
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我们要保证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全面性进行展,对其工作中的重点加以注意,以事业单位内的点与面相结合,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加以实施。
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内部控制时,其应该以自身的运行特点与其基本收益为会计的基本点,对其整个运行内容与成本进行控制,保证其在内所获得的运行成果。
努力的协调事业单位中各部门间的关系,在其不同部门间进行监督,保证其得到有效的约束,免得其事业单位内发生会计问题。
二、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会计内部控制的基础薄弱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善,事业单位由于其的内部性质特殊,不易受到大的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的事业单位多是看似改变,实则不变的情况,而且我国的事业单位一般由财政下拨款项,没有太多的生存压力,所以对其进行内部管理时,对于会计的改革缺乏内部源动力。
我们从具体方面而言,事业单位在会计内部控制方面,是与其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水平不相符的,其存在明显的落后,所以在其事业单位的运行中无法对其产生的实践问题相解决,但是其没有改革动力,所以只能继续持续这种情况,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只在形式上进行改变,但是其内部会计控制依旧还是原来的样子,导致了其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混乱。
最后,我国的事业单位多以行政单位的会计内部管理体系形式进行,这种情况与事业单位运营不相符,使得其内部的组织形式不能进行有效的分工,在其会计方面更是如此。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8-000-01摘要事业单位会计是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反映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的会计。
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对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事业单位的职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着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预算执行不力,内部控制薄弱等问题。
针对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存在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包括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与会计制度脱钩、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事单位业会计核算意识较为薄弱。
接下来我们对四个问题逐一剖析。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一)缺乏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事业单位隶属于国家性质,国家每年均需要拨付于一定的金额支持事业单位的发展。
由于我国现行事业单位受传统计划经济机制的影响较深,使其会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财务管理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健全。
同时,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至于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学性、公正性以及合理性,甚至者,部分事业单位虽建立起会计核算制度,但其执行力度不强,导致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缺乏财务监督机制,内部赊账、坏账现象日益突出,以至于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严重失控,难以进行统一有效管理,不利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顺利、有序、高效开展。
(二)会计核算与会计制度脱钩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益显著,截止现阶段,已严重威胁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究其原因在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会计制度严重脱钩,即当前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往往依据《事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会计科目随意编制行为,再加上,事业单位对会计业务处理方式不当,极易造成账实不符,不利于事业单位准确把握财政支出和收入状况。
会计核算论文范文大全(热门24篇)
会计核算论文范文大全(热门24篇)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一)观念落后在经济体制的不断影响下,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无法更好适应新环境,财务管理理念相对落后,虽近年加大着对该事件的探究力度,但最终结果并不理想。
现阶段,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多为粗犷模式,管理工作不够细致,导致大多数员工钻空子,影响财务管理结果。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目前,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财务法制观念不足现象,致使无法良好领导会计工作。
事业单位在对会计人员进行招聘时,编制的招聘方案不够严格,使诸多工作素质差、业务不熟练人员进入单位,降低财务管理水平。
同时,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不够完善,或单纯的将其流于形式,从其中一种程度上影响财务决策的执行,给单位财务管理带来诸多弊端。
(三)内控制度不严谨若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不够严谨,将无法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
且随着经济体制的持续,潜藏在深处的问题不断显现,导致财务管理严重失控,间接提高违法行为的发生率。
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体系的措施(一)完善会计制度要想提高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水平,所建立的会计制度必须具备严谨、可行性特征,并适当完善单位的相应设施,以在健全核算体系的同时,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因此,需加大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力度,强化财务核算部门工作人员主观意识,充分发挥会计核算作用,便于及时发现潜在性问题,制定有效措施适当调整;重视衔接问题,禁止出现财务预算执行混乱情况。
(二)建立成本核算制度事业单位经营中引入成本核算制度,是加快单位财务速度的重要指标。
事业单位成本水平直接影响着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财务部门拥有相对较多的信息和数据,借助合理方法进行分析,严格把控每一环节,将成本预算控制在源头,以实现最终的控制成本目的.。
要想更好实现该目标,需提高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水平。
虽事业单位未将经济效益的提高作为经营目的,但为控制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利益,需根据事业单位情况完善核算制度。
科研课题论文:有关事业单位经营收入的会计确认与账务处理分析
74636会计研究论文有关事业单位经营收入的会计确认与账务处理分析一、事业单位经营收入概念事业单位的收入包括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两部分。
事业单位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源在专业活动之外取得的收入。
国有资产使用是有偿的,获得经营收入的活动需保证事业单位本职事业正常执行,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
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与企业不同,采用权责发生制或收付实现制。
事业单位性质不同,会计确认和财政处理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无论是哪种收入,事业单位都要明确财务处理方式,加强收入管理。
二、事业单位经营收入的会计确认分析事业单位产生经营收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事业单位有附属企业,如果附属企业是独立核算的企业,则要实行企业化管理与核算,如果企业是非独立核算企业,那么这个企业的经营收入属于事业单位经营收入的一部分,所以要执行事业单位的核算制度。
如果事业单位没有企业,而有一些附属经营业务,这些业务会产生一定的经营收入,不能执行独立核算,按照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核算。
有些事业单位从编制上是事业单位,实际具有企业性质,主营业务也偏向于经营性企业,所以应该按照企业收入的方式核算。
事业单位从事的经营活动不同,其经营收入的处理也不同。
从上面所列举的情况可以知道,在事业单位附属的非独立核算企业以及没有企业但存在附属经营业务这两种情况产生的收入是事业单位收入的一部分,不独立核算。
因此,在会计核算上要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相关规定。
一般而言,非独立核算的收入才算是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
这部分经营活动的支出统一纳入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统一计算盈亏。
按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事业单位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性收入,应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处理。
然而笔者认为采用收付实现制更为合理:(1) 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处理会产生一定量的应收账款,最后变成欠账。
由于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数额小,最后可能会形成坏账以至于会形成虚拟收入,此外,在出现还账的情况,会造成复杂的会计核算量,不仅没有产生实际的收入,反而会加大人工成本。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论文
浅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研究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8-000-01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对其进行改革迫在眉睫。
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针对性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促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于构筑我国财务会计制度的新体系,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因此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1.定位模糊,会计管理理念落后目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1998年颁布实施的,这些年我国事业单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制度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定位比较模糊。
任何单位的会计目标都是以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为主要,因此会计目标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然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目标在确定信息使用者的范围和对财务信息的规定上均定位比较模糊,一方面对信息使用者的范围限定过小,另一方面对提供信息的要求规定过窄。
定位的模糊和管理理念的落后,使得无法将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会计服务水平和执行义务的能力全部展示给信息使用者,从而导致信息使用者不能做出准确判断。
2.会计核算基础不够合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对经营性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对非经营性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来反映会计年度内的现金流量。
由于不计算成本,因此难以对非经营性业务进行正确的使用绩效评价和考核,同时实际工作中经营性业务和非经营性业务间经常不能够明确划分,导致费用难以合理分辨,无法对成本进行准确核算,不能真实完整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
3.会计科目设置不够规范,固定资产核算存在问题目前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一是围绕事业单位日常活动所发生的收支事项而设置的事业收支核算科目,二是围绕事业单位为弥补经费不足而进行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收支事项而设置的事业单位经营收支核算科目。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存在问题对策论文
浅议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10-000-01摘要预算会计是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会计工作,也是单位的一项基础财务管理工作,在单位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深入改革,也对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从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我国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完善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存在问题完善对策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是指,对单位财产拨款及其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资金的进出进行追踪、记录,主要包括财政拨款、款项分配、款项数额的变动、核算实际收支、资金的实际拨付等。
作为事业单位宏观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会计以预算管理为核心,具有核算和监督单位财政收支预算执行的作用。
一、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必要性首先,预算会计是单位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预算会计有利于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行为,提高单位会计信息质量。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实行集中核算的模式,通过设立会计中心,对单位的各项业务进行统一核算。
这样的核算模式有利于单位加强对会计工作的建设,通过为核算中心配备高素质的专业财务人员,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核算系统,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水平,为信息使用者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其次,预算会计是强化国家财政监管职能,防止和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要求。
预算会计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进行统一集中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单位管理层对资金进行统筹管理。
严格控制每项资金支出的合理性、合规性,对票据进行仔细审查和复核,对不合理的支出坚决予以杜绝。
另一方面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财政拨款的使用进行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防止违法、违规、违纪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最后,预算会计是确保事业单位“收支两条线”政策实施的要求。
事业单位的“收支两条线”是指在收入方面,撤消了单位所有的银行收入账户,将各项事业性费用收入直接存入国库,在支出方面,由财政部门根据需要统筹安排核准后,从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拨付。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论文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摘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距今已经实施多年,在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准则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事业单位制度会计制度出现了机遇也出现了挑战,面对这种现状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缺陷改革会计报表核算1.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1.1会计原则方面的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在以往的会计核算上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原则,显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这项原则在实施上操作性已经不切合实际了。
收付实现制度缺乏可比性,一方面收付实现制度以指出的多少作为标准,没有把资本的损耗计算在内,另一方面,收付实现制度按照当期实际收入和支出分别计算,导致了信息没有可比性。
同时也不同如实的反映出事业资本结余,虽然从账面上看反映的事业结余较多,但其中可能存在着大量的预算,取法信息的真实性。
1.2会计项目设计缺陷。
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科目有资产类、负债类等五大类,但这些项目都没有在建工程项目。
在现实操作中许多事业单位资产核算都可以使用在建工程项目进行核算,在核算中很多情况可以使用低值易耗品进行科目核算。
1.3资产负债表的结构缺陷。
一般资产负债表以当时静态的时点报表,而在事业单位资产负载表中却包含了特定时期的动态项目,使资产负债表失去了原有的含义。
而且个别账户由于换算方法的原有出现资产总计与实际资产相背离的情况。
2.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应当遵循的原则2.1以人为本原则。
会计制度的实施需要广大会计工作者的共同操作,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应当考虑到经济业务中的具体情况,加强管理,同时也要以人为本,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对于事业单位中的不能适应先进制度的会计从业人员应当使用在教育。
2.2以国情为本,借鉴国外经验。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从基础来说应当以我国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来实施,同时也应当顺应国际会计的发展要求,从分借鉴国外先进的会计制度,使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服务于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论文
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摘要:文章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进行分述。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日常业务活动中暴露出的问题愈来愈严重。
如核算的标准过低、不提折旧等等,下面就这些问题谈一些看法。
1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现状1.1 固定资产核算标准太低界定固定资产的原标准为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这一规定已明显偏低。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提高,一些简易办公用品价值不断降低,并且容易损坏、经常更换,而将其纳入固定资产科目核算,不但加重会计人员的核算工作量,而且造成固定资产的界定不明确,会计核算繁琐。
1.2 固定资产核算原则滞后现行制度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
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在固定资产核算中不计提折旧,固定基金也由于固定资产未计提折旧而虚高(即净资产虚高),专用基金中修购基金的提取并未引起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任何变化,却使净资产中既包含了固定基金,又包含了固定资产的修购基金,不适当地夸大了事业单位的净资产。
无法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各项资源运用方面的真实会计信息。
另外,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虽然规定了经营性业务要进行成本核算,但许多事业单位的经营性业务和非经营性(事业活动)业务通常混杂,费用难以合理分开确认,易导致成本核算不明晰。
同时,非经营性(事业活动)业务由于不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成本核算,对作为政府主体投入预算资金所购入的固定资产也就没有相应的收入与费用配比反映,在财务报告中缺少该国有资产运作全过程的相关信息,因此公众亦不可能直接从财务报告信息中得以了解。
1.3 固定资产取得的会计处理不科学在现行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取得固定资产时的会计处理步骤不具有科学性。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文论文
浅议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摘要】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固定资产核算方面、收费和罚没收入的核算方面、附属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核算方面。
针对制度中存在的弊端,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改进对策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199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及新的相关政策、规定的相继出台,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笔者就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和改进的意见一并提出,以求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固定资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存在的问题: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计价、增加、减少、报废和毁损、盘盈和盘亏等会计事项,规定了详细的核算方法,但对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价值损耗的核算没有明确规定,即固定资产只核算帐面原值,不计提折旧,并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保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日常维护。
固定资产核算方式改进的意见:可以借鉴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的核算,取消“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折旧基金”科目,同时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列入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充分体现固定资产净值。
购置固定资产时,可直接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资产类科目。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宜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增加“在建工程”“低值易耗品”科目的建议。
应增加“在建工程”科目。
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时,需归集安装费用,计算安装成本,政府采购内容包括尚未列入基本建设计划的建筑装修、装饰等工程项目,这些事项发生要求有必要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增设“在建工程”科目进行核算。
增加“低值易耗品”科目。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一、前言事业单位属于我国特有的名词,是指不直接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与流通,直接或间接地为生产建设、上层建筑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单位,但它并不具有国家管理职能。
事业单位不仅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事业单位会计是各类事业单位对其资金运转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全面和连续地核算以及监督的会计。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一)会计报表体系不够完善报表编制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规定会计期间的会计总账、明细账,要做到账目内容与事实相符、账目内容与报表相符,但现行会计报表的编制与会计制度的实施还存在一定距离。
具体表现在:首先,在基建拨款上,基建拨款的使用情况在报表中不能得到真实反映;其次,决算报表会计制度规定的内容在报表上不能全面反映,如会计制度中规定要求收入、支出类科目中包括拨人专款、专款专用的核算内容,但在决算收入、支出报表中没有反应出两科目内容,所以说,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体系存在问题。
资产负债表是静态的时间点的报表,用来反映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内容,它所反应的是一个时间点而不是一个时期。
但是,“收入、支出”这类属于特定时期的动态的财务资料,却被记录在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中,这张表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二)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事业单位应该确立固定资产的预计折旧年限时间与计提折旧,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做到这一点,甚至在获取固定资产时忽略了固定资产净残值的变化,按实际成本经济价值计入到固定基金中,以致在表面上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价值没有相关变化趋势的波动,固定资产的账目价值明显没有得到体现。
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业单位实际资产价值与固定资产的价值在本质上会发生较大改变,而且,固定资产的核算内容并没有根据改变做出相应调整。
最后,部分事业单位忽视了对固定资产支出的相应规范管理的现象,相对重视采购、选购等,来满足事业单位相关需求。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论文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10-000-01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国家拨给的经费,其会计核算的主要目的是真实、可靠的反应国家预算经费的拨入、使用以及结余情况,因此,规范化管理的会计核算有利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以及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职能,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就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对策一、引言随着新《会计法》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新制度所构建的会计核算体系更加规范,也更加符合我国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实际状况,这不仅推动了行政事业单位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保留自身会计核算特点的基础上,也在向着企业会计核算的方向发展。
但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及实务和制度相结合的角度来看,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还是比较薄弱,在会计核算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缺陷,这就容易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尚有需要完善和解决的地方。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1.“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核算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购入的固定资产只核算其账面价值,不像企业会计提取折旧,主要是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通过固定基金(除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之外)的增减来反应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
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计价、增减、毁损、报废以及盘盈盘亏等会计业务处理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但是却没有明确规定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损耗的会计处理,这种基于“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方法存在明显的不足: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长期使用,使得固定资产净值严重背离其原值,账面价值与净值相差越来越大;其次,以账面原值来核算固定基金,使得净资产指标不能如实的反映固定资产的现实状况,造成固定资产增加盲目无序,减少也没有手续,资产时增时减,极不平衡;最后,固定资产不像企业会计那样计提折旧,这样就降低了与收入相对应的成本,虚增了盈利。
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论文
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研究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10-000-01摘要针对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会计改革的必要性,包括会计核算基础会计报表等方面。
尤其在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处理措施方面,提出要在资产会计处理、负债会计处理和收入与支出会计处理等3个方面做出改进。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会计核算基础会计处理随着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事业单位不仅承受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压力,而且面临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新的内外部环境变化要求事业单位会计进行改革,以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绩效,客观、如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果。
一、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必要性1.会计核算基础改革的必要性财政部于1998年颁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重新启用了借贷记账法, 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为记账基础,同时经营性业务的收支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现行会计制度在当时基本能满足事业单位预算收支管理要求,在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上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局限性。
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层次的,其中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事业单位财政拨款的依赖性减弱、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方式的变革等。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下缺乏可比性,也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和经营成果。
同时也因为会计信息的局限性,使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不能与个人对单位的贡献紧密关联,在提高单位成员积极性方面影响力不够,同时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制度也满足不了事业单位的多元化投资主体的要求。
2.会计报表改革的必要性(1)资产负债表改革的必要性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揭示了单位中期或年度会计期末的资金来源和资产结构,是财务状况的静态反映。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将静态会计要素和动态会计要素通过一张资产负债表反映,混淆了会计信息的时点和时期,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明晰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会计论文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与西方非盈利组织会计的比较
摘要:文章从会计概念、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基础、会计报表、会计资本保全等方面对比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与西方非盈利组织会
计的差别。
关键词:西方非盈利组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根据国际惯例,非盈利组织单位除了接受政府部分财政补助款外,其主要经费来自于自身经营所得,这在客观上要求非盈利组织单位加强经营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这与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不谋而合。
为此,可以借鉴国际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必要的改进。
1.会计概念的比较
1.1西方非盈利组织会计一般是指适用于不以盈利为目的,业务以非营业性质为特征并居于主导地位的各种组织的会计体系。
其主要特点是(1)资金供给人不期望收回其资金和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回报且其业务的运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2)非营利组织不存在可以出售、转让、赎回及所有者在该组织清算时可分享一份剩余资财的权利。
1.2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是指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是预算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主要特点是(1)事业单位开展经济业务活动,从总体上讲,不以盈利为目的重视社会效益(2)不计算盈亏,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或完全的成本核算(3)外界对事业单位的投入一般情况下应当是无偿的,不求回报,也不存在业主权益问题。
1.3从特点上看,非盈利组织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基本相同。
但对两概念的表述却存在很大差异:非盈利组织会计的概念比较模糊,未能确指其内涵;而事业单位会计的概念能直观地体现会计管理和预算管理的联系,简捷明了,界限清楚,概念与内涵一致,名副其实。
2.会计要素的比较
2.1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内容所做的科学的、基本的分类。
西方非盈利组织会计中所采用的一般是“资产-负债=基金或净资产”和“收入-支出=溢余或损失”这样的会计等式,其中就包容了资产、负债、基金或净资产、收入、费用或支出、溢余或损失等会计要素,含义丰富。
2.2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是以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项为会计要素,并由此确定了“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的会计等式。
2.3与西方非盈利组织会计相比,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少了一项溢余或损失,或者结余这一会计要素;但在会计制度中又规定“结余分配”、“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等会计科目;在收入支出表中也有“结余”一栏。
也就是说,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既承认“结余”这一事实,又不确定结余这一会计要素,不及西方非盈利组织会计恰当、合理。
3.会计核算基础的比较
3.1西方非盈利组织会计核算基础一般以权责发生制占主导地位。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1985年底发布的《财务报表的各种要素》关于权责发生制会计的规则中,基本上没有区分非盈利组织与企业在应用权责发生制上的界限。
近年来,日本的事业会计也逐步向企业会计靠拢,其会计核算基础也采用了权责发生制。
并且由此发生了应计项目、递延项目和提取折旧,核算成本等业务事项,以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谋求事业的不断发展。
3.2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
所谓“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是指事业单位的一般收支业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经营性收支业务可采用权责发生制。
由此可见,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的,与国际惯例仍有一定的差距。
4.会计报表的比较
4.1西方非盈利组织会计报表体系是由资产负债表、收支余额表、职能费用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组成。
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某一组
织在某一特点时日所拥有的经济资源、负担的债务及净资产(基金余额)。
收支余额表是反映某一组织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收入、费用或支出、溢余或损失的总额及收大于支的结余或者支大于收的亏空,并进而计算由此引发的基金余额变动情况的报表。
职能费用表是反映某一组织按职能划分的各费用项目的当期累计发生数的报表。
财务状况变动表则是以现金或约当现金等为基础编制的,反映某一组织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的变动结果及原因。
4.2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是由主要报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构成。
主要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人支出表、基建投资表等。
其中,资产负债表是两种会计共同要求编制的会计报表,但它们编制的理论依据即会计等式却不同,进而导致它们具有不同的结构(1)西方非盈利组织会计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是“资产=负债+基金余额或净资产”,报表的左方是资产,右方是负债和基金余额或净资产,报表中不包括收入与支出项目;而我国事业单位会计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则是“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这一会计等式,报表的左方是资产部类(包括资产和支出),报表的右方是负债部类(包括负债、净资产和收入)。
(2)此外,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的收入支出表和基建投资表相当于西方非盈利组织会计的收支余额表和职能费用表。
我国没有财务状况变动表,在这方面不及西方非盈利组织会计全面、系统。
5.会计资本保全的比较
5.1在西方非盈利组织会计中普遍认为,尽管非盈利组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权益,但这些组织终究也需要资本保全。
否则,该组织原有的规模和服务能力便会萎缩,资财供给人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
通常看来,期末净资产的财务金额等于或者大于其净资产的期初财务金额,便可认为非盈利组织的资本保全了。
5.2目前,国家作为我国事业单位的投资主体,一直强调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保值问题。
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此都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如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盘盈盘亏固定资产和存货的会计处理等。
◆
参考文献:
[1]李江.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中国工会财会,2004,(06)
[2]柴红玲,孙建平.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建议.商业会计,2004,(08)
[3]张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若干问题评价.财会月刊,2001,(10)
[4]李荣梅.会计制度不完全的经济学分析.会计研究,2005,(01)。